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整个近卫营战斗群人数在九百左右,在古时,这是一个不会引起很多势力猜忌、并且每个官兵都能比较熟悉的武装力量极限。
共装备的二十四门九斤弹野炮一类的火炮。炮手一百六十八名,辎重手及其他二百二十二名。装备七十辆弹药车,配炮弹三千六百发份。夜间的战斗消耗了不少炮弹之后,依然拥有以实心弹和轻霰弹为主的火力备份。轻霰弹四成,每发份二三百发八钱铁炮弹丸重量级别的弹丸),实心弹六成炮手中九十六人行军时负责拉炮,七十二人辅助辎重手拉车。以每人挽载百公斤货物为标准。
爆破辎兵连百人左右,配备二十五辆四人拉行的人力车,携带十吨爆破攻击累物资。包括竹笋状接口状金属套筒一千五百根。连接起来可以形成百根大概三十米长,四五十公斤重的金属百尺杆,以带有固定套筒的车为杠杆或依托工具,竿头连接风筝线牵引的火绳机关进行爆破攻击战斗,用于扫荡城头或防御性营垒。
炮弹辎重车和爆破运输车都可利用。
另外配备千枚十来斤斤重的黑火药炸弹。以达到类似现代手榴弹的基本威力。也可以做为特定情况下的近战冷兵器,一根为短矛、二根链接后为战阵长矛。三根为超长矛。
步兵连三个,也分为直属连和左右护军连。
步兵连有一个辎重排和三个战斗排,当然四个排都可以为战斗员,只是各配30辆辎重车.每连配备2000支填装好弹药的6公斤轻型包钢青铜霰弹铳,比17世纪英国火枪极限水平强一些,可发射一万焦耳总能量的霰弹或实弹。备弹一万发份,霰通常霰弹两份,独头弹两份)
官兵除上述外的基本装备:钢制四分之三板条甲。张小磊原本觉得可用水力机床来冲压,后来才发现板甲的制造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尽量不超越古代条件太多的舍得花钱和投入也仅仅只能搞出这种护具来、防烟物。药品、引火燃料、水壶、咸肉月饼等给养。在是否配备马匹方面出发之前的张小磊就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放弃。原因在于减少遭受箭雨袭击或高强度作战下可能的混乱,而且这也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整个队伍的机动性。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以更大的力量抬行某些车辆。至于成本,这对于如今的近卫营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问题。
晨光开始将远处敌军已经存在的营垒所在的方位照亮的时候,依据之前的地形测量,负责掩护的两个炮连的炮队很快就确定了包围圈敌军处的距离,并在一千米左右的距离上就展开了试探性的炮火轰击。
明初第一豪强 第113章 披靡
两里左右的距离其实远远超过了此时近卫营战斗群炮队的射术水平,毕竟尽管严格要求之下,在刚刚起家并没有太久时间的时候这些用不小成本制造出来的火炮和火药并没有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水平。只不过对敌军兵力和纵深的判断,让张小磊有信心在这个距离上用重霰弹展开轰击。
实心弹的弹道在两里左右的距离上已不够平直,而重霰弹的误差散布就更大。在标定好距离的情况下散布范围在两里之外都能有半里左右的距离。
其实并不是张小磊不了解这一点,而是这一次各炮囤积的炮弹并不少,让张小磊觉得有必要消耗掉大部分重霰弹之后,剩余的弹药物资能够让整个队伍比较稳妥的用人力车拉着前进的情况下再展开突击。
二十四门炮猛烈展开火力的情况下果然声势同之前大不相同,几分钟内的急速射足足将超过几万枚一两半到三两左右的重霰弹打到了两三里之外的地方,虽然那些依托坑道和胸墙掩护起来的明军这一次伤亡并不是很大,但是更远距离上没有什么防护、依旧正在轮班土工作业的明军辅兵们却一下又遭受到了数百人的伤亡,很多地方都不得不停工下来。
五十轮开火没有持续太久时间,大概在估算折合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整个作战队伍都做好了战斗前进的准备之后,身背三四十公斤铠甲与给养的同时拖拽着人力车,九百人与二百辆载重折合四百公斤上下的人力车在这相对平坦的平川丘陵之地展开了战斗前进。不过九百人左右的队伍拉开了方圆二三百步左右的距离。
零零散散稀稀落落又全部暴露出来的队伍摆在敌军面前的时候,冯胜等人也有些按耐不住了。因为这简直就是猖獗到极点的挑衅,压根不相信面对绝对优势兵力的对手能够冲到比较近的距离上。
见到对面一排比较密集的队形也都没有,朱元璋也同意针对这么猖狂的对手展开一次骑兵冲击,只是有过之前的教训,朱元璋也叮嘱尽量投入比较精锐的力量进行试探性的突击,大队再随后跟随既可。
一万左右的精锐骑兵在白天的时候重新展开了攻势,进攻的矛头维持在比较密集的二百骑左右,间距不到半丈,这对于并非职业化的东方骑兵来说就是一种比较密集的选择了。纵深五十多排的精锐骑兵如同一排排长龙从各个方向逼近过来。至少两万左右的精锐投射步兵与炮兵也不甘示弱,越过筑垒不断的逼近目标的,随时准备在对手集中在一起准备摆出抵御骑兵架势的时候从中远距离上展开猛烈的轰击。
然而,当那排山倒海一般的骑兵攻势在大军围拢成的包围圈内逼近到距离近卫营大概百步左右的距离上的时候,接连不断的铳炮声响了起来,似乎密集如暴雨来临一般。正面和两翼部署的兵力虽然仅仅只有三个一百二十人左右的连队,间距能有一仗。但是在接连不断使用人力辎重车上囤积的早已填装好弹药的十斤包钢火铳的情况下平均每名士兵都能在四十秒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十五六次开火。每次开火都能打出三四十发几百焦耳威力的轻霰弹。
按理说这种上万焦耳并且一次发射六两上下弹药的火器,其后坐力应该明显超过了寻常人能够承受的极限,至少站立的时候肯定不行。可是近卫营外围各步兵连在开火的时候似乎就是如同发射根本没有后坐力的火器一样。套筒发射机构开火之后,里面真正的身管就会在后坐力的作用之下以每秒十米左右的速度飞出,但也终究飞不出多远,很容易的就可以让后面的士兵收集过来之后继续展开火力。
上万名精锐骑兵的进攻方向只有不到一个连大概百人左右的方向,准确的说是“三角阵”中的一角,这也是最有利的一种选择。可是就是这种“百骑冲一步兵”都在短短的数十秒时间内遭遇到猛烈的火力。
上千支发射筒接连不断打出的几万枚霰弹的轰击之下,至少两千多匹马和上千名骑兵就被打死打伤,几乎没有几匹马能接近五十步以内的距离。接连不断冲过来的骑兵虽然说也射出了一些弹矢,但明显没有对依托辎重车和自身完善防护装具展开火力的近卫营步兵造成多少威胁。
几乎与此同时,三角镇内的炮兵继续展开“超越射击开火”接连不断的把上百枚炮弹发射到了大队骑兵后面负责掩护,准备进行密集箭雨投射的步兵集群中,很短时间内就有上千人被九斤重弹扫倒,非死即伤。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几万精锐在包围圈内展开的“瓮中捉鳖”,就在猛烈的火力之下变成了摧枯拉朽一般的被击败。
从四面八方包围圈工事内的明军基层官兵到朱文忠朱元璋等都无不为这一幕所震惊了。
如果说之前虽然很多人觉得这些名头很大的强寇虽然不好对付,可是这么多大军、这么庞大的兵力,几乎是稳操胜券;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几乎没有人再那样认为了。
当整个队伍开始稳步的逼近到距离东北方向包围圈大概一里左右距离的时候,感觉到巨大压力的明军开始从整个包围圈的各个地方开始云集兵力和精锐,张小磊等人前进方向连绵五六里的范围内就云集了十万以上的精锐还有数万辅兵。依托至少两道比较大的筑垒与壕沟工事组成密集的防御。
此时的朱元璋也完全不期望仅仅凭借兵力优势就能抵挡住这么凶悍的对手了,唯一庆幸的是这一次土工筑垒准备还算充分,有充足兵力人力还准备了很多优良铁制工具的情况下,一丈高三尺以上厚度的围墙,还有深宽各足有一丈的壕沟已经形成了。似乎就算强悍的精兵有可能突破,可是携带这么多车辆,还十分依赖炮兵火力的这股强寇一定会在坚壁深沟面前遇到麻烦。
明初第一豪强 第114章 信心
同恐惧相伴随的是,是见到张小磊所率领的近卫营逼近到一里左右的距离上的时候,很多明军不得不靠盲目的开火来维持士气,上千门轻炮和几百架强弩从工事的掩蔽之外打出猛烈的弹箭。每分钟都有两千上下强弩大箭乃至弹丸飞过来的时候,也着实有着不小的声势。让即便是近卫营炮连的炮手们也不得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时常注意躲避从空中落下来的弹丸。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一里以内的距离已经到了炮兵营二三十克足有的轻霰弹可以勉强构成一些杀伤威胁的距离上。
那些如同飞蝗一般逼近过来的弹矢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敌军投射部队的大致分布所在。
炮兵连猛烈的开火再一次展开了。这一次不是再发射重霰弹,而是直接逼近到距离对手主阵估算距离大概三百步左右的距离上以如同拿战时代燧发枪弹丸一般重量,还不到一两重的轻霰弹展开轰击。短短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二十四门九斤弹野战炮展开十一轮开火,数万枚轻霰弹如雨一般的轰击之下,尽管很多的弹丸被车盾或盾甲乃至壕沟掩体抵挡没有造成杀伤,可还是有数百名炮手和弩手在这种如雨一般的打击下负伤,还击作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先锋步兵连这个时候开始勇敢的逼近到距离对手的突围大概百步左右的距离上同样依托车辆展开压制,当有人刚刚露出头来的时候,往往就会遭遇到如同狂风暴雨一般的无后座力霰弹铳展开的轰击。
在对手的投射抵抗初步被压制住的时候,张小磊也迅速下令从炮队内抽出力量向两侧移动,让火炮逼近到距离对手包围圈大概二百步至半里左右的距离上展开斜射和侧射,以求更有效的杀伤目标。
这样一来,原本一些能够从正面抵御猛烈炮火的工事立即就面临新的考验。
尽管这个时代的火器运用和认知水平在张小磊的影响下有很大提高,可还是毕竟积累太浅了。明军所挖掘的壕沟工事也根本没有蜿蜒曲折避免侧射杀伤的危害。
几乎与此同时,一根根两米上下的套管被连接了起来,利用车辆做为依托和固定的底座,很快就立起大概十丈高左右的架子。一名被挑选出来的体重并不算重的士兵做为瞭望手以最快的速度就通过吊篮被吊了起来。
十丈左右的瞭望杆并不算太高,但却勉强可以看到半里之外对手壕沟土垒之外一些军阵的大致分布走向情况了。
高墙土垒后的明军当然似乎也发现了什么,各种轻炮发射的弹丸劈头盖脸的砸来,可是瞭望手却没有必要持续瞭望。累计有三个架子搭起来,人员轮流被拉起来观望的情况下,还是保证了对炮火引导的最基本需求。
对峙作战中的炮声依旧连绵不绝的响着,土围后的明军守军却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有不少侧向射过来的炮弹,哪怕是实心弹在落入壕沟之后都能迅速的飞滚,带出一条套血胡同。
半个时辰之内时间,两个炮兵连的二十四门接连不断的打出了两千多发份炮弹,大部分是实心弹。明军构筑的各种工事虽然显然减少了在这种炮火下的被杀伤效率,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也开始有些动摇起来。张小磊并不能确认这半个时辰的炮火造成了多少伤亡。不过通过至少两名瞭望员的伤亡还是可以确认至少四分之一以上的炮弹都打入了明军刚刚构筑不久的壕沟。
然而此时的张小磊所不知道的是,十余万明军这个时候在上万重伤和战死之下加上之前的损失和打击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也就是祈求着对手消耗完炮弹这一个鼓舞士气的理由之下才上各部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在经历过多轮炮击之后,此时张小磊所率领的近卫营中两个炮兵连的炮弹也的确消耗了大部分。不少沉重的辎重车也变得不那么沉重起来。
而这个时候在张小磊的命令之下爆破辎重连的百余人开始迅速的行动起来,不断利用卷制而成的钢管链接成一根根百尺杆,并开始在顶端的位置上安装十斤左右的黑火药炸弹,很短的时间内就制作出五十多根百尺杆,依托五十多辆辎重车,在三个步兵连的掩护之下不断向着胸墙逼近过来。
“过来了!过来了!快准备好!”这个时候壕沟坑道内的明军也开始反应过来,虽然整个大军在猛烈的炮击之下都开始有些动摇起来,不过还是在张小磊等人进攻的方向投入了两万多名最为精锐的兵力。
伴随步兵猛烈的中近距离火力压制之下,守卫的明军把头露出筑垒都变成了一件危险性相当大的事情。当然,还是有一些冒头的比较勇敢的精锐看到了那有些不同寻常的场面:长有十丈左右架在车上的超长矛逼近了过来。仅仅是冒头之外稍稍靠后的位置上挂着一些如同红缨一般的东西,只是那些红缨的规模似乎看起来显得有些大了点?面临强敌的严酷战场压力下,就算是一些曾经在战场上表现比较精锐的士兵或队伍,智力活动也如同在梦中一般收到了一定压制,只有极个别视战场如游戏一般的顶级兵王人物或许感觉到了危险:这么长的超长矛很可能根本不是用来白兵格斗的,根本就是用来爆破的。可是当一些聪明的人开始反应过来的时候的,翘起来的铁管超长矛矛身已经弯曲的越过了一丈左右土垒的上方。无数长矛手和拿着叉子的明军精锐按照守城战的时候对付云梯的套路来对付这些看起来并不怎么密集、大概四五米左右距离上才会有一支的矛阵。
可就在这个时候,猛烈的爆炸声突然间响了起来。在风筝线的拉动之下五十多枚十来斤重的黑火药炸雷炸开了花。两公斤黑火药的装药还有两公斤以上的铁屑碎片横飞之下至少七百多名明军守军非死即伤,包括在猛烈的爆炸之下短时间内丧失战斗力的人多达一千数百人。
几乎与此同时,将三根铁管链接起来组成的七米超长矛构成的爆破杆也开始纷纷搭在了攻击方向边缘上的堡垒垒头并展开了爆破攻击。操作更灵便的情况下,五十多根一寸左右粗细的超长矛长度的铁管很轻易的就达起了通向一丈高左右垒头的通道。让每人至少携带者十支早已填装好火药的十近包钢霰弹铳的步兵们冲上了堡垒的垒头,对那些更远距离上还在打算顽抗的残敌展开猛烈的开火。
操作这些连杆的车辆后面的士兵们的努力之下,很快就通过向中心滚动的方式,将十丈以上长度的五十多根铁管连杆的重心越过了垒头,达起了直接能够突破和越过对手壕沟防线的下坡梯。
也就在这个时候,步兵及步兵车辆的主力开始沿着搭起的铁管桥从两侧七米铁管桥上磊,再通过十丈左右长度,半丈左右宽度的铁管桥下坡。
这个过程并非轻松自然轻而易举,也多少花费了十来分钟的时间,期间整个防线上的明军精锐也纷纷组织进攻,或在更远的距离上以猛烈的炮火展开轰击。
可是在这个时候,却没有墙垒来掩蔽大多数明军所在的位置了。从两侧或更远位置上逼近过来的明军首先遭到了二十四门野战炮采用双份装弹、单份装药发射出来的轻霰弹的猛烈轰击。七八分钟之内的十五轮开火轰击之下打出的十五万规模的轻霰弹让逼近过来的明军精锐炮手和弓箭手们又遭受了接近两千规模的伤亡,步兵们也再发射着身上携带的那些早就填装好弹药的霰弹筒。
完善而绵密的火力似乎让整个队伍突击之处范围半里到一里之内成为了一个不可接近的死亡区域。无数尸体填在了明军自己所挖的壕沟之下。
为了炮车的有效通过,步兵们在打退了对手从两翼展开的进攻之后花费了数分钟的时间重新为携带的火器填装弹药,将整个三个连所携带的六千支左右十斤发射筒重新补满到随时可应敌的状态。炮兵才停止了开火射击,并推动者火炮,沿着已经搭建起来的铁管桥走上了垒墙,并通过十丈下坡的铁管桥源源不断的下坡。
在这个时候,兵力并不算稀少的明军却似乎再也组织不起什么像样的反击了。接连不断超过两万人在抵挡近卫营的战斗中非死即残的情况下,那猛烈而近乎无解的火力已经让不少军官将领都感觉到了畏惧。
在数里外不得不以一个普通军官的装束模样观战的朱元璋还有身边的朱文忠朱文正等人这时都有些沉默不语,没有再下令部队组织进攻了。两三万人的损失或许对于云集起来的二十万大军还有十万辅兵来说算不上特别严重的损失。可是这损失的两三万人里有不少是主力中的精锐,再这样无所顾忌的投入没有多少希望的消耗,整个东南战事在随后都有逆转的可能。
张小磊等人所率领的九百人左右的战斗群从最初遭受炮击到整个土围战斗的过程也遭受了三十二人死伤,七人战死或负伤死。之所以在这种冷兵器时代都能出现死一伤三的事情,不是因为战场医疗救护条件比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强出一个层次,数人负伤往往是第一次使用爆破战斗攻击中的误伤导致的轻伤。为了增加杀伤效果,那些六斤重的爆破雷炸出的“预制破片”因为不像现代炸药战斗部一样能够把弹片炸出很高的初速,从而在很小的范围内就丧失能量,因此误伤的范围也往往更广。
突破对手的包围圈后,张小磊还是多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应该给对手一次反击。否则,就总会让很多参战的官兵留下这样一种印象:这一战近卫营并没有真正挫败敌人的大军,也并不是天下无敌的,仅仅是“胜利转进”,或者陆战一师似的“向另一个方向进攻。”因此就在此时传话询问道:“你们还愿不愿意继续向敌军进攻?或者还是向东北方向的预定地点行军?”
“我们愿意向敌军进攻!”即便是张诚这样多少有些谨慎的人也在战斗的紧张之后变得兴奋起来。在最初同这么兵力火力强大的敌军交战的时候,几十万明军主力的声势还是让很多人都感觉到紧张。然而这个时候回忆起这一仗的战斗历程,带给绝大多数原本并不怎样勇武的近卫营官兵的,却是一种真正纵横天下的豪气。
“那也好,检查一些弹药情况吧,如果足够,我们就再对那些不太重视信用的人们一次教训。。。”
明初第一豪强 第115章 继续进攻
在清点弹药的时候,张小磊才发现之前消耗的弹药并不是很多,虽然炮兵弹药在进攻中也消耗掉携带量的三分之二,还是有千发左右实心弹和轻霰弹没有消耗掉。步兵平均五发的霰弹铳基数只消耗掉三分之一。爆破弹药的消耗更是没有想象中的剧烈,准备的一千发左右的十斤炸雷只消耗掉不到三百枚,三成的基数也没有。
很显然:为了最大避免可能的危险和伤亡,在之前同明军规模庞大的大军交战的时候,张小磊还是尽量在对方极限威胁距离之外尽可能安全的大规模杀伤对手以减少伤亡。按照现在张小磊的估计:在重创了对手的精锐也消耗了明军一定的士气之后,应该试试在更近的距离上展开火力的效果了。
自己手下的队伍不是精锐骑兵,没有很强的机动力和自由选择战场的能力,哪怕士兵们的负重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也是一样。因此,在进攻之前,张小磊还有张诚等人还是花费了一定的时间用于进一步确认这么庞大规模的敌军中军所在的可能方向还有辎重给养部队可能存在的方向。为了稳妥起见选择了一条似乎不太直接的道路,重新向对手的方向展开了前进。
整个冬天以来,张小磊等人手下的核心队伍几乎赶超了后世吴三桂那三千家丁的待遇,每人每天都至少有半斤牛肉的供应,还米面蔬菜的重量要求也都很高。行军作战中的军粮也都基本是达官显贵才经常吃的一些容易保存的糕点,再加上从训练到做功各种活也没少干。体力水平虽然达不到明军或大周军队中一些久经训练的一些精兵,或者一些十分突出强壮的辅兵,可是在全身负担三十公斤左右的情况下只拖动载货不到一石重量的物资,也并不像之前那样感觉的疲劳了。特别是之前的作战带给人们巨大的自信在很大程度减少了恐惧之后。
见到突出包围圈的张小磊等人没有向北撤退,反而向整个大军越来越云集起来,兵力最密集的地方逼近过来。包括朱元璋在内的整个明军上下都感觉到了不安,包围那些人?或者还是面对这种对手撤退?而且很显然,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重新再构筑一道包围圈了。
“向应天府方向撤退吧!”这个时候,刘基也看出了朱元璋心中的犹豫。
“不能就这样撤退!传令各军组车阵做好防御准备!同时让负责应天城头的留守部队再抽出五万人马前来增援,同时传信江北岸!六合一带的预备队也调动过来!”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但是这个时候他却明白如果这一战不战而逃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这一仗如果失败,并且损失惨重。那些没有多少马匹的强敌应该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整个北明的其他部队和家底还有很多。但是如果选择迎战,却并不是没有依靠防守消耗掉对方很可能所剩不多的弹药,从而最终获胜的可能性。此时的朱元璋当然也看出来了:这股同以往完全不同的强敌是依靠人力车携带的大量新奇火器才维持着让人望而生畏的战斗力的。如果最终侥幸战胜了这股强敌,并且能够让这些人的技术和装备为自己所用,就算不再有强敌,对于君权的维持也有着不可想象的意义。
防守中的明军也并没有消极等待,依据在两里左右的远距离上就开始集中起各种大小火炮抬高仰角展开猛烈的轰击。此时的明军虽然在筑垒防御地带丢丢弃了不少的火炮和强弩,但是能够集中起来的轻炮仍然多达千左右的规模。虽然这些轻炮的水准比起床弩未必强多少。发射出的很多不到一斤重的炮弹其轨迹都能够清洗可见,可是在一两里外的距离上,对于张小磊等人所率领的队伍却已经根本没有多少威胁了。弹道过于弯曲的情况下,这些火炮发射的炮弹就算是跳弹往往也只能点到几个点,加上很大程度上轨迹能够预测,在猛烈而连绵不绝的数千发炮弹的袭击之下也仅仅只有两名战事因为没有注意到从另外方向上飞过来的跳弹而被战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