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当然,这种威胁也让整个队伍重新感觉到了一丝紧张之感。张小磊却没有停止前进的命令发出,直到一里左右的距离上也是如此。
大概四五百米一里左右的距离上,不仅仅是炮手和床弩手,单兵短炮队和强弩手也开始打来密集的弹矢,上万名强弩手短炮手每分钟把上万箭弹密集的抛射过来的时候,还是对前进中的队伍还是造成了不少威胁。接连不断有几名官兵中箭中弹,身上的铠甲防护在这个时候起了作用,但还是有人因此战死或者重创。张小磊依旧没有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反而命令炮队加快速度前进。
三百米大概二百步左右的距离上,更多的单兵火器手和强弓手投入到了阻击当中,密集的箭雨如同蝗虫一群群的飞来,在阵前不满了箭雨和弹丸所标识的密集杀伤界限。
在这个时候,张小磊不打算再继续前进了。虽然从理论上说这个时代的古代战争不至于决胜于二百步弓箭抛射极限距离,可前提条件也是值得兵力相差并不过于悬殊的情况,并不符合如今自己所要面临的形式。而且张小磊相信,经过这段时间以来的教育和训练。再加上自己对一些距离进行判断上的经验,完全可以在三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展开比较准确的开火射击了。
“炮兵准备!全军就低转入临时防御!步兵连准备独头弹!”张小磊传令道。
多少已经有些经验的炮手们很快就展开了试射开火,接连不断的把一枚枚炮弹打入对手的阵中。整个队伍这个时候也开始展开连绵两三里之远的横队同至少十万以上的明军主力在二三百步左右的距离上对峙。
熟悉而让人胆寒的炮声再一次更为清晰的连绵不断响起。在三百米左右的距离上,炮击明显也变得更为准确了,简单的几轮试射之后,平均每五轮开火至少就估计有四成左右的炮弹必然飞入敌阵之中。
那些连步兵霰弹铳发射的一万焦耳左右的独头弹都无法有效抵御的盾车自然也根本无法抵御威力巨大的九斤弹野炮以强装药展开的火力,仅仅是五分钟时间内能够维持较高射速的急射,命中对手车阵上百发炮弹就已经让明军的车阵还有整个旗帜指挥体系都开始动摇起来。
明初第一豪强 第116章 完胜
之前展开炮击的时候,持续几分钟两三发左右的平均战斗射速,那些钢膛的青铜炮也不得降低射速以避免炸膛,可是这个时候的张小磊依据之前的测试经验觉得还有继续展开五分钟左右炮击开火的时间。
在二十四门火炮连绵不断的展开炮击的时候,前线两个步兵两二百四十名步兵,更有很多腾出手来的辎重兵也开始辅助填装弹药。固定开火的时候,这个距离上利用车辆上专门的套筒瞄具和标尺展开精度更突出的开火。经过多次试射和张小磊与张诚的观察辅助瞄准调整,那些十来斤的包钢霰弹筒发射的二百克独头重弹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起来。
连绵十分钟左右炮击和开火中的上万枚六两重弹以及超过二百枚命中目标的九斤实心弹再一次给聚集起来的明军以严重的杀伤,并不算长的时间就有六千多人相继死伤。之前还算很猛烈的箭矢和投射火力也开始削弱下来。张小磊在犹豫了片刻之后还是决定继续前进到更近的地方展开炮击,给对手以更为决定性的打击。
近卫营战斗群逼近到一百二十步到一百五十步,大约二百米左右距离,似乎要停下来重新展开炮击的时候。早已准备好的明军数万名弓箭手和单兵火器手再一次打出了令人恐惧的箭弹。还能够有效运用的数百门火炮也开始在这个距离上开火了。然而,这一次炮队没有展开实心弹轰击,而是用之前在阵前使用比较少的轻霰弹展开了压制火力。
短短五分钟的时间内,又是三百发份十几万枚规模的轻霰弹在透支有效身管寿命的情况下被发射了出去,超过两千人在这样的火力压制之下非死即伤,箭弹的势头也一下弱了下来的。
几乎与此同时,总攻击的号声也开始吹响了,整个大军都开始进一步的稳步推进前进,并在辅兵的帮忙之下一边开火,一边尽可能的展开前进,并逼近到百米左右的距离上。
在这个时候,步兵终于等到了全力展开火力的机会,一钱半到两钱重量的弹丸在百米左右的距离上也发挥出了可观的威力,尽管这一次集中起来的明军大多是披甲率不低的目标,可在不到半分钟内超过四千支填装好弹药的包钢霰弹铳的轰击之下,极端时间内数以千计的伤亡损失终于在这个时候压垮了集中起来的明军的士气,整个云集起来的十几万明军大军不得不在防御中都无法有效支撑,不得不后撤了。
张小磊见两翼还有很多明军似乎等待着几乎,就下令整个队伍在这种情况下停止前进,继续重新给数千支霰弹铳填装好弹药之后再继续展开攻击。
可是此时的朱元璋也明白能否决胜,很可能就看这一次了,下达了两翼集中起来的骑兵进行最后反击的命令。
隆隆的马蹄声再一次响了起来,至少三万多名重新云集起来的骑兵从两个方向展开的冲击再一次让整个大地都变得震撼起来。
在这个时候,对自身弹药家底有些了解的张小磊也不得不下令让整个部队集中起来准备应对大规模骑兵的冲击。
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被视为弹药所剩不多的一种表现,很多在火力压制打击之下的正面阵线上的明军军官也都似乎看到了希望。
朱元璋此时也终究不再犹豫,立即下达了展开全面进攻的命令,完全不再留守和犹豫了,因为这个时候如果不能真正的组织起像样的攻势,早就成熟了沉重打击的大军很可能就没有足够的士气再次组织进攻了。
霰弹铳的猛烈开火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那些防护力比较弱的弓手们,可是身披铠甲的长枪兵还是在前面组成了一到人墙不断的逼近过来。骑兵在督战之下,倒下或者惊吓慌乱的马匹在彻底飞奔起来的洪流之下也只能被踩踏而死。针对拥有长矛的对手全速冲击是一种不恰当的战术,但几乎所有人都看的出:这个“常识”并不符合兵力过于薄弱,根本无法组成连绵几排有效矛阵的近卫营。
接连不断的人马在霰弹铳和炮兵发射的轻霰弹的轰鸣声中倒在地上。但当所有重新填装好弹药的发射筒再一次面临打光的窘境的时候,猛烈的火力似乎一瞬间不存在了。
这终于给明军以最后的勇气,数以万计的大军从四面八方蜂拥般的逼近过来,甚至标枪和投矛也从各个方向上抛射过来。
排山倒海般的骑兵进攻还是给并不以勇敢著称的近卫营以巨大压力,虽然早就摆好了阵势,可在这种敌军不断的情况下还是有人畏缩不前起来,绝大部分处于前锋的官兵都不得不以人力车组成的车阵为依托把身子蜷缩在车盾的掩护之下,把用于爆破的套筒杆高高的翘起。
不过尽管面临巨大的压力,仅就拉动火绳引信来说,过半的人在敌骑逼近过来的情况下还是会的。就算有的爆破杆引信失灵在爆炸的时候也有专门的设计让相邻不超过太远的两支爆破杆能够相互引爆。
猛烈的爆炸接连不断的响起,同现代手榴弹相比,这种类似爆炸威力的几千克左右的黑火药爆破杆炸出的“预制破片”不会因为太高的初速降低能量,杀伤威胁范围多大数丈之远。硝烟、弹幕、还有那巨大的威力和震慑力都开始让越来越多的冲到前面的马匹丧失了勇气。几百个爆破的炸雷带来了一两千伤亡仅仅是迟滞了敌军大股骑兵冲击短短数分钟而已。但是在这个时间之内,腾出手来的炮兵还有辎重兵二百多名官兵陆续完成了四千件霰弹炮的重新填装并开始增援到一些岌岌可危的针线之上。
连绵不断的霰弹炮猛烈的开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接连不断的打倒三五十步范围内数千骑兵还有上万马匹。猛烈的火力之下,这最后的攻势终于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
赢得了时间的官兵们并没有立即展开进攻,而是继续给六千支步兵霰弹铳填装弹药,让整个队伍重新恢复火力能力。炮兵也再用着仅有的几十发份的炮弹展开最后的轰击。
明军鼓起的自后一次勇气的进攻失利之后也很快在近卫营的反攻下转入了彻底的溃败和撤退。
张小磊没有给敌人的大军以喘息的机会,展开队形对残敌展开最后的追击,终究迫使明军不得不抛弃很多辎重、马匹全军向南京城城内溃败而去。
至此,北明军队集中二十多万主力和十万辅兵展开的大规模进攻终究以不可恢复的损失四万多人而告终。这些伤亡损失还不是绝大部分集中在下层,而是猛烈的火力之下那些精锐和军官将领们反而要比基层士兵面临更高的损失率,这一次摊牌可以说彻底的以明军的失败而告终。
明初第一豪强 第117章 立碑知耻
最后的近战爆破攻击还是给整个近卫营战斗群以不可忽视的损失,包括爆炸误伤和轻伤在内整个营战斗群的损失达到了近百人,包括阵亡的二十三人在内的纯损失也有五十人左右。这也让整个营战斗群的队伍得到了恰当的历练。
“主公是否打算这个时候继续进攻应天府?”此时的张诚却并不以为意,因为这样的损失显然算不得什么大的阵仗。同时不知不觉中称呼也多少有了变化,不再是“少主”,而是主公了。原因也很简单:这一次交战充分让整个队伍的很多人都心服口服张小磊在诸多方面的才华,硬是让一群按照旧的标准仅仅是稍微靠谱一些、谈不上多么精锐的官兵仅仅依靠知识、技能、还有设计独特的火器就赢得了这么大规模的决定性胜利。
对此张小磊也想过很久,此时已经不再犹豫:“弹药还剩多少?”
在清点的时候也才发现,数以万计的战绩也消耗掉了整个营战斗群所携带的几乎所有炸雷、大部分炮弹和霰弹铳备份弹药。仅仅只有一些套管和炮车还算是负担上的主要重量。
“我们的人手还是有点少了,而且打下这个时候的应天府也明显不是时候,还是留给北明军队一次一统天下的机会吧,希望经过这次教训。那朱元璋也能够多少为我们培养一些像样的人才,到时候再收割也不迟。至于证明我军的胜利,这并不难。动员周围的百姓们为这一仗战亡的对手好好收尸就行了。”
就这样,取得了巨大胜利的张小磊等人并不着急立即离开,而是利用缴获过来的上万两白银还有几万贯钱按照五百文的工钱,很容易的就动员起整个应天府周围上万规模的百姓来进行收拾等尸体处理。并斩下专门的首级在应天府的四个门附近立起四座看起来还算多少有些宏伟的“尽管”
还找到了一些多少有些手艺的匠人,建造起四座土碑立于景观之前,深深的刻上了凹槽构成的完全不成诗句的一些大字:“混事儿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态度不换,江山就要换。”
张小磊的这种做法,让一些官兵感到畅快淋漓的同时也让张诚等人感觉到一丝忧虑:“主公这样做。。。是否真的会。。。过于刺激那北明”
张小磊并不以为然,直言不讳的说道:“我就是要刺激那北明,刺激那朱元璋。否则如果这个政权不真正重视工匠,养不出合格的人才。我抢一堆改造成本巨大的旧手艺人又有什么意义呢?要维持我们整个团队的活力而不腐朽,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最近我读史不少,发现王侯将相也是一个没什么意思的高危行当,我既不想闷在宫廷里整天与大臣们玩奏报上的官八股文字游戏,也不想醉生梦死的庸碌一生,无所作为。我们要开创前人所没有开创过的伟业,就不能把我们的眼光和志向过于局限在那几亩城府宫墙之内,你明白我说的意思么?”
大部分时候,张小磊的眼神是充满随和的,可是这个时候却多少有些郑重其事起来。张诚虽然多少有些心中不甘,多少了解这段时间以来张小磊脾气秉性的情况下也只得郑重的回道:“我明白主公的意思,主公说过,是想开创完全不同的时代,而不是又一个短则二世,长则几百年的王朝。。。”
如果是以前,张小磊还是很重视身边人的看法的,可是这一次随着自身威望在士兵们中的提高,也让张小磊的底气更足了一些,也开始有些明白为什么一个旧时的部落集团在规模很小的时候往往族人们拥有很大权力,可规模大了就完全不同的一些原因。
夜幕降临下来的时候,应天府城头上的朱元璋乃至刘基等人也都有些沉默不语,静静的看着不远处那夜幕下的灯火,那在夜晚依旧没有停歇的挑衅性行动。
“要不要再组织一次进攻?看起来城外那些人应该不是张贼的核心人手,仅仅是一些没有多少人看管的民夫罢了。。。”朱文忠这个时候忽然间询问道。
朱元璋摇了摇头:“不必了,城下的羞辱已经更多了,就不要再去自找没趣了。说说看吧,这一仗,诸位都有什么看法?”
这样一次奇特的大败还有大耻,似乎并没有让朱元璋的声音显得多么气愤,而似乎是深深的若有所思。
“那张贼的火器之猛烈,火器技艺之精湛,战术之冠绝,还真是旷古未有。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这一战之前,我一直以为,天时不如地利而地利不如人和。现在看来:人心虽然也很重要,却不是首要和第一位的要务。军器工匠们的技艺如何、为将帅甚至为帝王着者对火器的钻研如何、对细节兵事的态度如何,才决定政权的存亡。过去,兵者不足为外人道的一些事是练精兵要慎重。如果君王将帅的身边有太多武艺出众的人,那就可能如唐末五代时一样成为为将者、为君者,甚至天下的危害。我虽然身为文人,可是也明白从今天这一仗之后,天下的很多道理都变得不一样了。。。”自从大战以来一直有些沉默不语的刘基,这个时候也终于没有任何顾虑的敞开了心扉,知无不言的说起自己的感悟。
“召集全军中的工匠们到城内的校场上去看看吧!我倒究竟要看一看,我们的火器,同对手真正的差距有多大。。”朱元璋终究放弃了反击的打算,下令道。旧时跟随大军前进的当然也有很多工匠用以维修和制造补充战争中损失的军械。甚至就连炮匠们也都有,这也是黑火药时代同后来巨大的不同之一。
对此,身边的重臣中就连一些文臣也没有什么异议了,所有人都感觉到:如果再不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一些事情,败亡的危机很可能就再眼前。其实,也不仅仅是这一仗,数个月来的应天之战,在张小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无数技术和战术上的创新,也彻底改变了很多军中兵者对战争的看法。
明初第一豪强 第118章 不同的感悟
多少有些经验的北明将领没有让败兵直接进入城内,而是让那些没有参加过应天府城北大战的一些留守队伍参与对整个城内的宵禁和治安控制,掩护着各军挑选出来的一些最为优秀的随军工匠还有火器手来到城内的校场上。
“让我们的短炮也按照那张贼的样子填装好铅子先来试试看吧!”朱元璋毫无畏惧的下令道。
经过城外的大战,整个北明军队刚刚制出来不久的那些短炮队装备人员都损失过半,不过还是有五千件左右的短炮存留了下来。上千名工匠还有火器队里比较擅长备制铅子的几千名士兵也开始在军官们的注视之下,参照着那些从伤兵身上取下来的一些细小弹丸研磨那一两钱重左右的铅子。
不过刚刚开工不久,就传下了朱元璋在仔细的思考和找人商议之后下达的通告:上百个老师傅负责的军器小组中,如果有哪个小组能够制造出一次开火,能够发射三十枚弹丸、在准备好的铁板上开十个小孔、重量还在十斤以内的铳炮火器。三次测试不炸膛、赏黄金百两、良田百顷。如果能造出重量在千斤以内、可以把九斤重的铅弹打到最远十里左右的火炮,赏黄金三百两、良田三百顷。如果哪个炮组能够做到对半里距离上的箭靶炮击九发而三中以上,赏赐同等。
除此之外,还下令收编原有大周的不少相关的工匠开始仿制那种据说曾经在对抗张小磊等人起到过一些作用的滚石盾阵。
几乎与此同时,不论是从大周那里俘虏过来的工匠,还是整个北明大军中的相关军器工匠,待遇和伙食上明显开始有了不同。甚至开始参考传闻中张小磊的一些做法。日结日检以赏罚。以对待精锐骨干们那样对待那些以往看起来并不是很重要的工匠们。
即便是如此,朱元璋也依旧是有些感觉到不安,特别是重赏之下的盲动在最初的时候带来了一些工匠们过多的追求装药标准导致炸膛事故的消息传来之后
“陛下其实也无需太过担心忧虑,我观那张小磊此人,本身就是依靠器物起家,眼光和见识方面算不得什么枭雄。从他之前在应天府城下的种种举动,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只要此人并没有真正的魄力和大志,仅仅拘泥于崇明岛上一海岛,那就始终无法同我大明在人力物力方面相提并论。如今当务之急是尽早击败伪周伪汉残敌,一统江南。至于火器,其实我军并不需要在很多要求方面真的向那精通此道的张小磊等人看齐。只要工艺差距不是太远,完全可以用重量来弥补威力和效能的不足。就算有十倍甚至二十倍的差距,只要我大明舍得在这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并真正重视起来,武装起几万人甚至十万人规模全副武装的火器精锐,在陆上取胜就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了。就算每人要花费一百贯、二百贯的财力,拥有天下的我军应该也出的起。”见到依旧有些不安的朱元璋,刘基终究还是说了一些安慰的话。
“雨季就要到了,江北的军士不适南征。这段日子就以巩固大军在江北的成果还有新建火器新军为主吧!”此时的朱元璋也终究下定了决心:一定要集大半个天下的力量,一鸣惊人,以雪前耻。
张小磊率领八九百人的队伍在抵达江边的港口上乃至上船的路途上终究再也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事。有不少北明方面的水师乃至后来刚刚过江增援过来的大军似乎也都听到了广大民间都开始沸沸扬扬传扬开来的一些恐怖传闻,又或许是听到了什么上面传下来的严令,没有再敢于找事了。
当初跨海远征东瀛的行动还有不少时间的水训让近卫营大多数官兵在这顺流而下的江面,至少都没有什么初次乘船时的不适了。张小磊在这空前的胜利之后反而平静了下来。思考的方向也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兵事,还包括之后的很多事情。
张小磊当然也思考过如果北明集中人力财力还有物力学自己那一套战术会怎样,但终究觉得至少短时间内还是没有什可太过畏惧的。不说自己随便动动嘴,写封信出出主意就能让朱元璋南下作战一统江南的军事行动至少要拖延个三五年。就算之后北明的矛头很对自己,在自己预设的崇明岛战场也终究不可能发挥出多少人力物力上的优势。火器战争的特点就是火力水平同时决定队形密度和攻击能力两个方向的层次。代差优势还将决定有效射程的不同,在没有自己的泄密指点下,北明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取得什么有威胁的技术突破。即便北明方面真的取得了这种突破,并动员大军打算攻岛,自己也可以随时撤往海外卷土重来。只要自己的脚步并非仅仅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就问题不大。
从更远的角度来看,自己所来到的这个时代西方文艺复兴的前奏与曙光不过才刚刚萌芽,注定没有几乎在自己发展气来之后带来太大的麻烦。扶植中华一统天下甚至是在全球改土归流,从长远来看也根本不是什么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自己最为担心的事情反而不是什么“有生之年、君临天下”,而是怎样让自己所塑造的新人群新文化具备一个合格先发文明的创新能力与动力。而不是因为最终坐享其成从而为他人做嫁衣。又或者更悲剧的一种可能:扶植华夏一统天下,结果人类文明却因此只能停留在类似很多架空小说主角末期的那种第一次工业革命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怎么也成熟不了的时代。
仔细思考过20世纪的很多事情,很多现象,对于是不是只要搞出蒸汽机或教条上的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就能一直进步,张小磊在心中似乎是并没有多少底气。之后的重中之重,恐怕不仅仅是加强军备升级技术那么简单,还包括如何才能塑造出一批在创新精神和价值观方面同已经开始多少有些世俗化与腐朽的旧大陆完全不同的人才与文化。。。
明初第一豪强 第119章 共侍一夫
张小磊没有让整个得胜归途的船队行驶的太快,更多是自然的顺流而下,甚至在临近江口的时候还停留了一段时间。
应天府城外那规模不小的大战,还有千儿八百人就能取得的神奇战绩传闻在整个沿江一带流传的速度却要超过张小磊的估计,毕竟这一带可不是什么荒僻的地方,此时早已算是华夏一带流通速度最快人口也最为密集的地方了。
虽然在应天一带的大战并没有直接缴获到多少金银,可是对苏州到松江一带各种大户们打白条借款筹款却容易了很多,战场上虽然只缴获到了几万两银子,可这一趟归来又是上百万银钱折合几百万贯的收入。在经过多次打劫和积累之后,此时的崇明岛也不再像草创时候那么人财物紧缺了。
早已得到了消息的邓敏、周彩霞、春杏等人甚至还有父亲张世功也在船队行进的这些日子得到了应天城外大捷的讯报,对张小磊的态度似乎在亲近之外多了几分高高在上的尊重。
此时的张小磊虽然没有要称帝起兵的打算,但是在几乎所有人的心目中,则与真正的帝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了。整个近卫营上岸之后,张小磊并没有立即同投入到早就准备好的欢庆之中,而是首先郑重的安葬了在这一次远征中阵亡的二十多名官兵,还亲自授予了不少在作战中表现突出的官兵乃至伤残的士兵们以特有的勋章。还有勋章之外的田契、爵位。这更是让成军并不算太久,普遍年纪也并不算太大的近卫营官兵们感觉到受宠若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