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近卫营战斗群当然战胜过这种规模的对手,而且也是在对手有预谋的围攻之中击破重围,可那也是建立在拥有炮兵配合并且辎重负重也不低的情况下。针对拥有重兵防守的全国性大城,贸然的突袭斩首战术仔细想来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
“这附近,有没有什么比较显贵人家的土围或者庙宇?最好是大一点儿的,最好拥有比较厚实的石墙”张小磊自己身边的一名亲随询问道。
身边的亲随当然知道这种事情不是自己能解决的,需要对这一带地理有所了解的人,不过发展到此时,近卫营战斗群在出发前已经不缺乏这样的人了。
一名归附队伍的直隶一带做为向导的军人家属回答道:“这一带似乎还真没有什么有名的庙宇或太大的乡间土围,不过前面不远就是河间府了,要不要。。。”
张小磊最终没有回避先拿下河间府在说。仔细想来,如果自己的队伍抵达的太过突然,不说细节准备方面的问题,有可能在夜袭进攻的时候,城头上根本没有足够的守军,如果是那样。自己所率领的队伍就有可能需要在这燕京城内同敌军的大军周旋了,那样的话反而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变数。要是敌军在城头上有重兵值守,那反而有机会给守军以重创,至少是给守城的敌众以普遍性的巨大威慑,就算无法真正的击溃对手,也能迫使燕京守军产生一定畏战思维。这样的情况下进攻城内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烦。因为自己人手过于不足,宫城内的目标当然有逃脱的可能性,但只要进攻的节奏不遇到问题,也绝不会出李自成进攻北京时的那么多岔子,从南城进攻一定能够在主要地带的目标反应过来之前突入宫城之中。
河间府的守军并不算多,大概仅仅只有千把像样的人马还有两千多临时动员起来的青壮,按理来说这个兵力也不算太少。可是在近卫营战斗群的作战能力来说就有些很不够看了。仅仅是沿城角两个方向上以霰弹铳发射独头弹展开连绵不绝的精确射击就轻易瓦解了本就没有多大的河间守军的抵抗。占领河间府角的队伍以火力就很轻松的控制了全城。此时的河间府毕竟算不上青州或者济南之类的大府,范围有限的很。
此时的河间府尚没有完全的包砖化,不过府衙多少还是像回事的,在府衙的外围有着还算坚固的石墙。这些石墙在被音速初速的六七两上下、威力能有过万焦耳的独头弹命中之后似乎只有浅浅的凹坑,根本无法像对很多地方的城墙那样仅仅靠独头弹的猛烈袭击就打穿墙壁。几百名残敌在这样的地方似乎还打算顽抗。不过府衙的墙壁再坚固,防守墙壁的人缺额经不住的爆破杆的轰击,大门也远非坚固,还是很容易的就被攻破了。
简单的清理了下残敌之后张小磊率领着不少人的人来到了府衙正门外围石墙附近,这似乎是能够找到的最为坚固的墙壁了。寻常大户人家的府院根本就不会有这种标准,可是那燕京的府宅乃至宫廷之内却很不好说了。
张小磊用以一根木棒在火把上烧了烧,又命人灭了火。并用这部分已经成碳的木棒在坚固的石墙上画了一个高不过一米上下,宽大概两尺左右门洞:“试试看,到底需要多少发独头弹才能在这石墙上开便门”
跟随在张小磊身边的近卫营战斗群士兵虽然年轻,但也都是很有头脑和战斗经验的人,知道射击这种坚硬目标是有弹丸回弹风险的,小霰弹也就算了。六七两重独头弹的回弹就是身着精良铠甲也很有风险,因此二十人左右的两个战斗队先是主要在一侧以略微倾斜的角度向外开火射击,当然倾斜的角度并不大。在不过一丈左右的距离上就算不以精度见长的火器也能把弹丸打在两寸直径左右的范围。二十个人接连不断用填装好独头弹的霰弹铳开火,一共进行了一百次射击,才形成了一条连绵不绝的弹痕线,就像能够切金断玉的利器在石壁上打出的线路来一样。可是那石制的墙壁似乎有些出人意料的坚固,即便是很多弹丸重复命中了中弹的部位还是没有打穿那厚厚的石墙。看起来,抗战时期让日本人都有些头疼的某些特殊目标的确不是那样好解决的。
“用铁锤砸砸看!”张小磊下令道。
专门用于在某些土墙或者不牢固建筑的小镇里开便门的铁锤不同锤头轻小的战锤,份量足有二十斤以上。七尺左右的锤头两个人配合着一起轮圆了的情况这个时代绝大多数民居砖墙几乎都无法抵挡。可是这样威猛的开墙锤接连又砸了十几次也不见动静,只是砸出一个还算不小的凹坑。
张小磊也不由的感觉到多少有些棘手,看起来,这如同宫墙一般的石质建筑还真不是可以轻易破开的。这个时候在张小磊身边不远的李辉似乎感觉出了什么端倪:“要是把十斤炸雷安防在这个锤砸出来的坑上,然后爆破会怎样呢?”
听到这里,张小磊终于重新生起一丝希望,看起来,哪怕是坚固的石头厚墙应该也是有比较简单的办法破开的,仅仅是有一种预感觉得似乎未必能保证成功。石头墙这么好对付,抗战时期的日本人在衡阳和台儿庄就不会碰那么大钉子了。





明初第一豪强 第145章 突击燕京
十斤重的炸雷猛烈的在被铁锤砸出来的缺口处爆炸了开来,当硝烟渐渐散尽的时候的,石制的厚重墙壁还是没有如想象中那样被炸出一个洞来。知道亲卫连里又有人那来几把沉重的铁锤十几个人轮番动手,费了不少功夫才在那连打被炸似乎有些松动的墙壁上开凿出一个洞来。
张小磊对此却摇了摇头,破墙攻击的最主要目标是增加突然性减少伤亡概率。可如果花费这么长时间才能破墙,里面的人必定有所防备,这个目标就很可能达不到了。
不过这爆炸声却让张小磊想起了什么,似乎是自己一次旅游时看见水泥厂炸山的场景。为了追求破片杀伤率,十斤重的爆破杆雷其实是浪费了不少装药空间的。而如果在石墙内打炮眼,并不需要浪费太多的弹壳重量。
在仔细的权衡思索了片刻之后,张小磊整理了整理思绪吩咐道:“我们在这面墙另选一个地方试试吧,独头弹攻击排的人全过来,四十个人分两边站开火的时候注意错开角度交叉向外,然后再把准备的爆破火药准备好。我倒数三二一,然后全排的人用霰弹铳发射独头弹攻击。我用独头弹在地面上开个孔。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速度要快,打光一百二十枚弹丸之后不管有没有炸开缺口。爆破组的人以最快的速度将十斤的黑火药安装好。铁锤的底部顶住地上的缺口,另一端顶住黑火药,然后引爆。。。”
猛烈的铳炮声再一次密集的响了起来。上万焦耳能力的十斤霰弹铳发射的独头弹还算有一定威力,上百支发射筒连绵不断的轰击之下还真迅速的轰出一个小缺口来。此时负责安放炸药的爆破手迅速安装好准备好的火药、在用铁锤完成了固定之后进行了引爆。
猛烈的爆炸声重要撼动了早就在上百枚弹丸的轰击下有些松动的石墙。整个石墙终于被炸出一个两尺范围,很勉强可以让一个人通过的缺口,张小磊身边的官兵们也多少都有些兴奋起来。这个缺口虽然看起来小了一些,但是想来如果是两个排的人换用独头弹霰弹铳进行攻击并安装二十斤左右的黑火药,一定能够攻破绝大多数石头墙壁。
攻破一面看起来很厚的石墙整体消耗看起来,累计消耗的弹药似乎和一个普通人的最大负重或体重差不了多少了。这意味着八百人的队伍携行空间就算有十分之一用于这种厚重墙壁穿墙攻击,也仅仅只能破开八十次到一百次左右的石墙,不过这在张小磊看来应该已经足够了。队伍进攻的时候很显然只需要对那些有可能藏有重兵的人这么干。
在找到了巷战攻击中的最大难题之后,整个营队又开始在整个河间府进行了持续大半天左右的巷战攻击演练,包括如何对付在其他街道或者房屋的后面使用弓箭集群乃至投石集群的对手。如何进行复杂地区的残敌搜剿和清理,如何用霰弹铳最有效率的向那些随时可能暴露出来的目标进行攻击等。
只要怀有一颗立足于实战而不是单纯为了应付考核的心,并不算长的时间内全近卫营战斗群的队伍就选拔出了在应付突然目标方面最优秀的士兵做为专门的境界射手,还利用河间府的城墙演练了如何利用爆破杆改进后的杆子攻城和下城,还有如何应对敌军的威胁等。
夜幕渐渐降临下来的时候,全营在稍作休整之后也开始正式北上了。
几乎与此同时,燕京留守的朱标、马皇后,汤和、徐达等人也得到了津门乃至河间方向不断传来的加急警讯,知道这一股敌军人数虽然看似不多,但却是绝对不可小看的一股力量。之前的从前线发回来的讯报中得到证实的很多消息就已经确定那些有关东南强贼恐怖战斗力的传言并非是虚言,而是很大程度上的事实了。
不过不论是此时的太子朱标还是马皇后或者其他人,都不是什么胆怯畏战的承平朝廷,听到这样的警讯也没有多少人感到惶恐。
此时的燕京做为留守之地依旧留有北明强大的军事力量。包括汤和、徐达负责的两个野战集团各十万左右的作战力量,皇宫直属卫戍还有其他一些勉强像样的城防武装五万人,总计二十五万左右还算像样的人马,如果把披甲率稍微差一些,战斗力也稍稍差一些的人都包括在内,凑出三四十万兵力都不是难事。
似乎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个都城拥有这么多的像样力量来守卫一座成池,因为历史上当一个政权的首都被兵临城下的时候,往往不是在王朝末年京营已经衰败的时候,就是野战力量在之前的出动作战中折损的七七八八了。拥有二三十万人的兵力守城,类似不久前的应天之战中那样,往往意味着就算防守连绵数十里的城头,守军也有足够的兵力来轮休,并且保持充足的预备队。再加上整个燕京的城墙已经进行过一次大修,几乎都包上了砖头不说还有很多马面以及守城物资囤积。如果说在前线人马损失殆尽的情况下遇到几十万大军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的攻城,那或许有危险。然而如果只如内部的急报那样,面对不过区区一千左右的强兵?真看不出会有什么危险。不管是徐达汤和等人还是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太子朱标都觉得燕京的守备根本不是问题。
恰恰是对军事常识了解的并不算很细,也基本是个外行的马皇后从自己的直觉中感觉到了一种独特的不安,在私下里还是对朱标劝说道:“未算胜,先算败,还是小心些为妙。虽然这宫里似乎有一些藏身之处,还是再多准备准备些才是。我担心那些强敌未必采取强攻的办法,要是通过其他的手段潜伏入城。。。”
“母后,放心吧!这些日子各城门都严令禁止人员出入,整个城门就算是白天也是紧闭着的,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人能混进来,就算是混进几十个高手,又怎么肯能是宫内上万精兵的对手?”




明初第一豪强 第146章 潜伏突击
此时的燕京并没有经过十五世纪那样的大规模扩建还有明清两代的发展,皇宫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南门。因此城南也就是很大程度上的重中之重。大概不过十几里长左右的南城在警讯传来之后在城头上部署的兵力足有三万人之多,还有三万人左右的兵力在藏兵洞内,另外三万多人做为预备队集中起来云集在各处,随时准备上城支援。
不同于历史上的时代,在这个位面,南北双方长期对峙积累的战争经验更多,北明很大程度上并不缺乏城池攻防战的经验。堆积在城头上的兵力充足但也不算过多,城下却部署有足够的预备队并且能够通过早就准备好的渠道迅速增援上城。整体来看,部署在南城一带的兵力几乎同十万人的大军在按照标准队形完全展开的横队也几乎差不多了。
“盾牌和木桌构成的掩体在整个城头上都架好了?”在风闻到警讯之后还是带着很多亲兵亲自来南城头视察这一带的防守情况的。
“都准备好了,按照您的意思,城门也用数块五千斤的巨石顶住。还有很多负责防守城门的辅兵。除非那传说中的强敌可以插翅飞过来,否则想要攻破城墙是痴心妄想。。。”说到这里的时候那名负责城南防守的亲信也多少有点儿不解:“我军这些队伍也不是一般的乌合之众,就算那来袭的强敌很精锐。在下也实在不相信出动几万大军,在拥有几十倍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依城而战还能输了不成?为什么不在城下部署一些兵力,并做出积极防御的准备?”
汤和面对何种疑问担心手下人托大,就郑重的告诫道:“那是你不了解那强敌一些详细的情况,记住:绝对不可以轻敌,绝对不能让这些强敌迫近城墙,明白了没有?”
“属下。。。属下明白。。。”
充足的兵力和物力让整个燕京城的各处城墙都有足够的兵力来值守。为了避免意外,傍晚来临之前,整个南城头的队伍就完成了换岗,精力充沛的官兵们点燃了不少燃烧着的大型油灯并挂在城墙的外面,一方面避免了暴露城头上的守军,另一方面却能最大限度的在黑夜来临的时候照亮城下,这也是多年来无数实战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
警讯临近,很多城头上的官兵们也大不同于以往,知道战争风险随时来临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并非像平时那样心不在焉了。
大概在黑夜将领不久,张小磊所率领九百人左右兵力规模的战斗群就逼近到了距离燕京南城头大概二百步左右的距离,勉强可以在黑暗的保护之下看清城头并用还算像样的命中率攻击城头上上的目标。建立了出发隐蔽阵地之后就开始缓缓的趁夜逼近到距离城头大概百步左右的距离。然而在这个距离小心翼翼的展开宽大的战斗阵型,以十几人左右的班为单位形成八十个左右战术队形形成了从整个城南方向从西南角到东南角乃至南城门分散而连贯的阵型。
午夜渐渐过去的时候,开始以缓慢的速度不断向前以爬行的速度移动,并开始逐渐迫近到距离城头三四十步左右的距离上。
经验还算丰富的守军当然也做了还算充分的准备,虽然没有人愿意独自在城外面对强敌送命,但还是安排了不少猎犬栓在距离城头很近的地方。这些猎犬经过一定训练适应了诸如黄鼠狼、老鼠、夜莺之类的自然环境,只要不是有生人迫近就不会叫起来。
相比平庸的守军,这种防止夜袭的手段多少还是起了一些作用,虽然整个南城以南不过数十条这样的警戒犬,却也让队伍在逼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了暴露了行踪。
一开始城头上的守军听到犬啸的时候并没有觉察出什么,毕竟就算是经过简单适应性训练的狗,虚警也是很常见的。可是值守的军官不敢松懈,下令用投石机接连不断的向城外投出虽然有攻击作用,但主要是照明用途的火球,终究还是让张小磊所率领的队伍在黑夜中不得不暴露了出来。
此时,天色也基本上是刚刚蒙蒙亮,城头仅仅是勉强能看见一些人影。张小磊却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让城头上很可能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的敌兵放心的开火了,迅速用铳炮声下达了还击的命令。
为了压制城墙上的对手还有一些特有的中近距离散兵,这一次出征的时候各队官兵也有准备好的模具制造了不少不到一钱,大概只有六分左右,约两克左右的轻小铅弹。发射这种铅弹的时候,有效射程往往也只有四五十米左右的距离。不过即便是在这种距离上,也基本有数十焦耳的威力,只要不是专门的铠甲或盾牌都能够有效的开口放血,攻击和杀伤的目标也主要是可能暴露出来的头面类目标。
因为弹丸轻小,用十斤包钢无后座力霰弹铳也几乎一次能打出上百枚提前填装好的弹药,集中经济和散布到城头不过方圆一丈左右的范围内。压制效果几乎连绵不断的一名无后座力霰弹铳手就能强过上百名弓手。
一时之间让城头上的守军被压制的抬不起头来,不少人在城外猛烈的火力压制之下因为不注意隐蔽而惨叫起来,这多少也提醒了张小磊:此时天光虽然没有完全放亮,但是如果真的能够通过一轮总攻击给城头的守军以决定性的打击,是有机会有效的清理残敌。如果在各个方向都攻上了城头,抛射过来的弓弩威胁应该不大。至少就张小磊对北明军队的了解,精锐的弓弩手和火器炮手应该并不算多。
因此,在战斗打响后不久,总攻击的信号弹就飞上了刚刚蒙蒙亮的天空之中炸开了花。各班只留下两三名掩护手、其余的人都做为爆破手抬着早就准备好的爆破杆冲向了城头的方向。
八十多攻击队的七百名官兵抬着两头安装着炸雷的五丈竹竿达成的爆破杆冲向了城头,在距离南城头大概还有两三丈左右距离的时候就纷纷将竹竿搭在了城头之上。




明初第一豪强 第147章 闪击破城
在这个时代,为了防止云梯被投石机砸断,或者有效防备冒出头来的弓箭手比较方便的直射,云梯往往都是尽可能的贴近城墙。虽然这更有利于城上的守军投掷各种守城物,可相比之下还是要安全需求。
还没有太多的人意识到火器时代的来临也在悄然改变着攻城战的规则。在能够以城头上来不及反应的时间内就能把大量弹丸以弓箭不可及的速度投射到城头附近的时候,守城一方拥有的工事优势实际上大幅度的削弱了。
在爆破杆逼近过来的时候,往往无数支守军支起的人力叉也架了过来,打算抵御那些逼近到城头上的杆子。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是打算登城的先兆。只有少数了解详情的军官将领才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可惜在这个时代,从来是主张“愚兵”,军官将领们是根本不可能如某些革命化军队一样战前开会同士兵们讨论可能的强敌具有哪些特点。
接连不断的爆炸声或在城头上直接爆炸,或在距离城头有一定距离的空中爆炸,七百多支五六丈左右的竹竿架起来的爆破杆雷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几乎是在第一时间炸雷刚刚搭上或逼近城头的时候就被连着火绳扳机的引线引爆了。
这时代就算精良一些的十斤重的黑火药爆炸物,真正的杀伤效率也达不到一斤重的现代防御型手榴弹的地步。但两公斤以上的黑火药炸出的大量预制弹丸还是造成了大规模的伤亡,超过一万名守军在很短的爆破攻击中就非死即伤。
严重的杀伤一下就震慑住了连绵十几里范围内的守军,正当城头上的敌军有些犹豫和徘徊的时候。城下的官兵们开始迅速接连不断的用另一头的炸雷反撬过来针对城头目标再次展开了一次爆破攻击。
这一轮袭击杀伤效果和突然性似乎差了一点儿,但是同样造成了城头上数以千计的伤亡损失。经过这两轮猛烈的爆破攻击,原本质量还算不错的城头守军被炸的彻底萎靡了下来。
负责突击的小组在其他人的配合下也开始迅速利用竹竿展开登城突击。哪怕此时如果城头上的守军有最起码的抵抗,也不会被稀薄的兵力用竹竿就能登上城头,可是在过半的执勤守军死伤,哀嚎声不断的时候,就连准备好的一些预备队都对增援到城头畏缩不前起来。
在汤和等人的严令下城头下方的预备队开始源源不断的增援上城头的时候,至少有近二百名近卫营战斗群官兵登上了城头。如果这些人仅仅是一般的冷兵器士兵,很可能在守军猛烈的一轮反击之下就会被一扫而空。可是二百人平均每人在精良的铠甲之外都携带了至少六支填装好弹药的霰弹铳,城头下的士兵还源源不断的利用早就准备好的吊索接连不断的把填装好弹药的霰弹铳接连不断的吊上城头。
在很短的时间内二百名左右攻上城头的官兵就以填装好弹药的独头弹霰弹铳和发射轻小霰弹的铳炮杀伤了数千名从各个方向远远不断增援上了援兵,南城内测的守军士气在这样猛烈的打击之下迅速萎靡下来。守军反扑的攻势刚刚停歇下来的片刻时间内,城下的近卫营战斗群官兵开始源源不断的补充上了城头,
从展开第一轮爆破攻击开始,到近卫营战斗群大部分人员几乎在短时间内占领重兵防守的整个燕京南城头、不过三分钟出头左右的时间,算上大量人力车和马匹携带过来的辎重被运送到了城头也不过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多次作战的经历、之前充分的准备带来的自信和熟练,还是无形中开始改变了整个近卫营战斗群的战斗力,整个队伍并不是一年前那支畏惧近战恶战,只能依靠火炮火器来防守的队伍了。兵源的心理素养并不算突出,在接连不断取得大胜和经历很多同大规模对手交战的锻炼之后也出现了不一样的变化。
血腥的清理了城头上守军和残敌之后,南城墙附近的北明军队也开始反应过来,退到了距离南城头一定距离的方向之外,开始接连不断的用投石机和箭雨展开了猛烈的还击。
然而在这个时候,天色虽然没有完全亮起来,却也足够让攻上城头的近卫营群官兵们看清从天上飞过来的各种投石机发射的巨石和箭矢了。在兵力并不密集,自由躲避空间很大的情况下并没有带来多少伤亡损失。
张小磊却没有忘记这次攻击作战的目标,在攻上城头之后从城南门两翼收缩兵力到大概四里左右的范围之内,也重新准备好新一轮的弹药填装之后,就做好了攻击作战的准备。
猛烈的铳炮声再一次密集的响了起来,面对披甲持盾甚至开始用不少车辆抵挡霰弹威胁的城下守军,近卫营战斗群开始主要使用六七两重的独头弹攻击对手。上万焦耳能量的音速六两重弹虽然对石头砌成的厚墙威胁能力很低,可却不是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盾牌或铠甲能够抵挡。在那些十六世纪三磅轻炮都不一定具备的能量供给下,很多弹丸竟然可以接连穿透目标上身盾甲正面再破身而出给后排的敌兵造成伤亡。又或者接连让多人的腿步遭遇到骨折的威胁。
很短时间内接连不断的炮火再次给城下的守军带来七八千非死即伤的严重打击,不少旗号手和军官也都面临严重伤亡风险的时候,即便是汤和派遣出去的督战人员不断弹压督战,也遏制不住南门附近明军溃败的趋势了。直到这个时候,惶恐之中反应过来的守军才终究意识到这股强贼强大到了什么样儿的地步。
1...3738394041...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