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可逼近到近处的时候,领头的人才觉得有些诡异,陆家庄四处的围墙上满是弹痕,残破不堪,一个防守观望之人也没有,似乎是早就被攻占了一样。直到一名似乎稍微有点儿地位的头目,从墙里露出头来,似乎是见外面的人没有敌意,才彻底的放下了心。
“怎么样,没事吧?能不能请陆家能够说的上话的人出来看看?”赶来增援的顾家人试探着询问道。经验老道的此人总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妥。
在这个时候头上包扎着纱布的陆家管家在过了片刻之后才站了出来,用着熟悉的声音说道:“刚刚击退了那些强兵们的袭击,可能是看见我们这块儿骨头不好啃,暂时去别出了吧?不过谁也不知道是不是晚上的时候打算夜袭。那些人虽然不是传说中的新朝精锐,实力可也远超我们的预料。白天的时候庄里的人死伤惨重,我担心剩下的这几百人夜里恐怕守不住,幸好你们赶来了。。。”
听到那话确实是自己所熟悉的声音,顾家负责领头的人才把心放了下来,选派了一千名比较精锐的庄丁进庄值守,其余两千多人临时动员起来的人在外警戒。
“不对!你们怎么可能死伤这么多人还能守的住这庄子?”进庄之后,顾家不少人都感觉到了疑惑。
“是他们!他们还在庄外,我这也是迫不得已啊!”
就在这个时候,黑夜里连绵不断的猛烈爆炸声忽然间从城外四角响了起来。伴随着爆炸声没有多久随之而来的是猛烈的弹雨。利用至少上百发份炮弹在庄外附近八个方向上布置的定向爆破坑被火器的直射瞬间引燃了。万余枚轻重霰弹一时间在夜幕中构成了一片片横飞的弹幕。
很短时间内几百人的死伤让驻守在庄外的顾家前来的人一片混乱,几乎与此同时,滚滚的浓烟从庄内多处地方伴随着火光冒了出来。
就在里面的人打算出逃的时候,迎接而来的则是接连不断的强弩攒射。早就埋伏在四周不远处的李晓天手下官兵们利用夜间单方面早就在陆家庄四周部署的光亮单方面的打击,很短时间内就让上百人非死即伤。上千名增援过来的陆家庄丁彻底被围困在了庄内。
这些苏州当地的民间武装在客场作战的情况下终于没有顽抗到底的决心,不仅仅是因为外面的人射出的那寻常大周士兵都根本不可能相提并论的强弩弩箭。还因为那些人身后所代表的做为新政权的强大势力。
在解决了陆家庄还有临时增援过来的顾家武装之后,在吴之焕所亲自率领的几百人的配合协同之下,李晓天所率领的中队群趁夜迅速出击,分三路在一夜内连续攻破了另外七处似乎打算采取不恭顺姿态的大户。有的没有选择抵抗,而是举手投降。稍有拒绝和不配合姿态的,就就迅速领兵攻打。就这样,包括总共五六千家奴私兵在内规模近万人的人彻底被俘虏扣押了起来。
这样的行动给了苏州城内的大户豪强们巨大的震慑,一方面前往崇明岛告御状的人络绎不绝,另一方面很多人下乡去联络负责管理城外各处田间地头的人,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暴动。让胡作非为的李晓天等人彻底明白整个苏州城的潜在能量。
然而也就在几乎与此同时,整个苏州地界范围内各乡都爆发了突如其来的民乱。那些最为贫困、负担奇重的客地佃户、雇工在李晓天从吴之焕那里筹集来的十多万两银子的诱惑,还有官方公文默许的煽动之下彻底造反开来。虽然在这苏州富庶之地,又没有大灾。在这种鼓励之下敢于冒险起事的人也不过只有万人左右,但却彻底打乱了苏州城内大户们利用乡下民众的力量来进行示威性民变的打算。
就在李晓天亲自率领国防军中队各分队增援各乡战场的时候,局面也彻底的发生了反转。官方亲自站在那些客户们一边儿的实际行动让更多的苏州城内底层看清了风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战和助战。
苏州城内外的血雨腥风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大概在暴乱发生后的第三天,嘉兴一带的友邻中队也前来支持、前去崇明岛告状的人也被扣押的消息传了过来。这人苏州城内的很多人彻底看清了新朝的态度。
从张小磊起家不久开始,威名就在太湖沿岸广为传播。如果说是下面的新军土皇帝乱来,太湖附近的各大族还有抵抗的决心的话。那么当遭遇了沉重的打击,新朝立场又确定下来,一部分人选择了逃亡,大部分人最终选择了放弃抵抗。
毕竟,同明末清初清兵下江南颁布剃发令相比,要求所有人清楚的申报田亩人口并且完全的听从差遣解散武装,似乎相比之下火候还小一些。尤其是两年以来张小磊等人在东南一带拥有的威名比那当年的清军更为清晰确切的情况下。
因此,被屠的人也没有清初苏州之屠的十万人之多,也仅仅只有万余人左右。
两个决定最终让苏州乃至湖州一带的各大户最终按下心来,一是李晓天并没有真的像民变时候的乱民或者土匪那样要吃所有人的大户。二是虽然利用了万把二愣子客户,终究是没有在这一带搞分田甚至减租减息之类的举动。同时,李晓天乃至中队中几个头目也渐渐不像是个仇富的匪首。对于多家当地大族的攀亲也并没有拒绝。笼罩在苏州上空大规模动荡的阴云才渐渐消散。
春节前夕苏州一带不少当地大户们的请罪宴上,几十名苏湖一带的大户在痛心疾首的“悔悟”和表示了一翻之后。也开始有一些并不太识相的人旁敲侧击新朝今后可能的政策。





明初第一豪强 第202章 遗产遗嘱定
“刚才有人问我,以后朝廷会有什么要求。如果能够透露一二诸位也好有个准备?那这里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不知你们愿意听那一个。”宴会上,李晓天郑重的说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言谈,众人也了解了这些新朝的年轻大员们直来直去的脾气秉性。
“这。。。先说好消息吧。。。”
“呵呵,是啊。在下担心在下这身子骨听到那坏消息的时候可能会被吓倒。”
众人纷纷附和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说了。“李晓天也没有什么弯弯绕:“这些日子,我常听到一些人推脱的言辞是:你们做不了主,有些大事要全族商议?今天在座的诸位,不知道在族中说话的份量排名如何?有没有辈分更高的管事者?”
“辈分更高的人有,不过老太爷的年纪太大了。族中,我们毕竟不是皇帝般的一言九鼎,但那还算的上是一把手。”
“是啊,我们可不敢在总督大人眼前随便派个下人来。今天在场的都是头面人物。。。只是。。。”
李晓天直接了当的回道:“不要只是了。新朝自有新朝的规矩。我听说自古以来,有好家产架不住三份分之说。为了族中一部分人吃的好喝的好,免不了要让一些旁支衰弱下去。积累不少孤儿寡母的怨恨。我觉得这样很不好,也很不公平。天下没有诸子均分之说。家产和田产应该也没有这个说法。。。”
当李晓天说道这儿的时候,虽然没有什么人敢闲言碎语,可是宴会上的几十号人的神经也都紧张了起来,很多人担心李晓天有什么狮子大开口的由头。
“过去皇家的规矩,是嫡子为太子,太子继承大统。这个规矩也不好,因为说句实话,并不一定正室的长子就一定能成才。而且还会出现正室无子的事情。所以我的看法:谁继承家产中的五分之三,应该是由遗嘱来决定。首先应该明确产权,不存在什么家族共有财产。谁的辈分最大,说话分量最大,就可以来官方备案家主。家主有权处理本族六成以上遗产的归属。其余四成,才是诸子平分。。。如果有人不服,你让他们到我这里来讲理,或者去崇明岛上告也一样。。。”
这样明确家产和家主的话一说出口,在场的人起初是兴奋异常。
“这是真的么?”
“如果如此,那可真的是太好了。”
当然了,也有的人多少表现出了一些忧虑。因为很多家族中的事物和产业,根本就是依靠全族来管理的。如果家产不是均分,改变了千百年来的规矩,那必然会影响到很多人的积极性。
见状,李晓天也说到:“所谓遗嘱,当然是立了就完事。为了避免争议,家主当家的时候就应该来衙门备案。临死之前或者重病之时,没有在衙门备案的遗嘱。官方不予承认。这就避免了有人胁迫的可能。怎样遗嘱,只要家主允许,也可以让族内的人来官府查探消息。这样一来,如何进行奖惩管理的大权也就都在诸位手中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还担心管不好家务或者有些人不积极么?”
一名上了年纪的人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兴奋,仍然有些忧虑的说:“常言说,有恒产者有恒心。家和万事兴。这样一来,族里人的感觉毫无疑问就会是差了很多,说不定。。。”
“家臣或外人,又或者职业经理人也可以嘛。我知道,中原自古以家为本位,族权为根基。不是一家人,终究没有一家人的信任和保障。不过诸位相信:以后的官家,不仅只是管县城内的那些案子或者乡里的一些大案,还会管涉及产业的一些经济上的纠纷。官家也并不仅仅是一个收税的单位。促进工商与农业乃至文教的兴盛才是本位。。。”
这样的话,当然不能让所有的人安心。不过仅仅针对前来的这些人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利益许诺了。
见到有这样大的利益许诺,也有一些人的胆量忽然大起来不说,开始询问一个多月以来很多人都在暗中打听的问题。一名徐姓的大户询问道:“不知。。。不知这新朝的科考,什么时候开?策论,诗词、经义哪方面为重?”
“是啊,这新朝的科考,什么时候开始啊。。。大致会有个什么样儿的规矩。。。”
听到这话,李晓天沉默了片刻后才说道:“我听说,蒙元时代的北地并没有可靠之说。诸豪强也可以过的下去。我心朝,自然也没有所谓的科考。新朝不同于以往的朝代,当今圣主也并不打算和天下的什么阶层共治天下。要想当官?圣主可不认为读了几年四书五经就会拥有真正的忠诚了。自幼看着长大并且立有军功的人才可为官。。。”
这样的话,一时让宴会上的气氛有些沉闷起来。虽然对于这样的可能有所预料,可是听到家臣和武人当道的可能性时,之前得到六成家产可以一言而决时的兴奋消散了大半。没有官身,这肯定就意味着丧失很大一部分利益了。
不少人都在心中暗自不满:那张小磊真的以为凭借自己和自己的这些家奴,就可以从全天下人手中拿走最大的那一份蛋糕么?
李晓天回想张小磊在信中的一些教导,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什么。在沉默了许久之后才忽然间似乎转移话题到了看似轻松的一些地方:“今天这顿饭菜,诸位觉得如何?不会不和诸位的口味吧?”
“是啊,这酒,这山珍海味。虽然平日里像我们这些人并不是没有见识过甚至品尝过,也不以为奇。可是同样一道菜。今天的这一顿同以前的那些相比,真是别有些不同。”最先接近李晓天等人的吴之焕笑道。
这时,场中的氛围才稍稍有所缓解,众人也无不称赞。这倒不完全是因为人在矮檐下的客套。这一次为了表示诚意,做饭做菜所请的人是苏州府数名手艺相当有名的人。




明初第一豪强 第203章 水大鱼大
“如果全天下所有饭庄酒楼中的厨子,甚至许多很寻常的家厨们都有今天这宴后的大厨们三分以上手艺。我想,这数以万计得到真传的名厨们当中诞生的真正有天才者,应当比今天宴后那数位苏州府知名的大厨们更进一步才是。诸位在家中,就算是在用一些并不怎样破费的家常菜的时候,应该也都能有诸如一些重大的宴请上才会有的口福了。。。”
李晓天又说道:“我还打听道:营造园林宅院的绝大多数匠人,都是临时征集而来的力役,或者只是做的活比较多了有了一些经验而已。往往在工作中许多人接受一个人的指导,事倍功半。如果这些力役也都有专门的锻炼和经验,至少如同寻常地方的老师傅一样。同样的一处府宅的营造成本当能下降一半,而且工时速度至少提高五成。这还是指工具不进步的情况。如果匠人们所用的工具都是真正的镔铁打造?我想同样的一处房宅下降为原来的两三成的成本也说不定。。。”
“这丝绸刺绣,据说也有上品下品明显的差别。要是所有的织工都如同出身在上等手艺人世家,得到几代人的真传,并且欧有专门的训练。我想苏州的这些货物可以赚到的银子,也应该远远不止这个数吧?就算是那家妓娼妓,也有上品下品,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除了她们当中的少数人,很多人经历过的,仅仅是逼良为娼的卖笑,没有在这方面的服务经验上有过专门的进步和钻研。。。”
“还有那有经验的名医。我听说在两宋的时候,天下大部分郎中医者都经受过朝廷有组织的集中培训,能够真正打破门户之见,共同拥有一些多家积累下来的经验。虽然在这方面的投入和管理还是不够好,可也让那个时候”
一开始的时候,在场的众人都觉得有些不知所云,不过听到这里,一些还算是比较聪明的人似乎也听出了一些门道。
李晓天继续说道:“自古以来,天下间的很多人都忙着争权夺利。企图简单的以权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利益。而对于那些真正缔造美好生活、满足我们生活需求的营生与手段却从来不重视。总觉得天下人丁千万亿万,争取做那有一定的地位和主子才是最重要的。殊不知:发展经营济世的能力满足天下乃至自身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长远之道。只有水大鱼大,同时控制庶出旁亲的利益规模,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缓和世间的矛盾。也只有做到了这一天,才能够真正谋得万世之太平。否则,就算一朝有人在朝为官,难道就能保证家族永久昌盛,不祸及自身?”
“只有水大,才能鱼大”
不过,李晓天还是有些高估了自己。这些经历过不少事情的老油条们可不是听君一席话就能够糊弄过去的。在农业时代,习惯了长久以某一种利益方式牟利的群体,守旧惯性之大也远非寻常人可以想象。因此李晓天的这些话至少在此时,还并没有让前来的人如何解开心结。而且李晓天也觉得,应该有一些具体问题要请示张小磊本人了。就在这个时候,经过修订之后的《我的奋斗》也在临近崇明岛的应天一带还有苏湖一带传播开来。
张小磊本人的文笔极烂,尤其是写初稿的时候。广泛发行的东西当然是尽可能的经过润色和补充,容易为这个时代的江南一般识字的大户所理解的方法编排的。
如果说上面的这些许诺和目标是过去的朝廷或者君主们的话的话,那只会被视为胡言乱语,或者极力劝阻的对象。因为历朝历代谋求边功,当然会极大的加强武人的地位,还要动员全国各地的人力物力。毕竟:缺乏真正利益牵引力的中原王朝,就算在强盛的时候军事能力也是往往很有限的,勉强能够压倒北方少数民族并摸到西域的边就算是极限了。真正有本事能够花费并不算太大的兵力物力就征服朝鲜,东瀛、安南、乃至远及波斯或者更远地方的自古以来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然而两年多的时间以来经常在距离江东一带并不算太远地方作战的张小磊所部似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战绩和作战能力,开始让很多人思索起来:如果朝廷拥有的武力这么强大,那或许极大的扩大天下的范畴也并非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同时,在春节新朝元年立年将近的时候元在崇明岛的张小磊也并没有感觉到丝毫的轻松与节日的氛围。很显然:从天佑五年到新朝元年的这个春节前后是全国政权能不能真正落入手中的关键阶段。同时还有很多没有来的及制定的法律法规的调整。即便只是一个初步的原则而不是像大明律大清律那么复杂,也需要不少的基本指导性内容。尤其是在张小磊打算从根本上改变法律和司法的地位乃至涉及范围,并且对以前的吏员阶层大动手术。而不是像传檄而定的其他王朝那样走个过场,清算一些前朝余孽就改朝换代的情况下。
崇明岛上新朝元年有些过于简朴的春节也让张世功乃至张母等人多少有些不习惯,邓敏和春杏也感觉都了一丝忧愁。对此,张小磊也只能是安抚为主:“也就这几个月了,甚至这一个月来,春天来临的时候,应该也就是各地的捷报来临的时候了,相信到那个时候,一切都会轻松起来。。。”
“这还两年前就再说了。。。”了解张小磊一些脾气的邓敏再次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也直来直去的抱怨道。
张小磊对此也直言不讳:“两年多的时间内能在这鼎立之局打出个天下来,古往今来也没有什么人能够做到吧!”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封信鸽传输的紧急军报也传到了崇明岛上。信鸽传信并不保险,采用这种内部传信方法在新军中也不多见,当然是针对一些特殊问题才会有的通信方式。这也让张小磊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明初第一豪强 第204章 潮汕寻衅
同苏州一带情况大不一样,远在岭南的不少地方,新朝的威名及其影响远没有那么胜。在这个时代,信息的传播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尤其在方言彼此沟通都并不是很容易的南方一地。
而在相比临近水路的广府地区实际上要更为偏僻的潮汕一带,就更是如此。这里信息上比较灵通的上层人士当然明白有一股本钱并不多,起家时间也不算太长的政权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已经有横扫天下之势。可是在这里的人们看来,那崇明岛为核心的新朝从气象上看也不过是个强横一时的短命王朝罢了。而且因为崛起的时间太短,可以派遣到像潮汕一带的统治力量应当是很薄弱的。就算来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无非是城内的衙门里变换旗号甚至官员的服饰罢了。
常言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更别说新朝的新官。这里的地方头目们也做好了如何应对并且适当给给面子的准备。可是潮汕一带的地方上层还是有点儿小瞧了这个与众不同的王朝的野心。
没有多少人预料到,前来上任的官员不但携带了二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官兵,还一上来就开始不打招呼的情况下清查地方上的田亩。
如果仅仅是这些,潮汕一带的地方上层或许也不会怎样的阻挠。可是当前来的新军官员派遣出来的使者提出了要将潮汕一带的地方上层彻底带走,举族移民北方。而且究竟去哪里,怎么走,也完全要听命于朝廷的情况下还是引起了公愤。
当然,公愤当然也不代表会引起冲突。只是在前来的新朝军官在吃了很多闭门羹的情况下毫不客气的如同土匪一般直接采取武力手段上门查抄强拉当地一些有名望的大族的时候。终于引起了大规模的对抗。
在岭南乃至族权深重的福建等地,旧时常有各种各样的民间冲突与械斗。民间的军事准备也绝非苏州那样的地方可以相提并论。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以客家在旧时各种军事准备最重,甚至整个民系在旧时都有从来不干农活或者其他营生,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爆发的冲突。不论挑粪还是插秧,各种重活全由女人来干的风气。其他两大岭南民系稍微差一些,但即便如此。大部分时候乡村里的男人比女人更为清闲,随时准备在族长们的号令下集中起来应对各种冲突也是一种常态。
相比对付打了很多年交道,不打不相识的客家人。外来的“北佬”如此蛮横霸道甚至把自己当成那些西南夷来对待的作风在刚刚传扬开来的时候就迅速引燃了整个潮汕一带早就对新朝作风有所看不惯的那些人。
当然,张小磊当然也知道潮汕一带可远非苏湖之地能够相提并论。曾经叮嘱过远征西南的南路人马。派遣在潮汕一带执行任务的新军国防军中队也非李晓天等人所率领的队伍可以相提并论。
整个潮州府临时中队的人数加强到二百八十人左右的规模,用上甘岭第一天那两个高地上的加强连一般大、除了配备两门百近青铜轻炮之外,还专门的配备了一用于抛射的一百八十公斤身管重量的钢膛青铜臼炮。是专门的沿着海路从崇明岛调动过来的。
配属给士兵们的强弩也远非寻常可以相提并论,都是六石力上下装备了杠杆开弩器的强弩。这种规格的强弩就算是用杠杆开弩器都需要有一定训练和挑选的人了。临时中队的人选乃至负责指挥的郭小轩也是平定西南夷的战事中考验出来的比较突出的人。
整个中队在刚刚沿着韩江在潮州最核心的地方登陆,还没有彻底亮出自己的獠牙的时候。就在一处比较合适的小山丘上修起了防御工事与寨堡,这寨堡很大出人出力还是动员当地力量修建的。
就在寨堡刚刚修建完成不就,当地人濒临春节的喜庆,兴奋于一年中收债收获的时候。郭小轩就彻底的露出了自己要把整个潮汕地区的大户们摆平的姿态。
中队在三天的时间里接连突袭了七处当地的大户,俘虏上千人,抵抗中不分青红皁白的屠灭两千多人之后。从顺丰到潮州一带的各家大户早有组织的两万能够武装起来的丁壮全体出动把潮州府韩江边上并不算多大的临时寨堡围了个水泄不通。外出轮值担任突袭任务的排群虽然趁着夜晚冒死突围逃到了韩江的船上利用人力螺旋桨船只的速度在潮州一带民船的追赶下逃出了河口,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守备潮州府韩江边上临时寨堡的兵力也迅速下降到二百人上下的规模。
郭小轩听说过这潮汕之地的威名,也想到过当地有可能动员出上万规模的民间武装。可是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就能迅速动员出两万人的队伍,竟然有序的组织围攻。在连绵不断的强弩攒射之下死伤数百人似乎也没有丝毫的萎靡,则明显超出了新军国防军的官兵的。
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郭小轩也不打算留守了。之前隐藏炮兵火力,或者只按四分之一标准的装药,在有意大不太准的情况下进行开火。目的当然就是诱使那些当地武装的重兵更大胆的集结在距离自己比较近的地方。好给自己一次集中杀伤的机会。
1...5152535455...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