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不过,整个队伍的反应还是让张小磊满意起来。因为并没有看到有多少孩子因为这一次出征中杀戮而显得多么内向。夜晚来临后各队的篝火拉歌似乎也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自幼并不是温室中长大的孩子们在经历了多次大战之后,心也逐渐刚强起来。
还没有封冻的湖面上吹来了阵阵带着潮气的冷风,似乎让人们有一种濒临沿海的错觉。张小磊也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强势的时候曾经打到过这里的中原王朝,却从来不曾将这一片海域附近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呢?
“这片海域,暂时就先留给草原上的人们吧。不过相信用不了太久的时间。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包括这片海域在内的整个草原,就应该纳入我们巩固控制的地方,成为国土上的内湖。。。”当然这样说的时候,张小磊的心中还是有些矛盾的,不知道是否需要装一把神棍。否则以这个时代人们的认知,怎样才能重视起真正有战略价值的北方土地呢?





明初第一豪强 第193章 捷报
张小磊这样的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跟随大军一起行动的徐达手下那名骑兵将领看来:这很有可能是要把大部分前北明那边儿同僚都发配在这苏武牧羊之地的先兆。不过,他当然不敢直接表达什么不满。
“鄱阳湖、太湖、洪泽、高邮等湖泊的两岸风光也比此地秀丽多了。而且临近人烟发达之地,行船的时候也方便。如果说距离那大海一般的感觉还逊色些,渤海一带也足够宽广了。而且即便在封冻的时节也并不是那么险恶。不知道圣主为什么对这匈奴时候都是边疆发配之地如此在意。依在下看,漠北之地要纳入境内不过是要解决几千年来的变化。除此之外,那沟通西域之地多少也还有些价值。而这里。。。”
“这里虽然是草原岭北之地,看我看这附近的很多森林还有比较丰茂的草场都是可以开垦为麦田的,就算产量低一些,可是人数不用太多,也有足够的马来耕田的情况下,我想自给自足甚至供养很多猎人也完全没有什么问题。这北面几千里广袤的林区,面积我估计不会比中原九州少多少。其中的动物和猎物乃至人参之类不知道有多少。严寒的季节之外,狩猎方面的收益我想也是不小的了。你想想看:哪怕能够维持百万人靠打猎勉强糊口和生活,上百万猎户人家又能提供多少收入呢?这些还是次要的。在那西域河中西北,还拥有广袤的人烟与大量的农田。我们要在那里站住脚,将所有蒙古人去过的地方全盘接收下来,就少不了冬季过冬时所需要的皮衣匹袄,这些东西对于大户们来说,可是能够赚不少银子的东西。如果能够让天下的大户们心甘情愿的交出资财。远好于去吃大户。毕竟,吃大户只能吃一次,吃本身说不定也有成本。。。”
张小磊似乎想起穿越前有关俄国为什么不征服中亚,却首先拿下了西伯利亚相关交通带的原因。原因就是皮毛皮草贸易,粗给人感官,这似乎不值几个钱,可是在古代:除了吃以外,穿是最大的一项开销了。
在这个时代,大航海的利益动机也不过是每年矿山产出的几百万两银子,外加上一些调料农作物和奢侈品。仅仅靠这些奢侈品相关的消费需求,就值得几个欧洲中型国家投入不少的资源去“海上争霸”了。
至于后世看起来很重要的防空纵深与核导弹战略屏障、直接可以让一个中等欧洲国家具备超级大国潜在资质的规模庞大的石油天然气还有其他不少有色金属。在这个时代的价值看起来则似乎没有那么重要。
想到这里,张小磊虽然不打算直接当神棍,但也语言道:“不能种地放牧的土地不代表没有价值。因为你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会不会在这里发现一个规模庞大的金矿、或者对于取暖和减少粮食消耗十分有用的煤矿、黑油。又或者威力比我们现在所用的黑火药还要猛的东西。有外族人烟的地方,如果人口太多,我们杀不胜杀,还不如多控制一些没有人烟的地方。就算给那些戍边的人们每年不少好处去守一片暂时看起来没有价值的地方,那也是值得的。更不要说岭北这片土地还谈不上什么真正的没有价值。”
在临近岭北北海的地方消灭了不少草原上的人口和部落之后,张小磊开始率领着万余人的核心队伍、赶着数以万计的马匹踏上了回归之路。
队伍在返回应昌的时候,草原上的第一场雪也降临了。这也让张小磊开始忧虑其西征的队伍。毕竟,西路军行军的路途之上虽然看起来距离并不比从应昌到北海远多少。但是中途的水源和优质牧场并不算多,地形也复杂坎坷,有沙漠也与高山。并不是完全没有出意外的可能。
然而就在返回应昌五天之后,通过信号弹与烽火传信过来的消息就已经确定:甘肃一带的交战应该取得了胜利,而且是损失并不算大的完胜。
想来原因也并没有什么稀奇。当初明朝早期三路大军北伐北元,中路和东路都面临失利。只有西路军获得了胜利。未必是冯胜的能力强于徐达、朱文忠等人。西北方向的远征路途虽然遥远,但是对手的核心要地也被局限在了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无从最大限度的发挥骑兵集团在战略上的优势。更别说从北元入寇燕京,再到自己所率领主力闪电一般的凶猛反击都是在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短短数天时间内完成从燕京附近再到密云附近与应昌附近的三次战略决战的。西面的那些北元残余势力不仅没有强大的战略兵力。他们面对自己远征过去的偏师,同样也是陌生。
在正常的情况下,如果有人发现那样一支奇怪的队伍,就算是孙武再世,其警惕性也会大大下降。选择直接面对似乎军事上外行的对手选择战略决战,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然而面对五千多近卫军核心主力、数千骑兵化的辅兵。其结果同自己之前在燕京到应昌一带的几次决战也应该没有什么明显区别。在猛烈的弹雨之下来不及崩溃就遭到歼灭性打击是可以想见的。
另外一路值得关心的地方,就是新军国防军几个军展开的辽东之战了。辽东等地沿河而且机动回旋空间也不是很大的地方,胜利也是可以预期的。唯一的变数与意外就是此时的高丽王朝会做何选择了。
如果打个比方:此时的高丽王朝类似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原一大国,虽然很可能只有四五百万人口,但也正因为人口的规模不是很大,地方也不是很大,中央层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是能够有效统治到基层,随时动员起数十万规模大军或者几万精锐的。
只不过在这个时候,张小磊其实更希望已经立国四百多年的高丽王朝在此时进行一次挑衅,最好是不计代价的挑衅。




明初第一豪强 第194章 “我的奋斗”
张小磊率领大军回师的时候,寒冬已经来临。大运河在北方大多数地方也已经进入了枯水期,只是海面上还没有进入到封冻的隆冬时节。携载大军归师的换队则早就在津门一带准备好了。
闪电般的作战让北元残余势力的根基在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全新对手的时候就遭遇到严重的打击,然而代价说小也不算太小。除了上万匹马累死或掉队之外,一路在马上颠簸劳顿的近卫军中的孩子们也已疲惫到了极点。这也是热兵器时代某些时候的战争不可避免的害处之一:因为体力对战斗力的影响没有冷兵器交战中那么关键,所以用兵的各种规律也更少。绝大部分人踏上海船的时候,在张小磊的默许之下,第一件事就是倒头睡觉休息。
“让队伍在船上休息两天再开船吧!”张小磊思索片刻回道。回想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绝大部分时候因为各种潜在对手。张小磊乃至手下的核心队伍都是在忙碌中渡过的,不是每日每夜的制造火药火器,就是行军打仗。而人类在几十万年间做为食物链中某些网络写手们临近十二点或每月下旬时赶稿的压力。然后写下了四个大字:“我的奋斗”
“我们开创的事业的根本目的当然不是缔造一个家天下般的王朝。而是前所未有的事业。以我的奋斗,让整个中国地区下的文明人从尧舜三代以来的历史兴衰周期律中走出来。文明人,既:崇拜和认同共同的华夏祖先的人们。一个人,必须有认同和接受我们的秩序,用我们的姓,说我们的话,不拒绝与我们的广泛外嫁通婚与融合,不抗拒拆分宗族家族任何可能的迁徙安排。同时,基因外貌差距也不能太大,才是我们的同路人和文明人。这并非因为我是缺乏释迦摩尼或者别的什么古代大家那样的普世胸怀,也并非因为我是一个盲目仇外偏见的种族主义者。而是因为整个人世间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聪明而且最具有团结性的群体之上,才有可能带来真正的进步,缔造出最优秀的文明。同时:也只有将大一统的帝国秩序扩展到世界的每一寸角落,我们才不会担心社会上的卖国者阶层会背叛我们的民族。才不会担心世间少数腐朽的上层统治者在未来交通和通信大发展的时代割裂各国百姓与无产者。正如:只有秦国真正的统一天下,才会有陈胜吴广或者汉刘邦取得胜利的机会。也才能将全世界的人们从战备的苦难中解救出来。。。”
张小磊不赞同皇汉那套价值观,但做为工具并不反对。但是:在这个自古典时代以来深受佛道儒普世主义价值观影响下的时节,19至21世纪保守主义者和右翼民族主义者那套当然不能赤裸裸的提出来,当中也得有点儿普世成分佐料才行。就像希特勒入侵苏联也打着“解放”的旗号。日本分裂和侵略中国也打着“大东亚共荣”的旗号一样。
当然,在这个蒙元已经有所先例的年代,张小磊觉得没有对周边将什么“共荣”“解放“的必要,就进一步写到:“蒙古人用他们的屠刀告诉了世间一个普遍真理:世界的本质不是用宗教中美丽的童话或者上古先贤们开创出来的秩序所支配的。天下熙熙皆为利往,世界的本质就是利益的争夺活动。内部的团结一致也是为了争夺”。杀男霸女、车轮之上一个不留,最多给对方的女性乃至女童们留下一些基因传承的后代才是这个世界最自然的现象。
“华夏的文明人已经渡过了最原始的杀男霸女野蛮扩张的年代,但是要保持内部的幸福与活力,同样需要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西南土人原本拥有的土地是我们的生存空间,西域诸汗国是我们的生存空间。临近的高丽乃至东瀛当然也是我们的生存空间。。。新朝的目标,是让华夏地区的民众拥有全天下的土地,拥有比蒙古人所开创的事业更为波澜壮阔的伟业。。。”




明初第一豪强 第195章 宏图
至于如何对待被征服地区的“原住民”,张小磊在思考之后也给出了“最终解决方案”:“那些愿意放弃一切特殊的富贵,甘愿成为我们民族中很普通的一名工农平民,甘愿放弃有可能成为隔阂的一切,并且积极主动的这样去做的人才可以成为我们的人。这还是仅仅是指诸如高丽、东瀛、北部越南那样长期与我们相邻,种族差距不是太大地区的民众。即便是这些地方,我们也要在那里消除绝大多数拥有权贵的群体,或者驱逐这些群体到更南方的偏远岛屿。让他们习惯于自己种田、打仗,从瘴疠地区的土著们手中去获得生存的条件。让他们的孩子自幼就接受我们的教育,说我们的语言。如果他们的父母不能接受这一点。那就强制将这些人的子女送到我们的同化学校与集中营中去。对于一切抵抗的地区,我军都要像新朝建立之前的这次北征中的一些行动,或者是像当年的蒙古人那样。。。”
“为了确保我华夏民族永久的战略地位优势,有一些地方是必须纳入类似过去的中原十三省一般的统治地区的,这些地方包括:华夏以北直到冰原的所有地区、朝鲜、东瀛、卫藏、河中与河西、波斯、金帐汗国乃至其他蒙古汗国所拥有过的一切地方。并且还要包括泰西北部接近冰海冰源的半岛。向南,则至少要包括苏录、爪哇、还有爪哇以南一个未知的、几乎等于华夏十三省甚至更大一片地区的大陆。即便是这些地方论总面积,也仅仅只有整个世界的不到三分之一面积罢了。这个仅仅是长远的谋求世界主导权的最低限度要求。在正常的情况下,我军还必须谋求泰西的更西面万里之外的一片几乎等同于唐汉疆域的庞大大陆,也只有牢固的控制了整个新大陆的帝国,才能够真正的确保在未来数百年到上千年乃至更久的时间内在人间的战略优势。。。”
写到这里,张小磊也觉得足够了。如果这些指导性的战略做为公开出版物散布出去,绝对能让包括高丽王朝在内的周边牛鬼蛇神们好好的喝上一壶的。面对表现出强大军事威力的王朝,比如当年的蒙古帝国。周边某些小国有可能摆出臣服的姿态。然而如果是“欲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情况,则让哪些周边势力大赌一把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这就是张小磊最为期望的情况了。比起率军远整化整为零的挨个清剿高丽各道东瀛各岛好的多,对军队的负面影响也小的多。
当然,写到兴头,除了这些对外战略以外,对内战略上张小磊也不介意多提几句,而且,为什么要战略扩张,内在经济动力是什么,也要讲明白:“我们要在最多不超过十年的时间内让全天下所有的儿童免于不卫生的习惯、不干净的饮水,还有其他种种劳累过度而导致的死亡。还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弃婴和产妇死亡率。虽然还是有一些贫病乃至脆弱的儿童死亡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但是在最好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让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提高到接近平均每百人每年增长两人,也就是四十年增长为原来一倍有余的水平。六十四年以后,我们的人口将从现在的不到三千万户大概一万万五千万人口增加到五万万人口。在那个时候,或许一些从极西之地传来的新的农作物乃至耕作制度、轮作制度,生产工具的改良可以让中原十三省本部最多加上辽东等地养活这么多人口。但是要让全天下的百姓吃的好,并且在拥有不少富贵人家和小康之家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消除穷人,就要从周边其他地方掠夺那些能够开垦的土地。我华夏土地累计总规模大概在一千万顷左右极限。而在那泰西之地乃至河中及更北的广大区域内,即便不包括大量的牧场在内。能偶开垦出来的耕地应当也在两千万顷以上的规模。以天下至少三千万顷土地养活一甲子之后的五万万以上人口也要在农业知识和耕作制度乃至生产工具上有诸多的改良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儿。”
为了更明确的一些构化出未来的蓝图,还有一个相对美好而不是太过恶劣的推演结果,张小磊接着写道:“不论北地与南地,贫地还是富地的人们都可以通过农业生产供应至少一半脱产人口的时候。再加上我们从其他地区得到的一些利益,居住在城镇里的人口应当超过居住在乡村种田的人口。真正意义上的新城镇应该是生产性质的城市,而不是消费型的城市。依靠远远比现在多的多的经过专门培训的匠人们还有文人们。绝大多数居民应该都住在人均至少折算一平方丈以上的屋子里并且拥有自己的院落。还拥有专门的游戏、商业、乃至专门集中化的工作场所。每年产出的各种货物和服务,最终能够达到足可以让人们多半饭食有肉情况下农产品产出的五倍以上,以达到全面小康的真正目的。再往后,除了利用骡马,我们要让技术进一步的发展,以节约民众的体力和时间。广泛的运用水力,甚至是烧水膨胀时的火力。。。”
“当我们真正的掌握了机械的力量,而且是更细致的掌握了机械的力量,我们的劳动能力至少相比当代要加强十倍到二十倍,到那个时候,彻底的消除贫困和全面的实现小康加富裕将会更为巩固的到来。以此时代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五万万人口为核心,也应该可以具备了同化除了黑人以外其他一切国家和地区种族的真正目标。。。真正意义上的大同世界,也只有在全面的实现了城镇化和统一了世界的时候才会到来。人口最终也不会无限制的增长下去。在医药卫生和技术足够进步,每个人也拥有足够的本钱来为自己的子女提供教育的情况下,人的独立生存能力加强,对家族乃至养儿防老的需求也就不那么迫切了。。。”




明初第一豪强 第196章 政权
李辉等人当然不敢极不礼貌的去看张小磊所写的东西,不过,张小磊却没有忌讳什么。主动将自己的想法首先向身边的人过目。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为什么天理教事件的时候,很多满清紫禁城的卫兵们装傻充愣。而西安事变的时候蒋某人的卫队就死战到底?貌似讲大实话的政治意识形态还是很重要的。嘉庆没有三青子做统治根基,但是蒋某人有啊。至少可以让一部分人暂时认同只有领袖才是带领中国走出混乱走向富强的唯一希望。信息传媒不那么发达的农业时代,世上类似《潜伏》里谢若林那样的聪明人或者浮华小市民有不少,可是二愣子或者拥有远大情怀的人也有不少。特别是比较好忽悠的儿童或者少年人。
张小磊写的那些东西如果给这个时代不识字或者刚刚识字的文盲半文盲去看,可能大多数人也只能“虽不明,但觉厉”“很好很强大的样子”之类的感觉。可是张小磊身边的亲信大多数经过少则数个月,多则一年以上教化的孩子。还是孩子们当中的聪明人,很容易就理解了那些数字背后的含义。
毫无疑问,就算是在数十年的时间内做成这些事。这也是前无古人,后也肯定没有来者的事。
“烧水的时候水气膨胀时的动力,真的能够成为如同水力车床那样推动巨锤做功的动力么?真的能够用机械来纺织?炼钢,甚至耕田?”
“应该可以的,这是梦中天帝曾经给予我的启示”张小磊并不希望搞宗教国家,但是在仔细思考之后还是觉得有先知优势不用,过期作废。适当增加自己身上的神性光环还是有好处的。而且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疑问,似乎也没必要隐瞒什么。
“当然,这些的前提是足够的聪明才智,像当年设计风箱或者西洋钟表之人一般的聪明才智,还有足够精益求精的手工态度,或者在经过不短时间的积累之下,才能够真正的被发明并且完善起来。比如如何设计出更精确的镗床加工出比我们最为优秀的炮筒还更为规整的东西。如何设计出可以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精密测量温度的仪器。。。从千百万年前我们过着最为落后的原始部落可能都有些不如的饮毛茹血的生活,到今天还算像人一样的生活,是我们的祖先在工作中甚至主动的研究实验当中经过无数的积累才逐步完善起来的。我们也不会一直躺在祖先的功劳薄上永远的吃着过去的老本,一定会拥有更多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面貌,让更多的人永远富裕幸福的生活。。。”
在津门之外两天左右的休整让大部分孩子们都从一个月征程中的疲劳中缓解了过来,不过似乎大部分人的士气状态似乎也没有真正的完全恢复,张小磊也没有再让这些远征归来的人们继续踩桨前进了,而是仅仅依靠船上的力夫干这样的活计。
就在张小磊等人率领队伍得胜归来,彻底放松身心的时候。刚刚组建不久的新军国防军在各省各个地方的战斗与忙碌已经没有结束。西南的战事似乎已经落幕了,辽东的征讨也没有遇到太大的意外。不过让张小磊真正有些牵挂的还是各府地的接受过程是否会遇到太大的不顺。毕竟。二百人左右的力量如果放在一个县还算强大,可是如果放在一个府,特别还是某树大根深的府地之中,那就显得有些渺小了。这些控制全国各地各府的中队群能不能顺利的接管各地的政权,也意味着自己在新朝将要成立的春节之时究竟是真正的天下之主,还是仅仅一个加强版本的崇明岛岛主。
尤其是在抽调了不少新军去辽东之后,中央总督区的腹地兵力都显得有些空虚了,很多地方,一个中队或者说加强连队所要接管的地方远远不止一个府。按照张小磊的想法,仅仅是清查土地,夺取一些地方权力上的事情就应该引起不小的冲突。
然而从各地在春节前报告而来的情况看,苏南浙北一带的中央总督区并未有什么样儿的异动。毕竟,自从前年起事以来。张小磊在太湖乃至江东一带的所做所谓就让很多人都闻风丧胆,而且离的越近,感受越真切。绝大多数中央总督区内的人们都十分清楚崇明岛武力之强大的情况下,并没有人在节前有什么异动。这也让张小磊的心安下来不少。当然,一封从苏州府内送来的军内信件,还是一时间让张小磊陷入了思索之中。
信件反应的问题也很简单,就是一名派往苏州、湖州两府执行田亩与人口清查的近卫营战斗群留守官兵询问婚配政策的事情。临近春节,又是在两府之地临时手握重权的人,在张小磊等人威名最盛也最为富庶的苏湖两府,理所应当的也成为各方势力拉拢的对象。
张小磊起初的时候有点儿不太高兴,但是想到这些少年们能够直接给自己来信询问这些问题。而不是找别的渠道旁敲测距或者玩什么弯弯绕,最终心中还算是多少有些满意的。
在回信中,张小磊首先表彰了这种诚实而直接的品质,同时在回信中说:“两年时间的征战,外放各地的人也应该到了开枝散叶的年级了。一切事情凭本心出发就好。只要不闹的天怒人怨给新朝政权找麻烦。同时,只要不欺上瞒下提某些人隐瞒人口田产,能够做到城市和服从,没有异心。那其他很多事情都可以相继处置。你们不是简单的官员,很大程度上属于封臣。。。”
这样的态度,如果是在穿越之前的三四年前,张小磊是绝对不会有的。那时候的自己因为担心毕业扎不着工作还是网上的一名左派。可是某些左派论坛版主的作风则让张小磊反思起韩三篇所讲的话来,同时为了在某些贴吧踢场子争论,也找过很多其他的论证论据。此时的立场和思维方式,并不是曾经年少自己的左派普世思维了,某些方面不仅比传统左派右,甚至比大多数自由派更靠右。




明初第一豪强 第197章 大户
废除流官制度之初,甚至是决定废省强郡的最初,张小磊就曾经想到传说中苏绰与宇文泰的那个“贪官论”。凭心而论,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而混乱的南北朝时代。政变夺权各种阴谋如过家家,世家大族军阀神棍豪强凭借手中实力肆意鱼肉百姓的时代。一个嘉庆反腐之前的晚清社会,或者万历天启时代的明朝,那都算的上人民之大幸。尤其是比起晚明或晚清,那个时代的人口压力并不是太大,一个统治阶级人数比较少、权力比较集中的腐朽的文官社会当然是国家与民众更好的选择。能用一个腐朽的文官社会结束乱世,开创隋唐乃至唐宋曙光,是历史之大功。当然,这一套统治阶级思维虽然在很早就有人提出,可是到了宋元时代之后应该在很大程度上落伍了。落伍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君权脆弱的本质,还有农业社会的脆弱本质。积累了足够特殊利益的文官首先会侵蚀做为统治阶级核心力量的军队。一个本就缺乏扩张空间,内部利益庞大,民风并不尚武的民族,如果军队没有了规模和物质上的足够优势,那就很容易被外敌甚至是造反的军户夺权而导致王朝终结乃至洗牌。
1...4950515253...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