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曾经在长江关口附近出现过的巨球在天亮之后又出现在山城重庆城外大概一里高度的天空之上。城外负责开炮的炮手们采用低装药、多装弹的办法沿着上风向着热气球的方向进行大规模抛射,给城内守军的感觉。好像那弹雨并非城外火炮制造的效果,而是全是来自于那未知的巨球一般。
在这样的威慑之下,本来就不算高的守军士气再一次陷入了低谷。而就在这个时候,负责留守的新军国防军第二军趁机展开了一次几千人规模的攻势,看看重庆一带的守军还有多少士气。
然而就在这样试探性的进攻之中,本来就在严重的打击和威慑之下士气处于低谷的守军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投降和崩溃。除了少数人选择缴械投降外,大部分人都在压力之下自然而然的退入到山城重庆内外的极少数地方。
也就在这个时候,刚刚出发之后不久的徐进手下一个军四千多人的兵力回援了过来,让攻城的队伍终于有了充足的兵力展开进攻。陈汉军队的崩溃再一次大规模开始了。
在大量降军的配合之下,原本已经躲避到密道之内的陈友谅等人很快就被确定了所在,在早就有所准备好的猛火油与专门的烟药熏烧之下,最终从城墙附近的一处地方钻了出来。可是那伴随着的白烟却没有让其逃过新军的眼睛,最终负伤被俘。
身边的张定边原本有着过人的武艺,也通过弓箭至少射倒了四名新军官兵。可终究不是几十支四石以上杠杆强弩攒射的对手,最终还是身负重伤被俘。
陈友谅临战的时候则没有那样临危不惧,而是紧紧蜷缩在地上,也正是因为这种行为而再次躲过了一场生死劫。同时,这也是徐进尽可能要求生俘的结果。毕竟:在陈汉政权被斩首的情况下,其他一些地方的余部仍然有可能选择顽抗从而带来很多麻烦。如果能够相对完整的生俘其上层,则很可能会有所不同。
然而,或许是张小磊疏忽了什么,凭借着武力优势没有太过了解此时四川的地情民情,让徐进还有后来从北路入川的王新等部感觉到最大困难的倒不是抵抗有多重,当地残军投降不投降,而是此时的四川远比想象中的要空荡。这个位面的宋末元军虽然没有最终攻占江南,可是四川地区的占领和清洗一样猛烈。再加上前几年北明与陈汉在川蜀一带的拉锯战。此时的整个川地实际的户口数,都不一定有三十万户,估测直接倒退到蜀汉时代的人口数,也就是其他内地省份一府的人口了。重庆一带还算正常,过了重庆府往西或往北。哪怕是万余人集中起来的队伍,就地筹粮都是问题。这让队伍不得不以军甚至营为单位展开行军。
成都府做为整个川地唯一还算富庶的地方,此时到还是集中数万户累计三四十万人口,这其实也让整个成都府成为除了广元等要地之外唯一存在大规模陈汉残余军事力量的地方。
虽然见到了陈友谅等人亲自所写的劝降信。不过此时的张必先仍然觉得此时还并没有到大事不可为的地步。整个川地贫瘠,只要自己将府城外的百姓撤退入城。让那些进攻的敌军得不到粮食,自然就可以退敌。无条件投降和在有自保能力的情况下归附,那结果可大不一样。
当然,这也是张必先因为长期负责成都至广元一带的防御,对此时的张小磊同样缺乏了解的缘故
然而,徐进手下一个军的新军国防军,很快就用猛烈的炮火和爆破攻击让成都府的守军明白了什么“代差”,天下又是怎样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就迅雷不及掩耳的发生巨变的。
不过张必先的见识虽然短了点儿,脑子还算灵活,在大军在猛烈的炮火侧射之下攻占了成都府城头上的一角之后。就迅速很识时务的亲自前来投降了。可没有负隅顽抗冒着巨大危险区做隐户的打算。其实原因也超乎徐进的所料。整个成都附近虽然还算像样,然而四川其他地方,仅仅是一个人丁稀少带来的虎患问题就让田园般的隐士之梦可望而不可及了。
就这样,新军国防军对陈汉政权的讨伐远比想象中的顺利许多,几乎仅仅只靠中央纵队的五个军两万五千人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此时,王新所率领的北路纵队才刚刚攻占广元以北的一系列关口进入川地。同样只能化整为零来就食前进了。





明初第一豪强 第184章 扫荡天险
如果说徐进所率领的中央纵队对陈汉的进攻是一场证明新军实力的又一次建功立业之战。北路军是被抢功的武装行军。那么从广西一带逆江而上攻城掠地向着大理昆明等地前进的南路大就是一场艰苦的跋涉了。几乎所有人都体会到了所谓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儿的体验。
湿热的天气让大部分情况下,即便是很轻便的铠甲也成为严重的负担,而汗水的吸引更带来了蚊虫的肆虐。如果不是张小磊等人对医疗卫生的一贯重视,医药到中队,也多少做了一些勤务上的准备,恐怕仅仅是夏末秋初在这天南之南一带的行军就有可能给队伍带来严重的减员。
南路各军所不清楚的是自古入云南,一般都是自东路曲靖或者北路永宁一带入滇,而且进攻的时节也往往选择秋冬时节。夏季沿着艰险山路的行军不但让整个队伍疲惫不堪,原本所携带的还算充足的给养也在深入滇贵之间的大山间的时候消耗了大半。这让队伍不得不就地征粮并通过分散行动来。同时,或许是张小磊的有意安排,负责南路行动的陈征并不是徐进王新那样中规中矩比较听话的老实孩子,而似乎是个有些冒进和进取之心,对新军实力又非常自信,或者说迷信的一个人。
在分路行动之前就对各营营长说道:“云南之地,自唐时南诏、宋时大理以来,数百年间不服王化,土皇帝众多。让你们分散行动,实际上是一次分散清剿。。。”
近卫营战斗群的少年们虽然在挑选的时候就以老实可靠为最首要的品质,不过经历过不少独特战场的淬炼下来,也多了不少张狂与自信。
当然,还是有人询问道:“要是闹出了事,圣主怪罪下来可怎么办?”
此时的陈征忽然拿出一份带有特殊印记的独特信件对众人说道:“这是圣主给我们的手谕:只要这些南方的蛮夷对我大军的到来有任何敌意的行为,都可以用最严厉的行动来教育他们,消灭一切对我军不友好的人。。。至于什么是有敌意的行为,这个就看你们的理解了。。。”
“可是要耽误了攻略陈汉怎么办?”也有一些近卫军出身的各连连长们提出了质疑,陈征郑重的对众人说道:“各个纵队的营连长都是我们炮队出身的人,咱们近卫营战斗群的炮术是个什么水平。从实战到演练场的表现,你们也都知道了。他家以为从来就没有跟我军接触过的陈汉军队能不能顶的住中央纵队的五个军?能顶多长时间?可能轮的到我们来收场么?如今我军的战功,也只能从这些不服王化的蛮夷身上捞了。。。”
就这样,原本的行军中打算就地获取给养的行为在陈征甚至是张小磊的暗示之下,变成了一场自古未有的征讨。。。。
估算在百余万上下的各部部众如果依靠有利地形加上一些半原始的民风负隅顽抗,那绝对是让任何巅峰时期的中原王朝都会有可能付出巨大代价的事情。也就是火器时代在明清时代的来临,才让中央政权在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多少有了一些底气。明清两朝数以百万计的汉民及军属实边才让云南之地真正成为了巩固接近中原内地的省份。
此时的云南,据说包括大理昆明等地,在编的汉民一共只有六万户上下的模样,总共人口不过一个大县,远不及整个云贵一带的少民人数多。然而,对自己的实力底气远非过去可比的新军,可完全没有一副“中原王师的模样”。。。
群山的一处天堑关口。据说是几个最强的部落占据着有利的地形。而通过这些部落的山路极为的艰险难行,只能单路纵队贴着山坡前进。一点儿也比其他地方那些天下闻名的雄关要逊色。之所以不出名,是因为这样的地方在西南地带绝不仅仅是一处。而且:大多没有什么战略上的经济价值,也不是汉民的聚集地,自然虽险也不是什么“兵家必征之地”。险要的地形,也让很多官兵们似乎意识到了为什么彩云之南听起来并不算有多远,很长时间内大部分地方却不在中原王朝的真正控制之下了。
驻守在此地的山大王们可没有听说过什么天下无敌的崇明岛军队。虽然知道世上有火器这么一种东西,可是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样儿的火器能够攻破这样的天险逼近山谷里来。因为火器自己也有。
然而,当一个营战斗群的十来门火炮在山脚下展开,并开始猛烈的展开火力的时候,还是大大的出乎了把手关口的敌众兵力的预料。几乎每一轮开火,都有几百枚重霰弹被崩到了险要的关口之上。虽然半里左右的距离乃至近百丈的高度还是带了巨大的作用,决定性的削弱了这些单个能量并不算大的铅弹的威力,可是这天险之处负责把手的部族武装也不是北明或东南大周那些拥有铁甲乃至正规盾牌防护的经至之师。或者说:完全不觉得有这么大的天险优势还需要全服武装起来增加负担。
十来门每轮几百发重弹的火力输出并不算很强,如果针对万人以上防守中的大军或许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可是一个营战斗群所进攻的总共人口才不过一两万人的关口,也远远没有上万防御兵力。在短短不到十几分钟内的几十轮开火,就几乎让防守天险乃至累计增援过来的守军付出了接近一半累计四五百人的伤亡代价。负责进攻的突击队平均每个人携带四张上好了弦的四石强弩,很快就沿着山路突破了天线攻上了一处重要的关口山头高原。
守军也不是完全不知兵的人,埋伏了不少藤牌手和刀盾手躲避在掩蔽物内准备在强敌攻上来的时候展开反扑。然而最前面的几十名尖兵在刚刚露头不久就打出了早已上好箭的至少上百张强弩。面对那些只有藤牌和软甲的人,很短时间内就造成了近百人规模的死伤,不少人被一支箭穿透杀伤,进攻的营战斗群也很快在山头之上的高原立住了脚跟。。。




明初第一豪强 第185章 准备北上
山路虽然狭窄,但三四百人的累计人数增援上来却并不算花费多长时间。然而这山上闻名方圆百里的勇武部族果然名不虚传。虽然在很短时间内就遭遇了巨大伤亡,可是在强敌前所未有的攻上山头高地的时候还是动员起来不畏死伤的冲过来,投出一轮轮投矛。
其战斗力虽然未必比很多近卫军官兵见过的敌军强,可是勇武的意志和士气却是从那些中原军队的身上似乎很难见到的。全营所携带并不算太多的强弩很快就耗光了待发的箭支,在几千动员起来的部族武装疯狂的反击之下刚刚在山崖上立足的新军官兵们也开始有人遭遇到死伤。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并不算有多重的填装好弹药的两门百斤炮管还是被抬了上来,猛烈的开火虽然没有立即击溃对手,却成了遏制对方进攻,并给队伍以喘息之机的胜负手。
激烈的交战也不仅仅在云贵间的一处山头展开。而是同时在几十处地方激烈的展开,很短的时间内,就有数万户累计二十多万人口的山民中像样的武力被扫荡一空。
陈征等人丝毫不留情面的做法也导致整个云贵一带风起云涌的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上百川、滇、黔异族部落联合起来展开了针对新军的袭击。一时也让各处扫荡的队伍陷入了苦战中。
然而没有多久的时间,徐进所率领的中央纵队自北路南下参加到云贵地区的平乱过程中。五万新军国防军大军的重压之下,各族武装就算凭借着天险和地利,也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付出了七万多人战死或被屠杀,十多万人被俘,几十家部众被剿灭的代价。
或许是因为之前这一带的人口压力还并不算大,也并非所有地方的当地武装都在绝对强势的对手面前有决死的意志。重压之下的大部分当地部族还是选择了臣服,放弃组织和特权,按照陈征徐进等人的安排彻底的“改土归流”无条件投降。
在这些部众被解除了武装之后,因为很多人对各族混居、内迁的政策不满,还爆发了不少反抗和暴动。然而在绝对的军力优势面前,这些举动最终除了给新军各部带来一些麻烦,并进一步带来了针对当地土人的大规模清洗之外也并没有终究改变新军对西南的态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怎样管理汉民,就怎样管理其他民族。甚至为了某些部族原有的组织更有甚之。
一时之间的腥风血雨让不少田地进一步荒芜起来,人丁也进一步下降。当然,所谓的人丁下降也仅仅指的是实际人口数。因为还是有不少当地部族迫于压力选择了杂居归附,整个云南省统计范围内的户数从账面上传说中的六万户扩充到十一万户左右的规模。之所以不安排更多,实是因为担心归化的异族过多的话,就算最大限度的进行混居编组削弱原有的组织单位,对于昆明大理等地的汉人也算是不小的压力。
从平陈汉到平云贵西南各部,所花费的时间并不算长,可以判断大势的战报在天佑五年中秋时节之前的时候就传到了崇明岛上。
在张小磊所建立的近卫军当中,因为大多数人都是离开家庭的孤儿,也没有各种牵绊,因此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淡化各种传统节日。并认为:有节日的习惯,很可能在实战中会成为潜在对手对自己造成威胁的重要机会。中秋节,也就同样尽可能的淡化了。
队伍在秋季的时候依然进入忙碌的备战阶段,很多人都感觉到对西南地区的征讨并不是新朝立朝之前的终点。张小磊对于军队的行动也没有在内部讳言:就是针对北方地区要展开一次大规模的扫荡。
中原那些听说过自己威名的对手,就算自己领着一支童军去作战,也有可能吓得对方望风而退。然而张小磊相信,那些草原上的北元残余势力应该绝对没有这个觉悟。
北伐的时候要不要动用大量的马匹?按理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骑兵马队,是很难真正给予那些随水草而居的游牧势力以封狼居胥式的重创的。何况,汉武帝时封狼居胥式的重创也并没有真正的一役而解决北方游牧部落的威胁。
张小磊在仔细的权衡之下还是不决定携带太多的马队前往,主要利用不惜成本加工出来的糕点性质的野战军粮,再不惜成本的携带木炭、优良丝纱做为净水装置,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的自持力。伴随出征的万余名近卫军主力的,还有至少两万名辅兵。实际上考虑到此时近卫军准备出征的万余人规模的主体是童兵,实际上几乎相当于五六万辅兵维持一万人的给养。再加上不计成本的糕点化优质军粮。在自持力上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也完全能够满足至少三个月以上的随行给养了。在这种情况下,张小磊宁愿期望拥有完全由人组成的队伍所拥有的巨大隐蔽性。
当然,为了保持基本的信息力优势和火力优势。所携带的武器弹药除了新增的万余支钢膛无后座力十斤套筒炮、百门百斤左右的青铜轻炮、五十门钢膛三百斤身管青铜炮以外。还拥有用专门的灰白色颜料染了色的轻型热气球十具最大限度的保证在草原上的信息主动权。
远征前夕,张小磊也明确询问了在北地有过同北方对手交战经验的一些北明方面的归降人员。确定了在冬季的时候,绝大多数草原上的对手主力如果不是打算南下,就是在东蒙古一带重要河道与越冬牧场附近过冬。在那些越冬牧场,就算是临近冬季的时候,也经常可以有很多野草可以放牧,上沃土区多丘陵,有可能提供最基本的隐蔽条件。
就这样,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之后,确定了西南战事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准备北征的大军就开始在冬季海况恶劣之前走水路踏上了北伐的征程。




明初第一豪强 第186章 秒杀
在张小磊原本的印象里,北明既然敢大举南下,只在北方留有并不算太多的兵力。那此时的北元应该比历史上同期强不了多少,早就是秋后的蚂蚱了,算不上什么巅峰时代的游牧帝国。
然而就在这两年近卫部队南征北战四处攻掠,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夺取天下速度的奇迹的时候,在大败之后经过三年修养之后的北元势力不能说基本恢复了元气,也已经拥有了再次进行大战的能力。之所以还没有大举进攻中原,无非是三国对立的情况下整个中原强大的兵力和战力,让即便不那么衰弱的北方政权也不再拥有什么战略上的优势。同时几年来的内耗也牵制了北元大量的精力。
天佑五年以来,随着大量明军南调、特别是燕京被攻克,北方明军遭遇重创。孛儿只斤在元顺帝死后真正掌握大权的几个月以来,首先攻取河套,夏秋时节的时候又攻取了辽东乃至燕京北部的不少关口重镇,就差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纵深抄掠了。
而要不要再次进攻燕京,此时北元势力的内部也有不少争论。
在得到了从南边的传来的不少消息之后,王保保觉得不应该贸然行动。能够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给予南边的两个庞然大物以这样沉重的打击。这样的势力,不是能够轻易招惹的。
元昭宗则有些不以为然:“我最近也听说过南边儿那股新崛起的势力,似乎拥有很强的水师。陆上也善用火器。战斗力也确实不俗,不过再不俗,刚刚起家不久的他们也不过万余真正的核心精锐了,充其量两万。我估计是某个大族长期隐忍积蓄实力带来的爆发而已。这样的势力,怎么可能对我们十多万草原上的大军产生什么像样的威胁呢?正面难啃,我们退去就是了。我不相信:那些南方起家的强贼水寇们会拥有多强的马队。。。”
见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也就是元昭宗执意南下,王保保也就不再做阻拦。毕竟,也有消息传来:驻守在燕京一带的崇明岛所部很可能已经南撤了。
就在浩浩荡荡的北元大军再一次兵临燕京不久的时候,张小磊亲自率领的近卫军也趁着运河枯水季到来之前走水路赶到了接近燕京并不算太远的地方。
负责侦查的北元侦骑传来的消息让包括王保保在内的不少北元将领都感觉到莫名其妙。因为根据那些斥候们的探报:前来的崇明岛援军规模虽然不算小。但是那些核心武装起来并用旗号组织起来的队伍似乎都是侏儒一般的身高。甚至连八九岁健康一点儿男孩们的身材也都没有。
“这怎么可能?他们从哪儿专门找这么多侏儒?”亲自领兵的王保保决定展开一次“武装侦察”以看看这支“侏儒大军”究竟是什么把戏。是不是故意示弱于敌,还是有什么奥妙在其中。
充足的底牌让负责试探性进攻的北元骑兵也足有两三万人左右的兵力,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如同十万人大军的队伍一般漫无边际。见到对面的军队同样摆出一个单薄而松散的队形,并且像样的长兵器也没有。临阵之前曾经多少有些紧张的北元军队也彻底放松下来了。特别是队伍中一些擅长观察眼里比较好的斥候在掩护之下冲到百步左右的距离的时候发现:这支“侏儒大军”中的很多人根本就不是什么侏儒,那传令声和喊声根本就是儿童,甚至还有不少女童兵。真正的成年人,或者说身高跟成年人差不多身材的少年兵。
这样的侦查结果让王保保的警惕之心也彻底松懈下来,不过考虑到据说这些人拥有很强的火器战能力还是叮嘱各队道:“进攻的时候队伍不要太密集,轮番冲击就好了。不要怕精锐们抢了头功。”
两万多展开进攻的北元军队面对这样一支大军甚至没有玩什么包抄侧击的把戏。直接以十多排人马从各个方向攻击过来。在那些基层的北元军官看来:这明显就是送肉上门。
然而,就在进攻的前锋骑兵快要突破那看似十分松散的阵线,将这些幼童甚至女童们好好蹂躏一番的时候。猛烈的铳炮声连绵不断的在燕京以南运河边的平川旷野上密集的响了起来。早就填装好弹药的万余枚六两重弹在对方逼近到半里到百步左右的近距离的时候展开了猛烈的侧射。侧射出去的弹丸面对松散的马队并不能保证每一枚都必然命中目标,不过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四五千人马在很短的一瞬就轰然成片在猛烈的铳炮声中倒在了地上。
紧接着,百余门百斤身管青铜轻炮还有四十多门三百斤包钢青铜炮打出了密集的轻霰弹火力。一轮开火就横扫出十万余枚七八钱重量的轻霰弹。
在这样的猛烈火力组合之下,几乎是第一轮开火之后,一里范围内规模庞大的骑兵队伍就明显稀疏了很多。接近上万人马就这样被瞬间消灭,两万人的马队也瞬间陷入混乱之中。然而,接连不断的铳炮开火却没有在这个时候停止,而是继续接连不断的肆虐着。
最终,几万人的大军拉开了阵势展开缓缓的前进。补刀和打扫战场之类的勤务还是交给了协同近卫军童兵的少年辅兵们。一场战斗,就这样在短短的一瞬间决胜了。
依靠这身边亲信们的过半死伤,还有之前的谨慎,王保保才侥幸在弹雨远距离的覆盖之下活了下来,在自己的坐骑负伤之后不得不换乘更远距离上的辎重马向北逃去。
张小磊并不为这样秒杀一般的胜仗感觉到如何的舒爽,因为这种打击和振动极有可能动摇燕京附近还在围城中的北元军队决心。因此就下令整个队伍以最快的速度展开强行军,力争在天黑之前抵达燕京城头。
元昭宗还是不敢相信两万多骑兵组成的大军在对方没有多少骑兵马队的情况下竟然只回来十几名王保保身边的亲信骑手还有陆陆续续的几十名神经似乎有些问题的散兵游勇。




明初第一豪强 第187章 北进
“什么?一瞬间就被对方的火力打崩了?这根本不可能。。。”听到一些有关战场的描述,元昭宗也开始怀疑王保保等人来。因为很多老将们在传授经验的时候都曾经说过。如果败军们对战场的描述超出了基本常识的范畴,那就很有可能是有人想要为自己的罪责开拓。
1...4748495051...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