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似乎看出了元昭宗的疑虑,王保保深感如果再不从燕京附近撤军,整个七八万人的大军都有可能陷入危险之中:“陛下,不能再犹豫了,赶紧撤吧!那强敌虽然外表都是由孩童为主体组成。然而其火器之犀利,绝对不是我们此时的实力可以对抗的。或许如果对方因为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打算追逐我们到草原,甚至坚城之下,那或许还有一些小胜的机会。。。”
“我倒要见识见识!什么样的贼人有这样的能力。。。”
“千万使不得啊陛下。。。不然可以这样。陛下可以选派亲信的骑兵亲自去试探,看看臣还有其他归来的人所述是否属实”
“这样也好!”元昭宗此时冷冷的说道。
就在元昭宗刚刚集结起了千余人左右的精锐骑兵准备亲自去试试那传说中的强敌的时候,展开急行军的大军就已经抵达到了临近燕京城外的北元军队不超过十里左右范围的。
按照这个时代冷兵器作战的基本常识,时刻保持官兵体力是很重要的。因为没有多少人可以在刚刚跑完五公里或者一公里长跑测试或者马拉松测试的情况下还能拥有像样的战斗力。不要说是七八岁的孩童,就算是成年人,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也根本发挥不出多少战斗力。
然而这些追击而来的近卫军童兵们,此时此刻还真就是以长跑马拉松一般的阵势追击而来。万余人左右的先锋,松松散的分布在前后能有两里范围,宽能有十里左右的广阔范围之内,根本就没有什么阵型可言。似乎这个时代根本不懂兵的一名外行观敌了阵之后都可以确信:最多只需要数百人马,就可以毫无疑问的给这群乌合之众以严重打击。
见状,元昭宗不由的瞟了王保保一眼,冷笑道:“这就是你所说的那传闻中让人闻风丧胆的天下强军?”
随后,根本不等王保保回话,就下令让自己所统领的大概两万人左右的马队展开出击,那意思:我倒要看看两万人马如何在这种万把人的武装面前面临失败。就算是对方的火器再怎么犀利,根本没有多少近战兵的情况下,如何能面对两倍兵力的骑兵取胜?
当然,与王保保类似,元昭宗也自觉不是什么莽撞之辈,同样在组织进攻前对手下的那些将领们传令叮嘱道:“不可因为对方是童军组成就如何轻敌,据说那童军的火器还是非常犀利的。进攻的时候要认真的来打!谁要是乱来军法伺候。。。”
这个时候王保保仍然没有放弃尽可能多的保存北元元气的希望:“既然陛下觉得两万骑兵完全可以给那些阵法松散也不懂得兵理的狂妄之辈以重创,可还是后退一些为秒。万一局势不利。。。”
“好了,好了,朕知道了!朕会注意的!不过这个距离应该足够安全了吧?你看看那些人的状态,没有多少马队的情况下还能飞过来把我们吃了不成。。。”
就在此时,在对方根本没有什么矛阵相迎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多少顾虑的北元先锋马队也冲到了距离那些孩子们大概百步左右的距离上。或许是因为觉得对方队形过于松散,骑射中远距离抛射的效果未必理想,或许是觉得根本不用像正经作战时那样搞什么箭雨压制。在这个距离的时候,北元军队并没有展开箭雨压制。
然而在这个时候,接战的孩子们去一点儿也不敢怠慢。赶紧用早就填装好轻霰弹的发射筒瞄准好冲过来的对手展开了猛烈的轰击。
这一次,十斤左右的钢膛无后座力套筒炮里发射出来的不再是那六七两的实心弹丸,而是三十枚两三钱重的轻霰弹。这样的轻霰弹在飞到百米以上距离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威力。就算是面对身披轻甲或皮甲的目标,往往也仅仅是有一定的停止作用,可以在对方的身上打出一个大肿包来。面对体重比较轻的暴露出来的蒙古马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罢了。
然而即便如此,接连不断上千支发射筒打出的几万枚轻霰弹也彻底让上千名冲在最前面的北元马匹和骑兵陷入血泊之中。
或许是急行军中的队形太过松散无法有效集中火力的缘故。
尽管无后坐力套筒炮发射轻霰弹的时候对于此时以无甲轻骑兵为主的队伍效果很好,可是也没有像之前的一仗那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甚至有零星铠甲装具比较全面的骑兵将领偶然间冲到孩子们的散阵之中造成多人死伤的事情。然而这样的个例,也往往泯灭在周边继续打来的猛烈霰弹覆盖之中。
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击溃对手,但是当越来越多的近卫军队伍开始将火力覆盖到不断冲过来的北元骑兵的时候,曾经经历过不少战阵,原本对寻常火器威胁并不怎么感冒的战马们也开始最先慌乱起来。
紧接着,越来越猛烈的死伤开始让前队的马队溃败下来。在这个时候,远处观战的元昭宗才终于感觉到一丝不秒。
然而这个时候传令让各部队撤退的时候似乎已经晚了。相向而行的两支大军而言,两里的距离也并无需多少时间。最前面的半数近卫军童兵们先后打出所携带的事先填装好弹药的万余支发射筒的时候。元昭宗亲信们率领的两万余人组成的马队终于开始濒临彻底的崩溃和失败了。
也直到这个时候,所有观战的北元官兵们才终于明白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支怎样恐怖的对手。
“撤退!”此时的元昭宗也终究不再犹豫,虽然付出了近半的代价,不过足够的机动力还是让近万投入进攻的马队撤了出来。整个燕京城外的北元军队也开始在旗号的命令之下展开了北撤。
明初第一豪强 第189章 追歼(二)
“把本笔拿来我再看一遍!”大军在距离密云并不算太远的战场附近临时营地宿营的时候,张小磊对一直跟随在自己身边的李辉说道。
在张小磊身边不少时间,李辉似乎也开始猜测到一二:“按照大军临行前的家底和速度算,这一个月以来后方应该又可以制造出了五千件单兵火器了。要求不那么高的青铜炮不包括在内。我估计,经过这一个冬天,全营是炮手可以做到。那种包钢无后座力套筒臼铳的确是耗费工时了一些,是否可以。。。”
张小磊还是摇了摇头:“新军可以凑合,我们凑合不得。很多过去同我们交战过的对手吃了很大的亏,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我军并非完全了解。因此:我近卫军的火器保持一定的难度和成本,只要不是效费比太差还是有利的。。。”
这样一说,李辉也开始明白了些什么。很显然:战事虽然不会拖延的太久,可是新朝立国,同其他的王朝一个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君主无需自身是个很强的武将就能统御和控制核心的队伍。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形成最好以多年全国工匠的积累为核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绝对的安全。
“那这次行动?”
“这次行动依然继续!”张小磊在思索片刻后下定决心道。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如果展开徒步攻势,如同历史上明初那些北伐,那这样一次存在过冬风险,还有种种未知风险,也耽误时间太长的远征的确会让张小磊掂量掂量。可是在拥有足够的马力,还能够让足够的骑手携带整个大军像精锐骑兵一般前行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一次我们缴获到的七万匹马有多少能用?比如说,急行军骑乘?”张小磊向徐达所部跟随自己一起行动的一名将领询问道。
“这些马匹基本上没有太差的,也是排除了那些不能用的马匹的结果。不过马本身总有三六九等,差距太大的话也会造成很多麻烦。要大规模急行军所用,至少其中的多一半,四万匹左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实际如何,就只能拉出来溜一溜了。”
“四万匹看用的马匹加上我们原有的,那就是六万可用的战马,应该足够了。”按照一万前徐达所部手下的骑兵,一万近卫军主力计。六万马匹不过一人三马而已,在轻型配置的情况下仅仅是北边像样轻骑兵的底线。可是自己那些近卫军主力的体重远没有正常成人的重量。这样算下来,就算是把一些炮兵、热气球还有相关弹药也包括在内,也至少能够相当于三马骑兵。即便在不计马力损失的情况下,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
当年的金兀术在夏季的中原都创造过七天行军七百公里的纪录,那么在马匹和兵力并不算多的情况下进行长途轻兵奔袭,应该可以大幅度减少这一次远征所花费的很多时间了。特别是如果在作战中还能够缴获一些马匹的话。
就这样,大军在临近密云的地方仅仅是稍作了一夜休整。在给养准备完毕的情况下,又迅速踏上了向北的征程。沿着查探到的敌军退却的踪迹向着应昌方向前进。
谋求千里以上的长途行军而不是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透支马力,马匹前行的速度并不算快,也让近卫军主力的孩子们减少了一些颠簸之苦。张小磊也勉强能够适应。
马匹定时休息、定时急行,但每日仍然保持着二百里左右明显超过一般标准的速度,仅仅是几天的功夫,就开始有一些相对比较差的马匹开始掉队了。
“马的性命终究没有人与胜利重要,只要能够取胜,就可以随时从敌人那里缴获到还算堪用的马匹。而且这一次我们携带的给养物资也不同寻常,告诉那些跟随我们行动的人无需太过牵挂,胜利才是最重要的。。。”
就这样,整个大军如同极少数执行特别任务的精骑一样在不吝惜马力和马匹损失的情况下很快就逼近到了元在数百里外的应昌一带。
应昌别名鲁王城,早在百年前元朝鼎盛时,整个草原没有什么其他威胁的时候就开始修建了。蒙古人传统地盘内一处十分罕见的如同汉人王朝县城一样的城池。不过这个时候因为没有寻常汉地城池内的大多数工商业百姓,基本上以留守的驻军为主,是整个北元一处重要的前沿据点了。
当张小磊等人所率领的两万人及五六万匹马组成的庞大队伍逼近而来的时候。北归的蒙古人少量精锐组成的残部才刚刚入城。前后相差仅仅只有数里的距离,险些元昭宗乃至王保保等人就让人围困在城墙之外。
“放箭!开炮!千万不要让那些人靠近!”刚刚退入城内的王保保就迅速对留守在这里的守军下令道。
这里的守军并没有见识到那恐怖的火力,完全不知道为什么那些骑兵看起来完全没有准备什么攻城的器具,就值得这样害怕和重视,不过还是按照命令迅速将城头上部署火炮内填装好的弹药射向远方。
自从火药兵器在宋代出现以来,晚年的西夏也开始出现了一些身管火器。对军事比较敏锐开放的草原人也从来没有死板的教条。在绝大多数新人的训练水平达不到当年之后,也开始越来越多的依赖火器了。应昌当然也部署有不少的城头火器。
应昌城头上的火器没有给人带来多大的影响,却给一些经历过当年燕京之战的马匹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这些早就疲惫不堪的马匹可无法了解北元的火器完全不能跟张小磊所部拥有的那些火器相提并论。很远距离上看见城头上的那些白烟,回想起一些不太好的往事就慌乱起来。
不过这些此时也仅仅是能给新军主力部队带来一些麻烦罢了。至少可以确定:如果应昌一带的北元残部没有准备好数里以上的地道的话,那应该是跑不了了。
明初第一豪强 第191章 无知
“日落方向西北大概五分角的地方似乎有集中起来的牛羊,还有人烟!”接连不断北进的队伍在当年北明军中有过北伐经验之人的带领下重要发现了重要的动向。张小磊也就开始迅速命令热气球降下来,同时,马匹也尽可能的做好潜伏的准备。
“不要在前进了!”张小磊此时也迅速下令道。
如果热气球发现了目标,应该怎样办?过去执行不少突袭任务的经验告诉张小磊:在做好距离方面的侦查之后趁夜逼近对手,然后在黎明的时候展开进攻。逃亡的敌军不会消失于夜幕。同时也能够达成最大范围的隐蔽性。
这个时候一个问题也摆在面前:要不要携带马匹前进?马虽然有利于机动,可是这些队伍中的马并不是久经严格训练的职业武士坐骑,同人员的磨合度也并不是很好。面临有经验部族的警戒很有可能误事。
在仔细的权衡之后,张小磊最终的选择也是不携带马匹前进,主要以步队执行战略突袭围攻任务。并且: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纪律性,没有让跟随近卫军远征的骑队中的大部分人伴随,而是让这些骑兵做为预备力量。如果出现大量目标突围的情况,再通过信号弹传信的方式暗示追击。
草原深处的深秋夜里,天气已经有了一丝凉意,不过几个月来更多经受暑热考验,又处于行军中的近卫军官兵们来说却并不显得什么。因为绝大多数士兵的身高都不算很高,还是很轻易的趁着夜色的掩护按照预定的方向逐步接近白天观察到的营帐所在的位置。
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不妥,夜晚的时候也有一些马蹄声时不时的传来,每当这个时候,张小磊就命令队伍停止前进,等待着马蹄声过去,再默默的确认目标的位置,同时展开包围圈。
一处随水草而居的北元部落里,得知前线不好消息的人们在这些时候也风声鹤唳起来。每天夜晚也都不敢怠慢。不过队伍中也有一些人并不以为然。因为没有人想象有什么真正的大军可以悄无声息的跨越这么远的距离逼近过了。如果那些汉地的人们能够做到如此。自从退出中原之后,草原也早就不复存在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着丰富夜晚侦查经验的一些部族里的探子也在入夜之后不久的时候归来了。明军那里有夜不收的说法,然而对于每一部都有独特联络方法的草原人来说,这确并不是什么难题。
“似乎有人逼近过来了!他们把马停在很远的地方,打算仅仅依靠几千步兵就对我们展开围攻。。。”
“是啊,不仅如此,我们早就查探过了。他们那兵力并不算多的几千步兵还分成四个方向行动,那意思似乎想把我这几万人的部落一口吞掉似的。。。”
张小磊还是小看了这些以草原为家的人们的侦查警戒能力。不仅仅是斥候,有的时候天空中的老鹰甚至是狼群的动向,草原中动物的动向都能让这里的人们察觉到危险的来临。
对于四五千账规模的老营来说,几千精兵也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可是如果这些人是分散开来的步兵,那就并不足为虑了。虽然说此时的草原人早已不是百年前的盛况,可也不会在这种规模的步骑交锋中输给那些分散兵力的对手。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步兵虽然不一定在面临骑兵的时候弱势,可那也指的是拥有完善车辆下的作战,或者规模在万人以上的作战。如果是几千人的步兵集团,还没有伴随的车辆为凭借,就算并不强盛的优势兵力的马队,也能轻而易举的击败对手。
天色渐渐亮起来的时候,早已做好准备的上万留守老营的北元武装开始向那看起来极为松散稀薄搞笑的敌军阵线展开冲击。而且一些经验老到的人们也已经看了出来:那完全就是一些孩子们组成的强敌而已。
然而,这股经验丰富,战备水平也很高的部族还是输给了自身的轻敌。尤其是此时的近卫军主力那极具诱惑性的面貌的情况下。
点点白烟团团升起散入风中,飞蝗一般的黑点急速的铺天盖地飞过来的时候,一些比较聪明的人才开始醒悟过来:自己的判断或许是错误的了,这的确是一支与众不同的厉害对手。
兵力并不算充裕的几千近卫军主力虽然散布在十几里范围内的包围线上,兵力十分单薄。可是凭借着对方的防护水平也不怎么样。还是抵御住了清晨时候包围圈里的蒙古人展开的突围,毕竟这个时代的蒙古部落在很多战士抽掉在外损失掉的情况下,也没有百年前那样坚强的作战决心了。几乎与此同时,那包围圈当然也在逐步的缩小。不断的压迫着圈内的人们。
此时的被包围的部落当然也爆发出困兽犹斗的意志,准备组织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突破那虽然火力奇猛,却没有多少纵深的包围线。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奇怪的飞在天空中如同云朵一般的气球逼近过来。这一现象,再加上从气球方向上采用低装药多装弹的方法接连不断打过来的炮火,终于彻底的动摇了被包围人们的士气和意志。
很多地方的人们拥有着自己的宗教和信仰,而此时草原上的人们虽然敬畏天地,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善而拥有逻辑体系的信仰。那信仰更像是汉地迷信的一种加强版本。在面对前所未知事物的时候,比很多关内的对手表现的更为脆弱。热气球的出现,还有沿着那天空中奇怪气球的方向上撒过来的弹雨,很像是天神在开火。刚刚鼓舞起来的士气也就在这一刻逐渐萎靡了下去。
包围圈进一步缩小的时候,也有一些反应过来的人们打算突围,然而这个时候,不败的希望却终究远去了。如同近卫军之前的不少次作战一样,一边倒的屠戮再一次来临。草原上的人们也因为其对近卫军的无知而付出了代价。
明初第一豪强 第192章 捕鱼儿海
同应昌地区的大军不同,这里的人们倒没有投降的包袱。猛烈的弹雨和火力的压力下,不少人都开始动摇起来。不过在行动之前,张小磊就已经暗中叮嘱过了:战场上,不在不需要的时候战时受降。逼近过来或者被接近的人们,不论是否拥有武装或看起来手持武器,都当作有可能诈降的敌人。只有那些比较聪明并且躺着装死的人们或许还有那么一丝生还的可能性。
当然,这也只是一些人一厢情愿的判断而已。即便是倒下装死的那些人,大多数也遭到了远距离的补枪。最终,只有躲避在帐篷里的一些幼童幸存下来。
此时展开进攻的近卫军因为绝大多数也都是一些孩子,只有看起来比这些孩子们还要更小的幼儿,并且是那种神情不太敌对的幼儿,才有那么一丝安全性。否则就算是成人妇女,也不知道在临近的情况下会遭遇什么意外。
河边的这一处数万人口部落的聚集地最终成了修罗场一般的屠戮之地。张小磊的心在此时或许有那么一丝并不算太重的动容。但也仅仅是如此而已。
平心而论,当年蒙元强盛的时候并没有少在关内乃至世界其他地方干一些鸡犬不留的事情。如今也算因果有报,不过处于本心,张小磊只是不希望像当年汉武帝那次封狼居胥一般。就算给予对手丁壮们沉重的打击,等那些少年甚至儿童们成长起来之后满血复活般的“十八年后又是一群好汉”
因此,必须给草原上的人们以沉重的教训,让任何部落也都不敢面对的灭绝般代价,才有可能真正让这里的人们视南下袭扰为畏途。
张小磊当然也相信,凭借着自己这一路人马,还有像西的一路人马,也并不能真正的清空整个草原上的人口。只能打击一些运气不太好了的部落了。
沿着河流的行军又碰上了几处并不算太大的小部落。这些部落再也没有表现出之前被彻底灭掉的那个大部族一般的警戒侦查能力和反应能力。甚至不需要夜间徒步潜伏,直接让跟随而来的骑手们携带着近卫军主力展开包抄攻击,就直接歼灭性的打击了这些小型部族。
无后座力霰弹铳的有效应用还带来了另外一个结果:骑手能够在飞速骑行的同时依靠着马上的孩子们展开猛烈的火力,远远压倒了寻常骑射手的战斗力,彻底的堵绝了很多人的希望。
最终,大军在临近贝加尔湖附近,也就是此时的捕鱼儿海的时候再次遇到了一个比之前更大规模的人烟聚集地。足有近万账约十万人口的各部准备同南来的那如同死神一般的强敌展开最终决战。之前张小磊所部在很多地方的行为也引起了人们负隅顽抗的决心。
然而,双方的实力还是差距过于悬殊了。如果是全副武装起来的十万大军,虽然也未必是此时张小磊所率领的不到一般近卫军总兵力的精锐力量的对手,可也不会输的太难看。可是这些人终究不是全副武装起来的大军,而是仅仅只有三四万能战人员,还没有太多的火炮和盾甲的民兵性质的武装。
骑兵机动围歼战中,大概仅仅是十多分钟内的七轮开火,敢于抵抗的人马就倒下了近半。鼓舞起来的勇气瞬间被巨大的实力差距打压了下去。
过少的兵力还有相比过去的近卫营战斗群并不算很充裕的火力没有能够达成最终彻底围歼这万余账人马的能力。但除了大概十分之一人口比例最为精悍的男丁,难以跑快的绝大部分妇女、老人,儿童却最终被留了下来。
为了最大限度的震慑草原上的对手,张小磊没有打算带着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南迁。性别为男的除了一些未必记事的婴儿,性别为女的除了不明显大于近卫军主力孩子们年龄的那些人。其余的人都被赶进了帐篷内并点燃了熊熊大火。
“你说,我们的行为会不会让整个草原的人们同我们势不两立,同仇敌害?”张小磊对跟随自己一起而来的徐达所部的一名将领说道。
“如果他们都是我们汉地的百姓,并且是山区内那些民风比较强地方的汉地百姓,或许会如此。然而自古以来就有抛弃老人,弟娶兄嫂,兼并为常态的此地人则未必如此。畏威而不怀德,崇尚勇武强大而并不崇尚仁义道德,即便崇尚仁义道德也更多的是崇尚那些与信义相关的东西,才是边疆以外其他地方的常态。”
张小磊还是有些担心这样的行为给近卫军的孩子们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大战结束之后,就将所有的队伍聚集起来,并让各队的基层队长集中在最前面,对所有人说道:“斩草要除根,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我军的根本目的是让四方蛮夷敬畏。如今这次作战,也是给他们的一个教训。自从出征以来,我军清理的敌众不过二三十万左右。虽然其中大多数看起来想是平民。可这百多年来,甚至千余年来,每年秋防中死掉的边境百姓又何止次数。我们的杀戮,终究是为了避免更多的杀戮,而不是为杀而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