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猛烈的支援火力偶尔也会给攻城的僧伽罗国军队带来误伤,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让这支士气并不算高也没有太大作战决心的队伍在城内一个个骨头和堡垒被如冰雹一般的火力被敲掉之后逐渐控制了局面。
一开始的时候,在城头上的新军主力部队让所有僧伽罗国军队进城搜寻残敌还有可能的重要仓库,并下达严令禁止私自抢掠。可是在权衡片刻之后,张小磊还是最终允许了城内的僧伽罗国军队这样做。士兵可以在城头的监督下私自抢掠,军官当然也可以。而且不论采用什么样儿的拷问手段城头上的队伍也不会干涉。与此同时,张小磊还主动的将新军在实战中总结出的一些手段严厉的拷问手段向不少协同作战的城内军官将领们传授。城外进攻的部队也很快就入了门。
通常来说,攻城的军队和兵力就算多于守军往往也是少于城内人口总和,在人们有意隐藏躲避的情况下认真的刮地三尺还是需要数天的时间。可是在这样的小地方则截然不同,城内的人在遭受了不少战损之后总人口数也开始明显少于进攻的军队来。在加上这处王城的规模本就不是很大,在几乎没有过夜的情况下针对整个城池的抄掠就大致完成了。针对个别大户大“拷饷”则勉强持续到第二天夜里。在这个时候,城内的队伍才在张小磊的授意下点起了大火,吞噬了石质建筑并不是很多的整个罗依伽摩王国王城。
起初的时候,张小磊还打算多利用一下僧伽罗王国的军队,但在权衡再三之后还是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原因也很简单,在完成了对王城的抄掠之后如果再让这些是去清洗乡村,很多刚刚启出来的浮财就会重新变成地财,影响到整个队伍的收获了。
因此在聚集起整个僧伽罗王国全部四万人左右的兵力,并让这些兵力全都集中在已经被烧成白地的罗依伽摩王国王都之后,就进行了全面的甄别和清剿,要求这些人全部脱下身上所有的衣服并且到城外重新换上缴获过来的衣物。所有的金银财物也就通过这样的方式被逐步清剿了出来。
这样的命令当然在一开始的时候遭遇到了一些抵制,但是当上百门轻炮乃至几千支无后座力霰弹铳在如同牢笼一般的城头上在在几乎转瞬间就以几轮火力毫不客气的清洗杀伤上万比较躁动的人群之后,刚刚鼓动起来的不安就在这剧烈的火力威慑之下迅速的萎靡了下去。人们不得不遵从张小磊等人请来的翻译在城头上高声下达的命令。放弃了包括刀枪标枪盾牌乃至弓箭在内的一切传统旧兵器还有身上掠夺而来的硬通货与其他财物。
当清点结束的时候,队伍也多少有些遗憾,罗依伽摩王国毕竟不是个多么富庶的国家。从王都内几乎是刮地三尺才拷饷而来的财物总共规模也不过折合四十多万两的样子。对于从东瀛到高丽再到爪哇等地有过不少见识的人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
此时的近卫军中有人提议迅速对僧伽罗王国展开行动,扫荡整个锡兰岛。不过张小磊在权衡片刻之后还是觉得应该抓紧时首先吧天竺大陆上的事情理清再说了。
同折合几十万两乃至上百万两白银的硬通货财富比起来,很显然印度海得拉巴的特殊铁矿还有很可能同样位于印度南部的优质硝石矿的价值就要大多了。
在古时候最有意义的能力是什么?张小磊起事以来感受最深的就是武力,而且还不是依靠一群职业冷兵器军人那种控制难度很大的武力,而是可控性能更强的武力。有了可控的武力基础,财富和有效运用起财富的权力都是只要稍微花费一番功夫就能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因此张小磊最终决定,云集起来的大军暂时只留八千左右的兵力在锡兰岛上分为三个战略集团处理从三个王国的后续事物,力争把全岛有效的纳入统治范围,而其余一万左右的兵力,尤其是包括近卫军所在的主力则增援德干高原,准备应对最近留在那里的队伍可能遇到的危机。
就在张小磊率领船队开始沿着天竺大陆的海岸北上,准备增援留守在临近海得拉巴矿区的三千人左右兵力的时候。驻守在那里的新军暂编军也开始遇到了似乎是下南洋以来的最大一次危机。
德里苏丹国的势力范围最终勉强囊括了海得拉巴,但同周边的其他德干高原上的强悍部落关系从来不是很好。最近一二十年以来,更是无力对南部各个强悍民族势力形成主导性的优势了。为了保证矿区正常的开采,也不得不让度出矿区的一部分利益。
不过新军失散的数艘大船上的三千左右的兵力登陆上临近矿区的土地的时候,德里苏丹国南部贵族同周边民族的关系也一下变得微妙起来。
一开始的时候,这里的人们并不在意这所谓的区区几千人。可是秉承张小磊自从远征以来的不少习惯。这支新军部队的作风当然也是骄横的,没有把这一带的人们多么的放在眼里。接连数次一边倒的冲突还有摧枯拉朽的扫荡之后,几乎所有的势力都开始意识到了一股以前未有过的强敌到来了。也正因为如此,彼此之前隔阂非浅的几方势力也就在这个时候暂时的联合了起来。
明初第一豪强 第307章 德干高原(二)
南印度沿海诸地给新军队伍带来的最初印象是繁荣和富庶的,自从上千年前的古典时代以来就有同西方乃至中东乃至东方各个地方的商贸往来,人烟似乎也很稠密。然而,当队伍刚刚深入内陆不过一天左右的路程之后,就似乎来到了同南国风光似乎迥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就像昨天还是在雷州半岛或者临近夏季广州的地方,行军并不算太远的地方就一下子来到了干燥炎热的夏季西北一般。
几乎每一天都如同中原地带的夏季少数最为酷热的时候一样,当清晨的时候太阳刚刚升起来不久,就能够让人感受到如同很多地方正午一般的酷烈阳光与暑热。这种阳光和气温带来的暑热让火铳乃至随行的火炮都似乎开始有些发烫起来。好在队伍上的应对雨季的准备还算不少。很多应付热带雨林气候作战的装备也就在这种情况下终于用到了应对似乎在冬春季节依旧霰弹炎热无比的德干高原内陆的暑热上。
官兵们用防雨的外套套住火铳乃至不少金属装备以防止过于烫手无法运用。并用那些防雨的大号斗笠带在头上,纬度并不算太高的炎热地方在这种时节里的一些好处也开始体现出来。至少相比温带火炉的夏季,这里的阳光在临近正午的时候会更为高耸的挂在天空中之上,不至于在没有树荫的情况下让人避无可避,不过即便如此,也让整个队伍在行军时候的用水量剧增,不敢离开距离河流或者水源太远的距离。
当然,即便在这个时候,整个队伍也最大限度的恪守条例,大小休息乃至睡觉前后最多只安排轮番的少数人用水。同时,在这种如同夏季的西北一般无风或者少风的环境下,侦查热气球也开始发挥了最大的限度和效用。
“距离传说中的矿区还有多远?”
“应该快了吧!”
行军的距离并不算太长,整个队伍在疲惫中也开始感觉到了一丝危机。虽然携带的野战口粮还可以运用很多天,不过如果几天之内还是没有找到能够抄掠到足够物资的地方,整个队伍当然也要开始为了避免危机而返回了。
就在这个时候,在天空中负责观望的侦查热气球终于开始发现似乎在十多里外的一些峡谷附近似乎有蠕动中的黑线。
“似乎有敌情?”从天空中顺着引线丢下的竹筒得到消息的新军连长不敢怠慢,迅速的将一根特制的听筒插到了那有些滚烫的土壤里聆听着远处的动静。看看是不是有大股的骑兵有可能逼近。
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侦查热气球上的孩子们一时还无法判断十多里外开始聚集起来似乎是人群的黑气究竟是什么,可是沿着干燥大地传播过来的动静和声响却无不按时暗示着那是大规模的骑兵开始集结的迹象。
在南洋一带作战了不少次的队伍,很多人还是第一次感觉到这种大规模的骑兵将要到来时的危险。
“有敌情!做好战斗准备!”各营连长迅速下达了命令。在这种时候,多少在崇明岛的教习所内对军事推演与对抗有所熟悉,也从张小磊那里得到了一些军事知识启蒙的官兵们开始迅速寻找有利的高低并予以战局。同时开始以最快的速度开挖一些特有的蹲姿掩体。几乎在不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内就做好了战斗准备。
但也就是在这一刻钟的时间内,发觉了突袭很有可能被察觉到的大股骑兵也开始沿着山沟的方向逼近到了官兵们所在的高地并开始将队伍团团围困起来。
选择高地做为临时驻扎的地方当然是有不少好处的,当然弊端也很明显。如果植被过多,就会遇到当年的马谡那样的问题。而如果突围困难而水源成问题,就会遇到张灵甫那样的问题。
不过张小磊通过不少的国内实战却确定哪怕是新军主力部队,同寻常对手的战斗力对比也绝对不是解放战争初期五大主力中因为兑了不少伪军水分,火力后勤配置也并不怎么突出,几乎是中央军五大主力中最弱的七十四师同对手可比的。只要是两千人及以上规模的兵力,就不会存在被围困了就难以有效突围的问题。因此这方面的弊端也就不多见了。
南亚大陆上经济与地理潜力还是供养了同样规模不算小的武装力量。德干高原一带并不是南亚大陆上人口与经济的核心地带,却同样规模看起来达到数以万计的骑兵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这个时候高地的作用也很明显的体现出来,至少冲击速度很快的骑兵无法第一时间的逼近,并随时随在各个地方集中兵力展开突击了。
负责指挥临时新军暂编军的新军营长这个时候也开始开始指挥者队伍开始从高处有序的展开了火力的还击。新军国防军毕竟不是火器资源云集的近卫军部队,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火力效率。负责指挥的营长开始命令各连分别让官兵们把填装好弹药的火器让最为优秀的射手针对高地之下的敌骑展开接连不断的轰击。
一开始的时候,队伍照搬在爪哇岛的经验,用填装好的实心独头弹为主的火力去攻击规模不小的敌军骑兵群,却发现效果远为如想象中的那样理想。不过并没有花费太长的时间还是想到了在教习所的时候所总结出来的大多数骑兵的弱点:在此时代大多数情况下,骑兵是没有马甲来保护马匹本身的。虽然在这个时代的欧洲还在流行重甲骑士,可是眼前的这些在炎热天气里出动的热带骑兵显然并不属于这一类。因此在进行了第一轮独头弹为主的轰击之后,新军官兵们就开始换用轻霰弹来展开居高临下的猛烈轰击了。
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弹药,铳炮声的密度并不是很高,可几乎每一轮开火都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让至少一匹马在猛烈的打击下明显的开始混乱起来。
明初第一豪强 第308章 德干高原(三)
如同晴天霹雳一般的阵阵雷声轰击之下,三千人的队伍不过仅仅十来分钟内总共五六轮左右的开火就以上万份几十万枚轻霰弹杀伤了近万马匹还有几千云集过来的德干高原各部骑兵。
在这个火药武器虽然在东亚和西欧乃至中东等主流地带比较流行,但还没有扩散到一些文明边缘地带的时代。大部分的马匹实际上也没有经受过严格的火器训练。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乃至此位面的明军在北伐的时候敢于凭借很少量也很落后的火器就在草原展开远征的原因。
第一次面对如此猛烈的弹雨,这些最先云集起来的各部骑兵也开始瞬间混乱成一片,除了在弹雨中负伤的几千人,更多的人还是损失于马匹的混乱带来的践踏。
不过见到敌军虽然混乱却还没有崩溃的迹象,负责指挥的新军临时暂编旅负责人,也就是比较番号靠前的一名营长这个时候也没有打算贸然展开突围。这也是受张小磊乃至教习所影响下的一种新军用兵习惯:在军队和基础作战能力明显比对手强,但是却缺少经验丰富的军官将领的时候。在任何时候倾向于防御,而不是积极主动作战,毫无疑问是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危机的一种思维方式,更类似于“结硬垒打呆仗”的思路。
“让炮兵换很久没有运用过的轻霰弹试试效果吧!我不相信他们的外罩下面会在这种天气下还有什么像样的铠甲。”
装备十五个连队的六十门轻炮在用轻霰弹展开火力的时候并没有采取大多数人填装少数人发射的原则,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三百多发份十余万枚三眼铳威力大小的轻霰弹倾斜在距离高地近至二三百米远至五六百米的范围内。
原本以为撤出了高地上对手火力威胁范围的德干高原各部联军,再一次承受了损失多大数千人规模的打击,多半的马匹也在这种猛烈的火力下死伤殆尽,整个三万多人规模的骑兵力量在还没有能够针对对手有效进行打击的情况下就伤亡损失超过三分之一,这让原本以勇武著称的南印度不少部族都开始彻底的动摇起来。不少损失严重的部族选择了撤去,而更多的人则选择了撤退到一里以外的范围内。
见到打击的效果不如预期,此时负责指挥的新军营长也多少有些失望。不仅这些对手的勇气超出了语气,其意志力也似乎超出了预期,没人能够想到在这样的天气之下这些人还能够在外罩下内衬似乎还算像样的铠甲出战。至少从没有太多的人当成留下成片的尸体就可以看的出来。
“让炮手们换用重霰弹继续开火。效率不足以将对手全部消灭的时候在让各队酌情适可而止吧!”就这样,自由开火的命也在这个时候下达下来。
一开始的时候面对这规模不小的骑兵威胁还有很多的人感觉到不少的压力。可是这接连不断的几阵火力却在很大程度上为多半初次遇到这德干高原上规模不小骑兵的队伍解开了心结。原来那些看起来危险重重声势浩大的大军在自己的火力面前也是如此的不堪。
“现在队伍携带的水大致还能用几天?”负责指挥的一名新军营长询问道
“应该还有三天时间吧,不过如果从下面的对手那里再捞上来一些,四五天也有可能的。。。”听到这样的话,有些犹豫的营长也开始彻底的将心安了下来。
几乎与此同时,在猛烈的火力威胁之下撤退到了三里之外才重新稳住了阵脚,通过还算能用的骑兵堵截逃兵勉强重新聚集起来的各部联军的感受却是完全不同。
“他们不是人,他们似乎是神!是来自太阳的神。。。”
“我们的神怎么会站在那些远道而来的东方人身边?难道你没有听说过么?东方人就算信神也是最不虔诚的信仰者。。。”
“我还看见天空中似乎有什么奇怪的东西,那究竟是什么?”
在回想起战场上发生的一切的时候,却无形中似乎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这支从外面来的对手变得越来越神秘了。
“我觉得,应该还是派遣我们的人去尝试联络一下这些蛮横的外人,看一看,一些事情能不能可以通过商量来解决。。。”
同锡兰岛上相对封闭的泰米尔人不同的是,自古以来很长时间没有统一过,长期处于分裂与混乱格局状态下的大陆上的各部,在对待这种合纵连横之事上的态度也显得更为开明一些。虽然有的部族认为这样做最终只能是劳而无功,还有人不愿意同这些外人妥协,但多半人还是派出了自己的人组成一支总数大概十二人的出使团队打算探一探这些神秘对手的虚实。因为在南印度沿海几百年来也曾经是商贸发达的地方,还是有势力物色到了勉强能够讲汉地旧官话并且可以负责翻译的人。
“我们的目的,想必你们应该很清楚,不然也不会出动这样的阵仗来迎接我们了,你们说是吧?我们的要求,你们也应该可以想的到: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不要在距离我们随时可以发现的距离上晃荡,不然的话,我们就要不客气了。。。”临时负责指挥的新军营长显然并不是一个在沟通方面多么擅长的人,也没有准备这样的人才。这样的态度也然各部前来的人感觉到了一种气氛。
“诸位要知道,不论是海得巴拉的矿区还是更深处的你们所说的那种火盐之矿,都是出产自我们的土地。难道你们打算不给予任何利益的就强行夺取?这似乎与你们自称的礼义之邦。。。”
“我们是进步之邦,而不是什么礼义之邦,因此你们想错了。这两处矿地对于我们来说能够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给人类带来最大的进步,最大限度的除暴安良。而在你们的控制之下,却根本变不成太大有价值的东西,滚会去吧!”
明初第一豪强 第309章 德干高原(四)
负责指挥队伍的新军营长先是客气的说道,最后却依旧用了暴力的手段直接将十几个人从一个看起来比较缓,似乎不太会死人的地方推下了山坡。
这种蛮横的行为再一次激怒了很多选择留下来的部族。就在不少人打算立即出兵展开决战的时候,白天那恐怖的一幕还是浮现在很多人的面前。
“太阳没有下山的时候我们这样进攻等于送死,黑夜来临的时候应该才是机会。我们的使团在经过敌营的时候大致看过了。他们拥有一些看起来很神秘的雷器,可是却没有多少用于近战的长兵器,就算是盾牌看起来也很单薄。我相信他们在近战方面一定是弱项。如果我们在夜晚发动进攻,一定可以凭借人数优势能够挫败对手。”
从侥幸归来的人那里听到了有关那支神秘外敌的一些情况之后,在白天遭受了不少损失的各部首领才终于拥有了在夜间重新展开袭击的决心。当然,这也很显然不是当夜。因为在白天激烈的交战中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兵力和大部分马匹之后,其余的人就基层武装来说早就在那些神秘的对手与火力面前被吓破了胆,也就是见识广泛的一些上层才直到那些以很神奇的方式打过来的弹丸是类似于西域蒙古人的一种用火药发射的火器,而不是什么天神之物。但是要展开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很显然也要等待后面的己方地盘进一步的增兵轮环,让整个大军重新保持旺盛的进攻能力才能展开了。
在这样的日子里,谁也没有把握这些强大的对手会不会选择趁夜突围或转移。
“他们应该还是沿着河道走,而且,既然他们的目标是明确的,那么最终的位置就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了。”此时一名谋士提醒道。
这样的话也让所有的人心中送了一口气,至少不会是在现在这种士气的情况下率领一支已经丧失了士气的队伍去搞什么夜战冒险了。
负责指挥三千新军的营长没有冒险在夜间在这如同夏季黄土高原一般的地方展开行军。夜里也充分的做好了准备应付几里之外的敌军夜袭的准备。
不过终究没有等来对手不计代价的进攻,天色重新亮起来的时候侦查热气球上传来了一些消息证明那数以万计的当地残兵退到了几乎看不到影子的几十里外,整个队伍才开始重新展开了行军。
在这原本是雨季的季节里,刚刚离开沿海湿润一带的时候还能在白天的时候见到不少云朵。可是当深入德干高原并向着目的地展开前进的时候人们开始发现,整个队伍似乎就像沿着河西走廊开进了荒漠之地一般,在白天的时候就连偶尔可以遮挡一丝阳光的云朵都没有了。
“在这样的地方也会有人采矿?怕不是干不了几年也就拉倒了吧?”
“你们还是见识少啊。不知道国内的那些非官家的黑矿场都是什么样儿的,几年的寿命又怎样?我发现这地方的贵族们在平时的时候就根本不把那些底层当人,更别说是在那样的地方了。”
“说到底,我们这几个月以来虽然干了不少杀人放火的事情,但是占据那里应该对那些人来说真的是一件善事了。”
“是啊,我们的圣主不论对于国内或者国外的下层还是上层,从来都是铁血手段,菩萨心肠。。。”
炎热的气候与环境下,队伍在行军中的纪律也不再像其他时候那样严格,也允许人们在有说有笑中前进,稍稍缓解了一些行军中的疲惫带来的压力。
让人们庆幸的是在沿海一带找来的几个向导倒是没有出太大的问题,在进入高原大概第四天的时候终于来到了那传说中盛产一种奇特铁矿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也的确见到了远处大山中的人烟,还有似乎是一些戒备森严的武装乃至驻军的迹象。
这也并不让人们多么奇怪,不同于优质的硝石一类的东西。印度钢铁矿的价值千百年来为周边很多势力所熟知,也是这一带的势力不知多少代人以来重点防备的对象。
似乎是并不了解之前新军队伍是怎样摧枯拉朽的挫败几万人规模的骑兵的,这里的驻军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把这支规模只有几千人,似乎还不到在这一带执行守备任务守军十分之一兵力的外敌当成多么强有力的对手。尤其是看到这些人没有多少马匹和车辆的时候更是有些轻视。
还没有等待队伍行进到近距离展开攻击,那些看护矿场的德里苏丹国为首的将领就在发现敌情之后,迅速派遣了大概五千人上下的精锐主力,沿着山谷前来找麻烦了。这些人似乎也没有太过在意遥远天空中一个似乎起监视作用的蓝色吊球。
对于这种送肉行为,负责指挥的新军营长也并不客气,在距离已经发现的敌众埋伏地点大概一里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命令早已重新填装好弹药的炮手们展开了猛烈的轻霰弹压制轰击,同时步兵也开始攻上了埋伏地点的一侧高地,据高临下的对伏兵展开了突袭。
突如其来的弹雨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将这五千余人的队伍压制住了。除了其中的少数人以外,大多数对手在这猛烈的火力之下连逃亡的勇气都似乎明显丧失了。埋伏的地点成了阳光下的修罗地狱。
这摧枯拉朽的一仗也让不少官兵多少有一种感觉,同之前面对的那些骑兵相比。这据说叫做海得拉巴一带的矿场守军似乎没有之前见到过的敌对武装那样精悍,在遭受火力打击之下的意志和表现也明显逊色不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