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并不算太长的时间内就遭遇到逼近万人伤亡损失的情况下重要还是让潜伏着的队伍感觉到了巨大的危机。有些伤亡过于严重的部族在这种情况下实在忍耐不住展开了提前的进攻。这也让整个夜袭不得不提前展开了。
而在这个时候,三个营战斗群的所用火器也都处于极为滚烫和危险的状态。毕竟同当初扫荡燕京或者应天之战的时候相比,此时新军国防军主要力量的配置还是很简陋,就算是南下远征的近卫军内的孩子们也为了政治和权力上的可靠性而牺牲了火力携载能力。在这夜间面临如潮一般进攻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虽然面对可能遇到的畏惧早就有了一丝准备,可谁也不知道这样的准备带来的效果究竟是什么样儿的,因为时间上已经不允许整个队伍临战的时候进行太多的爆破测试了。
兵力依旧拥有绝对优势的大军开始从极近距离的各个方向把整个矿区围困了个水榭不通,人力投石机也开始接连不断的把点燃着烟雾的团团火球投射到了矿区之内。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还是因为少数部族的冒进攻击提前引爆了部署在整个矿区外围的爆破攻击炸点。数千斤黑火药让数以百吨计,总数或许超过十万矿石碎石在这黑夜里如同天女散花一样从数百个炸点之内抛射撒布了出去。
明初第一豪强 第314章 围困
在黑夜中数百个炸点带来的从天而降的矿石碎片让地面上的人很难提前做出预估判断乃至躲避,不少人被砸死砸伤带来的喊叫又影响到了其他的人引发了巨大的混乱,刚刚展开全线试探性突击的大军或主动或被动的就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之下不得不不向后撤退了。也有个别比较勇敢或者受到损失比较小的队伍师徒突破黑夜中的土围,但也被新军官兵猛烈的火力所击退。
因为事先毕竟不能确定对手可能的主攻路线乃至大致队形兵力分布是什么样儿的,因此实际上大部分黑夜里实现准备好的爆破攻击将大部分矿石碎片实际上是浪费掉了,并没有完全有效的覆盖到敌群当中。
整个矿区矿石带来的爆破攻击,也仅仅只杀伤了四五千名左右进攻中的敌众而已,加上之前连绵不断的炮击和轰击带来的损失。此时以德里苏丹国南部力量为核心的进攻兵力所遭受的损失总共不过一万人左右的样子。
同北面河流与平原地带不同,南天竺恶劣的气候环境还有长期多部分裂鼎立的环境让这里的人们普遍拥有比较勇武的民风,专门挑选出来的常备主力与精锐就更是如此,按理来说不应该是仅仅遭受一成左右的伤亡损失就崩溃的结果,可是这种黑夜里的未知与震慑却让整个大军在夜间丧失了突袭士气。
当整个大军重新整顿好队伍的时候,已经是到了后半夜的时候,很多指挥经验丰富一点儿的将领见到整个队伍的士气也都开始明白:伤亡损失虽然并不算严重,但是以此时整个大军的士气,贸然的投入进攻将是极为冒险的一种举动。
“还是在白天展开试探性的进攻吧。至少如果再次遇到那如雨一般的石块攻击,也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损失。”
“是啊,尤其是整个队伍的人心也需要重新安定。。。”
统帅各路人马的德里苏丹国将领此时的心情也是多少有些忐忑不安的,因为对方的表现实在不像一支人组成的对手,倒像是有神在冥冥之中庇护一样。
“只要他们是人而不是神,我想之前那样的攻击很可能就是不能持续的。毕竟,他们来到这里也不过刚刚数天的时间,而且并没有太过庞大的运输队来帮助他们运送火药。。。”
想起那种名叫火药的东西,并且听了身边谋士的话,此时的德里苏丹国将领的心才最终安了下来。
随着太阳渐渐升起,整个空气也开始似乎变得有些燥热起来。时间也开始渡过了这个地方唯一看起来有些舒适的清晨。
为了试探矿区防守方是否还拥有源源不断的抵抗能力。各部抽出来进行试探性攻击的勇士也多少改变了一些战术。没有采取全线压上的办法,而是将投入试探性进攻的两万左右的人手分成四十多个小股集团采取如同散兵一样分散游击的办法来试探和袭扰对手。
自从当年的亚历山大东征之后,散兵战术也开始传入南亚,让人们明白这样做的积极意义。负责试探性进攻对手的兵力当然也是以持有弓箭和短刃的轻步兵为主。
一开始接连不断放箭的距离,也控制在一百二三十步左右的长弓重箭最大抛射距离上。只是在这样距离上又是白天的情况下那些初速并不是很快的大箭很容易躲避。特别是海无法形成太过密集箭雨的情况下。
不过接连不断二三十万支箭的攒射之下还是有数十名新军官兵在这样交锋中最终死伤,让防守的官兵们多少感受到了一丝不安。自从远征作战行动以来整个队伍的伤亡损失也开始明显的超过了百人。所占队伍总数的比例虽然不大,但是同之前很多作战零伤亡损失的摧枯拉朽对比起来很显然就显得有些不顺了。
“核心防御圈的工事构筑完毕了没有?”这个时候负责指挥队伍的营长询问道。
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之后,整个队伍也开始向内撤退起来。原因也很简单:整个矿区的外围防御圈实际上显得多少有些过大了。尽管队伍的战斗力同寻常这时代的队伍不同,但要做到尽可能的靠谱,至少也要压缩到方圆一里半左右,周长四五里的范围才算能够在轮换休整的情况下面前能够维持其比较严密的防线。同时装备队伍的盾牌和这里以前兵营中的一些桌椅床板也面前在土垒之上形成了能够遮蔽箭支的被覆。
当夜晚再次降临的时候,围困矿区的大军再一次连绵不断的展开了进攻,只不过这一次因为参加的都是各部抽选出来的志愿人员,声势就没有之前那样大了。可是因为整个防御圈大大缩小的缘故,在准备好的用于照明的外壕篝火的辉映之下,逼近过来的人群还是显得很密集
猛烈的火铳霰弹这一次似乎没有起到明显的遏制作用,经过一系列交锋,很显然进攻的对手也开始明白对方的近战火力威胁虽然猛烈,却是以破甲杀伤能力的下降为代价的。官兵们在这个时候也不得不用独头重弹展开防御还击。
毕竟不是近卫军主力,平均每个士兵并非拥有太多的备用火器,还是用独头弹攻击松散队形进攻的强敌的情况下终究没有能够避免近距离上的交锋。
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乃至火光再一次在防线的外围闪动起来。从建军开始就明白自身的目标和弱点的队伍当然不会傻到直接和精悍的对手做肉搏交锋,依旧再用着爆破用途的炸雷还有尾部可以喷火的短矛彻底的击溃了精锐对手的再一次夜袭。
经过这一次交锋,围困矿区的德里苏丹国将领才最终放弃了将这股强敌一鼓而下的心思。
“这里过去矿区们的守军日常囤积的粮食大概有多少?有没有准确的消息?”
“这里有两万守军,通常囤积的粮食应该在半个月左右,不过里面的强敌兵力规模看似没有那么多人,我想两个月的时间也应该能够足够吧!”
明初第一豪强 第316章 伏击
吸取了之前的骑兵队伍进行伏击时反被对方攻击的教训,这一次亲自负责指挥的德里苏丹国将领抽选出了整个军队至少十分之一大概五千左右兵力的规模密集散布在周围方圆四五里的范围之内负责警戒,一共分成上千个侦查小组用于时刻观察敌军的动向,所有的人也都配备了快速移动的马匹以尽可能的躲避对方同样前来查探的人。
多少有过不少冲突经验的将领也明白:如果没有军官或将领的亲自压阵,那么斥候或者负责侦查报信的人可靠率是很低的。因为这些人会首先考虑自己的安全而不是如何让大军避免风险。不过可靠率再低,再人数增多了几倍还处于比较有利的防御态势的时候也应该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但不断开始有消息从前方传来之后,可以确定敌军的大军正在按照预计的路线展开行军,似乎没有发现己方的迹象,这才让不少多少有些紧张的各部武装安定下来。
至少看起来,这些远道而来的少爷兵的确比之前那股顽敌逊色了很多。
“我们的密探还打听到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消息。”这时候忽然也有人向负责指挥的德里苏丹国将领说道:“这一股敌军据说是那东方的新朝天子亲自率领的队伍。。。”
“新朝天子亲自前来远征的队伍?”同受到东方文化影响的南洋很多地方不同。受中亚游牧文化影响更多的此时天竺一带对于这种事情倒并不是感觉到非常奇怪。至少在很多域外民族那里,天子如同当年的成吉思汗或者亚历山大一样亲自率领队伍远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没有儒家文明还有一套精英阶层为了防止军备竞赛和战争风险主动拥护君权,兵变或者政变的可能性随时存在。天子必须如同将军一样随时保持对军队的有效控制,其政权才会是安稳的。当然,亲自率领队伍跨越茫茫大洋来征讨还是有些太过匪夷所思,不过也并不是脱离这里人们想象和认知的范围。
“这样看来,很多事情也就都明朗了。呵呵。”
“是啊,想来最高权力者身边的近卫队伍往往是最不能打的。因为他们距离奢侈的生活最近、见识最多、也最不能有认同政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甚至君主身边很多人的利益也都要来源于这些人。。。”
“我们身边的军队或许能打,因为我们大多有着苦行僧的一点儿品质。我听说那东方的皇帝身边往往有几千个宫女嫔妃,住在足有一座城镇那么大的宫殿里。。。”
“什么?几千宫女嫔妃,那还怎么让身边的军队拥有像样的向心力和战斗力,难不成那些宫女中定期出去的人也都嫁给皇宫的戍卫们么?”
“从未听说过这种规矩,呵呵。”
好消息的传来让不少负责领军的头目都多少有些兴奋的议论起来。因为谁都能够知道:如果事实真的是如此,不但意味着战争更好打,而且如果俘虏到东方那个王朝的皇帝带来的好处将是不可想象的。
虽然为了保证伏击的成功不出麻烦,外出负责打探的探子在二十多里的距离之外就开始一直跟踪这支三五千少年还有数千孩子组成的大军,不过这些登陆而来的对手行军速度却似乎并不慢。仅仅不过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就已经逼近到了很近的距离上。可即便这个时候,似乎这支人数并不算少的大军似乎还没有发现伏兵的迹象。
“放箭!”一名德里苏丹国将领下令道。首先是埋伏在比较靠近距离上的印度长弓手接连不断把箭支从四面八方抛射过来。
很显然,在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时候,弓箭手不失为一种靠谱的选择。虽然弓箭抛射是一种比较低效率的作战方式,可是却能够在最大限度的上集结起足够的兵力优势,并将优势的投射力量充分集中到人数较少的对手上。不过为了有效的隐蔽和尽可能在连绵的几里的范围内给这支来犯之敌以歼灭性的打击。两侧的弓箭手能够集中起来的兵力还不算太多,箭雨并没有密集到在抛射的时候也让人难以躲避的地步。
即便如此,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原本看似就显得有些单薄的纵队队形不得不更为松散了,几乎就如同放羊一般,连一道有效的战线也难以组成。
见到这种情况,负责统帅大军的德里苏丹国将领可以确信:这场决战的胜负和命运到了此时此刻就再也没有多少悬念了。
随着号角声此起彼伏的响起,趁着看起来对手的大军已经完全没有了阵型可言,万余人左右集中起来的精锐开始向整个近卫军和新军主力部队的中军略微靠后一些的地方展开了猛攻。
不少冲突的交战经验证明,一支敌军往往就如同一条蛇,两端和中央往往是最为精锐,也是对手指挥中枢最有可能的所在地。进攻中间靠前或者靠后的位置才最有可能形成分割包围,这也是最为稳妥的一种打发。
然而也就在从山谷侧面的山涧内冲出来的伏兵毕竟到距离近卫军的孩子们大概七八十步左右距离上的时候,猛烈的铳炮声开始接连不断的响了起来。
进攻的德里苏丹国联军武装从来没有视那些看起来明显还没有到发育年纪的孩子为有效的作战力量,目标仅仅是看起来总共不过二三百人左右的少年散兵。这样的用兵当然被不少人认为是过于谨慎了。
可这时候才发现,最为猛烈的火力正是那些少年散兵附近总共不过数百人规模年纪并不算太的孩子们的手中打出来的。
同爪哇岛上不少体系不完善的军队相比,德里苏丹国的精锐力量明显队形和防护都更为合理,但即便如此,在累计一两千支早就填装好弹药的无后坐力霰弹铳六七两独头弹的打击之下也显得有些狼狈不堪。万余人的攻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萎靡了下去。
明初第一豪强 第317章 反击
冲突广泛存在并且拥有不少战例的环境下,负责指挥的德里苏丹国将领对于这支未知的对手虽然在其他军官将领们的面前表现的不屑一顾,但在用兵上却是十分谨慎的,也因此叮嘱万余人左右的精锐在进行分割作战任务的时候,进攻的重心并不是太长的一段战线,也仅仅只有百步左右的范围针对二百个看起来似乎是成年一些的兵员罢了。以五十倍的兵力击没有工事依托的一人,在以往的冲突经验中就算是没有多少训练的民兵对上最为顶级的精锐都不是没有一丝获胜概率的可能。自己出动这些兵力属于十拿九稳。
然而针对突袭而来似乎十分厚重的兵锋,有效能够将其纳入火力范围的新军与近卫军主力却明显并不仅仅是进攻锋线百步范围内的兵力,还包括近距离上左右各五十步范围内的兵力。累计二百步左右战线上的三百左右新军主力部队还有两侧六百人左右的近卫军的孩子。九百人因为并不是张小磊身边的最核心近卫,因此在火力上也并没有怎样集中。因此同样是平均每个近卫军的孩子们携带三支无后坐力霰弹铳,而随行的少年携带给养和一支填装好弹药的无后坐力霰弹铳的格局。
两千一百枚填装好的十斤火铳其中一半装备的是用于近距离交战的轻霰弹,一半左右是针对冲过来的敌军看起来更为有效的六七两独头弹。
敌军兵锋中连绵的箭雨在很大程度上虽然干扰了近卫军的孩子们乃至新军主力部队的发挥,不过还是最终有一半左右的火力覆盖了冲过来的对手。
猛烈的火力接连不断的在密集的敌军兵锋乃至两侧让进攻中的德里苏丹国负责冲击的精锐力量接连不断的倒下。
这些人在伤亡承受力和意志上虽然也算比较突出的队伍,但是在并不算太长的时间内就遭受到三分之一伤亡损失的打击还是终于丧失了进攻的意志和士气。等到整个溃退下来的队伍重新轮换了一些人又开始重新展开攻势的时候,打光了填装好弹药的官兵们又重新拉起飞到地上的火器并重新填装好弹药严阵以待了,在猛烈的号角声与铳炮的交响当中,本来就尸横遍野的山谷又多了很多哀嚎的伤兵还有进攻的敌军留下来的尸体。
在这个时候,各营连的炮队也都完成了作战准备,甚至完成了初步的试射。跟随万余左右官兵行军的炮队拥有二百门左右的轻炮,在展开火力的第一时间就把超过六万规模的轻霰弹打了出去。
经过不少实战的总结,在火力运用方面整个大军也开始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除非是轻装如同农民军一般的对手,否则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国内外正规军对手,野战而不是攻坚中最有效率的中远距火力其实是轻霰弹。在比较远的距离上谋求破甲破盾杀伤实际上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对于比较近的对手,实心弹直射很长时间内都不会过时。事实上即便是到了十九世纪前期滑膛武器在西方发展到晚期,战场上火力压制环境和队形条件对跟一边倒的代差作战有了很大不同的时候,用途最广的弹药仍然是轻重霰弹乃至数量比例更多的实心弹。
虽然在指挥上还算得力的此时德里苏丹国将领主导的大军没有像以前的作战那样轻易的暴露出来,而是躲避在山的那一段,可是在空中侦察热气球的引导之下,在不过几分钟之内就将几千份炮弹总计百万枚霰弹抛射出去的炮队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给进攻的对手带来了几千人规模死伤的代价。
几乎与此同时,张小磊也并没有让大多数队伍闲着,而是在已经发现敌军兵力分布所在的情况下指挥近万人的大军开始在连绵数里左右的战线上展开了反攻。
这一场仗从一开始就反应了张小磊本身还有新军与近卫军的指挥人员保守而匮乏的实战经验,至少在用兵方面明显不如对方排除来的将领。然而侦查热气球在这样的地形环境下带来的单方面的信息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局。
这种战略思维也显现出同东方的传统哲学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或许是因为人口与民族规模太大的缘故,大到动员能力超过有效组织能力的边界。因此自古以来东方的军事家们就不是很重视很多战术细节上的东西。以为怎样的优选兵员或军官,怎样有效的完成军队组织等方面带来的战斗力加成甚至远远超过兵种结构与训练乃至技术本身。
而对于张小磊来说,很早就明白了自身在很多方面同这个时代真正有能力的人相比在什么地方存在巨大的局限性,因此很早就把战斗力的重心放在了基层火力效率,而不是飘渺不定的人心方面。
技术和战斗力上的优势让德里苏丹国将领所拥有的指挥优势甚至并不到一个数量级的兵力优势很快就成为浮云了。
追歼战明显就比之前应对敌军进攻中的摧枯拉朽稍稍困难了一些。占据不少高地的顽敌还是给进攻的官兵们带来不少麻烦。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张小磊当然也明白用炮兵为主步兵为辅的力量最大限度的牵制和封锁主对手,剩余的兵力则投入到了对其他溃退之敌的追歼中去了。
整个伏击战从开始到结束并没有花费太长时间,总共不过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而已。当然,对于张小磊等人统领的队伍所经历过的不少作战来说却明显算不上所花时间最短的了。
当大军重新汇聚起来完成了战场的打扫并对自身初步伤亡损失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清点之后,这一仗的胜利才最终毫无悬念的确定了下来。这也是队伍本身战斗力结构所决定的,从险象环生到摧枯拉朽之间,往往并没有寻常军队那样远的距离,因此在作战中往往也不得不尽可能的保守。
明初第一豪强 第318章 抉择
在得到这一章的伤亡损失情况之后,虽然没有太大的晦气,但包括张小磊在内的不少人还是感觉到了一些失望。因为很明显没有做到想象中的几乎零伤亡损失或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损失。从对手展开突击时的猛烈箭雨乃至近战冲击中的投射再到追歼对手过程中,乃至打扫战场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万余人的大军总共还是遭受了五十多人战死、一百六十多人伤亡的代价。同锡兰岛或者爪哇岛上的那些一边倒的野战明显有了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更重要的事情还是在于对手的这五万大军实际上并没有全部有效的投入作战,其中至少有万余人根本没有投入作战仅仅用于督战的队伍在见到战局的形势似乎有些不利之后就撤退了。还有很多敌军在己方拥有热气球侦查优势的情况下伤亡损失于单方面的打击。
杀伤战绩占自身兵力能够有百分之一左右的水平,这看起来并不怎么高的作战效率也到了让张小磊开始有些警惕的地步,如关家垴的八路攻坚作战中的杀伤人数也不过自身兵力百分之一左右的水平。一九四零年五月拥有包括二百多万地面野战力量的六百万英法等国联军在作战中也不过杀伤十七万德军左右。杀伤战绩占自身兵力仅仅只有百分之三左右的水平。这是没有什么骡马化后勤或者摩托化后勤,仅仅依靠轻步兵作战中的平庸之师典型的杀伤效率了。而面对自身所率领的队伍所展开的火力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应该是代差作战了,就是当年在人均火力好的多的时候同北明或者东南大周等一些对手交战,也没有过这样的损失比例。
“这里的大军看起来战斗力质并不算太差啊,还是不能轻视。。。”张小磊不由的叹道。
身边的少年们并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南亚大陆南部所拥有的军事潜力,所以也不太好轻易的下定论。整个队伍还是尽可能的向着预定的目标展开前进。
夜幕渐渐的将领下来,白天的暑热如同中原夏季一些火炉地带一样并没有真正的缓解下来,但至少不在有那让人多少感觉到有些不便的阳光了。按照临敌作战时的条例,天黑之后队伍在黑夜中向另外一个方向行进了一单距离才展开扎营露宿。
同猜测的类似,在对方经历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失败,损兵三四万人之后,再也没有什么余力展开夜袭。甚至趁夜在四周查探的黑影也没有再被发现过了。
虽然没有确切的一些依据,但是为了鼓舞人心,张小磊还是对身边的近卫军与新军军官们说道:“如果我猜的没有错误的话,我们在白天遇到的那些埋伏的对手应该是南天竺一代挑选出来的精锐,而不是这里武装的一般水平。如果他们真的有数十万甚至更多规模如同我们白天见到的那些人一般战斗力的强大军事力量,他们的势力范围也绝不会仅仅局限于这似乎有些气候恶劣的地方了。
张小磊相信以自己对军事历史的一些感悟,还是相信不同地方的人心规律不至于差的太远的。特别是在组织技术方面中原本来就不算落后的情况下。在古时候,没有人能够在拥有超过几十万像样军队的情况下还能长期维持政权的稳定而不分裂,特别是武力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权力的情况下。
天色刚刚蒙蒙放亮的时候,完成了轮休的队伍也开始继续向着目的地前进,按照向导的估计,距离目的地的距离也算不上太远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