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一脚油门到三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东篱泽
呵呵,吓着了吧,你终于不在是那张僵尸脸了。
“难道,秦县令认为,将来会有像东周之时的秦国那样的一方势力,扫清寰宇,取汉室而代之?”
秦翼稍作沉思,道:“这个问题很复杂,将来究竟如何,谁也说不准。但秦某可以理出一条脉络,与先生一起探讨。”
“某洗耳恭听。”那人朝秦翼一拱手,说道。
咦,他居然对我行礼了。看来,他刚见到我时那副傲慢的样子,全是装出来的。此时他急于知道我给出的答案,就忘了继续装叉了。
“先生,自关东诸侯讨伐董卓之后,可以说,汉室威望大损,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被揭了下来。自此之后,如今更是有了东西两个朝廷,这就让天下诸侯更加看轻汉室了。各诸侯虽然都各自做出选择,分别奉长安朝廷和邺城朝廷为正统,然而,他们其实谁都没有把这两个朝廷当回事。先生以为然否?”
那人点点头,道:“两方朝廷,天子都年幼,无法亲政。长安朝廷由董卓把持朝政,邺城朝廷则落入袁绍的掌控。各诸侯对于这两方朝廷,的确是只维持表面的恭敬。”
“那就结了!”秦翼一拍大腿道,“诸侯人人存有异心,没有野心的,想据地自保,野心大的,想扩展势力。用不了多久,各地必会战火四起,诸侯相互攻伐。然后,终归会有那么几个诸侯胜出,形成几块大的势力。”
“难道秦县令所谓的最终扫清寰宇,重整山河之人,就会出现在胜出的这几个诸侯之中?”
秦翼点点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某现在还无法推算出乱世会持续多久,但终究不可能太久,也许十几年,也许数十年,最多不超过百年。最终,会有一方诸侯完成一统。到那时,汉室是否还存在,呵呵,秦某真不敢说。”





一脚油门到三国 第237章 长子对(下)
秦翼抛出这番“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言论,直把那位神秘的应募者震得半天没有言语。
过了好大一会儿,此人才缓过神,朝秦翼拱手道:“秦县令眼光独到,某不及也。”
秦翼摆摆手,笑道:“闲谈而已,当不得真。局势究竟是否能像秦某推断的这样,还是未知之数。”
那人又道:“方才秦县令言及,大乱将至,诸侯心思各异,有人想据地自守,有人想扩张势力,觊觎天下,某斗胆问一句,不知秦县令属于哪一种?”
这个问题很敏感,无论选择哪个答案,似乎都有乱臣贼子的嫌疑。秦翼想了想,不答反问道:“先生既来应募,想必也事先了解过秦某的所作所为,不知先生以为,秦某是哪一种?”
此人微微一笑:“秦县令在短短两个月内拿下了三县之地,必不是守成之辈。我想,用不了多久,这上党郡的太守之位,必落入秦县令囊中。”
“哈哈,先生倒是一语中的。没错,上党郡太守之位,秦某志在必得。”秦翼坚定的说道。
那人又道:“某想知道的是,秦县令若成为上党郡太守之后,也跻身天下诸侯之列了,不知秦县令是想忠心为朝廷牧守一方呢,还是有心与诸侯争一争这天下?”
大逆不道!这个问题是赤裸裸的大逆之言了。
在没有摸清此人的真正意图之前,秦翼不打算实言相告。再说,他此时也没有长远的目标。当上上党郡太守之后,下一步究竟该做什么,取决于系统发布的任务。
秦翼想了想,忽然叹气道:“秦某从来没有争夺天下的想法。秦某入仕,也是时势使然。来并州之后,秦某本想牧守好潞县一地,可谁知,我不欺人,人便欺我,之所以取得三县之地,秦某纯属反击使然。”
那人竖直耳朵,仔细聆听秦翼的话语。
“先生既然问到了这个问题,秦某也便实言相告。将来,秦某该如何行事,完全取决于时势。若天下真的大乱,到时人人自危,秦某也不得不放开手脚,为自己,也为治下的百姓,谋取更广阔的生路。”
那人沉默了。
秦翼盯着此人的面部,想从他的表情中寻找此人的感情倾向,谁知,此人竟像老僧入定了一般,毫无表情波动。
过了好大一会儿,那人忽然伸手入怀,掏出一张纸条,双手递给秦翼。
“这是……”
秦翼接过纸条一看,正是他上午回答的那道关于人才的问题。今天下午回答的那个问题,秦翼写有答案的纸条,被此人随手团成一团废纸丢掉,可这张纸条,却非常平展,一点褶皱都没有。
由此,秦翼更加确定他之前的猜测,此人与他会面后,所作出的那番傲慢之态,完全是装的,其用意无非是试探秦翼有无容人的肚量。
“秦县令,关于人才使用的论断,某钦佩不已。”那人说道,“某还有一个问题,请秦县令赐教。”
“先生请讲。”
“某观秦县令贴的招贤榜文中言到,无论出身、籍贯、年龄,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应募。可当今天下,朝廷取士,首看出身,几乎非士族不入士。不知秦县令以为,士族与平民,谁主沉浮?”
这个问题更加刁钻。在这个时代,社会等级严苛,士族高高在上,平民如同草芥,几乎无人敢质疑这种社会制度,更不可能去抨击士族。此人敢提出这样的问题,已属言论不当了。
但秦翼也有此看出,此人的思维毫无僵化,敢于去想他人不敢想,问他人不敢问之事。
想了很久,秦翼才开口回答:“先生,主沉浮者,既不是士族,也不是平民,而是人心。”
“哦?秦县令的回答倒有意思,和解?”那人好奇的问道。
秦翼道:“很简单,人心思定,则天下安,人心思乱,则天下乱。不在于是士族还是平民。”
见此人似乎没领会自己的意思,秦翼继续说道:“秦某打个比方,这天下众生,分三六九等,越是往上,人数越少。以大汉来说,如果把大汉之人分成三等,第一等乃天子,是最顶尖的等级,只有一人;第二等是士族,他们属于中坚力量;第三等则为平民,他们是最底层、同时也是人数最多的群体。
“如此一来,就构成了一个上细下粗的塔形。要想使这座塔稳固不倒,首先,基础要实,也就是说,平民阶层要安定。其次,塔身要牢,也就是说,士族阶层既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太重,压迫基础,基础必跨,太轻,则自身易散,使塔倒塌。而作为塔尖的天子,必须置于中轴位置,如果偏离了中轴,必会掉落。
“这三个阶层,只有利益始终保持平衡,与他们自身所处的位置相符,塔身才稳固。否则,当有一方利益过重,必然导致其他两个阶层的不满,人心不稳,则塔必倒。”
说到这里,秦翼叹气道:“塔若倒掉,覆巢之下无完卵,到那时,无论哪一个阶层,都会大受损伤。”
听了秦翼的话,此人点头道:“秦县令这番言论,倒是新颖的很。那秦县令以为,这座塔做重要的是哪个部分?”
秦翼毫不犹豫的说道:“自然是基础。也就是最广大的民众阶层。民众阶层处于最底层,人数最多,所得的利益平摊到每个人身上都极少,他们也最容易满足。但作为中坚力量的士族和作为塔尖的天子,如果对民众阶层的利益剥夺太多,自身膨胀,那么,这座塔的基础就会被压碎,基础一碎,塔身和塔尖还能安稳吗?”
“那如此说来,士族阶层似乎可有可无了。”那人若有所思。
秦翼摆手道:“不,秦某方才说了,士族阶层上擎天子,下系民众,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同样重要。所谓士族阶层,就是精英阶层。治国,靠的是精英,天子的政令,既靠精英讨论拟定,又靠精英贯彻执行。政令的好坏,则靠民众阶层的感受来体现。因此,精英是维系天子与民众的重要阶层。”
此人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道:“那秦县令用人才,是更加看重士族之人,还是平民出身之人?”
秦翼微微一笑:“这个答案,在秦某的招贤令中已经说明了。秦某用人,不问出身,只看品行与才能。”
听完秦翼的话,那人忽然起身,朝秦翼郑重一拱手:“戏忠不才,愿应募至秦县令门下,做一幕僚。”




一脚油门到三国 第238章 果然是大才
“戏忠不才,愿应募至秦县令门下,做一幕僚。”
秦翼一听此人报出名字,腾地一下就站了起来,两眼大瞪的问道:“你说你叫什么?”
那人见秦翼如此失态,愕然道:“在下戏忠。”
“戏忠?你可是颍川人士?”秦翼忙问。
戏忠道:“在下正是颍川人士,莫非秦县令是从某的口音中听出的?”
秦翼更加惊讶,连忙从案几后走出来,几步走到戏忠面前,又问:“你的表字可是唤做志才?”
“某之字正是志才,秦县令是如何得知的?”戏忠惊讶的问道。
秦翼整个人都傻了,他下意识的拧了一把自己的大腿。疼,很疼,不是幻觉。
乖乖,戏志才啊,这可是跟郭嘉齐名的大才,居然会主动跑来投靠我。这个馅饼可太大了,我都要被砸晕了。
“秦县令,敢问你是如何知道戏某表字的?”戏志才见秦翼愣神,连忙又问了一句。
秦翼回过神来,随口敷衍道:“某在荥阳之时,曾听孔伷孔刺史谈及颍川风物。言及颍川人才时,孔刺史曾说,颍川人杰地灵,学风鼎盛,人才辈出,曾谈及荀氏、陈氏等诸家名门子弟多人。孔刺史还言,年轻一辈当中,有郭嘉、戏忠二人,其才不亚于荀氏子弟当中的荀彧、荀攸、荀谌等人。是以,秦某记住了戏先生你的名字。”
“孔刺史竟知某与郭奉孝之名?”戏志才大感意外,同时,脸上也泛上一丝喜色。
秦翼点头道:“如若不然,我又怎会知道先生其人?”
说完,他就好奇的问戏志才:“先生因何来至并州?”
戏志才叹气道:“某与郭奉孝是好友,一日,我二人饮酒叙话,谈及将来前程,郭奉孝借酒醉取笑某好高骛远,说天下诸侯用人,重士族而轻平民。某出身平民,怕是欲求官而不得。某一时冲动,便与郭奉孝打赌,择一地出仕,让他看一下。”
“那先生就算想出仕,也没必要来并州啊。袁公路刚就任豫州牧,正是缺人之时,先生断可以去袁公路那里试一试。”秦翼打断戏志才的话,疑惑的问道。
戏志才道“某也本想去袁公路处谋一官职,谁知那袁公路得知某出身平民,竟连见都不见。郭奉孝得知此事后,对某更是大肆取笑。某便言,不做官便已,某若为官,定直入中枢。大言既出,某只得继续求官。恰好,某有一同窗,如今在太原王氏族内当门客,某便想去太原,求他为某写一封举荐信,由某携至长安,投奔于司徒王允门下。”
“呵呵,若那王司徒肯收留先生,先生倒是真的直入中枢了。”秦翼笑道。
戏志才尴尬的摆了摆手,继续说道:“某上路之后,也冷静了下来,觉得与那郭奉孝争一时义气,实属不智。但某又抹不开面子回颍川面对郭奉孝,只得继续去往太原。至长子县,恰遇秦县令你张贴招贤令。某向乡民打听了一下秦县令来并州之后的所作所为,认为秦县令是仁义之主,且胸有韬略,将来必有大作为,因此,才熄了去投奔王司徒的念头,欲到秦县令这里一试。”
“原来如此!”秦翼恍然大悟,“那先生之前写给秦某的两张纸条,是有意考较秦某了?”
戏志才点了点头:“某认为,良主之德,应重仁义、会用人,有大志,因此,才想了三个问题,看一下秦县令是否是良主之选。”
“哦,你之前那两个问题,第一个便是问用人之道;第二个问题,看似考较秦某的智慧,实际上,却是考较秦某是否有仁义之心。而第三个问题,却是你我方才的一番长谈了。”
“正是如此!”戏志才点头道,“秦县令的智慧,在讨伐董卓之时、以及入并州后,连番取得长子、壶关两县的战绩中已尽显,某根本无需探究。”
“那先生以为,秦某是否你心中的良主呢?”
戏志才微微一笑,朝秦翼再次拱手:“某不才,愿为秦县令效力,请秦县令考较。”
“哈哈哈,先生过谦了,你乃大才,秦翼得先生,乃上天的恩赐,哪里还需要考较!”
一听戏志才愿意投效自己,秦翼心里顿时乐开花了。
随后,秦翼立即说道:“先生,秦某这里庙太小,我自己都还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只得委屈先生暂时就任长子县县丞之职,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戏志才道:“某听凭县尊安排。”
“好好好,先生快快请坐,秦某还有很多事情,想请先生指教。”
秦翼双手搀扶着戏志才,引他入座。随后,秦翼自己坐回主位,向戏志才问道:“先生,眼下秦某已取得三县之地,有人劝秦某当表奏邺城天子,自荐为上党郡太守,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不可!”戏志才当即说道。
“何解?”
“县尊,上党郡自张杨离去后,一直无太守,如今,上党郡就是一盘散沙,各县据地自守,这才相安无事。县尊虽已取得三县之地,然基础未牢,若贸然就任太守,必会令其他县的官员自危,生怕县尊出兵讨伐。懦弱者,或许会服从县尊,但有野心者,必会联合起来与县尊相抗。到那时,县尊如何自处?”
“那先生认为,秦某当前应做什么?”秦翼又问。
戏志才道:“无非是专心内治,打牢基础。至于该如何施政,某初来并州,对县尊治下之地还不了解,不敢贸然进言。”
秦翼暗暗点头:果然是有大才之人,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人家戏志才这是脚踏实地的言论,绝不空谈。
就在这时,秦翼的肚子忽然咕噜一声。
“县尊可是还未用过晚餐?”戏志才立刻问道。
秦翼笑了笑,说道:“秦某为了能面见先生,在门房里待了整整一下午,却是错过了晚餐。”
“劳县尊久侯,全戏某之过。”戏志才又是感动又是愧疚。
“哈哈哈,此事乃秦某自己如此,怪不得先生。”秦翼摆手笑道,“先生,且与秦某同食一顿如何?”
“固所愿,不敢请耳!”




一脚油门到三国 第239章 又来一个
第二天,秦翼宣布了戏志才就任长子县县丞的消息。戏志才立刻投入到了工作状态。
他命陈琦将县衙内的文书档案全部搬到他自己的公房内,一一查阅。对账簿进行查点、审计。
秦翼也不去打扰戏志才,他相信戏志才做这些事情,一定会比他自己要做的好。
今天,仍然有人到县衙中应募,但也非常少了。这几天来应募的人之中,倒也有几名读书人。眼下,县衙中的人手已经饱和,但军营里却极度缺乏能识文断字书写之人,秦翼便把这些读书人安排到军营中做事。
起先,那几位读书人还不愿与士兵混做一起,可秦翼告诉他们,让他们到军营里不光要处理文书账簿,还要教士兵们认字之后,这些人就欣然答应了。能给别人当老师,也是一种荣耀。
上午,秦翼收到了卫觊写给他的一份公文。卫觊说,潞县那边前往县衙应募的人不少,但大多都是手艺人,只有两三个读书人,正好,潞县县衙也缺人手,所以,他打算让那些读书人留在潞县供职,就此事询问秦翼的意见。
秦翼对此自然没有意见,大笔一挥,批复了卫觊的公文。
到了下午,赵云忽然来长子县了。
得知赵云来了,秦翼亲自迎出县衙门口。
令秦翼意外的是,赵云居然只带了一名随从。
“三弟,你可真是艺高人胆大,居然只带一名随从。”秦翼一见到赵云,就笑着迎了上去。
“二哥,这位可不是我的随从,而是我的同乡好友夏侯兰。”赵云一笑,对秦翼说道。
夏侯兰?他不是在公孙瓒手下当差吗,怎么来这儿了。秦翼一听,立刻端详起夏侯兰。
此人的年龄比赵云略大,约在二十一二岁的样子。长得眉清目秀,身材非常匀称。与赵云站在一起,跟一对兄弟似的。
“子清,这位便是我的结义二哥,长子县县令秦天羽。”赵云转过头,向夏侯兰介绍道。
“常山夏侯兰,见过秦县令。”夏侯兰对着秦翼一拱手。
秦翼连忙回礼:“夏侯兄,秦某久仰大名啊!”
秦翼很想问问夏侯兰为什么会来长子县,但两人才见面,却不好立即发问。随后,秦翼便请赵云和夏侯兰进入县衙,来至二堂,三人分宾主落座之后,赵云主动说起夏侯兰,对秦翼说道:“二哥,子清是来投奔于你的。”
秦翼一愣,忙问道:“夏侯兄不是在公孙瓒处供职吗,怎会来投奔秦某?”
夏侯兰面现苦色,叹气道:“某在公孙瓒处已无法容身,这才来并州寻子龙。”
“无法容身?此言何意?”秦翼不解的问道。
赵云接过话,说道:“子清对我大汉律例颇有兴趣,熟读律书,他到公孙瓒处之后,先是做一名小吏。后来,公孙瓒无意中发现子清熟悉律例,便让他做了军正,执掌军法。”
“这不是挺好嘛。”秦翼插话道。
夏侯兰道:“本来是挺好的,可坏就坏在,某太过耿直,不懂人情世故。一日,某带领法曹士兵巡街,遇一军官当街强掳民女,某便命人将那军官拿下。后来才知道,那军官是公孙瓒的大公子公孙续的亲信。公孙续派人传信,让某放了那名犯事的军官,某驳了公孙续的面子,仍旧依军律,将那名军官斩首了。”
“莫非,你就此得罪了公孙续?”秦翼有些明白了。
夏侯兰点头道:“那公孙续被某驳了面子,一怒之下命人暗杀我。幸亏我夜里睡觉警醒,这才逃过一劫。事已至此,某没法在幽州待下去了,连夜逃走。”
稍顿,夏侯兰又道:“之后,某回了家乡,这才得知,子龙已随秦县令来并州。某与子龙是至交好友,以前也听闻过秦县令在讨伐董卓时的诸多表现。是以,才来至并州,寻找到了子龙。”
说到这里,夏侯兰起身,朝秦翼郑重拱手,说道:“秦县令,子龙劝我就此追随于你,不知你能否收留某这莽撞之人。”
“哈哈哈,夏侯兄,你可不是莽撞之人,你秉公执法,何错之有。秦某眼下正在招募人才,像夏侯兄这样能熟知律例,又能秉公执法之人,某求之不得啊!”秦翼当即大笑。
他是真的高兴。人才这东西,不来就不来,一来就来俩。昨日来了个戏志才,今日又来了个夏侯兰。
这位夏侯兰也是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他先仕公孙瓒,后投奔曹操。博望坡之战时,他随夏侯惇出战,被赵云所俘。因他与赵云是同乡好友,赵云将其举荐给刘备,做了军中的执法官。
此人能文能武,虽然不是顶尖人才,却也不是凡夫俗子。
如今,阴差阳错,夏侯兰居然跑来并州投奔秦翼,这对秦翼来说,简直捡到宝了。
夏侯兰一听秦翼的话,连忙单腿跪地,对秦翼施礼:“夏侯兰拜见主公!”
主公?他上来就认主,定是赵云已经做过工作了。
秦翼下意识看向赵云,赵云对他微微点头。
“子清快快请起!”秦翼连忙离座,双手扶起夏侯兰,“你与子龙是至交,秦某与子龙是结义兄弟,如此一来,你我乃是一家人,以后切莫如此客气。”
“夏侯兰初次拜见,礼不可废。”夏侯兰笑道。
再次落座之后,秦翼便道:“子清,你既熟悉律例,又曾在公孙瓒处做过军正,那某仍旧让你做军正,同时兼任长子县的典使,你可愿意?”
“典使?我大汉有这个官职吗?”夏侯兰一愣。
秦翼也是一怔,随即他就想起,典使这个官职,好像是元朝才有的,属于县令的佐官,但并无品级。
“哦,典使是某新想出的官职,掌刑名狱讼之事,与县尉平级。”秦翼连忙解释。
反正这个官职在汉朝还没有,再说此时汉朝的官员也都还没设品级,典使究竟是多大的官,由秦翼说了算。
“某听凭主公安排!”夏侯兰欣然点头。
“哈哈哈,今日可真是喜气盈门啊,子清、子龙,待会儿,咱们好好聚一聚。”




一脚油门到三国 第240章 河北形势
当天晚上,秦翼邀请了赵云、夏侯兰、戏志才、何盖等人赴宴。
他先把戏志才、夏侯兰向赵云和何盖做了介绍,然后,大家就敞开了吃吃喝喝。
一开始,众人还只谈写风月闲话,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就谈论起了天下形势。
秦翼便问夏侯兰:“子清自幽州而来,可知那公孙瓒到底是倾向于邺城朝廷,还是倾向于长安朝廷?”
夏侯兰道:“公孙瓒接受了长安朝廷的封官,已就任幽州牧。”
秦翼点了点头:“这倒不出我所料,公孙瓒本就与刘虞不合,刘虞既然支持邺城朝廷,就任邺城朝廷的三公之一,他公孙瓒自然不会觍下脸去迎合邺城朝廷。”
戏志才一听便道:“如此一来,幽冀二州怕是会闹摩擦啊!”
闻听此言,秦翼一下想到了原先历史上公孙瓒与袁绍相争河北之事,就叹气道:“唉,何止是闹摩擦,我想,用不了多久,冀州和幽州必生战事。”
“主公真乃神算!”夏侯兰当即对着秦翼一竖大拇指,“公孙瓒已开始筹谋冀州了。”
1...6869707172...1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