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油门到三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东篱泽
秦翼一听,顿时说不出话了。这的确是个问题。看来,是他把事情想简单了。这个时代因为前几年的动乱,人口急剧减少,导致很多土地闲置,种地的人却成了抢手货。
但这也不代表人人都有地种,那些闲置的土地,有很多都是握在豪强手中的。每个朝代到了后期,土地兼并都非常严重。失地的百姓,只能沦为佃户,依附于豪强谋生活。这也是为什么越是乱世,豪强们的势力却反而越强大的原因。
眼下,长子县、潞县、壶关县三地的豪强,都已经被秦翼的雷霆手段给震的服服帖帖的,秦翼倒不怕他们太强大了,他担心的是,想租种官府土地的人太多的话,那三年之后每个人分得的土地数量就必然很少,他的仁政也就失去意义了。
再者,豪强们的土地如果租种数量减少,这也是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起码,他收的税粮就会减少。
想了想,秦翼便道:“诸位放心,秦某原先的意思,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租种官府的土地的。那些土地,都是被罚没的,只有原先的佃户可以租种。”
王珩立即道:“那秦县令怎知谁是原先的佃户,谁是冒充的?”
“不是有……”
秦翼刚想说,不是有户籍田地账册么,他忽然想起,官府的户籍田地账册,只记录了田地的主人,并不记录田地具体租给了何人。也就是说,田地的主人和佃户之间,是属于私立的契约,无需官府登记。
秦翼只好改口道:“此事秦某会派人一一查实的,大不了多费点人手和时间。反正,离开春还有两三个月,秦某一定会处理好此事的。”
“那就有劳秦县令了。”王珩等人这下满意了。
………………
送走王珩等人后,秦翼独自坐在二堂里,陷入了沉思。
他忽然发现,对于户籍、田地的管理上,他一向忽略了。这个时代的土地是私有制,可自由买卖。土地的占有者,分自耕农和田庄主两种。自耕农就是拥有自己的土地的农民。田庄主就是拥有大量土地,依靠佃农来为其耕种土地的豪强、地主们。
自耕农和田庄主之间,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自耕农如果精于经营,富裕之后,不停的从别人手里买取土地,那么也最终能成为田庄主。反过来,田庄主如果破产了,家业败落了,也可能会沦为自耕农,甚至是佃户。
但实际上,由自耕农发展为田庄主的人少之又少,几乎就没有。相反,田庄主掌握的土地却越来越多,势力也越来越大。
佃农依附于田庄主生活,替田庄主耕作土地的同时,还要听从田庄主的吩咐,做一些其它的事情。否则,田庄主不把土地继续租给某个佃农,这个佃农就断了生活来源。这也是为什么当初邱瑞等豪强即便被秦翼收走了私兵,也能立刻召集起一支由佃农组成的军队的原因。
而在税收制度上,则分为粮赋和丁口税两种。粮赋,按土地数量和收成提取,每亩地的产量,提取一定的比例缴纳给官府,眼下,朝廷的粮赋比例是十五税一。
当然,在实际收取上,不可能每家每户的去丈量土地,称量收成。每年收取粮税之时,由当地官府根据辖地内本年的收成状况,拟定每亩地该缴纳多少粮食。在实际操作中,很有可能会有官员随意拟定收税数量的情况发生。这也是避免不了的。
丁口税,也称为人头税,按每户在籍人口的多少收取一定数量的货币。成年人为丁,儿童为口。儿童交税的数额,是成年人的一半。货币不一定非要是铜钱,包括布匹、丝绸等物,在这个时代都是可以当做货币通用的。
理论上来说,汉朝的税收制度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再好的制度,也要得到执行才行。实际上,地主豪强们依仗势力,隐匿土地不报,或将本该由他们缴纳的税赋强加给佃农,以此少缴税或干脆不缴税。
这就造成了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情况。当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动乱便发生了。
眼下,秦翼还不敢在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上动太大手脚,但他也不想什么都不做。
不过话说回来,秦翼还有一件事情,一直压在心头,那就是牛辅要来并州了。
因此,在牛辅这个巨大的威胁排除之前,秦翼只能萧规曹随,尽可能以稳定为主,不去做侵犯辖区内地主豪强们的利益的事情。
他准备把罚没的土地全租种出去,他以为,这件事情属于他的私事,与地主豪强们是没有瓜葛的。但没想到的是,还是引出了麻烦。
一脚油门到三国 第244章 多事之秋
好在,这个麻烦不算大,也还没有真的发生。
秦翼考虑一番之后,就把何盖和戏志才传到了公房。然后,秦翼就把王珩等人提到的事情告知了这两人。
戏志才一听,就说道:“此事容易解决,只需多派人手,到乡间好好查访一下,多花些时日,自然能做好。”
秦翼点头道:“秦某也是这样想的。此事就拜托二位了。何县尉安排查访之人,戏先生斟酌几个文吏相随,务必要核实清楚。另外,麻烦戏先生再写一份告示,言明此事,免得节外生枝。”
“诺!”何盖和戏志才应下此事,当即就要离去。
“二位稍等一下。”秦翼喊住了何盖和戏志才。随后,他就拿出两个小布袋,分别交给戏志才和何盖,又道:“这里面装的,是某昨日刚制出的鹅毛笔,不多,每人三支。二位拿去用一下。”
戏志才欣喜道:“太好了,某这几日写东西太多,手都累得抽筋了。如果这鹅毛笔真如县尊说的那样好用,以后就不怕案牍之劳了。”
何盖也笑着说道:“前两日还听裴军侯说,县尊用鹅毛做成了一种新笔,某正想讨要几支呢。”
“呵呵,二位去忙吧。若是感觉这笔好用,以后咱们就多制一些。”
………………
戏志才和何盖刚离去没多久,忽有一名衙役来报,说是有一个自称李乐的人求见秦翼。
“李乐?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秦翼稍一琢磨,立刻问道:“那人可是自襄陵而来?”
“正是!”
这下,秦翼想起李乐是谁了,可不就是杨奉的那个副手兼军师么,他怎么来了?
来的就是客,先别管人家来意如何,秦翼赶紧亲自到衙门口,去迎接李乐。
李乐只带了四五十名亲卫,那些亲卫都在大街上等候,并没有进县衙。秦翼在门房见到李乐后,双方很客套的寒暄一番,随后,秦翼亲自将李乐引至二堂。
双方分宾主落座,自有衙役奉上茶水。
李乐并没有立即喝茶,反而盯着那名侍立在一旁的衙役看。
秦翼顿时明白,李乐这是要与他私聊。
于是,秦翼打发那名衙役离去。
李乐却端起茶杯,慢条斯理的品起茶来,却是一言不发了。
这家伙真沉得住气!
既然客人不说话,秦翼这个当主人的也不能冷落了人家,就主动开口道:“李将军,襄陵那边没事吧?”
李乐这才回话:“劳秦县令挂记了,襄陵那边一切都好。杨将军自得了陭氏县后,命某为陭氏县县令。秦县令,你我以后就是邻居了。”
“哦?原来某竟跟李将军……哦不,是李县令做了邻居,这可太好了。某还一直纳闷呢,这么长日子了,怎么没听说陭氏县到底由谁做了县令,原来竟是李将军你。”
李乐一笑:“其实某也是前日刚至陭氏。”
秦翼一怔:“李县令是刚刚就任?那你这么快就来秦某这里,怕是不单单是串门这么简单吧?”
“秦县令果然聪慧非凡。”李乐淡淡一笑,“某来拜访秦县令,一是串串门,二来么,却是受我家杨大帅所托,有一桩要事要与秦县令商量。”
“是何要事?”秦翼连忙问道。
李乐道:“这是件非常机密之事,但却涉及到秦县令你,因此,我家大帅才甘冒风险,令某前来长子县,将此事告知。”
“非常机密之事?”秦翼竖直了耳朵,“不知杨将军遣李县令来此,欲告知秦某何事?”
“郭太欲联合黑山军,夹攻太原郡。”李乐几乎是一字一顿的说道。
“什么!?”秦翼一听,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白波军要和黑山军夹攻太原?”
李乐点了点头,说道:“我家大帅回襄陵后,不久就收到了郭太的来信。郭太在信中居然一反常态,对我家大帅出兵上党郡之事,不但没有任何指责,还对此大加称赞。”
“怎会如此?”秦翼纳闷了,“杨将军不是说,他与郭太不合吗?杨将军私自出兵上党郡,即便郭太不趁机夺取杨将军的地盘,也必会对杨将军加以斥责吧,他怎会反而称赞杨将军呢?”
“那郭太在信中说,他早已打算出兵太原,我家大帅夺了上党郡一县之地,正好可以从南边呼应他,由他在西,我家大帅在南,同时对太原发起攻击。”
一听李乐这话,秦翼连忙一抬手:“李将军稍等片刻,容某看一下地图。”
说完,秦翼就起身,从旁边的书架上找出一幅并州地图,展开铺在了桌面上。
地图上标示着,太原郡在上党郡以北,呈一个头朝西的海马形状。上党郡的北面、西面都与太原郡接邻。太原郡以西,便是被白波军占据大半的西河郡。太原郡的最南边,海马的那条小尾巴那里,正好与陭氏县接邻。太原郡以东,就是冀州的常山国、赵云的家乡。
黑山军,就活跃在常山国西部、太原郡东部、以及上党郡北部广袤的太行山区。
看完地图,秦翼便问道:“难道郭太还告诉了杨将军,他想联合黑山军出兵太原?”
李乐点了点头:“正是如此。太原郡乃是并州治所,晋阳兵多将广,单靠我们白波军是打不下来的。因此,郭太才想联合黑山军,进兵太原。”
“那郭太的战略目的是什么?”秦翼问道。
“郭太倒没有在信中言及。据某猜测,他并没有真把太原纳入掌中的想法,他的目的,无非是占上太原郡的几个县城,或者抢掠一番。”
“既然郭太没有真打算攻下太原,为何他又要联合黑山军出兵呢?”
李乐一笑:“无他,分散太原守军的防御力量而已。”
秦翼恍然大悟。白波军与黑山军一东一西,若同时夹攻太原,守军必会手忙脚乱,只能分兵应付了。
李乐道:“虽然,郭太没有明言把秦县令的属地作为进攻目标,但秦县令的长子县、潞县都离郭太的进军路线太近了,到时候难保会殃及池鱼。再说,即便长子县和潞县不会发生战事,可太原郡一旦受到攻击,到时必有大批难民流入上党郡。此事,秦县令也该早作准备啊!”
秦翼点点头:“此情报对秦某来说的确非常重要。李县令,请代秦某谢过杨将军的提点之情。”
李乐摆摆手:“你我是盟友,两家人不说两家话。”
一脚油门到三国 第245章 越听越糊涂
“李县令,那郭太会在何时发兵?”秦翼又向李乐问道。这也是他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了。
李乐道:“郭太在信中并没说明发兵时间,只是让杨帅最好出兵准备。乐私下揣度,郭太的发兵时间,大概会在腊月。”
“腊月?大冷的天,可不利于行军啊。”秦翼诧异的说道。
李乐一笑:“天寒地冻,道路难行,如果带辎重上路,自然是不利于出兵。可是秦县令忘了,我们白波军打仗,是不需要带太多辎重的。只要士兵们的两条腿能走路,就不妨碍出兵。”
秦翼恍然大悟,人家白波军是贼,打仗几乎不带粮草辎重,打到哪儿就抢到哪儿,一路打一路补充。唉,看来,当反贼的确是很有前途的职业啊!
秦翼会心的一笑,道:“秦某的确是以己度人了。”随即,他眉头一皱:“难道,郭太攻打太原,是想过个宽裕年?”
李乐道:“起初,某也没想明白郭太为什么会突然想攻打太原,后来某琢磨一番后,倒是略有所得。”
“李县令以为,郭太的用意是什么?”秦翼继续问道。
李乐不答反问:“秦县令可收到消息,牛辅被董卓表奏为并州牧了?”
秦翼点点头:“某刚来并州没多久,就已经得知此事。”
李乐道:“牛辅虽然被表奏为并州牧,但因为受天时所限,一时无法来并州上任。不过,等天暖之时,牛辅必会来并州。郭太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太原,怕也是为了应付将来与牛辅的战事。”
“与牛辅的战事?郭太不是想归附朝廷吗?”秦翼诧异道。
李乐苦笑道:“那只是郭太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他在三个多月前,就向长安朝廷递交了顺表。按说,天子刚迁都长安,臣民的心思全都不稳,此时郭太归顺朝廷,正是一个极好的噱头。可是,顺表送上去之后,朝廷却一直没有回信。想来,是董卓不喜郭太,这才没答应此事。”
秦翼暗暗点头。李乐的分析没错,迁都之事,乃是董卓依靠强硬手段,逼迫刘协和群臣答应的。白波军在这个时候归顺朝廷,正是给董卓一个极好的政治宣传手段,以此说明迁都的正确性。就是董卓想不到这一点,那董卓的谋主李儒也必然能想到。
可是,长安朝廷却没有回信,这其中,定是有什么原因。
想了想,秦翼便道:“想来是郭太所图甚大,惹董卓不喜了吧。”
李乐道:“某也是如此猜测的。那郭太竟然想当雍州的州牧,这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州牧之职,非重臣不得就任。说句难听的话,我们白波军就是反贼、草寇,对朝廷毫无功劳,董卓怎会准许郭太当州牧?”
“所以,郭太见归顺朝廷没了希望,这才想硬抗牛辅?”秦翼问道。
李乐点了点头:“正是如此。所以,某才推测,郭太出兵太原郡,就是想劫掠一番,攒足粮草、军械和一应物资,以应对牛辅。”
听了李乐这一番分析,秦翼对此人更加高看一眼了。单凭一封书信,就能猜出这么多内情,这李乐的智谋可见一斑。难怪杨奉会那么倚重他。
“那……杨将军是否会听从郭太的调派,从南边攻打太原郡呢?”秦翼又问道。
李乐道:“以我们杨帅的本心,是不愿掺和进此事的。陭氏县乃新得之地,我们又是白波军,口碑不好,陭氏县的豪强百姓,都不怎么认同我们。眼下,首要之事是稳定陭氏县。因此,杨帅不想出兵。但又生怕因此事惹怒郭太,所以,杨帅也正在为难呢。”
说到这里,李乐就对秦翼一拱手:“秦县令,杨帅派某来,也是想就此事,听一听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秦翼愣住了。
李乐道:“秦县令智谋过人,想必,定能给杨帅一个最好的建议。”
被人戴了顶高帽,秦翼不由生起一点小得意。不过,他自家知自家事,别看打仗时他能出点鬼点子,可这种涉及到战略层面的谋划,却非他之长。
“李县令,杨帅如此看得起秦某,令秦某诚惶诚恐。此事秦某还需好好考虑一下,才能回复你。”秦翼说道,“你好不容易来一趟,别急着回去,在某这县衙中多住几日,也好让某尽一尽地主之谊。”
李乐道:“多谢秦县令盛情。只是,某刚到陭氏上任,不敢久留,此次,某最多留宿一晚。”
秦翼也不矫情,直接道:“那好吧,秦某争取早点想出主意。若是秦某技穷,也只能辜负杨将军所托了。”
“有劳秦县令。”
…………
随后,秦翼便命人为李乐准备客房。李乐带的亲兵,也被秦翼安排了住处。
李乐先回客房休息,秦翼立即把戏志才找来,将李乐告知的情报告诉了戏志才。
听完秦翼的讲述,戏志才眯起两眼,默默思索起来。秦翼也不去打扰戏志才。
过了好大一会儿,戏志才忽然睁开眼睛,对秦翼说道:“县尊,某需看一下地图。”
地图此时还在秦翼面前的桌案上,他立刻把地图递给戏志才。
戏志才盯着地图又思索了一会儿,这才说道:“县尊,我记得你说过,你跟杨奉有一项秘密约定是吗?”
秦翼点头道:“没错,我曾与杨奉约定,帮助他取郭太而代之。”
“某认为,这项约定,是时候兑现了。”戏志才轻飘飘的说道。
秦翼一听,整个人都傻了:“什么,先生说什么?”
“某是说,县尊完全可以借这次郭太出兵太原的机会,帮杨奉达成所愿?”
秦翼眨巴了几下眼睛,茫然道:“先生,郭太出兵太原,整个上党郡都会受到影响,我们能不能收好属地还两说呢,某又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办成与杨奉的约定?”
戏志才微微一笑:“不是让县尊守在家里,而是,县尊跟随杨奉出兵太原。”
卧槽,这这这……这究竟是哪儿跟哪儿啊,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
一脚油门到三国 第246章 谈判
当天晚上,秦翼设宴款待李乐,只有戏志才一人作陪。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秦翼便把话题引到了郭太出兵太原的事情上。
“秦县令,你可曾为我家杨帅想到主意了?”李乐直接问秦翼。
秦翼点点头:“秦某的建议是,出兵!”
“出兵?”李乐怔了一下,随即就道:“若是出兵,必然造成后方空虚啊。再者,若杨帅出兵,李某必然要跟随,那陭氏县谁来守?”
秦翼没有立即解释,而是问李乐:“李县令,你跟秦某交个实底,你们现在共有多少兵马?若出兵的话,能调动多少兵力?”
李乐道:“这没什么好瞒的。杨帅虽掌控三万多白波军,但能战之兵满打满算也只有四千。若杨帅出兵太原,应该能调动两千人马。”
“不,三千!”秦翼立刻说道。
“三千?”李乐惊愕的拔高了嗓门,“若是调动三千兵马出战,那后方就只留下一千兵力了,襄陵和陭氏县一分,每个县才五百人,太少太少。”
戏志才微微一笑:“李县令,我家县尊并未说这三千人马全由你们出。”
李乐茫然道:“那该由何人……”话刚出口,他忽然意识到什么,惊讶的说道:“难道秦县令也要出兵太原?”
“然也!”秦翼扬起下巴,很是得意。
李乐听糊涂了,愣了好大一会儿才回过神,问道:“秦县令出兵太原,用意何在?”
秦翼道:“这正是秦某要与李县令相谈的事情。”
说完,他就看向戏志才:“先生,还是由你向李县令详述吧。”
戏志才便对李乐说道:“李县令,你也应该知道,我家县尊与你家杨将军有一项密约吧?”
“李某自然知道此事,难道,秦县令出兵太原,与那项密约有关?”说着话,李乐的眼神忽然一亮:“你们不会是想,找机会干掉郭太吧?”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事,戏志才刚刚一提,李乐自己就想出了答案。
戏志才微微一笑:“正是如此。我家县尊的打算是,带一千人假扮成杨将军的部下,随杨将军一起出兵。待与郭太会合后,寻找机会动手。”
李乐被惊到了,沉思了好大一会儿才道:“这太冒险了。郭太的兵力肯定不少,我们万一不能一举成功,必受其反制啊!”
戏志才道:“郭太本就势力庞大,若不行险,你家杨将军何时能取他代之?”
李乐不说话了,默默思索起来。
戏志才继续游说:“李县令,想必你也知道我家县尊以往的一些事迹。当初,荥阳之战前,我家县尊单人闯入徐荣的军营,一举将徐荣刺死。那时,徐荣的兵多不多?我家县尊冒的风险大不大?可他还是成功了。若拿徐荣与郭太相比,谁更厉害?”
“当然是徐荣了。”李乐说道。
秦翼插话道:“干掉郭太的事情,交给秦某来做。若没有机会下手,秦某就当带着兵马进行了一场拉练。”
李乐还是犹豫不决:“此事重大,李某不敢自己做主应下,需要回过杨帅,由他定夺。”
秦翼点头道:“自然是要知会杨将军之后再做定夺。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要就此事详议一番。”
“正该如此!”李乐点了点头。
戏志才便问李乐:“若我家县尊的计划能成功,杨帅那边,能否立即掌控白波军?”
李乐想了想,便道:“我白波军共分五部,郭太势力最大,其次为我家杨帅,剩下的依次为韩暹、胡才、彭脱。韩暹与我家杨帅交好,胡才却惟郭太之命是从。彭脱实力最弱,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差不多。看不出他究竟与谁更亲近。”
“若郭太出兵太原,很有可能会让胡才留守西河郡。如此一来,秦县令的计划如果成功,我家杨帅只需拉拢一下彭脱,就能掌控在外的兵马。然后,再回师西河郡,或是逼迫胡才投降,或是将其斩杀,便能达到取郭太代之的目的了。”
听了李乐的话,秦翼暗松一口气,忙道:“如此说来,此事大有可为。”
李乐皱着眉头摇了摇头:“白波军这边应该没问题,怕的是,黑山军会趁机添乱。”
戏志才点了点头:“我家县尊也考虑到这一点了。郭太既然联合黑山军出兵太原,如果杨将军突然与郭太反目,黑山军极有可能会打着给郭太报仇的旗号,对白波军进行攻伐,趁机吞并白波军。因此,我等若行事,需越早越好,最好是赶在郭太与黑山军会师之前。”
“理应如此。”李乐点了点头,忽道:“秦县令的条件是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