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霸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龙灵骑士
自己究竟做的对不对,自己究竟能不能让英国摆脱这样一个国家,继续自主独立的存在下去。
而衰弱的英国,能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重新在这样一座……一座铁幕下面振作起来?
是的,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艾德礼想到了一个词,铁幕——虽然这个词汇现在还没有出现,但是他脑海中出现了一个近似的词汇,来形容眼前的一切。
有一个国家比苏联还要崇尚钢铁,它的标志就是一个铁十字,它的国家性格就是冰冷坚硬从不妥协。
站在艾德礼眼前的,是黑色的德国党卫队士兵,这些士兵如同钢铁一样站在那里,让他这个来自英国的首相,不由自主的紧张。
那些为元首的狼穴守卫空域的高射炮更加的冰冷,即便马上就要进入夏天,这些冷峻的88毫米口径高射炮,也带给人寒意。
沙袋,铁丝网,钢筋混凝土碉堡,还有高耸的哨塔——这些代表的不是自由,不是民主,而是冰冷坚硬,是固若金汤的压迫和无法挣脱的统治力。
跟这样一个国家走向未来,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艾德礼已经无法判断了。
他只能跟在鲍曼身后,被一群党卫队的士兵簇拥着,走向元首所在的真正的狼穴!
这里确实是狼穴,狼王的巢穴。高耸的无线电通信天线一个挨着一个,巨大的建筑物耸立在森林之中。
即便是只看这里的外在,就知道绝对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指挥基地,毕竟这个年代的指挥部,是无法集成在一架预警机上的。
“胜利!元首!”当他们这群人经过巡逻的卫兵的时候,卫兵们停下了脚步,昂着下巴对着鲍曼抬起了自己的胳膊。
“元首万岁!”鲍曼郑重其事的回了一个军礼,就继续带着艾德礼还有艾登爵士向前走去。
那些卫兵收回了自己的胳膊,背着自己的武器继续向前走去,步伐整齐划一,就好像是一个人经过一样。
党卫队的士兵每一个都经过挑选,让艾德礼郁闷的是,这些元首的私兵们似乎都是用一个模板雕刻出来的。
他们无论在那里都是一副胜利的趾高气昂的模样,无论是在南部伦敦的街头还是在东普鲁士的森林里。
“欢迎你,我的朋友!一路上还顺利吗?”终于,在狼穴主体建筑的大门口,艾德礼和艾登爵士两个人看到了元首,还有站在元首身后的凯特尔元帅。
也同样是终于,他们算是得到了一点点应有规模的接见,至少在外交礼节上,两个国家终于对等了。
站在他面前的德国元首,少了几分张伯伦曾经形容过的锐利,却多了几分希特勒不曾拥有过的沉稳。
这种沉稳是通晓未来运筹帷幄给李乐带来的从容,这是希特勒绝对不具备的优势。
当然了,李乐也有自己的劣势,那就是没有希特勒基层士兵的那种痞子气,没有在外交问题上玩囚禁对方谈判人员这种把戏的狠厉。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德国是战胜国,它已经不用在外交上玩什么花样了。
现在剩下的事情,都是用堂堂正义之师,击碎英国的小算盘了,并不需要搞什么阴谋诡计。
“我很荣幸,元首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这里迎接我。”艾德礼为了先扳回一城,开口就带了三分讥讽。
他这一次来是来要好处的,是来落实很多德国给的承诺的,所以他不得不让自己硬气起来,如果随便就妥协下去,那好处和利益就要少很多了。
“确实有够忙的,欧洲的正义大军,已经包围了斯大林独裁的罪恶之城,莫斯科就要被光明照耀了,这比什么事情都重要。”李乐看着艾德礼,开口笑着说道。
看上去只是说自己很忙,可其中的威胁和提醒的意味,却非常的浓——正义大军?那可是涂满了铁十字的“正义大军”!
德军在东线差不多动员了500万以上的部队,这不是什么国家机密。
而且武装这500多万大军的,是上万辆坦克自行火炮,还有上万架各种型号的战机。
另外,能够提供这么多的战争武器,本身对资源的利用和工业产能的统合,都是一种考验。德国能够完成这种级别的动员,就证明德国有这样的战争潜力。
别的暂且不提,这样规模的军队,而且是能够横扫法国英国的百战雄师,足够让人忌惮的了。
“战争进入到了最紧要的关头,艾德礼首相!欧洲究竟会不会被斯大林插满红旗,就要看我们的抉择了。”李乐并不想真的威逼艾德礼,所以他顶回了艾德礼的讽刺之后,就转移了话题。
“我想,首相来我这里,也是为了共同抵御共产国际的攻击,解放整个欧洲吧?”元首李乐让出了半个身位,做了一个引路的姿势:“那么,里面请吧,首相先生,我们有很多事情,要详细的讨论了。”
连打带消,李乐算是简单的化解了一路上冷落艾德礼一行人带来的不满。
站在元首身后的凯特尔不得不佩服一番,作为一个政客,元首手腕的高明,确实值得他这样的军人钦佩。
希特勒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他比政客更懂外交,比外交官了解军事,比军官们更懂技术,却比技术工程师更懂政治……
所以他最拿手的事情,就是跟另一个领域的人聊自己更懂的专业。比如说经常和他的将军们谈政治,和他的财阀们聊技术。
当然了,因为多了七十年的见识,李乐比希特勒懂的更多,所以他可以和专业的人聊更专业的事,这衬托着他更专业……
帝国霸主 865标准
希特勒愿意和他的将军们聊政治,而且也愿意用自己所为的政治思路来影响军事决策。
这让他在之前的战争中无往不利,也留给了许多陆军将领们一个“元首很懂战争”的形象。
可是这种形象在苏德战争这种不死不休的决战之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陆军固执的认为应该先进攻莫斯科,利用苏联北部地区完善的交通网打赢闪击战。
希特勒却固执的认为,应该先拿下高加索,获取足够的资源来打一场持久消耗的战争。
结果其实很悲催,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希特勒不爽,最高统帅部掣肘陆军;反过来攻打高加索的时候,陆军一大堆将军甩锅,最后坑死了保卢斯。
希特勒同样愿意在财阀面前谈论政治,他可以在一次见面之后,就让法本公司的掌控者赞扬他的睿智和英明,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可是渊博并不能让希特勒的学识变得精深。等他的障眼法被手下人识破之后,各个专业方面的人才,就开始用专业的办法来哄骗他了。
比如说戈林,那个希特勒的拥护者和追随者,就经常在技术层面上哄骗希特勒。
他曾经自豪的和别人说:“元首只问我有多少架飞机能够参战,却从不问我都是什么型号的飞机。”
更要命的是,曾经有人向元首兜售自己的列车炮,并且认为这种列车炮在反坦克战斗中能有奇效……
可悲的是,那个看似渊博的元首希特勒,竟然相信了这种鬼话,最后逼的古德里安等一干将领哭笑不得,用赌注的方式来结束了这场闹剧。
不过好在现在的元首,已经不是那个元首了。李乐对未来技术方面的掌控,可要比任何专家都更精准。
他在这方面开的外挂,要比任何方面都多。在技术方面,他的话语权在德国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
而在政治上,虽然李乐这个时候不一定有希特勒那种捕捉对方弱点的敏锐能力,可他循规蹈矩还是会的。
早就已经制定好的既定国策,这个时候只要拿出来用就好了,不需要任何的更改。
“宽限英国战争赔款的事情,我觉得我们可以分两部分来看!”李乐看着艾登爵士,还有脸上写满了期待的艾德礼,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他用手弹了弹停战条约,还有英国书面形式递交的有关战争赔款宽限请求的报告,开口继续说道:“一方面,我们可以减缓一部分赔款的追缴。”
说完之后,也不看英国首相和外交大臣脸上露出的期待,自顾自的说起了第二点来:“另一方面吗,你们可以拿出一些产品,来抵债嘛!”
这可能是两国之间最简单的贸易结算方案了:无论英国请求减免多少战争赔款,德国方面都只有一个态度:用东西来抵债吧!
用这个方法,德国可是从英国拿走了无数产品,包括海军的战舰、炮弹,还有英国的发动机。
劳斯莱斯的发动机在二战的时间段上,还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动机之一呢。能够用上劳斯莱斯发动机,也算是德国许多汽车飞机的幸运了。
正是因为有了英国和法国这类国家的工业体系加盟,德国才能在一边作战的前提下,一边从容的进行着自己的四个现代化。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苏联可能是倾全国之力在和德国战斗了,而德国最多只拿出了七分力来。
在莫斯科会战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施佩尔在法国敲定了造船工业整合办法,开始整合法国西部的造船工业产能。
整个法国造船业都要开始行动起来,为德国生产合格的运输船还有补给船。
这可是一个大工程,至少德国未来几年内的用船需求,都要仰仗法国的工业能力了。
按照李乐的计划,未来3年内,德国要新造1000艘各种型号的军用辅助船只,3000艘大型远洋轮船。
因为论起战舰来,其实德国海军已经不缺什么了,可是论起其他能力来,德国海军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地中海航线想要繁忙起来,需要的不是战舰,而是海量的商船。沟通印度洋有无,拓展亚洲市场,每一样都需要数不清的船只。
掠夺需要运输船只,倾销同样需要运输船只,而德国缺少的,恰恰就是英国这种海洋国家,拥有的海洋底蕴。
同样的,在李乐的计划中,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海军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而一支远洋的海军,和德国现有的海军构成,是完全不一样的。
远洋海军需要的海军基地,德国几乎没有。所以大量的补给舰只,就是德国急需的装备了。
投送能力,和美国海军的正面交战能力,掌控海洋的能力,就是未来德国海军需要重点建设的环节。
这可不是和英国在大西洋上打破交战,不需要远洋补给,只要战舰开过去破坏航线就可以了。
毁灭敌国的航线,破坏敌国的海上运输,这只是最基础的制海权争夺战。
真正的海战,是要最终利用起海洋,控制起海洋的!而德国海军恰恰就不具备这种能力。
想要补充上这种能力,就不能像德国海军那样,依靠潜艇和雷达航母剑走偏锋,打技术不对称作战的小套路了。
利用起海洋,并且主宰海洋,就要走一战时候的大英帝国,还有二战之后美国的路子,一步一个脚印,堂堂正正全面发展。
德国在这方面仅剩的两个优势,就是有李乐这个元首存在,可以在技术发展上少走一些弯路;还有日本正在拼死牵制着美国这头怪兽。
“我们新开发了一套标准,这套标准是用来规范未来运输行业的……”李乐说到了这里,就提起了有关行业标准的问题。
现在德国是欧洲的霸主,由德国提出一个行业的标准,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听到制定标准这件事情,英国首相艾德礼的脸色就变了。他最害怕的事情,可能就是以后英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参照德国标准了……
帝国霸主 866热情的事业
德国兴建大量的海上船只,不可能还按照原来那种装卸体系走。李乐来自二十一世纪,自然是要使用集装箱标准的。
有了这种标准,他就可以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集装箱可是一个好东西,一个值得投资的运输标准。
只要按照这个标准,德国的所有货运都可以统一规格,最终成为更容易运输的集装箱。
它的宽度和长度参考火车平板车皮以及火车的牵引汽车规格来制定。
有了这种来自未来的设计,拥有新造舰船数量优势的德国,才能够在未来海上运输上,抢占自己的先机。
等大洋彼岸的美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海量的船只就都不具备经济性了。
至少,他们在采用集装箱运输这方面,是处于落后境地的。而这种东西最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数,其实就是市场的保有量。
一旦轮船海运还有陆地运输都开始使用德国的集装箱标准,那么整个欧洲就一定会使用这个标准。
到了那个时候,美国如果不用等尺寸的标准,就无法在欧洲任何一个港口卸运,也就彻底落后。
“我们打算使用一种新的运输模式,这种运输模式可以让运输效率提高至少一倍。”元首李乐对来访的艾德礼说出了自己的要求来:“英国也要使用这种模式,毕竟它代表着世界的未来。”
是代表着德国的未来吧?心中暗自骂了一句,艾德礼脸上依旧还挂着笑容,开口说道:“船只技术改造方面的事情,我们英国一项是保守的,相信元首也能理解,我们在一些方面进程的缓慢。”
英国确实在很多方面都非常保守,比如说对舰船的改进等方面,有他们自己的固执和坚持。
这种坚持有的时候是对的,有的时候却是错的。比如所英国海军坚持认为,海军战斗机必须都是双座以上的,这就造成了海军航空兵舰载机的性能低劣。
不过这个时候,艾德礼提出这方面的顾虑,其实就是准备要静观其变,不参与德国的运输系统改革了。
毕竟,这种时候英国是不希望融入德国主导的欧洲的。它更希望的是保持自主独立,一直熬到德国崩溃为止。
“我们正在统一建造宽度和长度有严格规定的船只,只有这样的船只,今后才能够运输规定的货物。”李乐固执的坚持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们不采用我们的规格,那么之后的运输配额,英国就享受不到了。”李乐一边威胁,一边给出了自己的好处。
毕竟,英国和法国甚至包括整个欧洲都百废待兴,整个时候工作的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而且,如果英国无法融入一个德国胜利的欧洲的话,那么英国的恢复也就无从谈起了。
“有关用产品抵扣战争赔款的事情,具体上的交涉,就交给外交官们去讨论吧,你说是么?艾登爵士?”李乐看向了一旁的安东尼?艾登爵士,笑着开口问道。
然后他又看向了自己眼前的艾德礼:“至于我说的海上运输规划的事情,也交给他们去磋商就好了。”
“其实我们两个国家之间,分歧是非常小的。在许多地方都有合作的可能,完全没有敌视的必要。”李乐说着就搁置了前面两个话题,开始讨论其余的事情。
其实,这一次艾德礼来德国,是有求于德国的——英国国内本来在战争之前就有本土的“纳粹党”在活动,现在这些党派又活跃起来了。
随着战争的结束,还有战争之中英国的战败,得到了德国支持的英国纳粹党,已经蠢蠢欲动,正在影响着英国工党等老牌政党的统治地位。
在德国国社党内部看来,既然英国那边有“同志”,那扶持同志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就好像当年墨索里尼扶持德国的国社党一样,这是同志之间的友谊,也是让英国加入轴心国成为牢不可破的盟友的合理手段。
当然了,如果按照此时此刻英国的弱小还有德国的强大来说,干涉英国内政,德国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只不过,究竟要支持谁,和谁一起构筑大欧洲联盟,选择权在元首和国社党,不在英国国内。
如果从可靠性来说,其实选择英国的纳粹分子更忠诚一些,但是李乐对这些极端分子本身就很头疼,所以没有什么好感。
毕竟他身边就有一群每天都祈祷着要杀光犹太人的疯子,他纠正这些疯子已经很心力憔悴了,不想再多找一些民族主义同志。
而且,在宏观的角度来看,即便是英国的纳粹分子上台,英国奉行的基本国策同样不会动摇。
卧薪尝胆反客为主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而是依旧历历在目——德国的国社党就是被墨索里尼扶持壮大起来的,现在俨然德国的元首才是轴心国集团的一把手,不是么?
如果艾德礼还有他的政府官员们足够合作,李乐倒是愿意跟他们商量一下,帮忙压制英国国内的造反派。
毕竟德国和法国的维希政府合作的还算愉快,现在法国已经在开始建造符合德国要求标准的舰船了。
地中海的运输,除了意大利之外,德国用的最多的反而是法国的港口。
走巴尔干地区实在是心里没底,那里的游击队虽然规模被压缩到了很小的地步,可毕竟还是存在的一股力量。
“我这一次来的目的,其实是希望贵国可以支持我们的现政府,维持我们的政权稳定。”艾德礼看着面前的希特勒,开口说道。
他见到的元首并没有人形容的那么的暴戾和难相处,相反还带着一丝丝的温文尔雅。
因为现在是德国节节胜利的阶段,所以即便是希特勒,也会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来接见来宾的。
“你说的我很明白,可是你们也要清楚,人民的诉求有的时候是不能被压抑的,热情的事业有的时候不应该被打断。”李乐笑着开口回答道。
帝国霸主 867你们的利益
李乐说的人民的诉求,指的就是奥斯瓦尔德?莫斯利和他的英国法西斯联盟——这个政党诞生在1932年,是英国本土的异类。
这个党派以反共著称,而且他们还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反犹太人,并且以极端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为纲领。
实际上他们在贸易保护主义上,还犯了德国这边的忌讳,所以德国高层对要不要支持这个政党,依旧在徘徊和考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英国法西斯联盟很快发展到了四万名党员的规模,算得上是一个发展很迅猛的党派了。
而且它还吸引了不少知名人士的支持,如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富勒、作家亨利?威廉姆斯等。
此外,莫斯利还效仿墨索里尼,创立了自己的准军事组织组织黑衫军,经常和犹太社团和左派组织发生暴力冲突。
二战开始之后,英国法西斯联盟就被取缔了,经常打架斗殴的黑衫军,也被法律镇压。
不过现在,这些极端主义者都来到了德国,在德国组建一个新的党卫军战斗师,为第三帝国战斗。
奥斯瓦尔德?莫斯利本人和希特勒的私交不错,希特勒甚至还参加了他的第二次婚礼。
1940年的5月,也就是李乐穿越之前,奥斯瓦尔德?莫斯利被依法逮捕,关押了起来。
一直到德国在英国登陆,两国之间媾和,奥斯瓦尔德?莫斯利才被释放出来,被扶植成了英国德占区的代理人。
只是目前看来,他不太愿意做代理人这个身份,时刻想的是颠覆现有的英国政权,去做英国的首相。
李乐不喜欢这个人,因为他知道这个人似乎天生就是捣乱的,让他搞建设复兴欧洲,估计会很有困难。
这绝对不是开玩笑,而是发生在未来的事实。奥斯瓦尔德?莫斯利本人竟然在1952年的诺丁山暴动之后,又杀回到政坛之中。
可笑的是,他提出的竞选口号,是把整个英国的有色人种都赶出去……这已经不是极端的种族主义了,这有点儿丧心病狂。
就是这么一个人,现在正借着德国给他的身份,掩护英国本土的黑衫军余孽兴风作浪。
第三帝国需要的是一个稳定,而且愿意合作的英国。不是一个动乱的英国。
毕竟德国为了战胜美国,要尽可能的整合欧洲的生产力,英国的工业能力,是不容放弃的。
“我们愿意同意造船规格……并且向德国转让造船方面的专利,分享造船经验。”不等艾德礼开口,艾登爵士就开口说道。
他的话似乎让他彻底放弃了作为一名英国外交人员的尊严,只听他继续开口说道:“只要德国方面愿意出钱,我们甚至可以帮德国建造民用和军用船只。”
一边说,他一边看向了满脸苦涩的艾德礼,然后仿佛是下定了决心一样,“自甘堕落”起来:“论起造船水平来,法国人也只是门外汉罢了!我们有经验,有技术,也有无数合格的造船工人。”
用自己的国家的底蕴来讨价还价,虽然让一个外交官不齿,可任何代价,在必要的时候都可以付出——这就是血腥的政治。
此时此刻,艾登爵士心里想的是,如果他们下台,换上了英国法西斯联盟的那群混蛋,这些技术迟早也是德国人的。
所以不如现在他们拿出来,做出让步,最起码可以保留自己的位置,让损失在自己的掌控之内。
听到艾登爵士的话,艾德礼默不作声,他不愿意向德国妥协,可实际上他已经不止一次的向德国妥协了。
这种被人压制的感觉,没有选择的感觉,被迫接受现实的感觉,让他整个人都感觉很不爽。
听到元首这边有意要扶持英国本土的纳粹势力,艾德礼就知道,自己这一次是羊入虎口了。
就算拼着他这个首相不做,也没有办法真的阻止英国被德国拉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之中。
轴心国实在是太强大了,强大到让艾德礼感觉到自己无法反抗的地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