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帝国霸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龙灵骑士
这个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嗡嗡的声音。那是飞机引擎的轰鸣声,在东线这也意味着,很可能是德军的飞机飞到了附近。
“巡逻的斯图卡!把国旗铺在车顶上!”互相看了一眼之后,卡尔尤斯还有步兵的连长都下达了类似的命令。
制空权被牢牢的控制在德军这边,所以德军部队的防空武器装备的并不多。
多数情况下,德军的坦克还有装甲车上的机枪,就已经足够他们应付多数情况下来自空中的威胁了。
但是,这种多数情况下,并不包括苏联的伊尔-2攻击机!那东西钢板太厚火力也强劲,是德军地面部队最讨厌的苏军飞机——没有之一!
步兵在自己的半履带装甲车上盖上了一面巨大的德国国旗,卡尔尤斯也把车内的一面国旗盖在了坦克后面的发动机散热格栅上。
果然,他们没有听错,两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挂着明晃晃的炸弹,从他们的头顶上飞过了。
这些飞机都是去轰炸前面那条重要的道路的,一个月之前他们就有计划的开始轰炸这些道路了。德国空军一直在干扰着苏联对莫斯科的增援行动,从未松懈过。
然后,更高的天空中,几乎是看不见的小黑点儿,巡逻的德国战斗机在天空中俯视着大地。
他们是这片天空的统治者,是主宰这里的雄鹰!一旦他们发现了苏联飞机,就会俯冲下来,带给对方死亡。
正是有了这些飞机的保护,卡尔尤斯才会如此理直气壮的把国旗盖在发动机的格栅上。
“好了!前进吧!我们去红特卡奇!”两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飞过,卡尔尤斯大声的命令了一句道。
好不容易停下来的德军坦克又开动起来,两辆豹式坦克一前一后杀向了远方。
跟在他们身后的,是扛着各自武器的德军掷弹兵们,还有两辆半履带装甲车。
在苏军还没有做好准备之前,在古德里安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卡尔尤斯率领的一小队先遣部队,已经快要杀到莫斯科与下诺夫哥罗德州之间的公路上了!
而在同一时刻,苏军最高指挥官科涅夫下达了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德军靠近道路的命令。
苏军正在缓慢的集结,带着能找到的所有的坦克还有大炮,准备反击并且在尽可能南一些位置上,构筑一条新的防御阵地。
德军显然速度更快,他们已经越过了苏军准备反击的位置,深入到了红特卡奇附近——苏军还不知道,他们的防线还没有构筑起来,就已经被德军击穿了。
也许明天,也许后天,这条公路究竟还在不在苏军的掌控之中,就能见分晓了!





帝国霸主 908手腕
“父亲,我回来了!”穿着整齐的军服,胸口上戴着铁十字勋章,脸上挂着和煦的微笑,一个男人站在家门口,对着一对夫妇说道。
“孩子!”夫妇脸上挂着同样的笑容,他们是一家人,是无法割舍的血脉。
所谓血浓于水,并不是那些小说里说的什么祖先的血统,也不是什么功法的传承,而是溶于灵魂之中的爱与呵护。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可以幸福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也许留不下惊人的财富,也许留不下庞大的基业,留不下荣光与赫赫威名。
但是他们能把一样东西一代代的留下来,那就是对后辈们无尽的爱!
因为有爱,所以父亲不会因为儿子有什么缺陷而抛弃自己的儿子,儿子也不会因为父亲的渺小与卑微抛弃自己的父亲。
那些无情的,愿意割舍这份羁绊的人,都泯灭在人类的进化史中,如同尘埃一样消失淘汰了。
而那些牢记这份爱与矜持的家族,都会延续下去,一直延续到今天,一直延续到未来。
“快进来!快进来!”父亲让出了一条路来,伸手准备接过孩子背着的沉重的行囊。
孩子脸上依旧挂着微笑,拒绝了父亲的好意,拎着那个看上去并不崭新的行囊,绕过了父亲的手掌,走进了屋子。
一年的军旅生涯,已经让这个年轻人学会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成熟和独立,成了写在他骨子里的东西。
在军队里,每一个人都是战友的依靠,他们彼此信任彼此照顾,却没有人会帮你叠被子,没有人会帮你系鞋带。
大家可以把后背交给对方,完全信任对方。但是却不会如同父母一样照顾对方,这是军队里的铁律。
在战火纷飞的前线,每一个能够活下来的士兵,都能够很好的照顾自己,他们吃没有加热过的食物,睡在冰冷的战壕还有弹坑里,完全体会不到家的温暖。
现在,他能够活着回来,已经算是上帝的恩赐了。又有多少优秀的士兵,倒在了异国他乡,无法回到自己的祖国?
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人喜欢战争。战争就如同是一头怪兽一样,一旦被放出牢笼,就会吞噬掉人命来滋养壮大自己。
“要喝点儿什么吗?孩子?”父亲跟着自己的儿子走进了屋子,开口问道。
几天前他们还在议论,想要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什么时候可以回家。
结果昨天,他们就得到了通知,说是他们的孩子已经乘坐上火车,马上就可以到家了。
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值得欢庆的事情。自己的孩子能够活着从战场上回到家里,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谢谢,水就可以了。”孩子拉开了一把椅子,然后把背着的行囊放在了椅子旁边的地上。
本来他应该把行囊放在门口或者其他的位置上的,可以战场生涯让他养成了习惯,自己的物品从来不离开自己半步。
多少次一枚炮弹落下,当初还是新兵的他,才开始忙乱的找自己的武器还有其他东西?后来他的东西都抱在怀里,轻易不会放下。
比如说那支作为武器的毛瑟98k步枪,比如说背囊里的吃的东西,还有那些宝贵的弹药。
即便是,现在他已经回到了家中,即便是,行囊里面已经没有了那些重要的东西。
可是他依旧还是保持着这种习惯,一时半刻可能也改不过来。战争还没有结束,虽然他已经远离了战争。
“隔壁的穆拉科夫先生送来了这个,他真是一个好人。”妈妈拿着面包还有一些黄油,很是开心的说道。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外面回到自己的家里,就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没有必要奢求太多。
元首的战争究竟获得了多大的胜利,德国的领土究竟广大到了什么样,都跟她没有关系。
她关心的是自己的儿子是否平安,她关心的是自己的丈夫能不能吃上最好的食物,享受到最好的生活。
隔壁新搬来的那个叫穆拉科夫的新德意志人听说以前是个犹太人,不过人看起来还不错,信天主教而且去正规教堂不说,还很友善。
这不,知道了自己的孩子回家了,这个穆拉科夫还让夫人送来了一条面包,还有一些不错的黄油。
只不过这个前犹太人住宅的门口,总是站着两个背着枪的党卫队士兵,看上去让人怕怕的,所以他们家从来不敢主动找上门去联络感情。
不过几天前他们和穆拉科夫的夫人认识了,聊了许久,跟在夫人身后的党卫队士兵也没有干预他们的谈话。
这让他们放心了不少,也就结交下了穆拉科夫一家。混乱的战争年代,多认识一些朋友总是好的。
在他们看来,有卫兵看门的穆拉科夫一家,显然就属于那种值得交好的人家了。
他们很开心,至少日子过的比之前好了太多太多。家里有吃不完的土豆,黑面包也很廉价。
甚至,家里还多了一台新的收音机,安装上了交流电的电灯,桌子上还摆着牛奶。元首的经济振兴计划,还是切实的反应到了普通百姓的家中的。
“前线怎么样?什么时候这该死的战争能够结束?”男主人拉开了另一把椅子坐下,看着好奇打量着有了很大变化的家中的儿子问道。
用右手摆弄了一下崭新的收音机,从战场上回来的儿子头也没回的回答道:“元首发表过演讲,只要俄国人屈服,战争很快就会结束。”
对于希望家人回来的妻子母亲们来说,这个回答等于什么都没有说。
俄国人什么时候屈服,可能连最高统帅部里面最乐观的分析师,也不会有太准确的推论。
也许今年战争就会结束,也许明年,也许还要打三年或者更多,没有人知道。
“至少,我回来了不是么?”年轻人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他用自己的左手,或者说是仅剩下手腕的那条胳膊指了指行囊:“我的战争结束了,那里面有我带回来的好东西。”




帝国霸主 909最珍贵的
对于负伤的人,政府是有补助的,有粮食和食用油等生活必须品的购买凭证,还有一些现金与相关的免除兵役证书。
获得过一级铁十字勋章的负伤英雄,还会提供一张购买汽车的配给券。这东西现在可是难拿到的好东西,只给复员退役的负伤英雄,平民想要买到汽车就只能依靠这种配给券才行。
这东西不记名,可以自己买车方便自己,也可以卖掉换来一大笔钱。毕竟在这个年代想要买车的人,可不是一般有钱人。
民不举官不究,反正汽车销售是要拿着这种配给券才能购买的,如果有能耐就去自己找门路,如果只有钱的话,就要想办法买到这种配给券才行了。
黑市上炒这种配给券已经是德国国内的一种公开的秘密了,也算是李乐穿越过来之后,给德国带来的现实变化之一。
最开始是炒粮食还有油料的配给券,后来这些供应都比较充足了,就开始炒电视机还有汽车的配给券了。
汽车的比较普遍,电视机的产量现在还少,所以接触到的人也不多。不过作为新兴的事物,也很受人追捧。
戈培尔在柏林还有慕尼黑等地区建起了信号塔,开始播放电视节目。虽然只有两个频道,可很是受到贵族们的欢迎。
毕竟,在家里看电视新闻,是一件绝对时髦并且享受的事情。贵族们怎么体现自己有钱?和别人说自己正在家里看电视机就行了!
所以德国最近流行的炫富办法就是,打电话的时候故作低调的拒绝对方的宴会邀请:“哦,晚上我要在家看柏林新闻,不能去参加宴会了,不好意思……”
如果排除掉社会地位,穆拉科夫也算是一个有钱人了。他掌管了一个大约有2000多名犹太工人的大工厂,每天上班都穿体面的西装。
虽然他手里的钱并不多,可是接触到的人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他甚至是国社党的预备党员,刚刚申请加入。
经过他的手筹办的斯摩棱斯克第一车辆维修厂已经竣工了,规模相当的大,可以解决不少前线重型装备车辆的维修问题。
可以说,他现在是犹太人里面排名靠前的叛徒,也是德国改善犹太人处理方式的一个标杆。
成为这样的标杆让他获得了许多好处,比如说他现在是居住地很有名望的一个绅士,连镇长都经常找他喝酒。
当地驻军的党卫军骷髅队的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和他相当的熟,两个人好到可以一起出去找乐子。
而穆拉科夫原来的妻子还有孩子,也已经被从集中营中释放了出来,成为了第一批德意志族人。
甚至,因为表现一直非常良好,穆拉科夫还获得了每个月休息四天的待遇,和上班的德国人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叮咚!”正在家里休息的穆拉科夫听到了门铃声,一般这个时候很少有人来找他,聚会和应酬都要等到晚上。
卫兵没有阻拦也没有异常响动,说明不是有什么危险。至少他现在居住的地方是治安良好的德国人居住区,大白天出事的可能性小的可怜。
他放下了手里的报纸,走到了门口,就看到自己的妻子正在跟自己的邻居笑着聊天。
“哦,请他们进来坐,亲爱的!”穆拉科夫正急着融入德意志民族的大家庭之中,有德国人主动上门来,对他来说当然是好事。
他现在也是“德国人”,所以尽快的过上德国人正常的生活,是他保住性命的最好办法。
“听说你们的儿子今天回来,我这里有一瓶不错的红酒,可以开了庆祝一下。”他把邻居让了进来之后,客气的笑着说道。
“我们这一次来,是感谢夫人送给我们的面包还有黄油的。”邻居开口就说明了来意,很有一种忐忑的感觉:“另外,想要问一问您,需要不需要配给券……”
配给券?听到了这个之后,穆拉科夫心底活络了起来。他有不少需要行贿的目标,钱对方显然是不稀罕的,可是一张汽车的配给券就不一样了。
工厂有的时候需要汽车,可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的。私下里去搞一些配给券,多配一些汽车绝对是好事。
用汽车的配给券来行贿,比拿很多东西买都买不到的钞票来行贿好的多,而且也隐蔽的多。
“当然,我很需要!”想到了这里,穆拉科夫笑着点头说道:“你看,我才搬来不久,能和你们成为邻居我很开心。”
说到了这里,他转头看向了自己的妻子:“亲爱的,拿2万金马克来。”
黑市上,一张配给券大概能买到1万8千金马克。只不过流通的并不广,价格也有波动。
2万是一个比较公平的价格,穆拉科夫没打算吃亏,也没打算让自己的邻居吃亏。
“这怎么好意思,太多了,我们是邻居,不应该拿这么多。”邻居夫妇是来交好穆拉科夫的,可不是想做一次生意,赶忙摆手说道。
世界上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人情的社会,大家都懂得人情世故,德国人和犹太人也是如此。
两家人聊得很开心,最后穆拉科夫坚持给了2万金马克,所有人都对这一次“联谊”很满意。
送走了邻居,穆拉科夫看着桌子上那张盖着公章的配给券,心思活络了许多。
给太位高权重的人没有必要,人家拿这种配给券实在是太容易了。比如说自己认识的几个高官,他们都有自己的汽车。
但是,把这个东西给一些地头蛇,用处就相当的大了。而有了地头蛇的好感,他的工作也会变得顺利许多。
顺利许多的概念,就是把工作的事情办得漂亮,得到高层的赞许——这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我要出差去一趟斯摩棱斯克了,那里的工厂筹备的差不多了,我去看一看,帮着解决一些问题。”他想到了这里,抬头对妻子说道:“在家里,看好我们的孩子,你们是我一生里,最珍贵的了。”




帝国霸主 910斯摩棱斯克的工厂
“对!吊装起来!对!没错!吊装起来!小心一些!这可是昂贵的发动机!”一名德国技术工程师带着眼镜,对一边毛手毛脚的实习工人大声的喊道。
“这里要拧上螺丝!对!用力!小伙子不错!”一名技工拍打着从国内调派来的学徒,大声的夸赞道。
“听声音!气缸的问题!声音很重要!”另一边,嘈杂的工厂里,一个师傅正在调校自己的徒弟。
车间里面有大型的机械设备,所以说话的声音都要大一些。这里才刚刚建成没有多长时间,可工人和设备,都已经磨合的相当不错了。
一辆一辆的小型龙门吊车,吊起一个接着一个的3号坦克炮塔,工人们立刻进入到只剩下底盘的3号坦克车体内,更换起里面的发动机联动轴来。
更换这个东西相当的困难,首先要吊走3号坦克的炮塔,然后掀开3号坦克的地板,拆卸下这个联动轴,更换上新的零件。
加上这些送来的3号坦克很多都没有发动机,或者发动机严重损坏,所以吧这些坦克全部拆开,才是更好的维修手段。
“这些坦克上的机枪都磨损的差不多了,几乎所有的都需要更换新的。”一个工程师看了一眼记录本,有些不满的说道。
“送到这里来的东西,差不多就是废铁了。”另一个工厂的主管冷笑着说道。
这里是斯摩棱斯克刚刚建设起来的坦克维修工厂,作用是维修德军从前线上运回来的需要大修的坦克。
一般情况下,坦克是不需要大修的。出现的故障很多都可以在野战环境下维修,不需要运输回后方的坦克维修工厂。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一辆坦克如果损坏的是履带负重轮或者是发动机变速箱等问题,都是需要更换零件的。
一旦前线的零件供给出现了问题,指挥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情况更不好的故障坦克拆掉,然后把其零件安装在其他等待零件的待维修坦克上。
这样做可以尽可能的利用手里的资源,让更多的坦克更快的可以恢复到投入战斗的状态中去。
当然,剩下的零件不齐全的坦克,就需要送回到后方的坦克大修工厂去维修了。
另外,被炮弹命中但是没有彻底报废的坦克;变速箱和发动机都有严重故障的坦克;承重机构出现不可修复损伤的坦克……都是需要运输回后方去修理的。
原本,这些严重故障坦克,都是要运输回波兰还有东普鲁士才能维修的。
现在不一样了,德军在前线建了一个可以维修发动机还有变速箱的工厂,在斯摩棱斯克就可以处理大多数的坦克维修问题了。
对于德军来说,只剩下一个问题了:这间在斯摩棱斯克的工厂,什么时候可以扩建到足够维修前线所有需要大修的坦克那样的规模。
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有了施佩尔的统筹和配合,还有穆拉科夫这么一个合作的犹太人精打细算,这里很快就会进入状态。
如果说起来,这里已经进入状态了——每天这里都能维修大概70辆各种型号的坦克装甲车辆,相当让人满意了。
再过上一个月,这里每天还能维修100辆汽车,整个城市都将成为东线的零件加工中心!
是的,加工中心!包括履带还有齿轮等零件,都会在这里生产一部分,以缓解后方的运输压力。
等到了那一天,德军的补给线就要从斯摩棱斯克还有圣彼得堡这些城市开始算起了。
穆拉科夫负责筹建这么一个工厂,一口气装备了10条生产线。其中有4条是捷克那边的工厂淘汰下来的旧货,剩下的6条两条是捷克方面新生产出来的,四条是来自德国国内的。
从技术上来讲,4条旧的生产线属于比较过时的那类。不过好消息是这些生产线,正好可以维修德军使用的许多坦克车辆。
其中包括使用38t坦克底盘的105毫米口径自行火炮,150毫米口径的自行火炮,还有越来越多的追猎者反坦克歼击车。
虽然这些维修吊装设备功率有限,起重装置也有限额,可胜在便宜,而且立刻就可以投入使用。
当然了,让当地人加入到学习这些技术设备的序列中来,缓解用工压力,也是这些落后设备存在的另一个价值:毕竟这些设备和苏联工厂里的设备先进程度差不多,当地工人也更容易理解和贯通。
有了这十条维修生产线,几个小时就能维修出10辆各种型号的坦克装甲车辆来——显然这对前线的部队来说,是一个福音。
这个工厂甚至可以替代一部分部队换装的职能:只要把故障的装备囤积到这里,直接从后方把新的装备送到缺额的部队手中就可以了。
至于这些维修好的装备,就可以直接统计出来,发到二线部队手中,组成新的坦克装甲师了。
“这里会变成一个好地方的!让人留恋的好地方。”看着眼前不断转动的机器,一名工人笑着对自己的同伴说道。
“你说的对,这里已经让人开始喜欢它了。”另一个工人笑着开口说道。
斯摩棱斯克已经开了好几个酒吧,这里有当地的美酒,还有白俄罗斯族的女人。
元首说过了,是不是优良的血统,主要是看接受不接受德意志民族进步的思想。所以那些不允许接触异族异性的该死禁令早就形同虚设了。
从前线回来的士兵们在这里花天酒地,忘记战争给他们带来的伤痛。而这里的姑娘们依靠这些大兵们生存,带来地区经济的繁荣。
露天的电影院开始每天播放不同的战争题材电影,家园的重建工作已经展开。
这里有水泥的烧制工坊,也有已经修好可以运作的电厂。城市开始恢复从前的面貌,大街小巷上满是德军的士兵,还有白俄罗斯的平民。
白俄罗斯现在正在成为第三帝国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
明天龙灵加更爆发,5更打底!求大家的月票和订阅打赏支持!谢谢各位了!




帝国霸主 911脱销
“听我说!如果我能弄到这种东西,肯定是要卖的……我是一个生意人,当然会卖任何我能弄到的东西……可是,没有了!真的已经没有了。”一个德国商人笑着说道。
“我知道美国正在和日本进行战争,我也知道你们需求我手里的货物,可是我真的已经买光了。400箱,你不是已经收到货了么?”他捏着电话,信誓旦旦的保证:“放心吧,有货了第一个就通知你!再见!”
说完之后,他就挂掉了手上的电话,脸上挂着得意的表情来。这是一个好时代,一个做生意的好时代。
他手里捏着的,是这个时代最畅销的物品之一。这个时代最需要的除了军火之外,就是他手里的各种物资了。
1...314315316317318...3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