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帝国霸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龙灵骑士
兜售药材的商人,绝对是战争年代最幸福的商人。无论他们手里捏着什么样的药材,都会在顷刻之间销售一空。
作为一个商人,被人上门求着卖东西的感觉可不是经常有的。就好像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竟然有很长时间卖东西的人更嚣张一些。
德国在最近研制出了一种特效药,一种可以灭杀掉细菌的特效药!这种叫做盘尼西林的神物,已经挽救了无数德国士兵的生命。
可是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德国在进行战争。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大量的药物,尤其是盘尼西林这样的神药。
美国人也在研制同类的药物,甚至进度也不算慢。可这德国最先量产出了这种药物,并且大规模的投放到了市场上。
供应民用之余,德国还对这种药物进行了少量的出口。就结果来看,形势非常喜人。
英国那边拿到了这种药物之后,回头就向德国订了整整1000箱盘尼西林,而且预定上不封顶,多多益善。
法国同样急缺此类药物,他们疯狂的要求德国扩大此类药物的出口配额,甚至愿意用很多政治倾斜作为交换。
美国倒是只进口了一部分,可是随后美国政府希望可以拿到德国的生产授权,毕竟两个国家之间并没有开战,所以专利法还是要维护的。
元首的药物外交简直无往不利,当100箱盘尼西林运输到了白俄罗斯,并且挽救了数千人的生命之后,白俄罗斯的街头巷尾,都挂满了德国的万字国旗。
苏联在统治白俄罗斯的时候,带给白俄罗斯的是死亡还有压迫。而德国人来了之后,带给白俄罗斯人的是生机还有希望!
两相对比之下,认同德国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有不少白俄罗斯士兵,希望加入到德国国防军“为国而战”。
整个欧洲似乎都获益于德国生产的新药物盘尼西林,也就是传说中的青霉素。感染细菌的病例一下子减少,很多疾病都从不治之症变成了小毛病。
因为有了盘尼西林,德国有了一种全新的置换物资。比如说罗马尼亚,比如说意大利,都可以用这种药物来交换以前需要其他代价来交换的物资。
拿罗马尼亚举例子来说,从前是要用物资钢铁食物来交换罗马尼亚的石油,可现在,只要一火车皮的盘尼西林,就能交换无数的原油。
无论是什么时代,能够让人活命的药物都是昂贵而且奇缺无比的。有了盘尼西林,德国人的损失直线下降,其他的国家的战损比就显得刺眼了。
现在,找他来拿药品的人多到可以踏破门槛。不仅仅是正在作战的日本和美国,也不仅仅是德国的盟友,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想办法搞到这种神药。
比如说,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就提出了购买的意向,外交部门也很快做出了批示,元首命令向中国出口500箱盘尼西林,用于人道救助。
这一大批盘尼西林走的是海运,挂着的是德国的国旗,所以进入到日本占领海域的时候可以大张旗鼓。
虽然日本很希望查一下这艘德国货轮,或者找理由没收上面的货物,可德国的红十字会直接给日本天皇发了一封电报,说明了这批人道主义物资是受到德国保护的。
在这封电报里面,德国红十字会很委婉的对日本天皇陈述了一个事实:如果这艘船出了什么问题,日本再想拿到盘尼西林就很难了。
结果就是,虽然日本高层咬牙切齿的摔了杯子,但是这批货物还是抵达了中国控制区,护航的还是日本海军的驱逐舰……
甚至为了这批货物,日本海军高层每天祈祷,希望德国运输船途径印度洋的时候,被英国流亡政府的战舰击沉在那里。
可惜的是,他们的祈祷显然不起作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英国流亡政府海军差不多都已经取消巡逻了。
毕竟比起遥远的德国海军来说,菲利普斯将军麾下的两艘战列舰,最大的敌人是越来越近的日本海军。
他不想在自己迎战日本海军的时候,还要面对从地中海进入印度洋的德国海军战舰。
结果就是,这艘差点绕到南极去了的德国人道主义物资运输船,几经波折到达了马六甲海峡。
然后,他们发送了一封电报,证明了自己已经进入了日本占领区——而且,这封电报是明码发报的……
骑虎难下的日本海军就只能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无奈的保证这艘船绝对安全,一路护送到了中国沿海。
有的时候强权就是如此的不讲道理,向交战国双方同时销售物资,却可以拿到畅行无阻的通行证。
毕竟,日本和美国一样,也不想在自己正与美国搏命的时候,招惹德国这么一个强敌。
他们也不希望宝贵的盘尼西林,被断了货——要知道,给中国的只是一批货而已,给日本的可是很多批啊!
按照日本高层的话来说,就是总有德国人还债的那一天。等到了那一天,大日本帝国的士兵将把今日的耻辱,成倍的讨回来。
不仅仅是向中国战区出售了一批盘尼西林,德国商人甚至用这个药物向南美市场换取橡胶。





帝国霸主 912好商品
同时,此类药物也被卖到了中东还有非洲,一时间只剩下和德国交战的两个倒霉的区域享受不到这种新药带来的福利了:倒霉的印度还有悲催的苏联。
帝国制药旗下规划出来的几十个工厂日夜赶工,简直是拼了命的在生产这种药物。
“铃铃铃……”电话的铃声突然响起,让刚刚安静下来的办公室又嘈杂起来。
“喂!您好!这里是帝国制药……”抓起了面前的电话听筒,带上了和蔼的笑容程序化的说道。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负责接电话的前台,因为电话还是一种需要接线的昂贵的奢侈品。
前台的美女在这个年代并不值钱,或者说相对来说并不值钱。可是电话却无法配出那么多来。
君不见,元首的办公室里面也就一部电话罢了,谁能在公司成立一个专门接电话的部门,那和集团军指挥部的级别也不相上下了。
当然了,有钱人从来都喜欢奢侈品,比如说德国的权贵们现在都很喜欢那种并不清晰的新东西——电视。
“中村先生,我已经和你说过了,实在是抱歉,真的没有更多的药品了。”接起了电话之后,这名商人的脸上带着的笑容就渐渐的淡去了。
语气虽然还是恭敬的很,虽然说的依旧还是客气的话,可是拒绝的意思非常的明显。
“是的,中村先生!您给出的价格相当的诱人,可是我们的产量限制了我们的生意。”这名商人用无辜的语气拒绝着巨大的诱惑。
“你知道的,我们的陆军也在大量的消耗这种药物,每天的用量都是惊人的。”他一边说,一边从抽屉里拿出了一盒雪茄,打开盒子抽出了一根来。
一边把玩着雪茄,他一边无眯着眼睛哼道:“我跟你说一个内部消息吧,元首马上就要把这种药物列为军品了,到时候我这边拿到的量或许更少。”
“这是什么意思?我不是趁机涨价!要知道,这种事情让盖世太保知道了,我是要被绞死的!”听到对方的质疑,商人立刻变得不淡定起来,冷声说道。
“如果不是为了利润,我至于冒着生命危险帮你们搞这种药物么?真是的……如果你觉得你能从其他渠道拿到盘尼西林,那就不用来找我了,再见!”说完之后,他不客气的挂掉了电话,脸上才露出了笑容来。
他点燃了手里已经切好的雪茄,享受的吸了一口,吞云吐雾了一番,才看了一眼电话,冷笑了一声:“哼!”
日本也缺少药品,至少对这种全新的青霉素,也就是盘尼西林,日本是非常希望大量获得的。
从日军高层知道德国人开发出了盘尼西林开始,日本就通过各种渠道,希望可以获得大量的药物,并且拿到这类药物的生产线。
为此,日本不惜承诺,自费出动潜艇部队,到德国去运输生产盘尼西林药物的生产线核心设备以及相关设备图纸。
并且日本通过电报向德国许诺,日本愿意为德国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质橡胶……物资紧缺的日本,可能也就只能得出这类东西了。
橡胶对于德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现如今德国已经把战前积攒下来的橡胶使用的差不多了,手里剩下的确实不多。
不过德国开发出了人工合成橡胶,多少弥补了一些本国的需求。虽然质量上不怎么样,可对外采购的渠道还在。
美国可没有对德国宣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希望能够安抚住德国在大西洋上的蠢蠢欲动。
因此,南美的橡胶其实德国是可以进口的,不仅仅德国可以进口,英国法国还有意大利西班牙都可以进口。
这么多国家进口的橡胶,大部分都会被转卖到德国进行加工和制造,所以比起历史同时期来,德国国内橡胶匮乏的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所以,日本希望通过橡胶来交换盘尼西林德国是愿意的,可是价钱方面德国一直都在挤压日本。
药物在战争时期绝对是暴利,尤其是垄断的药品。最后一批日本需求的药材,其实是用黄金来交换的——潜艇满载着黄金而来,听着就让人心驰神往……
大量被掠夺来的黄金被装上了潜艇,运往德国。这给德国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也给德国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动力。
只不过,元首和他麾下的最高统帅部研究了一番决定,控制盘尼西林等新药进入亚洲和美洲市场。
也就是说,即便美国和日本拿着钞票来买这些药品,德国也是不会大量出售的。
当然,不是一点儿不卖,而是有计划的,一点点的出售。给美国的大概是每天50箱,给日本的和这个数字差不多。
这些药品显然是不够两个国家消耗的,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士兵要使用盘尼西林这类抗菌药物。
但是德国不是开善堂的,元首希望战争能够消耗日本和美国的人力资源,帮助德国在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中取得优势。
尤其是美国,德国正在有计划的落井下石,希望可以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牵制住美国,好让美国不断的流血。
按照元首的推论,未来日本和美国都有可能成为德国的潜在敌人,所以给两个国家的所谓援助,都是有限制的。
“这可真是一本万利的好商品……”这名商人手指头夹着雪茄,靠在自己的椅子上,得意洋洋的嘀咕道。
莱维?冯?伯莱恩推开了房门走了进来,脸上挂着笑意开口说道:“知道这商品一本万利,那就不要辜负元首对你的信任。”
“伯莱恩先生!”那商人立刻从椅子上弹了起来,满脸堆笑的绕过自己的老板桌,奉承道:“我怎么会辜负元首对我的信任呢!我早就已经把自己都献给元首了……”
“把盈利清算盘点出来,日本人送来的黄金,美国人送来的黄金,都立刻运到帝国银行去!”莱维?冯?伯莱恩昂着下巴命令道。




帝国霸主 913那个
“是!遵命!伯莱恩先生!”商人卑微的应承,全然没有了刚才的傲气。
然后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瞪大了眼睛看向莱维?冯?伯莱恩:“怎么,元首又要有大动作了?”
“不该问的就不要问!等着发财难道还不满足吗?”莱维?冯?伯莱恩眯着眼睛哼了一声,就转身走出了这间办公室。
现在,想要搭上帝国财团这艘大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有太多太多的盈利项目,被帝国财团开发出来。
比如说,最近成为德国国内话题的帝国石油总公司,就是隶属于帝国财团旗下的子公司。
虽然说是子公司,但是它可是拥有利比亚油田大把股份,并且拥有沙特油田大量股份的超级石油公司。
比起1941年的美国石油巨头美孚公司来,帝国石油总公司的规模都毫不逊色,甚至超出许多。
而这只是帝国财的一个子公司而已,再加上一个最近盈利如同印刷钞票一样的帝国制药,帝国财团刚刚成立半年时间,就成了一个聚宝盆。
想要进入这个聚宝盆可不容易,因为这个聚宝盆的保护伞,有来自陆军的好几个将军元帅,有空军司令帝国元帅戈林,有副元首赫斯等政要。
当然了,最大的那个保护伞是第三帝国元首,这个国家威信最高,也马上要变成最富有的那个男人——阿道夫?希特勒。
可惜没有人知道,这个阿道夫?希特勒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了,这个假元首的身体里住着的,是一个叫李乐的灵魂。
不过谁又在乎呢?现在即便李乐自己承认自己不是阿道夫?希特勒,也没有人会在意了。
大家都喜欢的是一个能够带着德国走向胜利的元首,喜欢的是一个能带着大家一起发财致富的元首。
只要元首可以做到这些,那么谁来当这个元首,又有什么区别呢?
莱维?冯?伯莱恩是元首集团里面的一颗新星,他主要就是负责处理元首……或者说元首集团的经济方面的问题。
如今,每天从他手里流过的金马克都不计其数,可以说他是帝国财团里面的大管家。
而现在,这个大管家确实知道一些内幕:元首确实有了新的研究方向,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究。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种研究元首一口气开了两个,完全属于不同的研究方向。
一方面,元首命令他筹建40座大型火力发电工厂,加上新建的好几座水力发电站,德国的发电总量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倍!
这可不是40座小手工作坊,而是发电量巨大的超级发电站。在核动力发电站诞生之前,它们可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了。
兴建这些个发电站可不便宜,而且要用掉这些电能也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即便是在八十年代,中国的发电量依旧不高,经常断电。生产生活虽然有诸多不便,可在当时也没有出现过什么严重的问题。
可见发电难,用电其实也难。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大量的电能消耗才真正开始,稳定的发电基础还有可靠的电网真正的意义才被体现了出来。
元首究竟要这么多电能干什么,谁也不知道。可是新兴的无数事物都用到了电能,这一点大家还是非常确定的。
比如说正在量产的电视机,再比如说已经很普及的电冰箱,还有电灯以及各式各样的电器设备。
在另一些方面,电的应用程度更广泛。比如说帝国防空部队建立的雷达基站,就是一种新兴的用电大户。
德国的科学家们正在英国人的“计算机”基础上,研发新一代的计算机系统,这东西也是离开了电无法运转的。
另外,还有一个秘密的开发项目,听说整个计划体系只有元首一个人知道。
这个被人提起的时候只会语焉不详的提一句“那个”的秘密项目,听说是可以结束掉战争的超级武器,是确保德国可以获得最终胜利的底牌。
只不过知道“那个”这个计划的人少的可怜,哪怕只是知道这个名字,都已经是德国高层圈子里面最核心的人物了。
甚至连莱维?冯?伯莱恩自己,都不知道“那个”究竟是什么,它有多大多重,或者说它是圆的还是方的。
有人猜测元首准备利用电力改变气候,有一些人认为大量的电能可以形成磁场利用磁力发射超远程的炮弹。
反正没有人真正知道,元首正在督促海森堡还有他的团队,重新计算核爆公式,设计新的实验并且尽快完成演算。
大量的电力是要为提纯原子弹使用的铀,还有后面威力更大的钚做准备使用的。
而德国的原子弹,现在的进度,和美国是不相上下的。甚至,在整体方向上,和重视程度上,还要超过美国一些。
毕竟,美国在1941年可没有曼哈顿工程,而德国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终章”计划。
假元首不仅仅提前了德国的核武器计划,而且还高瞻远瞩的选择了铀原料的提纯方式,节约下了大量的实验时间与资金。
另外,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李乐还知道许多中学生就知道的简单核物理知识。在这方面他比海森堡并不差太多,因为后者甚至连方向和公式都搞错了。
还有一个优势在于,曼哈顿工程摸索出来的系统工程概念,李乐这个来自未来的灵魂更是熟悉不过。
原子弹研制过程中看上去庞大恐怖的投资,都会在未来变成有形资产全部收回,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曼哈顿工程可以算是盈利的项目!
当一切结束之后,德国将获得一个价值不菲的核武器实验室,以及钚铀等核材料的提纯工厂,还有无与伦比的国际地位……
加上延伸出来的核电站、原子技术、微观物理学等未来科技树,可以说这是一项一本万利的生意。
李乐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投资——更何况拥有了原子弹之后,悬在李乐头顶上的那柄战败自杀的镰刀,也会因此彻底消失不见!




帝国霸主 914系统工程
另一个让李乐投入大量经费的研究项目,就是有关后世计算机的研究项目了。
实际上在1941年,走在人类计算机前列的,依旧是美国和英国,德国只能勉强算是紧随其后的国家罢了。
但是有了李乐,这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英国的科学成果都被德国收入囊中,尤其是计算机人才方面,如果图灵不死都要被押送回德国。
而且,图灵搞出来的那几个机器,哪怕是已经被破坏的,都被送回到了德国,成为了德国计算机方面的参考。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德国已经掌握了许多计算机方面的前瞻技术,而且储备了不少人才。
接下来,李乐作为德国元首,准备要在本国开始计算机研发项目,重要性并不比核武器差上多少。
而且,凭借着这两种技术,李乐希望德国科学家们可以拉动国家其他方面的技术一起起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就是后世强国们最愿意玩的一种大规模投资建设类游戏——“系统工程”!
说白了,就是把一个项目放在国家的高度上去系统的统筹和规划,尽可能的用无数足以带动国家建设的小项目,来完成一个超级项目。
比如说有关航空航天的投资,就是各个国家最典型的系统工程。
通过发展航天技术,让材料学、发动机制造、导航、计算机设备、无线电控制等等一系列技术都得到进步,为国家积累各方各面的优势。
实际上,德国的技术水平很高,在火箭还有喷气式飞机,雷达以及金属材料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可惜的是,因为缺乏系统规划,德国的优势项目没有成为带动国家进步的龙头,只能各自为战,在各自的领域内勉强保持着微弱的领先。
李乐来自后世,他才不会让这种事情再一次发生。他要做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帮德国人提出统筹规划的概念,促使德国提前开始属于自己的系统工程。
比如说计算机方面的研究,显示器技术就可以应用在电视机上,计算设备可以用在密码破译上。
就在1941年的5月,此时此刻世界上最先进的一台计算机正是诞生在了柏林大学,它使用的是电子管作为自己的核心结构。
然后,在开发出了电子管计算机之后,德国工程技术人员马不停蹄的投入到了新的研发工作中去,因为元首已经获取了美国的“情报”,对方正在开发更先进的“晶体管计算机”。
这完全就是在胡说八道了,因为美国根本就没有在1941年前后进行晶体管计算机的大规模研究。
不过德国在这方面走到了美国的前面,德国已经开始试验晶体管这种听名字就差不多知道结构的新兴元器件了。
晶体管计算机已经属于第二代计算机了,它要比电子管计算机先进几十倍,运算效率也更高。
有元首支持,开发这种新式的计算机,德国高层没有理由怀疑这件事情的正确性。
刚刚开发出来的那台被称为“夏娃”的电子管计算机,已经展现出了它的强大。
在一些运算上,它完全超越了以往的人类工具设备,简直就和神遗留下来的工具差不多神奇。
计算机项目被德国内部的代号是“魔术师”,《魔术师计划》也成了德国内部仅次于“那个”的庞大计划。
莱维?冯?伯莱恩知道元首正在大把大把的花钱出去,而这些钱大部分却又神奇的大把大把的飞回到了元首的口袋里。
他从未见过如此会赚钱的高人,也从未见过如此会花钱的高人……
无数人因为元首的项目开发有了工作的机会,哪怕是科研大楼,都会提供扫地工这样简单的工作。
数十万人在为元首的新开发项目服务,而他们进而养活了近百万人口。这些人代表的是自己的家庭,一个人工作也就代表着一个家庭不会挨饿。
结果开发出来的相关衍生产品,就差不多把这些人的工资赚出来了。
比如说,开发计算机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全新配比的铝合金,这种合金可以通过电解来大规模的生产,重量还轻盈,很适合作为前线士兵的日用品原材料。
仅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用此类铝合金材料加工生产出来的饭盒就被送到了前线实验,广受士兵们的好评。
随后就证明,这种材料可以大规模的应用在汽车上,增加结构强度不说,还能减轻汽车的重量。
奔驰汽车公司立即购买了这项专利,出的价钱是整整1000辆六轮卡车——这笔钱最后国防军决定买单,因为他们急等着这1000辆卡车。
1...315316317318319...3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