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凌烟阁阁老
华闰雪花那边,魏东湖的助手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烦躁地绕着会议室团团转。
眼看着表决会议就要开始了,团队的老大却还没有出现,打电话也没人接,他只好赶紧派人回酒店看看老大出了什么事。
一名市府的工作人员站在会议室门口,通知两家收购方,准备上台介绍收购方案。
双方虽然都准备了标书,但领导们没有一个会花时间去仔细看标书的,他们往往由手下看过标书后,只了解自己需要关心的部分。
当不同人关心的部分有所交叉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的要求和疑问。
第79章 啤酒这个江湖(求收藏!)
等魏东湖从美梦中醒来时,佳人已去,只有垂头丧气的助手。
面对着已经尘埃落定的局面,魏东湖似乎意识到自己是被人摆了一道。
终日打雁,不想却被雁啄了眼。他不禁气急败坏地诅咒道:“特么的,敢阴劳资,真以为收购了一家啤酒厂就万事大吉了啤酒江湖最不缺少的便是硝烟。我就等着看横冲直撞的年轻人是怎么在这个行业撞得头破血流的……”
可惜年轻人从不在乎败家之犬的叫嚣。
达成一致后,最后的签字仪式定在啤酒厂的厂区内,有本地的记者过来拍照,气氛比较随意。
落笔交换合同协议后,市府领导摆着姿势让记者照了相,就揉着手腕对王昱业笑道:“希望你们能好好地将厂子重振起来,也希望我下次再来的时候是为你们庆功的时候。”
王昱业微笑:“感谢领导的期望,我们会将厂子发展起来的。”
……
齐政不耐烦与领导的扯皮,他拉着返聘的清源啤酒老厂长在一边聊天,结合往日的记忆,对啤酒行业这个江湖有了更深的理解。
经常有人说茅台是猪都能管理好的企业,但啤酒真的不是,啤酒躺着是很难赚到钱的。
啤酒不耐储存不耐运输的行业属性,决定了早期的时候,行业格局必然是地方品牌林立。
90年代初期,国内啤酒厂家竟发展到800家以上了。
这是什么概念
国内总共661个市,平均下来一个城市至少一家啤酒厂家。
这样严重的产能过剩,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地方的强者渴望新的市场,国外的玩家面对新兴的中国市场,也踊跃欲试。
所以从90年代开始,啤酒这个江湖里赢来了弱肉强食的时代。
江湖不相信弱者的情怀。
经过十多年的厮杀和圈地,形成了青啤、燕啤和雪啤三足鼎立及众多地方啤酒企业及外资企业相互混战的竞争局面。
青啤作为目前的老大,历史最为悠久,远非后起之秀燕啤和雪啤能比。但这个老大的位置,从来就不是稳当的。其一度被燕啤超过,后来又被雪啤超过。
燕啤是最有资格说自己是民族品牌的,因为它还没有和谁合资过。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从小到大,从地方集团成为了全国跨地区集团。曾一度超过了青啤,登上了第一的位置。但随后重新被青啤反超。记忆中,这还不是燕啤的终点,它随后被雪啤超过,被百威超过,滑落到第四的位置,且盈利能力是最差的。
雪啤成立得最晚,但背靠着华闰集团,其展开了快速强势的兼并和收购,在这个江湖里杀出一片天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雪啤的快自不用多说。
更值得一书的是它的强势。雪啤的兼并与其他啤酒集团明显一点不同是,雪啤全部换上雪花品牌。
这种单品牌策略,没有一以贯之的执行力,是很难冲破重重阻力推行下去的。单品牌策略确保了被收购品牌的快速整合。
此时的百威还不是后世的百威英博,但已经是世界级企业。这个竞争对手,娴熟于各种大型收购兼并,玩得溜跨文化、跨国界的差异,这是目前国内巨头不具备的优势。
最鸡贼的肯定是嘉士伯了。
这家伙早些年来中国水土不服,被打得灰头土脸。与百威同时来到中国,但偏偏傲慢坚持自己的厚重欧式啤酒风味,将大好江山拱手让给了百威。
但记忆中嘉士伯的管理层很快就脑袋突然开窍。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开始了在中国西部的扩张。通过对近20家知名啤酒企业采取控股和合资的方式,占领了西部啤酒市场的半壁江山,赢得了与东部诸侯们叫板的底气。
相比起以上巨头,新成立的嘉谷酒业不过是只拿下了一个立足点的新丁。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市场集中度远远未达到十年后的程度。其后十年,将是国内啤酒业的第二次并购**,也是嘉谷酒业跻身前列的最后机会。
老厂长虽然在大势上没有齐政这样看得明白,但是他毕竟有过将清源啤酒带上巅峰的经历,对啤酒行业也有自己独有的看法。
用他的话来说,啤酒江湖里,一旦一个厂投下去,那就是宣战,基本上做好了与这个市场的在位者杀个你死我活的准备。
而这种厮杀的决绝是白酒市场感受不到的,白酒市场论资排辈,优雅赚钱,啤酒市场上谁也别说谁更高贵,战场上见真招。
目前啤酒市场90%的消费来自低端市场.
低端市场拼的是渠道和价格。
低端啤酒为主也决定了消费群体的收入高不到哪去。所以啤酒的销售渠道,分堂饮和非堂饮,各占一半的样子。
堂饮多指饭馆酒店的集体消费。
&
第80章 合作愉快
一方人喝一方啤酒。
何长川是伴随着岷省本地啤酒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
他刚进入行业之时,本省啤酒品牌林立,各有秋千,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记忆。
二十年后,跟很多人逝去的青春一样,众多区域品牌,在厮杀中,都远去了,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折戟在他手上的品牌也不是一两个,可以说,汇泉啤酒能有今天的地位,何长川功不可没。
汇泉啤酒在岷省已经是第一阵营了,可惜放眼全国,微不足道。
所以下一步的选择就很重要了。
奈何他想要对外扩展,老板却只想等待巨头的招安。
何长川一时有些丧气,这么多年的拼搏,难不成就是为了给他人做嫁衣
就在他彷徨之际,清源啤酒的老厂长向他发来邀请。
老厂长是他的伯乐。当年一手将他从一个工人提拔到销售骨干的位置,不可谓不看重。
只是老厂长退休后,新的管理层不待见自己,导致他愤而投身敌营,并助汇泉啤酒步步为营,将清源啤酒打得落花流水。
如今的清源啤酒黯淡无光,不过是勉力支撑。
老厂长却从没责怪过他,反而在其他人骂自己是叛徒的时候,主动为他辩护,既然各为其主,自当尽心尽力。
何长川很感激老厂长的一贯维护。
他知道清源啤酒厂已经被新的投资方收购了,老厂长此时邀请自己,来意不说自明。
所以他欣然赴会。
……
齐政看着何长川,这个老厂长口中的得意门生。
从清源啤酒起步,被排挤后跳槽到竞争对手的阵营,一手帮助曾经的敌营对老东家反戈一击。
此举褒贬不一,有人觉得是荡气回肠的复仇,有人觉得是忘恩负义的背叛……
齐政倒是没有什么负面看法。
就像老厂长所说,各为其主罢了。你留不住人才,人才自然会为他人所有。
他好奇的是,如今的汇泉啤酒已经将清源啤酒压制在全州一隅之地了,何长川怎么会舍近求远,重新对清源啤酒感兴趣呢
两人没有在办公室里正襟危坐,面对面地进行面试。
他们是一边在厂里参观,一边轻松地聊天。
管理层的调整并没有影响生产线的运转,生产车间仍是忙碌一片。
两人没有在车间多逗留,参观完就默默离开了。
何长川不无感慨道:“当年我也是从生产车间出来的,如果没有老厂长的提携,绝对没有今天的我。如今重回此地,感觉物是人非啊。”
“因此你就痛快地答应了老厂长的邀请”齐政笑问道。
何长川也不否认,“有这方面的原因。当然,我觉得汇泉啤酒前途渺茫也是另一个原因。”
“噢如果不是商业机密的话,方便说说吗”
何长川微微苦笑,“其实也不算什么机密,行内人差不多都知道,汇泉啤酒现在就是一门心思地待价而沽,等待着巨头的招降。”
回想起收集到的资料,齐政有点印象了。
“被巨头收购后你不是能进入了一个更大的平台不好吗”齐政若有所指地问道。
何长川抿抿嘴,低叹一声,“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种选择才是更好的吧。但我只是觉得不甘心。凭什么一定要在巨头的羽翼下才能生存其实也不好说是骨气还是倔强,反正我个人觉得,总得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才能不留遗憾。”
齐政有些理解何长川的看法,总有些人不甘屈人之下,自己也是同一类人。
但要有本事的人才能算怀才不遇,没本事的就只是心比天高牢骚太盛。
那么眼前的何长川是前者还是后者呢
齐政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转到另一个话题上:“老厂长对你很是看好。我要为清源啤酒找一个掌舵人,他第一时间就推荐了你。但是,我不会因为你是老厂长的得意门生就另眼相看,如果你不符合我的要求,那么只能说抱歉了。”
何长川知道这就是正式的面试了,他点点头:“当然,合则并不合则散,人之常情。老厂长能想到我,我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好。那你觉得,新生的清源啤酒应该怎么突围”齐政直入主题。
何长川收敛心神,仔细思考片刻,缓缓道:“其实如今入场已经算是很晚了,但是不能说没有机会。”
“整个中国市场,几乎都在啤酒巨头的争夺范围之中,其中有区域争霸的野心、有经济掠夺的**、有市场保护的影子……太多的市场争夺因素、势力,在各自的领地内施展他们疯狂地竞争力量。而拥有资本意味着拥有一切所需要的能力,全国性的和区域性的都在追逐一切可能的资本。”
说到这他看了齐政一眼。
齐政平静以对,没有解释什么。
何长川
第81章 新灵阵与新产品(求收藏!)
何长川被任命为清源啤酒厂的副总经理,重新回归起家之地。
说是副总经理,是考虑到其上手程度,总经理的位置其实是虚位以待的。
王昱业暂时接管啤酒厂,等何长川正式从王昱业手中接手啤酒厂后,就要独自将清源啤酒扛在肩上了。
啤酒终究是一种快消品,地域的限制从来都不是最大的局限,产品、品牌和对渠道的掌控才是。
品牌建设和对渠道的掌控有王昱业和何长川把控,用不着齐政操心,他唯一感兴趣的,是产品。
酿造啤酒的过程简单来说,首先要让大麦发芽,大麦芽中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单糖,这一步叫做淀粉糖化,得到的含糖液体叫“麦芽汁”。接下来就是麦芽汁过滤、并加入啤酒花煮沸,冷却后加入酵母发酵,再过滤后得到的就是啤酒。
也就是说,啤酒原料一般包括水、麦芽、酵母和啤酒花。
具体的生产工艺齐政不懂。
但有一点他很确定,只有最优质的原料,才能酿出最优质的啤酒。
说起最优质的的原料,齐政都不带怕的。
其中麦芽和啤酒花都是农作物种植,短时间内齐政没法做出改变。
但其他两种原料就大有可为了。
要说酿造啤酒中哪一步最重要,那当然是发酵了。
啤酒界有句名言:酿酒师不是做啤酒,他只是把所有的原辅助料组合到一起,然后啤酒就会自然天成。
这完美地诠释了发酵的神秘特质。
酵母可能是酿酒过程中最活跃的风味原料,也可能是啤酒中最多变的原料。酵母组合了酿酒师难以控制的多种特性。
正如有经验的酿酒师们所知,你必须极其小心谨慎地对待酵母,否则最终啤酒的风味可能令人难以接受。
啤酒酿造的酵母菌株主要分为艾尔酵母和拉格酵母。
艾尔酵母在顶层发酵,发酵时间短,发酵温度比较高,艾尔啤酒的典型发酵温度在2022c。
拉格酵母在底层发酵,发酵时间长,发酵温度低,大约在713c。
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啤酒都是拉格啤酒,因为它发酵温度低,发酵速度慢,更容易控制品质,适合大规模量产。
清源啤酒厂之前没有自己的实验室,都是从酵母供应商那里直接购入足够接种的酵母液,并直接接种在发酵罐中,免去了在啤酒厂的扩培过程。
这样做的优点是方便省事,缺点就是很难得到优良的酵母菌株。
因此收购了啤酒厂后,齐政首先组建了啤酒厂自己的实验室。
为此,齐政还从嘉谷实验室抽调了一些人手补充啤酒厂的实验室,惹得陈建章很是不爽。
啤酒厂的实验室主要由两个作用:微生物检测和理化分析。
微生物检测主要集中在酵母菌株的培养以及酵母和啤酒的品质保证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