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水浒任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云霄野

    此时种师中身侧有个二十上下的西军将官沉哼一声,不屑地说道:鲁达兄弟便是杀了个恶霸又能怎地?若是叫洒家撞见那般撮鸟,也直如杀狗般宰了!

    渭州为秦凤路治下,而这个年纪正轻的武官正在秦凤路军司中任职。他也与鲁达又过几面之缘,也对豪迈直爽的鲁达极有好感。可种师中听罢却脸色一沉,他对那个将官呵斥道:住嘴!军有军法,国亦有国法!今番鲁达做出人命事,自当由官府知罪。我西军将士自当引以为戒,哪个会说你这般浑话。

    那将官是个刚愎自负,又豪放不羁的人物,心里只想道:这些年童贯那个阉人插手西军军政,大小种经略相公也早没了当年那般胆气。咱西军将士多有彪悍善战的好汉,杀个把市井无赖泼才,又算个甚么鸟事?

    可是种师中毕竟在西军是脑人物,听他喝骂,那将官面如冰霜,却依然俯身告罪,说道:小种相公责骂的是,是卑职曲端鲁莽。

    曲端?萧唐心中的讶异,不亚于方才听到鲁达弃官逃亡。这个靖康之耻后数败金军,可也屡次恃才与上司生冲突,后来被张浚王庶吴玠等人迫害,最终含冤遭害的西军猛将他当然也知道。也可惜了这般与岳飞一样矢志为国厮杀,却也如岳飞那般遭同僚构陷致死的良将之才。

    种师中看曲端那般神情,他眉头蹙得更紧。眼见场面有些尴尬,韩存保转个话头,忙对种师中说道:末将于京师酒楼已设下席宴,待小种相公商议事毕,还请相公大驾光临好教末将,一尽地主之谊。

    种师中心情不佳,却也不好拂了韩存保的好意,他长叹道:罢了,待议过正事,再说赴宴之事也不迟。

    萧唐现在脑中倒在盘算着鲁达现在身在何处,如果他依旧投了五台山出家,再将那里闹得鸡飞狗跳后,五台山文殊院的智真长老估计也还是会叫他去投东京汴梁大相国寺的师弟智清长老。既如此,萧唐只须在京师坐等化身为花和尚鲁智深的鲁大哥到来便是。可也不知还需要等待多久

    与此同时,五台山,文殊院。

    只听得轰隆隆的震天巨响,文殊院门前矗立的两尊金刚像被从台基上倒撞下来,重重撞到地上摔裂大半。寺院山门亦被轰然撞开,昔日的鲁达,现在的鲁智深踉踉跄跄撞到寺中,他面色通红,怒目圆睁。他打着赤膊,魁梧黧黑的躯体上遍布花绣纹身,更添了一股狂放不羁。虽然鲁智深醉态毕显,可声势凛人,当真是直饶揭帝也难当,便是金刚须拱手。就见鲁智深又迈着腾腾大步,直往寺院内奔去。

    文殊院中僧人各执白木棍棒,将鲁智深团团围住。鲁智深望见,大吼道:直娘贼!你们这干秃驴要打洒家,洒家便与你打个痛快!!!他似口中乍起霹雳,慑得一干僧人不由倒退数步。鲁智深却赶上前去,抓起一个僧人丢出数丈,随即如虎如群羊般挥拳飞脚,乒乒乓乓,只以一对老拳竟然打着三十多个僧人哭爹喊娘,哀嚎不止。

    有个年纪甚长的职事僧人远远奔来,他见鲁智深撒泼,便高声喝道:还不住手!?你也是佛家弟子,也须知佛门清修圣地,哪里容得你这般乱了清规!

    鲁智深酒意上涌,血灌瞳仁,他听职事僧人喝骂,却双目一瞪,满腔的不甘与忿意齐涌上脑,便势如霹雳,声若洪钟般高声叫骂道:咄!洒家杀人避祸,才出家做这和尚!佛祖若瞧洒家不入眼,洒家也没稀罕去劳什子西方极乐净土!

    洒家只瞧见,世间多少腌臜泼才藏污纳垢,做尽丧尽天良的龌蹉事还诵经念佛,怕是指望佛祖菩萨瞎了眼,才会眷顾他们这群鸟男女!洒家若是死后有知,若见佛祖真吃这班恶贼香火,洒家便把禅杖先打在那佛祖头上!

    洒家也曾看见,有多少平头百姓一辈子忍气吞声,被那干膏粱恶霸踩在头上,鸟屁都不敢放一个,却兀自吃斋求佛,只求来生混出个好出身!这瞧得洒家生出一肚子鸟气来!这辈子已窝囊成那个怂样,下辈子又能有何出息!?

    洒家处事有洒家的道理!佛祖若是真开了眼,尽管把世上作奸犯科的鸟人打下阿鼻地狱去!可洒家瞧不见佛祖开神通,所以洒家便用手中这把禅杖,铲尽世间不平之事!洒家不管做提辖还是做和尚,只求的是磊磊落落无愧于天地!哪似你们这干秃驴只懂得念经诵佛放鸟屁!

    这时刚刚奔将出来的智真长老,但见鲁智深矗立在寺中醉酒狂,可那般气势声威,仿佛似宝相庄严的罗汉转世一般。他神色一怔,凝视着指着一众僧人高声喝骂的鲁智深,那神情却仿佛似在听佛家偈语诵经一般




236章 论兵西夏,战争不止是填人命
    萧唐来经略府,不过是与军司核证安抚京南一行麾下将官战绩,按定赏功罚罪。而所擒贼段三娘,段五等人经判处押赴市曹处斩刑已是板上钉钉的事。而种师中此来京师,则是因宋夏边地关系日益紧张,向枢密院陈情西军边防之事而来。

    大宋与西夏今年来又剑拔弩张,说起来还是因为媪相童贯好大喜功,一心要以战功进爵封王所致(史实中他也做到了,成为大宋个在世时便被封王的大臣)。现在童贯已节制熙河兰湟秦凤几路,又兼任着武信军节度使。目前他还打算迁徙内地乡勇弓箭手以充实西军兵力,届时他挥军若能一举平定西北百年边患,还愁不能青史留名?

    这时种师中眉头紧皱,按他与兄长种师道的意见,现在并非与西夏再动兵戈的最佳时机。可童贯为名望和爵禄穷兵黩武,当年与青唐羌大战时,童贯便敢私自扣下宋徽宗禁止出兵的手谕,反而诳主帅王厚出兵收复四州,从而成就他童贯征战沙场中的次功绩,如今他大权在握,又有谁能劝得住他?

    萧唐见种师中沉吟不语,他也深知大小种与童贯之间貌合神离,便开口问道:小种相公此行至京师,可是为经略边地,与西夏之间的战事而来?

    种师中眼神一凝,按说这萧唐无论是官居甚么殿帅府都虞候京西南路安抚使,在他眼中也不过是个初涉征战厮杀的晚生后辈。不过种师中也曾听闻这个萧唐似乎很得圣上恩宠,而且曾经的府中提辖鲁达还有当年他叔父种谔的西军下僚韩存保也都很欣赏此人

    念及至此种师中心存考究之意,他向萧唐问道:如今童节帅养精蓄锐,招兵买马。又力主再次兵征讨西夏。这战与不战,不知萧都虞候又有何见解?

    萧唐微微一怔,可他见种师中目光深沉,别有深意。心中也想道:既然这小种相公有意试我,我倒也不能在他面前露了怯,便说道:这等军机大事,请恕小子妄言:倘若单从兵势谋略而言,此战必然要打。可从若是以国家大局为重我看眼下出征西夏,还为时尚早。

    萧唐的回答,倒是大大出乎种师中的意料之外,他眉毛一挑,又问道:哦,这又何以见得?

    萧唐清了清嗓子,娓娓说道:晚辈说此战当打,是因为本来夏人占横山之险,又有横山羌勇悍善战冠绝西夏。昔日西夏并河为寨,秦晋之路皆塞,成了我军进取灵州最难攻克的障碍。而前次夏人兵马败平夏,我军趁机于鄜延路建筑堡寨,使鄜延河东和麟府三路已连成一线。横山实乃夏人之国脉,若能一战尽数取下横山,则夏国全然受我大宋节制,亡国之日,时不远矣!

    种师中听罢面露激赏之色,他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为何都虞候又说出征西夏,还为时尚早?

    萧唐摇头叹道:且不说西夏国中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又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加之其占地利之势,每遇战役,必能把握我军队动向走势。况且夏人又善游击战术,灵活多变,忽前忽后。而我军更擅据阵守城,时常叫夏人占得先机。倘若我军欲尽取横山,西夏怎能不倾尽全国之兵来战?既如此是胜是负,还是两说。

    如今我军既已在横山建筑堡寨扎下根基,尽可徐图蚕食,不必耗费举国之力一战定之。更何况便如前次平夏城大捷之后,辽国为成三足鼎立之势,断然不会让大宋灭掉西夏,目前辽国国势未衰,饶是我大宋付出千万军中儿郎的鲜血,却只能换来个腹背受敌的局面,空耗国力民财,却又有何用?

    平心而论,童贯的主张不但没有毛病,甚至还极具战略眼光。只要能掌握横山,不但是道进可攻退可守的天然屏障,此地同时也是西夏最肥庶之地。不但畜牧业和农业十分达,又是西夏盐铁的主要产地。以往大宋与西夏交战中,后勤补给绵延七百里,一旦被敌人切断粮道,便只能不战自溃。?

    当年西夏军倚仗横山地利,逐个击破宋军驻守的营寨。诸如宋夏战争中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败仗,无一不是被夏军如此击败的。

    不过童贯的战略方针虽然正确,可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童贯实在太过于急功近利,甚至可以说他完全是要以无数将士的鲜血尸骸为代价,来满足他对于权力与名望的追求。不断怂恿宋徽宗兵伐夏也是,后来撕毁宋辽百年盟约联金伐辽也是?

    更何况后来宋夏战争中童贯种师道率大军也确实全盘攻克横山,使得西夏又一次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那时西夏已处于亡国边缘,完全失去了地利优势和战略主动权,当时大宋都不必动武,只要把守住当年出盐出铁出米供给西夏国力的横山,大半国土尽是沙漠之地的西夏只能日渐走向衰亡。

    可是西夏国,毕竟背后还有大辽在撑腰,而大辽国折腾得差不多的时候,真正大宋的死敌女真人也早已崛起了

    种师中这时才面露诧异之色,不自觉对萧唐又高看了几分,他击节赞道:本府亦然觉得此时出兵讨夏,时机尚未成熟。只可惜唉!

    这些时日种师中种师道与童贯起了争执,便是因为童贯忒过急于伐夏,竟然要劝说宋徽宗抽动河北京东诸路数十万乡勇弓箭手尽数派往大宋西军,大小种经略相公深知这些民团乡勇根本不是职业军人,他们大多战力低下,完全是为童贯填人命,送人头地去与剽悍善战的西夏军厮杀。

    何况到时无论胜负,大宋诸路巡检守备空虚,更会使得天下强人匪寇猖獗生乱,可是想称公封王已想红了眼的童贯,又哪会搭理这等无关紧要的小事?

    一番言谈下来,种师中对于萧唐的印象变得极好,他惊喜现这个后生不但分析宋夏之间的军事大局走向一语中的,而且战略主张也与他们兄弟两人完全一致。

    目前西军将领中已有不少血勇好战的将官受童贯拉拢,也力主朝廷兵,尽快一战夺下横山重地。种师中却没有想到在京师倒遇见个知己的军中晚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萧都虞候果然真知灼见,也算相请不如偶遇。既然韩节度有意设宴,咱们再详谈一番如何?种师中眼带笑意,向萧唐温言说道。



237章 出走西军,你也配是杨家将?
    种师中这种西军中领头人物,又是在青史留名的忠臣英烈相邀,萧唐自然大喜,他喜道:小种相公韩节度都是军中宿将,我早敬仰久矣,这次不如便由晚辈作东款待各位西军好汉,也好一偿结识英雄之愿,还望诸位切莫推却。

    韩存保知道萧唐家大业大,论家财在东京汴梁也是富甲一方,两人关系也不见外,便笑着说道:呵呵,这次本该是我来宴请小种相公,不过既然贤侄诚意相邀,那我也承贤侄的情分。

    而种师中也不是矫情之人,他三个叔父种谔种诂种诊在西军中合称三种,西军大小将官莫不对他们恭敬有加,种师中的兄长种师道虽然名声更显,但他拜到大儒张载门下,经科考后改任文官,后来又在蔡京打击元佑党人时被罢为庶民。所以这一代种家将在西军中多少年积攒下的威望而言,仅从目前来说还是种师中要更高一些。多少年下来他也时常与西军将官把盏痛饮,如今萧唐这个他印象极好的军中后辈说要请客,他便也一口答应下来。

    之后萧唐与种师中韩存保等人暂别,他先至枢密院军司交付安抚京南事宜文书。而现任的知枢密院事,乃是资政殿学士宣奉大夫吴居厚。说起来这个吴居厚也是一个人物,朝廷大兴盐铁贸易时,他挥其善于理财的特长,征得赋银数百万。后以盐铁赋税之利资助河东换马牧养,并拨出大钱二十万缗支援西军军饷,转任地方转运使时疏浚运河以利漕运灌溉农田政绩出类拔萃,绝对可以说是国之能臣。

    可是这位从宋神宗元丰二年便出仕的吴知枢密院事现在已是七十一岁高龄了,几年前起他便因为年事已老而辞去尚书右丞等职位,如今又被宋徽宗启用,很明显也不过是为了敲打郑居中而执掌枢密院的一个过渡角色。

    吴居厚这个睿智慈祥,但已不再精神矍铄的长者又温言勉励萧唐一番。正事议毕,种师中与曲端等下属官将先行被韩存保请到府上歇息,而萧唐要款待种师中等人,选自然是他名下的京师第一酒楼加乐坊金风玉露楼。

    萧唐吩咐燕青前去金风玉露楼先做准备,他思量一番,又吩咐家丁请来关胜杨志宣赞等随他至京西南路行事的将官,其中只有轰天雷凌振不耐这种应酬酒局,依旧独自留在军器监内做着他的炮具改良研究

    关胜宣赞郝思文等也久慕西军种家将的大名,听萧唐要携他们同去与小种经略相公种师饮,也无不面露喜色。可是其中伤势已将养好个七七八八的杨志听罢,他的脸色却变得有些不自在起来。

    萧唐瞧杨志面色有意,便问道:杨志兄弟,此番宴请小种相公,你可觉得有甚么不妥?

    杨志面带赧色,长叹一声道:卑职好歹也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后裔。当年至关西投伍,也是为效法我祖令公响名于边地,光耀杨家门楣。叵耐几番不得重用,卑职便又转至京师应武举,只望能在军中有番作为,可如今却只在殿司做个制使官,如今又有何颜面去见西军好汉?

    听杨志说罢,萧唐倒也能理解他的心情,读原著时这杨志便总给人种苦大仇深的感觉。他肩上背负的是世代将门的荣耀,又有远方兄弟节度使杨温与他比较,杨志费尽心思想在军中出人头地,可几番辗转下来他却只能供上官差遣,却毫无战场厮杀的机会,将门后裔却只能低阶差役官,这又叫他的心气如何能顺?

    萧唐拍了拍杨志的肩膀,安抚他说道:杨兄弟一身武勇,又有拳拳报国之心,此番征讨京南贼人时便已初显峥嵘,待朝廷论功行赏时,也不必再只做个被人呼来喝去的制使。都是一腔热血的好汉,咱们还怕去见西军中的儿郎?走,喝酒去!

    听萧唐一番勉励,一股暖流蓦地涌上杨志心头。他眼眶似已湿润,重重地点了点头,只铿锵地说出一个字来:好!

    待种师中韩存保等人被请至金风玉露楼,来到这东京汴梁最为热闹繁华的去处时,眼见楼宇华丽热闹非凡,种师中手下大多将官也都瞧得目不衔接,啧啧称奇。

    萧唐唤燕青将种师中等人接引至楼内包间雅座,还未等楼内伙计端上珍馐美馔陈酿美酒前,萧唐与种师中相互引荐各自同行而来的心腹及属下。

    除了曲端之外,与种师中同行至京师的秦凤路指挥司将官中,还有一对兄弟唤作折彦野折彦质已见过太多的宋史以及水浒中留名的名人,萧唐现在都已有些麻木了。

    折彦野与折彦质是渭州知府折可适之子,与种氏并称西军的将门旺族。他父亲折可适随种师中叔父种谔征战四十多年,与夏军大小交锋达几百阵。堪称第七代折家将中最为出类拔萃的猛将,现任渭州知府的折可适与经略秦凤路的种师中同在平凉城,他年事已高,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便也想让自己的儿子似当年他们兄弟跟随种谔征战沙场那般,在种师中的麾下继续折家将门的辉煌。

    现在折彦野为秦凤路第一副将,折彦质刚刚出仕任直秘阁参军事,这两兄弟一文一武辅佐小种经略相公,尤其是折彦质抗金军剿杨幺时也数次展露头角。

    更何况两宋交替之际出身西军的名将中,擒拿方腊,黄天荡大败禁军的忠武蕲王韩世忠还与武二哥在军中做着他的刺头;在仙人关与和尚原同金军血战,统御川陕的检校少师吴玠此时也应该投军不久;于柘皋顺昌等地数次力战金军大捷的刘锜,此时应该还只十一二岁年纪现在所见到随便一个西军中的下级军官,都是日后在宋时中留名的人物,也难怪童贯一心想要拉拢西军中威望最盛的种氏兄弟。

    不过种师中听萧唐引荐随他安抚京南的将官时,现这些人也倒大有来头:关胜目前虽只屈居于蒲东巡检司任巡检使,可其是汉末三分时名将关羽之后;步司衙门兵马保义使宣赞好歹也是郡王驸马;花荣彭玘都是累代将门出身;韩滔曾中过武举

    可望见萧唐身边的杨志时,种师中身后曲端眉毛一挑,他斜眼望向杨志,问道:你这汉子,可曾投过西军?还是杨门后裔?

    杨志脸上生的那一大块青记,也难怪曲端一眼便认出他来。杨志在关西投西军时日不久,却不认得曲端,便只抱拳道:未将确实是杨令公后裔,也曾于西军效力过,恕末将眼拙,不知这位将军如何称呼?

    曲端斜眼打量杨志一番,也不答话杨志的话,而是又向他问道:既恁地,你现在又在京师禁军甚么军职?

    杨志面皮一红,垂说道:惭愧,在下只于殿帅府中任制使官一职。

    曲端脸上鄙夷之情溢于言表,只顾低声说道:可惜了,辱没了杨家将门的名头。

    杨志被曲端一语戳中心中痛处,心中忿意羞恼陡起,可眼下却又作不得,脸上那一大块青记似也涨红了几分。
1...119120121122123...7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