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水浒任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云霄野

    而如今恁般形势,所谓的正统国祚,任谁继位也都无名分,届时中原江山又待如何群雄并起,而要争得逐鹿问鼎!主公今日做成诺大声势,也正可一扫**,膺当天之正统,受克让之归运。不错,北面仍有金国强邻觊觎,另立傀儡附庸必将南犯,待诸地百姓惨陷于外虏兵祸灾厄之际,主公挥义师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到了那时各处黎民才不至逆来顺受的奉赵氏为正统,而心甘情愿的归从于主公!待驱除外虏,再收拾旧山河,也正是我等成就大业的时日!”

    聚义厅中,本来气势汹汹的力主即刻出兵截杀金军的一众头领里面,确也有些人听李助一番剖析过后一时怔然。细细一想,这金剑先生说得也不差啊,何况就算咱们不惜性命的奋勇血战,能够杀溃那一路攻破汴梁的金军,再假设能抢回宋廷赵氏一众皇室宗亲时,似赵佶、赵桓这两个昏君又怎生处置

    将那一对狗皇帝以昏聩不明、误国害民的罪名一刀砍了除了些意气用事的草莽浑人之外,就算一些做惯了绿林勾当的强人头领也能意识到这事如果真做下了,也终不能将赵氏宗族皇室一股脑杀个干净,否则的话便是与仍忠于宋室的诸地军民彻底结成死仇。可是再将这对昏君放还回去做皇帝这又叫聚义厅内许多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豪强如何能够接受

    而李助的提议,也只是建议萧唐暂时不作为,思虑的也更为长远,对于日后己方势力的发展更为有利。

    然而就在这时,萧嘉穗也长身而起,他脸上义愤慷慨之气尤重,并朗声说道:“李道长所言确也有见地,任由宋廷二帝连同宗室尽被外虏夺去,中原势必大乱。可国无正统嗣君,届时却又有多少狼子野心之徒趁乱而起,意图




1464章 靖康耻,犹未雪?我等偏要眼前报!
    聚义厅中其他军师头领里面,许贯忠、公孙胜、朱武等人当即表态支持萧嘉穗的主张,而混世魔王樊瑞似乎倾向李助的提议,一时左右为难的,竟是以往行事向来带着几分邪气的乔道清。

    以往本觉得李助为人处世,似乎算是与自己的秉性相符,可是这段时日乔道清于寨内和公孙胜相处过一段时日,彼此谈论道法修心,潜移默化间自己的心性好似也出现了些转变。这个时候的乔道清撮着牙花子左顾右盼,到底没能定下主意,也只是暗自啐骂了口,再未做言语。

    至于坐在萧唐侧首的燕青本来一言不发,只是阖目思量着,蓦的却也叹声说道:“被金人掳走的可不止是那两个昏君,赵氏宗族与朝中臣子,也仍有诸科医生、教坊乐工、各行工匠...乃至无辜受难的宋民子女万余......”

    在聚义厅内一众兄弟的注目之下,萧唐也终于开口说道:“恁般国难当头之时,倘若我隔岸观火,任由着这一路金军掳二帝北归,而坐视中原江山四分五裂......对于我等虽然有利,可是相较起来却是金国受益更多,虽与宋廷阋于墙,亦当外御其侮,也不能教外寇坐享其成。”

    按后世抗战时期两党势不两立,可是在日寇侵吞大片疆土国难临头时,不也势必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萧唐心中念罢,已然做出抉择。从大义的角度出发,此番挥军去阻截五六万众的金军,饶是必将会是一场惨烈的战事,也是势在必为。

    而当在场一众头领见萧唐已做出抉择,大多振奋呼应,且摩拳擦掌,且等不及与金军外寇大干一场。在场群豪捋臂张拳的模样萧唐都瞧在眼里,又暗付道:宋廷朝纲无道,饶是与我聚义的众兄弟对误国昏君、当政奸佞早已寒心齿冷,可也不止涉及到宋朝二帝,倘若我真对这路肆虐宋境的金军置若罔闻,就算是欲尽快成就霸业,而使众头领以正身名,可也仍会教许多兄弟寒心吧......

    至于李助见萧唐采纳的是萧嘉穗的提议,他淡然一笑,似乎也在自己的意料之中,遂又道:“罢了,萧头领所言也在其理。既然主公心意已决,也仍可因时制宜,临机行事。”

    萧唐微微颔首,心中蓦的却念及正史中岳飞所作的那一首语境激昂、慷慨壮烈的千古箴词《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现在看来,恐怕那千古名篇之中因没有汴京国都被外寇攻破沦陷,教百万黎民百姓在外虏铁蹄之下惨遭蹂躏的国耻,却因未曾报雠雪恨的感慨,如今却是要做些改动了......

    因为靖康之耻,这等国仇家恨,我等却要立刻就要给报了!

    聚义厅中众头领争先恐后的请命出战,萧唐也正要与萧嘉穗、许贯忠、李助等头领合计调拨各部军旅组成先锋、中军、合后等部,而出兵进发。然而正待众人合计时,统管梁山寨内杂务诸般事宜,而并未参加军议的杜迁、宋万二人却踅进厅来,并向萧唐报说道:“哥哥,李家道口酒肆张仁、李义两位兄弟遣人发了响箭,水寨那边发船前去探觑,说有个后生带挈着三五百人,特来投奔哥哥入伙。张仁兄弟那边问他名头,那后生却说待拜会得哥哥时,再当面说与恁知晓。”

    如今既然已准备与金军全面开战,萧唐自也不必再用全羽、柯引这些假名下山勾当。保州那边也已发出飞鸽文书,尽管放还暂时被监管住的崔慕远返回高丽国去,而水泊梁山这边萧唐在调拨诸路兵马下山接引遭受外寇袭掠的民众,伏击四处



1465章 杨门忠烈,也不只有杨家将
    这小子,有点意思......

    萧唐心中念时,又听那后生继而说道:“实则于荆湖南路那边,亦有绿林盗上混迹的曹成做成好大声势,纵横道州、贺州一带,他便撺掇着小弟前去入伙。而我只是寻思,既然决议在绿林中大弄,自当须先见识江湖上的翘楚人物,而萧任侠名闻寰海,谁能比得何况待我北上段时日,方知恁广发檄文,金狗南下,号召诸地军民抗击外辱,这更搔着了我的痒处。以往是凭着一身本事,直杀的那些害民的狗官不敢再薅恼乡里,如今杀那干犯我江山社稷的鞑子,小弟更觉爽利!”

    曹成、道州、贺州......

    萧唐再听下去,他脸上的笑意却渐渐的凝固住了,取得代之的是一抹讶然惊异,他也不由得想起一段史载来:

    杨再兴,贼曹成将也。绍兴二年,岳飞破成,入莫邪关...再兴率众直入其营,官军却,杀顺夫,又杀飞弟翻...飞见再兴,奇其貌,释之,曰:“吾不汝杀,汝当以忠义报国”......

    而此时坐在侧首的史进瞧那后生似也入眼,遂笑道:“你小子自说自话,口气倒是不小,倒也不晓事!却还没向萧唐哥哥自保过名号。”

    果不其然,那后生见说一笑,旋即又向萧唐施礼说道:“小弟杨再兴,拜见萧任侠!”

    杨再兴,当真是他!直杀得金军亡魂丧胆,却魂断小商河壮烈战死的抗金名将!

    萧唐心中震惊,他自也深知正史中杨再兴归顺官军之后连破匪寇、伪齐兵马骁勇难挡,战金人于郾城,更是以单骑突入敌军,虽未生擒得酋帅,却杀数百人而还。而后战死中只率三百骑与大股敌军战于小商桥,骤然破阵,杀二千余人,乃至万户撒八孛堇、千户百人,但终因寡不敌众,射在身上的箭镞多达两升之多,而壮烈殉国。

    对于这等英雄人物,萧唐心中自然是万般敬服。然而如今这杨再兴仍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起码在这段时期,他的确未曾打算投奔官军以建功立业,相反的也毫不忌讳做为乱军对抗朝廷,直到受岳飞感化招抚,才甘愿归顺宋廷,以官军裨将的身份奔赴国难......

    然而如今的岳飞虽然已应投身军戎,可是他的父亲奄奄垂绝,遮莫也已又离开军队,而赶回故里为父亲置办后事守孝。而这个时候的杨再兴自然仍是豪纵不羁,力抗外辱杀金人绝不含糊,却仍对朝纲败坏的宋廷保持敌意,而不屑于投身官军的英武青壮。

    按说杨再兴本来应该投奔的那个曹成的确声势不小,且占据荆湖南路道州、贺州一带,与京东路水泊梁山相隔路程甚远。看来江湖名声的确又一次起到了大用处,不止能似宋江那般教江湖中人闻名纳拜,如今更是闻名遐迩的萧唐又发檄文号召各处志士协力抗金,也引得杨再兴这等怀具腔热血的豪勇之士慕名来投。

    杨再兴的确也是做如此打算,他北上寻访至水泊梁山的途中,也已听闻东京汴梁竟已沦陷的消息。本就痛骂宋廷昏君佞臣果然孬弱昏昧,只是误国害民,如今又被接引至梁山泊聚义厅来的路上,亲眼觑见梁山几处军寨披坚执锐、砺戈秣马,蓄势待发而似要大弄,杨再兴自也摩拳擦掌,又急匆匆的向萧唐问道:“萧任侠,如今眼见恁调动兵马,似有大动作,遮莫正是要去寻那路祸害汴京的鞑子去我自初到大寨,无半米之功,也愿追随恁前往杀敌,有甚吩咐,尽管差遣!”

    若论冲锋陷阵、斩将夺旗,在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神勇,于正史中杨再兴已得以证明他自是无比骁勇的猛将,再加以磨砺,恐怕在自己麾下武勇骁将之中也将士出类拔萃的。可是他是冲阵的猛将,并且年轻尚轻......萧唐心中念罢,遂把手一指,又笑着对杨再兴说道:“我梁山泊求贤若渴、广纳豪杰,但



1466章 国破家亡,生于帝王家又如何?
    几处尽管日常山寨诸般事宜的职事头领,以及烈勇、山魈二军镇守山寨之外,萧唐麾下马步军各部几近全军出动,而阮氏三雄所率领的乘浪、翻江、捣海三路水师摇橹划桨,浩浩荡荡也之外白马津隘口的方向驶去。

    而择编诸寨预备兵役,协同王进督管兵马操习的王焕、张开、王文德等老将也尽皆来向萧唐请命要去截击金军。本来萧唐正是踌躇,而王焕却又叹声说道:“萧任侠,虽然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老哥几个都已是过时的人了,可是只这次,我们无论如何也要与你同去。虽然舍下汴京的府宅、朝廷养老的闲差而愿在梁山泊中盘住,可是我等毕竟曾在汴京久居,可说是家园故里早金人外寇侵害,我们又怎肯无动于衷

    更何况...还有韩存保、杨温这两位老兄弟受家世羁绊,只能返至汴京领罪。金军打破汴京,他们二人能否保得周全,我们老哥几个又如何不会挂念只在寨中悬望,如坐针毡,是以今番我等也势必要同去,这身老骨头本事还不曾撂下,亦能为寨内群豪提供些助力。”

    曾经点拨自己枪术奥妙,多曾点拨的前辈王焕既如此相求,萧唐也只得按这七位旧日节度使的恳请带挈着他们安置在出征的部曲之中,水泊梁山马、步、水诸军齐发,便准备奔赴白马津截击于汴京大肆掳掠过后北上返还的东路金军兵马......

    与此同时,宋朝太上皇赵佶的爱女,方今官家赵桓的妹妹茂德帝姬赵福金却正置身于自己根本无法想象得到的噩梦之中。

    本来为自己爱女许配的蔡京之子蔡鞗,却在宋夏国战之际做为一路宋军监军于乱战中被杀之后,赵佶也曾打算为赵福金另择良婿为驸马,然而方腊起事、萧唐造反、联金灭辽、燕地兵败......乃至金军悍然南下等太多惊天动地的大事直教赵佶焦头烂额,而随着赵佶禅让退位,本来曾打算为赵福金择选的权臣衙内子弟却也在赵桓上位之后被清算倒台。

    虽已是二十二的芳华年纪,在宋时也早该得以成婚,可是如今宋廷二帝狼狈不堪,也无法顾得上赵福金的终身大事。而赵福金却不在意,就算一生不嫁,比起和一个自己无比陌生的男子成婚,只留在深宫内苑之内幽居也好,毕竟那个时常在自己心头浮现的男子,却背反朝廷做了大逆不道的谋逆贼子,既是赵氏宋廷、自己父皇的心腹大患,赵福金也很清楚彼此注定不能走到一处......

    然而听闻北面如狼似虎的金国铁骑杀至东京汴梁城下,深宫内苑之中赵氏宗室、帝姬世子惶惶而不可终日。而他们那被迫继位的皇兄赵桓也似入了魔怔一般,不但喜怒无常,还时常捶胸顿足的望天悲嚎。赵福金也只得强自打起精神来,时常安抚赵嬛嬛等一众栗栗危惧的妹妹,实则她自己也是惊恐不安到了极点,本来是身份尊崇的泱泱大宋赵氏宗族子裔,何时又曾经历过这种朝不保夕的惶恐

    然后一段时日过后,赵福金才意识到直教自己感到玭凄惶、悲惨、恐惧的日子,这才只是刚刚开始。

    忽然有一日,有一员殿前司的官将率领一拨如狼似虎的军健闯进后宫之中,他对赵氏宋廷的皇族子弟竟全然无半点恭敬顺服的臣子模样,反而虎着脸厉声呵斥,喝令那些同样凶神恶煞的军卒大肆搜捕皇城内苑所有赵氏皇族子弟。赵福金惊愕震恐,期间也听人



1467章 深宫内苑长大,如今却置身地狱
    四面八方百姓呼天抢地的嚎哭声潮一浪高过一浪,汴京城内有些宋民眼见国祚相传一百六十余年的赵氏宗族竟然尽被似轰撵牲口一般被驱逐了皇城,深感亡国之哀、丧国之痛,遂哀呼着蜂涌上前,试图拦截赵氏宗族尽要被押解至金军营中。

    明明是宋廷臣子,如今却受金军主帅完颜斡鲁补委派,威逼押送赵氏皇族后妃三千余人至汴京的范琼见状眼角不由一阵抽搐。当他眺望过去,觑见前方长街上有不过数百前来督监押解赵氏宗族至营中的女真骑手时,范琼狰狞的脸上蓦的又透出浓烈的杀意,浑如一只择人而噬的走狗恶犬,他立刻寒声说道:“上朝军帅有令,宣谕汴京百姓,如今赵氏已失国,令百姓不许阻拦宫内皇族嫔妃出城,但凡是阻挠赵氏皇族前往营寨的刁民,杀无赦!”

    随着范琼一声令下,殿前司禁军之中那些眼见大势难以挽回,竟索性彻底倒向金军的奸恶之徒立刻擎出兵刃,如像潮水般向那些哭嚎拦路的百姓冲将过去,一时间刀光霍霍、惨嚎连绵,许多手无寸铁的汴京宋民纷纷惨嚎倒在血泊中,因汴京沦陷、国家沦亡而直感摧心剖肝的无辜百姓,如今却又要遭受那些倒向金人的同胞军卒的残忍屠戮!

    皇城内门附近登时陷入了混乱之中,大批奔走不及的百姓哀呼惨嚎,四处人头攒动只顾仓惶奔逃。那些狰狞恶煞的女真金军倒也罢了,汴京城内这些凄然悲苦的百姓浑然没有料到殿前司禁军中这些非但于保家卫国之际毫无用处,且转事金人的败类竟然恁的心狠手辣,竟然会毫不犹豫的当街斩杀同胞子民!

    在不远处瞧着热闹的金军骑手见状更是肆无忌惮的大笑起来,其中有一个女真骑将更是张狂的笑道:“这些鸟南蛮子的兵中看不中用,连拒敌死战的胆子都没有,可是待本族人下手倒狠!果然也正如菩萨太子所言,如此南朝,挡不住咱女真儿郎的兵锋,却为何不尽取中原这片花花江山

    起初咱们奉命南下,我还盘算着何时才能北返回去,现在若要我说,咱们尽管放胆直入便是,宋军无能,咱们也不必回去了,南朝这些两腿羊的家当,都咱女真的财物,便似直杀得契丹狗子臣服归顺,吞它辽朝那般索性趁势打下南朝整片疆土,夺取宋人的子女玉帛...菩萨太子又何必急于率军班师如今南朝国都都保不住了,只要趁势将南朝那干孬兵弱将扫荡尽了,南朝的整个江山,如何不是俺女真人的”

    在旁另有个女真谋克冷哼一声,说道;“菩萨太子顾虑得多,常说甚如今俺女真得势,自是打天下易,而守天下却难。当初咱女真世代被契丹狗子欺压,又有甚么公道可言,如今终于到了我女真扬眉吐气的时日,自是弱肉强食,孬弱的族类自当受强者奴役。

    菩萨太子到底还是待南蛮子忒过善待了,而南朝如今既然任咱们予取予求,朝内粘罕、兀术等要臣可还没尝得甜头,南朝恁般堆积如山的财物、豪华奢侈的宫室、广袤富足的土地,还有那干嫩得都能掐出水来的南朝女子,......还有多少生口奴役尽可取之菩萨太子今番抢得头功,占足了了好处,朝内其他要臣与女真儿郎知晓了又如何不会心热眼赤南朝这片花花江山,早晚咱们还会再杀回来的!”

    “说道南蛮子的那些女子......嘿嘿,麻达葛,咱们也是随着菩萨太子抢进汴京城子立下大功的,银器财物、上好盔甲与牲口马匹等利物自须少不得咱们的,开封府那干狗子为俺女真卖命搜罗,掠得南朝女子上自嫔御,下



1468章 国家沦亡,哪里会有救世主?
    听到竟然会有宋民百姓如此恶言咒骂父皇,赵福金、赵嬛嬛等深宫内苑中长大的帝姬不由怔住了,尤其是那些并没有搬至宫外府邸丰的宗室子女,她们看待赵佶的印象各有不同,可是在后宫中只曾听闻父皇圣明,方今天下国泰民安,大宋自是丰亨豫大的富饶太平景象,怎么如今听得有人高声置骂,竟好像全因父皇与皇兄的昏聩才导致金国铁骑攻破汴京,而皇城深宫外面,似乎有许多本是宋人的百姓实则早已对朝廷切齿怀恨久矣!

    对于一些百姓而言,是他们头顶上的天塌了,是以他们直感无比悲恸。然而同样的,对于许多黎民而言,眼见赵氏皇权的崩塌,也使得他们以往只能憋闷在心中的那些怨言怒火在这一刻得以爆发开来。是以围观宋廷宗室皇族子女嫔妃似是被撵牲口般赶往外虏营寨的汴京百姓之间,也似是分化成两种截然对立的态度。

    经那个恶毒叱骂的汉子高声骂过,周围本来溃动的人群里面接二连三,又有许多人满心忿怒,也开始痛斥宋廷二帝昏庸误国害民,直连累得黎民百姓无生计寻觅,如今又深受恁般亡国之耻。范琼喝令麾下军卒隔开试图拦截队伍的人群,对于周围那些趁机将宋廷两个官家骂得狗血淋头的百姓倒是不管不问。当然也会有人积压在心中的怨气彻底爆发开来,如犯癔症也似的指着那群宋廷宗室子女泼口痛骂,这也教赵福金开始意识到自己本来对大宋江山的认知,似是与事实完全不符......

    父皇的确好享乐,与人随和,平素做派也并非端谨...但是他聪颖灵悟、文思敏慧,宫中也时常听近臣奉赞父皇为圣贤明君......难道那些终究只是讹言谎语,而的确是父皇、皇兄败坏社稷基业...而那个人......莫非也是因为如此,才势必要背反父皇

    赵福金心中念着,思绪万般复杂,然而仍只得任由着押送的军兵挟持,从皇城内宫成群的宗室子女、后宫嫔妃乃至许多汴京城内的臣子贵妇继续惶恐着前行。直至一行队伍来到金军的营寨中时,人群之中的赵福金又觑见许多生得粗莽剽悍,头戴皮帽、身着皮甲兽袍的粗野蛮人朝着自己这边指来,并且用自己听不懂的言语大声笑骂着,而那些蛮人投射向自己时那猥琐的眼神、狰狞的笑意,也绝对是赵福金生平所见过的最为可怖的笑容。
1...597598599600601...7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