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任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云霄野
174章 江湖豪客,始兴忠武王之裔
啪!的一掌下去,掌掴声那叫一个脆生!高衙内被萧唐一巴掌抽得跟陀螺似的转了几圈,他半张脸登时肿起老高,高衙内捂着脸刚站定身子,萧唐紧接着左手一记巴掌啪!的又扇在他另一侧脸上,接下来萧唐抡起膀子左右开弓,跟抽冰猴似得扇得高衙内左旋右转。
但听清脆的巴掌声与高衙内的惨嚎声交织响起,在场党世英党世雄等官军;张臻妙董十五曹保义张金线等东京汴梁瓦棚间打踅的诸行艺人;以及那个英武汉子林冲唐芃秀等莫不看傻了眼,高衙内在京师横行无忌甚久,只让京师市民敢怒不敢言,何曾有人敢这般掌掴他?此时林冲便是想拦,可见萧唐已经出手伤了高衙内,他嘴唇微动,终于还是一跺脚,不住地摇头叹息。
眼见自己的主子被萧唐扇了个七晕八素,高衙内那几个帮闲吓得魂飞魄散,哪还敢放出个屁来?可几个帮闲中干鸟头富安是精细之人,他心下寻思道:萧唐那厮,竟敢公然掌掴衙内!?说不得,回府后衙内只会把气撒到我等身上。要叫衙内抬举,此时正是表忠心的时候。
想到这那富安做出副忠心护主的模样来,他抡起王八拳,直向萧唐冲去,嘴里还嚷道:你敢动我们家衙内,我跟你拼啦!
萧唐想也不想,一脚飞出,直将富安踢出几丈开外。叮咣作响瓦罐迸碎,那富安双眼翻白口吐白沫,昏死前他心里还想道:只要这厮一脚踹不死我,这些皮肉之苦,也只得生受
萧唐每一巴掌扇在高衙内脸上,围观的市民百姓莫不心里感到酣畅淋漓的痛快!眼见高衙内那张脸被萧唐生生扇成猪头,牙齿也被萧唐打掉几个,也不知是谁忽然高喊一声:打得好!。这一声高呼登时引起一众人的激烈反应:打死这个无法无天的畜生!萧任侠,不愧是个好汉子!痛快啊!心中腌臜鸟气终于出了!
高衙内被萧唐抽得鼻歪口斜,他一屁墩坐在地上,泊泊鲜血从他鼻孔嘴角甚至耳朵中流出。高衙内哼哼唧唧,没昏死过去已是难得,哪还再敢放出半句狠话来?
你你这厮竟敢打本衙内高衙内费劲巴力,终于从缺牙漏风的嘴中说出句话来,就见萧唐还是面带已让高衙内无比心悸的笑意,他又举起手来,作势欲抽。高衙内惨嚎一声,转过身手脚并用,连滚带爬地窜出几步,与那众帮闲一道烟似的逃了。
那边党世雄面如死灰,眼睁睁看着高衙内落荒而逃。而党世英趴在地上,刚要扑起身来时,就见焦挺冲他呲牙一笑,党世英心里咯噔一下,他咬牙切齿,索性坐在地上不起身,既然我赖在地上,看你这厮还如何摔我颠我!?
萧唐斜眼瞧向狼狈不堪的党世雄党世英,冷眼讥讽道:堂堂禁军将官,却把手中兵刃对向大宋黎明百姓!你们兄弟俩真有出息啊!
党世雄面红耳赤,只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长舒口气,向萧唐打个拱,惨然笑道:萧任侠,今日你掌掴高衙内,高步帅决计不会善罢甘休,只怕你以后在东京汴梁也再无安宁之日。
便是似你们这般被官场磨平了棱角,真被高俅当做家奴般使唤的人物,就能得个善终么?萧唐心里暗叹,党世雄党世英这兄弟二人,作为高俅帐前驱使的极多牙将中最了得的两个,一个在高俅征讨梁山时中了火计,在乘小舟逃出时在芦荡中又遭弩弓齐,落水身死,另一个被宋江生擒后释放,却被暴怒的高俅驱逐出府,永不录用。
时人苦把功名恋,只怕功名不到头。这兄弟二人含垢忍辱委曲求全地供高俅驱使,受高衙内的污辱,可到最后只怕稍有不慎,还是要被高俅一脚踢开。萧唐凝视着党世雄,一字一句地说道:男儿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哪怕招致那高俅报复,也胜过低头折节,辱没了男儿的一腔热血。
你是大名府面涅郎君,河北呼保义,又是被赞作任侠的人物,自然是受世人捧赞惯了,却哪知道我们兄弟俩的苦楚?党世雄怅然想着,他扶起党世英,带着一众官军也灰头土脸地去了。
这边石秀得了萧唐授意,他站出身来对在潘楼附近围观的武师江湖艺人市民见等人朗声说道:诸位乡亲,高衙内那厮平日暴虐良民,无所不为,京师上下虽怕他权势,可我大哥萧任侠却不惧他!这东京汴梁宣德门东角楼一带,以后便由我大哥照拂,再有奸佞鼠辈敢来造次,尽管叫我大哥与我石三郎知道!
石秀话音方落,围观一众百姓中登时爆出排山倒海的喝彩声!
不愧是萧任侠!还有石三爷!还有这两个好汉又是谁,端的好本事!围观百姓交口称赞,高衙内跋扈作恶很久,直叫京师上下百姓敢怒不敢言,而勾栏瓦舍间传唱萧任侠长街斩恶霸,千里送瑾娘之事使得大多百姓对于萧唐早有耳闻,如今见萧唐一出手便惩治了京师内无人敢招惹的高衙内,替东京汴梁内市民出了那口心中快抑郁成病的恶气,怎能不使得这些保守欺凌压迫的百姓欢欣鼓舞?
在众人的欢呼喝彩声,就好像是当年萧唐与武松被判充军押出府衙时受大名府民众们奔腾欢呼的场面一般。唐芃秀感受着这热闹的场景,她的心中忽然涌出一股无法言喻的感动,直叫她一双美丽的眼睛中含满欣喜的泪水。
唐芃秀痴痴望着萧唐,见萧唐也转过头来凝视着她,唐芃秀怦然心动,心中暗付道:他又救了我一次,这就是我喜欢的人替百姓伸冤,行侠仗义的那个好男子唐芃秀对萧唐本来就暗藏情意,她的感情也在这般热闹场面的烘托下汹涌起伏,难以自己,自己到底还是无法忘记了他
唐姑娘?唐姑娘?萧唐已走到了唐芃秀面前,却见唐芃秀目光痴迷眼神涣散,只是傻傻地盯着自己,他纳闷着挥手在唐芃秀眼前晃了晃。
唐芃秀哎呀一声,面色潮红,她嗫嚅道:我们又见面了啊
萧唐微微一笑,说道:我还以为唐姑娘在京城只是暂住段时日,如今已经回川地成都府路了。花荣兄弟与花小妹念及唐姑娘之情,可时常提及你呢。
唐芃秀一呆,旋即心下喜道:他以为我早已回乡了,所以在京师才没来寻我吧?你那花荣兄弟花家小妹时常提及我,那你呢?你心里有没有想过我?
哦唐芃秀呐呐说道:我可不知道你也来京师了啊,既然咱们是老交情咯,闲时我能不能去你府上转转?那个只因为花家小妹乖巧得很,我也很相见她。
萧唐心下犹豫了下,他本来就不是对于男女感情之事木讷迟钝的呆子。唐芃秀对自己这般态度,萧唐自然知道她对自己的情意,可现在萧唐已经成家,唐芃秀也早已经知道萧唐已有意中人,那么自己任由唐芃秀芳心暗许,他萧唐算不算耽误了这个活泼动人的少女一生一世?
念及至此,萧唐有意十分客套地对唐芃秀说道:似唐姑娘这般的贵客莅临敝府,我自当倒屣相迎。少陪,我这还有事要办,他日再与唐姑娘相叙。
唐芃秀心里一阵怅然失落,只能怔怔地望着萧唐陪着笑脸,转过身去,一步步离开自己。
萧唐又走到那个英武汉子面前,那汉子安抚好身边书僮,随即向萧唐抱拳说道:大名府萧任侠果然名不虚传,在下佩服地紧。
萧唐回礼道:足下路见不平仗义出手,也叫萧某敬佩。
那汉子却摇了摇头,又叹声说道:可是宦海沉浮,萧任侠既然是在官场中打踅之人,今番又得罪了那高俅的螟蛉之子,只怕日后在京师要遭那高俅构陷。
萧唐微微一笑,他敢出手教训高衙内所会导致的后果,萧唐不是没有考虑过。得罪高俅那是一定的,可是自从萧唐见了高俅的亲生儿子高尧卿后,便能预想到似高衙内这般品性行径出身,高俅绝对不会对这个实为堂兄弟,更是代表着他过去丑事的纨绔养子有多少深挚的感情,何况萧唐即将蒙宋徽宗赵佶召见,并非是王进林冲这等在高俅手下当差,便是被高俅捏圆搓扁也不会招致官家不快的低阶将官。
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这三衙将官云集,宋徽宗赵佶可不知道京师禁军中有个甚么豹子头林冲教头王进。可是萧唐的名头却已传进了赵佶的耳朵里,高俅便是要动萧唐也要掂量掂量赵佶的反应,何况这事便是闹到宋徽宗面前,高衙内强掳民女,把京师禁军当自家奴役使唤在先,料想赵佶最多不过责备萧唐出手教训高衙内狠辣了些。然而将高衙内抽的这一通大嘴巴子让萧唐心里极为爽快,值不值?当然值!
心中这番思量萧唐当然不会向那汉子说起,他朗声笑道:公道人情两是非,人情公道最难为;若依公道人情失,顺了人情公道亏。我为公道出手惩治高衙内那厮,怕个甚么?再者我宁可做与英雄好汉人情,却也不屑卖与那高俅人情。何况我下狠手教训那高衙内,只叫他记恨我来,也不至再让那厮为难瓦棚这些江湖艺人。
那汉子神色一动,随即向萧唐颔暂道:萧任侠仁义为先,心中计较也多,我萧嘉穗心服口服。
听那汉子报了名头,倒使萧唐脸色一变。萧嘉穗这个水浒中有名的高人隐士,也是南北朝时期梁国始兴忠武王萧嶦萧僧达的后裔,他萧唐又怎会不认识?
175章 一茎六穗,布衣剑卿会任侠
萧唐记得这个萧嘉穗曾在四海游历,后来行至荆南时,当地百姓因思慕萧嘉穗高祖萧嶦治理荆南时的仁德,便对于其十分敬重,后来萧嘉穗也便在荆南定居下来。看来此时的萧嘉穗尚未大隐隐于市,仍然是浪迹江湖的一只闲云野鹤。
至于萧嘉穗的能力萧唐更是一清二楚,书中其刚出场便说这萧嘉穗襟怀豪爽,志气高远,度量宽宏,膂力过人,武艺精熟,又赞他是十分有胆气的人。凡遇有肝胆者,不论贵贱,都交结他。
在荆南时他以一介布衣之身,杀荆南城守将梁永以及纪山五虎之一的马勥,又是霎时间召集五六百人,复连声呼啸后捻指间又有唤来五六千人,等到冲出帅府时竟然已聚集两万百姓,后来宋江欲招揽萧嘉穗时,他那一席振衣而归的话语说得叫梁山中公孙胜武松燕青李俊柴进朱武等这十余名好汉茅塞顿开,使得他们讨方腊后辞官归乡得了善终。由此可见这萧嘉穗无论武勇声望智谋见识都可堪称是上上人才。
关键的是,萧唐觉得自己的是非观念与这个萧嘉穗很相符。他不屑于委身权贵,与滥污官吏同流合污,却又对王庆手下暴虐百姓黎民的贼将恨入骨髓,只是萧嘉穗看不惯这个世道,他便选择了归隐于市井中,而萧唐清楚时势若还按照原来的轨迹展下去,江山社稷终将在金人铁蹄肆虐下而残缺不全
既然现在遇到了这个人杰,又怎么能叫你归隐荆南,白白埋没了你萧嘉穗的这一身本事?
萧唐叫石秀燕青安抚宣德门东角楼瓦棚一带的江湖艺人,又与林冲话过别,便邀劝萧嘉穗至巷内酒楼的一间小阁儿内,便开始了他的招揽工作。
平日我也曾只听得萧兄台的大名,不想今日在此拜识尊颜。萧唐边说着,他把眼望向萧嘉穗放置在一旁的宝剑,以及他身后背负的宝刀,又说道:
剑者,百兵之君也,以骁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刀者,百兵之胆也,管遍天下不平事,扫尽人间魔魃魑,三军易辟,勇不可当!萧兄台手中持剑,背负长刀,心中可也是存了一番抱负?
萧嘉穗微微一笑,说道:久闻萧任侠好接纳天下往来的好汉,我也是性直的人,咱们快人快语,打开天窗说亮话便是,萧任侠可是想招揽萧某?
萧唐听萧嘉穗如此说,便也开门见山地说道:与萧兄台豪杰这等相聚,实是难得。我也曾听闻萧兄台浪迹江湖四海为家,依萧兄的本事自当该有个好前程,在下虽不才,却钦佩萧兄的为人,只愿与萧兄共做番大事来,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萧嘉穗不动声色,淡淡道:萧任侠过誉了,萧某虽也敬佩任侠,可我虽蒙江湖好汉抬举,唤我一声‘布衣剑卿’,可萧某不过是个功名富贵无缘,孤陋寡闻的一个乡村野夫。却也不受那功名禁锢,无官守之责,直似那闲云野鹤,何天之不可飞耶?
萧唐心说果然依这萧嘉穗的性情,果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将他说动的,他心下略作思量,又说道: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难得萧兄这一身本事,真甘心白白埋没了不成?
萧嘉穗眉头微微一皱,回道:萧任侠,正所谓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悦上者荣,悦下者蹇。萧某虽知足下是个有抱负的英雄好汉,可方今谗人高张,贤士无名,与那朝中奸党周旋,倘举事一有不当,只怕那功名利禄,将尽皆化为南柯一梦。何况萧任侠要谋的前程,都在那大宋官家掌握之中,依萧某来看,这般活法可不爽利。我虽敬佩萧任侠的为人,愿与足下做番江湖交情。可人各有志,各安天命。萧任侠又何必如此执着,赚萧某作足下的帮手?
萧唐听罢朗声大笑,说道:萧兄真以为我热衷功名,只图那甚么官家恩宠而封候拜将封妻荫子不成?我视那甚么官身爵禄不过是蝇头小利,便是闻达于朝堂又何足道哉?
萧嘉穗疑惑地打量萧唐一番,说道:难道不是?若非如此,萧任侠又为何迁至这东京汴梁,又何为投身行伍?
萧唐凝视着萧嘉穗,掷地有声地说道:我所想的,无外乎十六个字:抗虏御寇,报国安民。惩奸除恶,替天行道!方今奸佞弄权,嫉贤妒能,闭塞贤路,非亲不进,非财不用!但凡是有血性的好男儿,又如何尾曳于泥涂?又如何逍遥于江湖?
当年令祖萧氏立齐梁国时,正值南北朝纷乱,华夏衣冠南渡之时,便是那自号华阳隐居,避世于茅山的陶弘景,不也蒙梁武帝萧叔达重用,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时为国家出谋划策,做他那‘山中宰相’?人生在世学得有用之才,当风云际会时又怎能空守那无用之道?
萧嘉穗再望向萧唐时,眼中已多了几分警惕。听萧唐言语,似乎他真的不甘心只在朝廷谋求个功名,可他这般心中抱负,莫不是要推翻朝廷,祸乱天下?虽然现在朝中奸佞贪赃枉法横行霸道,可是大宋尚没到江山倾覆的地步,国恶虽讳,可贼子乱臣借机生乱,对于天下黎民而言又是甚么好事?
思量片刻,萧嘉穗便一字一句地说道:萧某虽读圣贤书,学得一身本事也曾立志为百姓黎民谋福,可朝内党争权斗,直教天下义士齿冷,萧某心灰意冷,只愿四海游历番后归隐一方,了此残生。盛唐时玄宗怠政,乱臣贼子安禄山史思明以‘忧国之危’的名头生事造反,却引得天下大乱,只教百姓黎民受那千万的苦楚。我虽无百里之才,却也不甘供野心勃勃之辈驱使,做那奸雄手下爪牙!
萧唐暗自苦笑,金人南下靖康之耻这种未卜先知的言论他当然无法对萧嘉穗说明,眼下也难怪他会怀疑自己生了乱臣贼子之心,想趁着徽宗赵佶统治昏庸腐朽,大宋乱想已呈之时称王称帝。
而萧唐在江湖绿林中安插势力的因由,也只能让萧嘉穗慢慢了解他的用意。想到此处萧唐平静地与目光灼灼的萧嘉穗对视,悠悠说道:我既仰慕萧兄台之名,想请萧兄暂居敝府些时日,以偿平生渴仰之愿。日久见人心,若萧兄还是以为我是那弄权施诈误国,意图祸乱黎民百姓而谋一己私权的奸佞之辈,尽管用你身后长刀取我项上人头,我萧唐也绝无怨言!
萧嘉穗瞪视萧唐半响,紧蹙的眉头忽然舒展开来,他点点头,沉说道:好!我倒也不愿信萧任侠是个包藏祸心的奸贼,你若真是条敢为天下先的好男儿,我萧嘉穗便是赴汤蹈火,与你同死同生又有何妨?
人物的绰号是《水浒传中的一大特色,而书中也有不少虽然令人印象深刻,可是并无绰号诨名的人物。萧嘉穗便是其中一个,而我写这本时对于给这些好汉再重起合适的绰号真花了蛮多心思,想写萧嘉穗时,莫名地感觉到布衣剑卿这个绰号与萧嘉穗很搭,虽然原著中写明萧嘉穗使得是一口宝刀,可叫布衣刀卿的话就忒奇怪了点。所以便设定萧嘉穗手仗宝剑,背负长刀,特此说明
176章 打狗看主,权臣高俅的计较
萧唐于潘楼前掌掴惩治高衙内之事,迅在东京汴梁内传播开来。人们在交口称赞萧唐不畏高家权势,替受高衙内横行无忌之苦的百姓出了口恶气的同时,也有人好奇自己养子被打之事,那个受官家恩宠的高俅又当如何报复。
而此时在高府大院内,高俅却正与家人用膳,桌上摆满三鲜笋炒鹌子烙润鸠子鲜色虾蕈?鲍螺裹蜜鲊脯红丝水晶脍等珍馐美食,高俅动筷夹了鹌肉放到嘴里咀嚼,不一刻他的神情立刻舒展开来,还意犹未尽地点了点头。
似乎是因为经常蹴鞠踢毬的关系,高俅保养得极好,虽然他双鬓斑白,可却也面色红润,加之他柳叶眉,丹凤眼,一缕捶胸的长髯,倒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
虽然高俅是市井泼皮出身,却深谙察言观色逢迎趋奉之道。在宋徽宗赵佶还是端王的时候,高俅就知道自己那个主子的好恶性情。他不止是在蹴鞠时尽量迎合赵佶,平日也十分注重自己的仪表打扮,否则单以市井泼皮间那套溜须拍马点头哈腰的路数,他又如何能备受赵佶垂青,以一介闲汉小厮的身份在大宋官场平步青云?
就在这时,高府内的管家前来,向高俅报道:老爷大少爷那已瞧过郎中,却只是哭闹,直说求老爷做主,替他出手惩治萧唐那厮
高俅冷哼一声,说道:且由着他哭闹,一顿不吃,也饿不死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