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卢珻从小接受教育就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而整个社会风气也是如此。刘备此言一出,卢珻只觉这是她此生听过最美的情话,只觉这一生嫁给夫君是她三生之福。卢珻心都快融化了,满眼都是幸福。
好不容易抑制住那种幸福的眩晕感,卢珻温柔的道:“夫君是志向远大的大丈夫,又岂能为我所累,而失天下之望。夫君不用担心我,我有娘亲照应着,一切无忧呢,夫君既然接了旨,还是快些去京师罢。待我,待我给夫君……到时你再来接我们罢。”说到此处,卢珻又不禁害羞起来。
刘备在旁,看着红云蔓延卢珻的俏脸,不禁看得痴了。
汉皇刘备 第六十七章 路遇黄忠
得知县尊刘备要走,临别之时,万民相送出城十余里。刘备劝了又劝,百姓这才垂泪回转。在马车上的刘母见了,不禁欣慰,唤过刘备道:“我儿,看到没,此乃人心之向背,日后为官,仍须谨记今日此刻,善待你治下的子民,他们才会拥护你。切记切记。”
刘备躬身受命。然后命令出发。他既然要入京,老母和**自然只能先回楼桑故里。有亲族的照应,想来珻儿也应该无事。到了来年,他做了爹了,再接一家三口入京不迟。想到马上就要当爹了,刘备便不由自主的激动起来。前世今生,这是第一次啊。小宝贝出世后,是像我呢,还是像他娘呢?嗯,若是男孩,还是像我一点好,若是女孩,就随她娘,长大了,也一定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儿。刘备心里喜滋滋的开始浮想联翩了。
在涿县,刘备又盘桓了数日。与族人,与张飞,与简雍,与公孙瓒等一一相会,畅谈高论,方才离去。
在楼桑时,刘备暗中嘱托叔父刘恭,让他尽量多贮存%,又有妖人四处传道……“于是又把广阳的太平道妖人给刘恭细说了一遍,然后接着道:”叔父,我以为那太平道的妖人,便是这祸乱之源,只可惜我当初上奏朝廷,朝廷却不当回事。既然如此,我为我们自己家做些准备,不过份?我方才所言,只是想让叔父多做准备,以应将来不测之变罢了,叔父可不要乱想。侄儿一贯忠君爱国,不会乱来的。叔父大可放心,哈哈!”
得到刘备的解释,刘恭若有所思的道:“莫非这天下果真要乱了,既然如此,何不趁大乱之前,再彻底干他几票!”
刘备一个趔趄,险些没摔倒在地上,心中无语道,我说叔父大人,你思维能不能别这么跳跃?刚才还说我乱来,要乱来的是你自己好不好?
摊上这么个叔父刘备表示很无奈,他也管不了,只好一再嘱咐不要暴露了不要太频繁,也就随他去了。
这次之官,朝廷也没规定刘备多久必须到。于是刘备便也悠哉悠哉的慢慢走。刚刚到冀州境内,刘备这日在驿站,却又碰到了刚好在此相候的天子使者。刘备莫名其妙,不知道寻自己何事,等天子使者把来意一说,刘备顿时就卧槽了,这才多久,怎么板楯蛮又反了?什么情况啊?
原来朝廷得报板楯蛮又反,皇帝震怒,考问群臣方略,又想到还有一个在途中的尚书刘备,他是实打实去益州平过叛的,于是便下了诏命让使者沿路相迎,问计于刘备。
刘备很郁闷,想问问这究竟是怎么啦?结果天子使者也支支吾吾的说不清楚,刘备顿时就叹气道:“益州不是还有萧公嘛,怎么找我这来了?”
那传旨的就道:“萧刺史病危,已于月前请退。”
刘备便眉头一皱,萧老头身体不错啊,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算算他请退的日期,正是自己在广阳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估计也没注意当时的邸报。
于是刘备就道:“既如此,你且等,我自有奏本让你带回,呈与陛下阅览。”
然后刘备就取来笔墨,想了想,写道:“板楯七姓,射杀白虎立功,先世复为义人。其人勇猛,善于兵战。昔永初中,羌入汉川,郡县破坏,得板楯救之,羌死败殆尽,故号为神兵。羌人畏忌,传语种辈,勿复南行。至建和二年,羌复大入,实赖板楯连摧破之。前车骑将军冯绲南征武陵,虽受丹阳精兵之锐,亦倚板楯以成其功……忠功如此,本无恶心。前番叛乱,自有因故。长吏乡亭,更赋至重,仆役箠楚,过于奴虏,亦有嫁妻卖子,或乃至自刭割。虽陈冤州郡,而牧守不为通理。阙庭悠远,不能自闻。含怨呼天,叩心穷谷。愁苦赋役,因罹酷刑。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非有谋主僭号,以图不轨。今但选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烦征伐也。”
刘备心想,自己这一番合情合理,说明了前因后果的奏章肯定会让朝廷,会让天子满意?嘿嘿。却不知道让皇帝太满意了,却给自己招了祸。
奏本一路快递到了朝堂,皇帝一看,龙颜大悦。满朝文武,还是刘备的奏章最实在,果然还是去过益州的人有经验哪。于是把刘备的奏章往下一发,让诸臣给看看。诸臣一看,嗯,很有道理,一个个的给刘备点赞。
于是皇帝就开口道:”刘备言但选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烦征伐也。朕深以为然,诸臣之间,唯刘备昔日曾随萧瑗入益州,立下殊功。既然如此,可拜刘备为巴郡太守,速定蛮乱。“
皇帝这话一出口,诸臣之间没一个反驳的。反驳啥,没理由啊。再说了,他们自己也认为从各方面讲,刘备确实是平叛的不二之选。于是心中暗暗不满的,就只有卢植了。
刘备还不知道自己被皇帝给一脚踢到了益州。这日刚过了蠡吾,刘备还在想,要不要去天子的故乡解渎亭去缅怀下,感受下龙气什么的。却在滱水滩边看见一个身长八尺有余的大汉正在射雁。天上一行北飞的大雁被他连珠箭一只又一只的射了下来,剩下的大雁长声哀鸣,队形虽然散乱,却于空中盘桓不去。声声凄切,让人泪下。
大雁在刘备心中,一直是美好的存在。如今这种象征着美好的高贵飞禽却被无情猎杀,刘备脑海中迅速闪过那些美好的词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刘备心中不忍,于是策马过去,高喊道:”壮士且住!“身后两个随从慌忙跟上。
那大汉听得有人喊,猛的回过身来,只把箭往弓上一搭,却不拉开,箭尖指于地上。就是如此,刘备也只觉一股杀气扑面而来。再看时,只见此人三十余岁,身材威猛,国字脸,飞将眉,一双虎目精光闪闪,狮鼻阔口,颌下黑须如针,根根见肉。身上穿着一件灰袍,腰间系了根皮带,挂钩上挂着一个不知什么兽皮制成的箭囊,里面斜斜插着几枝羽箭。
好一个雄壮之士!只是不知为何,坚毅的面容中,却带着一丝丝愁苦。刘备心下疑惑,却无视敌意,翻身下马,缓步向前,朗笑道:”壮士好箭法,为我平生之所未见!“
那人并不搭话,看了看刘备,又看了看刘备后面追上来的两个随从,判断出刘备不是歹人,于是把弓箭一收,开始拾取地上掉落的大雁。
刘备跟在身后,道:”壮士可是猎户?如此身手,便是猎只大虫也不在话下,缘何要射雁。“
刘备一脸痛惜:”这多可爱的生灵啊,这时节飞去北方度假,你看看,你看看,一家人被你射得七零八落的,真是惨不忍睹。“那人依旧不为所动。
刘备继续喋喋不休:”这位壮士,你可是贪口中之欲?可这雁肉似乎也不好吃啊?当然,我是没吃过,可酒楼中谁曾出售过雁肉呀,对?而且你要是想尝鲜,你吃一只就够了,怎可如此不惜生命,射下如此之多?你看看天上,它们痛失亲友,到现在还不肯离去呢?壮士,要不,你拿一只走,其余的把它们好生给葬了?“
那人只顾拎着大雁脖子走,刘备在后面跳脚喊道:”我出钱,我出钱不行吗?多余的我买下来。把它们给葬了!“
那人终究是受不了啦,回首猛喝道:”休得聒噪!“
见刘备一脸笑嘻嘻的,知道这人是欲引自己说话,便冷哼一声,道:”非是黄某爱杀生,只是我儿重病,需要进补,听闻雁血通灵,为大补之物,故而猎雁取血。不是为了吃肉。“
刘备见这人终于开了口,便走上前来,正式行了一礼,道:”这位壮士,涿县刘备见过壮士,敢问壮士大名?“
不料那人一惊,怪道:”你便是那养正气、言格物、欲为万世开太平的刘备刘玄德?“面上却是阵阵疑云,不是他要怀疑,实在是刘备这个家伙方才喋喋不休的,大毁形象。让他觉得与心中那个刘备相去甚远。
刘备也知道自己干了件蠢事,只好摸了摸鼻子,苦笑道:”不才正是刘备刘玄德。“心中却是想道,要注意形象啊,要注意形象啊,以后可别这么任性了。看刚才都把人家给吓到了。
便见那人道:”某乃南阳黄忠,草字汉升,久闻玄德大名,却想不到于此处相见。“
黄忠话音一落,便见刘备差点跳了起来,一脸激动的道:”什么什么,你是黄忠黄汉升?“
汉皇刘备 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
黄忠暗叹了一口气,心想道果真是闻名不如见面,便道:“正是在下!”
刘备忽然回过神来,他名人见了无数,本不应如此惊讶,只是这次两人相见太过于突然,让他有一种意外之喜的感觉,这才有些失态。
于是刘备正容一礼,道:“汉升兄,请恕我失态,只因前番听起汉升兄之大名,又偶逢于此,有感人生之际遇无常,因欣喜过甚故而如此,还请汉升兄见谅才是。”
黄忠见刘备恢复正常,心中嘀咕道,原来如此,却又疑道:“玄德久居北地,我向在荆州,才浅德薄,位列下僚,玄德听何人谈起过我来?”
刘备心想黄汉升倒是心思慎密,于是笑道:“我叔父刘子敬,世叔张宽夫,两人专爱结交天下豪杰,有一回无意间听得张世叔谈起荆州好汉,因此得知汉升兄之大名。”
天下学武之人,就没几个不互通声气的,总能七拐八拐的搭上关系,黄忠不认得刘子敬,却听说过张博张宽夫。他想来可能是张博:过他,然后又向刘备说起。疑虑一去,黄忠便道:“原来如此!”
这时刘备便奇道:“汉升兄不在荆州快活,怎地到了此处?”
此言一出,黄忠一双虎目便黯淡下来,脸色愁苦道:“我辞了职事,千里跋涉到此,只为了我儿黄叙……”说着说着,一条雄壮的好汉子,竟然哽咽起来。
刘备劝了又劝,黄忠这才止住。或许是苦闷压抑得太久,无人可诉,黄忠便把满腔烦心事一古脑全向刘备倒了出来。
原来黄忠有一子,名黄叙,幼年聪慧,甚得黄忠夫妇之怜爱。黄忠在黄叙小时候便教其锻体,待得稍长,便教其习武。黄忠为人严苛,对待爱子也是如此。结果训练得太过,黄叙伤了筋骨。但黄叙好强,一直忍耐不说。直到年前呕血,才被黄忠得知。
当时黄忠被黄叙唬得慌了神,忙四处延请名医问诊。结果无一例外,都是说伤了根本,从此不能习武不说,只怕性命也难保。黄忠大惊,求医师指点,不习武就不习武,但无论如何也要保住黄叙的性命。于是各种偏方秘方先后出炉。结果却仍是让人沮丧,黄叙不但未见好转,身子骨却一天天的消瘦下去。
就在黄忠六神无主的时候,同郡老乡张机张仲景给他送来一截老参,堪堪吊住了黄叙的性命,让病情不再恶化。然后又告诉他,黄叙此症,须寻沛人华元化,也就是华佗,看看他有无回天之术。或者是能寻来一颗百年老参,此物得天地之造化,万物之钟灵,用来固本培元,最妙不过。否则,否则之后,张仲景便没有再说了。
黄忠知道张仲景言下之意,趁得手中还有一截人参,黄叙如今精神尚可,便连年都未曾在家里过,父子两人匆匆出了荆州,一路往北。
到了沛国的时候,遍寻华佗不见,踏遍豫、兖二州,华佗却不知所踪。黄叙已经不能久拖,黄忠无奈之下,只好驾车继续北上,想去辽东或塞外寻机缘,他向过路商旅打探得清楚,辽东盛产人参。于是便把这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辽东了。这一路行来,到得此处,张仲景所赠人参已所剩无几,他闲来无事,便出来行猎,想弄点新鲜野味给儿子补补气血。却不想在这河滩之上,遇见刘备。
刘备一边听,一边嗟叹,人生之际遇就是如此奇妙。他记得史上所载黄忠止有一子黄叙,早亡。而身为五虎上将,却无后代继嗣香火,真是可悲可叹。如今黄忠父子却恰好在此碰到自己,岂非天意乎?
于是刘备便道:“汉升兄不必忧苦,华佗神龙见首不见尾,小弟自然是帮不上忙。不过百年老参么,愚弟家中却刚好还有一枝……”
话还没说完,便见黄忠猛的抬头,通红着眼睛,喘着粗气的道:“果真?”
刘备道:“自然当真,我岂能在此事上相瞒汉升兄!”
黄忠激动得全身都在颤抖,他嘴唇嚅动了几下,便推金山倒玉柱的纳头就拜,颤声道:“玄德,愚兄恳求你,一定要把这枝老参转让于我,从此以后,黄某为奴为仆,在所不辞!”为了儿子,为了黄家的香火,他是什么脸面都顾不得了。他实在是有难言之隐,当年他嗜武如命,生下黄叙之后,练武太过,伤了肾经,一直在调理中,但张仲景很明白的告诉他,希望不大,他以后只怕是子嗣艰难了。
如此一来,黄叙便是他膝下唯一子嗣,教他如何不拼命挽救?别说是为奴为仆,就是刘备让他即刻去死,他只怕也是会立马拿刀抹脖子了。
黄忠下拜时,刘备便慌忙一把挽住,结果黄忠力气太大,他实在是扶不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黄忠拜倒于地,待得听了黄忠所言,刘备顿足急道:“汉升兄何出此言,你快快起来,我这老参,原本就打算赠送于你。作甚说些怪话!”
这株百年老参,是前几年刘备托张博重金寻来的,不知道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本来是打算着给自家老娘救命用的。谁曾想现在娘亲日子一天比一天快活,身体一天比一天好。想着也是用不着了,干脆送予黄忠。话还没说完呢,便被这粗汉给打断了。搞得他挟恩图报似的。
黄忠听得刘备愿意把百年老参送给他,心中狂喜,却死活也不肯起来,他知道这等神草,百年成精,见人就跑,想逮住一颗实在是难,就算是在盛产野参的辽东,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上等珍品。他原打算到了辽东,打探得确切消息,便动手去抢。因为他压根就买不起。如今碰到刘备,简直是天上掉了个大馅饼。儿子有救了,这比什么都强。自己全家上下,没有什么是比儿子黄叙这条性命更珍贵的了。而这份恩情,也大了去了,他实在是无以为报,不如就此托庇在刘家做个奴仆门客罢。好歹刘备也是声传四海的名士,说出去也不难听。
当下黄忠便拜道:“主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今主公救我儿一命,如此恩德,无以为报。黄忠一介粗人,别无他物。只有此贱躯,愿托庇主公门下,为主公所驱驰。还望主公勿要嫌弃才是。”
刘备不知道黄忠以后可能只有这一个娃了,只觉得黄忠把黄叙看得太重,这孩子真要留不住,再生一个就好了嘛。何必如此轻贱自己。你可是未来堂堂的五虎上将啊!心中胡乱想着,刘备嘴上却道:“汉升兄,休得如此!我敬你乃是荆州豪杰,故此相赠。此参于我已无用处,能活令郎一命,岂不快哉?汉升兄若为报恩拜入我门下,我刘备岂不是成了那挟恩图报之人?此辈,吾不屑为之,此事以后万万不可再提!”
黄忠还要再说,刘备作色道:“汉升兄快快起来,你我于此纠缠此等小节,白白耽误令郎病情。来日方长,汉升兄,还是快快起来罢!”
黄忠见刘备言辞恳切,心中不禁感动,只觉刘备实乃是一等一的性情中人。不愧名士之称。于是也不推辞,立马爬了起来,道:“玄德,此事日后再论,但现在切莫呼我为兄,以字相称便可,我实不敢当之。”
刘备莞尔一笑,道:“好罢,汉升,速速带我去你住处,我与你书信两封,可持信去涿县楼桑里,寻我叔父刘子敬,让我叔父替你取参。还有一封,可去涿县城中寻我世叔张宽夫,他神通广大,一些普通的补气培元的药草,应有尽有,缺些什么,尽管寻他去要。”
黄忠一边答应,一边虎虎生风的往前走。到了前方一处驿站,刘备见了黄叙,这孩子约莫十来岁,脸色惨白,瘦得可怕。现在却是昏昏沉睡之中。黄忠欲唤醒他拜见刘备,刘备忙把手摇了摇,轻声蹑足退了出去。
刘备拟好两封信后,便道:“汉升,我与你一个随从带路,先去楼桑取参,昔年家慈因为先父之病,心力衰竭,几尽油枯,当时我叔父请了一位名医,数年调理之下,家慈虽然不曾有明显好转,病情却也未有恶化。到时可让此名医为令郎配君臣相佐之药。如此最为稳妥。且我叔父与世叔,都是汉升一般的好汉,料想你等三人一块,汉升也必不至于烦闷。”
黄忠听刘备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方方面面都想好了。心中只剩下感激。却是暗暗打定主意,待得叙儿病好,自己就返家把婆娘接了过来,就住在楼桑不走了。
刘备不知黄忠心中所想,他此时也确实是真心实意的帮忙。他把书信交给黄忠,看着一脸感激的黄忠道;“汉升,我辈热血男儿,何故作此妇人之态?你我在此相遇,也是天意。既然天公作美,我也不过是从天之命行事罢了。好了,你收拾收拾,准备动身罢。我也要去京师赴任,便不再多言了。汉升,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黄忠一路相送里许,才不舍而还。今日刘备之风姿,自己际遇之神奇,却是令他一辈子也难以忘怀。
感谢江湖过客,,,,,兄台的打赏。
汉皇刘备 第六十九章 前因后果
刘备刚挥手告别黄忠,还没走出三十里路,便碰到了急匆匆来传旨的小黄门。当知道自己被皇帝又弄到益州去平叛的时候,刘备差点跳脚骂娘。尼玛我老婆在家大着肚子呢,你把我弄益州去,回来我孩子都多大了,到时候连爹都不认识!
不过形势比人强,刘备既然还打算在官场混,他就不得不低头。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含泪接旨。小黄门还以为刘备是高兴的呢。
不过刘备很会自我安慰,幸好不是像檀石槐他爹一样离家三年后回来一看,孩儿一岁。幸好这次不算很冤,混了个太守做做。从此之后,他也有了向三公九卿发起进攻的资历了。
好,这次刘备不能慢悠悠的走了,旨意中要他克日赴任。他也就只好拼命了。从华北到西南,想着这遥远的路途,刘备第一次开始怀念起后世的交通工具来。
等刘备一路风尘到巴郡,五月已经快过完了。他甫一到任,便把严颜、张珓两个给唤了来,问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恨不得`是叛乱,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战争都在蛮人之间爆发,两派人互相争夺地盘,掠夺人口。战火并未大规模波及到汉人。而招安派眼见抵挡不住,节节败退,已经数次来郡中求援了。
知道前因后果后,刘备便对张珓道:“传我之令,征募郡县精卒二千,随时准备平乱。”又转过头吩咐严颜:“守正,你去蛮部传信,就说刘玄德有事相请。让蛮部大人速速来江州,过期不候。”
待张、严两人出去之后,刘备就开始翻阅起巴郡卷宗起来。他在广阳之时,因为刚为一地长官,所以很多东西都还在观察之中。待得威望渐著,正欲放手施为之时,却被调离。实在是遗憾。如今到了巴郡,虽然小小的叛乱不在刘备眼里,但说实话,就算知道二年后天下大乱,可是他能什么时候从这里脱身,还真不好说。
既如此,那就先把这个太守给做好。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也可以在这里试试水。看能不能试探着推行,把这里当做自己的试验田。
刘备一边翻阅着卷宗,一边记着各项数据。到时他还要仔细实地考察一番,当然,这得到平乱之后。目前他首要的急务,还是平息这片土地上的战火。
听说刘备回来了,出任巴郡太守。不论哪一阵营的头领,都是大惊。数年前就是这个刘备,当着他们的面,一把火烧死了无数族人。让他们恐惧至极,记忆犹新。这个屠夫居然回来了!
如今刘备相召,蛮部大人不敢怠慢,刚才还在打生打死的双方立马罢了兵戈,争先恐后的往江州出发,打算抢在前头,为自己辩解。
不到数日,刘备便见到这群头插雉尾,耳戴大环,身上裹着颜色各异的兽皮的家伙。刘备在郡守府中接见了他们,不过他目光扫来扫去,却没见昔日的故人。于是便开口问道:“蛮王和沙河可在?”
蛮王是个极讲信义的好汉,而沙河一心向汉,不由得刘备记忆不深刻。谁曾想他这样一问,堂上顿时寂静一片。刘备心知有事,便欲大声喝问,还未开言,便见一条大汉拜倒在地,顿首哭道:“蛮王去岁病死,朴柯洞主联合十八洞欲争蛮王之位,因声势威望不及我父,乃相邀我父游猎,却暗中使诈,命人射杀我父,还请大人替我作主!”说完咚咚咚的磕起头来。
刘备眉头一皱,心道还有这事,为何不见严守正与我说?心下疑虑,便问道:“你是何人?”
那蛮汉哭道:“小人沙摩,乃沙河之子!”
刘备不禁动容,亲自扶起,好言慰道:“勿慌,可与我细细道来,若果如你所言,我必替你讨还一个公道。”说完,目光如电,扫过堂下一众洞主。众洞主中有要出言相辨的,被刘备这么一看,也不禁闭了嘴,不敢多言。
等沙摩耶断断续续的说完,刘备心中顿时便有了数。原来自数年前一战之后,蛮汉之间一直相安无事,就算有些小摩擦,也都不了了之。但去年蛮王突发急病,一命呜呼。他正值壮年,膝下止有一女,又未指定继承人。于是各个势力庞大,认为自己有资格争一争蛮王之位的洞主便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