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其时,曹节已逝,张让、赵忠等人与刘备素无过节,虽然刘备一直举着反宦官的大旗,但放眼朝中,哪个大臣不反宦官。所以既然事不关己,他们也就没打算阻拦,他们也很忙的,那么多事,不可能什么事都要去管一下,不然不是累死就是被群臣围殴死。
皇帝一看,觉得好像很有道理哦,就像刘备在奏章里说的,有人造反被判了死刑,难道大赦天下也要放了?这大大的不妙,这简直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嘛,于是下旨,让群臣廷议。
大臣们议论纷纷,连续二三天,总算把这不赦之罪给弄了个雏形出来,不赦之罪如下:一,谋反,这都要推翻朝廷了,还能放过你?二,谋大逆,毁坏皇帝的宗庙,陵墓和宫殿,这种无法无天的,见一个杀一个。三,谋叛,背叛朝廷的,比如说在官却逃奔他国,这种人就算跑了,家人也别想逃。四,恶逆,指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等尊长的。这种**,死了干净。五,不道,指杀一家非死罪二人或肢解人躯体的。像刘备所说的侯强等人,就属于此列。六,大不敬,指冒犯皇室尊严,比如偷盗或伪造皇帝祭祀的用具和日常用品的。七,不孝,不孝顺祖父母,父母,或在丧期间婚宴饮乐的,这种不孝子,留在世间也无用,败坏风气。八,不睦,指杀害亲戚,或女子殴打,控告丈夫的。九,不义,指官吏之间互相杀害,士卒杀长官,学生杀老师,女子闻丈夫死而不举哀或立即改嫁等。十,内乱,亲属之间相互通奸或**,这种乱伦之事,世人不容,也要杀!
皇帝一看,很满意啊,这十大罪状里面很多都是危害了君权、父权和夫权的,和他都有切实的关系,确实是不该赦免。于是下旨,将这十恶不赦之罪列入大汉律,明文刊定,颁布天下。以后再大赦天下,在这十恶之内的死囚,绝不赦免。
刘备要是知道自己一封奏章,把十恶不赦之罪给提前弄了出来,只怕是要感慨一番了。
这个时候,地方官员的权利是非常大的,但州郡也无权私自处置一个县令。更何况是声名赫赫的刘备。于是只是把一些控告状转发给朝廷,然后等待旨意。等啊等,没等多久,随着皇帝的旨意,十恶不赦传遍天下,一时之间,州郡震动,小人惊怖。那些人犯的家属再也不敢叫嚣了。许多人内心五味俱存,复杂得很,想不到,刘备一封奏书,引发如此大的后果。十恶不赦之罪,只怕是可以流传后世的了。
消息传到广阳,还在为刘备担忧的县丞、县尉等不由哈哈大笑,心道县尊果然是有底气得很,这种局势竟然也让他扭转了过来。一时之间,刘备的光辉形象,在他们心中又高大不少。
而广阳城中,刘备的声望更加高炽。现在的他,简直就是一呼百应,莫敢不从。而侯强的家人,已经彻底不再敢闹了,老老实实的替侯强收了尸,就此沉默下来。
刘备却没有为此沾沾自喜,他目前正在发愁。因为县丞告诉他,继前几日城南发现一具尸体后,目前县中又陆续发现几具尸体,经仵作查验,非自杀,也非为人谋害,倒像是因为某种疾病……刘备就担忧了,莫不是瘟疫?
因为好几个死者都是社会最底层的流浪汉,无亲无故,想查也没法查,所以刘备为此忧心不已。要真是瘟疫,那就完蛋了。于是刘备决定未雨绸缪,分派人手,搜集防治瘟疫的药材,并致信给公孙瓒,向他说明广阳城的情况,让他多留心下涿县。并转告楼桑亲族和张飞简雍等,让他们最近多加注意,多买防治的药材……
为了避免引起恐慌,刘备严命县吏走脱消息,并把购买药材的人手大肆派往外县。这样就不会造成广阳城药材价格飙升。不多久,又死了数人,经过仵作再一次检验,刘备亲自察看,已经确实是瘟疫无疑。
于是刘备不打算再度隐瞒,他派人召集城中富户豪绅来衙中议事,决定让他们贡献人手和财力,对广阳进行整治,为即将到来的大疫做好准备。
刘备一声令下,这些往日里高高在上的人,立马屁颠屁颠的赶了过来,一刻也不敢耽搁。
不过,在刘备说广阳可能出现瘟疫的时候,一个个的全都傻了。一个家伙便大张着嘴,半晌才问:“县尊,此事当真?”
刘备皱了一下眉,道:“经过仵作的多次查验,证实确定是一种瘟疫无疑。”
当下便有人哭丧着脸,道:“广阳完了,我们快逃,逃得越远越好!”每一次大疫兴起,不知道要死亡多少人。这种上天降下的惩罚,可是不会在乎你官多大,或家里有多富有的,在这里上天才是真正的一视同仁,让你们有一个算一个,不论身份如何,都得病!
这人话一出口,便有无数人起来,想回家准备跑路。还没出厅,就被两把钢刀拦住。于是便有人变色道:“县尊……”
刘备看他们可怜兮兮的模样,不觉好笑,他来自后世,经历过数次令人色变的大范围传染疾病,对这时代的瘟疫倒也不觉得如何害怕,见众人恐惧,便温言道:“诸位莫怕,广阳城中不是还有刘某么?这次请诸位来,便是想一起商议一个如何防治瘟疫的法子。刘某并无恶意!”
于是便有人颤声道:“县尊,某愿捐献钱粮,只恳求县尊放我离去,我上有老,下有小,最小的孩子才满三月,我不想留在广阳等死啊!”说完竟然哭了起来。
这下可好,炸开锅了,众人七嘴八舌的,你一句我一句,纷纷都说我愿意出钱出力,只愿县尊放一条生路,以后给县尊立碑纪念……
刘备都快被这些莫名其妙的人气疯了,他哭笑不得的大吼一声:“安静!”
然后刘备板着脸道:“从现在起,广阳城开始戒严,只能进,不能出!违令者,杀无赦!”
刘备的声音带着无尽杀意滚滚而来,终于让这帮人明白,眼前这个刽子手,是不会让他们离开广阳城的。于是一个个纷纷瘫倒在地,唉声叹气,更有人大声嚎哭了起来。
刘备不禁皱眉,尼玛,哭什么哭,家里死人了还是菊花被捅了?搞得老子怎么欺负你们了一样。
汉皇刘备 第六十五章 广阳大疫
县衙中哭声一片,刘备只好好言相劝,劝了这个劝那个,结果一个都劝不住。哭得更伤心了,好像立马就要去死了一样。刘备不耐烦了,喝道:“别哭了!哭够了没有?哭够了听本官讲!不然,你们的死活,本官可就真不管了!”
这人呐,还真是贱,你好言劝说,一个个的矫情着呢。这一喝叱,却偏偏止住了哭声,一个个的回了神。眼巴巴的看着刘备。
刘备没好气的道:“都坐好,听我讲!”
有个胖子讷讷的道:“方才失礼,请县尊容许我等更衣。”
刘备看了一眼这个胖子,方是方大土豪,城中开绸缎铺的,生意遍布幽州,不过为人很和气,一向与人为善,也经常搞搞施粥等慈善活动,但胆子实在是小,刚才就他哭得最凶,现在一脸的泪痕,两个眼睛都红了。刘备暗叹,想道果然是越有钱的越怕死,古今皆同。刘备道:“不用去更衣了,就这样,说完了还得做事,就别浪费时间了。”
众人唯唯,[微生物、细菌之类的,他们也听不懂。关键是他自己也不是个无神论者,否则怎么解释他从后世跑到这里来?
刘备只好道:“神灵大多高高在上,目光又怎会在我等凡愚身上停留太久?神灵视众生为蝼蚁,就算被我们触怒,也不会把蝼蚁都杀光。这就是上天有好生之德。”
刘备硬着头皮正准备瞎扯下去,便见那个胖子方是小眼睛一闪,喜道:“莫非就是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胖子还没说完,刘备眼睛一亮,飞快的打断道:“不错,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还有一,那个一,就是上天给我们留下的一线生机,一丝变数。所以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个一,抓住了这个变数,我们就不用怕这可怕的瘟疫!”
这出自晦涩难懂高大上的易经中的说辞,一下把众人给镇住了,虽然还是将信将疑,却不再谈疫色变了。
那个胖子喜滋滋的道:“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县尊可是抓住了那个变数,所以才不害怕?我就说嘛,县尊才兼文武,学贯古今,为国朝三百余年之所未见,如此英姿绝伦的人物,岂会害怕区区瘟疫……”
这个胖子怕起马屁起来不要命,大有滔滔不绝的架式,刘备只好赶紧打断:“停停停,说正事!”
然后刘备接着道:“我虽然没有彻底治疗好瘟疫的办法,但是我有把握有效遏制住瘟疫的大面积传播。所以说,诸位完全不必担忧,只要我等齐心协力把事情做好,那么传染瘟疫的风险就会降到最低。大家想想,是在有各种防治措施的广阳城中安全,还是出城逃离,而不知道什么时候瘟疫便找上门来安全?大家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全家老小想想?出了城,染了病,那弄不好就得全家死绝!而在广阳城,就不用有这种担忧了。”
也许是刘备诚挚坚定的话语打动了大家,也许是弱者在危险之时习惯于依附强者。众人不一会儿就接受了刘备的建议,沉默了数息,便有人带头问道:“县尊,那我等该如何做?”
刘备道:“既然是控制,那么就是要以防为主,防止疫病大规模大范围的爆发。我决定成立广阳卫生防疫司,刘某不才,愿毛遂自荐,添为司长,诸位与县丞、县尉等一道,都为副司长!”
一时之间,众人在下面悄声讨论,对这个防疫司大感兴趣。刘备道:“以后这防疫司,将成为广阳县防治疾病、管理卫生、检查疫源等方面的唯一机构。当然,我们目前的最主要目标,则是共同探讨出一个完善的规章条陈,以应对大疫的到来。”
这什么规章大家心里大约知道就跟律令差不多,只是以前大家没玩过这个呀,于是方是便道:“县尊心中必有定算,不如县尊提议,我等附议,如何?”
刘备摇摇头,自嘲的笑了笑,算了,不搞什么民主了,自己还是一言堂,再让他们查漏补缺好了。
于是便道:“本官心中已有些思路,既然如此,我便抛砖引玉,说给大家听听,然后大家听完之有,有需要补充的,再大家探讨,可好?”
一众人连连点头称是。
刘备就把自己所想好的一条条规定给讲了出来。一是城中戒严,许进不许出。二是进来的人畜,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和登记,才能够放行。三,把城中分割为数区,每区由一名在座人员负总责,率领区域内的士兵、里长等人进行情况排查,一旦发现病人,立马送往即将设立的隔离区,若是有人敢隐瞒病患,全家隔离。四是专人搜集药物,以供县中集中使用。五是委派县尉率人进行全城卫生清洁工作,挖渠填沟,消蝇灭蛆,抛洒石灰等,一定要把城中公共卫生给做好。五是向全城居民发放手册,让大家注意餐前便后洗手,饭菜要煮熟,不得随地大小便,在家及出门要带缝制好的棉口罩等。六是若有病患死去,尸体立即焚烧,不得埋葬……
刘备一口气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全都一股脑给说了出来,然后看着大家道:“刘某能想到的,也就是这么多了。大家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说出来一起探讨。”
大家心想道,你一个人基本上围绕这个防字都说全说光了,还让我们讲什么?于是一个个马屁如潮,不要命的拍。
在颁布这个被刘备命名为《广阳卫生防疫管理办法》的条例后,广阳城中不可避免的开始产生了恐慌。
谣言四起,有说今天死了多少多少人的,有说刘备关了城不让大家逃命,想让大家死绝的,有说县中官员都已经提前逃离了的,诸如种种,搅得人心惶惶。又有一些不法之徒趁机为乱,这里扔块砖,那里放把火。广阳城眼见就要陷入混乱。
危机时刻,刘备与县丞、县尉三人分头行动,各带了数位广阳权贵,分别现身于广阳城市井之中,身体力行的向大家说明,自己仍然坚持在岗位上,仍然留守在广阳城。
刘备更是亲切与大家交谈,耐心解答大家的疑问,刘备坦诚相对,承认目前有瘟疫的苗头,但他也承认,他已经与广阳城中诸士绅联合起来,找到了控制瘟疫大规模爆发的办法。那个颁布的卫生防疫条例便是其中之一,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聆听、认真执行。为自己、为广阳城的居民们的生命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刘备“深情”的道,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不会走,他和他的母亲、他的妻子会和大家一起坚守广阳城,直到广阳疫病的过去,否则他和家人不会出广阳城一步!
刘备真挚的语言和坚决的态度,获得了大家的欢呼和赞同,人心因此而稳定,大家看着这个年轻的县令,心中再也不觉得慌乱了,因为他们有了主心骨,刘备会与他们同在!
而刘备对那些不法份子,捣乱之徒也是毫不手软,抓住之后,便当众杖责,然后枷号入狱。一手软一手硬,双重出击之下,广阳城的谣言被迅速扑灭,大家的生活秩序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接下来的日子,刘备就开始忙碌起来,督促建设隔离区,把病人一个接一个的转移进来,然后进行护理。隔离区里建设得非常干净整洁,医师被征集起来,穿着刘备指点而改成的防护服,在里面对病人按照轻重缓急一一用药。在隔离区外,城中被划成了数块,那些挺着个大肚子的土豪们,也带着口罩,率着奴仆们,一家一家的巡视。督促大家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垃圾……县尉最辛苦,带着伙夫们排污清臭,把原来垃圾成堆的地方,一一掩埋,并洒上生石灰,城中各处阴暗容易滋生蝇虫的地方也逐个清扫干净。以免细菌滋生。而除了出城外,进城的百姓是被允许的,只要通过严格的检查和严格的登记后,便可以了。
最近刘备让人大肆购买防治疫病的药物,他之前问县里的医师,知道不知道板蓝根这味药?医师以为这位才情出众的县令又格物出了新的东西,一个劲的追问,结果刘备连比带划的,说了半天医师才明白,刘备说得是蓝实……
这个时候,蓝实就已经是一味清热解毒的中药了。刘备弄清楚后,便让县中准备这些药材,分发给每户人家,让大家熬汤喝。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染病的人在达到一个高峰后,骤然降了下来,到如今,已经好几天没有发现一个新的病人了。大家都在欢呼着,觉得自己已经在鬼门关打了一转又回来了。一个个的翘首以待,等待着带着他们死里逃生的县尊刘备宣布广阳疫病的结束。
汉皇刘备 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
三月底,已经持续二十天没有一个新的病患出现,于是刘备不再观望,他迅速的向百姓们宣布了广阳抵抗瘟疫的胜利,并下达命令解除戒严!他知道,民众压抑得已久,迫切需要这么一场胜利。
果然,消息传出,广阳城一片沸腾,解除了戒严令的人们自发的涌现在街头庆祝起来。在家中憋了好长一段时间了,而且还担惊受怕的。如今压在心头的大石已去,自然得好好放松放松。
就在大家载歌载舞的时候,刘备却仍然让人暗中注意,多加监控。而且再三强调城门处的检查短时间内一定不能放松。
刘备在城楼,看着下面一群青春靓丽的少女踏歌而来,声音婉转如莺啼,心想,多美好的生命啊,要是死难于瘟疫,那得多可惜。瞬间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太有意义了。这段时间所吃的苦,太划算了。
在疫病刚出现苗头的时候,刘备不但给亲友通信,还上报给州郡,朝廷,后来的《广阳卫生防疫管理办法》也是第一时间送给/,却也想不到竟有如此之治才。真是万万没想到啊。国朝之福啊。
此时,中常侍张让在侧,献媚道:“陛下,想不到那刘备竟然还精通医术,可任他为太医令,如此,陛下可高枕无忧也!”
皇帝也正在感叹,刘备这家伙确实是厉害,被张让一说,脑子里一转,眼睛不由就亮了,变成发光大灯泡,对呀,朕怎么没想到?若有刘备这等高材在身边,朕瘟疫都不用怕,还用怕其他的病?不过,刘备为太医令后,可以让他先替朕配几副药补补身子才行,最近腰酸得厉害。哈哈哈哈哈!
皇帝刚刚意,淫完,正欲开口,便见无数大臣怒视着张让,恨不得把他给吃了。司徒陈耽怒发冲冠,出列道:“陛下,万万不可!刘玄德为国良才,岂可任以区区太医令?且刘备根本就不通医术,张让居心叵测,用意不良,还请陛下明察!”
张让立马就跪了下来,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皇帝就皱眉想道,朕的伴伴为朕着想,为何你们总是不肯放过他们?便淡然道:“司徒请讲,刘备如何不通医术?”
陈耽一拱手,道:“陛下且看,刘备在广阳所为,始终只围绕一个防字做文章,也从未见他撰写药方出来治疗病患,他严查严控,消除疫源,隔离病患,种种举措,都是防治瘟疫的大好手段。但治疗病人,却是广阳医师所为。他从不干涉,可见刘备非为一人医,实乃万人医,此乃良相之材,陛下之福啊。又岂可命为太医令?”
皇帝又拿起刘备的奏章仔细看了看,发现果然如陈耽所说,刘备全干些莫名其妙的事,没开药方没抓药,广阳城的瘟疫居然就这样被他控制住了。好,算了,不让他来太医署了,这人估计什么是壮阳药都不知道,若来了,朕怎么办?当下便道:“嗯,这事便算了罢。”
你想算了,别人可不想算。于是又有大臣出列道:“陛下,刘玄德为广阳令,视事三年,考绩每为上等,今又献策,活人无数,立此奇功,不能不赏。不然天下惆怅,功臣失望。望陛下不吝位爵之封,如此方为厚待功臣之善举也。”
然后一个又一个大臣站了出来,纷纷附议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话里话外的意思,最起码也得封刘备一个侯爵。
如何对待刘备,皇帝着实是有些头疼,现在不止是宦官,就连他也不太愿意让刘备进京了。数次事件,足以证明刘备就是一个剌儿头,偏生他还言之有理,想抓个话柄也没办法。要是再进京,只怕又要惹事生非,让人烦恼。另外皇帝抛开个人感情,从家国天下的立场看,又偏生很欣赏刘备,学问,品德,能力皆为上上之选,稍加打磨,必为国之栋梁。要知道,在皇帝心中,将来刘备可是妥妥的太子师傅的不二人选。这个人才,是要留给他的继承者大用的。不过,现在想这些不是还太早了么,自己这个皇帝还没做够,还要好几十年呢。若是现在就封赏太厚,按刘备这个性格能力,将来必然会再屡立殊功,岂不是要封无可封、赏无可赏?这可不行,万万不行!
皇帝倒是想得长远,可谁又知道未来呢?
皇帝开口道:“刘备虽有大功,然亦不宜重赏,他年岁尚轻,不可使其滋生骄纵之心。且以其材器,何愁封侯拜相之日?”
诸臣愕然,心下道,皇帝你身边的那些阉人,一个个的位列侯爵,死了之后养子还可以传国。刘备屡屡立功,你却推三阻四,为何佞臣和功臣差别如此之大?一时之间,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悲凉。
皇帝也不知道自己的话无意之间伤了众臣的心,要是他知道,必定要大声喊冤,因为这真的是经过他深思熟虑之后的想法。刘备才二十出头,将来还怕他没有封侯的机会?自己磨砺磨砺他,难道就不行?
皇帝见诸臣沉默,以为大臣都同意了,心下得意,便乾纲独断,道:“刘备有功于社稷,赐金百镒,绢百匹,征拜为尚书。”不赐名爵也就罢了,要还把刘备丢在广阳城,皇帝也知道只怕要犯众怒。于是也小小的退了一步,征拜刘备为尚书。尚书禄低而权重,想来大家也应该满意了。
百官心灰意冷,也懒得多言。见皇帝开了金口,也就各自退回班位。心中却是一个个的在想,还为这个皇帝卖命倒底值不值?
下朝后,杨彪喊住卢植,笑道:“子干,想不到玄德竟有如此本事,玄德昔日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之言犹在耳,想不到他就是这样做的,还做到了。真是让人羡慕啊!”
说完又朝卢植看了看,道:“子干,你也不知受多少人羡慕嫉妒!”
卢植一头雾水,问道:“文先,何出此言?”
杨彪笑道:“大家皆羡慕你找了个好女婿,你这家伙,下手可真快,我家也还有女儿未曾许人哩!”
卢植便展颜一笑,刘备这个女婿,确实是让他长脸。听夫人说,他对女儿也是极好的。如此佳婿,哪里去寻?
卢植一捊黑须,洋洋自得的道:“文先,尔等只知羡慕我有此佳婿,却不知道卢某看人的眼光也是一等一!”
杨彪不禁哑然,这家伙,太骄傲了罢?
夏四月,天下大旱,又疫又旱的,又因为前番司徒陈耽在殿上叱责张让居心不良,恶了天子。于是借了这个由头,罢免陈耽,拜太常袁隗为司徒。
此时诏书方到广阳,刘备接了旨,却有些郁闷。他不是郁闷他没有得到更多更好的封赏。天下马上要大乱了,他到时弄个侯爵如探囊取物般轻松。又有甚好担心的。他郁闷的是他现在不想离开广阳啊。因为,因为卢珻有喜了,卢珻年纪小,又是第一次生产,他担心得很,压根就不想离开卢珻的身边。可是从广阳到洛阳,千里迢迢的,万一动了胎气,如何是好?到时可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日刘备独坐庭院,蹙眉沉思,要是辞官不就,是不是有点不太好?会不会让皇帝误会为我对封赏不满?可要是实话实说,说因为妻子要生孩子了,自己要陪她而不愿做官,那全天下人都要笑掉大牙罢?只怕第一个要来信相责的就是岳父卢植了。这价值观不一样,真是麻烦哪。
这时,卢珻悄然走了进来,脆生生的问道:“夫君,怎地如此烦恼,因何事而忧?”
刘备随口道:“不想去洛阳,因此而忧。”
卢珻讶道:“夫君缘何不愿去京师?”
刘备这才回过神来,见是卢珻来了,便忙起身相扶,让她慢些坐下,然后自己相伴于侧,苦笑道:“娘子你有孕在身,我不愿你随我千里跋涉受苦;亦不愿离开你身边,令你无人相伴。因此而两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