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不过世道艰难,人心险恶。乞丐们都是久经风霜的人,心中好奇,却也不肯问上一句。生怕惹上什么麻烦。他们自有他们的生存之道。于是这个道人一来,他们却反而搬出来,住在庙外了。
这一日,乞丐们正在歇息,他们一般要到太阳临近下山的时候才出去行乞,太热太冷天气不好的时候他们都是躺着动也不动的,偶尔在身上抓几个虱子来吃。就在乞丐们正懒洋洋的躺着的时候,刘备和县尉率着一队人马出城了,直奔破庙而来。
直到近前,乞丐们才发现来了一队官兵,不由吓得一跳而起,看着官爷似乎对自己不感兴趣,才抱头一哄而散。外面的动静,也惊醒了庙中人。那道人把两扇破门一打开,见是一队官兵,为道两人,一个是俊逸的青年,一个是黑脸的大汉,而那大汉却立于青年之后,看来是以这青年为主。于是道人轻笑道:“两位官家,贫道云中子,此番有礼了。”深深稽了一首,又带笑道:“不知两位为何而来,可是要看病么?”
刘备看着这个强自镇定的道人,似笑非笑,他就不相信这家伙没有发现庙后也有人包抄,只怕是没法子再现身的,不然早跳窗跑了。刘备便笑道:“本官刘备,添为广阳令,今日前来,乃是相请道长前往县衙一行,为我等凡愚讲解讲解《太平经》!”
此言一出,云中子心中暗道不好,他的猜测已经灵验,他已经暴露啦。
汉皇刘备 第五十九章 黄巾初踪 二
云中子也不答话,看着刘备眼中凶光便是一闪,他知道抓住这个年青的县令,今天或许还有可能脱困。于是便突然前跨一步,伸出右臂向刘备抓来。
旁边县尉不曾想这妖人如此大胆,竟然敢拒捕,还敢向县令出手,不由又惊又怒,忙把腰刀抽出,往云中子一刀劈去。
刘备见这道人向自己出手,不禁暗笑,自嘲道难道自己便这么弱吗?心思电转间,身体顿时一绷,双腿前后一错,站了个马步,脊柱跟着震动,右拳却是夹着风声向云中子右爪击去。
砰的一声响,刘备晃了两晃,那云中子却是蹬蹬退了两步,恰好避过县尉一刀。云中子藏手于袖中,暗道,这青年,看上去文弱,不禁也有如此巨力。今日只怕是难以善了。
刘备好久未曾与人动过手,一拳砸出,右手指骨痛得要命,把右手负于身后,紧了又松,脸上却神色自若道:“道长,本官好意来请,缘何动粗。”
云中子哼了一声,正欲反讥,却见唰的一+完便与县尉在这庙里面细细搜索起来。不一会,便有人发现,左侧柴房灶台下,有一个大洞,往日里有一口破锅放在灶台上,取下破锅便是一条通道了。县尉正欲使人下去探查此洞通往何处,刘备止住了,道:”算了,再追也追不上了,这里就暂且不动。安排人暗中盯着。看看以后还有没有人通过此条通道进来。“
县尉知道,这里已经暴露,妖人只怕不会再动用此处地方了,不过县令吩咐下来,那就派个人看着。指不定哪天就有意外之喜呢。
刘备回府,便书奏一封递往朝廷,提醒朝廷提防有妖人作乱。那云中子从秘道中逃脱,回望广阳城,心中恨恨不已,这广阳城自己以后只怕是来不了了,想不到自己传道四方,短短几年足迹踏遍幽燕,今日却在这个小地方差点翻了船。云中子郁闷得要死,向天发泄似的大喊一声,然后往联络点而去。
却说刘备奏章到了尚书台,此时曹节病重,张让赵忠等在尚书台,张让见得刘备奏章,心中大跳,他素爱财物,又信鬼神之说,故被太平道人收买。与太平道相来往久矣,见了刘备所奏,心知不妙,但事涉谋逆叛乱之事,他纵然胆大包天也不敢瞒。却是先一步出宫通风报信,然后才把奏章报于帝。皇帝看了一眼,随意的道:”愚民也敢乱议天命哉?诏命天下郡县搜捕妖言惑众者,审问明细,果有其事者,诛三族。“却是未曾把矛头指向太平道。原因是皇帝他也信道术,自己儿子刘辨还养在史道人家呢。而且他也觉得刘备有点紧张过度,他没当皇帝之前,在乡下不也经常听人扯淡,说天命如何如何?不过刘备做为臣子,关心他的天下,他也不好冷了忠臣之心,于是才命搜捕所有妖言惑众之人。
张让大喜,立刻拟旨去了。
张角等闻报,知道是虚惊一场,却又严令四方教众,即日起低调行动,不再肆无忌惮的传道,以静待时机。于是本来天下四处不再公然闪现太平道弟子身影,太平道从无比活跃暂时转入了地下活动。
张宝是个急性子,对大哥张角道:”兄长,那刘备小儿坏我教大事,莫如遣死士刺之,以除后患。“
张角叹息道:”二弟,天下英雄岂止刘备一个?难道全杀之?“
张宝脸上涨红,不甘道:”那兄长意欲何为?“
张角沉吟道:”这刘备,我也屡闻他名声,却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此等人,只能拉拢,否则必为我教大患。不过,钱财珠宝等俗物只怕难入他眼……“
张宝、张梁一并沉默起来,这个说要为天下开太平,说天地有正气的刘备,又岂是财物能诱之。沉默半晌,张梁道:”大兄,刘玄德气血方刚,不若以女色诱之?如何?“
张角道:”一般女子只怕入不了这等人的眼。“
张梁道:”不如请圣女……“
话还没说完,张宝便怒目道:”若如此,那还不如请剑客杀之!什么英雄不英雄的,有一个杀一个,有一双杀一双,大兄,三弟,反正我等是要杀人的,迟杀早杀又有什么区别?”
见张宝激烈如此,张角便摆了摆手,此议只好作罢。若是刘备知道黄巾贼酋欲用美人计对付他,只怕要高兴得跳起来,来,只要是美女,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美人收下,炮弹打回!
刘备正在县中看邸报,今年交阯那边又叛了,朱俊被拜为交阯刺史,在他老家会稽招了五千人马,分两道而入,先是大张旗鼓宣扬威德,动摇叛军之士气,而后与七郡兵一起俱进,立斩交阯贼头目梁龙,降者数万,于是旬月乃定交阯。这一战,朱俊正式展露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被推许为一时之名将。仗打完了,因功封都亭侯,食禄一千五百户,征拜为谏议大夫。刘备看完了这条信息,不禁郁闷,人家不管谁去平个叛,都能封个侯,上次在益州,萧瑗都捞了个关内侯,可是他却毛都没捞到一根,反而被打发到这广阳来当个县令。听说这还是很多人说话了才有的结果,不然自己现在就在辽东那破地方受苦了。都是那阉人曹节,想到曹节,刘备便开心了,听闻这死太监今年过完年后就大病一场,现在仍然躺在家里,不能起来,服用了无数内府珍贵药材都未曾见效,只怕离死之日已经不远了?真是报应啊!啊哈哈哈哈哈!
邸报上的信息还有很多,不过有用的就不多了,大多是哪个郡县又上了什么奇珍,哪个官员又有了调动之类的。那些官员名字刘备一个也未曾听说过,估计都是些无名之辈,刘备也就懒得关注了。
今年还发生了件大事,何皇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把生了皇二子刘协的王美人给毒杀了。没办法呀,何皇后成为皇后之后,想起宋皇后的惨剧就心不自安,怕得要死,人总是得到了就不想再失去。更何况皇后之位?何皇后还想着以后当太后呢,结果当了皇后没多久,皇帝对她就有些腻了。迷上了王美人。结果王美人侍寝没几次,便有了龙种。王美人有了龙种,第一时间不是喜悦,而是想除掉这个肚子里的孩子,生怕惹何皇后不高兴,在皇宫里挖个坑把自己给埋了。皇帝的女人那么多,又怎会时常记得起自己,那自己到时可就冤了。
于是王美人便配了药,结果没反应,那再来,也是心狠,然而却仍然胎安不动。又好几次做梦,梦见自己负日而行。便悄悄的和宫中的闺蜜说了,闺蜜说你以后要富贵啦,肚子里的孩子未来指不定便是个至尊呢。王美人暗喜,便打定主意把这孩子给生下来。
结果何皇后耳目众多,却是被她给知道了,便不禁想道,难道王美人这个小贱人怀的是一个龙子?将来还会和我的皇儿抢皇位?这简直是忍无可忍。何皇后性情与宋皇后不同,她可是敢做敢为的。当然,皇子她不敢打主意,皇子他娘她还是敢动一动的,王美人孩子刚生完,可能都没看上几眼,给孩子喂一次奶呢,便被何皇后给弄死了。
皇帝子嗣艰难,这么多年了,就一个儿子,王美人又给他生了个皇子,正喜得手舞足蹈,打算赐封王美人呢,噩耗传来,皇帝大怒欲狂,朕儿子一出世就没了娘?好个毒妇!便要废后,结果何皇后害怕了,便请宦官出面求情。皇帝怒火冲天,宦官哄几句,却又熄了火。想起王美人往日的种种好来,又怜儿子刚出生便失母,不禁泪落。于是做《追德赋》、《令仪颂》来追思王美人。
刘备听到此事时,不禁也为王美人哀叹一声,好一个绝色丽人,就这么没了。史载王美人丰姿色,应敏有才明,能书会计。这还是个才女呀。真是可惜了。
刘备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于是刘备连夜写了封奏书,寄给卢植,让岳父大人看看,然后让他给交上去。最好两人一起联合上疏,成功率高点。
光和四年秋,尚书卢植、广阳令刘备上奏,请天子追封王美人及为前皇后宋氏平反。
我家小区改造,昨晚一会停电一会停网,导致无法上传,附近又没有网。郁闷得要命。只好今天上班后一次性发两章……
汉皇刘备 第六十章 鲜卑之事
刘备也不是雷锋,他上疏为宋皇后和王美人喊冤一是出于对两位弱女子的同情心,二是王美人是刘协他娘。他想着万一以后和刘协还有打交道的时候呢,不如现在留一段香火情。于是便抱着有枣没枣打两竿的态度,上疏了。
卢植却不同,他是愤而上疏,宦官猖狂,时局黑暗,他本来连官也不想做了的人,所以心中也无所惧,除了替宋皇后和王美人喊一嗓子,他还强烈要求开党禁。说如今遭到禁锢的党人,大多数都是无辜遭受牵连的,皇帝既然有怜悯之心,为何数次大赦天下都不赦党人?这于情于理说不过去。另外当年诬蔑宋皇后一家的人,应该论罪受到大汉律法的制裁,虽然首恶王甫死了,还有个程阿呢。这里卢植就有点小心思了,他记仇呢,程家人和曹节勾结一起把他女婿弄益州去了,当时可是把他给担心死了。最后卢植又数言政事,直指弊端,比如察举人才的问题,比如考核官员的问题等等。
皇帝正处于情绪低落期,写着缠绵悱恻、如泣如诉的赋:白了还是一个彻底的文人,书生意气还是挺重的,当即就上疏,指责皇帝:“……三公九卿等臣,坐而议政,用于百事,而地方州郡之官,为天子牧守一野,各有徒属职分。大臣乃国朝基石,非天子之家奴也。且百官群臣无有不忠君奉国者,君何以狗官二字见辱之?自古以来,未有闻天子爱衣冠之**者!若天子视百官为**,圣人曰士可杀而不可辱,臣不能受此辱,且求放还山林!”
刘备是真的火大了,尼玛,老子辛辛苦苦的替你打工,转着心眼死着脑细胞拼命的想着如何挽回大汉的颓势,你就是这样回报的?君若待我如草芥,那便莫怪我待君如仇寇了……
刘备的奏章,就如同一个导火线,朝中这个火药罐,于是轰的一声便炸了。百官也怒,但他们出于习惯,只是在等一个领头的。等来等去,三公和宿老都没发声,却等到了边地一个小县令的愤怒呐喊声。于是这下大家也不管了,一个个的上书,纷纷自请求去,三公也压不住了。于是某一天打着呵欠上朝的皇帝便被群臣给吓住了。就像后世里一家企业,一两个员工说不干了公司老板无所谓,心里指不定还在说快滚,但要是超过一半的员工要请辞,老板只怕是要面如土色的向大家做检讨了,陪着小心的说兄弟姐妹们,我哪里做得不好?皇帝也是这样,被满殿请辞的大臣给吓住了。这,这是要干嘛呀?
好言安抚众臣,又问三公及左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谁能告诉朕?是不是拖欠他们薪水了?最后得知真相的皇帝,也是哭笑不得了,尼玛开个玩笑而已,用得着上升到那么高的高度么?皇帝也知道士可杀不可辱,自己这回是惹了众怒了。没看见三公也是脸色难看的很么。于是皇帝又劝又哄,好,他好久没有这么累过了,比翻宫中美人的牌子一起啪啪啪还要累。最后在殿上当众认了个错,才让大家消停下来。
大家也见好就收,皇帝自登基以来什么时候认过错呀?这也算是他们取得的巨大胜利了。皇帝知道刘备是罪魁祸首之后,把刘备恨得牙痒痒,却又明白这家伙没错。只好下诏好言抚之,心中却是在哼哼道,想求去?门都没有,这辈子就给我们老刘家做苦力。皇帝暗中决定,以后哪里需要救火队员,哪里有又脏又累的苦差事,就派刘备去,干得好是他的本份,干得不好么……
刘备在广阳莫名其妙的打了一个冷颤,挠了挠头,又继续看书去了。
今年同样也是灾害连连,不是这里下冰雹就是那里泥石流,不是北面鲜卑入寇就是南面蛮人反叛。真是多灾多难呀。不过,总算出现好消息了。草原上的英雄檀石槐,在四十五岁的壮年,一病不起,挂掉了。消息传来,边郡与中枢,无不欢呼。
鲜卑与乌桓,都是东胡的余支,当年被匈奴冒顿带人打得像狗一样的满地跑,和部族跑散了,在鲜卑山这块地方停了下来,因此自号鲜卑。后来匈奴就常带着这两个被打服了的小弟经常来入寇汉境,像自家后花园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杀略吏人,无有宁岁。
到了后来,汉武帝大发神武,把匈奴打得一败涂地,继而到了光武帝时,出了个牛人祭彤,在任辽东太守时把入寇的匈奴与鲜卑给杀得干干净净,于是鲜卑人开始害怕了,由是震怖。从此鲜卑与大汉,才通驿使。到了南匈奴都内附于汉了,鲜卑人就更不敢动了,于是也入朝参拜大汉皇帝,皇帝也不小气,封鲜卑头人一个为王,一个为侯。此后几十年间,大家一直相安无事,汉军甚至经常带着鲜卑打乌桓,不带还不行,因为鲜卑人求自效功啊。
到了和帝的时候,北匈奴被大将军窦宪率军出塞五千里,大破于金微山,于是逃窜入欧,做了匈牙利人。于是这一大块的地盘,还有残留人口,就被鲜卑给笑纳了。汉人对草原没兴趣,这里没田不能种地,他们也不会游牧,就只好便宜鲜卑人了。
结果消化完地盘和人口的鲜卑人却变得不安份了。于是连年入寇边郡,几十年下来,有降有叛,当然还是叛得多,降得少,把个大汉边州搅得七零八落,甚至累有郡守死于任上。幸好还有乌桓人可以牵制一下,不然更加不得了。这里说下塞外的形式,汉朝在这时是非常务实的,要么带着鲜卑打乌桓,要么打着乌桓打鲜卑,反正谁势大就打谁。合纵连横用得麻溜,偏偏这些部族还肯出死力。本来是同族,见了刀子却捅得比谁都快。
就这样,边地局势就一直在纠缠中来回拉据,汉人不胜其扰,但鲜卑人也没讨什么好。大汉这边还有两个小伙伴乌桓和南匈奴呢,见了鲜卑比汉人还要恨鲜卑。直到这个檀石槐的出现。
檀石槐,他爹从军三年,回家之后老婆和他说,快来看,这是你儿子。檀石槐他爹就怒了,你t逗我?老子又不是蠢蛋,当下把刀一拨,就要剁了这个贱人和贱种。他老婆就立马跪下,哭着说我真没偷人啊,我正在走路,天上打雷,我抬头看了一眼,长生天掉下个冰雹,掉我嘴巴里,我吞下去之后就有了他,这是长生天的旨意啊,这个孩子必定有奇异的地方,不信你就等着,把他养大了再看!
好,这女人也是蛮拼的,这个破理由都找出来了。不过,檀石槐他爹仍然没相信,他哪里相信这等鬼话,不过怒气过了之后,也不说要杀檀石槐了,只是说赶紧让这贱种从我视线范围内消失,不然我就要忍不住了。于是他老婆就把这小孩子让别人悄悄收养了。
檀石槐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确实奇异了,勇健有智略,就是武力值和智力值很高,其他部族的人来抢他们部族的牛羊,这家伙单骑追击,一骑绝尘,所向无前,结果又被他全抢回来了。从此部族畏服,再大一点,乃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于是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部落大人。然后这个家伙就彗星般的崛起了。乃立王庭于弹汗山,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扶余,西击乌孙,扫平草原群雄,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又分鲜卑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领之,皆属他管辖。
这个凶人,臣服诸部后,就带着兵马连年抄掠汉境,每年要来无数次,每次都是兵马甚众。朝廷不胜其扰,又不能制。于是遣使欲封檀石槐为王,还想嫁个宗女给他和亲,结果这家伙压根就不理。他自己就是这万里草原的王,干嘛还要你们汉人封?他自己女人无数,每夜都玩不过来,干嘛还要你们汉女?想要的时候我自己去抢好了。
就这样,从桓帝一直到现在皇帝,檀石槐是每年都要寇抄幽并凉三州,一年数次。大家实在是受不了,嘉平六年,朝廷发三路大军出塞,结果被檀石槐打得落花流水,三名主将仓皇逃回,士卒十损七八,南匈奴单于都伤重得死掉了。从此以后,谈檀石槐色变。
就这么一个凶人,现在死掉了,大家怎么可能不高兴呢?有心思活的,已经在动着脑筋想着该如何分化如何挑拨离间鲜卑诸部了。
汉皇刘备 第六十一章 广阳除恶
不提檀石槐之死。这一年,我们的尚书令、大长秋曹节曹大太监,也终于没能熬过这个冬天。终于一命呜呼了。
曹节的死,影响到很多人。喜悦得手舞足蹈的那是党人和太学生,嘴角挂着轻快明朗笑容的是诸公大臣,而默默伤神的除了曹节家人,还有皇帝。
就是养只宠物养久了,也会有感情。更何况是人,更何况这个人形宠物见证了皇帝的成长,在皇帝幼年惶惑、孤独、没有安全感的时候,一直陪伴在皇帝的身边,给皇帝带来了许多的快乐。所以众臣视曹节如仇寇,而皇帝却视曹节如亲人。曹节一死,皇帝悲伤不能自已,罢朝数日,赠曹节车骑将军。
没多久,朱瑀可能是觉得曹节在九泉之下太寂寞,也可能他们是一对好基友,舍不得分开。于是朱瑀也追随曹节于九泉之下,病卒于家中。至此,先帝时便开始参与朝政一直到现在,祸乱天下的几个老宦官全部凋谢,以赵忠、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皇帝痛%就是心力衰竭,伤了本源。但在刘备大婚,随儿子搬到广阳之后,精神越发健旺起来。不知道是儿媳妇实在是乖巧侍候得好,还是有着想看见孙儿降世的执念,反正身体就是这么一天天的好转起来。刘备看见娘亲精气神一天胜似一天,哪里能够不高兴。
张飞过完年就要十八岁了,壮得跟只小老虎似的。如今一身艺业惊人,听这家伙洋洋得意的自夸,他老爹已经是他手下败将了。不过每次刘备看见他就想要笑,没办法,威猛雄壮的身躯,却长着一张稚嫩的小白脸。怎么看怎么别扭,从背影看绝对是个雄纠纠的好汉,转过头却发现他只是个孩子。
这些年,在刘备书信不绝的**下,张飞和简雍两个人,成长得很快。刘备在书信中和他们说得很明白,五经随便翻翻就算了,没必要一头栽进去,真要栽进去就出不来了。《诗》《易》《礼》这三经读不读都没关系,用不着读它干嘛?《尚书》和《春秋》可以多读,然后《孟子》、《中庸》、《大学》和《论语》这几本书也要多看。刘备这家伙,就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有用就拿来用,没用就看都懒得看,结果张飞简雍两个深受其影响,并且大加赞同。也不知道是自己嫌经书太多刚好减负还是因为刘备的话有道理……
简雍还好,刘备很放心,他最担心的就是张飞。如今在他和张博的影响下,张飞好酒如命这个坏习惯应该是根除了。但张飞脑海里天生的阶级观念,却仍然让刘备心惊肉跳。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这才是他死于非命的最主要原因。不把他这个观念给扭转过来,就算张飞不醉酒,迟早也要中了别人的暗算。
这些年刘备在信中虽然屡次强调人人生而平等的概念,但他实在是不知道张飞有没有听进去。这次两个小家伙结伴来广阳看他,他便带着两个人上街体验下广阳风情。
带着两人吃饱喝足了,就开始闲逛。前方城根下,有一个满面污垢的乞丐,半躺半坐依在那里,凛凛寒冬,却衣物破旧,露出干瘦的双腿。刘备轻叹一声,解下身上裘衣,替老乞丐系上,又拿出一串钱,道:“老丈,去喝碗热汤,然后找个好点的地方过冬罢。”
老乞丐在地上连连磕头,想说什么,已经冻得乌紫的嘴唇不停颤抖,最终却只是掉下一滴浊泪,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简雍瞪着双眼,讶道:“兄长,你可是这里的县令耶,你的治下竟然也有乞丐?”他还以为刘备是无所不能的呢。
刘备边走边微笑道:“日中则昃,月盈则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世间,又有谁能够做到十全十美?你们俩个要记住,做事情不要求尽善尽美,但要竭尽全力。这样,就算事情没做好,也没有人能够责怪你们!”
看到二人若有所思的点头,刘备又道:“君子爱人以德,而我儒家讲仁,什么是仁?众书各说其是,但总结起来,仍然是爱人。不管是上下相亲,还是温良之人,都是爱人。爱何人?要爱所有人,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对方的职业、出身、阶级而有所歧视。便是罪人、奴隶,一个个也是父母精血所养。与我等又有何不同?”
“但爱人的同时,也要谨记圣人教诲,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之姑息。仁爱,不是无原则的。我们不歧视,一视同仁的同时,也要对善与恶,有着明确的观念。善者,贱如奴仆也要爱之;恶者,贵若王公也要群起而攻之。这才是我等儒者所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