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久经岛国小电影考验的刘备,从未见过如此美的胸部,挺,白,粉,香!刘备慢慢伸出手,一把捉住这动人的玉兔,这正是脉脉双含绛小桃,一团莹软酝琼醪。等闲不许春风见,玉扣红绡束自牢。温比玉,腻如膏,醉=,汉代当个县令还真的挺闲,虽然身兼无数职务。但此时去古未远,地方自治的思想还有残留。地方不但有宗族的约束,还有里长、亭长、三老。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可为三老。相当于后世的政协或人大委员。但不像那些委员只是开开会举举手。三老不仅是身份的象征,还有权过问县中诸事。择乡三老中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从这方面来看,和抿名存实亡的那一套大不相同。所以刘备真的很轻松,琐事交给副贰官,他重点关注教育和治安就好了。
幽州边境线上,从辽东到止谷再到代郡,漫长的边境线就像个筛子,谁也不知道鲜卑人或乌桓人什么时候就杀了过来。不过广阳在幽州腹地,不受侵扰,是以刘备也不用担心防务。他时常和旧友们书信往来,和公孙瓒讨论幽州边防,和曹操讨论国朝未来之走向,和卢敏周晖等人谈论学问,和管宁邴原等人探讨人生,很是过了一阵悠闲日子。
最让他高兴的是,荀文若终于不再和他生份了。以前和荀文若通信,当然,主要是刘备主动写,荀彧被动回。每次荀彧回信,口吻都客气得很,淡淡的语气跃然于纸上,怎么看都有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生疏。刘备有时候也很泄气,总有一种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感觉,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心想要和荀彧做朋友,而荀彧却偏偏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
直到很久很久以后,他才知道,荀彧一直觉得他的格物一说虽有可取之处,但毕竟不是圣人所传,且又有取巧之嫌。荀彧不喜欢做学问也走捷径的人,他认为刘备没什么真本事,主要是有两个好老师卢植和郑玄,这才声名鹊起。因为他是世家子,他清楚他的王佐之才的称谓,是怎么来的。无非就是大人之间有意的夸赞。他那么小的时候,哪里敢称王佐之才?(荀彧是个诚实的孩子,接受这个称赞后一直不好意思,于是努力修炼,直到他真正成为王佐之才。此事记载于我的另一本书天才是怎样炼成的里,暂未动笔写。)直到后来刘备太学论儒、牢中提诗、益州平叛等一系列事件后,荀彧才改变对刘备的印象和态度,变得热切起来。对于发出天地有正气呐喊的刘备,天下士子,无论知与不知,无一不举起大拇指点赞的。这就是流传数千年的汉人心中的热血与气节!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褪色,只会更加璀璨。
冬十二月己巳,皇帝立何氏为皇后,被士子调侃为何屠户的何进开始坐火箭升官了。何后刚入宫的时候,因为长得很漂亮,也会服侍人,皇帝就喜欢这种能在龙榻上和他互动的女人,于是甚有宠幸,一来二去,生了皇子刘辨。母因子贵,便拜为贵人。现在宋后已废二年,**无主多时,群臣请立皇后,于是生了目前皇帝唯一没有夭折的皇子刘辨的何贵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母仪天下的何皇后。成为了皇后,当然要照顾娘家人了。何进何遂高,何后还是贵人的时候就先是拜郞中,再迁虎贲中郎将,再出为颖川太守。现在何后一立,何进就被征入朝,拜侍中,没几天又转为将作大匠,不久还会拜为河南尹,从此一路官运亨通,直做到大将军之职。然后何皇后的父亲被追赠车骑将军、舞阳宣德侯,母亲被封为舞阳君,还有个何苗,不说了……真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算刘备少年得官,听见了这个消息,也不禁有点儿羡慕嫉妒恨。
皇帝立了皇后,喜气洋洋,于是又要建两个大园子来享受。群臣纷纷上书劝阻,司徒杨赐上了两次疏,表达了自己强烈的反对意见。皇帝想了想,觉得完全不听杨赐的意见有点儿不好,人家是自己的师傅,目前又是三公之一,给他个面子。便打算停止,于是问中常侍乐松,说大家都说朕建园子不好,现在的园子已经够大够多了,不要再耗费钱财,骚扰百姓,你们觉得怎么样?
乐松估计有亲戚在里面承包了工程,便说:“昔文王之囿百里,人以为小;齐宣五里,人以为大。今与百姓共之,无害于政也。”没事,您盖,他们纯粹瞎胡说,您是皇帝怕啥。皇帝龙心大悦,马上下令筑苑。
皇帝喜欢收藏天下之珍,每年都会让郡国贡献,筑苑也一样,里面的奇石巨木,洛阳又不产这个,于是又让天下郡县贡献。郡县千里迢迢押运材料物资到洛阳,到中署去一送,人家宦官就说了,你这不合格啊,这不合格的东西能成为皇家之物吗?
有人就问,麻烦您说下哪里不合格?能不能给个标准?
宦官就斜着眼睛说,我说了不合格就是不合格,哪那么多废话?
然后郡县来的,到了天子脚下,不觉就失了三分底气,被宦官一呵斥,就敢怒不敢言,说,行行行,不合格我再拉回去,再挑选合格的送过来献给皇帝。心里却在骂娘,一来一回,路上耗费钱粮无数,现在又要弄回去,真是**他娘!
宦官不管那么多,直接就说,你这再拉回去一路上又得花多少时间?我们这急着用,天子等着盖园子呢,耽误了时辰你们担得起这个责吗?
人家郡县来的就懵了,这,这,你这几个意思?我不大明白。
然后宦官就说,这也不明白,笨了?咱家嫌你把这堆破烂再拉回去浪费时间,你随便给个价卖给咱家,然后速速回郡县再运一批合格的来。看看咱家对你多好,多为你考虑。
还有人真以为碰上好人了呢,报个成本价,自己亏损人力物力运费,结果刚才还一脸和气的宦官们就立马变脸了,什么?要这么贵?你怎么不去抢?咱家好心帮你,你居然还敢坑我?一顿怒喷把大家喷得晕头转向不明所以,然后报了个白菜价出来。
这个时候要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的,就真是傻子了。当下就有人出离愤怒了,尼玛,老子不卖了,原路拉回去!宦官们就冷笑着说,行呀,拉回去,耽误了圣天子的大事,怪罪下来,看你们谁受得起!另外,别想着去告状,你们有本事去告咱家,咱家就有本事卡着你们,让你们拉过来的东西一辈子也过不了关。
这话一出,好多想去告状的人,不禁便熄了这个念头。又悲愤的想,他娘的这帮死阉贼真是没天理哦,怪不得断子绝孙。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好忍辱负重的把这一车车贵重物资白菜价给卖了。然后扭头就走,一刻也不想在此停留了。
大家还没走远呢,后面宦官又在叫唤了。大家忍住气,不耐烦的问还有什么事。然后宦官便说了,这些东西,之前在你们手上,不合格,现在在咱家手上,依咱家看嘛,还是可以用的。这样,也不用你们往来郡县辛苦的折腾了。你们把这些买回去,买回去了赶紧入库完事。咱家还等着上奏呢。
结果,白菜价卖出去的,市场价买回来。还都是买的自己的东西。大家这个气呀,好悬没一口血吐出来。凡此种种,不在少数,从此之后,郡县离心,而皇帝却不自知。
汉皇刘备 第五十七章 堕落皇帝
曹操在洛阳,愁得不行,皇帝长大了,越来越喜欢吃喝玩乐了。你吃喝玩乐也就算了,关键是政事不托与三公九卿满朝重臣,却只听宦官惑上之言。曹操想起朝廷每况愈下,便不由忧心忡忡。他回朝中后,连续上了数次奏章,都是针对种种弊端而言。措词也尽量温和,尽量避开宦官了。他只是想能改正一项算一项,能扭转一点算一点,谁曾想奏章仍然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曹操或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酗酒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无数苦闷郁结在心中,好在他还有一个好兄弟好知己刘备。他相信刘备是与他心意相通的,志向相近的,意气相投的。于是一封封发着无数牢骚的书信通过驿站发往刘备处。
刘备接到书信,看了曹操的吐槽,也是摇头不已。看来当年那个文艺青年皇帝刘宏已经彻底进化成了酒色财气皆全之徒。当年皇帝受大儒名士的熏陶,爱好文学,曾经自造《皇羲经》五十篇,设立鸿都门学更多的也是想搞艺术创作,还办了一件他一生中?的那样,实在不行,竖大旗清君侧,把宦官都除得干干净净,还天下太平。这样能做到吗?肯定能!可是杀了又如何呢?侯览死了有王甫,王甫死了有曹节,曹节死了还有后来的张让、赵忠等十常侍。宦官就正如诗中所言“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这般斩之不尽杀之不绝。根源还是在皇帝,有着一个无比宠信宦官的皇帝在,宦官集团就永远不会倒下。皇帝不会在乎这个宦官是谁,他只要这个人是宦官就行了。所以说,除非换皇帝。换皇帝,谁敢?
再说了,清君侧可以,把宦官杀光也可以,但这领头的,绝对没有好下场。皇帝绝对会让领头的去和宦官一起陪葬。所以,还是保存有用之身,尽量做点有用之事。什么是有用之事呢?比如现在在闺房中**小萝莉,刘备就觉得这也是一种特别有用之事。
刘备抢了卢珻的铜镜,在看背后的铭文,还念念有词:“二姓合好,女贞男圣,子孙充实……”
卢珻在一旁,抢又抢不到,又羞又恼,只得叫道:“夫君,你看就罢了,怎好念出来?”
刘备笑道:“闺房之中,又无外人,怕甚?”看着卢珻羞红的小脸,心想这小丫头还是这么容易害羞,便又出言调笑道:“子孙充实,珻儿,你打算什么时候给我生一堆娃娃呀?”
卢珻脸上的红云弥漫到了脖颈上,娇瞋了刘备一眼,细声道:“你还说呢,娘老是问我肚子有没有动静,羞也羞死人了。”
刘氏不知道儿子儿媳妇没有圆房,抱孙子的心情急切,隔三差五的就问下媳妇儿。害得卢珻也不知道怎么应付了。
刘备便正儿八经的道:“珻儿,不是我不愿意……你实在是太小,身子骨还未完全长好呢,等你再稍大一些,这样有利于生育,对身体好。”
卢珻听着刘备诚挚的话语,心中甜美极了。虽然她不懂这些道理,却是知道夫君是为自己好的。只是又想到夫君每晚都要她做那些羞人之事,不禁又白了他一眼。
刘备被这记媚眼险些魂儿也勾了去,便放下手中把玩的铜镜,一把搂住卢珻柔软的小腰肢,狠狠的亲了下去……
刘备在广阳县忙着和自己的小夫人嬉戏逗乐,皇帝也在洛阳进行着他轰轰烈烈的改革事业。
如果说史上最荒淫无耻的皇帝,我们的大汉天子刘宏还排不上号的话,那么,史上最富有创意、花样最多的皇帝,绝对有我们的圣天子一席之地。他对**的成功改革,影响了千百年后的帝王,许许多多的帝王都是从他那里汲取精神营养,更好的成长为荒淫无道的昏君。
首先是对**佳丽们服饰的改造,某天皇帝突发奇想,摁住一个俏丽宫女在御苑内白昼宣淫,结果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兴奋,中衣一直褪不下来。然后满头大汗兴致全无的皇帝大怒,便让**所有佳丽,不管是嫔妃贵人还是普通宫女,通通改穿开裆裤,让他性欲来时可以随时随地的临幸。好多年后的张献忠,就从他这里吸取了灵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干脆让姬妾们不穿下装于宫室之内晃荡……
然后再在宫中建一个庞大的裸游馆,理由是夏天的时候可以避暑。裸游馆四周台阶上种满青苔,真正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然后又崛渠引水,围绕四周,渠中种荷花朵朵,到了晚上,天上明月一轮,地上宫灯点点,波光粼粼,清风一吹,水气扑面。真正是人间仙境。然后皇帝就携了身轻体盈的绝色美女,荡舟水中,或品丝调竹,或轻歌曼舞,或对酒当歌,更多的时候是兴致大发,按在船上啪啪啪……
最后在宫中还弄了个流香渠,流香渠空前绝后,以前没听过,以后也没哪个皇帝敢这么干过。这渠里流的水,不是一般的水,是宫女们的洗澡水,这些洗澡水很名贵,里面有西域进贡的茵墀香,皇帝规定,十四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美女,要随时准备着,和他一起洗个痛快。洗完之后,水就流到了流得渠……
后世晋武帝学他创造的羊车临幸嫔妃法和隋炀帝学他创造的任意车法,都是小儿科。
要是李白生在这个年代,皇帝一定会引为知己,一定会重用他。为什么?因为李白也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嘛,皇帝就是这样的心态,他巴不得天天这样玩,如果要给这份玩乐加上一个期限的话,皇帝会立马毫不犹豫的说出三个字:一万年!
除了**改革,还有一项他早就在暗中进行的事业,那就是卖官。可能是小时候的经历,让皇帝对钱财有一种天生的占有欲,哪怕他成为了天下至尊,哪怕他是四海共主,却仍然这个性格,也算是稀奇了。或许是觉得国库里的钱不属于自己还是觉得不好意思乱用?早先还好,只是暗中卖,随着他的权威渐渐固定,生意越做越大,干脆就索性不要脸了,明码标价来卖了。二千石的官,多少钱,一千石的官多少钱,一个县令多少钱,穷县多少钱,富县多少钱……
只要你出得起价格,除了皇帝之位不能卖,三公九卿你随便。皇帝这样乱搞,除了引起天下和大臣们的不满,宦官中的良心,吕强吕常侍都看不下去了,上疏劝皇帝,说别这样干了,天下都是您的还这么干不是让人笑话?您这样干,让下面的人怎么选拔人才为您治理天下?
皇帝依然我行我素,置之不理。天下议论纷纷,民怨沸腾,他视若无物。有时候刘备就在想,皇帝究竟是谁派来的卧底?不然的话怎么解释他要这样折腾?怎么败家怎么来,怎么懈怠怎么来,怎么堕落怎么来!
朝廷如此,许多人不竟心灰意冷,刘备的岳父大人卢植,就于最近的一封信内向刘备隐晦的表达了这个意思,他空有济世之志,空有满腹之才,奈何皇帝不用。他退而求其次,想去当个经学博士,钻研学问或者是去修史,皇帝要么不肯,要么说这个非急务,现在让他挂着一个尚书的名,却又处理不了什么政务,还要天天待在朝中受阉人的气,那还不如挂冠而去呢。
刘备也是一阵无语,岳父正值壮年,正是年富力强干事业的时候,皇帝都能够把他逼得要退避江湖,可见皇帝是有多奇葩了。刘备想了想,这样不行,还是劝下老丈人,于是写了封信,寄给卢植,让他不要太急,阉人凶顽,但毕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没有永远繁盛的花,只需静待变化,抓住时机,给奸佞们狠狠一击便好。若是大家都因为时危局难便要退避江湖,隐居山林的话,那么这个天下能依靠谁呢?
只有在最危险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心、最初的理想不变,我们才会赢,我们才是大汉真正的忠臣。我们之所以坚持留下,不是为了皇帝,不是为了刘家,而是为了天下的百姓,为了苦难的黎民……
一封信,情真意切,打消了卢植消极的念头的同时,也让卢植再一次的明白了刘备的大志向!让他明白了他这个女婿,是有着大抱负大理想的人!
光和四年夏四月,皇子协诞生,皇帝大喜,诏命大赦天下。
还欠一章。
汉皇刘备 第五十八章 黄巾初踪
在以小农经济为主体、连官员发俸禄都是以多少石来计算的此时,是没有无商不活的说法的。刘备也压根没兴致来抓商业、搞经济。皇帝又不看重gdp。当然,皇帝看重的似乎也不多了,天下只要别给他惹乱子他就完全可以不理……
刘备在县丞的陪同下,兴致勃勃的下乡调研了,调研的对象自然是农业。刘备也是农家子弟出身,小时候放牛,插秧,砍柴,基本上能做的都做了。到了大汉,说实话,还没种过田。等他清醒的时候,家里的田地都发卖了。现在掌了一县之印,这农为天下之本,自然少不得要了解了解这方面的事。
然后刘备就发现了这个时候,挖粘土用木臿,掘硬土用,翻土之后要碎土,碎土要用耰,还有好多他似曾相识却又说不出名字的农具……而这个时候,牛耕还没有完全取代耒耕。
刘备又观察了这个时候常用的长辕犁。看完之后,觉得和后世的犁相差蛮大的,长辕犁的辕超级长,辕上有衡,左右驾二牛,但非常不$得头头是道。老农一听,眼睛就亮了,想不到这个年轻的娃娃官还懂得种地。了不得啊。
旁边的县丞也是听得一愣一愣的,搞不清楚刘备什么时候又研究农学了,想起刘备是格物派的掌门,旋又释然。刘备画了份图纸,吩咐老农到时去县中寻都造监的制造一两具,看看效果如何,再根据他们的经验来进行改进。毕竟刘备也只能说个大概,在具体方面的调整,还是要这些行家里手来。最后,刘备又溜达了一圈,看了看这个时候的灌溉设施后,便起身准备打道回府了。
这个时候有辘轳井,有桔槔井,有各种沟渠,阶梯形的水田都有了。除了没有农业机械,基本上和后世相差不大,刘备就猜测,这个时候田地的产量远远没有后世高,估计大多半是化肥和种水的原因。在这方面,刘备也束手无策,没什么好法子可想。
走了不一会,刘备突然看见前方有一堆人正跪在地上,中间一个穿土黄色衣服的人在那里念叨着什么,间隔一阵,那些跪着的人便往下拜,五体投地,虔诚无比。刘备心中疑惑,便与左右道:“且上前,问问是怎么回事。”说完策马近前。
刘备在外围静静看了一会,就明白了,原来是个道人,经常来此替人看病送药,因此被无数百姓拥戴。今日此人分发完药物,却在此讲道。讲了一番天与人,神与仙,便与众人道:“诸位可知近数十年来,为何我大汉四处灾害不断,异事连连?那是因为上天发怒了,要变天啦!”
只这一句话,便把众人的胃口高高吊起,注意力全集中过去了。这种禁忌官府是不允许谈论的,但偏偏民间却最爱谈论这种禁忌话题,越神秘越喜欢。古今概同。
这个道人见得众人一脸好奇的看着自己,心里也忍不住得意,却又一副得道高人的口吻道:“天地之间,五德轮转,而万物也有生死枯荣。想那大商朝,也不过六百载,大周朝也寿止八百载,强秦纵横天下,二世而亡,而刘氏享国近四百载,也算是福泽绵长啦!我师门长辈夜观天象,发现帝星不稳,而各地有龙气现,这天下,只怕是要大乱啊!”
他入戏太深,这些话说出来,竟不由自主的带上了一丝悲天悯人的情感,让大家更觉得他是一个有道之士。这时,百姓便有些惶惑了,天下要大乱,是不是就是要换皇帝了?那我们该怎么办?做了几百年的汉家臣民,如今却不禁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便有大胆的人问了出来:“仙长,那我等该如何是好呀?”
道人脸上神光湛然,飘然出尘,他一抚颌下柳须,笑道:“无妨,正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贫道师门乃上古仙门,遣贫道等弟子出来行走四方,正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于战火之中。如此可得大功德,从此功法圆满白日飞升!尔等不要惊慌,可各自在家静待时机,到时自然有大气运之人率你们脱离苦难水火。到时你们应命跟随便时。贫道教你们一句吉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切记切记,不可外泄天机。”说完之后,不顾地上众人的跪拜,一挥大袖,飘然而去。
若不是刘备乃后世之人,只怕他也要被这个神棍给唬住,这道人的卖相实在是太好了。一副好皮囊加上飘然出尘的气质和悲天悯人的胸怀,无一不显示他实在是神仙般的人物。也怪不得他一说,大家便信了。只有刘备暗暗皱眉,心想要是张角门下都是这种超级大忽悠,这天下可真完了。这道人刚才直接从天道,从阴阳五德方面直接说炎汉的国运已衰,一下便说到人们心里去了,正所谓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如果不是说大汉国运已终,怎么解释这越来越多的灾害、匪贼、异事?天下真的是要乱了啊!这个时候的人们把没有办法解释的事情都推给上天,推给天帝,借此让自己安心。这个道人很厉害,抓住人们的心理,直接攻击大汉的根本。无论大家信与不信,心中总是有这个念头了的。只要有这个想法,那么便悄悄的等着这个念头生根发芽。
而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纵然很多人心念大汉,却依然觉得大汉已经无法挽回,而这是所有人都无法抗拒的大势和天命。是以皇帝一死,便天下大乱,而四世三公之家的袁术,敢僭称皇帝,便可以看出当时天下士人之心已经渐斩偏离了……
刘备把眉一皱,他知道乱世就是这几年了,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以他的影响力根本没有办法阻止。这一种历史的必然让他深感无力,但他却决定,只要是他的治下,便必须不让一个黄巾传教人出现。于是便吩咐道:“派个人跟上去,看看他住哪,仔细盯住了,不要打草惊蛇!”
旁边便有县吏应命而去。
回衙之后,刘备并未掉以轻心,他决定写信给曹操,旁敲侧击下,看看洛阳是不是也有了太平道的身影,如果有,那么就请曹操这个地头蛇去好好打探打探。以备将来。写完给曹操的信后,刘备想了想,意尤未尽,又是数封书信一蹴而就,发往各处。
益州严颜、洛阳卢植等、颖川荀彧、东莱郑玄……各处与刘备关系匪浅的人都收到了刘备的示警信件。
却说刘备差人监视那个妖道数日,便有差吏回报:“县尊,未曾发现此贼人同伙,贼道往日居在城外一破庙中,每日下午云游四野,替人画符施咒,赐下药丸,然后妖言惑众。”
刘备沉吟一会,便道:“且请县尉率人捕之。”差吏欲出,刘备一转念,又道:“你且下去,我自与县尉说。”却是莫名来了兴致,要与县尉亲自走上一遭,抓捕这个妖道。
城外北效,有一古庙,不知修建于何年何月,至今日,已残破不堪,庙中有一泥胎,也不知是哪路神仙。香火早寂,只有石炉中残存的香灰和蛛网密布的门窗,向世人诉说着它的古老沧桑。这里,向来少有人烟,多是乞丐居身之地。这些日子,这里却莫名来了个云游的道人。看他一身黄袍,脚踏月芒鞋,头带玄道冠,大袖飘飘,宛若谪仙。似这种人物,一般都是富贵人家的座上客,怎的也跑到这破庙来栖身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