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第二日,萧瑗率卫士五十,与巴郡丞一道顺水下巴郡。郡县大小官员,皆来相送。不管喜欢不喜欢他,不管他到底对不对,最起码,在这一刻,还是有许多人钦佩他的勇气,祈祷他能平安归来的。
回营后,刘备唤过刘恪,附耳道如此,半天后,刘恪满脸不情愿的出营,率二十人出了雒县,不知所终。
三日后,三郡精兵六千人俱集雒县,刘备披挂整齐,于大营中击鼓聚将。
第三更奉上,还昨日只有一更的账。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汉皇刘备 第五十一章 小试身手
刘备坐在帐中,看着大帐里的几个校尉,老的老,少的少,心中怒火腾腾,混帐,三郡居然就给我派这些人来统兵?莫非到了战场之上,还想让我亲自陷阵不成?
转而又强抑住怒火,冷冷道:“王师已集,即日发兵,谁敢为我军前锋?”帐中诸将一声不发,来时郡守都有吩咐,要听刘备的吩咐,但也不要主动争功,因为他们都不看好这次平叛。众将心中深以为然,战阵之事,交给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成什么样子嘛。他们不敢冒险,心中暗暗打定主意,若是见势不妙,还是第一个开溜保住实力为好。
刘备见无人敢应,冷笑一声,正欲说话,便见最后面闪出一个年青小校,英气迫人,抖擞精神上前道:“禀军主,不才严颜!愿为前锋!”
严颜身前一个老军头张珓回头瞪了严颜一眼,压低声音道:“严守正你这个小混蛋,干什么呢?快给老子退回去!”严颜乃他故交之后,少年便以勇烈慷慨著称,这次听说朝中来了御史中丞征发大军平{降去了,军中诸事悉付予帅案后的那个年青人。张珓就不安了,多年的老军伍了,他知道没有一名有威信的将帅镇着军队,后果是很严重的。刘备固然有大名,固然是朝廷委派,但他年纪太轻,这就是天生的缺陷,没有谁会相信一个如此年轻的人能统领好一枝大军,而且还是去平叛。没有谁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给一个不熟悉的不值得自己信任的人。所以他见严颜冒头,很不高兴。这小子还是太冒失,胆大包天,这当先锋岂是好玩的,这是去打仗,万一失利,刘备恼羞成怒,他就敢砍了你的脑袋。
严颜正是渴望着建功立业的热血年纪,他少读兵书,弓马娴熟,如今入了军伍,又哪里肯放过这个表现的机会。若不是众人皆沉默无言,哪里轮得到他?更何况,军主又岂是简单之人,从他以往种种事迹便可得知,再说了御史中丞萧公若不是相信军主,如何又肯以一军相托。暗暗打定主意的严颜眼中闪着异彩,这次机会可一定要抓住了。
刘备见有人主动应命,心中大喜,待听得是严颜,不由一愣,是那个宁死不降、说斫头便斫头的严颜么?抬眼看去,却是一名英姿勃发的小将,浓眉大眼的很是精神。心中便笑,蜀中大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只有张任和严颜,但想来他们还年轻着呢。这个严颜是不是那个严颜自己保持关注即可。大战在即,不能再分心。
当下刘备便道:“严颜,你自引部曲为我军先导,逢山开路,遇水布桥,沿途负责打探信息,若遇敌,不得擅自交战!”
严颜领了将令大声道:“末将得令!”
先锋既定,刘备也没有其他好吩咐的,只是一一把任务都派了下去。诸将在帐中听了,不觉愕然,刘备看来不像是个生手,倒像个混惯军伍的。一桩桩军务在他手中,井井有条,丝毫不乱。后来又想起刘备曾跟卢植往庐江平叛。可是那时他才多点大?老军头们心中惊讶,做事无形之中又严谨几分。
刘备出了大帐,翻身上马,在一众将校的陪同下阅兵。校场黑压压挤满了人,所谓的精兵,也就是身强力壮有胆色,能披甲持戈杀人罢了,要想谈什么军纪,谈什么队列,那是妄想。刘备好歹心里早有准备,看见校场上站得七歪八扭的队列也不在意。除了凉州,天下无事多年,谁吃饱了没事干养支部队天天搞训练啊,这部队一训练,各种消耗就上去了,后勤哪里跟得上,没有国家负担,谁养得起?所以国家都不养兵,把郡国常设兵都给免了,哪里有叛乱了,再临时征募百姓组建队伍去平叛,打完就解散,绝不拖沓。
刘备想了想,算了,反正比谁人多,谁不怕死就好了。其他的也懒得说了,就强调下军纪好了。他也没有按照兵书上的照说,那些动不动就要斩的,太多了。
“不听号令者斩!”
“杀良冒功者斩!”
”**妇女者斩!“
“泄漏军机者斩!”
“擅自逃离者斩!”
能让这帮乌合之众做到这几条,刘备已经心满意足,谢天谢地了。五斩令一念完,刘备便抽出佩剑,用力一挥:”出发!“在鼙鼓动天地声中,一马当先,率了军队出发。
这是刘备第一次独自领军,之前虽然很镇定,但临到此时,心中仍然忍不住激动紧张,脑袋高速运转着,思考该如何保证自己部队的安全,战斗力以及士气等。一路上,刘备左等右等,终于还是没等到哪个不开眼的触犯他的军令,这也让他期待斩两个傻蛋来威慑全军的想法落空。不过没人闹事更好,证明大军尽在掌握,不是吗?刘备得意的想道。
顺水到了平乡,严颜遣斥侯来报,前方两侧林中,似有敌踪。刘备不敢怠慢,便命部队慢了下来,缓缓结阵而行。行不多时,果然便有小股蛮人呼喝怪叫着出现,然后羽箭竹矛便一阵阵的如雨抛下。每次蛮人一出现,部队便出现一阵骚动。怎么约束也约束不住,刘备也没办法,这里的人基本上都和蛮族打过交道,知道蛮人不好惹。所以才惧怕。
如此数次,部队走走停停,二日才到广汉城。刘备也知道,小股蛮人只怕就是来打探消息顺便拖延自己脚步的。自己大军行,他们就不停骚扰,自己派人来战,他们就逃。想驱逐也驱逐不了,就像牛皮糖一样缠着。
广汉城中军营,刘备对诸将道:”蛮人如此这般,必然有诈。“
有人就暗笑,道:”军主多虑了,蛮人天性憨直,不懂什么是计,什么是诈。“众人纷纷附言称是。
刘备皱着眉看着这帮家伙,很是头疼,本来还想好好商讨下,问问他们有没有好办法的,既然不配合,那就自己说了算好了:“不必多言,我计已决,欲以疲军诱之……”
于是出了广汉,刘备便完全不管沿途侵袭的小股蛮人,命军队一路疾行。军中卒士叫苦连天,边骂边走,等得扎营,天色已黑,士卒们已经是疲惫不堪,一个个的甲卸了,武器随手扔到一边,躺在辎重上直喘粗气,有军官拿脚来踢,也是懒懒的一动也不动。这一切,都被无数双眼睛看在眼里。
半夜,营中灯火俱寂,呼噜声震天。营外,一支蛮军已经悄悄趁着夜色摸了过来。到了一箭之地,蛮人头领看了看寂然无声的大营,把手一挥,喊道:“给我上!”
于是无数黑潮涌动,奔到营前,才大声怪喝道:“杀呀!哇呀呀呀呀呀!”
等奔入营中四下纵火打算大开杀戒的时候,忽然发现不对,这怎么这么安静?就算全睡死了,我们这么多人杀了进来,也该有点反应啊?蛮人头领忽然大惊,一种危险的感觉自心底窜起,刚欲大呼一声上当了。便见一通鼓响,营寨四周亮起了无数火把,又是一通鼓响,无数的箭雨便落了下来。顿时营中惨叫连连,死伤一片。
蛮人头领目眦欲裂,拿着铁骨朵胡乱挥舞,边挡箭边喊道:“这帮阴险的汉狗,孩儿们,随我杀出去!”立即便有无数蛮族勇士附蚁于蛮王之后,往营门冲去。
汉军也不管,只是拼命的射箭,也不讲究精准,范围覆盖便行。数轮之后,弓手力歇,臂膀一点力气也无,才停了下来。这时营中死伤之蛮人不下千数。一队蛮人冲到营门处,发现营门已被堆满了鹿角拒马,蛮人头领咬牙切齿,命众部曲把这些砍断推开,方冲出营,便又闻一通鼓响,脚下一软,便往下沉,危急中,蛮人头领便把铁骨朵一横,横在陷坑上方,这才没掉下去。再看掉下去的儿郎,一个个的在里面哀号惨叫。原来底下有削尖的树枝在等候着呢。
蛮人头领心胆俱裂,不停骂着汉人卑鄙无耻,然后手脚发软的爬了上来,见自己部族勇士,十停中去了一半,惨然道:“快逃,快逃!”
这时,后方鼓声隆隆响起,无数汉兵突然出现,举着长枪杀了过来,遇见蛮人便刺,几个对付一个,不一会,便又有无数蛮族勇士倒下。蛮人头领已无勇气再战,率了一众亲信勇士,扭头逃入了茫茫夜色之中。
汉兵正欲再追,军中已然鸣金。待打扫完战场,共计斩首千余级,伤者和俘虏多达二千多。而汉兵,却不损一兵一卒。
众将大喜,再看刘备时,眼中已无轻视之色,一个个的恭敬起来。能带他们立功的人,不管多年轻,他们都拥护,更何况这一次,在刘备的主持下,赢得如此轻松,他们心服口服。




汉皇刘备 第五十二章 势如破竹
原来刘备一路上,让兵卒叫苦叫骂,然后回营脱了兵甲乱扔,躺在兵车上不起,连建个营寨都费了半天功夫,都是故意为之。让蛮人以为自己约束不好军队。建营寨的时候刘备都让严颜在营后伏了一支军,他还以为蛮人会趁此营寨未起的时候率众来攻呢,殊料蛮人也如此谨慎,竟然趁黑来偷营。
营寨一起,刘备见蛮人还未来,便知道估计是半夜酣睡之时来偷营了,便伏兵于营外,又在营门前挖了许多大坑,以木板沙土覆之,军中猎户多得是,这活他们干得麻溜极了。
然后就是静等了。刘备心中也直打鼓,他这样折腾,众军卒虽然是奉令而行,但诸将却是心中不服,口有怨言。他也未曾计较,要是此计能成,一切都不用说,此计不成,他与诸将计较,丢的还是自己的脸。于是就只能期待蛮人来劫营了。
蛮人果然不出他所料,半夜如约前来。于是,刘备也不客气,先进行远程无差别打击,让蛮人知道中计心惧而走,到了营外又坑杀一次,`之,告诉他们我们大汉军队以招抚为之,只要降服,前事可以一往不究。如果他们不降,那么今天的结果就是他们蛮部的下场。到时候,就别怪我大汉军队心狠手辣了!”
不管蛮人降不降,只要这些俘虏回去,免不说向部众诉说今晚之遭遇,哼哼,到时让你们见了我所率领的军队就有心理阴影,士气下降。这就是心理战。
众人听了,觉得刘备说得好有道理,于是众皆拜服。
第二日,刘备把俘虏们弄到一块,分给他们半日粮食,然后扯着嗓子做了半天的思想工作。无非就是汉人和蛮人都是大汉之民,都是世代好兄弟,以前种种就不计较了,我们来,也不是来欺负你们的。是来解决问题的。我们皇帝派来的大官萧中丞已经孤身去了巴郡,带着朝廷莫大的诚意去找你们的首领商谈。我也是朝廷委派的将军,我的职责不是打仗,而是保护萧大官的人身安全,和制止你们再进行烧杀抢掠的不文明行为。你们昨晚不来打我们,我们也不会打你们!今天,我把你们给放了,希望你们回去后,带话给你们的族人,头领,告诉他们,我们是带着诚意来的,希望可以蛮汉止兵,继续世代友好!但是要是你们首领仍然执迷不悟,那么昨夜的经历便将是你们蛮部的下场。说完刘备还故意指了指旁边那一排还未来得及进行掩埋的尸体。
刘备嗓子都喊干了,他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反正好的歹的都说了。最后还不能免俗的进行了武力恐吓。希望能有点效果。最起码看在我今天放了这么多蛮人的份上,不要太过为难萧中丞。
那些俘虏简直不敢相信,什么,汉人居然要把他们给放了?听了半天,才半信半疑。等食物拿到手,汉兵拨起营寨继续行军,直到汉军不见了,他们才惊醒过来,汉人居然真的把他们给放了?那么那个英俊的官员说的是不是真的?朝廷派了大官来,去见首领了?他们不是来打我们的,是要继续和我们世代做兄弟?
带着将信将疑的情绪,俘虏们互相搀扶着,回自己部族中去了。不管是不是真的,他们都不愿意再和这支汉军打了,太恐怖了。还没见着人影呢,好多勇士就不甘的倒下了。
就在刘备带着大军一路继续前行的时候,卢植也在洛阳城中为他忧心不已。他都打算明年嫁女,一大堆事情要商量呢,可女婿竟然被外遣到益州去。这山高路远的,谁知道刘备什么时候能回来,自己家十九娘岂不成老姑娘了?卢植想到这里,便对曹节恨恨不已。打算从此以后,一心找曹节的茬!
幽州涿县,刘备家中,刘氏收到儿子的信,心忧得不得了,益州,那个印象中的蛮荒之地,儿子既然去了那里平叛。想想就觉得揪心。刘恭看了大嫂整日里一副心惊胆战的模样,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让自己媳妇去开解。谁曾想,说着说着,两个女人哭成一团。刘恭愕然半天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他只知道好男儿要志在四方,要游历天下,又哪里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道理。刘备和刘恪两兄弟都在益州,叫这两个视儿子若性命的柔弱女人如何不担心,不落泪?
刘恭摇了半天头,不得其解,径自跑城里找张博喝酒去了。
却说萧丞随着郡丞一路顺水到了江州。入城见了江州太守,江州太守大喜:“萧公,可是大军到了城外?”
萧瑗摇了摇头,道:“大军还在集结,我此番先来,乃是想入蛮部,与蛮酋相谈招安一事。”
江州太守脸上笑容立马凝固,张着嘴巴半天才反应过来萧瑗想干什么,马上哭丧着脸道:“萧公,怎可如此?你这不是,你这不是……”唉了一声,终究没有把送死两个字给说出来。
萧瑗也不在意,他意已决,无人能改。更何况已经到了江州,哪有再回头的道理。
第二日,蛮贼从陆路复来攻。萧瑗看着城外黑压压的一片,深吸一口气,便让太守开城放他出去。太守在一边苦劝,萧瑗心道若不是你等干的好事,还用我冒着性命危险来说降?便理也不理,率了五十精卒出城而去。
到得蛮军阵前,萧瑗大喊道:“吾乃御史中丞萧瑗是也!圣天子命吾前来,招降汝等。圣天子不欲加罪于尔等,尔等可速降之,若再妄动刀兵,杀戮无辜,朝廷大军一至,俱成齑粉矣!”
萧瑗又命身后甲士齐声大喝三遍,蛮兵脚步为之一滞。片刻,蛮兵阵中徒步出来两个大汉,断发纹身,光膀赤足,一人手里提着一张巨弓,出阵也不搭话,提箭便往萧瑗射来,身后甲士大惊,骂道:“贼子尔敢!”然后拨刀合身一砍,当当两声,把两支利箭磕飞,然后牵了萧瑗马头,急道:“萧公,蛮人无理,可速退!”
萧瑗端坐马上,厉声道:“吾乃朝廷大臣,岂有见贼而退之理?吾便在此,看何贼乃敢害我?”
蛮阵中沉默半晌,又出来一个蛮人,两手空空,走到萧瑗面前,拜道:“萧大官,我家洞主有请。”
萧瑗下马,道:“头前带路。”直到此时,脸上才渗出一丝冷汗,方才两箭射来时他一动也不动,却是吓得呆住了。
刘备统兵顺水到了德阳,又于城外大破蛮兵,他先是以兵车为环阵,于内设弓手不停以弓箭射杀之,而后又命严颜率悍勇之士直插蛮部中军,严颜催马如飞,驰入阵中,手起刀落,剁翻一个洞主,两个小头领,于是蛮人为之气夺,一军皆散。
刘备与德阳之兵合做一处,尾随驱赶,杀伤无数。又把俘虏依前番处置,酒食相待之后,一一好言慰之,而后放还山野之中。众蛮拜了又拜,这才离去。后来诸蛮人感念刘备恩德,竟于山中建刘将军庙祭之,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却说江州蛮兵,乃十数个洞主,无数族长的合兵。早先战事顺利,又抢了不少钱物,这才无事,如今江州久围不下,他们就急了。蛮人久乱厌战,又抢了许多财物,一心想着带回家去。不然再打几仗,万一不小心死了,岂不是便宜了别人?于是一个个的早有分歧,但被最大的洞主沙河给强压了下来。
今天一早再度围打江州城,江州城却城门大开。他们大喜过望,以为江州城降了。要知道蛮人不善攻城,每次都是拿人命在填。换个善守的太守,你打一年都打不下来。谁曾想,只出来几十个人,那为头的,竟然说他是天子派来的大官,来招降他们的。
这时不管想打江州还是不想打江州的,都觉得这个官儿真是莫名其妙。本欲派了勇士把这几十人给全部剁了,便见沙河阻止道:“万一真是天子派来招降的呢?”
一句话,把众人给吓住了。许久未曾出现过的朝廷,这才从记忆深处回忆起来。
感谢江湖过客,,,,,和春暖花还开两位兄台的打赏。第二更奉上,大家晚安。




汉皇刘备 第五十三章 火烧水寨
光和三年春,三月,萧瑗还在和蛮人扯淡,刘备大军在德阳停留了好长一段时日。他终于知道萧瑗为什么坚持要招安了。叛贼太多太散乱了。你把大股贼军打散打败了,小股的又来了。蛮部本来就分散,都是聚族呼啸而来,大者数千人,小者数百人,近的打跑了,远的又来了,这个时候消息又闭塞,周而复始,弄得刘备是疲惫不堪。除非自己能狠下心把蛮人全杀了,否则只有谈叛才是唯一解决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一劳永逸。
刘备在军营中待腻了,想回洛阳了。可是战争既然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真不好说。他也想带着部队把蛮人打个落花流水。可是大雪、大雨、山洪等恶劣天气的时候不能打?就算汉军能吃苦,能适应,可蛮人这种气候都回了深山老林里窝着呢。对手都找不到怎么打?后勤不到位,军士状态不好……各种状况,打仗真不是说打就打的。
没有想象中的摧枯拉朽、横扫一切,刘备很头大。这时他才明白萧瑗为什么力主招安了。招安才是=,还把地方打得残破,实在是得不偿失。最关键的是,刘备他老娘和卢植把婚事定在了今年,他这个准新郎不回去,怎么定日子?
不是萧瑗不想加快进度。他也没法子。蛮人头领太大了,他们内部还没统一意见呢,天天吵来吵去,拍桌子骂娘,抄刀子打架。萧瑗也是一个头两个大。没多久又是过年,蛮人过春节也很隆重,把萧瑗当作第一等的贵宾给请到寨子中去了。天天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还献上二八年华美丽动人的蛮女侍寝,想拒也拒不了。等萧瑗“被迫”享受完,正月过完了。然后又是接着吵。
吵什么呢?一边要退兵,继续回来种田打猎捕鱼,老老实实的过日子。反正萧大官也说了,天子不追究他们之前的罪责,抢回来的东西肯定也不用还回去了。一边呢,抢上瘾了,原来在家种田,一年就这点收入,还要被官府欺压,如今一造反出来抢,又轻松又快活。既然已经手上沾血了,放下刀松弓箭皇帝老儿会饶了他们吗?再说了,听说西边和北边也闹腾得厉害,皇帝哪里抽得出手来收拾他们?只要朝廷不发大军前来,他们就不怕,没见巴郡这些没用的兵都被我们打败了吗?先抢几年,过几年舒服日子再说,到时真来了朝廷大军,再降也不迟呀!
偏偏这时候的大头领对下面的小头领还没有特别强约束力,人家不一定听你这个大头领的。于是这么多大大小小的蛮部,要萧瑗一家一家的去谈,苦口婆心,语重心长,掏肝掏肺,好说歹说,终于在萧中丞的努力下,叛贼撤军了,愿意投降的更是把大半兵力给撤回部族领地,搞生产发展去了,只留下一些人马在此应付之前的所谓“蛮部盟誓”,表示自己还是和大家一起共进退。宁死不降心存侥幸的,也不再围江州,把大部队都撤回垫江上游,在垫江上游附近来回扫荡,反正万一要开打,顺水而下江州就行。
时间到了四月,江夏蛮又叛了。皇帝心中不高兴,觉得天下怎么这么不太平,不是这里反就是那里乱,难道我是昏君吗?于是下旨斥责萧瑗和刘备,让他们办事麻溜点。
刘备看到圣旨不以为然,该干嘛干嘛。你以为打仗就是两帮人互砍啊?这中间有很多很多很多的道理关节的好不好?刘备心中暗自鄙视着皇帝,却没想过,他自己之前也是这样想的。
这日,刘备刚写完家信和给张飞、简雍等人的书信,便有信使来报,原来是萧瑗送了信来。萧瑗也懒得拖延了,让刘备挑日子下垫江,好生打一仗,以打促谈,以打促和。不给蛮人一点颜色看看,他们是不知道厉害的。不然整天吵来吵去,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去呢。
刘备看完萧瑗的书信,沉吟一会,便令左右击鼓聚将,一通鼓毕,诸将皆集。刘备便道:“大军在德阳时日已久,附近蛮人不敢再来。吾受萧中丞令,不日提军南下,扫荡凶顽。众将听令。”
“张珓,汝率部曲二千众依旧屯于德阳,大营不改,旗帜不换。为我等镇守后方,押运粮草。”
“严颜,你依旧为我大军先锋,立刻去搜集船只,筹备粮草,准备南下垫江。其余诸将,与我自领军于后,依次而行,不得有误!”
众将领命而出。第二日,号角声声中,刘备率了一众军将南下垫江,张珓与德阳令相送至渡口。
垫江,三水汇聚之地,古为巴国别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要地。后世改名为合川。可能垫江和合川大家都没什么印象,但提到钓鱼城大家可能就知道了,南宋于合川钓鱼城坚持抗蒙三十六年,以一城之力抗蒙古举国之兵,奴酋蒙哥饮恨于此。可见垫江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战略要地。
偏偏一个人人皆知的要地,就这么随随便便的让蛮人给围了,还把城外的水寨给占了去。刘备早先知道消息时,气得半死。垫江三水汇聚,西边为涪水,中间为汉水,东边为潜水(渠江)。三水汇集之中,有一沙舟,水寨便立于此。可以说,三水之上,只要稍有异动,水寨便可立马得知。据此要害,上可拦江破敌,下可顺流攻城(江州),真是水上天险。
1...1819202122...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