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众蛮人还有许多不明白的。经过一解释,才明白等会把船上的巨石木头分开一称,便知这头大象的重量了。
大象的主人保住了自己的坐骑,也是欢喜得咧着嘴呵呵傻笑。朴柯见状也不由心服口服,至此,蛮王推举尘埃落定。罗耶珂成为当之无愧的一代女王。
罗耶珂享受着欢呼的同时,却含情脉脉的看向了刘备。如果可以,她宁可不要这什么蛮王,只要能跟随在他身边就好。
可惜,她的族人们更需要她。而他,胸怀天下,一个小小的蛮部,又岂能让他停下脚步?
汉皇刘备 第七十五章 尘埃落定
刘备与罗耶珂再一次确认强调了汉蛮互不侵犯的盟约后,便打算离开了。新一代蛮王已经就任,刘备之前召集了两千精卒还没解散,干脆派驻到这里来耀武扬威了一番。宣示自己对罗耶珂的绝对支持。朴柯等人便是心中再不服,在汉军强大的武力前,也只能低下头颅表示顺从。至于如何敲打拉拢,收服部众,刘备不打算插手了,这一切,得靠罗耶珂自己领悟,人,总是要学会成长的。
延绵数月的战火已经熄灭,刘备便屏退左右,打算静下心来写一份奏章以及数封家书。他离家数月,也不知道家中如何了。娘亲、珻儿、叔父,还有张飞,简雍等人一一浮现在他心间。人生总是聚少离多。日后的征战岁月中,只怕在一起的时间更少?
明月高悬,夜凉如水。山风轻拂,树木摇摆,虫鸣唧唧。昏黄的灯光下,刘备正伏案疾书。房门无声无息的被轻推开,风儿也随即吹了进来,灯火一阵轻晃,刘备停下笔,抬眼望去。只见罗摩珂一身轻纱笼罩,里面的**隐约%话。便见罗耶珂轻喃一声:“爱我!”娇艳欲滴的樱唇便狠狠印了上来。
事已至此,难道还要刘备说不?在**不如还是当个**之间,刘备想也没想,就选择了后者。刘备一把抱住罗耶珂仿佛柔弱无骨的娇躯,慢慢向榻上移动,与此同时舌尖轻轻撬开罗耶珂的银牙,逮住香甜嫩滑的小舌,便滋滋有味的品咂起来。一双大手在她的背部,臀部不停的游走,指尖偶尔划过禁区,引起怀中人儿一声声娇鸣。
刘备感受着怀中小丫头生涩的回应,心中暗笑,一个黄毛丫头,也敢主动挑衅我?刘备如放珍宝般,轻轻把罗耶珂放在棍上,然后立于榻前,看着榻上这具玲珑白玉般的胴体,满脸欣赏。罗耶珂把妙目睁开一线,看见刘备炙热的眼神在自己身上扫来扫去,身子不由自主的轻扭一下,一声低叹,便满脸羞红的把眼睛闭上,心道,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女人啦。
刘备轻解袍服,缓缓合身而上。伏在罗耶珂的身上,感觉着身上娇躯的柔软和轻颤,他慢慢的吻了上去,从额头,到眼睛,樱唇,耳朵,脖颈……底下的身子逐渐发烫,刘备双手轻轻抚摸,四下游动,把罗耶珂剥得干干净净如一只小绵羊,然后轻拢慢捻抹复挑,把个未经人事的少女勾得娇喘不断,吐气如兰。
当刘备分开少女柔软富有弹性的双腿,那火热触碰到潺潺甘泉时,便再也忍不住,腰腹一挺,便进入到一个温暖狭窄的所在,刘备一声满足的轻叹,再微一用力,便突破了那一层圣洁的膜,罗耶珂一声娇啼,泪水便不可抑止的流了下来。
刘备轻轻吻着罗耶珂俏脸上两行轻泪,细细安慰。待得罗耶珂痛楚渐消,情欲高涨,才开始缓缓动了起来,这一夜,月明星稀,清风缕缕,室内灯火摇晃,被翻红浪,两人极尽鱼水之欢……
第二日清晨,两人从梦中醒来。刘备一手握住那滑腻的高耸,不住的把玩。罗耶珂慵懒的轻哼一声,把臻首埋到刘备胸前,像小猫一样乖巧。刘备神清气爽,道:“珂儿,随我回去可好?”
罗耶珂在刘备胸前动了动,道:“我也想随你回去,一直陪着你。可是,我又怎能舍弃我的族人?”
刘备便沉默不语了,他没有资格要求罗耶珂抛下她的故乡、她的族人跟随自己,以后战火连天的岁月中,或许这一方天地才能够继续享受宁静。他又何必把罗耶珂拖入那个漩涡中?不过,自己的女人,总该有个交待才是。刘备便想着,要是十年内自己能一统河山,成为至尊,那时的罗耶珂也不过二十余岁,正是蜜桃成熟之时。刘备正胡思乱想着,忽然小腹处一阵冰凉,罗耶珂小手抓住那狰狞开始慢慢套弄起来,媚眼如丝的对刘备轻声道:“我要为你生个孩子……”话还没说完,刘备脑子里就轰的一声爆炸了。
刘备走的时候,罗耶珂与一众长老送了又送,刘备无数次回头让他们止步这才方止。直至刘备等人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终于消失于林间。罗耶珂才忍不住泪水,无声哽咽起来。罗部中素来最疼爱她的长老走到她身边,摸了摸她的头,叹气道:“傻孩子,别哭了。以后找一个好男人嫁了。把他给忘了。这样的人,只会步步向前,又岂会为了你而停留。朴柯你不喜欢,我族中还有阿南、阿斐等儿郎,都是一等一的勇士,长得也不弱。女人哪,终究还是需要一个男人的。”
罗耶珂擦干眼泪,摇了摇头,认真的道:“我知道,我知道他们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刘备回头,仿佛还能听到送别时婉转的歌声。他再仔细看了看,只有青山绿水,不见佳人容颜。刘备知道,这里,有自己的牵挂,自己将永远不会忘记,还有一位女子,在一直等着他。刘备收拾心情,双腿一夹马腹,大喝一声,疾驰了出去。身后,严颜等人紧紧相随,卷起数路烟尘。
大汉光和五年八月,巴郡太守刘备选任蛮王,平定蛮乱,奏书至京师,天子命有司论功,最后赐爵关内侯,赏美酒百坛,绢百匹。刘备没费什么功夫,就收获了仅次于列侯的爵位,他觉得很满意。后来收到卢植的书信才知道,无数人想调他入京,而皇帝为了让他暂时蹲在巴郡,平衡之下,才忍痛给出了关内侯这个爵位。刘备就有些不舒服了,皇帝对阉人一个比一个大方,爵位赏赐不要命似的封,对有功之臣却一个比一个吝啬,好像封个爵让他亏了多少钱似的。国家公器让皇帝拿来买卖,这也算是千古一帝了。
八月,天子命天下系囚罪未决,入缣赎。然后这些买命钱,天子拿来在阿亭道起筑四百尺楼观。刘备按例上了封奏书,把皇帝和满朝文武给指责了一通。语气虽然很委婉,但话里话外说得很不客气,说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君王胡闹,满朝大臣就看着,陪着?一个个简直就是泥塑木胎!
骂完之后,刘备心中抑郁之气略散。这才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巴郡政务上来。巴郡多水多山少良田。治下的县城都是沿水而设。导致田地大部份集中在东南部,而西北部山水之间,活跃的便大多是蛮人,或者是逃难至此的流民。他们自耕自足,也很少有人来管。刘备查阅了巴郡田地在册的数据,发现这些年,土地兼并得厉害。原来分散在无数自耕农手中的田地,日积月累,基本上都被各县大户所逐渐控制,而自耕农,便逐渐成了那些人的佃户、奴仆,还有些,不是家破人亡,就是逃窜远方……
刘备知道,在农业社会,土地始终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他本来打算直接在巴郡彻底清查土地和人口户籍的,后来想了想,觉得不妥。要真这么干,自己只怕是要被所有豪绅抵制。这些人一个个又身兼数职,从里长,三老,亭长,族长等等各不其一。要真被他们联合抵制,自己能使唤得了谁?就算有军队在手又如何?不到万不得已刘备是不会走到激烈对抗的那一步的。要和光同尘,要求同存异,要讲和谐,要共同发展。默默念了数遍,刘备这才压制住把不服的人全部抓来送进大狱然后抄家的冲动。果然权力才是魔鬼啊。
历数每个王朝的衰落,都是从土地严重兼并,王朝税收锐减开始的。自耕农没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只好卖儿卖女依附豪强,或者亡命江湖成为流民。更有甚者,占山为王,揭竿而起,扯旗造反。所以说,决定一个帝国命运的,从来不是那些金字塔顶端的大人物。而是如蝼蚁般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大众。弱势群体得不到关注,得不到发展,必然就会走上极端。张角为何振臂一呼,天下响应,难道大家都那么傻,真的相信张角的鬼话?真的相信张角的话,为何黄巾起义被镇压,张家兄弟都死了多年后,各地叛乱、暴动仍然屡禁不绝,此起彼伏?还不是大家都觉得活不下去了,又有人要当带头大哥闹事,那就闹呗。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民,包括统治集团里的政治精英,明白人。更多的是指广大的普通老百姓。只有坚定不移的代表着他们的根本利益,刘备才能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在巴郡,既然大户们暂时不好动,那就先开源,然后再徐徐图之咯。
汉皇刘备 第七十六章 试行改革
大汉于天下郡县城中四处门以及各街坊,都立有一石碑,上以人字亭,只有严颜一个。而且还在垫江坐镇。至于张珓,他混了一辈子军伍,当个郡尉勉强合格,让他再参与政事,便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了。
原本他想把主意打到大舅哥卢敏身上,但卢敏如今已经出仕,在洛阳为郎,再说洛阳到巴郡,路途遥远,他也不想让卢敏来回折腾。于是很多事情只好亲历亲为了。刘备每到一地,便与县令说得明白,开荒所得田地为官田,一定要纳入府册,如果有胆敢隐瞒不报、私自侵吞者,杀!另外参与开垦之丁口,要另行造册,以备他随时查询。别到时弄虚作假,冒名顶替,骗取免税赋的待遇。见刘备对这种欺上瞒下的手段如此熟谙,许多县令也就熄了趁机捞好处的心思。刘备敲打完毕,话风又一转,道年底之时,治下县中若开垦田地之成绩卓然,他将会拿出一部分田地出来奖励。这下便把大家的工作热情全激发起来了。这个年代,就是一块低产田,也阻挡不了地主们想要据为己有的迫切心情。田地,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是卖也好是自留也好,都是一笔不菲的财富。汉官重名声,但又有哪个不爱阿堵物?能光明正大的获取财富,何乐而不为。
于是在这年秋天,一场遍及全郡的轰轰烈烈的烧荒垦田运动正式拉开了序幕。刘备只需居中调度,而组织流民,选择开荒地点等等琐事自然有下僚去做。待到一切走上正轨之后,刘备又把目光瞄向了其他的苛捐杂税上面来。
东汉的百姓,负担其实是很重的。除了最重要的田租、算赋、更赋外。还有献费、财产税等等各种负担。而田租之中,除了三十税一而征收外,还要额外征收刍、稿税。就是牧草和禾杆,国家征收这个上去用来养牛马畜牲。而在桓帝时,又另立名目,征收田地附加税,“初令郡国有田者,亩敛税钱。”是以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许许多多的自耕农无力缴税,最后只能卖了田地当个佃户。而大地主们又想方设法的隐瞒土地,好使自己少交税赋。朝廷征不到税赋,便又另立名目开征……于是就这样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此时的田租,是按照田地的多少与产量的高低相结合来收取的。不但看你田地的多与少,还要看你当年产量的高与低。全国的乡啬夫,都要“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这样征收的话,问题就来了。同样一亩地,上好的水田与贫瘠的旱地能相提并论吗?它们的产出能是一样吗?那么,这些田地的好与坏,皇帝与三公九卿不可能亲自一块块来看,那么谁说了算?
按产量的高与低的话。有些人看天吃饭,有些人多施肥、勤出力、精耕细作。那么对高产的人征收高额田租,是否会打击到百姓的积极性?
按照田地的多与少的话,有些人地少,有些人地多,但那些土地兼并者,却往往田连阡陌隐而不税。最后获利者是谁?
刘备中文系出身,没有研究过中国历代的税赋制,但他也知道目前大汉的税制严重失衡,该收的不收,不该收的乱收,然后把负担最重的百姓逼得无路可走,揭竿而起。而在天下大乱,中央朝廷权威江河日下的时候,又是那些不缴税的大地主大豪强门,摇身一变,利用自己的田地,聚拢人口,割据地方。他们就是附在大汉帝国身上的蛀虫,吸取帝国的鲜血,不断的壮大自己。
迫于形势,刘备暂时拿他们没有办法,甚至还需要进行合作。但未来税制改革的方向,他已经很清楚。那就是逐渐减少人头税,到最终取缔人头税;对于田租,逐渐改善征收的条件,到最终取缔田租。若是他做不到,那么就他让他的继任者来完成。
现在首要的,就是把田地分品。田地按好坏来分成品级,然后按品级来征收田租。这个办法,以前也有官员做过,山阳太守秦彭就曾经“每于农月,亲度顷亩,分为肥瘠,差为三品,专立文簿,藏之乡县”。但像他这样的亲民官,全天下又有多少?所以这种制度没有立法在全国范围推广的话,是得不到很好的贯彻的。这又涉及到了人治的问题了,一千多年后的新中国,依然存在着这个问题,就是行政长官调任后,他的施政主张就很容易被继任者推翻。因为人人都想在任内留下一些自己的痕迹,而不愿意萧规曹随。是以刘备他也没有把握在自己调离巴郡后,他所制订的制度,能不能保留下来,能保留多久?
不过,人不能因噎废食。事情总规是要有人做。于是在轰轰烈烈的造田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刘备的第二条政令也随之**了:重定巴郡所有在册田地之肥瘠,分上中下三等造册。以后田租按此依据征收。
这一次,拍手称快、欢呼奔走的人更多。上一次是无产者和流民获利,这一次,却是有产阶级和贫苦百姓获得实惠。
不过,也有人愁眉苦脸的叹气。李老四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老实巴交的一辈子,辛辛苦苦伺候着祖辈传下来的十来亩田地。本来让一家人活命也挺容易,可是之前的啬夫和里正相勾结,每次都以他自家田地里最高产量的那块地为准而估算田租。这如何能行?他虽然不识得什么大道理,却也知道他自家的田,有些好有些块,有些产量低有些产量高。只能按平均值,岂能取最高值?
他也言语抗争过,可惜被啬夫一吓,就老实了。到后来才知道,啬夫与里正就专门欺负他这等的老实人,多收来的,都入了他们自己的口袋。他一辈子也没得罪过人,一生中见到的最大的官也只是啬夫、三老、里正。想喊个冤都不知道衙门往哪走。这次啬夫等人陪了太守派下来的书吏传达刘太守的命令。李老四听得很明白了,就是要把自家的地,按好坏划分,好的多收点,坏的少收点。刘太守真是好人哪。就是这田地的好坏划分,刘太守会派谁来?若是让啬夫与里正主持,李老四已经不敢想了。
刘备既然要重定田地的好坏肥瘠,又岂能想不到下面的人会籍此讨要好处,任意胡来?他书信一封往罗耶珂处,让她遣一支人马来。又自郡县兵中,选拨一些家世清白的贫家子弟。打算与郡中各吏员组成数组,各赴各县巡视。如有不义,立即锁拿至江州城。
刘备自己也决定轻车简从,亲自下去看一看,看下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就在欲行间,忽闻报蛮部有人到了。出去一看,却见罗耶珂立在那里,言笑晏晏,刘备心神一阵恍惚,不由喜道:“你怎么来了?”
感谢keai书友的打赏,感激不尽。感谢大家的支持。
汉皇刘备 第七十七章 试行改革 二
不止罗耶珂来了,沙河也来了。刘备就让他们俩个选定人手,然后奔赴各县。刘备也不要蛮人识字,只要打着刘字信旗,往来奔走,让大家知道他的人下去了,严查不法。想来是有很多人乐意站出来的。
罗耶珂就不干了,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又怎肯舍得离开刘备身边,死活要跟在刘备旁边,刘备没法,也只得允了。他见了罗耶珂虽然心中激荡,却很清醒的知道办事要紧。
没想到还真有不怕死的,巡视组派下去后,居然就连续抓了数起是官田,但只要他稍微有些意向,那在座的人有的是办法把这些田地占为己有。可惜到现在刘备一直没有表态松口。却又开始对在册的田地重新察看,重订肥瘠。刘备聪明就聪明在这里,他只针对在册的田地,等于是告诉大地主们,你们那些隐田老子懒得管。当然,刘备也不敢管,当年光武帝要重度天下田地,结果好多大地主们就直接起兵反了。然后又因为眼馋刘备手中的荒地,目前大地主们一个个都进退两难。
刘备对他们释放了善意,可是关键是他还在搞在册田地的肥瘠重订啊。这才是要老命的事情。以前没人管,田地产出由他们自己报算。无数良田被估成下等,以此少缴甚至不缴。偶尔还串通官员,报个小灾小害,申请下补贴什么的。如今刘备这么一弄,那田就在那里又不会自己跑,到底好不好,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等于是让他们每年要多缴无数的田租啊,这简直是挖他们的心头肉。
于是一个个的集中起来,商讨如何对付刘备。可惜思来想去,始终是没有太好的办法。想要闹事,没理由。而且真煽动人闹事了,那么只有两个结果,第一,刘备翻脸,彻查巴郡所有大户的田地;第二,刘备妥协,但低价甚至高价购入开荒之地再无可能。这两个结果,都不是他们想要的,也不是他们能够承担得起的。可若是一声不吭,实在是难受。自己家的损失太大啦。关键是可能地也买不到。
若是刘备知道他们的想法,只怕会冷哼一声,你们不但地都买不到,命都没有了。谁敢闹事,他就敢带着兵灭其满门,然后宣布其是叛逆。栽赃陷害的故事,他在后世见得多了,比颠倒黑白的手段,谁怕谁。只是他一惯懒得用来欺负人而已。
说实话,刘备内心深处还是有点邪恶的希望有一个够硬的大地主出来挑衅一下他。然后他再带人上门好好的“商谈”下。抄家其实是能上瘾的。上次在广阳抄了侯家,这次要在巴郡抄家,那肯定就会抄个大的。
可惜别人也不傻。刘备在巴郡的名声一大半都是打杀出来的。他在巴郡的底细人家也知道得干干净净,上次平叛,他就是主力,杀死烧死蛮人无数,当初水寨一把火,江水都被鲜血染红了。这次跑过来巴郡,蛮王都是他选定的。没看见蛮王都天天跟在他身侧么?罗耶珂虽然打扮成侍女状,但又怎么可能瞒得过消息灵通的土豪们。
往日里让他们忌惮不已的蛮部头领都成了刘备的小跟班。他们又有什么资格去与刘备硬碰硬?
座中诸人沉默半晌,发现往日一呼百应的自己在面对刘备时竟然如此软弱无力,一个个不禁颓唐下来。
要不,就这样从了罢?或许配合得好一些,更顺从一些,刘使君也会从手指缝里头给我们漏点好处?不是听说下面的那些县令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就是因为刘使君说了事后有赏么?
大家一个个转着心思。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这时,下首一个胖子眼珠一转,发话道:“刘备难以对付,他要重订田地肥瘠也只能由得他去。我等也没甚理由阻拦不是?不过,今年天道不好,只怕收成要减半,到时向朝廷缴纳的田租,我便无能为力,只能暂时拖欠了。”
此言一出,大家眼中一亮,心思都活了过来。一个个的看向胖子,觉得这个白白胖胖的家伙一脸和善,想不到也一肚子坏水。
是啊,刘备你要开荒,你要重订田地肥瘠,都由得你去做。我们袖手旁观就是了。不过今年的征税工作么,就别怪我们不配合了。从来征税都是一件苦差事。你要是地主家的都收不全,小老百姓就更不愿意缴纳了。能拖就拖,能欠就欠。如果这些地主联合起来,来个非暴力对抗,那刘备就要焦头烂额了。
一是全郡的税收工作还需要这些人去配合,他们是地主,也是巴郡中说话能算数,能让人信服的人。二是去年巴郡上缴国库多少,而今年却锐减许多。朝廷能同意?只怕要强烈怀疑刘备的执政能力了。哪怕不是刘备的能力问题,而是地方豪强不配合共同抵制,朝廷也只会觉得刘备不会团结地方,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要真这样,那可就冤了。
一场秋雨过后,全郡土地重订工作已经完成得七七八八,刘备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也纳闷,怎么巴郡的那些坐地虎们,一个也未来闹腾下表示下不满?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正疑惑间,便听门外有报巴郡李家、苏家家主联合来访。刘备莞尔一笑,说来就来了,自己还真是灵验啊。于是便走了出去。
李家家主便是那个清瘦的老头儿,卖相非常的好,让人一眼望上去便觉得这是一个慈祥和善的长老,苏家家主便是那个一脸笑容的白胖子。刘备知道,这两人看上去人畜无害,实际上一个个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腹黑的很。
两边分宾主坐下,李家家主便道:“使君远来巴郡,弹指间,平蛮乱,开荒田。功德无量,活人无数。真乃我巴郡之福啊。老朽添为巴郡之人,也为桑梓感到庆幸哪!”
刘备笑道:“此言太过,本官不敢当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乃官员之本份,本官岂能受此之赞。”心中却是想道,来了,只说平蛮乱和开荒田,偏偏漏了重订田地之事,只怕是对此不满了。
他也知道此举会造成地主们的大量不满。可是他此次行为合理合法,竟硬生生让地主们说不出话来。不满就不满好了,他反正也没打算靠他们成什么事。如今到街头上一声高呼,看百姓们支持刘备的多,还是支持地主的多?刘备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根基在哪。
李家家主又道:“使君何出此言,老朽字字句句皆是肺腑之言。使君少年便名重天下,乃天底下数得着的俊秀……”
刘备笑看着李家家主两片嘴唇不断翻飞,一串串溢美之词不要命的往外喷。心想,看你能说到什么时候。
李家家主看刘备就是不搭话,只笑。不由急了,这位不按常理出牌,他不接招啊。怎么办?
李家家主和苏家家主对视一眼,一咬牙,得,自己提出来算了。于是李家家主止住话头,悠然一叹道:“使君种种善举,我等心皆服之。只是另有一事,还望使君得知。今年上半年府中开销颇大,杂事甚多,而田地耕种不力,收获甚少,只怕,只怕今年的田租有些困难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