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赵慈闻言,气得全身颤抖,想骂却又骂不出口。便把刀一亮,刷刷两道刀光,门口两个家仆便应声而倒。门外的惨叫声惊动了周府的家兵门客,一个个执杖而出。赵慈见彼人多,自料不敌,于是扭身就走。
一路入了营中,召集诸兄弟袍泽,分置酒食,酒酣耳热后,赵慈忽然垂泪,便有人问道:“兄长,何故如此?”
赵慈便道:“城中周全掳我妻子入府凌辱,此仇不共戴天!我欲杀入周府,报此血仇。又恐家中老小无人照料,还望诸位兄弟念在袍泽情份,相识一场,待我去后,替我照看家中老弱,赵某在此拜谢啦!”
说完,赵慈便深深一拜。
赵慈久在军中,脾气性格柔和,待人向来宽厚,一票军汉见赵慈遭此侮辱,不由一个个怒发冲冠,又想起那周全恶名在外,屡有耳闻,不由军人血性上涌,纷纷拍胸道:“赵兄,我与你同去!”
便有人道:“那周家满门都是官,我们都是他们眼中的兵家子,如何斗得过?只怕一出去,他们便请太守遣兵来拿我们了。”
又有人怒喝道:“这鬼世道,老子看透了,上上下下,没一个好官,在家种地要受官吏欺压,来投军也要受气被扣饷,他娘的,老赵,不如大伙儿集结起来,反了算了。先灭了周家,若是太守识趣便罢,不识趣的,连他一块砍了!”
众人喝了酒,一个个说得性起。于是赵慈便取来一瓮酒,拿刀在手指上一划,滴了几滴血入酒上,道:“承蒙诸位兄弟看得起,今日我赵慈便与诸兄弟歃血为盟,皇天后土为证,我赵慈将与诸兄弟同心同德,同患难共富贵,不离不弃,如有违背,天人共弃之!”
众人依样画瓢,一个个划破手指头,滴血入瓮,然后大家分饮了血酒,便各出营中,召集部曲去了。
周家家仆门客追了一阵,见赵慈不知何处去了。骂骂咧咧的回府,告之周全,周全听说死了两个下人,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只懒洋洋的道:“我知道了,今日乏了,明日去报官,让西陵令着人锁拿杀人犯赵慈。”
没过多久,便见城南鼓噪声大作,火光冲天。却是赵慈等纠集了部曲,举旗反了。军队向来就是个森严的地方,一切行动要听令行事,上级让干什么便干什么,要是胆敢质疑,只怕立马就要人头落地。于是赵慈等人的部曲,或心甘情愿,或被胁迫,都投身到造反这个绝路上来。
赵慈见反旗也竖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大营也一把火给烧了。然后率兵直奔周府。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那军人造反,这专业性和破坏性简直不知如何形容了。本身就是暴力机器,又有着严密的指挥体系,于是没多久,便攻破了周府大门。赵慈只说了一句话:“府中周家历年所藏,我皆不取,尽予尔等。”
顿时,乱兵们便红了眼,一场一面倒的屠杀便开始了。
到了后院内宅,周全已经惊吓得软成一团,左右怎么扶也扶不起来,见赵慈杀气腾腾的闯了进来,于是努力挤出一个笑脸,道:“将军,有话好说,有话好说……”
话还没说完,便见赵慈手中大刀一闪,斗大的脑袋直冲三尺高,然后掉在地上,转了几圈才停下来。
周全到死也不明白,不就是一个女人吗?何至如此?这种不懂得尊重是何物的人,迟早也得死。死在此处,也不算冤了。
赵慈命周府婢女去把自家夫人寻出来。未几,赵氏一脸苍白的走了出来,看着赵慈,泪珠滚滚而下,赵慈方叫一声:“娘子……”
赵氏便泣道:“夫君,奴家命薄,竟然惹得夫君行此叛逆之事,是奴的不是,夫君,来世你我再做夫妻……”说完,最后看了赵慈一眼,决然往旁边石柱上一撞,顿时,朵朵桃花溅开。一缕幽魂自此消逝。
赵慈痛苦的大叫一声:“娘子!”然后冲至赵氏身边,抚尸痛哭。他心中既悔恨又痛苦,亲眼看见爱妻死在自己跟前,一股郁郁之气不知如何发泄,提了刀,把周全尸首剁得稀烂,快成一具肉泥了,才喘着粗气与左右道:“传令,周家满门男丁,全部诛绝,女子,供全军将士以乐!”他要报复,周全辱他爱妻,他便辱周家满门上下女性。
赵慈发完命令,看着妻子的尸首,又想起赵氏往日的千般好来,不由泪如雨下。
汉皇刘备 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
屠了周家满门,赵慈另一部分准备却没有用得上,江夏太守和西陵令见城中乱起,第一时间收拾起细软带着家小脚底抹油逃之夭夭了。赵慈事后知悉,不禁大摇其头。对官场更是失望。
赵慈率兵占了西陵城,却不禁有些茫然。他毕竟是个小人物,在此之前,根本就未曾想得太多太远。接下来,该往何处去,等待他的又将是什么,他一概不知,对于未来,既有些恐惧,又有些期待。
正不知所措时,麾下有人进言曰:“南阳乃天下精华所在,且有山川之险,昔年黄巾亦在彼处起事。不若提兵西进,取南阳据之而养兵,静待时机。”
赵慈一想甚有道理,于是挥师转战南阳。南阳太守秦颉闻江夏贼起,侵犯郡界,于是征发大军来战,要说秦颉也算是能吏,结果时运不济,碰上了命中太岁,两军对阵之际竟然被流矢所中,殁于阵中。
南阳不战而下。
赵慈既占南阳,自然不会放过南郡,居高临下,长驱直入。不@刘备率了大军,兵至南阳。毕竟人的名,树的影,赵慈虽然是底层军官,但却也比升斗小民更加知道刘备的厉害。人家传唱的是刘备的名士风范,太学论儒,狱中赋诗,郑门立雪……但赵慈关注的却是刘备的赫赫战功,南下庐江,西入巴郡,讨黄巾,伐凉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等人又来了荆州,自己还是他的对手么?能有几分胜算?
就在两军对峙的时候,中原却发生了一件大事。冀州刺史王芬自杀了。王芬,字文祖,著名党人,“八厨”之一。昔年因党锢之祸,逃匿十数年,中平元年,因皇甫嵩、吕强等人建言,天下大开党禁,赦免天下党人,于是王芬乃得赦。后在皇甫嵩平定冀州后,王芬因清名被征拜为冀州刺史。
王芬到任之后,收纳流民,安抚百姓,剿平盗匪,劝耕劝织。于军政皆有出色表现。很快就让冀州安稳下来。冀州安定下来之后,王芬又恢复了他的名士派头,常常设宴款待清流名士。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这宴会一多,祸事就来了。
前太尉陈蕃之子陈逸和术士平原人襄楷来拜访王芬,襄楷说他最近望气,发现天象显示不利宦者,小黄门、中常侍等人将灭族。王芬听了大喜过望,他和阉宦简直就是血海深仇啊。于是表态,若天象真如此,我愿当带头大哥。
于是又联合各方名士豪杰,南阳许攸、沛国周旌,包括隐居在家读书的曹操。王芬纠集一班人想干嘛呢?
想废帝,天子登基以来,胡作非为,无人君相。王芬等人是忍无可忍,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本来心想黄巾暴乱能让天子清醒一下?结果发觉天子还是这般醉生梦死,贪于享乐。于是想道,不行,不能再这样了,再这样下去,大汉数百年基业就要被天子一个人败光了。他不心疼,我等大汉的忠臣心疼啊。
商量来商量去,打算找机会以清君侧的名义起事,然后废天子,立天子异母弟合肥侯。王芬等人越想越兴奋,一个个自比伊、霍,觉得成事之后,大汉中兴,天下大治,他们一个个青史留名,流芳千古……
说来也巧,刚好天子静极思动,想回河间看看自己老家的房子盖得怎么样了。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啊。王芬得到这个消息大喜,真是想什么来什么,看来天意如此。于是想了个办法,上书天子,说黑山军蠢蠢欲动,又在周围劫掠郡县,请旨起兵防备。王芬招募大军,就等天子自投罗网了。却不料太史令夜观天象,说北方有赤气,直冲霄汉,乃是凶兆。北方估计有阴谋,不宜北行。天子却是怕死得很,一听太史令这样说,马上就取消了北巡这个计划。
天子又想到王芬起兵对付黑山贼,于是下诏让王芬罢兵。他倒是没有想到王芬起兵是要对付他。天子只是纯粹关心王芬而已,怕王芬不敌贼军,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冀州又生波澜。结果王芬一听天子不来了,又让他罢兵,吓得半死。还没过多久呢,正自惶惑之间,天子又下诏书,征他入京。王芬自以为事情败露,绝望之下为了不牵连友人和亲族,于是自杀。
天子闻讯也是郁闷得不得了,难道朕就这么可怕?征个大臣回京问问冀州情况而已,居然就自杀了?这叫什么事?后来还是太史隐晦的点出,北方之事,只怕与王芬颇有干系。天子才明白过来。不过既然王芬其迹未显,其人又死。于是天子也很厚道的不打算追究了。
天子不追究,其他人也不敢在家待着啊,于是陈逸、许攸等人,纷纷逃窜各地不提。
王芬之前也邀请了曹操合谋。不过曹操是何等人物,一看就知道王芬虚有其名,道德文章皆可,但偏偏却做不得这等大事。于是回书婉转的拒绝了,话是这么说的:“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怀至忠之诚,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故进退废置,计从事立。及至霍光受托国之任,藉宗臣之位,内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势,昌邑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谠臣,议出密近,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诸君自度,结众连党,何若七国?合肥之贵,孰若吴、楚?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讲事实,摆道理,人家七国之乱都平了,人家吴王、楚王都跳不起来,何况你们?还是别折腾了,否则小心自己安危……可惜没人听得进去,一个个都沉浸在留名青史的美梦中不可自拨。说到底还是名利心太重了。
还有一个像曹操一样清醒的人,叫华歆,和管宁齐名的名士。他审时度势,觉得王芬等人决然不能成其事,于是也婉拒了王芬。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王芬虽然没能成事,但他生前的举动,却在清流名士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王芬是对的,天子无德,搅得天下不得安宁。却偏偏又是壮年天子。群臣对他无可奈何。这种日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头。于是许多人心中暗暗为王芬可惜。也有人觉得是大汉气数已尽,否则如何天都不佑王芬等?
更有些人,野心勃勃的打算有样学样,暗中对比搜寻天下宗室中有清名贤德者,打算一有机会,便再行废立之事……
刘备在南阳,见赵慈纵兵为祸,村寨一片残破,不由怒极。于是射箭书入城劝降。并表示只诛首恶,不牵连亲族。
刘备的意思很明显了,自觉点出来请降,自己家小还有希望,不然等我把城攻下来,谋大逆的罪名,你们自己好好想想。
赵慈接到劝降书不由呆了,大汉不是只要请降,便不再追究么?黄巾军、黑山军请降的那么多,也没见把首领都砍了,反而一个个都封官许职。怎么到了刘备这,还要诛首恶?他怎么可以这样威胁我?
要是刘备知道赵慈这种想法,便会立马冷笑出来。就是因为朝廷对你们这些贼子太宽容,所以你们一欲求不满,就起兵叛乱,然后大军来攻,又立马请降。于是降了叛、叛了降。只知道来要挟朝廷,一点节操都没有。朝廷怎样对你们我不管。但我刘备可不惯着你们。我的规矩就是这样,不降,夷你三族。降,只杀你一个,留你家小。用我刘备的名声作保证,说到做到!
赵慈默默把降书给收了起来,他不敢给众将士看,这一看,军心必乱,这仗还怎么打?说实在的,赵慈也在纠结着。他想降,却又不想死。可是不降,被刘备攻破宛城那是迟早的事,到时也要死,还要拖累家小。一想到家中父母幼儿,赵慈就心如刀搅。不过到了此时,也由不得他了。只能先打打再说了,万一老天开眼,把刘备给打跑了呢?赵慈心生侥幸的想着。
刘备大军在城下邀战数日,赵慈只是闭门不出。心道刘备劳师远来,先消消他的锐气再说。赵慈也是读过兵书的人,做起事来,有板有眼得很。加固城防不说,晚间还安排数轮士兵巡守,重点就在城门处。他知道汉军在南阳有群众基础,城门一定要看死了,别到时候被城中大户来个献城而降,自己就悲催了。
刘备军中混了好几年,见赵慈如此,哪里还不清楚他的打算。见状冷笑一声,便对张飞道:“益德,前番荆州大战,你远去幽燕,未能赶得上。今次赵慈为乱,你便领军,去称称他的斤两罢。”
张飞领命,便率了大军,准备器械物具,打算攻城。
感谢书友天意狂为、家有大骆驼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
汉皇刘备 第一百二十七章 张飞受伤
赵慈的城防工作做得不错。不过,也仅止于此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刘备军中的各类器械,是所有汉军中最全最多的。刘备向来不喜欢肉搏战,血肉横飞的场面很美么?而且还是和自家同胞杀来杀去。于是出于对血腥暴力骨子里本能的反感,和对生命的尊重。刘备在军中,基本上能用器械解决的就尽量用器械来解决。
于是张飞领了大军出营,一个上午,便见各类云梯、井欄、投石车等一字摆开。其后刀兵、盾兵,箭手成群结队,立于阵前,只等主将的命令了。
张飞大手一挥,大军缓缓向前推进,有力的脚步声和鼓点密集响起,震动人心。关于为什么开战的时候不让麾下军卒和其他部队一样一窝蜂就上。刘备是这样解释的,保持整齐有序的队形,缓缓推进,会对敌人在视觉上造成强大的压力,从而保证己方对敌方的压倒性心理优势。好,张飞和关羽等人表示没听太懂。不过刘备是军主,他吩咐怎样做,自己便怎样做好了。
事实上,%完便欲翻身而下,赵慈大怒,戟指骂道:“好一个不知死活的匹夫,左右弓手,与我乱箭射死!”
话音方落,却见城下一团乌云升起,密集往自己所立之地飞来,赵慈大惊,也顾不得身份,忙忙一个懒驴打滚,滚到一个角落,逃过此劫,其他将士却无此好运,措手不及被射翻一遍。
赵慈挣扎着爬起,又见城下喊杀起陡起,双手扶了城墙往下一看,只见无数人马如潮水般涌来。
却原来刘备于军中,见城头似有变故,怕张飞有失,便忙忙命大军前来接应。城下弓手觑得急切,便齐齐把手中箭矢往赵慈所立之处射来,以缓张飞之急。
张飞见无后顾之忧,从容纵下云梯,被刘备接住,问道:“益德,如何?”
张飞右膀中箭,疼痛难耐,却强自道:“主公,末将无妨,还可再战。下次必取赵慈首级,献与主公案前。”
刘备见张飞右臂血流如注,便皱眉道:“大郎,即已受伤,缘何强撑,我又岂是只重军功不恤亲友之人?可速回营中就医,待伤好之后,再为我效力不迟。”
张飞与刘备相识于微末,多年已来,对刘备的尊崇已是根深蒂固。见刘备开口,一声大郎久已不曾闻得。不由心中波澜顿起,垂下头,强忍酸涩,道:“末将领命。”
刘备救了张飞回营,自让军医救治不提,心中却是想道,听益德所言,这赵慈不分敌我皆杀,倒也是个决绝之人。怪不得他能纵兵起事,祸乱三郡。
看来强攻是不行了,虽然刘备有把握必下宛城,但拿人命打消耗战向来为他所不喜。于是刘备便开动脑筋想其他办法了。
思来想去,却也没想出个什么名堂来。正自发愁,却见荀彧走了进来。见了荀彧,刘备眼睛便一亮,道:“文若此来,必有良策以教我!”
于是便起身相迎,拉着荀彧坐下,询问其计安出。荀彧一拱手,道:“主公,宛城急切间难下,不若先分兵平定南郡、江夏?南郡、江夏一定,赵慈兵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必不长久也!”
刘备顿觉眼前一亮,大笑道:“便依文若之计!”
汉皇刘备 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
张飞受伤,于是刘备着关羽、黄忠两人各引五千精兵,挥师分取南郡与江夏。赵慈主力集结在南阳,料想南郡与江夏不会有太多波澜。
黄忠乃南阳人,关羽也在荆州待了许久。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要再拿不下两郡,刘备就要表示严重怀疑了。
南阳这里,刘备也没闲着,每天让严颜等带着军队,在城外鼓噪呐喊,随时保持着对城中叛军的压力。张飞的受伤,让刘备愤怒了。他决定,城破之后,一定不会放过赵慈。
赵慈在城中,也不太好过。那日下令射杀张飞,虽然差点功成,但却也让麾下将士看到了自家主帅冷血残酷的一面。多年袍泽兄弟,说放弃就放弃,说杀就杀了。
军中人人惶恐难安。人心都是肉长的,谁不愿意自家将军爱兵如子?谁又愿意自己只是一颗随时可弃的棋子?
军心不稳,赵慈的将令便难以执行。命令到了下面,多半会打个折扣或者拖延。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赵慈借机发作,/?此等人皆宛城叛军之家眷,皆是罪在不赦之列,如何无辜?”
荀彧道:“主公素来以民为重,还望勿使宛城之下哀鸿遍野。”
刘备知道自己这点打算被荀彧看透了,于是叹道:“文若,一城哭何如数郡哭?你且放心,我不是枉顾他人性命之人。”
第二日,赵慈望着宛城下面呼儿喊爹的黑压压人群,只觉一股凉气自脚底下升起,直冲脑门,看了看左右神色焦急的卒士,不由咬牙切齿的道:“好狠的手段!”
刘备取南郡、江夏,不仅仅只是断赵慈的后路,更于江夏四处搜捕他们的家眷。虽然这事干得有些不厚道,但刘备也是迫于无法了。再说了,他也不是驱赶这些人的家眷去攻城,只是拿出来威胁一下赵慈军而已。
效果出奇得好,在刘备亲自出马,再三保证,只诛首恶,余皆不究的情况下。当晚宛城大乱,城门告破,无数军士在自家校尉、军侯的带领下,前来刘备营中投诚。赵慈等几个为首的,自杀于府中。
刘备见了赵慈等人尸身,命人葬了,又当场把赵慈等人家眷给放了,还给了一部分钱帛,让其老幼安生度日。众降军见了,欢声雷动,一颗悬着的心,这才彻底平息了下来。
三郡悉平,上表朝廷,朝廷因荆州多事,诏命刘备还镇荆州,未几,武陵蛮又叛,荆州刺史王敏出奔南阳,请刘备军破之。
此时天下,除了司隶还算安宁。凉州有羌乱,幽并两州鲜卑时来入寇,青、兖、冀、徐黄巾余孽此起彼伏,相互呼应。交州、益州虽然无虑,却与中原关山阻隔,自成一系。没出大乱子又还能随时向朝廷进贡输血的,就只有豫州、扬州了。
中央财政入不敷出,威权江河日下,天子却仍然沉迷后、宫享乐。天下但凡稍有见识的人,无不忧心忡忡。
冬十月,前太尉张延上书,触怒宦官,被阉宦所谮,下狱死。
太尉张温征发幽州乌桓三千突骑,以公孙瓒勇武知军事,为骑都尉,使其领军相助凉州。未几,因军粮不续,各乌桓骑兵哗变,叛还本郡。
这一切,刘备都看在眼里,却迫于形势,只能袖手旁观。拥有着领先一个时代的目光,给他带来的并不只有幸福,还有巨大的痛苦。他知道许多,却又限于己身的力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原本发生的事情,继续发生。而无能为力。这种感觉,很不好。
好在,他还能够安慰自己,等自己成长以后,一定会提前结束这个乱世,不会有三国鼎立,不会有五胡乱华,只会有大汉再兴。
秉承着这个理念,刘备在荆州,收束军士,勤加操练,大力屯田。为着几年后的剧变做好准备。荆州刺史对刘备的态度很满意。他觉得像刘备这样的人不多了,既能帮自己稳定荆州乱局,又难得不插手地方事务。果真是清直之臣呐!谁又会想到,刘备只是为皇帝的驾崩而做准备,至于地方政务,这种繁琐而且极度耗费精力的事情,刘备名不正言不顺,才不会插手其中。
十二月,因凉州战事无进展,朝廷征张温回京。
中平四年春,每年照例的大赦天下。
二月,荥阳贼起,杀中牟令。河南尹何苗受命征讨荥阳贼,破之,拜何苗为车骑将军。朝中有人好做官,何家外戚,何进为大将军,执掌朝政,何苗为车骑将军,并为贵职。一时京中人人羡慕,恨不得自家有个如花似玉的好女儿,然后被皇帝看上,自此全家一飞冲天。
这日刘备在营外狩猎,忽有亲兵来报,凉州有人前来。刘备不知凉州出了何事,于是率了随从匆匆回营。
到得营中,便见一个十余岁的少年,蓬头逅面,风尘仆仆,身后跟着数十个家丁。一见刘备,便纳头拜下,泣不成声:“叔父……”
刘备愕然,扶起仔细一看,这不是傅南容的独子么?当初与南容坐而论道的时候,这小子也在旁边,如此说来……刘备心道不好,急道:“彦林,汝为何在此?”
傅干哭得喉咙吵哑,断断续续的泣道:“叔父,家父已于汉阳殉国,城破前,主簿杨公率家兵护我出城,遵家父吩咐,一路南下荆州,来投叔父……”
刘备心中狂震,傅燮傅南容,还是战殁了么,可惜了啊!
刘备扶起傅干,好言抚慰,而后温声道:“彦林,以后你就跟在我身边,早晚有一日,我必亲提大军,回凉州为汝父报仇!”
刘备初至凉州时,与傅燮有数面之缘,短短几次相谈,两人互相钦佩,为彼此的学识所折,于是就此订交。刘备离开凉州时,还特意向张温举荐傅燮,谁曾想,此次一别,竟然天人永隔。叫人如何不痛惜!
傅干少年丧父,又辗转千里,早已身心俱疲,此番见了刘备,一颗小心脏这才彻底放下,和刘备聊了一会,便已沉沉睡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