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刘备知道傅干疲惫,再说了小孩子一个,就算再聪慧,有些事情也是说不太清楚的。于是便召了傅家的家将来询问,这一问,刘备才搞清楚前因后果。
原来凉州纷乱,凉州刺史也就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前凉州刺史杨雍被罢之后,现任凉州刺史乃是耿鄙。耿鄙这人,也是以军功起家,向来看不起宋枭、杨雍等文人书生。于是继任之后,征发六郡良家子,欲以大军攻破金城贼。从而一战定凉州。
不得不说,耿鄙的想法是很好的。不过他虽然通兵事,却在用人一途上面,任人为亲,到任之后,宠信治中从事程球,程球贪污腐败,打压异己,无恶不作。众从事齐劝谏耿鄙,耿鄙却刚愎自用,听不得意见。只是一味宠信程球。于是程球越发嚣张无忌,而凉州忠直离心。
今年夏四月,耿鄙起兵,欲讨金城。傅燮进言道:“使君统政日浅,人未知教……而贼闻大军将至,必万人一心。边兵多勇,其锋难当,而新合之众,上下未和,万一内变,虽悔无及。不若息军养德,明赏必罚,贼得宽挺,必谓我怯,群恶争执,其离可必。然后率已教之人,讨已离之贼,其功可坐而待也……”这番话,若是刘备听了,必然抚掌大赞,妥妥的一篇平凉良策啊。里面傅燮所预计的,在以后的时间里,都一一证实了。
可惜耿鄙一心想着军功,死活不听。于是便带了程球,率了大军一路沿汉阳进发。程球在军中,负责军功粮草,众人怨其难公,心中不平。果然,程球得了这个油水职务,便于其中上下其手,而耿鄙竟不顾不问。众将士敢怒不敢言。兵至陇西狄道,众将士忍无可忍,于是连夜作乱,先把程球乱刀剁成肉酱,而后又负气斩了前来叱责的刺史耿鄙。
一通发泄之后,大家傻眼了。杀个程球没啥关系,可刚才脑子一发热,把刺史也给杀了。这下可完了。程球乃凉州征辟的本地官,而刺史却是朝廷任命的一方大员。这下妥妥的成叛贼了。而之前自家军队的目的却正是平叛,这可是天大的一个笑话。
思来想去,想到天亮,也没想出个对策来。于是几个为首的一商量,已经没有退路了。再去打金城韩遂边章,已无名份。索性也叛了,回师把汉阳给打下来。然后和韩遂、边章等人合伙算了。
于是众人议定,挥师直取汉阳。
不好意思,回家过年途中,更新不稳定,大家理解下。





汉皇刘备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乱象
大军围了冀县(汉阳郡治),此时城中兵少粮尽,城防摇摇欲坠。然傅燮仍坚持固守。
之前傅燮于汉阳,善待各部,以恩德结之。因傅燮善恤人,故多有叛羌怀其恩化,并来降附。于是傅燮便着其广开屯田,活人无数。
北地胡骑围郡城,见傅燮提剑巡守城头,皆夙怀其恩义,于是纷纷下马叩头,求傅燮退还乡里。傅燮哪里肯听,戟指大骂道:“尔等叛贼,辜负国家之恩义,实乃狼心狗肺之徒!要战便战,无复多言!”
小傅干娘亲离世得早,打小就跟着他父亲。知道他父亲的性子刚烈,怕其与叛军玉石俱燓,于是劝道:“国家昏乱,遂令大人不容于朝。今天下已叛,而兵不足自守,乡里羌胡先被恩德,欲令弃郡而归,愿必许之。徐至乡里,率厉义徒,见有道而辅之,以济天下……”
话还没说完呢,就被傅燮打断,傅燮长叹,道:“别成,(傅干的小名)汝知吾必死邪?……世乱不能养浩然之志,食禄又欲避其难乎?吾+降,曰:“天下非复汉有,府君宁有意为吾属师乎?”
傅燮气极,抢过左右弓箭,对黄衍就是一箭,而后大骂道:“若剖符之臣,反为贼说邪?”
黄衍幸好躲得快,不然就被傅燮一箭射翻在地了。黄衍见傅燮如此不知趣,连声冷笑道好,于是拨马回营。对贼首说如此。
贼军进攻,傅燮见兵少难守,于是集结诸军,出城决一死战。傅燮与左右数百人,力战不歇,皆死节殉国,无一降者。止有傅干,被杨会率了数十家将,护住一路逃出汉阳城。出陇关时,被羌骑追及,杨会为了拖住贼兵,与数人一道断后战死。而傅干由此得脱,一路艰辛来了荆州。
刘备听完此事之始末,不禁默然,大汉忠义之臣何其多也,惜乎皇帝不用。为之奈何?日积月累之下,清直之士人人思退,而奸佞小人一朝得志。野心家们更是蠢蠢欲动。纵观天下,曹操对朝廷彻底死心,宁可归隐田园不出。宗室大臣刘焉在打着小算盘思考退路。而袁家兄弟,野心勃勃,当初宅在家里养望,见如今天下乱象纷纷,便一个个出仕捞取政治资本。至于边地诸豪,不是起兵叛乱,便是手握重兵观望……
对于这种情况,刘备觉得自己要是天子,也得头痛。可事实上,天子却仍然宴饮不断,歌舞不休……
夏五月,朝廷闻耿鄙为乱军所杀,汉阳太守傅燮殁于王事。于是追谥傅燮为壮节侯。又因凉州形势急剧败坏,问责于张温,罢其太尉之职。拜司徒崔烈为太尉,司空许相为司徒,光禄勋丁宫为司徒。
却说马腾,字寿成,右扶风茂陵人,因军功迁凉州从事,军司马。贼军杀程球、耿鄙,攻破汉阳,兵围陇县。马腾见势不好,索性也率兵叛了。于是与韩遂等遥相呼应。马腾却又留了个心眼,联合王国,推王国为首领。自己甘为其下。一时之间,凉州群魔乱舞,兵戈连连。
张温被召还回京,长安汉军群龙无首,互无统属。因孙坚与董卓屡有不和,恐董卓相害,乃上表求去。也不知孙坚使了什么法子,竟然被朝廷拜为长沙太守。
六月,洛阳上西门外,有民生男,两头共身。时论哗然。以为天不满汉室,故有此妖异之事。
此事传到幽州,却惹出一个人物来。前中山相张纯因张温发幽州乌桓三千突骑,而自荐为将。张温不许,使公孙瓒督之。张纯心怀忿然。而后乌桓突骑因军粮不继叛还本郡。于是张纯与前泰山太守张举私语道:“今乌桓既叛,皆愿为乱,凉州贼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阳人妻生子两头,此汉祚衰尽,天下有两主之征也。子若与吾共率乌桓之众以起兵,庶几可定大业。”
这个时候的人非常的迷信,相信天命。张举听张纯这么一说,立马就信了。还傻乎乎的以为,天命就应在自己身上,于是竟然就这么答应了……
这两人历为二千石,又久在北地,对乌桓熟得很。当时乌桓大人有上谷难楼,辽西丘力居,辽东苏仆延,右北平乌延等,都各自称王,并勇健而多计策。
两人商量来商量去,决定和丘力居联盟,同时起事。因为难楼实力太大,和他搅到一块自己做不了主,而苏仆延和乌延等实力又太小,不足以为依。只有丘力居,所部皆健士,与自己实力相当。
于是计策已定,张举着人勾连丘力居,一并起事,发兵攻蓟下,燔烧城郭,虏掠百姓。叛乱太过于突然,众官吏一时不察,被害者不在少数。蒙难者计有护羌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于是天下震动。
张纯等人聚众十余万,兵屯辽西肥如城。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两人在幽州兴风作浪,还大发文书,遍告天下,说汉祚将终,而天命在张举,希望天子能够主动避位,敕公卿前来奉迎……
朝廷看到这份布告,哭笑不得。天子震怒的同时,却也不禁深深的怀疑以这两人的智商,是怎么做到二千石高官的?
于是朝廷义正词严的回复了一封敕书,叱责张举、张纯屡受国恩,却不思为报反而作乱,祸害百姓、连累家族。实乃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国贼。朝廷不忍见两人身死族灭,如今可速前往京师请罪归降,天子仁德,只诛你二人,不牵连你族人……
张举、张纯得报大怒,打算给汉廷点颜色看看。于是令乌桓峭王等率步骑五万,寇掠青、徐、幽、冀四州。攻破清河、平原等地,杀害吏民。
天子闻讯大怒,因刘备军在荆州,而荆州无事,故欲诏刘备军进幽州,讨伐不臣。时张让在侧,不欲使刘备多建功。于是进谗道:“刘备年未而立,而军功卓著,今天下纷乱,若使其一人立功,日后谁人能制?还请陛下以社稷计,另遣别将。”
天子脑子里面转了转,觉得张让说得挺有道理。不过他在用人一途上,倒是非常自信,向来就是用人不疑,这点在宦官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天子根本就不怕自己制不住刘备,而是想着怕刘备功劳立多了,其余边将宿老心中不平,又肉痛爵位……
于是眼珠子转来转去,目光落在了宗正刘虞身上。刘虞之前就任过幽州刺史一职。在任上干得还不错,施教化,行德政,当时各族人民都团结在刘刺史麾下,和睦共处,幽州一片安宁。而鲜卑、扶余、乌桓、秽貊等部,不但不扰边作乱,还随时入朝进贡。刘虞在幽州的声望不是一般的高啊。又是宗室重臣,嗯,就他了。
不过,刘虞在军事上却弱了点。嗯,听说公孙瓒不错,之前张温等人各有举荐,便着其为骑都尉,受刘虞节制,统率幽州边兵,征讨叛军。
消息传到荆州时,刘备很忙。武陵蛮又叛了。刘备方遣了一枝军前往相助荆州刺史王敏平叛。没多久,零陵人观鹄又自称平天将军,起兵寇桂阳,刚到任的长沙太守孙坚正打算进讨,后院又起火。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率众数万叛乱,围攻城邑,烧杀掠夺。而零陵、桂阳又有贼首周朝、郭石等率徒众,与众贼相互呼应。
一时之间,荆州南部四处烽烟,孙坚焦头烂额,自料兵力不济,于是移书往刘备处求救。刘备得书,欣然领兵南下。
到了长沙,孙坚来迎,两人把臂大笑。凉州共事一场,孙坚是钦佩刘备品节才气,刘备是欣赏孙坚勇武过人。两人早就惺惺相惜,再次见面,自然热切。
孙坚笑道:“玄德,某可是望眼欲穿,你再不来,某便危矣。”
刘备笑道:“文台兄此言太谦,区区变民而已,比之凉州贼如何?又岂能挡文台兄之煌煌军威。”
刘备又把眼光扫过孙坚身后的四条虎虎生威的大汉,然后又道:“更何况,文台兄麾下,四位虎将威风凛凛,须不是好惹的!”
孙坚听完,哈哈大笑,于是便让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人前来拜见刘备。这四人刘备在凉州便已见过,于是一一还礼,温言相谈。
刘备又着关羽、黄忠见过孙坚。孙坚心道,我麾下四将是虎将的话,你这二人算是什么?神将么?再一看,似乎少了二人,于是道:“玄德,今日云长、汉升俱在,为何不见益德及守正?”
刘备笑道:“益德前次破南阳贼,右膀中箭,箭矢有毒,于是我着他于营中静养。守正则是被荆州刺史王使君讨去平武陵蛮去了。”
于是众人闲话已毕,共入营中不提。
在老家过年,家在乡下,没有网络,尽量保证不断更。希望大家能理解。
感谢书友无痕e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




汉皇刘备 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乱象 二
有了刘备这股生力军,孙坚后顾无忧。两军合力,先是大破区星于长沙城郊。黄忠披坚执锐,于万人中枭区星首级而还。
而后两军又讨平零陵、桂阳之贼,旬日之间。三郡悉平。刘备、孙坚齐上表至朝廷,未几,朝廷封赏下来,进封刘备为广阳侯,封孙坚为乌程侯。
时关羽在侧,回营后心有不忿,道:“主公昔年以一己之力讨平荆州黄巾,又数有军功于国,至今日方得县侯之封,孙文台何德何能,竟一战而与主公并列?朝廷何其不公也!”
刘备责道:“云长,休得胡言,朝廷自有法度,且汝亦亲见文台之功,可曾有虚?”
关羽退下后,刘备心中也自疑惑,他倒不是嫉妒孙坚封侯。而是疑惑孙坚在朝中究竟有谁相助。大汉惯例,不历县之令、长,不得为郡守。袁绍也好、曹操也罢,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历来出仕大致都是郎官、县令(长)、然后有政绩者或入中央或外放为郡守。鲜有未历令、长而直接升迁至太守者。:黄巾贼兵复起,还在朝廷意料之中的话,南匈奴叛乱,那就真的是出乎意料之外了。
南匈奴自内附以来百余年,向来唯朝廷之命是从。此番叛乱,起源于张温征发乌桓突骑之事。
要说汉家朝廷,以夷制夷的手段还是玩得出神入化的。史料中明载的征发异族蛮兵平定叛乱的事例多不胜数。前番,张温征发乌桓击羌人。乌桓突骑因军粮不继而叛乱归国,与张纯等人勾结叛乱。天子又下诏书着南匈奴发兵讨伐勾结在一起的乌桓、鲜卑叛兵。
南匈奴单于羌渠倒是很听话,他本是前护匈奴中郎将张脩杀了单于呼徵所立。张脩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他对汉廷的命令向来是贯彻到底,说一不二。接到天子的诏书后,羌渠命长子左贤王於夫罗领了精壮出发。
结果於夫罗带了部众刚跑到河东地界,国中部众就发生了叛乱,原因很简单,有人造谣说大汉如今动荡难安,以后只怕战事不断,要这样的话,汉廷不断征发族人,那部落精壮岂不是要死伤殆尽?
结果国中部众就信了,刚好休屠各一部又在造反。休屠各,又称屠各或休屠,南匈奴十九种中血脉最尊贵者,可以说是南匈奴的王族,历代单于便出自此脉。王族都有人叛乱,那还说什么,就一起反了。
刚好休屠各部对羌渠单于不满,怀念枉死的单于呼徵,于是便聚众十数万,一起把羌渠也给杀了。
杀了羌渠,诸部大人议立单于,本来要立於夫罗,但诸部大人觉得自己刚杀了於夫罗他爹,再立於夫罗为单于,要是这熊孩子继位之后对自己部落进行报复,提起屠刀大开杀戒怎么办?
商量来商量去,刚好於夫罗又统兵在外,又心向汉室。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就另立了须卜骨都侯为单于。
这也是汉室日渐积弱,否则南匈奴岂敢如此?
於于罗在河东,听闻消息,大惊失色,进退不得。只好驻兵河东,自己率了亲信进京哭诉。汉廷自己内部乱成一团,还有心和於夫罗打太极拳。告诉於夫罗暂时不要回去,先帮大汉平了张纯等人的叛乱,然后大汉自然会支持你登位单于。
於夫罗也不是傻子,见汉廷态度**,索性就停留在河东观望,并使人暗通白波贼。
大汉朝廷的威信也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平四年,凉州刺史耿鄙被叛兵所害。今年三月,并州刺史为休屠各胡所杀;六月,益州贼马相又杀益州刺史郗俭。
短短年余,屡失重臣。天下惶然,一时之间,三州所在守令,纷纷弃官,望风而逃。于是太常卿刘焉上表,奏曰:“……是时四方兵寇,而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不若改建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
刘焉,江夏竟陵人,大汉宗室,鲁恭王之后,曾任南阳太守、宗正等职。他也是见大汉乱象纷纷,估计气数难继,于是提出这个建议,想全家远迁到交州去避乱。结果天子一听,大感兴趣,表示要考虑考虑。
后来天子一想也对,不如就置州牧,让三公九卿此类重臣担任,让他们担负一州军政重任,来替自己分忧解难。公卿出使地方,自己又可以重新提拔一批人。而地方的烦恼,则全推给州牧,他们解决不了,便治他们的罪。反正不让地方事务再来烦自己了。
天子第一回难得没有听中常侍的劝,一反常态的批准了建置州牧的提议。又觉得姓刘的宗室还是比外人要靠谱,于是出刘虞为幽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太仆黄琬为豫州牧。
至于刘焉,本来求为交州牧,但在等候旨意期间,有术士阴告他说益州有天子气。于是刘焉心中一动,觉得天下如此乱象,而益州与中原隔绝,自己可能没有机会了,但说不定培养培养儿孙,这王气是否就能应在后辈身上?
于是刘焉使钱买通中常侍,诏书下来,出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
因荆州刺史王敏征讨武陵蛮之时不幸阵亡,而荆州刺史之位空缺,于是刘备也在议中,可惜他向来不喜欢结交内朝官,又与何进等勋贵不熟。朝中无人替他说话,而中常侍更是恨他恨得牙痒。于是以刘备年岁太轻,资历太浅为由,拒绝其职位讨论。
朝堂之中波诡云谲,暗底下无数较量数场,于是各地职位纷纷补齐。而其中,却没刘备什么事。荆州刺史去了王敏,又来了一个王睿。这家伙,刘备真不知道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估计又是在朝中使了钱的。
刘备就这样,不尴不尬的客居荆州。天子也不让其解散部队,也不让其领一地太守之职以养军,也不调其去凉州或幽州平叛。反正就是不闻不问不管了。
不过刘备也不在乎。像他一样的人多着呢,皇甫嵩在三辅,带了一枝军,也没人管;於夫罗在河东,也没人管……
刘备知道,虽然自己是处于放养状态,但这种状态也维持不了多久了。到明年,天子身体不大好时,肯定就有诏命下来。就算来不及,自己也不用担忧,到时孙坚孙文台不是要讨董吗?自己一道起兵讨董好了。
刘备此时,不禁有些痛恨起自己的名声起来。名声所累,注定他不能像董卓一样,无所禁忌,为所欲为。董卓他可以拒不奉诏,擅自行动。但他刘备不行。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他呢。
于是,他很有可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董卓进兵洛阳,眼睁睁的看着董卓祸害得大家忍无可忍,关东联盟一道起兵讨董时,他才能够有机会参与其中,兵发洛阳。
至于到时以荆州为基业,还是以幽州为基业,刘备还没有想好。幽州和荆州都是好地方,幽州边兵精锐,民风悍勇,又是自己桑梓之地。若能以幽州为基业,而后俯攻中原,天下可定。但幽州边衅不断,异族虎视眈眈,这也是一个麻烦。
而荆州,地广民富,沃土千里,又是四战之地,顺江而上,可取益州,顺江而下,可取扬州,出南阳兵锋可指司隶、豫州,出零陵、桂阳又可直面交州……这么一个好地方,刘备也不想放手。
到时,再和荀文若商量下好了。现在去和荀彧说,刘备就成荀彧眼中妥妥的汉贼了,实在是不智。
刘备忍了又忍,终于抑制住去和荀彧探讨天下大势的冲动。打算静观其变。
感谢书友无名神火的打赏和支持,谢谢大家的点推藏。但我还是要说一声卧槽,我奶奶摔了一跤,轻微中风症状,已经行走无力,言语不清,真是什么破事啊?




汉皇刘备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乱象 三
中平五年夏四月至秋七月,短短数月,三换太尉,曹嵩、樊陵先后为天下异乱丢了太尉之位。秋七月,天子罢樊陵,拜射声校尉马日磾为太尉。
八月,天子大病一场,思立太子,而属意皇子刘协。因四海之内,军政皆出自大将军何进门下而不自安,于是乃置西园八校尉,又拜卫尉董重为骠骑将军,以分何进之权。董重,天子生母董太后亲侄。皇子刘协自小被董太后亲自抚养长大,是以天子欲以董氏为刘协臂援。
西园八校,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于西园内各募精壮,悉听命于蹇硕。蹇硕乃中官,等于这枝精锐,便是直接受皇帝所命,不为外朝官所左右。
天子设西园八校,为以后立太子清除阻碍是其一;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制衡大将军何进以及何进身后的士人集团。
自解除党禁以来,党人纷纷回到官场,他们有能力$对付宦官了。
何进起于屠家,比不得窦武书香门第。正是缺少刷声望的好机会,见党人们有意合作,更是一拍既合,于是连连举荐党人或与党人有关的士人。自任大将军以来,数征海内名士,虽然有像郑玄这样的不给面子的,但也有许多人感其心诚,甘心为其所所用。
例如郑泰、荀攸、王谦、赵歧、伍孚、董扶等等,董扶这家伙,就是说益州有天子之气,让刘焉去益州的,伍孚,后来单身刺董卓的勇士……这些人,都是一时之杰。至于袁绍袁本初,更是和何进打得火热。曹操曹孟德也是何家常客。
天子宠信宦官,而何氏宠贵,多赖阉宦,当年何皇后妒杀王美人,天子大发雷霆,还是张让等人求情,还出了一笔钱安抚天子,这才让天子息怒,不然,可能皇后之位都难保。是以何皇后对宦官们向来很好。可政治上的事情,是真的说不清楚的,时而对立时而合作。天子见外戚竟然渐渐与士人集团合流,尤其是这个外戚还执掌天下兵权多年,这还了得?
于是便于今年,设置西园八校,以制大将军。蹇硕的权有多重?诏书里大概是这个意思,就是大将军以下,司隶校尉也得归蹇硕管……
后来天子觉得这样做有点不好意思,针对性太明显了。于是在平乐观讲武耀兵的时候,还是让何进来了,让他当阅兵总指挥,天子在大伞盖下面,何进在小伞盖下面。暗底下给出的信号就是天子还是信任自己的大舅哥的。
冬十月,青、徐黄巾复起,寇郡县,杀掠吏民。天下滋乱,有望气者以为京师当有大兵,两宫流血,于是天子闻言,自称无上将军,着何进等悉领兵屯于平乐观下,讲武耀兵。
蹇硕本来得天子信重,受此重托,心潮起伏,涕泪横流,恨不得立马为天子去死。可讲武之时,何进就跟随在天子身侧,而西园八校中的袁绍、曹操似乎是何进的铁杆?这天子是几个意思呀?蹇硕本来就是残缺之人,心思敏感,天子这样一来,又让他不自信了。这也是天子帝王手段玩惯了,总想着制衡一下,这西园八校好好的却也被天子给“制衡”了。
蹇硕掌控北军之外的京师精锐,却仍然怕何进怕得要死,于是与诸中常侍一起游说天子,说西边凉州乱成一锅粥,边章、韩遂势大徒众,不如遣大将军何进率北军五校及京师诸营西行平叛。
1...4546474849...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