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不久,作为袁氏下一代掌门人的袁术便迅速让孙坚看到了袁氏的诚意,孙坚被迅速任命为长沙太守。大破长沙贼之后,又被封为乌程侯。
这可不是关内侯,也不是亭侯,乡侯,可是大汉除刘姓外能够获得的最高爵位:县侯。
皇甫嵩与朱儁平定黄巾,威镇天下,也不过是县侯之封。当年朱儁为交州刺史,平定一州之乱,也只是封了个亭侯。再向前推,凉州三明,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名将,在边地与羌人,乌桓人,鲜卑人打生打死,戎马倥偬一辈子,却也只有段颎受封。孙坚若无袁氏,他何德何能,破了个长沙贼,就得受封县侯?
孙坚既受袁氏大恩,心中感激不尽。誓欲报效袁氏。前番袁术拒受董卓官职,出逃荆州,心中也是有小算盘的。荆州沃土千里,地富民殷。作为袁家的嫡子,袁术眼光又岂会差。他和袁绍不同,袁绍目光一直在北方,他却早早就看上荆州这块肥肉啦。
于是袁术逃出洛阳后,哪也不去,直奔荆州。当然,荆州有刺史,各郡也有太守,他没理由去强占别人的地盘,袁家子弟还是要讲脸面的。便在鲁阳停了下来。鲁阳是南阳郡的一个县,此处勾连颖川,死死卡住荆州通往北方的要道。刚好鲁阳令是袁氏门生。袁术便光明正大的把鲁阳城给占了。
等到兄长袁绍出奔,来信筹划欲起兵讨董时,袁术心中一喜,机会来了。便发信与孙坚,嘱咐他见机行事。
于是孙坚借了大义名份,先杀刺史,后诛张咨。南阳全境,竟落入袁术之后。
董卓在袁家兄弟纷纷出逃后,便一直把眼光放在他们身上。见一个南下,一个北上,董卓便心知有鬼了。
董卓对政治不太在行,但军事精通啊。一见袁术赖在鲁阳不走,再一看地图,便知袁术打得什么鬼主意了。
及至荆州有吏上报,荆州刺史被害,董卓便笑了,袁家小子你不是想要荆州吗?休想。
于是董卓迅速上书朝廷,拜刘表为荆州刺史。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汉鲁恭王之后,党锢时期的大名士,八俊之一。党锢时期受到迫害,逃亡四海,黄巾之乱时得免,被大将军何进所辟,此时为北军中侯。
董卓也是打得好算盘,你袁术与孙坚敢害王叡,敢害刘表不?人家是汉室宗亲,名满天下的士人。你动下人家试试?若是不敢动,那么你袁术想图谋荆州,那便是休想!
袁术在南阳,得闻董卓拜刘表为荆州刺史,大怒。发了好一通脾气,才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咬着牙笑道:“刘景升你想来荆州,也得看某同意不同意。”
于是上书表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又令孙坚严守鲁阳,以拒刘表。
董卓见好就收,见袁术上表,便同意了,不就是个豫州刺史嘛,给了。反正有刘表去和你们斗。
不得不说孙坚也是个老实人,拼命的帮袁家做事。要换作稍有野心的,在灭了荆州刺史,南阳太守后,只怕就要割据荆州称雄了。老老实实把南阳这天下数得着的富庶之地交予袁术不说,还以豫州刺史的身份,干着门客的活,在鲁阳严防死守,瞪大眼睛只等刘表来。
刘备不知道自己前脚方走,后脚荆州就进了狼。若是知道如此,他只怕也是要后悔莫及。他不像袁氏这等大族,人家名声不好了,却还有历代打下的根基在。是以袁术后来冒天下之大不韪登基为帝,也有许多人跟随附从。刘备起于微末,名声品行便是他唯一的依仗。若是他现在敢割据荆州,只怕荀彧等人就要跑光。他素来在关羽、张飞与黄忠等人心中竖立起来的形象就要瞬间崩塌。这也是他为什么瞻前顾后的原因。非不能为,实不可为。
却说刘备一行,兵至酸枣。酸枣大军所驻之地,大营之中,数路诸侯正在商讨诸事。先前说了,袁绍号绍的诸侯们,不是袁氏门生,就是袁绍、袁术的好哥们。于是众人关上门一合计,也不管刘备没到,就先行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与袁绍、刘备都是朋友,曹操虽然觉得刘备个人能力及声望不亚于袁绍,但在影响力上却差袁绍不止一筹。哪怕是同为汉室宗亲的兖州刺史刘岱,亦作如此想。这,就是人脉的差距。刘备崛起太过迅速,根基实在是太薄,无法与枝繁叶茂的老大世家相提并论。
袁绍得知刘备军至,自引诸人出营相迎。见了刘备,笑吟吟的道:“玄德,你来得晚啦。”心中却是道,可惜了,没让你亲见众人众口一辞推我为盟主的风光,唉。
刘备下马,与诸人叙礼毕,袁绍正欲与刘备相携入营中,却听刘备笑道:“且慢。”
袁绍疑道:“玄德还有何事?”
刘备见众人目光都在自己身上,不禁笑道:“我来得迟,却是因为引兵相救太后与弘农王去了。今太后与弘农王俱在军中,还请诸位一同拜见!”
刘备此言一出,石破天惊。太后与弘农王出逃,众人也有耳闻。却不料竟然被刘备所救。
袁绍强笑道:“玄德如何不早说,太后与大王车驾何在,快引我等速速觐见。”
此时,刘备身后大军一分为二,两辆马车缓缓驶出。车驾上上所在之人,正是何太后与弘农王。
母子两人既在刘备军中,一颗心也是迅速安稳了下来。沿途刘备又着人采购婢女与衣物、用具。如今太后的威严又恢复了七八分。
众臣一见,哎呀,还说什么,纷纷跪了一地,高呼道:“臣乖叩见太后、王爷。”
君臣礼罢,引车驾入营安歇。袁绍与刘备等闲聊数句,便匆匆而别。刘备谓荀彧道:“文若,本初不高兴了。”
荀彧笑道:“主公奉太后与大王车驾至此,袁大盟主若能高兴才怪。”
荀彧此言正中袁绍心事。袁绍此时便在自家营帐之中生闷气。他筹划得好好的计划,却被刘备弄得乱七八糟。
他兴义师讨董,其中一个口号就是董卓迫害太后与弘农王,如今人家都逃了出来,还讨什么讨?太后与弘农王不在,自己便迫不及待的当上了盟主,如今太后来了,若是她不认账,自己岂不是成了天下笑柄?
还有,自己本来阴与众人约好,另立天子,与董卓相抗衡。可是太后与弘农王来了,他怎敢另立他人?就是欲另立,还有人比弘农王更有资格的吗?人家可是做过天子的。
越想越烦,袁绍拨出腰中宝剑,把书案砍为两段,心中忿怒道,都是这刘玄德,坏了某家好事!
感谢书友江湖过客,,,,,的打赏,感谢书友梦想天神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
说下这几天更新断断续续的原因,除了身体不好外,另外昨天堂叔意外车祸去世,现在老家奔丧中。琐事烦忙,条件限制,还请诸位见谅了。
汉皇刘备 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
当然,袁绍是他自己想多了。刘备既不会抢他的盟主做,也不会有着另立旗号不遵他号令的行为。
在刘备看来,袁绍纵然是凭借着袁氏威望,登上关东讨董联军的宝座。但诸侯之间也是各自不服的面和心不和,牙齿和舌头都还要打架呢。众人目前相安无事,那是因为有着大义的名份把他们拢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种矛盾就自然会暴露出来了。刘备又何必去干袁绍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刘备想的一点也没差,比如冀州牧韩馥,此时心中就颇不宁静,五味杂陈。在诸侯中,他乃冀州牧,名位最高,权柄最重。然则诸侯人心皆向袁绍。如今袁绍毫不夸张的说是一呼百应。韩馥也是一步步爬升,如今早已尝过权力滋味的人。他扪心自问,自度一个小小的渤海已经容不下袁绍了。在他看来,袁绍有能力,有人支持,唯一缺少的就是地盘了。那么问题来了,袁绍讨董之后,目光会停留在哪里?
毫无疑问,他的冀州,就是一块大肥肉。没错,是他的冀州,韩馥的冀州,而不是朝廷的冀州。
自从灵帝驾崩,董卓祸乱洛阳后,大汉天下的原有秩序,就瞬间崩塌了。中原各路诸侯占据地盘,在自己的窝里面埋头打着小算盘不说,山高皇帝远的益州、交州更是自为一国,连人事任命权,基本上朝廷都插不上手了。天子本就年幼,再加上董卓凶残,天下诸侯讨董之后,全国各地更是理直气壮的不遵守朝廷法令了。随着朝廷对地方人事、财政、军事等大权的全面失控,一个个独立小王国逐渐形成了。
是以在韩馥心中,冀州早就是他的冀州,而不再是朝廷的冀州了。是以在最初,袁绍发信过来,约好一同举兵的时候,韩馥第一时间不是响应,而是召集幕僚商议:“助袁氏乎?助董氏乎?”皇帝直接让他给忽略了。
当时治中刘惠勃然作色,曰:“兴兵为国,安问袁、董?”在大义面前,韩馥沉默良久,这才默许发兵。然则在军粮上屡屡作梗,阴欲使袁绍不得全其功。
这还是韩馥,其他诸侯也各心怀异志,来了酸枣许久,也只是天天大摆宴席,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呼朋唤友,称兄道弟,至于最关键的讨董,却始终没个章程。
这次刘备率军奉迎太后与弘农王车驾至此,这下大家都傻眼了,不能再糊弄下去了,开大会吧。
诸侯全至,只有远在荆州的袁术,因为太远,就只派了个代表来。另外豫州刺史孔伷也没有出席。被气病了。他在豫州牧黄琬入京后,继任为豫州刺史。孔伷没太多本事,唯一爱好就是清谈高论,不过书读得多,又能言善辨,所以也在名士之列。董卓听了伍琼等人的,便提拔他为豫州刺史。
谁曾想这刺史之位坐了还没多久呢,袁绍就号绍大家起兵反董了。孔伷不通兵事,但反董这种壮怀激烈的事,又如何少得了他?于是便马上兴冲冲的同意了。结果他一举兵,董卓的老脸又被啪啪打得通红,基本上董卓提拔的人,一大半都在起兵讨论他,你说这叫什么事?
于是袁术一上表,请求拜孙坚为豫州刺史,董卓马上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他这个大老粗,才懒得管已经有一个豫州刺史存在的事实。你们去窝里斗去吧。你袁本初不也自己封自己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吗?
其实袁术是疏忽了,他本来想和兄长袁绍沟通下,让孔伷这个不通兵事的“名士”挪下位置,去干点别的活。然后让自己的头号打手孙坚统领荆、豫之兵,自南往北,攻入河南。他本来以为,按他和董卓这水火不容的关系,自己的奏章上去,董卓肯定得压好久,谁曾想自己的书信方到袁绍那,董卓这里任命就下来了。
这下好了,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解释不清楚了。袁绍现在瞧着他那是一肚子火。有这么干事儿的吗?这存心是让联军不和谐啊!孔伷觉得丢了大面子,把袁术给恨上了,老子为了你们袁氏,在玩命呢,一个不慎,搞不好就要丢掉小命,结果你袁术给我来这一手?所以孔伷病了,还病得不轻。
不过,就是他病了,这会还得开。
河内太守王匡,占据地利优势,自上而下,渡过一条黄河,便进入河南尹,离洛阳近在咫尺。于是袁大盟主决定与王匡兵合一处,渡河攻打洛阳。袁绍要占这个便宜,众人也没法,谁让王匡就愿意和袁绍一块呢。谁让袁绍是盟主呢。这是第一路军。
然后袁术与孙坚,自荆州鲁阳越过霍阳山,进攻梁县,沿途而上。这是第二路军。本来第二路军序列还有孔伷和颖川太守李旻的。不过孔伷在病中表示,你们爱谁谁,大爷我要养兵,不干了。于是袁术只好去信颖川太守,希望李旻能够与孙坚配合。
其他诸侯,以刘备为首,率刘岱、张超、张邈、袁遗、曹操、鲍信等人自酸枣进攻原武、阳武城。一路推进。这是第三路军。
最后,韩馥屯邺城,负责大家的军粮筹备。
自此,董卓在北方、南方、东方三面,受到讨董联军的威胁。
自地理位置来看,袁绍王匡之兵离洛阳最近,袁术孙坚李旻次之,最远的,反倒是酸枣联军了。
董卓是人,不是神。他麾下的凉州兵虽然精锐无双,但也双拳还敌四手啊,更何况不止是四手。于是董卓打开地图,开始琢磨了。
酸枣,袁绍一身铁甲,头上盔缨与身后风中翻腾不定的火红披风相互辉映。他立于道旁,左手按在腰间玉带上的佩剑上,意气风发的向前来相送的刘备等人道:“诸君,就请止步,他日功成之时,我等再在洛阳大醉一场!”
说完,便转身上马,大喝一声:“出发!”数万冀州精锐,护着两辆华丽的车驾,缓缓往河内郡而去。
刘备望着太后与弘农王的车驾,心中怅然若失。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千辛万苦把何太后与弘农王救出洛阳。而何太后却仍然选择了袁绍这个她心中憎恨的人,一同返还河内。这一去,前途未卜,太后啊,我刘备能救你一次,却无法救你二次了。你与弘农王,善自珍重罢。
刘备不知道,何太后如此做,也是情非得已。作为一个久居深宫,养尊处优的女人。在这乱世,她不知道该相信谁,该依靠谁。一个人在陌生混乱的环境下,最依恋的,第一个会想起的,就是自己曾经最安心的家。何太后的家在哪里?她的家早已不在南阳,她的家,在洛阳,在皇宫。她成为皇宫的女主人已经整整十年了。这里,如何能忘?
既然天下诸侯联兵讨董,证明大汉皇室在天下臣民心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那么,就去洛阳罢。何太后仿佛又看到了入主皇宫的希望。
她一厢情愿的想象,讨董联军势如破竹,董贼一路逃窜,最后授首。然后她入驻皇宫,仍然是那个母仪天下的太后,仍然是可以临朝秉政的太后。自出逃以来,洛阳的宫室就常常出现在她的魂梦中,她久居宫中,一草一木,皆熟悉无比。她不要过这种颠沛流离的日子,这不是一国太后该过的。
而且朝中,有她熟悉的三公,九卿,百官与士大夫,比起在军营担惊受怕,她更加向往那威严、恢宏的皇城。在她想来,袁绍与王匡兵屯河内,河内与洛阳,只隔了条黄河。跟着他们去,只要赢了,她马上就可以回到洛阳了,马上就可以继续做她的太后了。
袁绍会输吗?何太后从来没想过。或者,潜意识里根本不敢想。至于刘备,何太后又想起刘备那双深邃的眼睛,想着自己曾在他面前失态痛哭,何太后不知为什么,不禁俏脸一红。思道,这人不愧是刘家的大功臣,嗯,待哀家返还京师后,再加封他好了。
袁绍拍拍屁股,得意洋洋的跑了。这里刘备却开始头痛了。剩下的酸枣盟军以他为首,可是,除了曹操、鲍信外,几乎没一个听他的。刘备一去谈出兵,众人便打哈哈,以各种理由推脱。刘备就搞不明白了,张邈不是曹操的好哥们吗?桥瑁不是讨董的急先锋吗?袁遗是袁家人,张超是张邈兄弟,这两人就不说了。可是刘岱刘公山,咱们都是刘家人,你要不要这样?
刘岱表示,谁和你一家人了?咱们几百年前才是一家人!我和袁绍是儿女亲家,我和本初才是一家人!
这帮货,光吃粮食不干活。刘备烦得不行,便问荀彧这是何故,荀彧哑然失笑,道:“主公身在其中,故而不知。主公声名远播,此番又有营救太后与弘农王之功。风头之劲,直盖袁本初。而酸枣诸公,皆与袁氏关系密切。是以借故拖延,不欲主公再立新功,以助本初。否则,袁本初以盟主之重,却无寸功。这脸面何处放?”
刘备怒道:“某一片赤诚,忠心为国,反而做得错了?”
荀彧闻言,目露神采,旋又黯然,道:“主公早生数十年,必为大汉柱石。如今,我大汉强枝弱干之颓势已显,天下人心散乱。势难以救矣。”
刘备亦是默然,最后道:“文若,不管如何,我等应尽心尽力。如此,方问心无愧,不失臣子本份。”
荀彧面色肃然,往刘备躬身一拜。
感谢书友远方的楼和书友梦想天神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我回来了,求点推藏。
汉皇刘备 第一百五十四章 壮士典韦
扯了好几天的皮,刘备决定最后再谈一次,谈不拢那大家就分道扬镳,他准备自己带着人马入洛阳了。
陈留太守张邈张孟卓,与曹操关系友善,与袁氏交情亦不错,还有个弟弟广陵太守张超。把这人说服了,可以同时影响袁遗、张超等。
于是,刘备便把心思全放在张邈身上。
这日,刘备携了荀彧等往张邈帐中议事,宾主坐定后,刘备与张邈闲谈几句便进入正题,直接问道:“孟卓兄,可有决定何时出兵?”
张邈闻言,放下酒樽,笑道:“玄德勿慌,待我军粮筹备完毕,即刻出兵!”
刘备心道,要不要脸啊,你营中军粮供你所部吃到明年也没问题了。于是便毫不客气的道:“孟卓兄,陈留乃富庶之地,且韩公军粮源源不断自邺往酸枣来,军中如何粮草不济?”
张邈愣一了下,心中不悦,又打了个哈哈,道:“玄德有所不知,吾弟自广陵运粮,道路太远,因此我营中军粮,须分一半与吾弟。且洛阳道远,关山险阻,战事难明,多备些军粮以备不时之需也是应该啊!哈哈!来来来,喝酒,喝酒!”
刘备忍住脾气,柔声道:“既如此,我营中粮草充沛,分些与孟卓兄,孟卓兄与我一道向西,如何?”
张邈迟疑了会,言词闪烁,道:“玄德大度,然则此事亦须细细相商。”
刘备便再也按捺不住,冷笑一声,长身而起,道:“孟卓兄,既如此,我便自引军挥师向洛了。诸君好自为之,我先告退了。”心中却是大骂,这群暗怀鬼胎的猪!
刘备单手按剑,腾腾的往外走,张邈等人见状,互望一眼,也连忙送了出来。正走到大营中间,忽见一阵怪风刮来。顿时天地昏暗,日月无光。飞沙走石,沸沸扬扬。好一阵,风乃止。刘备放下遮住头脸的衣袖,又拂了拂身上的沙尘。抬头正欲说话,只见营中张邈帅旗喀喇喇的一阵响,那成年人大腿粗细的旗杆竟然无故断裂开来,夹带着一股恶风,呜的一声便往刘备等人站立的地方砸了下来。
此事太过突然,诸人竟然反应不过来。就眼睁睁的看着大旗往自己砸来。只有关羽与黄忠两人迅速把刘备和荀彧一把推开。张邈心中叹道,我命休矣。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营中一名率队巡弋的甲士暴喝一声,虎跃而出,双手抱住旗杆尾部往上一较劲,“呔”的一声大吼,竟硬生生把旗杆抱在怀中,阻住其下砸之势。刘备见这人就像端着一杆大枪似的把这旗杆端在空中,脸不红气不喘,不禁心喜,谓张邈道:“不意孟卓兄营中还有如此虎将!”
张邈这才回过神来,后背白毛汗已湿透重衣。见刘备与自己说话,也未听清刘备说什么,啊啊哦哦的胡乱应了。便见那人把旗杆往地上一扔,砸起一股烟尘,然后率人往张邈处来,到得张邈身前,拜道:“主公,旗杆无故断裂,险些伤到主公,还请主公恕罪。”
刘备在旁,细细打量此人,只见此人身高九尺有余,面貌凶恶,扫帚眉,大环眼,虎鼻狮口。虎背熊腰,膀大腰圆,纵然一身皮甲,亦难掩英雄之气。不禁暗暗称赞。
便听张邈在旁边问道:“尔是何人?”
那大汉道:“禀主公,不才典韦,乃军中司马赵宠帐下小校。”
刘备闻言,心中一愣,原来是典韦,怪不得如此神威。之前见了孟德帐下诸将,止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四人,还以为典韦未曾出世呢,想不到竟在张邈军中效力,且还籍籍无闻。
旁边军司马赵宠见张邈问话,刘备与诸人又把目光放在典韦身上,一付很有兴趣的模样,于是道:“主公,诸位君侯,此人乃陈留己吾人氏,自幼习武,膂力过人,有志节,好任侠。曾为同乡刘氏报仇,闹市中截杀前富春长李永,而后从容离去。李永门客数百追击,然典韦刀戟在手,立杀数人,于是无人敢近,乃脱战而去。自此名震郡中……前番主公兴兵讨董,末将爱其勇武,征其为军士,于军中效力!”
赵宠口才很好,把典韦杀人之事说得曲折起伏,活灵活现,众人边听边嗟叹不已。刘备笑道:“赵司马如何悉知典壮士之事?”
赵宠回道:“回刘军侯,小将亦是陈留人氏,昔年尝与诸友游猎林中,遇虎患,见不脱,乃呼救。恰遇典韦,他亦猎于林中。见我等危急,乃赤手格虎,大斗十数合,猛虎不敌,欲逃。典韦性起,竟逐虎而去,我等尾随于后。见其追逐猛虎数里,毙虎而归。因羡其勇武,由此订交!”
众人闻言,皆倒吸了一口凉气,再看典韦时,便觉得此人真是绝世凶人。不怕老虎的有很多,赤手空拳与虎相搏的就少了。这家伙把老虎打跑了,竟然还倒追数里,把老虎给抓了回来,这,这简直太凶残了。
刘备也忍不住欣赏,不禁脱口赞道:“真古之恶来也!”
这边典韦听了,朝刘备一礼,瓮声道:“谢刘君侯赐号!某家自此之后,便以恶来为号了!”
刘备与众人相视一笑,心道这家伙看着四肢发达,想不到脑袋转得也快。刘备笑吟吟的道:“典壮士认得我?”
典韦嗓门洪亮,直道:“某自幼受母亲教诲,向来最敬重忠臣孝子和名士,刘君侯为国屡立大功,声名远播海内,素受典韦敬仰,君侯既来此处,某如何不识得。”
刘备便朝张邈道:“孟卓兄,刘某选锋营中还缺一校尉,把典壮士让与我,如何?”
张邈脑中不停闪现刚才典韦虎抱旗杆的英姿,心中暗道,我军中有如此猛士,岂有让与他人的道理。于是脸上假笑道:“玄德过誉了,玄德麾下人才济济,云长、汉升等皆虎熊之将,我帐下区区一典韦,如何当得玄德看重?我亲军营中亦缺一校尉,玄德,你看?”
刘备暗道可惜,想拐走典韦,奈何张邈不放人。又不能强抢。自己这一走,搞不好以后典韦就要被老曹给拐跑了。于是刘备看了典韦一眼,道:“既如此,君子不夺人所爱。孟卓兄,诸君,某先告辞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