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唐粮草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尊天不畏天
“殿下?”
闻听李玄霸的声音,白福狠狠的瞪了白安一眼,棍子杵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显然虽是听了命令停了手,满腔的怒火还是充斥胸中。
见此情况,白安打一个激灵,赶紧跑到李玄霸身后躲了起来,扯了扯李玄霸的衣角,低声道:“殿下救我,我老爹要真的杀了我。”
“无事,本王会帮你和白长史说清楚的。”
见到白安狼狈的模样,李玄霸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偷鸡贼似的笑意。
随后拍了拍白安的肩膀,对白福正色道:“白长史,白安所说确属实情,那篇文章虽是由他署名,但是大部分的话却是我口述他来书写的。”
“原来如此,可是王爷,您就没有想过这篇文章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吗?陛下那里……”
一听李玄霸的话,白福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随即为李玄霸担心起来。
天下间任何一个学子、儒生都可评价隋炀帝,但面前的这位不行啊!他可是大唐的王爷。
“哈哈哈哈!”
瞧着白安面上担忧的神色和他皱起来的眉头,李玄霸哈哈大笑,抬眼看了看太极宫的方向,朗声道:“放心吧!我二哥的心胸可不像你所想的那么小,一篇关于已经埋在吴公台之帝王的文章,还不至于让他和我起隔阂,况且我二哥心怀天下,焉能看不出那京杭大运河对大唐的影响。”
太极宫中,李世民翻看着手中的报纸,心中的话语平静道出,为此篇文章做出了最后的评判,也让某些人的暗中小动作宣告失败。
“一篇文章而已,我看这白安写得蛮中肯的嘛!作为帝王,炀帝他雄才大略、霸气横溢,放眼的也是全天下。但是他操之过急,做事情过分的专断独行,导致了他无可挽回的失败”
“这篇文章虽是评价炀帝的,但未尝不是给朕提醒的,是想让朕以史为鉴啊!”
看着报纸之上谈论京杭大运河之文字,李世民右手背负于身后,仰首看着外界的红日。
“朕要开创的乃是前所未有之盛世,焉能从重蹈炀帝的覆辙,逍遥,多谢你提醒二哥。”
想到这,李世民眼中寒芒闪烁,朗声道:“玄龄,克明。”
“臣在!”见身前的帝王好似下了某种决定,房玄龄,杜如晦拱手一礼,应声道。
“人君当以天下为公,而不能为己之私产。古者治国,皆明此理。如今朕与卿等衣食皆出于百姓,怎能不为百姓着想?若徇私情,不问才学,岂是至公之道?”
“着令你二人为主监察,监察长安城内京官,天下各地州县之外官,勿要精简各地冗余之官员,如逍遥所说那样,让大唐这座机器加速运行。”
也让这天下真正的掌控在朕的手中。
“喏!”
最后一句话虽然没有听李世民道出,但房杜二人却心知肚明。
这精简官员的事情,他们已经讨论了七日之久,面前这位帝王也不止一次的露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意愿,此时正好下定决心。





大唐粮草王 第364章做恩科主考官
运河事件渐渐平息,李玄霸也进入平静的日子。
每天带着两个妻子在长安城附近各州县到处乱逛,下河摸鱼,上树掏鸟蛋,用柳叶吹着小曲儿,顺便偶尔用他那破喉咙高歌几声,日子说不出的惬意。
他的头小日子过得很好,以李世民为首的大唐君臣却忙得脚打后脑勺。
长孙无忌如愿以偿的成为尚书右仆射,抓紧时间辅助房玄龄和杜如晦。
忙活了近半月的时日后,大唐君臣终于将要做的事情做完。
长安城内的京官由两千多名裁减为六百四十三人,裁并了许多州县,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共设三百余州,一千五百余县。
如此大规模裁员的后果,就是大唐这一座机器运行的速度加快了些许,却也造成了缺少了一些能真正做事情的官员。
对此种情况,李世民无奈的颁发了又一个轰动大唐的措施,开恩科,选人才入朝为官。
只是大唐的科举考试吗?
很有一种走形式的味道。
因为选拔上来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功勋子弟或者有门路的儒生,真正能凭考试走上长安城的官员没有几人。
对于此种情况,李世民等人也颇为头疼。
要想选拔真正有本事的人,就得有一个能震得住场面的主考官,他得有让人叹服的大才,而且还不能有私心,最最主要的是不怕得罪那些勋贵。
想到这里,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对视了一眼,齐声喝道:“逍遥(唐王)!”
“哈哈哈哈!”
齐声说出李玄霸的名字和封号,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相视一眼,随即哈哈大笑。
在大唐,能符合这种条件的还真就不是只有李玄霸一人,萧瑀等人也是符合这个条件的。
只是在这个时节依旧闲的没事干,每天晃晃悠悠过小日子的,可能也就只有这一人了。
而且这位可是有主持过武科举的经验,让他来当这恩科的主考官,正是人尽其才呀!
不过让他这个煞星当恩科的主考官,不知道那些因他而挨了藤条的国子监学子们,会不会来参考啊?
……
“什么?让我当科举的主考官?二哥你有没有搞错啊?我这才悠闲自在的待了半个多月,你又让我做这种事情,况且我乃是一介武夫,一个名满大唐的煞星,焉能干这种文臣才该干的事情?”
一听李世民和他所说的话,李玄霸当场一蹦三尺高,气得话说的都有些语无伦次了,明显是想撂挑子不干。
“淡定淡定”
瞧着李玄霸喘着粗气的模样,李世民学着李玄霸说过的话,淡定自若的拍了拍李玄霸的肩膀,随后施施然的坐在椅子之上,还美美的咂摸了一口新鲜出炉的带着香气的茉莉花茶。
那模样气得李玄霸想抬起拳头给他两眼电炮,打他个熊猫眼,让他知道,大唐的新煞星也不是好惹的。
“哎!”
见李玄霸梗着脖子扭头看天,李世民笑容一收,瞬间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叹着气说道:“逍遥啊!二哥刚刚裁掉了一大批的官员,现在面临一个能做实事官员减少的问题,若是不抓紧时间把那些空缺的位置添上自己人,大唐这部机器的运转不免有些发涩。”
李玄霸的脖子渐渐扭了过来,李世民心中,暗暗打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对李玄霸一堆笑脸,恭维道:“为了咱大唐,为了这天下的黎民百姓,您这名满大堂的王爷是不是也应当出一回手啊?”
被李世民一恭维,李玄霸不由自主的停了挺胸膛,心中莫名的生出一种冲动,要当这考生见面必定喊上一句“恩师”的主考官,好似他血液之中有着浓浓的好为人师的基因。
“嗯哼!”
眼见二哥面露喜色,李玄霸收起自己的笑脸,从鼻子中挤出个声音,抬着眼皮看着李世民,摆出一副不情愿的模样,伸出右手食指,“想让我当这个恩科的主考官也可以,不过这次科举考试就由我全权负责,你不得干预。”
“你是主考官,所有的事情自然由你做主,二哥一概不管,不过你千万不要再使出什么打板子、挨刀子的计谋,没来由的在把那些参加科举的学子们全都吓跑了。”既然让自家三弟当这恩科主考官,自然一切由他做主。
不过千万别再来一次全武行了,不然以后每三年一次科举考试举行的时候,岂不是都没有学子来考了?
“你放心,既然是文科举,自然一切都按文的办法来,这事情你就不要管了,但我还有第二点要求。”李玄霸一摆左手,右手中指再次伸出来。
李世民眼皮子一跳,脑门发紧,“说!”
要求不要求的,自然是能应下的全都应下。
不能应下的,硬着头皮也要应下,要是做不到,那就另说了。
“我要购买通化坊中‘大唐逍遥钱庄’周围的所有房子,那些官方的驿站让他挪地方。”
“买房子?”
听到李玄霸提出的第二点要求,李世民愣住了,开科举和买房子有个毛的关系?
而且通化坊又不是西市和东市的商业街,在那里买房子有什么用?继续扩大钱庄?
三弟这是要作什么妖?
“对!买房子!”
李世民不解之中,李玄霸肯定的点了点头,随后眼珠子一转,伸出右手无名指,说出给自己预留后路的话,“这只是第二点要求,第三点我还没想好,暂时先留着,你要是应下,我就当今年恩科的主考官,所有的事情都不用你再操心,必定给你选出让您满意的人才。若不然,选咱们的死板表舅好了。”
“别!还是你来吧!”一听李玄霸都提出了萧瑀,李世民忙应了下来。
虽然那死板表舅也是这次恩科主考官的合适人选,但他竟然敢让自己交商业税,还真的“抢走”了自己小金库中十分之一的银钱,这能加名声的主考官位置是万万不能让他做的。
“那好,击掌为誓!”
“啪!”
李玄霸话落,李世民抬起右手,和李玄霸来了个击掌为誓,应下了彼此的要求。




大唐粮草王 第365章进士科主考题
击掌为誓过后,李玄霸走马上任,当了今年恩科的主考官。
召集孔颖达、孙伏伽、温大雅为副主考官。
颜勤礼、孟卿云和孔景竣等二十人为考官。
各州县乡的主官为分考官。
规定四次选拔考试,乡试(一乡之地)、县试、州试、会试。
乡试、县试、州试,内容不改,各地方主官自行出题。
规定此次恩科的会试科目为进士、明算、明法、明字……
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的称号。
此外,也有最后一关——殿试。
榜首为大唐皇帝陛下钦点,拥有状元郎称号。
佩戴御赐金花官帽,身穿御赐大红袍,手捧钦点圣诏,由旗鼓开路,于长安城朱雀大街骑马游街。
在曲江宴上,赐座于大唐皇帝陛下左手末尾。
最关键的一点,考中文状元者,即日封为文山候,做正五品上的长安县县令。
出了状元郎的乡、县、州,分考官会官升三级。
甲等第二第三者,分别赐予榜眼、探花之名,一应封赏在状元郎的基础上往下降,分考官将会官升两级和官升一级。
这条印在官报和大唐杂报之上的消息一出,大唐再起热浪。
各地学子无视了李玄霸七杀星君的名头,开始摩拳擦掌,抱着四书五经抓紧时间苦读,做起了临时抱佛脚的事情。
为的就是一展多年所学,去太极殿中争那名满天下的状元郎,做长安县令,封文山之候,当那学子之中第一人。
学子们摩拳擦掌,各地官员也都抓紧时间连连下令。
恩科期间,所有考生的食宿费用全部免费,入县、入州,乃至入长安城的费用一律由各阶朝廷出。
得中状元者,所应得的钱财等物自是不必多说,就算得中进士,也会有一应奖赏奉上。
他们为的不是别的,为的是治下学子考中状元,自己直接官升三级,做这大唐第二个文状元的老恩师。
争不过的话,官升两级,甚至一级都行。
大唐各地州县开始忙碌此次的恩科事宜,李玄霸这位真正的主考官当然也不能闲着,大把银钱挥洒下去,通化坊的地盘全都入了他的名下。
通化坊,面积总计八百多亩。
坊内有个贯通东南西北的十字大街,将通化坊划分出了十六个生活小区域。
东南西北四个坊门一关的话,这就是一片独立的小城镇。
至于官驿,李玄霸也不知道搬到哪去了。
通化坊的改造工程开始展开的同时,科考的题目也开始讨论,或者说陷入了争吵之中。
争吵的地点,就是李玄霸划分出来的用作印刷试卷,同时也是讨论试题的地方——通化坊东南部的一处半隐秘之地。
从这一刻起,一直到此次恩科结束之时,这二十多个考官才可从这通化坊走出去。
要想私自外出,外面有持刀的禁卫看守,越出去十步挨五十棍,越出去二十步,直接斩杀当场。
就是这种严苛的制度,依旧有人打破脑袋想往这里面挤,却连考官都当不上,兀自看着天空叹息。
“‘论运河’当进士科甚至整个恩科的主考题?殿下,万万不可,进士科历来是经学和五篇时务策一起,您怎可直接以这一篇‘论运河’做为这恩科的最终主考题?”
一听李玄霸定下来的主考题,孔颖达瞳孔放大,马上出言反驳。
历年来,科举考试的进士科以经学、时务策二者为主要科目,经学注重个人素养,也就是对经史子集的掌握情况。
二者齐头并行,若是将内容的重点放到进士科的时务策上,而且只有一篇的话,天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
“就靠着背诵经史子集,领会前人的话中之意就能考中状元?那这状元也太过儿戏了”
见孔颖达出言反对,李玄霸不屑的撇了撇嘴,蔑然道:“若是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知道变通,本王要这种状元又有何用?他还不如一个会种地的乡下老农来得更加有用。”
科举制度,李玄霸知道会对选拔人才有用,但他也知道,科举能起到的作用很少。
若只是背诵四书五经、翻译古人话语就能一路考上去的话,那这样选出来的人才又有何用?
富家子弟看的书越多,他得高分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寒门子弟本就买不起书,就靠自己的手抄录的那些书又能背得了多少诗词歌赋、懂得了多少经义?
再加上某些考生还会拜访长安城各个世家门阀的亲戚,就算年年如此考,又有哪年选拔出过真正的人才。
况且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到这贞观元年,不过22年,一共才出现不超过七次,那里就是历来了。
“可是您就算以这时务策为主考题,也不能让学子们论述运河啊!你那报纸上的文章一出,已经引得天下学子、儒生各抒言论,若是再来一波,引起的震动可就大了。再加上陛下一言概之,能敢出言的人恐怕很少。”
“很少?”
听到孔颖达担忧的话,李玄霸嘴角一挑,抬手一指默不作声的如今当上了大理寺少卿的孙伏伽,“孙少卿可不会这么认为,若是让这位大唐第一状元他参加今年的恩科,他一定会将那京杭大运河开凿利弊的方方面面全都讲述出来,不会留有一丝顾虑,我说的可对,孙少卿?”
这孙伏伽能考上大唐第一个状元郎,除了他的文采学识。清瘦又俊美的脸也是其中的一点因素。
随着他年龄的增大,俊美的脸也变得有些严肃,看上去倒是有些不怒自威的感觉。
“这……”
被李玄霸点名,一直暗中观察李玄霸的孙伏伽迟疑了一下,随后对着太极殿的方向拱了拱手,正色道:“殿下说中了老臣所想,若是让老臣参加此次恩科,进士科的题目还是这‘论运河’的话,老臣必定要将心中所想尽数书写下来,不为争那状元郎,只为让陛下重视南方的地域优势与钱粮前景。”
“哈哈!孔院正,你看,孙少卿如今已经做了从四品上的大理寺少卿,但他依然敢直言犯谏,毫不在乎个人荣辱,你认为那些没有任何官职在身的学子们会有重重顾虑不敢直言上谏?”
“他们可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想的就是让自己的文章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嘴里称赞,当那人人羡慕的状元郎。”
闻听孙伏伽内心独白之言,李玄霸哈哈大笑,在这院子中走来走去,边走边说。
李玄霸的话音落地,孔颖达等人相视一眼,无奈摇头。
人人羡慕他们副主考官和考官的位置,谁又知道他们的心中也满是担惊受怕。
面前这位不着调的主考官可是习惯于不按套路出牌,这次的恩科可别再出什么大问题。




大唐粮草王 第366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众人无语,李玄霸乐开怀之时,白安从大门走入,汇报道:“殿下,印刷之地建好了。”
“建好了?”
李玄霸眼睛一亮,对在座的各位儒家之人拱了拱手,“恩科试卷的主考题我出了,其他的题目就有在座的各位考官们自己讨论了,不知可否?”
“谢殿下恩义!”
闻听此言,众人眼睛一亮,齐齐地为李玄霸拱手还谢,能在恩科考试中出考题,那可是让他们名气大涨的机会,怎可不谢?
李玄霸虚抬了一下双手,随后右手一引,朗声道:“诸位先随我去看看那活字印刷,你们不是一直好奇我那大唐杂报为何可以在每日都出一份新版的,看过之后,你们就明白了。”
“殿下请!”
“请!”
……
“这、这字是活动的?不是一板一刻?”瞧着手中的小木块,孔颖达惊愕了起来。
他所见过的印刷之地,都是雕刻好一个版面,随后一下下的开印。
这里可倒好,拿着小木块儿来回排列一下,一小段文字就出现了。
“要是一板一刻的话,我那一张报纸所需的文字得刻上两个月,那时出来的新闻还是新闻吗?早就已经成了过时的旧闻了。”
李玄霸笑着摇摇头,指了指今日排版的师傅,“这活字印刷只需找一识文认字之人,按照所写的文章,挑出所需文字,花上半日时间就可组合排列出来,随后刷上油墨,就可开版印刷,方便又简单。”
“可是殿下,您这可是木块做的,用它三四次,恐怕这一个字就用不了了吧!”瞧着手中小木块,孙伏伽点点头,随后眉头一皱,指出了其中的问题。
“确实如此,不过这些木活字的原材料不是梨木就是枣木、或者杨柳木的。随随便便砍上一棵树,就可做出成千上万个有用的木活字,一个常用字留存它几十上百个,坏了扔掉就是,不必太过珍惜。”
看着手中的小小木块儿,孙伏伽却感觉它重逾千钧,将其小心翼翼的放下,对李玄霸郑重的抱拳拱手,“殿下大才,只此一项发明,天下识字读书之人将以十倍增加,大唐兴矣!”
“本王也是拿来主义罢了,如此大才之人也是我所佩服的。”对于众人的佩服之情,李玄霸笑着摆了摆手,没有接下来。
这活字印刷术乃是毕昇发明的,和自己有什么关系?自己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小小使者罢了。
“咦?”
瞧着报纸上的文章,孔颖达惊疑了一声,随后大略扫了一下,甩甩手中的报纸,对李玄霸问道:“殿下,为何今日的报纸和前些日子的不同,这些句子中间新出现的东西是什么?”
圆圈圈,也就是句号,这东西孔颖达是认识的。
但是那底下一个个弯曲的像科斗(蝌蚪)一样的东西是什么?
上头像钩子,底下带点的又是什么?
“是啊殿下,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竟能把这句子完美的隔开,可以流畅的读出来,其中的意思也可以简单明了。”有孔颖达的提醒,众人也发现了这报纸上所出现的新物事,纷纷开口询问起来。
“这东西叫做标点符号,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免得那些学生学习的时候,总是不解一段句子的意思,一段句子多了一个字,整个意思也就变了……”
发现孔颖达找到了报纸上新出现的标点符号,李玄霸指着最后面的说明一栏,笑着开口解释了一遍。
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儒家大才之人,最差的都能当弘文馆的学士,只需要稍稍讲一讲,他们也就明白了这文章之中出现标点符号的重要意义。
使文章更容易被他人记住,也会使得一篇文章的争议性更大。
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不同观点造成的撞击也是相当大。
“殿下,您开设那逍遥书院的时候,为何不把这标点符号拿出来?有了他,孩子们读书的难度会降低不少的。”试着用标点符号把熟知的经文默背了一点,孔颖达问出了心中的疑惑,不解的看着李玄霸。
若是有着标点符号的帮助,太子殿下和越王殿下当能更好的完成学业,殿下为何现在才拿出来?
“那时候拿出来?”
看出孔颖达心之所想,李玄霸摇了摇右手食指,淡笑道:“那时候拿出来又有什么用?孩子们连字都没有认得多少,再把这标点符号一拿起,不是让他们认字的难度更加大了?”
话落,李玄霸一点报纸中的某处文字,神秘的笑道:“让孩子们先将那些汉字认熟,之后再练习断句吧!等他们找到自己断句的好玩之处的时候,就会爱上学习了。”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是……”看到李玄霸点到的地方,孔颖达一字字的读了出来,紧接着愣了一下,仔细的看了起这十个简简单单的汉字。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不对!”
孔颖达才断了那句子,孙伏伽摇摇头,朗声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你俩都不对,应当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温大雅一摆手,捋着颔下胡须,将那十个字当成了一个只有两句话的五言诗。
……
三人开口争论,其他人也都拿着新出现的标点符号断句,说出自己的想法。
1...112113114115116...1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