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回去拟一道折子呈上来吧,明天朝会议上一议。”李二深思了良久,最后还是没有点头答应李承乾的要求。
“父皇,别啊,好歹您先把地批上一块再说。”事情上了朝堂怕是吵来吵去的,怕是没有一段时间解决不了。
大唐军士的社会地位并不高,那些御史言官哪里会把他们的死活放在心里,想必不会让事情顺利通过,尤其这事儿还是李承乾主持的,为了不让他好过,那些王家一系的御史怕是也会出来阻止。
“吵闹什么,你当朕不想搞么?可天下这么大,事关数万人,不上朝堂议过,如何能成。”李二的语气中颇有些无奈的意味。
“呃,父皇,这里怕是有些误会吧。”李承乾迟疑着说道。
“怎么误会了?你又想动什么歪脑筋?”对于李承乾的话,李二从来都是想过几次之后才会作决定,否则就会被他圈笼进去,被他抓住话里漏洞加以利用。
“不是鬼点子,父皇,这农场是我石炭司在经营,所有的资金由石炭司出,不用国库一分钱,需要的只是一块地皮而以。”李承乾很无辜的眨着眼睛说道。
“你石炭司的事?你石炭司没事儿建个农场?”老李同志慢慢有些理解不上去了。
“对啊。这是企业行为,我石炭司现在认为开农场赚钱,所以就投资建一座农场。就像民间那些商铺一样,难道卖衣服的就不能卖鞋了?至于用人的问题,我石炭司招什么样的工人不用向别人汇报吧?”
老李有些凌乱,开始跟不上李承乾的思路,事关数万伤残军卒的事情竟然被如此简单的绕过去,简直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就像石炭司的矿山使用矿工一样,没人会限制到底用了什么人一样,石炭司的农场同样不会有人限制他用什么人。
不过这石炭司到底是什么什么东西,当初为了培养李承乾,随随便便搞出来的部门到现在已经让老李开始迷惑。
国有企业的概念再一次从老李的心底浮上来,看来有必要找个时间好好研究一下这个被李承乾次提出来的概念了。
“那你也要回去弄个折子,把这件事写个清楚明白,必竟涉及数万人,不经朝会决对不行。”李承乾的努力还是白废了,老李很执着着认为这事情有必须拿到朝会上去讨论。
“先批一块地呗,儿臣拿去试试水,探探路子。”李承乾锲而不舍的说道。
“说了不行就不行,你先下去吧。”老李有些不耐烦的挥挥手,对李承乾下了驱逐令。
看着李承乾一步三回头的样子,长孙皇后不断的摇头,平时挺聪明一娃,今儿怎么就迂了呢。一块地皮的事情,随便找长安县或万年县的县令就可以批下来,为什么非要找老李呢?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99章 万年县之行
不过当长孙皇后将自己的想法对李二说过之后,却得到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答案。
“你真的以为那混小子想不到?这次他只不过是和朕通个消息而以,不信等两天你再看看,必然有招工的告示贴满长安。”李二嘴角挂着一丝淡笑说道。
“既然如此,那二哥为何还一直要高明上份折子?”长孙有些好奇的问道。
依照长孙皇后原本的性子,这事情她根本就不会过问,必竟事关朝政,她不好过多参与。可一旦涉及到李承乾,这就不单单是朝政的问题,所以她还是不由自由主问了起来。
“名不正,则言不顺。他不上折子,将来怕是会落下把柄,事涉数万人,岂会那么简单。”老李踱到摇椅边上,轻推着椅背,有些失神的说道。
虽然老李同志理解不了李承乾的一套花花肠子,但以他多年的朝堂经验来看,如果真按李承乾的方法操作,只怕日后会有更多的隐患。
“二哥还是要把高明推到前面去?”长孙有些担忧的问道。
说起逻辑性很强的一些政事长孙很难搞懂,这是她的弱项,但如果说起阴谋算计,凭借着强的第六感,长孙完全不输李二半分。
“难道不好么?多长点经验教训对他来说并不是坏事。”李二扭头看着长孙说道。
“二哥就不怕把高明给练废了?”总归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天天被李二推出去和那些老狐狸斗法,长孙怎么可能不心疼。
“观音婢,你太小看你的宝贝儿子啦,那混小子除了经验差点,算计上可不比那些老狐狸差,你可别被他一天天装傻充愣给骗了。”李二摇头否定了长孙的担心。
从始至终,李二就认为李承乾的那个石炭司有问题,但却一直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
李二夫妻在讨论着李承乾,不过作为讨论的主要对像,李承乾却没有一点点的自觉。
离开丽正殿之后便恢复了往日那种不羁的状态,老头子没说不允许他去长安、万年两县要地皮的事情,那么明天就要把这事儿快点定下来。
正所谓法不禁止为允许,就像在路上开车,如果路边禁止转弯的牌子,那就可以转弯一个道理。
所以老李既然没有禁止,那就当成默许好了。
如果此时长孙能知道他心中所想,一定会对李二高高的竖起大姆指,说一声:“高。”
一个没有萧老头打扰的下午过的份外平静,吃过晚饭,躺在床上默默的想着自己的事情,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没有电脑、电视、手机的生活让李承乾慢慢的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
或许是有心事的原因,早朝的时候李承乾无数次尝试打几个瞌睡,让时间过的快一些,却一直没能成功。
好不容易上劲了,结果散朝了。
所以见到长孙冲的时候,李承乾一直不断打着哈欠,就像整整一夜没有睡好一样。
“表弟,要有节制啊,你这样很伤身体的。”当李承乾打了第七个哈欠之后,长孙冲语重心长的说道。
节制?看着自己的一双小手,李承乾无比的郁闷,很想说除了动手自己什么都没干。
可这样的怂话怎么可以从一个男人嘴里说出来。所以李承乾的第八个哈欠直接被憋在肺里,变成嗝喷了出去,然后……一路打嗝不断,就算进了万年县衙都没有停下来过。
“臣崔冉,见过太子殿下。”万年县令好歹也是五品官,朝会也上过,李承乾他还是认识的。
“免了,坐吧。”李承乾摆摆手,挑了一个客位坐下。
他是来办事儿的,不是来找茬儿的,所以没必要为了一个坐位让崔冉不高兴,凭添不必要的麻烦。
“不知殿下到小县所为何事?”崔冉瞅瞅李承乾,又瞅瞅一直没说开声的长孙冲,出言问道。
长孙冲他自然也是识得的,吏部尚书家的嫡长子,如果崔冉不认识的话,这官只怕是做到头了。
“本宫署理石炭司的事情想必崔县令知道吧?”李承乾手指在椅子扶手上轻轻的敲着,沉声问道。
“下官知道。”因为石炭司,李承乾和王家没少斗法,崔冉身为五品京官,如何能不知道他署理石炭司的事情。
“如此便好,今日本宫到崔县令这里正是为石炭司的事情而来。”李承乾淡淡说道。
“这,殿下,不知石炭司何事与小县有关?”崔冉有些不解的问道。
“我石炭司打算在万年县建一座农场,希望崔县令批块地下来。”李承乾看着崔冉说道。
“不知殿下需要多少亩?”抱着送瘟神的心态,崔冉问道。
“亩?你崔某人打叫花子呢?”李承乾还没有表态,长孙冲就插了进来,嘴角挂着一丝冷笑,言词间满是不屑。
“崔县令,若是需要几亩地,你认为我会亲自来么?”对崔冉询问,李承乾只是皱了下眉头,并没有像长孙冲的表现那般激烈。
一种不好的感觉从崔冉心底升上来,硬着头皮对李承乾开口问道:“殿下说个数量,若我万年县……”
“三百倾!少一分都不行。”不等崔冉把话说完,长孙冲就伸出三根手指,冷笑着说道。
“什么?不可能,我万年县没有这么多地。”听了长孙冲说的数目,崔冉再也坐不住了,猛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唐时以步来计算亩数,一亩地的标准是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百亩则为一倾。所以三百倾土地相当于长375o步,宽192o步的一个长方型。
如此大的一块土地直接被要走,无论如何崔冉也不想接受。
“崔县令稍安勿躁,我李承乾也不是不近人情之辈,三百倾地就像我表兄说的一样,少一分都不行,不过我可以不要你的良田。”李承乾话说的平淡,不带一丝烟火气,但其中却包含着不容拒绝之意。
“殿下,我万年县的土地确实不足,还请殿下……”崔冉看了冷笑不停的长孙冲了眼,决定还是和李承乾说道说道,最好能把他支到长安县去。
“崔县令最好还是快点答应,我们兄弟两个也好去长安县,否则换程大将军来谈只怕没六百倾你送不走他。”不得不说,长孙冲的‘白脸’扮的不错,将一个狗腿子演绎得淋漓尽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00章 威胁
‘程大将军!’想到那个节操无下限的老货,崔冉嘴角抽搐,忍不住打了个哆嗦,数不清的鼻屎如急风骤雨扑面而来。
妥协与否成了崔冉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样作为五姓七望之一,与太原王家有着天然的盟友关系,能给李承乾添点堵,也是这些世家们乐于见到的情况。
不过如果老程那货真的来了呢?被甩一身鼻屎的感觉会不会很遭?
犹豫中的崔冉最终决定先拖着,等晚上回去商量一下:“殿下,非是小县不批,确实是一时不知哪里比较合宜,不知殿下可否宽限几日,待小县查清县志,也好给殿下一个准确的答复。”
李承乾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与长孙冲对视一眼,从椅子上跳下来(身高始终是一个硬伤,不管坐在什么椅子上,李承乾的脚都够不着地),对崔冉说道:“如此本宫不打扰了,就此告辞。”
能如此容易的蒙混过关,老崔暗自庆幸的同时,也在鄙视李承乾雷声大雨点小,老李选了这样一个储君,日后世家崛起指日可待。
心中鄙视,但礼数上却作的让人无可挑剔,摆出一副恭谨的样子,老崔从椅子上起身说道:“恭送殿下,长孙公子。”
李承乾的笑容愈诡异,对老崔摆摆手言道:“罢了,崔县令为官严谨,这是好事,待回去本宫定会奏请父皇,着吏部考功司重新考定。另外,表兄,到时还要靠你为崔县令在考功司里美言几句才是。”
李承乾话虽说的好听,但暗里的意思傻子都能听明白,分明是要往死里整崔冉了。
长孙冲的老子长孙无忌此时尚未升任尚书右仆射,依旧是吏部尚书的身份,所以在考功司里说上几句话的能力长孙冲还是有的。
必竟现官不如现管,道:“派个人陪我们去看看。”
所谓杀人不过头点地,崔冉既然认怂,那就没必要再踩下去。
李承乾也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平白得罪一个世家,和世家的争斗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还是在一个试探的阶段。虽然不知道老头子是什么意思,但如果再挑起一家来,只怕自己回去会挨板子。
“小县去准备一下,立刻陪殿下过去。”反正已经怂了,崔冉不介意再表示一点诚意。
就这样,双方妥协之下,一行人准备起程前往灞桥,只是出了衙门看到李承乾的破车时,崔冉瘪了瘪嘴,似乎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被咽了回去。
按李承乾的想法,老崔的话翻译成现代文应该是装13。
行行复行行,坐在马车里的李承乾有一搭无一搭和长孙冲聊着天,被其鄙视的体无完肤。长孙冲认为作为‘武林盟主’李承乾必须骑马,总是躲在车里算是怎么回事。
不过李承乾是有苦自知,现在离贞观三年越来越近,按史书记载三年的时候他就要瘸,所以最近他不得不加倍的小心,生怕出一点意外。
路是越来越不好走了,由其是过了灞桥之后,一行人就转到了乡间小路上之后,李承乾的马车不断的出一声声凄惨的呻吟,似乎随时都会散架一般。
“表弟,丫是不是故意的?”看李承乾被马车颠的差点没从车窗子里翻出来,长孙冲强忍着笑意,对他说道。
“不用猜,那混蛋一定是故意的。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这老货也是够拼的。”揉着头上被撞出来的大包,看着左侧不远处与小路并行的官道,李承乾咬牙切齿的说道。
“这老货敢耍咱们,等回头要他好看。”长孙冲骑在马上,与李承乾的马上并行,盯着前面同样颠的乱晃的马车,阴笑着说道。
“现在不是时候,等以后再说,否则会让人以为我过河拆桥,划不来。”李承乾像不倒翁一样坐在车里,一句话说的断断续续不说,其间还咬了两次舌头。
最终,李承乾决定放弃考查,肠子都快要被颠出来了,哪里还有心情继续走下去。
与长孙冲对视一眼之后,李承乾果断的让‘光头王’停车,但却没有去通知一路跑在前面的崔冉。
老货,你在前面跑吧,多颠一会儿是一会儿,小爷不陪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01章 识时务的崔冉
一直在前面带路的崔冉似乎也被颠懵了,大概又跑出将近三里多,才在护卫的提醒下现李承乾没跟上来。
无奈之下,费了半天劲将马车调过头来,又顺着原路返回寻找李承乾,找到的时候,又是三里多地。
在车里胡乱的整理一下,崔冉才走下马车,对坐在路边的李承乾问道:“殿下,因何不走了?”
“崔县令办差尽心尽力,实乃我辈楷模,奈何本宫马车残破了些,实在跟不上县令步伐,是以停在路边检查一下。侍卫也尝试过呼唤过县令,只是……。”说到这里,李承乾摊开双手,作了一无奈的表情。
“这……。”崔冉此时心中也明白,被李承乾摆了一道,不过路是他领的,说起来也是有错在先,所以一时间竟不知说什么好。
“崔县令,我看这里地势不错,不如就在这里如何?”颠簸许久,李承乾也没了和崔冉磨叽的心情。
“这里?殿下,再往前大概十里左右便是华胥,不如……。”崔冉看着四周荒凉一片,摸不准李承乾要一片荒地到底什么意思,以为他是在作样子。
“不用了,就这里。”李承乾打断崔冉的话,扭头对吴辰说道:“老吴,带上标记,从前面崔县令调头的地方开始,一直到河滩为止,圈过来,等回去的时候在灞桥那里再打一个。这块地是咱们的了。”
没有商量,没有测量,什么都没有,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吩咐,完全没有把站在一边的崔冉放在眼中。
不过也是,堂堂一国储君,的确不用把一个县令放在眼中。
“殿下,殿下,这不行啊,不能这么圈地啊。”骑马疾驰而去的吴辰崔冉无力阻止,只得扭头苦着脸对李承乾说道。
“怎么?为何不行?”李承乾一副吃定崔冉的态度,反问道。
“太大了,这,这怕不是有五百倾了。”谁的地盘谁熟悉,崔冉虽然是世家子弟,但对于自己的署地还是了解过的,李承乾所圈的地已经远远过三百倾,甚至五百倾都说的有些保留了。
“那就算五百倾,本宫不与你计较靠近河滩经常会闹水患,你却反过来与本宫斤斤计较一点荒地,莫不是以为本宫年少好欺?”李承乾面无表情的说着,言词之间句句诛心。
储君也是君,欺君?那是要杀头的!
“小县不敢,殿下误会了。”崔冉又不是傻子,如何肯认下这欺君之罪。
看着眼含忿忿之色的崔冉,李承乾丢掉手中树枝,叹了口气说道:“崔县令,本宫既然来到此处,说明本宫此行势在必得,你又何必锱铢必较?”
言罢,抬手止住将要开口的崔冉,轻轻摸了一下鼻梁,继续说道:“本宫要在这开辟出一片农场,待到后年这里就会变成数百倾的良田。原本好好一件互利互惠之事,奈何崔县令……,唉,也罢,君子不强人所难,表兄,我们走吧。”
“殿,殿下且慢。”‘数百倾良田’彻底将崔冉震住了,仿佛一块天大的馅饼从天上掉下来,自己没有接住,错过好几亿的感觉瞬间爬满全身。
大唐现在不缺地,缺的是人,缺的是产粮的田,如果真能在自己的治下开出数百倾良田,崔冉做梦都能笑醒喽。
不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单单这么一份天大的政绩就让崔冉欲罢不能,如果错过,那可真是撞墙的心都有了。
而且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两兄弟难道真的会这么容易放手?堂堂一国储君被驳了面子,如果回头在其他方面找起茬来……
所以此时的老崔再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也管不了和王家的联盟,三两步冲到李承乾的马车前面,抓住老马的笼头,崔冉急声说道:“殿下且等等,万事好商量,好商量。”
“还商量个屁,你不是说不行了么。”长孙冲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此时哪里还有好话。
“长孙公子,这……,刚刚是小县一时糊涂,一时糊涂。”为了‘数百倾良田’崔冉也是拼了,完全就是把脸放在地上随便踩的架式。
“崔县令想通了?”李承乾坐在车上歪着脖子看着拉住马的崔冉,语带调侃的问道。
“通了,通了。这地殿下划多少是多少,小县决不阻拦。”大棒没好使,甜枣建功勋,崔冉是第二个倒在李承乾‘甜枣’之下的官员,虽然职位小了些,但并不影响李承乾所悟的‘道’。
有钱能使鬼推磨,当钱多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会让磨来推鬼。李承乾抛出的枣太大,太甜,直接把崔冉撑着了。
老崔是崔家人,但却不是嫡出,能爬到现在这个位置基本已是极限,对家族继续下大力气挺他上位已经不报希望。
这样的情况下,他才起了为难李承乾,结交王家的心思,琢磨着是否能向王家借力,完成五品升四品的飞跃。
现在李承乾同样将爬升的希望放在他的面前,到底是顺水推舟将事情办了,然后坐等升官,还是得罪李承乾,赌那飘渺的一线升机,哪怕是个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所以老崔飞快的堕落了,他现在几乎是在求李承乾从他这里划地,划的越多越好。
崔冉根本不怀疑李承乾开荒的能力,手里握着数万兵马的太子,如果需要完全可以让六率出来开地。
“好啦,崔县令,既然现在你没有异议了,那我们是否可以起程回署衙了?”李承乾目的达到了,也就不再为难崔冉,主动开口说道。
“可以,可以,小县引路。”崔冉这次可是彻底服软了,回去的时间竟然是来时的三倍还多,生怕走的快了把李承乾颠着。
待回到万年县署衙,将所有事情办完,已经是天色将黑,原本再去一次长安县的计划也被迫取消。
回去皇城的路上,长孙冲有些郁郁,后来实在忍不住,便开口问道:“表弟,这样的人你还想用他?”
崔冉前倨后恭的态度和见利忘义的作法让长孙冲极度的不爽,这种没有原则,谁给好处跟谁走的人,在他看来就应该徒三千里。
“用啊,为什么不用?多聪明的人啊。”李承乾终归不是9岁,拥有成人思维的他有着和长孙冲完全不同的看法。
甚至他现在已经在算计着是不是把崔冉调到石炭司来,让他负责太原方面的事务。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02章 把问题交给军方处理
回到‘兰若寺’李承乾便开始伏案疾书,甚至就连吃饭都是林晓晓在一边喂给他吃。
鬼画符一样的可研报告让李承乾整整忙碌了大半个晚上,搞定之后直接一头扑到榻上头晕脑涨的睡了过去。
除了大学毕业时写论文,李承乾还从来没写过这么多字,如果不是有原本那个小屁孩留下的书法底子,只怕写断手这可研报告都完不成。
不过李承乾的功夫注定是白费的,当鬼画符一样的可研报告送到兵部尚书杜如晦手里的时候,老头子只看了一个开头,就放到了一边。
奇怪的格式,奇怪的用词,完全不知所谓的假设,老杜自认学识丰富,却依旧理解不了这份鬼画符一样的东西。
所以老杜打算先把这东西放着,等手头的事情忙完了,直接拿给作者他爹看看,或许老李同志能理解他儿子的‘天书’。
所以,当李承乾蹲在院子里,无聊的看着木匠打磨算盘珠子的时候,老李的召唤不期而至。
“儿臣见过父皇,承乾见过杜伯伯。”被‘召唤师’老李叫到丽正殿的李承乾老老实实给老李问安,给老杜行礼。
在老李和长孙面前,李承乾永远都是顺民,想雄起……是不可能的事情,‘天地君亲师’五个字像一座五行大山压在所有人头上,别说李承乾,就是一代雄主李二陛下在老李渊面前,那也得老老实实。
“免了,过来跟朕说说,你这是什么鬼画符?”抖着手中的七八页纸,老李皱眉问道。
毫无疑问,老李同志同样看不懂以现代标准格式书写的‘可行性报告’。
或者说老李和老杜都能看懂,但理解不了上面写的东西,‘可行性报告’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数据和推理之上的。
比如:报告中所提到的数种灌溉之法,以及以肥养地之法,仓储之法、青储饲料等等一切,大多数是老李和老杜闻所未闻的。
李承乾很想对老李说,那不是鬼画符,是科学,不过想到鄙视老李学识不够的后果,还是果断放弃。
1...2425262728...4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