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得,这还没怎么样呢麻烦就来了!
方老太监熟悉的声音让李承乾重重叹了口气,起身去出去迎接老头子的诏书,不想却在外面看到一个他十分不想见的人——魏征!
“臣魏征,见过太子殿下。”魏老头见到李承乾,立刻上前施礼,完全就是一个人臣的典范。
李承乾能说什么,人家都来了总不能把他赶走吧?现在只希望方老太监带来的那份诏书和魏征没有关系。
所以在让魏征平身之后,李承乾依照规矩从方老太监那里接过老头子的诏书,打开一看禁不住一阵头大,暗道老头子的手段果然够狠。
诏书里的内容很简单,简单到只有寥寥数语,主要的内容就是给李承乾再次找了一个老师,这个老是不是别人,正是眼前的魏黑子。
而且老魏还不是一般的老师,而是太子三师的太子太师,这已经是东宫官员的极限——从一品。
要知道大唐一般来说可是没有一品和二品的,就连大将军都是三品上,由此可见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到底有多牛逼。
而且太子三师的待遇还远不止于此。
依大唐的规矩,太子三师如果要见太子的话,只要派人通知一声就好。也就是说,如果魏征要找李承乾,可以提前派人通知,李承乾如果在丽正殿,那就必须到丽正殿最外面的一道宫门那里去等。
等到老魏到了,李承乾还要先给老魏见礼,然后等老魏回礼,进到丽政殿内部遇到任何一道门,都要请老魏先走。
而太子三师牛逼的地方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三师坐,太子才能坐;想给太子三师写封信也不是在抬头简简单单写句:‘老师好’就能完事儿的。
必须在前面写‘弟子惶恐拜见’,最后也要写‘惶恐再拜’。
想想这些就知道,老魏有了太子太师之职后会有多牛逼,李承乾将来的日子会有多悲惨。以老魏能把老头子鸟给憋死的能力来说,分分钟都能把李承乾给玩残喽。
李承乾愁啊,愁的一绺一绺薅头发啊。
可是没办法,老头子的诏书并不是征求他的意见,而是命令,他就是再不喜欢,再不愿意也必须忍着,手捧诏书对老魏再次施礼:“弟子高明,见过魏师!”
“老臣魏征,见过太子殿下。”魏征很满意李承乾的表现,嗯了一声报拳答理。
“魏师,请!”李承乾等到老魏答礼了,又再次弯腰一礼请老魏进屋。
“太子请!”老魏继续还礼。
到了书房,李承乾再拜:“魏师请坐。”
“太子殿下,今日你我还未正式拜师,所以不必如此多礼,一切等到上元大朝会行完拜师礼再说吧。”被李承乾拜来拜去之后,老魏终于是受不了了,摆手制止了他。
说到底三师虽然牛逼,但是太子也是不是充话费送的,人家李承乾施礼,老魏终归是要还。一来二去礼数不断,李承乾年轻受得了,可是老魏却受不了了,腰筋骨抻的‘咔咔’直响,感觉再被这小子拜下去,这条老命非交待在他手里不可。
而李承乾呢,这货却一点没有刚刚坑过人的觉悟,依旧是施礼不断,虽然没有行过拜师礼,但却要把折腾老魏的工作进行到底。
这也是李承乾在为今后作打算。
如果不趁着眼下这个机会把老魏给‘拜’服了,万一这老家伙天天跑到东宫来管教自己,这特么日子怕是真的过不下去了。
而且小李同志现在也想明白了,估计这老魏就是老头子故意派来折腾自己的,省得他整天在身边挑毛病。
可是老头子不喜欢这老货,他李承乾难道就喜欢了?谁有毛病才喜欢在身边摆上这么一个没事挑毛病的家伙吧。
虽然老头子说过魏征是‘人镜’,但那是因为老头子好名声啊,想要得那个千古明君的称号,所以才会这样说。
否则以老李的暴脾气,怎么可能受得了这老头儿的折腾。
后世史书上老魏死了以后李二连赐婚都给否了,甚至连给老魏立的碑都给刨了,这并不是没有道理,任谁被手下‘欺负’十多年,有了借口整人估计都不会有放过吧。
而魏征呢,活了一辈子,混了一辈子朝堂,先是跟着李密,然后跟着窦建德,接着是李建成,最后又跟了李二,若说他没有眼色估计他也活不到现在。
可是有眼色又能怎么样?李二的手下能臣猛将无数,如何能够显出老魏的能力?跟了这么多人之后如果能够让李二对他信任有加?
军方一系老魏因为本身是文臣,所以根本就靠不上去,而文臣一系又有房、杜在上面压着,想要出头的话无疑是难上加难。
所以无奈的老魏只能靠着一张铁嘴来说事儿,在李二那里搏个冒死犯颜直谏的名声,同时将这个名声传遍天下。
当然,这并不是说魏征就不是一个好人,这只是在说老魏在朝堂上的生存方式,毕竟身在朝堂免不了勾心斗角,如果不多长些心眼,不往上爬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别人的垫脚石,这并不是老魏想要的结果。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26章 拉老魏入伙儿(上)
李承乾并不清楚魏征的朝堂生存法则,自身优越的条件让他根本没有必要去想这些东西。
反正根据后世的历史记载,李承乾就算是造反之后老头子也没有真的杀了他,只是贬为庶民流放出去而已。
作为一个穿越众的李承乾会害怕流放?答案当然是不会,所以他才会无所畏惧的瞎折腾,换句话说就是欺负老头子喜好名声,不会真的把他怎么样。
“太子殿下在想什么?为何这般出神?”自以为得计的李承乾正在瞎琢磨,魏老头的一张老脸突兀的出现在面前。
“哦,没,没什么,弟子就是在想如何让我大唐百姓都富裕起来,让这天下再无饥馑之忧!”在李承乾看来魏征是个君子,想要忽悠他随随便便就可以找出无数理由。
然而百试百灵的忽悠打法这次却出了意外,老魏征并没有被他给唬住,只是皱起眉头质问道:“太子殿下难道一直是这样好高骛远么?”
“呃……”李承乾被老魏突如其来的质问弄的哑口无言,尴尬的看着这位新晋太子太师,不知应该如何接口。
“殿下天下再无饥馑之忧的想法可以说是志向远大,但若不去执行,只是坐在这里空想又有何用?这不是好高骛远又是什么?”老魏头儿刚刚得到的太子太师名头立刻有了用武之地,把李承乾训的跟三孙子一样。
“魏师,你看弟子这不是正在努力么,现在大唐粮仓都满到没有地方装了,难道……”李承乾道:“弟子谢过魏师指点,今后一定踏踏实实,脚踏实力,身体力行。”
“唔!”魏老头很满意李承乾的表现,捻须颔首说道:“不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孺子可教也!”敢情这老头儿还不知道李承乾这货的‘知错就改,改了再犯,千锤百炼’的恶习,否则决不会这么轻易的就赞扬他。
“那个,魏师,您看啊,其实弟子也是想做些实事的,但是您也知道现在想要为百姓做实事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一旦涉及到某些人的利益,这种阻力就会成倍增加,弟子有时候也是很无奈。”
李承乾被程老货说成一肚子坏水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单就眼下来说,他已经决定要拉老魏下水,把魏老头推向与世家和勋贵们对立的前沿。
不过老魏也不是傻子,这种事情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的,在他看来与世家硬撼实为不智之举,如果让他从旁策应还成,若是冲到第一线那是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答应的。
所以在略一犹豫之后,老魏头儿岔开了话题:“殿下,老臣今日过来就要是想了解一下昨日下午您在太极宫提到的‘银行’,殿下能否细说一下?”
老狐狸,果然是老狐狸!看来能在朝堂上混出名堂的个个都不能小觑啊!李承乾暗中感叹,口中应道:“魏师想要了解‘银行’的情况,弟子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如此,老臣谢过!”魏老头草草一点头,就算是感谢李承乾了。
这在李承乾看来就是极大的不公平,为毛老子见到他就要行大礼,可是他魏老头向老子请教学问却只是点点头就算了事?难道老子的学问就不值钱了?好歹也是当年从网上百度出来的,就算再不济也花了不少的电费和网费吧。
带着一肚子的郁闷,李承乾对身边仅有的两个宫女招了招手,示意他们去弄些茶水来,然后又看看站在一边的方老太监:“老方……”。
“老臣站着就好,殿下不必理会。”方老太监很清楚李承乾想要说什么,连忙插言,没让他把话说完。
魏黑子给人的印象是古板、严苛,方老太监可不想处他的霉头,毕竟老方怎么说也是个内侍,就算是再得老李信任也改变不了这个身份,与当朝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同堂而坐的事情,不管怎么说也论不到他。
“罢了,你随意吧。”李承乾从老方的眼神中看到一抹感激和一抹犹豫,笑了笑便不再强求,转向魏老头儿说道:“魏师,其实现在说一些关于‘银行’的概念都是言之过早,想要成立‘银行’,最基础的一点还在于如何防伪。”
“防伪?”魏征皱了下眉头,有些不解的嘀咕道。
“不错,就是防伪,大量的‘代金券’投入到市场当中,如果出现假的怎么办?就像现在的铜币需要按照比例添加其他金属用来防伪一样,‘代金券’也同样需要防伪,否则只要一发行,必然天下大乱。”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27章 拉老魏入伙儿(中)
“天下大乱?”魏征并不认为李承乾在危言耸听,在这种事情上老魏相信他应该不会信口开河。
“不错,试想一下,如果魏师您存的钱被别人冒领,您会作何反应?如果全天下的百姓知道自己的钱很可能被人冒领,又会作何反应?”李承乾手指轻叩桌面,神情严肃的说着。
“既然如此,为何殿下有一定要发展这个‘银行’呢?如果不搞这个不就没有这些问题了?我堂堂华夏千余年没有‘银行’,不是也过来了?”魏征皱眉说道。
“不一样,‘银行’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李承乾摇摇头,搓着略带胡茬毛绒绒的下巴说道:“其一,铜钱的成本太高,换成纸币的话一枚铜钱的成本可以印刷无数张。”
“其二,铜钱携带不便,金银又太过贵重,价格也会经常变换,作为货币并不适用。”
“其三,价格浮动,金银这两种东西与铜钱的兑换比例经常会变,时而铜贵银贱,时而铜贱银贵,市面上大量流通铜币会让铜银的兑换比例掌握在私人手中,最终吃亏的只有朝廷和百姓。”
“以上这三点就是本宫极力想要推行‘银行’的原因,不知魏师可会助我一臂之力?”李承乾废了很大力气总结了铜币的弊端,希望以此能够打动魏征。
只要这一次将魏征说服,李承乾就有把握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把魏征拉拢到自己的身边,成为自己的助臂。
只要有了魏征这个黑脸神,李承乾几乎就等于拉拢到了一大批与他相似的人,其中包括想杜正伦、于志宁这些御史大夫都算在内。
“那么不知殿下如何解决防伪的问题呢?就像刚刚说得,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一切都是镜花水月。”魏征被李承乾说的三个原因打动了,开始参与到讨论当中。
“无他,造纸技术和油墨技术,我们只能从这两点出发,弄出一种不易伪造的纸,在弄出一种特殊的油墨,两相结合下一定可以起到防伪的作用。”
“另外,我们还要在全国召集一些能工巧匠,让他们来破解这两种技术,不断地推陈出新,破解、研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应该能够做到基本上杜绝假币。”根据后世的知识,李承乾提出了两点建议,但他同样没有把话说死。
毕竟这个世界上奇人异士太多了,就连后世的防伪技术都不能彻底杜绝假币,更何况在古代的大唐。
只不过与后世相必,大唐有一种刑法叫砍头,将制造假币、使用假币与砍头联系起来之后,李承乾估计应该可以再次杜绝一部分假币的产生。
“嗯,这倒是个办法,只是有些费工,不过却也不是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魏征考虑了一会儿之后,认为李承乾的办法可行,但同样他也有另外的疑问,在肯定了李承乾之前的言论之后再次问道:“可是如果仅仅是上述的三个原因,似乎并不一定非要由‘银行’这个机构吧?”
“原因当然不仅仅有这三个,本宫只是举了几个最总要的例子而已。”李承乾好整以暇的笑笑,坦然说道:“其实银行最基本的功能除了发行货币,他还有存款的功能,就是将一些大户人家的钱财收纳进来,然后给他们一张叫做‘存单’的纸,让他们可以随时取出钱来。”
“不妥,这样一来不是我们替他们看着钱了?我们朝廷又不是没有事情可做,何必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且百姓家里才有几个钱,怎么可能到银行来存钱。”魏征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凭直觉认为李承乾的说法并不可靠。
而李承乾却摇摇手,笑着说道:“魏师,您把一切想的太简单了,其实任何事情其实都要从长远考虑,只看眼前并不能确定一件事情的多错。”
“愿闻其详!”魏征并没有在意李承乾暗喻他鼠目寸光的事实,他只想知道依据是什么,如果某人没有可靠的证据,那么他这个太子太师可就要行师礼来处罚了。
李承乾当然知道魏征想的是什么,只是他有十分的把握会让这个老头子折服,所以在嘿然一笑之后,正色说道:“举个例子来说吧。假如我是一个卖鞋的,您是一个卖皮子的,而老方是一个买木头的。”
“我去老方那里买木头,给了他一张价值五十文的‘存单’,然后拿走了东西;回头老方又认为他需要皮子,您说他是会把这五十文钱取出来找您买皮子,还是直接拿着去买皮子呢?”
“如果直接拿着去找您买皮子,这五十文钱是不是就不用取出来了?而存单到了您的手里,您在不需要用钱的时候,回去取钱么?五十文或许您回去取,但若是五千文呢?五十贯呢?您还会取么?”
李承乾没问一句,魏征就摇摇头,眼中露出迷惑之色。
“所以说,数额越大的钱存到‘银行’里面,将来取出去的机会就越少,当人们发现存在‘银行’中远比埋在家中的猪圈里安全之后,更是如此。”趁着魏征没有想明白,李承乾继续给他加码。
“那,那这么多钱都存到银行里面,我们怎么保存这些钱呢?”魏征继续迷惑。
“我们不会保存这些钱,我们要拿这些钱出来修路,造船,造铁路……,然后我们收养路费,卖船,收火车的货运费和车票钱。”
“总之这些钱一直是我们官府在运作,只要我们还有资产,就不怕他们来要钱,而且那些大户家里动不动就十几万、数百万贯,您真的以为他们会一次把钱全都提出去?就算是提出去他们又能放在哪里?整个大唐只有一家银行,最后还不是要再存回来?”
李承乾的最终目的终于暴露,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狰狞,而坐在他对面的魏征则是脸色惨白,嘴唇一个劲的哆嗦,但偏偏说不出一句话来。
至于方老太监……这货已经彻底懵了,完全陷入整个大唐所有的钱堆在一起,的幻境当中。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28章 拉老魏入伙儿(下)
鉴于那些朝堂上的大佬们迟迟不兑现诺言,李承乾在等不到需要的资金后,想出了‘银行’这样一个绝户计。
老魏征也不是傻子,听到李承乾的全部计划之后第一个佩服的就是李承乾的胆量,敢这样把全天下的钱都弄到自己手里运作的太子殿下已经高大上到让老魏无语的程度。
但李承乾说的似乎并没有什么错,至少在魏征看来其中并没有什么疏漏,只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让那些人心甘情愿的把家中的积蓄拿出来存进所谓的‘银行’。
所以当李二陛下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老魏的目光紧紧的盯在了李承乾的身上,等着他的回答,看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而李承乾这货在这个时候却矫情起来,老头子的问题没回答不说,反而是不紧不慢的离开椅子,跑到老李身边:“儿臣参见父皇,父皇吉祥!”
“吉祥个屁,又从哪里学了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老头子被李承乾弄的先是一愣,随后瞪了他一眼。
老头子在门外偷听的事实,李承乾其实早就知道,甚至连老魏和方老太监也都知道,毕竟那么大一个影子印在门框上,让人想看不到都难。
而这里又是大唐太子的书房,能够让外面侍卫不敢出声的人并不多见,再加上能有这份好奇心来听里面说什么的更是少之又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房间中的三人说不知道外面那个影子是李二,只怕鬼都不信。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李突然进来,自然不会让他们感到惊讶,反而让李承乾生出‘逗’老头子‘开心’的念头,于是乎就有了‘父皇吉祥’这样的说词。
“老臣参见陛下!”魏征见短时间内等不到李承乾的答案,也转身对老头子大礼参拜,而方老太监则是几步来到了老李的身后,恢复了跟班的身份。
“你们都平身吧,太子,回答朕的问题,就算是你的‘银行’真的成立了,你怎么让那些人把钱都存到你这里呢?”有了老魏的打岔,李二自然不好再说李承乾什么,只能将话题扯回到刚刚的问题上面。
“父皇,这还不简单么?儿臣可以给他们钱啊。”李承乾嘿嘿一笑说道:“只要把钱存在‘银行’,我们可以给他们利息,一年百之一的利息,两年百之二的利息,三年百之三的利息,以此类推。”
“嗯?”老头子与魏征对视一眼,正色问道:“你给他们保管钱财,反而要给他们利息,这是何道理?”
“当然是让他们来存钱,您想啊父皇,对于百姓来说,钱放在家里并不能生钱对吧?如果我们给利息的话,那就等于是钱在生钱,百姓如何能不心动?”
“而百姓都动了,那些大户会不会心动呢?百姓的利息可能每年会有百十文的收益,但是那些大户呢?就算是百之一的利息,他们存上一百万贯,一年就会有一万贯的收益,您觉得他们会不会存进来?”
相比于后世银行给的利息,李承乾认为百分之一的红利已经很低了,但是这在老李看来依旧很高,百万贯就要给出一万贯的利息,如果银行里面存上千万贯,万万贯的话……一年只利息怕是就要百十万贯。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老李的脸色有些难看,暗中盘算到底要不要继续让李承乾这样胡搞下去,气氛因此而陷入僵局。
“陛下,议事吧,老臣拿不定主意。”魏征老头儿同样也在犹豫,良久之才苦笑着开口建议。
结果李二却一摆手:“还议什么,他的这个想法根本就是错的,每年数十万贯的利息放出去,很快大唐朝廷就要破产了,只怕朕的太极宫都要被他给赔进去。”
“父皇,这,这怎么可能把太极宫赔进去,如果每年有数十万贯的利息,我们至少会有近十倍的收益,过得几年说不得又能盖出一座太极宫了吧。”
李承乾实在无法理解老头子是怎么想的,在他看来稳赚不赔的买卖为什么会变成赔钱的买卖。想想在后世银行这个吞金兽每年狂吸多少财富,现在明明有机会搞一把大的,为什么老头子就这么……保守呢。
但不管李承乾怎么说,老头子始终认为他是在胡说八道,让小李同志郁闷万份,以求助的目光看向魏征。
结果老魏摇摇头:“殿下,您看老臣也是无用,老臣同样拿不定主意,不过依老臣看这件事还是要慎重考虑,大意不得!”
魏黑子是从头到尾听过李承乾解释‘银行’功能的,与‘半路出家’的李二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对‘银行’的事情略有怀疑,但却并没有直接否定。
可是老魏否不否定这件事似乎没有什么用处,毕竟如果老李不同意的话,老魏就算是同意又能如何?
李承乾无奈的深深叹息一声,有些颓然的转头对老头子说道:“父皇,‘银行’一事绝非儿臣一时兴起,实是经过慎重考虑过的,儿臣愿以性命担保绝不会出现您说的那种情况。”
“你这样的保证又有什么用,万一出了问题难道朕还能真砍了你的脑袋不成。”李二没好气的怼了李承乾一句。
事实上李二陛下也觉得李承乾的这个想法不错,把全国的财富全部吸收到一起,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想干啥干啥。
可是他却不得不考虑以后,虽然李承乾做的那些推断很有道理,也有很有根据,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个万一。老头子怕的就是这个‘万一’,万一中间出了岔子,那么多钱,那么多人,绝不是一场暴乱能够解决的,一个不好很有可能大唐都会因此而崩溃。
历史的局限性限制了老李的思想,而大唐又极度缺乏经济型人才,这种情况下注定了李承乾的想法很难实现。
他要付出数倍的努力来说服老头子,说服那些朝中的重臣,让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对大唐有利、对百姓有利,对他们自己有利的好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29章 霸王硬上弓
但李承乾会就此放弃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不管是出于对未来的考虑,还是出于对那些老夫匹们不守信用的惩罚,李承乾都不会轻易放弃心中那个庞大计划。
所以在老头子离开之后,小李同志一把拉住想要离开的魏征:“魏师,这件事无论如何您都要帮我,您要是不帮我,我可就没人可以依靠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