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幸福来的太过突然,让原本只是一个小吏的李义府有些难以接受,脑中不断出现的念头就是因祸得福。
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他即将要面对的很可能是整个大唐无数的基层官员的联合抵制,甚至当初举荐他的李大亮也会对他生出不满的情绪。
可是这与他的未来相比似乎并不算什么,给他送来李二诏书以及任命书人许敬宗说的很清楚,这些东西都是太子殿下给他求来的。
对于他来说能和太子攀上关系,李大亮又算的了什么,左右不过就是个举荐而已,大不了以后找机会还了这个人情也就是了。
“义府在想什么呢?可是高兴的毁了?”许敬宗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家伙,不得不为他的好运气感叹万分。
“许大人说笑了,义府只是自感才学疏浅怕是不能完成殿下交办的任务。”李义府眼珠一转,谎言张口就来。
在他看来,许敬宗既然能够替李承乾送这种东西,足见其人深得太子信任,在他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恭敬也是该当。
“义府,你现在贵为巡查使,可不是以前的那个小吏了,外人面前万万不可妄自菲薄才好。”许敬宗老狐狸一样的觉色,察言观色之下隐隐猜出李义府想的是什么,立刻摆出一副前辈的架子。
“是,晚辈受教了。”李义府受了封之后官职已经并不比被贬官的许敬宗差,可是为了表现亲近之意又不能不客气一些,想了半天只有从年龄入手。
并不怎么熟悉上层官场的李义府错将许敬宗当成太子亲信。
而许敬宗则是认为李义府是深受太子赏识,也乐得与他攀关系,两个唐初的奸佞之辈完全就是一拍即合,没用多长时间便已经成了莫逆之交。
“延族(许敬宗的字)兄,您和太子关系亲近,不知能否指点小弟一二,这巡察之职到底要如何巡,如何察?”仅仅不到一刻钟,李义府与许敬宗两人已经兄弟相称,同时秘密的开始苟合。
“刚刚贤弟的一番表述,为兄可以肯定,殿下这是要与世家全面开战的前兆,吾等要做的就是当好马前之卒。”许敬宗压低了声音小心的说道。
这老家伙先是跟着李二,被贬官之后又改投到李承乾的门下,虽然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但却对李家父子心中的‘梗’十分熟悉,拿来指点一下李义府自然不在话下。
“延族吾兄,难道外面的传言都是真的?殿下真的是想要灭了……”李义府警惕的看了一下四周,用手比了一个五,又比了一个七,最后做了个杀头的手势。
“此事不可轻言。”许敬宗摇摇头,对李义府说的事情不置可否,隔了一会儿才说道:“你切按殿下的授意去办便好,后续的事情自然有殿下来处理。”
李义府也知道事关重大,当下不再问下去,只是向许敬宗请求道:“义府受教,不过……延族吾兄可否在进宫之后帮小弟问上一问,否则小弟是真不知道从何处手。”
“这个自然没有问题,明日贤弟听为兄的消息便好。”许敬宗答应的好不犹豫。
就目前来讲他还是一个监工的身份,平时想见李承乾也有些费力,眼下借着帮李义府递送消息的名义插手进这件事情里,在他看来正是一个机会。
……
长话短说,是日下午,东宫丽正殿李承乾书房。
“延族啊,事情办的怎么样?那李义府可曾接了差事?”李承乾享受着下午茶的时光,顺便接见了前来复命的许敬宗。
“回殿下,李巡察很感激殿下的赏识。”许敬宗半个屁股放在椅子上,小心的回答着李承乾的问题。
眼前这位小爷眼下可是掌握着他的未来,容不得他不小心。
有人说许敬宗又不是傻了,明明李二还在位为啥会去捧李承乾的臭脚,想要往上爬回去找李二不就好了?
可是大家不要忘了,李承乾并不是历史上的那个瘸子,此时的小李不管是势力还是权力都不是历史上的那个他可以比的。可以说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老李百年之后,小李百分百可以坐上那张椅子。
所以许敬宗改投小李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必竟早一点投靠地位也能高上一些,比那些等到老李百年之后再投靠的要强上许多。
想想当初跟着老李参加玄武门之变的那批人现在小日子过的有多滋润,立刻就会明白从龙之功有多么值得珍惜,这便是许敬宗为何在小李面前兢兢业业的主要原因。
李承乾拿起宫女放在一边的小小茶壶,在另外一只茶盏中倒上一杯茶,示意许敬宗不要客气,同时漫不经心的问道:“嗯,他就没说点别的?”
“谢殿下。”许敬宗受宠若惊的站起来,双手拿起茶台之上的茶水但却没有喝下去,只是毕恭毕敬的接着刚刚的话题说道:“只是李巡察有些不知从何处着手,想让微臣在殿下这里帮他问上一问。”
李承乾像是没有听到许敬宗后面说的那些话,只是默默的看着他,半晌之后才说道:“本宫既然给你倒茶,你就喝,在本宫这里没有那么多的规矩。”
“是,是!”许敬宗面色微变,想也没想,顾不得烫嘴仰头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
虽然李承乾嘴上说的好听,什么‘本宫这里没有那么多规矩’,但这话同样也可以理解为:在这里他就是规矩,让你干什么就必须干什么,别特么废话。
看着许敬宗的表现,李承乾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两日之后会恢复早朝,到时候本宫会建议父皇整顿吏治,高层如何整顿不用你们来管,但是下面各县你们要给本宫统统查到,不放过任何一个鱼肉乡里的蛀虫。”
“是,臣明白!”忍着舌头上传来的灼痛,许敬宗躬身答道。
“到时候本宫会给你们一份名单,上面的人该照顾就照顾一下,懂了没有?”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83章 终出手
离开李承乾的书房,许敬宗吐着舌头,微凛的寒风中感觉舒服了许多,与此同时也在心中暗暗警惕,暗道身后宫里那位小爷似乎并不是那么好糊弄。
一杯茶,一句话,将其霸道的性子表露无余,这与李承乾平时表现出来的淡然完全就是两回事。
可是现在就算是想后悔只怕也晚了吧,那一杯茶喝下去之后,就代表了彻底服从,以后一定会按照那位小爷定的规矩来行事。
当然,如果自认不是那位小爷的人,要在将来保持中立,他也可以不喝那杯茶,这代表着他许敬宗守的是大唐的规矩,不是太子的规矩。
想着这些,许敬宗突然感到前途似乎并不如以前想的那样光明,命运似乎已经将他牵到了一个未知的方向。
……
东宫,李承乾书房。
“殿下,那老家伙好像不怎么老实,为何殿下要用他呢?”跟着李承乾,杨雨馨可以说是阅人无数,单从许敬宗那双乱转的眼睛便看出他的为人。
李承乾指指前面的那些茶具,淡淡说道:“这些东西在烧制之前就是一些泥巴。”
“臣,臣不懂。”杨雨馨漂亮的柳眉皱到一起。
她知道李承乾说的是泥巴这种随处可见的东西都能有自己的用处,人亦如此。可是像许敬宗这种一看就不是好人的家伙,分明就是垃圾,垃圾能派上用场么?很明显是不能的。
“时间长了你就会懂了。”李承乾啧了一声说道:“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用的,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善于思考的脑袋,你就会发现任何东西都有它的用处。”
……
时光流转,两日时光一晃而过。
太极宫,太极殿,早朝如期而至。
“陛下,臣等弹劾太子殿下,擅用私刑、罔顾国法……以致民怨沸腾,百官自危!”早朝刚开,卢承庆便站出来,向李承乾发起一阵猛攻。
“太子……”李二陛下瞥了一眼李承乾。
“父皇,儿臣建议重整吏治,所有五品之下进行任内审核。”李承乾对卢承庆的弹劾避而不谈,反而向老头子建议整顿吏治,以此向卢承庆还击,颇有大家一起死的架式。
“陛下,擅用私刑此例不可开啊!”想想丁文财那颗被打烂的脑袋,卢承庆急声说道。
“那依你该当如何?那些罔顾国法的家伙就应该逍遥法外?那些玩忽职守的家伙应该受到表彰?依本宫看来对那些坐在官员的位置上却不为百姓办实事的家伙就应该枪毙。”李承乾陡然转身,厉声喝道。
“这……”卢承庆一时有些哑然。
“太子殿下,即便如此,滥用私刑也是不妥,我大唐有律法,为何不依律法处置?”这次出来的是崔敦礼,不过言词却不是那么激烈。
崔敦礼,说来这家伙应该是属于忠君之臣,自幼便仰慕苏武,所以说起来李承乾并不怎么反感这老头子,而且这老头儿也从来没有对小李指手划脚过。
可是现在情况不同了,李承乾的做法几乎激起了世家的公愤,为了家族,为了那些站在身后不断催促的族人,崔敦礼不得不站出来。
“崔侍郎所言极是,今后本宫一定痛改前非,这次便罚俸半年如何?”李承乾的反应极快,卢、崔两人同时出班之后,他立刻顺势认了个错自请罚俸。
朝堂上的事情李承乾算的很清楚,知道这些世家也好,士族也罢,在早朝上根本就不可能把他怎么样,弄死一个小小主簿的罪名根本不足动摇他太子的根本,跟他们纠缠下去只会显得小家子气,拿出半年的俸禄来平息早朝上的乱局才是根本。
而且今天的早朝李承乾并不认为自己的事件的中心,因为他在搞掉万年县之后已经及时收手,并没有造成什么太大的恶果。
卢、崔两人在李承乾自请罚俸之后也有些无语,想继续说什么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原本卢承庆还打算与李承乾在早朝上好好辩上一辩,让他知道世家并不是那么好惹的,而且顺便再将这件事情可能引发的后果说上一说。
但是现在李承乾竟然直接认输,让他准备了很长时间的一翻大道理无处可诉,不由气的脸色通红。
而李承乾呢,认罚之后则是洋洋得意的瞥了卢承庆一眼,颇有一种你能拿本宫如何的意思,气的老卢更是差点喷出一口老血。
“父皇,儿臣认为吏部考功司的考评并不准确,每次只是依靠下面各州县报上来的那些数据,并不足以作为任内评判的标准。”气够了老卢,李承乾旧事重提。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李二陛下对李承乾想干什么心知肚明,例行公事般的问道。
“成立巡查组,深处各各地方,广泛收集民意,进行实地调查。”李承乾再次回头瞥了卢承庆一眼,挑衅的意思十分明显。
“陛下,各路州县民风习俗尽不相同,治理的方式也不相同,这巡查组如何能够调查的清楚。”听到李承乾的建议之后,数位大臣集体出班,一致认为不可。
就像李承乾当初说的,这些基层官员谁的屁股底下都不干净,或者说就算是干净,也不可能一点错处都没有,如果按照他的意思办了,天知道会有多少人会因此而落马。
而且这种事情也不是单独处理某一人便可以结束的,这种大范围的调查很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弄不好就会牵扯出上面的某些高官,到时候乐子可就大了。
不过李承乾却并没有给这些老家伙足够的时间来‘阐明厉害’,直截了当的说道:“父皇,坊间有句俗话,叫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刺使,其中足见下层官员的‘厉害’,若是加大对吏治的整顿,儿臣怕我大唐会重蹈前隋的覆辙。”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不说话了,近百双眼睛全都盯在老头子的脸上,等着他的最后宣判。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84章 打蛇七寸
李承乾的言论占了大义,任何人都不能说他没有道理,仅依靠纸片上的记载的确不能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任何时候脚踏实地的调查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卢承庆抱着万一的心思提出一个问题:“太子殿下如何确定一个地方的官员汇报的情况是否属实?又如何保证巡查的人员不会徇私舞弊、公报私仇?”
“司法独立,调查机构与审查机构分开,各自隶属于不同机构,巡查使负责调查,刑部负责抓人,大理寺负责审案断案,三者互不统属,不知道这样够不够?”
李承乾对此早有打算,三权分立的概念想都没想就踢了出来。
当然这只是三权分立的雏形,远没有后世那么建全的制度,但是这已经足够了,只要这个提议被通过,以后还有大把的机会来完善它。
“那么巡察使要如何调查?难道要一户一户的走访?”此时站出来的是杜正伦,李承乾的提议事关重大,已经再局限在他与世家之间,一些关心时政的老家伙们也站了出来。
“杜侍郎,本宫这里有一份调查报告,乃是日前由房相家的大公子,杜相家的二公子,以及魏太师家的大公子三人统计出来的,相信这份调查报告应该可以满足诸位的好奇心。”李承乾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那份以前呈报给老头子看的报表。
“这是什么?”杜正伦上前几步,接过李承乾手中的表格,拿在手中好奇的打量着。
不想杜正伦这一看几乎立刻便钉在了当地,直到有人在一边催促:“老杜,那上面写的什么?你别光自己看,也让我们看看啊。”
“太子殿下,这上面写的东西可属实?”回过神来的杜正伦顾不得身边众人催促,神情严肃的对李承乾问道。
“是否属实杜侍郎可以向房相与杜相还有魏太师求证,相信他们三位自有公断。”李承乾摊了摊手,将事情推到了房、杜、魏三人的身上。
像这种求证,他自己就是说破天也会有人怀疑,但是如果证词是从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这三人口中说出来,那么意义便完全不同,无比由他自己说要有权威的多。
“如果杜侍郎手中那份是长安百姓收入情况调查表的话,老夫可以证明,那上面的数据属实。”被李承乾点到头上的三人再也无法装聋作哑,纷纷站出来承认杜正伦手中报表的真实性。
要知道房遗直、杜荷、魏叔玉可是这三人的亲子,这么大事情自然不会不告诉自家老子,而这房、杜、魏这三个老家伙自然会去核实,否则这东西如果送到李二那里,最后发现有假,这罪责可不是谁都能承担的起的。
“既然有三位的证明,老夫相信便是。”杜正伦再次低头看了一眼表格上的数据,抬头对李承乾深施一礼:“殿下若是将这份调查在全国施行,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老臣服了!”
这一下子,那些围观的更加好奇了,如果不是因为这是在朝堂之上,几乎有人想要动手上去抢夺。
而杜正伦似乎也感觉到了什么,在众人的催促声中,将表格递给了身边之人。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份调查表在一群文人手中传来传去,不断有惊呼声传来,多数都在佩服这种调查方式的巧妙,只有少数几人有些不以为然。
“本宫想以同样的调查方式在全国试行,然后与官员们的政绩挂勾,诸位以为然否?”李承乾等到大殿上的议论声渐渐不息,不急不缓的沉声问道。
“臣等无异议。”殿上众人几乎异口同声,一些世家之人就算是不愿,却因为大势所趋不得不跟着点头。
“父皇,您看呢?”李承乾感到时机成熟,转身问起老李的意见。
“那就准了你的要求,此事就交给你来负责。不过……”李二陛下话说了一半突然一顿,隔了好一会儿才说道:“不过这次你只有查的权利,若是查出问题统统移交大理寺,你可听清楚了?”
“喏!儿臣听清楚了。”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既然世家决定让那些底层的官员用辞官来威胁朝庭,那么索性李承乾给他们来个主动出击,不等他们辞官,先给他们来个审计。
虽然结果都是将世家一系的官员剥离出来,但是引起的后果却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是集体辞官,那么责任最大的应该是朝庭,那些官员完全可以说不满意朝庭的政令,所以才辞官,用这一点来博取同情,煽动百姓。
但如果是审计则不然,被剥离的还是那些人,不过却变成了他们罔顾国法,这样一来那些人不但不会取得百姓的同情,反而会成为众人唾弃的对象。
不得不说李承乾只一次玩的的确是够大,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将世家在大唐底层的势力连根拔起。
但是他的理由却足够充分,那些世家一系的官员就算明知道他打的是什么主意,却也无力反驳,只能把这一切暗暗记在心里,准备找机会以后报复。
……
太极宫,两仪殿。
李二父子坐在一起,默默的喝着茶水,良久这后李二陛下终于开口:“答应你小子的事情朕都给你办了,弹劾你的折子朕也留中了,你答应朕的也该兑现了吧!”
“啊?我答应什么了?”李承乾抱着属于他的大茶缸子,双眼之中满是迷茫。
“朕想知道,那龙首原上的大明宫你打算何时开工,莫非要等到朕百年之后。”李二陛下瞪了儿子一眼,对他装糊涂的本事佩服万分。
“哦,这事儿啊。”李承乾一脸恍然,随后又有些纠结:“父皇,儿臣也想要马上动工,可是您也知道,咱们现在没人啊,总不能让百姓耽误农时来修宫殿吧?”
“朕可不管这些,这可都是当初你小子答应的。”李二陛下嘿然出声,似乎打定主意赖上李承乾。
反正现在这小子有钱,大不了让他花大价钱去雇人好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85章 两仪殿议事(上)
“父皇,要不咱打个商量如何?”李承乾隐隐猜到老头子的想法,不过想想自己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虽然现在数量超过千万,但这些可都是有主儿的钱,乱花终是不行。
“又要打什么商量?”李二陛下心情不错,上午的时候通过了巡察使巡察地方的政令,这等于是一个好的开始,连带着跟李承乾说起话来也不是那么严厉。
“银行啊父皇,儿臣那些钱都是有数的,每花出去一笔都要有帐目,若是花到了不相干的地方,怕是……”李承乾比了一个爆炸的手势。
意思是告诉老头子,这钱如果胡乱花,那些拿了钱的勋贵很可能会翻脸不认人。
李二陛下同样清楚这一点,闻言也是一阵沉默。
可是银行这东西必竟关系重大,老李一时半刻还想不明白这里面的门道,所以想让他同意成立一家银行难上加难。
这一点或许有些人不能理解,心说这明明是一件好事儿,为什么李世民就不同意呢,如果同意了不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最可以收集到一大笔钱,到时候投资干点什么不好?
可是李世民也有他自己的难处,如果把大唐比作一个家,他无疑是这个家的一家之主,而作为一家之主,他就必须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不能头脑一热看到某件事有好处就立刻扑上去。
他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考虑到好的地方,也要考虑到坏的地方,他要为这个家负责,要为大唐负责。
李承乾作为一个太子,或许他的权利很大,但说到底他也只是一个儿子,一个可以肆意胡为,最后某件事无法收场的时候找个地方躲起来,等着别人来擦屁股的纨绔。
可是李二不行,如果一件事情做到无法挽回的时候,他只能自己为自己负责,不会再有人来给他‘擦屁股’。
这就是为什么李世民一直不同意成立银行的原因,因为直到现在他也无法衡量出银行这个东西的利弊。历史局限性也好,文化局限性也罢,总之想不通的时候,他会坚定的保留自己的意见。
“父皇,试试吧,现在的大唐已经与十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事情都变得让人看不清楚,不若我们就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试探着来如何?”不知怎么李承乾想到了后世现代太宗的一句经典名言,忍不住祭了出来。
“摸着石头过河……”李二陛下看着李承乾,良久之后缓缓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也罢,那朕就摸着石头过一次河。来人,传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唐俭……两仪殿议事!”
“喏!”门外有内侍答应一声,脚步声渐渐远去。
而李二陛下则是借着那些重臣没有到来的这段时间,向李承乾问道:“巡查一事除了李义府,你还打算任用些什么人?”
“许敬宗,崔义玄。”李承乾脸上带着一丝说不清的笑容,想都没想便细数了几个人的名字。
“他们几个?”李二陛下不置可否沉吟片刻:“为何要用他们?”
“无它,听话罢了,而且这些人足够聪明,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最重要的是就算死了也不心疼!”李承乾一五一十的将自己的想法对老头子说了一下。
他选的这些人都是些历史所载的佞臣,溜须拍马、阿谀奉承那是不在话下,而且李承乾相信老头子对这些人的印象应该也不怎么样,否则这些人不会在贞观年间一点名气都没有。
事实证明,李承乾的猜测并没有错,李二陛下在听了他的理由之后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嗯’了一声,表示自己已经知道。
接下来的时间,不管是老李还是小李,谁都没有再说什么,各自吸溜着自己的茶水想着心事,直到外面响起凌乱的脚步声。
……
“臣等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一群老家伙进了老李的书房,首先便是见礼,然后依次入座。
1...360361362363364...4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