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也罢,既然你执意如此,那朕就借这个机会好好休息几天,早朝暂停五日,这段时间你用来处理你的事情吧。”长时间的沉默之后,李二陛下对李承乾说出自己的决定。
李承乾也知道老头子要考虑为自己擦屁股的事情,所以刚刚一直在耐心地等待着,茶水喝了一大缸子,依旧没有什么不耐烦的表现。
现在终于等到老头子做出让他满意的答复,整个人恨不能跳起来,一张脸笑得跟盛开的菊花一样:“儿臣谢过父皇,父皇还请早些休息,儿臣告辞。”
“去吧,既然你想放开手脚大干一场,那就不要犹豫,拿出你太子的气势来。”老头子意有所指的一番话让李承乾有些讪讪,很显然,这是在嫌弃他以前做事不够大气。
可是李承乾也是有苦难言,他的六率早就已经被训练成了一群饿狼,就算是没有出去打仗,拿出来摆仪仗也会显得杀气腾腾,现在在外面打生打死两年多,凶威更甚当初,就算是老头子肯还给他,他也不敢用了。
所以说李承乾的太子仪仗早就已经名存实亡,根本派不上用场了。
“你这么还不走?不是说要离开么?”头疼中的老李等了半天,结果李承乾还是站在他身边,不由有些恼火。
“父皇,儿臣,儿臣没有仪仗了啊,六率,六率都还给您了。”李承乾苦着脸,尴尬的说道:“要不然,您借我点人?那个……不用多,一,一千就行。”
“滚出去,两百多飞凤军还不够你用的?有叔宝跟着你,你还想怎样?连朕都没有享受过国公当护卫的待遇呢,滚滚滚!”老李一边摆手,一边怒气冲冲的说道。
“哎,儿臣得令!”听到老头子提及飞凤军,并且没有追究上午他带着飞凤军出去的事情,李承乾几乎笑成一张包子脸,屁颠屁颠的‘滚’出了老头子的房间。
当然,聪明的李承乾也没忘了带着等在外面的小老婆去拜见长孙皇后,在跟老妈说了一下老头子头疼病犯了之后,又火急火燎的安排人去找老秦。
现在的老秦职务是总领东宫兵马,虽然手下没几个人,但还是要按例去当值,在李承乾没有找他的情况下,一般都在太子左卫率那里待着。
一番折腾之后,时间已经过了晌午,而再次出宫的李承乾却有了与上次完全不同的气派。
抛开一身太子冕服的打扮不说,单说随从。
左边跟着的是全身明光铠的秦琼秦叔宝,右边跟着的是一身暗金战岂的怪力小老婆程琳。
而在他们前面是由五十个飞凤军士兵组成的两列开路队伍,后面的护卫则是一百五十人的飞凤军组成。
这些飞风军同样每人一身暗金战铠,冰冷的铁覆面下是一双冰冷的眼睛,横刀、强弩、手铳各式装备齐备,完全就是一副即将奔赴战场的架式。
这样一队人刚出皇城,长安就彻底炸了!
飞凤军啊,上次见他们还是在天上,在地上走的很少很看到整队人出现,现在竟然一出现就是两百人。
另外就是老秦,整个大唐很少有人没有听说过老秦的名声的,就算是不认识真人,但是名头总也听过。
而程琳呢?这丫头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架不住那两柄被她背在背上,就算是骑着战马也几乎要拖地的斩马剑。
而且那一身暗金战铠实在是太帅了,帅到没朋友的那种帅,生生程琳一个女娃妆点成了一位英气逼人的巾帼女将。
李承乾不知道那战铠为什么会是暗金色,天知道将作监的那帮犊子在金属里面加了什么东西,他只是当初偶尔提了那么一嘴,说是喜欢这种颜色的铠甲,结果隔不了几天将作监就给弄出来了,鬼知道他们是怎么弄的。
太子出行,秦琼作护卫,飞凤军全体跟随行,这是要闹哪一出儿?要打仗还是怎么着?
有些消息灵通的,知道了上午的事情,再联系李承乾等人去的方向,立刻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如飞般抄近路向大理寺赶。
而消息不灵通的,由是一脸迷茫的四下打听,想要知道为什么一向低调的太子殿下会突然之间如此高调。
乱,就是一个乱,所有李承乾一行经过的地方瞬间炸锅,如果不是因为这支队伍太过吓人,怕是立刻就会有人跟上去瞧个究竟。
“殿下这支队伍不错,如果能见见血,当是一群好兵。”秦琼跟在李承乾的身边,丝毫不为那些咋咋呼呼的百姓所动,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飞凤军身上。
李承乾在马上嘿嘿笑着:“是有一些见过血的,不过现在应该被英国公给扣下了吧。”自打出了皇城的那一刻起,这副笑容就从来没在他脸上消失过。
而秦琼在知道还有一批参加过辽东大战的飞凤军之后,脸上露出一丝惋惜的表情,似乎被人抢了心爱的东西。
可是没有办法以,都是当年在战场上一起厮混过的兄弟,李绩是个什么德性老秦也知道,最终也只能感叹一句:“也好,人在他手里当不至于废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74章 李承乾审案(上)
一路闲聊,李承乾一行在小半个时辰之后来到了大理寺门前,在防御被飞凤军接管的那一刻,大理寺的差役几乎都吓傻了。
平日里最多见过武侯巡街的普通人,哪见过这种场面,被一双双铁覆面下冰冷的目光盯着,几乎瞬间就让人有一种崩溃的感觉。
身为一个长安人不会不知道飞凤军,但如此进的距离之内被这群武装到牙齿的家伙们盯着,却是他们第一次体会到。
从大理寺中迎出来的孙伏伽在看到外面的场面之后也是微微一愣,但是好在这家伙定力过人,片刻之后便清醒过来,来到李承乾马前:“臣孙伏伽恭迎太子殿下。”
“免礼,起来吧!”李承乾轻轻摆了摆手,随后问道:“怎么不见范阳郡公?可是年老体弱,行动不便?”
这倒不是李承乾故意在挑卢承庆的毛病,因为现在的他摆出来的架势可是太子出行,跟以往轻车从简不同,如果这样都不被那些老家伙重视,意义上可就完全不同了。
“臣卢承庆迎接来迟,望太子殿下恕罪。”
就在所有人都等着孙伏伽的回答时,一个低沉的声音自大理寺门口响起,一身官服的卢承庆从里面急急忙忙的跑出来,到了李承乾身前小声说道:“殿下,臣刚刚有些内急,来得晚了,恕罪恕罪!”
“既然范阳郡公身体不适,本宫若要追究未免不近人情,也罢,今日郡公且先回府修养,待明日身体好些了再来吧。”将计就计、顺水推舟,李承乾一句话直接将卢承庆挤到了墙角,颇有顺便将他排斥到这次案件之外的意思。
卢承庆尴尬的张了张嘴,想要解释些什么,但最后却一个字都没有说出来。
李承乾既然摆出太子的架子,那怎么说也是一品之上,可他卢承庆只是个郡公,撑死了也就是正二品,见上官迟迟不来迎接本身就是大不敬之罪。如果敢狡辩那就等于是不打自招,所以李承乾说他身体不适等于是在给他台阶,只要他不傻就不会否认。
好在这个时候孙伏伽开口了,算是替卢承庆解了围:“太子殿下,陛下的诏令是让我等三人共审,如果缺了范阳郡公,这次审理只能延期。”
“好吧,既然如此,郡公是否能坚持一下?”李承乾不为己甚的笑笑,将目光转向卢承庆。
敲打只需要一下便好,今天他的主要目的还是从那个丁文才身上挑起事端,卢承庆只要稍微警告一下,然他知道‘厉害’便好。
卢承庆几乎是立刻点头,就坡下驴:“殿下放心,老臣虽然体弱,但尚可坚持。”
已经犯过一次错的卢承庆很清楚,现在并不是正面对抗的时候,如果他真的离开了,孙伏伽就算是再强项令,估计也主审是太子吧?可为什么太子长的跟昨天那个年轻人一模一样呢?什么情况?有人冒充太子?这下事情有些大条了,一会儿要不要说呢?
所以当李承乾问完问题之后,得到的并不是两人的回答,而是两人同时给了自己一个嘴巴,‘啪啪’两声脆响过后,通红的巴掌印出现在两人脸上。
整个过程看的李承乾嘴角一抽,心说这俩二货到底是特么哪来的奇葩,一会儿可特么别坏了自己的事情。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75章 李承乾审案(中)
不过陈大、陈二两个必竟不是真傻,各自给自己来了一个嘴巴之后都确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是有人冒充太子,而是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太子安排的。
既然这样,那还有什么好怕的,有啥说啥也就是了,反正人家太子高高在上,不会坑他们两个连小角色都算不上的土鳖。
想到这里,陈大、陈二的脸上表情自然了许多,齐齐一躬身,随后由陈大说道:“回殿下,小民兄弟两个的确去过万年县,也申请过助学金,只是根本没有见到丁主簿便被他门下的小厮打发了。”
“既是如此,你二人要告的便是那万年县主簿丁文才可对?”李承乾早就知道这兄弟两个去万年县的经过,现在只不过是走个过场,所以也不与他们废话,直奔主题。
“回殿下,正是。”陈大继续回答。
陈大、陈二兄弟两个在来之前是受过一翻交待的,除了没有想到太子便是昨天的年轻人之外,其他事情都知道该怎么说。
而且安排他们说的事情也只是实话实说,并没有什么弄虚作假之类,是以李承乾怎么问他们就怎么答,根本没有二话。
李承乾得到了想要答案之后很是满意,扫了一眼表情有些不自然的卢承庆,不动声色的吩咐道:“带万年县主簿上堂。”
“慢着!”泥塑般的卢承庆突然开口:“殿下,这两人连状纸都没有,这不合规矩吧?孙少卿,你说呢?”
“没状纸就不审案了?这是哪门子的规矩?莫非那一张白纸竟然比证人还有用处?那是不是本宫拿着一张白纸写上字就可以定了某人的罪?”李承乾根本不给孙伏伽说话的时间,接直就把卢承庆词在他那里根本就混不过去。
所以当丁文才认为自己可以侥幸过关的时候,李承乾冰冷的声音一下子将他的心打入九幽地狱:“丁文才到了这个时候你还在巧言词令,当真不知死活。”
“连你身边两个去申请助学金的学子都不认识,竟然还有脸在本宫面前说什么学问够与不够,难道你坐在官署之内,就能预知天下事?”
“臣……”
“闭嘴!休要让你的声音污了本宫的耳朵!”李承乾怒声打断丁文才的辩解,同时吩咐道:“给本宫将这个玩忽职守、欺上瞒下、不知廉耻意图蛊惑本宫的家伙拖出去游街,让百姓揭发其恶行,三日后枪决!”
“是!”侍立两旁的飞凤军将士立刻出来两人拖着丁文才就走,完全不顾其杀猪般的求饶。
“太子殿下,如此判决是否有些草率?而且……枪决又是什么刑罚?”卢承庆没想到李承乾竟然如此简单就将案情了结,忍不住站出来想要帮丁文才说几句。
毕竟这人也是受了族中命令在行事,若是不将他保下来,估计在‘教育改革’这件事上很难再有人继续顽抗下去。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76章 李承乾审案(下)
“这么说范阳郡公是认为这姓丁的无罪?”李承乾乜了卢承庆一眼,故意玩起文字游戏。
卢承庆很清楚李承乾这句话里隐含的意思,不管他答是与不是,最后都不会改变丁文才的结局。
这就是所谓的官大一级压死人,而在一个受宠的帝国太子面前,这种压力更是大到无法想象,这使得老卢心里有无数的理由和借口,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如果有可能他并不想与李承乾为敌,也不想与皇室为敌,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如果。眼下的实际情况下,皇室一直不断的蚕食世家,不断的压缩他们的影响力。
为了家族几大世家不得不联合起来,共同对抗以李二为首的皇室,采用积极的消极抵抗来拖延时间。可是没想到,李唐皇室除了老李之外,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理念,同样将世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不想沦论鱼肉,世家只能改变消极抵抗的方式,与李承乾正面对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能势均力敌,让李承乾的计划无法执行下去,便是成功,于是也就有了各县拒不给学子发救助金申请表的例子。
整件事情说起来,并没有对与错之分,左右不过就是利益之争,老李与小李打算取回更大的权力,而世家则是要保住他们的影响力与在官场上的势力,就是如此简单。
毕竟大唐还是一个封建社会,世家想要保证自己的利益那就一定要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而李唐皇室同样需要这份利益来保证自己的江山永固,这就形成了双方天然上的对立,必需要有一方彻底倒下,事件才会平息,否则只会不断的斗下去,一直斗下去。
李承乾明白这一点,卢承庆同样明白这一点,他们都知道彼此之间争的是什么,也知道如何利用手中的优势。
但是奈何,世家与皇室相比,虽然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同样也有着天然的弱势。
而李承乾正是抓住了世家的弱点,发动了突然袭击,打算以雷霆之势狠狠削弱世家在民众间的影响力,这就是卢承庆的分析。
李承乾等了半天,没有得到卢承庆的答案,不由轻慢的笑笑转而吩咐道:“将万年县其他人等都带上来,本宫要看看他们这些人到底是如何混吃等死的。”
“太子殿下,您这样不按律法胡乱断案会引起大乱子的,某一定会上本弹劾于你。”卢承庆意识到今日之局无法善了,在人还没有被带上来之前,出言威胁道。
“范阳郡公只管弹劾便是,本宫行的正、坐的直,岂会怕区区弹劾?”李承乾满不在乎的说着,顺便指着被带上来的一群人:“像这些只知道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官员,我大唐要他们有何用?当官不为百姓着想,只想着不要得罪人,我大唐要他们又有何用?就算是一条狗放在那个位置上怕是都会做的比他们好吧。”
没有人说话,包括秦琼在内,所有人都认为李承乾已经疯了。
本想着他在收拾掉那个主簿之后就会收手,可是眼下看来他似乎是要将整个万年县一锅给烩了。
然而,李承乾根本没有在乎他们诡异的眼神,看着被带上堂的众人冷森林的问道:“万年县令,本宫问你,寒门学子可以申请救助金一事你可知晓?”
“臣,知晓!”万年县令宋宁远摇头。
“很好,那么本宫再问你,一连半月无人前来申请救助金,你可曾过问?”
“臣,没有过问!”继续摇头。
“你们呢?身为县丞,你们可曾过问此事?”李承乾对两个站在宋远宁身后的官员问道。
“臣,臣也没有问过。”两个县丞懊恼的摇头。
这种事情真说起来他们都是不会过问的,因为这算不得什么大事,偌大的长安城每天会发生很多事情,长安、万年两县光是断案都断不过来,哪里会有时候去关心这种民众自发前来申请的事情。
可事情就是这样,如果李承乾不过问这件事,那么这件事自然是不重要,但是现在他问起来了,那么万年县自然全体都有责任。
“既然你们都承认自己没有过问这件事,那么本宫判你们渎职不冤吧?”问了几个头头之后,李承乾也懒得再理会下面的小喽啰。
“不冤!”宋远宁似乎是认命了,不管李承乾说什么,都点头称是。
“那么画押吧!”
简单、直接,这就是李承乾的断案方式,什么证据,什么证人、证词,心中杀机涌现的小李现在只想杀人,根本就不在乎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当然,刚刚在老头子那里说的一体诛绝也只是气话,就算是他真的想那么干,老头子也会干预。
所以在一群人画押之后,李承乾索性全都判了个流放崖州。
至此,万年县全县一体全部免职。
可是就在李承乾将要宣布退堂的时候,一个官员却出声了:“太子殿下,臣不服,臣不服啊,长安县与我万年县尽都没有接收学子的申请书,为何只判我万年县!”
“哦?这么说你是想要检举?”李承乾突然笑了,对几个拖着万年县官员的飞凤军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将人都放开。
“臣,草民,草民……”刚刚叫嚷着不服的家伙吞吞吐吐一时答不上来,可是想到刚刚说出去的话,最后把心一横说道:“太子殿下,不但是长安县,就算是其他州县也同样没有回音,您却独独处罚万年县而放过其他,是以草民不服。”
既然是被判流放,官职自然是没了,所以这家伙只能自称草民,而不能以臣自称。
不过李承乾明显并不在乎这一点,只是饶有兴趣的打量着他,半晌之后才说道:“那依着你的意思呢?莫不是要全国清查?”
“草,草民,草民就是这个意思。”事已至此,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不甘心的家伙抱着弄死一个是一个的心思回答道。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77章 再弄一枚棋子
“你的胆子不小,你可知道你这一点头,会有多少人人头落地?”李承乾看了一眼卢承庆,出言试探着下面那个豁出去的家伙。
“刚刚殿下的一番教诲让草民想清楚了,拿下不作为的官员如果继续在原来的位置上坐着,只会祸害更多的百姓,如此一来不如拿他们以正法典!”眼见事情有了转机,差点被拖出去的家伙立刻打蛇随棍上,表现出刚正不阿的一面。
“好,好一个以正法典。不错,真不错。”李承乾原本冷峻的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看着下面的家伙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李义府!”
“嗯?”李承乾愣了一下,感觉世界之大,巧合却还真是不少,先有许敬宗,后有李义府,看来初唐的几个大奸巨恶基本上全都露头了。
“草民,草民真的叫李义府。”李承乾的惊讶被李义府当成了疑惑,连声解释着。不过很显然,李承乾并没有在听他在叫嚷什么,只是呆呆的坐在那里发着愣。
片刻之后,就在众人都在猜测李承乾在想什么的时候,他却突然开口了:“李义府,既然你对此事不服,那么本宫若是将清查之责交给你,你会如何处理?”
神转折啊这是,本以为逃不过流放之刑的李义府刚刚只是想着发泄一下,结果没想到竟然会有这样的结局,李承乾话音刚落便沉声答道:“臣愿为大唐肝脑涂地,定会将一众玩忽职守之人绳之以法。”
“好,本宫便信你一回,你先下去到一旁候着,回头本宫给你讨个差事,由你来督察全国‘教育改革’一事。”不等卢承庆等人反应过来,李承乾已经拍板,决定了李义府的去处。
“喏!臣谢过殿下不罚之恩!”李义府几乎是从鬼门关上转了一圈,听到李承乾的承诺之后,一个大礼行下来,险些没有把头杵到地上。
李义府,李猫,后世记载其为武则天的心腹宠臣,不可否认其才能的确是有,但是更多的是坑人害人之法。
李承乾深深知道这一点,但他现在手中缺的正是这样的人,所以他打算好好‘用’一个这个家伙,让他和许敬宗那老货配合,给那些世家一个‘厉害’瞧瞧。
而至于说将来这货要如何安排,李承乾目前还没有想好。
一个国家不能全是好人,古时的君子国是个例子,水至清则无鱼是个警告,李承乾同样也不想生活在满朝庭都是‘魏征’的大唐。
所以李义府这样的人要用,许敬宗那样人同样要用,只有这样才能转移如同魏征之类的那种正人君子的视线,省得他们总是把目光集中在皇帝身上。
如果真是那样,将来的日子用悲催来形容只怕都是简化过的。
……
卢承庆气鼓鼓的走了,孙伏伽无奈的回了大理寺后衙,李承乾则是喜滋滋的窜进了太极宫,跑到了武德殿:“小泰,小泰,你在哪呢?”
“哥,我的亲哥,您别嚷嚷了成么?我正整理资料呢。”李泰书房的门打开,胖胖的李青雀从里面走出来。
“别跟我废话,快点,给我批个条件,任命一个官员。”李承乾三两步迈上台阶,把李泰给挤回到属于他的书房里面。
“我批条子任命官员?大哥,你搞错了吧?”李泰被说的有些懵,看着李承乾想要试试他是不是在发烧。
“你是雍州牧,掌管京畿,不找你找谁!”李承乾在李泰的书房里乱转着,看上墙上挂的一幅幅名家字画,神秘的说道:“快点把任命书签了,一会儿哥告诉你一个秘密,绝对是大秘密。”
“什么秘密?”李泰拗不过李承乾,只能无奈的命人拿出委任状的范本,铺在桌上看着李承乾。
“名字叫李义府,官职是京畿巡查使,官职正六品,主要负责……。”李承乾看李小四准备好了,便把李义府的名字说了一下,顺便把给他的差事也一并告诉了李泰。
“哥,你真要对世家动手了?难道就没有缓和的余地?”李泰一边在任命书上写着,一边问道。
“若是以前或许能缓缓,但是现在不行了。”李承乾叹了口气:“那些老古板们现在已经开始在限制大唐的发展了,如果不把他们修理老实了,大唐很有可能就此止步不前。”
“真的有这么可怕么?以前大家不是合作的很好么?”
李泰还是不能理解李承乾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在他看来世家与皇室的目的似乎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天下教化天下万民,都是为了大唐繁荣昌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