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而鄢水,则是整个颍水的一个上游的小分支,河道起始于新郑,经长社、鄢陵等地,最终汇入蔡河,再由蔡河汇入颍河。
其河道最宽为十五六丈,最窄处十一二丈,水势并不湍急。相反,由于眼下正值深秋入冬季节,鄢水的水位明显下降,这就使得楚军的舟船难以从蔡河下游逆流开入鄢水,行驶到鄢陵城附近帮助楚国的步兵登陆对岸。
毕竟鄢水只是颍水体系中一条上游的小分支而已,它在深秋入冬季节的水位,并不足够楚国的舟船正常行驶。
也正是这个原因,楚军在鄢陵城一带的鄢水对岸,造了几座营寨,只能老老实实地凭借步兵,强渡鄢水,攻打鄢陵。
然而,楚军的情况也并不乐观。
虽然说楚国起初堪称势如破竹地攻破了魏国好几座有河川之险的城池,但那只是由于前线的魏将防备不足,或者兵力上不足以防守众多的楚军。
而随着这些城池的陷落,战败的魏军一步步后撤,最终撤退到了鄢陵城,这就使得鄢陵城内的守军人数大增,尽管军中的士气由于前线屡屡战败的关系普遍低迷。
据鄢陵城向朝廷传达的报讯,目前鄢陵城内有士卒超过万人,其中包括两千五百名的本地守军,以及多达八千多人的前线溃军。
不过在鄢水的对岸,却有足足五万多的楚军。
而糟糕的是,这些楚军并不是楚暘城君熊拓麾下军队中的全部,据前方的消息称,楚暘城君熊拓这回为了攻打大魏报当年宋地被魏天子所坑之仇,倾尽了他领地内的军队,再加上另外几位熊氏王公贵族的军队,使得楚军在颍水郡这一地的兵力,便达到了整整十六万。
光是颍水战场便投入了十六万军队,再加上楚国攻打宋地的军队,如此也难怪大魏朝廷兵部的那些官员们普遍都不认同与楚国宣战,因为兵力相差实在太过于悬殊了。
面对着如此强盛的楚军,鄢陵城中军民可谓是惶惶不安,就连『抚守』亦终日愁眉不展。
所谓的『抚守』,指的是鄢陵城的文官武将。
在大魏治下的地方城池,文武分离。
文官称『抚』,也称作县抚、县令、抚正等等,总得负责该地的刑事、民生、税收等等事宜;而武将称『守』,通俗点也叫武尉,是校尉级的将领,总得负责缉盗、治安、城防等事事宜,是『抚』的佐官。
鄢陵城的县令姓裴名瞻,武尉叫做陈适,在以往,他俩只是大魏官吏中籍籍无名的地方文武官员,可是眼下,他们却成为了前线品秩最高的官员,非但有数以数万计的难民,还要掌管多达万余的军队。
当然,眼下鄢陵城内可不只裴瞻、陈适这两名县令与武尉,毕竟像辰陵等县城失守后,当地的县令与都尉们也纷纷后逃到鄢陵,不夸张地说,如今鄢陵城内有三个县城的县令与武尉。
这些人每日与裴瞻商量来商量去,有的主张反击、有的主张固守,意见始终无法彻底统一。
而至于以鄢陵城武尉陈适为首的武尉们,他们则开始巩固鄢陵的防线。
毕竟这些人是武官,做事自然要比文官果断地多。
可即便如此,面对着楚军的攻势,鄢陵城的处境依旧岌岌可危。
没办法,毕竟包括裴瞻、陈适二人在内,这些县令与武尉们都并非是擅长打仗的将领,他们以往顶多只有民生、刑事、治安、缉盗方面的经验,真正善于征战的将领们,远在汾陉塞,被楚暘城君熊拓的一支偏师拖得死死的。
谁叫汾陉塞的战略意义远比鄢陵这些城池更重要呢,因此,哪怕汾陉塞的将领们得知楚军已攻入他们大魏国内,也不敢分兵过来援救。毕竟楚国与大魏接壤的疆域太长,而汾陉塞的作用体现在阻挡楚国的西面,一旦这个要塞失守,那么楚国攻打魏国的路线可就不是两支了,而是三支,到那时,大魏将变得更加被动。
因此,宁可楚暘城君熊拓的军队从颍水攻入,汾陉塞的军队亦不敢轻动。
直到有一日,鄢陵城县令裴瞻收到了来自陈都大梁的消息,言朝廷遣肃王赵弘润,携浚水营大将军百里跋南下支援鄢陵,并正式对楚宣战。
接到这个消息,鄢陵城内的许多县令、都尉们都松了口气,尤其是鄢陵城的武尉陈适,毕竟这段日子他可是在行使着前线大将的职能,总得指挥数位以往同品秩的武尉同僚与超过万人的军队,正常来说,这是有违规制的,毕竟他只是一个县城的武尉而已,何来资格指挥超过万人的军队?
但是没有办法,毕竟这段日子鄢陵城缺少一位足够分量的人物。
而如今,朝廷正式对楚宣战,并且同时派来了两位足够分量的大人物,一位是浚水营的大将军百里跋,名副其实的将军,而另外一位的身份更是了不得,竟是当今魏天子的儿子,肃王赵弘润。
不过对此,鄢陵城的文武官员们或多或少也有些纳闷,毕竟以往他们只听说过雍王、襄王、燕王、庆王,何时又冒出来一个肃王呢?
不过这不要紧,反正只要是魏天子的儿子,只要是大魏的皇子,便足以使鄢陵城的军民安心,也足以振作军中士气低迷的士卒。
是的,他们一开始是这样想的。
可让他们随后亲眼瞧见那位所谓的肃王殿下竟然只是一个年仅十四岁的稚子后,他们的心顿时又沉到了谷底。
“是肃王殿下没错……”
在将赵弘润迎入鄢陵的城守府后,鄢陵县令裴瞻仔细检查了赵弘润交给他的文书。
这些文书都是由朝廷颁发,并且盖有兵部以及魏天子印章的文书,用以表明赵弘润的身份。
而在他检查文书的期间,其余闻讯而来的,那些已失陷了县城的县令、武尉们,则是眼巴巴地瞧着赵弘润,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太年轻了……』
鄢陵武尉陈适的眼皮子跳了跳,不住地上下打量着赵弘润。
因为远在鄢陵,从未见到过大梁的皇子们,因此在听说『肃王赴前线』的事宜后,他便下意识地将这位肃王殿下判断为是一位二十几岁的皇子,可没想到这位肃王殿下,今年居然还没有十五岁。
『这……真要将兵权交给这么一位不到十五岁的皇子?』
鄢陵武尉陈适不禁犹豫起来。
而赵弘润亦在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鄢陵武尉陈适,因为他在进城的时候听说了,楚军之所以无法攻到鄢水的北岸来,正是因为这位鄢陵武尉带领军队屡次阻击的结果。
虽然说屡次阻击牺牲了不少士卒的性命,可是能将兵力远远超过鄢陵的楚军阻挡在鄢水以南,屡次强渡都未能成功,也足以证明这位鄢水武尉在带兵打仗方面是有一定水平的。
否则,其余几个县的武尉们又岂会听他调遣呢?
『若是能说服此人的话,倒是可以省一枚金令……』
赵弘润不由得思忖起来。
不过很显然,这位鄢陵武尉陈适,他看待赵弘润的目光明显缺乏信任。
;
大魏宫廷 第八十九章:初抵鄢陵 二
第八十九章
“下官鄢陵县抚裴瞻,拜见肃王殿下!”
在仔细检查赵弘润的文书,确认文书无误后,鄢陵县令裴瞻这才主动向赵弘润行礼。
毕竟在此之前,他们因为无法确定赵弘润的身份,因此并没有向后者行礼,如今确认了后者皇子的身份,他们自然当补上这个礼节。
而期间,鄢陵武尉陈适,包括目前已陷落的『临颍』、『西华』两地的县令、武尉,亦纷纷向赵弘润见礼。
『鄢陵县令裴瞻,武尉陈适;临颍县令赵准,武尉王述;西华县令徐宥之,武尉马彰……』
赵弘润坐在主位上,眼神逐一扫过这些位官员,半响后,他问道:“迄今为止,我大魏丢了几座城?”
“回禀肃王殿下,六座。”鄢陵县令裴瞻低着头回话道:“长平、辰陵、许县、商水、西华、临颍……大小县城,共计六座城池。”
『六座……』
赵弘润虽然脸上没有表示,但心中着实吃了一惊。
因为在送往大梁的消息中,只提到长平、辰陵、许县三地,因此他还以为大魏只丢了三座城池,没想到,大魏已经丢了六个县城。
“将颍水郡的诸县图取来。”赵弘润吩咐道。
鄢陵县令裴瞻连忙命人将颍水郡诸县图取来,平铺在桌上,赵弘润站起身来走到桌旁,目光扫向桌上的地图。
『原来如此,先是长平、商水,然后是辰陵、许县、……再然后才是西华、临颍……』
对照着颍水郡诸县图,赵弘润这才意识到楚军至今已对大魏发动过三波攻势,这三波攻势攻陷了大魏足足六个县城,眼下的鄢陵,显然是楚军第四波攻势的攻克目标。
“其余四座城池的县令、武尉们呢?”
赵弘润转头瞧了一眼在座的诸位文官武将,尤其是临颍、西华两地的县令与武尉们。
只见这些位官员们对视一眼,面色有些难看地低下了低头。
看得出来,他们有些悲愤,也有些羞愧。
良久,鄢陵县令裴瞻低声说道:“回禀肃王殿下,长平、辰陵、许县、商水四县的军民,没能逃过楚军的阻击……那些位大人只来得及将楚军进犯的消息传于后方……”
“是嘛。”赵弘润面色沉重地点了点头,回头对宗卫吕牧说道:“吕牧,记得将长平、辰陵、许县、商水四县六县记下,但凡是英勇抗拒楚军而牺牲的勇士,事后均要上报大梁,由朝廷给予嘉奖、抚恤。……仔细点查,尽量不许遗留,那皆是我大魏的勇士!”
“是。”宗卫吕牧抱拳领命。
『这位肃王殿下……』
鄢陵武尉陈适有些意外地瞧着赵弘润,他没想到这位肃王殿下虽然年幼,但是也懂得收买人心。
而这时,赵弘润转头望向屋内的众文官武将,沉声说道:“诸位,暂时将悲痛藏在心底吧,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击退楚军,使我鄢陵不至于沦陷。……不知鄢陵的防守由哪位负责?”
听闻此言,屋内众人不约而同地望向鄢陵武尉陈适。
见此,陈适站出来抱拳回道:“回禀肃王殿下,目前鄢陵的防线事宜,暂由末将负责。”
“目前的大致情况如何,说来听听。”
“是。”陈适抱了抱拳,沉声说道:“目前我鄢陵收编了临颍、西华两地的守军,亦招收了不少从前线溃败逃回的败军,共计有兵士一万一千多人,至于城内百姓……”
他转头望向了鄢陵县令裴瞻。
见此,裴瞻连忙说道:“肃王殿下,目前我鄢陵有百姓十余万,其中有七成是来自于其余六县的难民。”
“可安置妥当?”
裴瞻苦笑了两声,低头说道:“难民人数众多,仍在安置当中。”
“加快速度。……天气逐渐转寒了,这些我大魏子民好不容易才从楚军手中逃出来,可莫要使他们冻死在鄢陵,还有,粮食的供应,本王从大梁出发的时候,户部已在准备粮草事宜,本王请他们走蔡河,中途转陆运至鄢陵,大概二十几日便可抵达鄢陵,你放心发放粮食吧。”
“遵命。”
一听说后续的粮草早已在途中,裴瞻心中大定。
“楚军的情况呢?”赵弘润继续询问陈适等武尉。
陈适抱了抱拳,正色说道:“鄢水南岸的楚军,目测大概六万人左右,是由楚平舆郡熊琥所率领的先锋。”
“楚暘城君熊拓呢?”赵弘润问道。
陈适抱拳回道:“熊拓领十万大军遥遥在后,应该是在……镇压长平、辰陵、许县、商水四县……”
『镇压……就是说在收刮四县的财富吧?』
赵弘润抬手敲了敲脑门,故作沉思地长吐了口气。
可能陈适见他年幼,因此说得很隐晦,但赵弘润心中其实却很清楚:像楚国这种熊氏诸侯掌权的分封制国家,要让像楚暘城君熊拓这种地方诸侯出兵,那么楚王势必得给予他们好处,比如攻克城池后收刮城中财富的权利。
毋庸置疑,楚暘城君熊拓此刻多半是在收刮已攻陷的大魏城池的财富,甚至为此肆意屠杀当地的魏国百姓,毕竟在注重血统的楚国,楚国的平民,地位都是相当低贱的,更何况是魏国的百姓。
『楚暘城君熊拓……这笔账先记着,本王迟早打到你暘城去!』
赵弘润眼中那一瞬间闪过的杀机,让时不时正盯着他瞧的鄢陵武尉陈适一阵心惊。
这时,临颍县武尉王述忍不住开口问道:“肃王殿下,请问浚水营的援军,以及百里跋将军,何时抵达鄢陵?”
“这个啊……”赵弘润收敛了脸上的沉重,微笑说道:“百里跋将军与浚水营已从大梁启程了,算算日程,应该在十月底左右能抵达鄢陵吧。”
“十月底?”包括陈适在内,在座的众县令、武尉们均有些色变。
“从大梁到鄢陵,何须要那么久?……这,这有四十日了吧?”陈适忍不住问道。
是的,从大梁到鄢陵,根本不需要那么久,比如赵弘润,他从大梁赶到鄢陵,日夜兼程也不过就是七八日的工夫。
哪怕浚水营有两万五千名士卒,但若是急行军的话,差不多十五日以内就能赶到鄢陵,也就是十月初,然而赵弘润却说,浚水营却要在十月底才能抵达,这两者之间可是相差了整整二十余日。
眼瞅着如今楚军强渡鄢水的势头越来越猛,谁能保证这二十余日鄢陵不会出岔子?
对此,赵弘润没有细说,只装作没有听到陈适的问话。
事实上他心里是清楚的,因为正是他要求百里跋带着浚水营前往蔡河与洧水交汇,在那里筑一个水坝蓄水,完事后再赶来鄢陵。算算时日,差不多得十月底才能抵达鄢陵。
而这些话,赵弘润当然不会跟鄢陵的官员细说,否则这帮人恐怕要跳脚起来了。
“这……浚水营的援军不至,这鄢陵县如何守得住?”
屋内的文官武将们不禁有些心慌。
赵弘润闻言感觉有些好笑地说道:“先前没有浚水营的援军,诸位不是照样守了鄢陵半个多月么?”
听闻此言,陈适摇头说道:“肃王殿下误会了,先前我等能守住鄢陵,只因楚军对鄢陵的攻势并不猛烈,不过近几日,楚军开始强渡鄢水……末将怕事有万一,能否殿下派人去催催百里跋将军?”
说起来,陈适恐怕是此刻屋内最希望将军百里跋与浚水营早日抵达鄢陵的人,毕竟如今他以鄢陵武尉的身份统帅着超过万人的军队,这在以往是有违规制的。
因此,希望朝廷派一位足够分量的大人物,好使他将超过他职权的兵权交割。
虽然说以赵弘润堂堂肃王的身份,是足够接掌鄢陵城内万余兵将的,可问题在于,这位肃王殿下的岁数实在是太年轻了,陈适并不认为赵弘润能肩负起鄢陵十余万军民的重责。
因此,陈适想了又想,终究还是没有提出交割兵权的话。
毕竟相比较这位还不到十五岁的肃王,他更加倾向于信任浚水营五营大将军百里跋,至少那是一位多次参加过征战的将军,名副其实的将军。
“陈武尉似乎信不过本王?”
仿佛是看穿了陈适的心思,赵弘润冷不防开口问道。
屋内众人闻言不觉安静下来,纷纷转头望向陈适,却见陈适神色自若地回道:“肃王殿下言重了,末将岂会信不过肃王殿下。”
赵弘润闻言笑了笑:“当真?可是本王等到现在,也不见陈武尉提出将兵权移交给本王的话啊。”
陈适闻言低头不语,而屋内众人对视一眼,也不知该说什么。
事实上,他们都明白,此时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兵权移交给这位肃王,毕竟这位肃王是目前鄢陵身份最高的一位,但是,不止是陈适,其余人谁也没有提起。
只因为这位肃王殿下,实在是太年轻了,年轻到他们很难对其抱持信任。
就在屋内的气氛逐渐变僵之时,忽然赵弘润呵呵笑了笑,挥挥手说道:“罢了罢了,本王只是与陈武尉开个玩笑罢了。事实上陈武尉这些日子做地挺不错的……既然如此,本王索性就任命陈武尉负责对楚的战事吧。”
『……』
屋内众人诧异地望了一眼赵弘润。
虽说他们也晓得这位肃王殿下其实并没有提拔任命的权利,但对方终归是皇子的身份,他的话,多少有些分量的。
如今赵弘润亲口承认了陈适,陈适也算是名正言顺了。
之后,当屋内众人纷纷告辞离开,宗卫沈彧忍不住问道:“殿下为何不拿回兵权?只要殿下执意索要,相信这些人也不敢违背。”
“没必要。”赵弘润摇了摇头,淡淡说道:“那陈适做得的确不错,由他负责鄢陵的防线,应该不至于会给楚军可趁之机……”
“可鄢陵若是不配合的话,殿下的计划不就难以实施了么?”宗卫卫骄皱眉问道。
“急什么?……浚水营得十月底才到鄢陵,本王的计划,差不多在十月下旬才能够开始实施……在此之前,就让这个陈适多费心吧。”
“就怕那陈适到时候不听话……”
“不听话?”
赵弘润从怀中取出一枚金令,在手上一下一下地抛着。
“那就送他一枚金令!”
;
大魏宫廷 第九十章:接管
第九十章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转眼便到了十月下旬。
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其实赵弘润也没有闲着,虽然看似好像每天啥事也没有做,但实际上,他却是密切关注着鄢陵城的情况与鄢水对岸楚军的动静。
同时,他也在考量那六名目前决定着鄢陵大小事务的文武官员。
如今的鄢陵,城内事务由县令裴瞻,原临颍县令赵准以及原西华县令徐宥之三人主持,而在军事上,则由鄢陵武尉陈适充当“大将”,原临颍武尉王述、与原西华武尉马彰担任副职。
不夸张地说,眼下的鄢陵俨然好比是吸收了临颍、西华两地的地方文武官员,因此哪怕鄢陵涌入了数万难免,这集三县之地的官员们也能腾出手来处理各项事务。
也正因为这样,十几日观察的结果让赵弘润不由地有些感慨:大魏对于地方文武官员的任命,果然是有其独到之处的,但凡能坐上地方县文武一把手位置的官员,果然是有些本事。
比如鄢陵县令裴瞻,就将如今的鄢陵城安排地井井有条,安抚难民的工作也做得很及时,并没有引起难民与鄢陵本地民户的矛盾。
而相比之下,更为出彩的恐怕还得数鄢陵武尉陈适。
经过赵弘润仔细的观察,他发现这陈适或许并不是一位擅长打仗的将领,虽然据说个人武艺不错。
但是,这陈适胜在做事非常仔细,他在鄢水南岸安排了详密的盯梢人马,尤其是晚上,严防着南岸的楚军趁着天黑强渡鄢水。
更值得推崇的是,如今鄢陵城内的军队,施行着“兵不卸甲”的策略,时刻准备着出城驰援鄢水防线,如此也难怪楚军明明兵力远超鄢陵,但是至今却仍未占到什么便宜。
说起来,这十日里楚军也曾对鄢水发动过一次造桥强渡鄢水的战事,但是在陈适、王述、马彰三员武尉带兵阻击下,楚军最终竟没能顺利地打造桥梁,反而折损了不少兵力。
当然了,在观察中赵弘润也注意到了陈适所暴露出来的弱点,或者说不足的地方,因为此人根本没有想过反攻,只是被动地防守,这在赵弘润看来并不可取。
俗话说得好,久守必失,仅仅只有万余兵丁的鄢陵,能在鄢水对岸六万楚军先锋面前守多久?
一旦楚军结束了收刮鄢水以南的魏国县城、村庄的财富,正式对鄢陵发动攻击,恐怕就不是如今这幅和谐局面了。
哪怕是防守,也始终要坚守着一颗伺机主动出击的心,这才是赵弘润一贯所奉行的防守之道。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那陈适并不能使赵弘润完全满意,但赵弘润亦没有放弃招揽此人,或者说,说服此人信任他的心思。
遗憾的是,由于他年纪的限制,那陈适始终抱持着不怎么信任他的态度,哪怕赵弘润有几次隐晦地提起兵权交割的事宜,那陈适也频频装作没有听到。
三两次之后,赵弘润索性也就不再费心了,反正他有魏天子的承诺,可以有三次机会无条件命令地方官员按照他的指令行事,目前还有两次。
在洪德十六年十月二十日这一日,赵弘润将裴瞻、赵准、徐宥之、陈适、王述、马彰这六名如今商议决定着鄢陵内外大小事务的文官与武将们叫到了他暂住的屋子。
一来是赵弘润估算时日,五营大将军百里跋与他的浚水营应该已结束了在蔡河筑造水坝之事,正在赶来鄢陵的途中;二来,对岸的楚军由于暂时受阻于鄢水的关系,遂开始侵犯鄢水南岸上下游。
上游是临颍、下游是西华,虽说两地的县令与武尉们已经提前将县城内的百姓转移到了鄢陵,但问题是,两地并非是所有的百姓都居住在县城,仍然有着不少村落由于各种原因,还住在他们的村子里,而如今,这些人正遭受着楚军的残害。
因此,赵弘润需要设法让鄢水对岸的楚军,再一次将注意力投到鄢陵这边来。
“殿下,六位大人到了。”
宗卫沈彧低声在赵弘润耳边提醒了一句。
赵弘润抬起头来,正巧瞧见裴瞻、赵准、徐宥之、陈适、王述、马彰六人从屋外走进来。
“诸位,请坐。”
赵弘润招呼着他们六人就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