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鄄城侯有何计策?”卫振问道。
只见鄄城侯卫郧想了想,说道:“可派奇军偷袭「范县」等地,纵火焚烧城外作物,彻底断了东军的生机……”
听闻此言,檀渊侯卫振不可思议地看了一眼鄄城侯卫郧,简直难以置信。
不可否认,鄄城侯卫郧的主意不错,换做在其他场合,的确称得上是一条妙计,可问题是,眼下这场仗是他们卫国内部的内战啊,同为卫人,理当想着如何化解干戈,怎么能使战争升级呢?
放火焚烧范县等诸县城外田中的作物,亏他想得出来!
此事若成了,那范县等诸县的百姓岂不是都要饿死?
想到这里,檀渊侯卫振坚决反对,最终,二人不欢而散。
待等鄄城侯卫郧负气离开后,檀渊侯卫振在屋内犹豫了许久,最后,他还是唤来了一名心腹将领,在将「鄄城侯卫郧欲引兵奇袭范县等地、焚烧城外谷物」的毒计告诉后者后,嘱咐后者道:“你即刻乔装打扮前往王世子的军营,将此事禀告与他,叫他小心提防。”
心腹闻言一惊,惶恐说道:“君侯,您此举无异于通敌啊……”
檀渊侯卫振当然知道他的这个举动并不合适,但他又岂能坐视鄄城侯卫郧诡计得逞,叫其成功焚烧了范县等地城外田中的谷物,致使诸县百姓面临饥荒?
“速去!”他坚持道。
听闻此言,那心腹将领不再劝说,当夜就乔装假扮混出了乐平县,跑到了公子卫瑜的军营,被东军巡逻的士卒抓捕到了卫瑜面前。
在见到公子瑜之后,这名檀渊侯的心腹将领将鄄城侯卫郧的诡计一说,叫卫瑜与孟贲、夏育等人皆皱眉不已。
孟贲更是当场就破口大骂,骂鄄城侯卫郧居然如此心肠歹毒,为了胜利居然罔顾数城百姓的安危。
待等那名心腹将领离开后,卫瑜与孟贲、夏育等将领商议。
其实按照他此前的计划,在这几日,他就会以「东军缺粮」这个假象的基础上,顺势向范县撤离,诱使檀渊侯卫振与鄄城侯卫郧二人率领追杀,以便他在马陵伏击这两位邑侯。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鄄城侯卫郧的心肠居然如此歹毒,为了制东军于死地,竟然想出这等毒计,得亏檀渊侯卫振正直心慈,偷偷派人透露给他,否则,若果真被鄄城侯卫郧毒计得逞,非但四五万东军将真正陷入困境,甚至于还会祸及到范县等几个县的百姓。
“既然鄄城侯心肠如此歹毒,那我等也无需跟他客气,不如将计就计……”大将夏育建议道。
卫瑜仔细想了想檀渊侯卫振的为人,觉得这位邑侯应该不至于用这种伎俩来骗他,因为没什么意义——纵使骗他分兵加强了范县的守备,难道西军就能趁机击溃这马陵一带的东军了么?
不太可能。
因此卫瑜认为,檀渊侯卫振恐怕真是看在范县等几个县城内的百姓的份上,才偷偷将鄄城侯卫郧的毒计泄露给他。
事实证明,卫瑜对檀渊侯卫振的判断并没有错,而檀渊侯卫振对鄄城侯卫郧的判断也丝毫不差——鄄城侯卫郧,他还真的就率领了一支精锐,企图绕过马陵偷袭范县。
以有备算计无备,鄄城侯卫郧的毒计注定无法得逞,他派出的兵马,遭到了卫瑜麾下大将孟贲的伏击,溃败当场。
领兵的将领,亦被孟贲生擒。
而在击溃这支鄄城军的当晚,孟贲叫麾下兵将假冒对方,顺势袭击了鄄城。
当时鄄城侯卫郧正在睡梦中,乍然听到城内一片喊杀之声,心中顿知不妙,当即就企图弃城而逃,但遗憾的是,还是被孟贲追上,将其生擒。
一日之间,鄄城易主,可能就连檀渊侯卫振也没有料到,他出自仁义将鄄城侯卫郧的毒计透露给公子卫瑜,却变相地促成了鄄城侯卫郧的战败。
这下好了,鄄城被东军攻克,鄄城军亦被卫公子瑜所收编,东军在西进的道路上,就只剩下他檀渊军孤零零的一支。
几日后,东军兵出马陵,借助兵力上的优势围困乐平县。
记得前一阵子,东军也曾做出过围困乐平县的举动,但当时有鄄城军在旁侧应,可如今,鄄城侯卫郧已被公子卫瑜击破,这附近再没有谁能助他一臂之力。
“尽人事、看天命吧。”
在感叹了一句后,檀渊侯卫振下令麾下兵将死守县城。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东军并没有攻城,甚至于在次日,公子卫瑜在仅仅只带了大将孟贲的情况下,入城与他相见。
在彼此见面之后,卫瑜先是感谢了檀渊侯卫振此前的‘义助’,因为若不是这位邑侯暗中叫人通风报信,说不定东军这回要在鄄城侯卫郧身上吃一个大亏,惨败而退。
而在此之后,卫瑜又诚恳地向檀渊侯卫振解释了他此番出兵前往濮阳的原因:绝非他忤逆犯上,而是他父王卫费咄咄紧逼,迫使他不得不出此下策。
“……我卫瑜一心为我卫国,然而父王却不能容我,视我为眼中钉。卫瑜此番率军前往濮阳,绝非是为篡位夺权……希望檀渊侯助我一臂之力。”卫瑜诚恳地说道。
檀渊侯卫振犹豫良久,最终还是被卫瑜那一心为国的理想与抱负,以及他那真挚的态度所打动,率领八千檀渊军倒戈投入了卫瑜的麾下。
檀渊侯卫振的倒戈,意味着东军此去濮阳再无其余阻碍,甚至还得到了八千名衣甲齐全的正规军士卒相助,这让东军声势大增。
待这个消息传到濮阳后,卫王费与公子玠大惊失色。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檀渊侯卫振与鄄城侯卫郧这两位他卫国知晓兵事的邑侯,居然一个战败、一个归降,使得东军彻底打通了前来濮阳的道路。
这可如何是好?
卫王费大惊失色——事实上他根本无需这样着急,毕竟濮阳还有他卫国最精锐的濮阳军驻守,绝非是东军短时间内可以攻克的。
反观公子玠,这个跟卫王费同样昏庸胆怯的家伙,他虽然也有些慌乱,不过却不像他父亲那般,因为他还有一招暗棋,也就是化名公宜的萧鸾——萧鸾此前叮嘱过,他会在关键时候,给予卫公子瑜致命一击。
对于化名公宜的萧鸾,公子玠还是非常信任的,毕竟公子玠身边那群人,没有一个人比得上萧鸾的才能与眼力。
十月初,公子卫瑜率领包括檀渊军在内的东军,兵临濮阳城下,准备用武力迫使他父王卫费交出权柄。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按兵不动的萧鸾,终于有了行动。
就像他宽慰公子玠时所说的那样,萧鸾率领顿丘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了范县,占据了马陵一带,彻底截断了东军的粮道。
当得知这个消息后,纵使是卫瑜亦不由地心中一惊。
他这才意识到,原来萧鸾早已经察觉到他即将对其动手,是故这才抢先下手——此前按兵不动,只是为了在关键时刻狠狠捅东军一刀。
不得不说,在处理内战的期间,卫公子瑜对于萧鸾过于放松警惕了。
他也不想想,曾在魏国搅风搅雨,险些就覆亡了魏国的南燕侯世子萧鸾,纵使如今虎落平阳,又岂会束手就擒、坐以待毙?
局势,一下子就出现了改变。
大魏宫廷 第156章:胶着的卫国内战(二)【二合一】
『萧鸾……』
由于范县被袭,公子卫瑜的心情很是烦躁。
东军被顿丘军在背后捅了一刀,这还真是让许多人都感到惊诧、意外的一件事,但在这些人当中,实不应该有公子卫瑜。
是的,卫瑜失算了。
他最初的想法是很好:鉴于与濮阳的矛盾已不可调和,他便决定率先解决当前的矛盾,而将萧鸾放在之后;之所以不征召暗地里实际被萧鸾掌控的「顿丘军」,也是不希望萧鸾看到他势弱艰难的处境。
但事实证明,卫瑜太小看萧鸾了——萧鸾可不会因为卫瑜暂时不动他而对卫瑜手下留情,这不,在卫瑜策反檀渊侯卫振,全军士气大振地前往濮阳时,萧鸾骤然发难,攻陷了范县,截断了东军的归路与粮道。
不得不说,在处理这件事上,卫瑜确实不如赵润,倘若是赵润的话,他是绝对不会放任萧鸾这个祸害继续存在的,必定是率先收而杀之、最起码也得解除顿丘军这个隐患,然后才会挥军赶赴濮阳。
只能说,卫瑜在某些事情上想法太过于天真、过于理想化。
“公子,檀渊侯来了。”
就在卫瑜思索对策之际,帐外传来了护卫的通禀。
卫瑜长吐一口气,说道:“请檀渊侯入内。”
话音刚落,便见檀渊侯卫振迈步走入帐内,朝着卫瑜拱手说道:“公子,驻扎营垒之事,已安排完毕。……另外,方才兵将们在砍伐林木之际,濮阳军蠢蠢欲动,不过见我军防备森严,遂不曾进攻。”
卫瑜闻言点了点头。
其实这件事,他在一炷香之前就已经听士卒们禀报过了。
他很清楚,濮阳军之所以没有进攻,主要还是因为檀渊侯卫振麾下的八千檀渊军——虽然在武器装备上不如濮阳军优秀,但檀渊军怎么说也是衣甲齐全的正规军,这支倒戈的军队,它在濮阳军眼中的威胁,绝对不会弱于公子卫瑜麾下的四万余东军。
“檀渊侯义助卫瑜,这份恩情瑜不敢忘。”卫瑜由衷地感激道。
听闻此言,檀渊侯卫振苦涩一笑。
作为一名素来自诩忠君爱国的卫氏贵胄,恐怕檀渊侯卫振过去从未想象过自己会做出抗王命、投身‘乱臣’的事。
当然,感慨归感慨,他却并不后悔,毕竟他确实认为,公子卫瑜要比其父卫王费贤明地多——尤其是在「韩将司马尚犯境」期间,公子瑜为了庇护卫国东部民众而毅然出征的举动,赢得了檀渊侯卫振的好感。
“昨日,我在濮阳的老友派亲近人知会我,言大王他……他已将我打入公子一类。”
在帐内坐下后,檀渊侯卫振苦笑着说道。
卫瑜愣了愣,随即歉意说道:“是卫瑜连累了檀渊侯……”
檀渊侯卫振摆了摆手,正色说道:“不关公子的事,这是我自己的决定。”
说着,他好似意识到了什么,笑着说道:“这人上了年纪,这记忆也不如当年了……此番前来,可不是向公子诉苦来的。”说着,他面色一正,沉声问道:“公子,据我所知,顿丘军倒戈了?而且袭了范县?”
“檀渊侯也听说了?”卫瑜苦笑着问道。
檀渊侯卫振点了点头,随即困惑地问道:“我不明白,顿丘军为何会向濮阳倒戈?那公宜,不是公子您亲手提拔的将领么?”
卫瑜张了张嘴,无言以对。
此刻他是有苦说不出。
他该如何向檀渊侯卫振解释?说那公宜实际上是被魏国通缉的贼人萧鸾?而他之所以庇护化名为公宜的萧鸾,是因为贪图萧鸾的积蓄?
说不出口啊。
见卫瑜几番欲言又止,檀渊侯卫振立刻意识到这其中肯定有什么猫腻,在略微皱了皱眉后,诚恳地说道:“公子,唯有实言相告,我才好为你出谋划策……”
卫瑜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将萧鸾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檀渊侯卫振,这其中的辛秘,听得檀渊侯卫振目瞪口呆,甚至于汗毛直立,惊声说道:“那公宜竟是……竟是……”
此时他看向卫瑜的眼神,也稍稍有些不对了。
他不得不承认,卫王费对公子卫瑜的那些污蔑之词,其中有一些倒还真不是信口胡说——你卫瑜的胆子未免太大了,居然敢包庇魏国通缉的要犯?!
倘若是魏国通缉的一般要犯也就算了,那可是萧鸾啊!
魏国萧氏余孽的首领!
此人杀楚使挑起楚魏战争,又接二连三在魏国挑起内乱,甚至于当年「五方伐魏」之事,也是此人一手挑起,险些将魏国推入覆亡的边缘,似这等在魏国简直万死都不足以恕罪的重犯,卫瑜竟然敢包庇他?
“魏、魏国知道么?”檀渊侯卫振连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
这也难怪,毕竟在他看来,这件事一旦泄露,那绝对会引起魏国滔天怒火的,到时候,他卫国如何解释这件事?
“魏王知道。”卫瑜平静地说道。
“……”听闻此言,檀渊侯卫振先是吓得面色发白,随即,在意识到魏王赵润与眼前这位公子乃是关系不错的表兄弟后,他这才有所领悟地松了口气,苦笑着摇了摇头。
“魏王那边,是何态度?”檀渊侯卫振小心翼翼地问道。
“魏王很大度,他只要萧鸾的首级,只要我方将萧鸾的首级献上,他可以当做这件事从未发生过。”在说这番话时,卫瑜不由地再次想到了表弟赵润。
他毕竟承认,表弟赵润的胸襟确实大度,也确确实实是一个重视亲情的人。
“看来公子与魏王早就协商,那就好,那就好……”檀渊侯卫振如释重负地连连点头,随即,他好似忽然想到了什么,问道:“话说,公子为何不向魏国寻求帮助?”
在檀渊侯卫振看来,凭卫瑜与魏王赵润的关系,只要说动了魏国站在他这一方,濮阳的卫王费将再不是威胁。
卫瑜闻言摇了摇头,正色说道:“这终究是我卫国内部的事,岂可叫外人插手?”
说到这里,他稍稍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再者,魏王赵润,他乃狂狷霸道之君,若我请他相助,倘若父王顺从他意还好,否则……恐父王他晚节不保。”
的确,虽然卫王费与魏国的前两任君王都有不浅的交情,但跟如今的魏王赵润却没有什么情分,因此,赵润的‘劝告’,卫王费未必会听从——毕竟此事关系到他的王位。
而问题就在于,赵润素来就是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狂狷霸道的人,假若卫王费拒绝了他的劝告,搞不好赵润就会用种种手段逼卫王费退位,这是卫瑜不希望看到的——卫王费终归是他的父亲,他更希望父亲以体面的方式退位。
听闻此言,檀渊侯卫振心中暗暗感慨,他没想到公子卫瑜在这种情况下仍在为其父考虑。
片刻后,话题又回到了「范县」,檀渊侯卫振正色对卫瑜说道:“公子,虽檀渊、鄄城两地,暂可为东军提供粮草,但以长远之计,还是需要夺回范县,打通与东部的粮道。”
他所说的长远之计,即他吃不准与濮阳军的交锋会持续多久,毕竟那是他卫国最精锐的军队,若不能趁早驱逐萧鸾的顿丘军,时日一长,他东军难免就会陷入困境——单单檀渊、鄄城两地,是无法养活包括檀渊军在内的如今五六万东军的。
“我已派了「肖布」率军前往范县。”卫瑜说道。
他口中的肖布,亦是一位卫国游侠出身的将领,颇有武力,为人豪爽,也很得士卒们的拥戴,是卫瑜除了夏育、孟贲以外,颇为信任、认可的将领。
见卫瑜已有所安排,檀渊侯卫振遂没有再说什么,继续跟卫瑜商量与濮阳军交战的事。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两日,肖布军就带回来了战败的消息。
原来,肖布率军攻打范县,见己方兵多而顿丘军兵少,遂立刻展开了攻城,不曾想萧鸾与他麾下的顿丘军在防守上颇为了得,以至于肖布只能退后十里安营扎寨。
然而当晚,萧鸾却率领顿丘军夜袭了肖布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肖布是草莽游侠出身,但好歹也经历过「对韩战争」与「东郡之战」,自然也能猜到顿丘军或许会夜袭他,因此,倒也有所防范。
只可惜,萧鸾技高一筹,派出两支奇兵,一支佯攻、一支实攻,用一招声东击西的招数,就成功地袭击了肖布军,焚烧了肖布军的粮草。
在乱战之中,肖布企图凭借其个人的勇武力挽狂澜,但很遗憾,一支措不及防的冷箭,就轻易夺走了这名豪侠的性命。
『怎么会这样?』
在听完败卒的回禀后,卫瑜以及檀渊侯卫振,还有孟贲、夏育等人,皆默然无语。
要知道,肖布亦是骁勇的将领,当年身先士卒与韩将司马尚麾下的韩军搏杀,闯下了不小的名气,不曾想,竟然如此轻易就被萧鸾击败,甚至于战死沙场。
只能说,他们不了解萧鸾的生平。
作为南燕侯萧博远的长子,萧鸾当初年纪轻轻时就展现出了在武略上的才能,当年赵偲夺位时,亦是萧鸾临阵倒戈,给了当时的靖王赵元佐致命一击,助禹王赵元佲将顺水军击败。
对于萧鸾此人,赵元偲、赵元佲、赵元佐等人皆给予高度评价,若非后来发生了萧氏之祸,否则以萧鸾的才能,必定能成为魏国的名将,比之韶虎、司马安、魏忌、姜鄙等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哪里是肖布这种游侠出身、对用兵一知半解的将领能够对付的?——派夏育前去,怕也只是勉勉强强。
“不可思议……”
在听了败卒的回禀后,夏育惊讶地说道:“肖布麾下有八九千士卒,而那萧……公宜麾下,不过区区四五千顿丘军,不曾想这四五千人,竟然如此轻易就击溃了两倍于己的兵士。”
而在旁,孟贲气呼呼地说道:“公子,请派某前去,某定会斩下那公宜的首级!”
卫瑜与夏育对视一眼,没有说话。
固然,以孟贲的个人武力,还要远在肖布之上,但问题是,孟贲只是猛将、而非统帅之才,哪里对付地了萧鸾那种正统的将才?
倘若卫瑜派孟贲前去,那么结局,无非就是让孟贲步肖布的后尘,被萧鸾耍地团团转罢了。
于是,夏育开口道:“公子,还是由我前去吧,至于这边……公子有檀渊侯相助,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他看了一眼檀渊侯卫振。
事实上,檀渊侯卫振也并非是多么厉害的统帅,但问题是,对面的濮阳军,其实也没有什么过于厉害的将领。
是的,跟猛将如云的魏国不同,其实卫国跟鲁国差不多,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将领。
否则,假如卫国有几个像司马安、韶虎级别的将军,当初韩将司马尚再厉害,也不可能横扫卫国半境——要不是韩国当时决定撤兵,其实司马尚是完全有能力攻陷濮阳、覆灭卫国的。
卫瑜想了想,最终还是选择了夏育提出的建议。
于是乎次日,夏育便率一万东军前往马陵、范县一带,意图从萧鸾以及其麾下的顿丘军手中,将范县夺回,打通粮道。
但事实证明,就算是夏育这位公子卫瑜麾下首屈一指的将领,面对萧鸾这种天纵之才那也是倍感吃力。
强攻,攻不下,夜袭,又被萧鸾轻易看穿,甚至于还要时刻提防着萧鸾的偷袭。
此时的夏育,俨然有种当年面对韩将司马尚时的感触。
他幡然醒悟:莫非这萧鸾用兵的才能,竟不亚于司马尚?
这是当然的!
萧鸾无论个人武力还是统帅兵马的才能,都不弱于目前魏国各路兵马的将军。
与萧鸾相比,夏育虽然有作为将帅的潜力,但目前还太嫩了。
而与此同时在濮阳那边,大概在九月初十,东军与濮阳军也爆发了战争。
当时交战的双方并没有注意到,在他们彼此打地火热的时候,在战场南侧的一座丘陵上,却有一伙不速之客旁观着这场战争,并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是一场丑陋的战争。
发表这个看法的不是别人,正是魏国天策府右都尉张启功。
别看张启功是文人,并且专攻刑律,但是他好歹也看过一些兵法,大概了解兵阵运用。
而在他看来,东军与濮阳军的这场交锋,纯粹就是双方将领叫各自麾下的军队一股脑地杀向对面而已,毫无战术可言——像什么为凿穿敌阵啦,迂回偷袭敌军本阵啦,张启功完全没有看到。
“卫公子瑜,说到底也就只有这种程度而已。”
在观战了一阵后,张启功刻薄地评价道。
在他身旁,他的副使北宫玉闻言笑着说道:“张都尉莫不是将公子卫瑜与吾王比较?卑职以为张都尉的要求未免过高,观天下之大,有几人能与陛下相提并论?”
“哼!”张启功轻哼一声,算是认可了北宫玉的话。
此番,他们二人是特地为了萧鸾而来的,毕竟前几日,青鸦众安插在卫国的眼线向大梁送去了消息,表示化名公宜的萧鸾终于有所行动,是故,张启功与北宫玉便立刻带上一队黑鸦众前来卫国,意图伺机擒杀萧鸾,将其首级献给赵润。
而前两日在经过濮阳时,得知公子卫瑜率领东军至此,是故,张启功与北宫玉稍微逗留了一下,想看看这场战争的胜负。
结果,这场战争让张启功非常失望,俨然有种「弱鸡互啄」的感觉。
“是否要给那卫瑜支个招?我看他打地挺艰难的,想来身边缺少能人。”北宫玉笑着说道。
“哼。”张启功不置与否地哼了声,随即面带几分不渝之色说道:“似卫瑜这等不识抬举之人,管他作甚?”
他可是听说,他魏国的君王赵润曾好意提议帮卫瑜夺得王位,可是卫瑜呢,却拒绝了此事,这让张启功对卫瑜印象大跌。
要知道,赵润在张启功心中的地位那可是非常高的。
“走吧,去范县。”
“嗯。”
当日,张启功与北宫玉,便在一队黑鸦众的保护下,秘密前往了范县。
两日后,待等他俩抵达范县时,卫瑜麾下大将夏育还是没能攻克范县——确切地说,夏育对驻守范县的萧鸾那是束手无策。
张启功旁观了两日,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照这样打,几时才能杀败萧鸾?!
期间,北宫玉建议道:“不若派黑鸦暗杀萧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