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魏宫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说着,他环视了一眼在场的诸大臣,继续说道:“据鸱所知,当年我大魏之所以与卫结盟,皆因有韩国在北虎视眈眈,我大魏不敌强韩,需联合卫国共抗韩国。……但如今,魏强韩弱,卫国与我大魏,已无多大助益。”
“……”
殿内诸大臣纷纷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平心而论,这件事值得沉思么?近十几年来,卫国带给他魏国什么帮助了?
尤其是在魏国最艰难的时期,即「五方伐魏」时期,卫国帮到魏国了么?
还不是赵弘润、赵元佐、赵元佲这三名赵氏王族的统帅,以及魏国本土的精兵悍将们以一敌五,力挽狂澜守住了战局?
卫国做了什么?一个司马尚,就差点叫卫国覆亡!
如此羸弱的臣属国,能给魏国带来什么帮助?
但是,殿内诸大臣还是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甚至于还有人皱眉摇头,其原因就在于,他们魏国的新君赵润,其生母就是卫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哪怕卫国再弱小,魏国也会带着卫国一起耍。
在赵润没有明确表露态度之前,是绝不会有人敢提出借机吞并卫国的建议的。
但是介子鸱,此刻就仿佛正在隐隐向这个话题靠拢。
“卫瑜此人,虽性格迂腐,但观其这些年来在其国内的所作所为,亦不失是一位中兴之主……假若卫瑜此番未死,那么卫国的实力定会突飞猛进。……臣以为,倘若我大魏仅仅只是止步于「中原霸主」,那么,卫国无所谓强或弱,但倘若陛下有心成为「天下共主」……”
说到这里,介子鸱故意顿了一顿,这才看着赵弘润继续说道:“那么,卫瑜的死,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天下共主?』
『嘿!这位介子大人,还真是直言不讳啊……』
『只是这样说,陛下怕是会不渝啊。』
殿内诸大臣相视几眼,没敢贸然接上话茬。
不可否认,魏国目前确实不缺土地,然而这仅仅只是针对于「中原霸主」而言,但倘若魏国的目标已提高至像介子鸱所言的「天下共主」,那么,情况就大为不同了。
在追逐「天下共主」这个目标的前进道路上,不存在盟友!
卫国亦是!
“笃、笃、笃、笃……”
赵弘润目视着介子鸱,手指轻轻叩击着案几,凭着诸大臣对这位新君的了解,这位新君此刻绝对不是在权衡利弊,而是在琢磨如何将介子鸱痛骂一顿。
见此,冯玉连忙笑着打圆场道:“哈哈哈,介子大人这一番,着实令人大感震惊啊。……不曾想介子大人的眼界竟然如此之远,后生可畏、后生可畏,不过在下建议,此事还是缓缓图之为妙。……虽我大魏如今已坐实中原霸主之位,但仍未有实力挑战天下诸国,一旦走漏消息,恐我大魏会成为诸国之公敌……”
介子鸱微微一笑,接口说道:“冯大人所言极是,是故,鸱建议陛下扶持卫瑜之子卫云成为卫君,以此为名目,既可铲除卫费、卫玠等人,亦可收复东军之心……”
他的意思很简单,即趁此机会暗中把持卫国的朝政,为日后吞并卫国打基础。
不得不说,介子鸱着实打得一手好算盘。
『……』
看着侃侃而谈的介子鸱,赵弘润默然不语。
诸大臣们猜得不错,其实他这会儿确实在思索着如何将介子鸱这混账痛骂一顿——卫国都已经那副样子了,你特么居然还要落井下石,来个抄底?
但理智使赵弘润冷静了下来:介子鸱句句都是在为他魏国出谋划策,他不应当因为对卫瑜的好感,就指责介子鸱什么。
介子鸱与卫瑜又没有什么交情可言。
在深深看了一眼介子鸱后,赵弘润站起身来,一言不发地走向了殿外。
见此,殿内诸大臣皆用爱莫能助的目光看向介子鸱,然而介子鸱却很淡定,微笑着说道:“陛下乃是明君!”
听闻此言,殿内诸大臣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新君赵润,虽然并非是他魏国最勤勉的君主,但在雄才伟略这块上,怕是历代先王都未见得能出其右。
而与此同时,赵弘润已走出了垂拱殿,仅带着大太监高和与两名小太监,漫无目的地在御花园散步,心中则思索着介子鸱的那一番话。
说实话,对于介子鸱那所谓的「天下共主」,赵润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
毕竟他本来就不是野心勃勃之辈。
他此生只有两个愿望。
第一个愿望是自私的:年幼时,他希望自己能像六叔赵元俼那样,当一个只需享乐的纨绔,舒舒服服地过完这辈子。
但遗憾的是,当时的魏国并不强大,鉴于这种情况,赵弘润这才勉为其难肩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一步一步走到如今。
至于第二个愿望,则相对无私地多,即他希望魏国强盛、富饶、和平。
之所以说是「相对无私」,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魏国强大,他才有机会去当那什么盛世闲王。
当然,这两个愿望,在他无论主动或被动继承王位时,就已宣告破灭。
而在继承王位之后,赵润心中的愿望就变成了一个:在其位、谋其政,既然他成为了魏国的王,那么,就当肩负起作为君王的职责,好生治理他父王赵偲托付给他的国家,使治下魏民能安居乐业。
但也仅仅如此。
是的,对于目前魏国的境况,赵弘润很满意。
还记得许多年前,当六哥赵昭带着其新婚妻子嫆姬回魏国,且之后再次回齐国的时候,赵弘润曾在赵昭面前戏称,说有朝一日他若成为魏国的君主,当兴兵扫灭诸国、一统中原云云。
但事实上,那只不过是赵润的戏言,甚至于当时,他根本没有考虑过日后他还真成为了魏国的君主。
那么试问,如今已经成为魏国君主的赵润,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一番‘豪言’呢?
以他的记忆力,他当然记得,但未必会当真——毕竟他当年说出口的时候,就没有几分认真,只是在回覆六哥赵昭的调侃而已。
天下共主,是那么简单就能达成的么?
单单一个「中原霸主」,他魏国经历了多少场战争?
更又何况是「天下共主」?
一旦魏国确定以「天下共主」作为目标,那么就意味着,中原其他所有国家,都将成为魏国的敌人,包括目前与魏国结盟的秦国、楚国。
这是一条非常孤独的道路。
他不会因为那所谓的「天下共主」,就让魏国再次承受战火,让他魏国的儿郎,为此诸多牺牲。
至少在他看来,他魏国暂时还没有迈向「天下共主」的实力。
此刻趁机吞并卫国,或者表现出想要吞并卫国的意图,这非但无利于魏国,而且还会遭来中原诸国的警惕与戒心。
百害而无一利!
数日后,卫国濮阳那边的局势愈发艰难,卫王费不得已只能派使者前来大梁,向魏国求援。
礼部尚书杜宥在接待了卫国的使者后,未敢擅做主张,率先请示赵润:他朝廷到底是协助卫王费平定叛乱呢,还是按照介子鸱的主意,扶持卫瑜的儿子卫云继承卫国,借机掌控卫国。
在思忖了片刻后,赵弘润最终做出了决定。
首先,魏国继续承认卫王费对卫国的统治,并出面要求「东军」立刻解散。
其次,他决定将卫瑜的遗孀与其儿女接到大梁,代其将那对儿女抚养长大。
这个决定,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陛下最终还是没有接受你的建议啊……没想到吧,陛下居然会选择支持卫费。”
在得知此事后,温崎在私底下调侃着介子鸱。
但介子鸱却摇了摇头,正色说道:“温大人只看到陛下好似是出面帮了卫费,却未看到,魏卫两国的情谊已就此终结……这也不错!”
温崎愣了愣,在皱着眉头思忖了片刻后,脸上露出了几许古怪的表情。
因为正如介子鸱所言,新君赵润与卫国的关系,在卫瑜死后就已经变得愈发之淡了,这意味什么?这意味着魏卫两国的关系,怕是也不会再向之前那样牢靠。
摇了摇头,温崎强辨说道:“无论如何,反正就是你输了。”
“未见得。”
介子鸱神秘兮兮地笑了笑。
次日,在温崎诧异的目光下,介子鸱在垂拱殿向赵润恳请道:“陛下,您收养卫公子瑜的儿女,怕是希望卫瑜之子卫云日后继承卫国王位,然陛下日理万机,怕是无暇教导卫云,臣愿代劳,代陛下教授卫云学识,请陛下应允。”
温崎愣了愣,随即恍然大悟:居然还有这招?!
温崎能猜到的事,赵弘润当然不可能猜不到,他皱着眉头看着介子鸱:“适可而止,介子。”
介子鸱微微一笑,说道:“试试也无妨嘛……日后的事,谁能说得准呢?”
“……”赵弘润深深看了一眼介子鸱。
他非常清楚若将卫云交给介子鸱教导日后会是什么样子,介子鸱肯定会把卫云教导成‘魏臣’,而非‘卫君’。
不过说实话,朝中还真没有比介子鸱更适合的人选了。
一来是介子鸱的学识才华朝中几乎无人出其右,这是一位十足的王佐之才,二来嘛,待再过几年后,待杜宥等老臣退下来后,以介子鸱的才华,肯定能取代今时今日杜宥的地位,因此作为未来卫君的老师,倒也具备这个资格。
『试试也无妨……么?』
赵弘润沉思了良久,最终还是接受了介子鸱的恳请。
数日后,魏国正式派使者前往濮阳,首先追查了杀害卫公子瑜的凶手。
其实说实话,这个时候追查杀害卫公子瑜的凶手,已经无济于事,因为不能对既定的事实产生什么影响——一来是公子玠根本就没有下令杀害卫公子瑜,魏国当然不可能贸然问罪于公子玠,甚至于将其处死;二来,就算魏国处死了公子玠,也无法改变卫国的君主依旧还是卫费的现实。
这有什么意义?
因此,当公子玠在面临魏国逼问的情况下,惶恐之余将他的下属推出来顶罪时,魏国的使者也没有死咬着这件事不放。
而在得知魏国这边的态度后,卫瑜生前麾下的东军当然是不甘心,谁让魏国轻易就放过了卫王费与卫公子玠,还勒令他们东军就此解散,等待濮阳的收编呢?
不过再不甘心,似夏育、孟贲等人也只是忍下来,一来是不敢得罪魏国,二来,魏王赵润已明确表示要收养卫瑜之子卫云,代为抚养教导——这明摆着就是将卫云作为卫国下一任的君主培养。
这对于东军而言,也算是有所安慰了。
于是乎,在魏国的出面干涉下,卫国的这场内乱逐渐平息起来。
而对于这件事最为不渝的,莫过于加害了卫瑜的真正凶手,萧鸾的左膀右臂金绪。
他在魏国介入卫国之事后,就立刻抽身,离开卫国,悄然潜到了宋郡的「定陶」,满心期待地等着魏国的反应,却万万没有想到,魏国居然是这样的反应。
『……简直不可思议,那赵润居然会放过卫王费与卫公子玠,我还以为他最起码也会扶持卫瑜之子卫云继承卫君之位……这可如何事好?』
漫不经心走在街头,金绪心情着实有些不佳,毕竟此番魏国完全没有表现出想要吞并卫国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他伏为军如何散播类似「魏国威胁论」的谣言,使天下诸国皆对魏国提高戒心呢?
在经过城门口时,告示牌附近有一群人的对话,引起了金绪的注意。
“……魏国「最恶之贼」、南燕侯世子萧鸾,已经伏诛……啧啧啧,最恶之贼,这个家伙了不得的,居然被魏国朝廷冠名「最恶之贼」……”
“萧鸾?那是谁?好似不曾听说过啊……”
“就是魏王悬赏五十万金子取其首级的那个萧鸾啊!……啧啧,五十万两金子,真不知谁人那样走运……”
『……』
正准备经过城门口的金绪听到这些对话,心中一惊,挤开人群来到告示牌前,目瞪口呆地看着告示牌上所张贴的一张祭文,只见上面写着「大魏最恶之贼伏诛」字样,下面则是萧鸾的画像,以及萧鸾的生平介绍。
『怎么……会……』
金绪张了张嘴,只感觉天旋地转。
『公子他……死了?』
无法接受眼前所看到的事物,金绪一屁股瘫坐在地,久久无法动弹。
而与此同时,在魏国的蒲县,亦有一群人围在通告萧鸾伏诛死讯的告示牌前,啧啧议论着。
在这人群中,有一名目测大概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死死盯着告示牌。
这名年轻人,衣着普通仿佛平民子弟,身材略有些消瘦,只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大魏最恶之贼伏诛」字样,盯着萧鸾的画像,面容绷紧,藏在袖子内的双手,亦不自觉地攥起了拳头。
“……”
足足过了半响,这名年轻人长长吐了口气,平静了一下心绪。
随即,他在没有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面色平静地转身离开了人群。





大魏宫廷 第161章:卫国衰败【二合一】
一个月后,公子卫瑜的家眷,由高括、种招以及青鸦众们,亲自护送到大梁。
得知此事后,赵弘润亲自出城迎接,当然,不是以「魏王赵润」的身份,而是以「外甥」的身份,因为搬至大梁的卫瑜家眷中,还有卫瑜的母亲「大卫姬」,也就是赵弘润生母「小卫姬」的姐姐。
鉴于沈太后所言,赵润的生母在世前与其姐关系甚为亲密,赵弘润认为自己理当持晚辈之礼,亲自出城迎接这位姨母。
因为是乔装出城,赵润只带了卫骄、吕牧、穆青等人,以及大概十几名穿着寻常衣物的禁卫军士卒,不过暗地里有多少青鸦众在旁保护,那就连赵润都不得而知了。
而与此同时,在前来大梁的官道上,赵润的姨母大卫姬,正抱着孙子卫云坐在马车上,跟抱着女儿宁宁的儿媳卫陈氏低声说着什么,依稀可听见「外甥」、「性子如何」等词,大概是在向儿媳探听魏王赵润这位外甥的性格。
看得出来,年近五旬大卫姬,似乎尚未从痛失儿子的悲伤中脱离出来,只见她死死搂着孙儿卫云,仿佛生怕这个亲孙子也跟儿子卫瑜似的突然就故去了,且她的眼眶,依旧微微泛红,怕是多半在无人的角落,因为思念儿子而偷偷哭泣过。
“魏王陛下……”
可能是怕马车外的高括、种招等青鸦众听到,不太合适,卫瑜的遗孀卫陈氏压低声音说道:“亡夫与媳儿当初与他相处日子不多,不过总得来说,是一位非常重感情的人呢……”
的确,当年卫瑜作为质子被卫王费遣到大梁后不久,赵弘润就因为前太子赵誉的关系,离开大梁前往商水县,后来赵润返回大梁,又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倒还真没有与卫瑜夫妇有太多的接触。
大卫姬点点头,正要再问什么,却见马车传来了高括的声音:“老夫人,据高某的属下来报,得知您来到大梁,我国陛下亲自出城迎接你。”
『咦?』
大卫姬吃了一惊,有些难以置信。
虽然她论亲份确实是赵润的姨母,而赵润也的确是他的外甥,但考虑到这位外甥如今已贵为魏国君主,且魏国目前就是那般的强盛,大卫姬实在想象不到这位外甥居然会亲自出城迎接她的到来。
但事实证明,她那位外甥,还真是亲自出城迎接了。
这不,片刻之后,在大梁城东的十里亭,大卫姬便见到了她的外甥,魏王赵润。
“外甥赵润,拜见姨母。”
待等大卫姬下了马车后,赵弘润主动上前拱手行礼,规规矩矩,丝毫没有因为他是魏国的王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倨傲。
然而是大卫姬这位长辈,一开始显得有些拘束。
不过待等赵弘润将大卫姬请到亭中小叙了片刻后,大卫姬这才逐渐适应。
至于谈论的话题,无非就是卫瑜的身后事。
大卫姬告诉赵弘润,卫瑜的丧事已经在卫国办过,是由卫瑜生前麾下的得力干将夏育、孟贲几人操办的。
夏育、孟贲二人将卫瑜的尸体安葬在卫国「无盐县」城郊的山上,毕竟无盐县曾是东军的大本营。
说着说着,大卫姬眼眶便难免微微泛红,而在旁的卫瑜的遗孀卫陈氏,亦哽咽起来,忍不住说道:“恳请魏王陛下发兵为亡夫报仇。”
听闻此言,赵弘润不禁有些为难。
卫瑜之死,东军那边几乎普遍认为是公子玠下的毒手,但这个猜测其实并不靠谱——公子玠那种庸才,有这个胆量么?
很显然,肯定是别有用心的幕后黑手,在杀害了卫瑜之后,将这件事嫁祸给了公子玠。
遗憾的是,这个幕后黑手究竟是谁,青鸦众暂时还没有什么头绪——这的确很难追查,公子玠派去看押卫瑜的部下玩忽职守,连卫瑜什么时候悄然死在屋内都不得而知,这种事怎么追查?
正因为查到真凶的机会非常渺茫,因此,无论是夏育、孟贲也好,亦或是大卫姬与卫陈氏,都将卫玠视为了杀害卫瑜的凶手——反正计较下来,卫瑜的死,卫玠肯定是有责任的。
但问题是,卫玠再怎么说也是卫国的公子,虽说赵润的确有能力弄死卫玠,但这件事若是别人故意歪曲,未免不太好听——卫国已经失去了卫公子瑜,你赵润再弄死一个卫玠,难不成是希望卫国失去所有继承人么?
更何况,要说责任的话,卫王费也有责任,难道赵润还能连带着弄死卫王费不成?
想到这里,赵润为难地对大卫姬说道:“表兄的事,我大魏实在不好过分介入,还望姨母谅解。”
大卫姬闻言点点头,随即长长叹了口气。
说实话,大卫姬与卫王费的感情并不是和睦,与丈夫相比,想来大卫姬更亲近儿子卫瑜,毕竟卫王费是一个很贪图享乐的人,贵为卫国君主的他,身边自然不缺年轻貌美的女人,难免会疏忽夫妻间的感情。
这从大卫姬在儿子卫瑜死后,带着儿媳卫陈氏与孙儿卫云来投奔外甥赵润,就不难看出。
但话说回来,就算夫妻俩感情再不好,卫王费终究也是大卫姬的夫婿,是故,大卫姬并没有恳求外甥赵润发兵为她儿子报仇,因为她知道,一旦魏国发兵介入此事,那么,她丈夫卫费的王位,十有八九是保不住了。
眼下的她唯一所考虑的,带着带着儿媳与孙儿孙女投奔外甥赵润,代替儿子卫瑜好生将孙儿孙女抚养长大。
待等孙儿卫云长大,她夫婿卫王费多半也已不在人世,到时候,她自然会恳请外甥赵润的帮助,借助魏国的力量,让孙儿卫云继承卫王的位置——似这种事,在这个时代并不罕见。
“润、呃……赵……”
看着赵润,大卫姬有些迟疑于对这位外甥的称呼。
见此,赵弘润笑着说道:“姨母就唤我弘润即可,要不然,阿润什么的也无妨。”
大卫姬仔细地看着赵弘润的眼睛,见这位外甥在说这番话时眼睛中透露着真诚,心下不禁很是感慨,感慨道:“淼儿有你这样的儿子,也是前世的福气了……”
赵弘润愣了愣,这才意识到这位姨母口中的「淼儿」,大概指的就是他的生母。
随后,卫陈氏与卫瑜的妾室刘氏,领来卫瑜的儿子卫云与女儿宁宁,与赵润相见。
看得出来,两个小家伙还是有点拘束,在轻轻唤了一声叔父后,便躲在了母亲身后,让大卫姬与卫陈氏都感觉有点尴尬。
不过赵弘润倒是不在意,笑着与两个小家伙说道:“叔父家中,也有几个小鬼头,年纪呢,比你二人要小两岁,是你们的弟弟妹妹,日后你俩替叔父照看弟弟妹妹,好么?”
两个小家伙虽然有些拘束,但还是有些向往地点了点头,毕竟小孩的天性,在得知有同龄人时,当然心中欢喜。
在自认为与两个小家伙拉近了一点关系后,赵弘润笑着对大卫姬说道:“姨母,时候也不早了,我等先回大梁可好?”
大卫姬点点头,庄重而感激地说道:“那就拜托你了,弘润。”
“哪里的话。”
赵弘润笑着摆摆手,在亲自将大卫姬扶上马车后,一行人便径直返回了大梁。
此时在大梁内,赵润早已为大卫姬、卫陈氏等人安排好了府邸,就在城北宫前那条直道一带,而且附近就有一个禁卫军的哨所,并且他也提前叮嘱过禁卫军,治安方面那是完全没有问题。
大卫姬与卫陈氏跟着赵润来到那座新的府邸,且在后者的陪同下大致参观了府内的建筑设施,无论是对府内的建筑设施还是府内的下人,皆十分满意。
“姨母,你们身边有什么老人么?”
期间,赵弘润随口问道。
他口中的「老人」,即是指信任的心腹,毕竟大卫姬也好,卫陈氏与刘氏也罢,皆是女眷,就算赵弘润已嘱咐过内侍监照顾她们,提供日常所需,但三女身边也需要用来使唤的亲信。
听闻此言,大卫姬说道:“过些日子,有我儿的旧部会来大梁……”
看了一眼少不更事的孙儿卫云,她难得展露笑脸说道:“夏育、孟贲、孟冲那些人说,我儿待他们恩重如山,纵使我儿不幸过世,他们也要追随幼主……”
“夏育?孟贲?”
赵弘润愣了愣,若是他没有记错的话,那可是卫瑜生前麾下的大将,是卫国非常知名的游侠人物。
当日,赵弘润邀请大卫姬、卫陈氏等人与沈太后相见,毕竟沈太后与赵润的生母卫姬曾经关系极好,因此,在得知赵润有意将大卫姬一行人请到魏国之后,沈太后亦很希望与卫姬的姐姐大卫姬见一见,她认为彼此应该有很多话题。
1...742743744745746...8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