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说到这里,他命护卫将行军图平铺在案几上,随即用手指指着上面一处,正色说道:“就按照此前的计划,率先攻陷睢阳,作为我等的立身之本!”
席间众将相互看了一眼,纷纷点头。
三月二十九日,固陵君熊吾兵出固陵,挥军北上攻打睢阳。
而与此同时,魏将博西勒,正率领着四万羯角骑兵,刚刚抵达襄陵,距离睢阳仅仅一百二十里左右的路程……
大魏宫廷 第214章:睢阳之战
『ps:今天家中的网络出问题了,弄了好大工夫才搞好,时间上来不及了,所以只能奉上四千字的一章了,可不是为了断章啊,见谅见谅。』
————以下正文————
“报——!启禀君侯,李昌三千人将已率众攻上敌城了!”
一名传令兵气喘吁吁地飞奔到固陵君熊吾的跟前,单膝叩地,抱拳禀道。
“好!”
听闻此言,跨坐在坐骑上的固陵君熊吾,激动地攥紧了手中的缰绳,用饱含着期待与亢奋的目光,紧紧盯着远方的睢阳城,嘴角扬起几分笑容。
其实在三日前的晌午前后,固陵君熊吾便率领麾下军队抵达了睢阳县境内,来到了睢水河畔。
过了睢水,前方便是睢阳。
当时在睢水的北岸,睢阳县的军队已在河岸上建造了一座简易的魏营,以及若干鹿角等防御设施。
睢阳县的县令,乃是前圉县县令「黄玙」,而守备将军,则是前商水游马五百人将「石信」。
数年前,南梁王赵元佐与其麾下大将庞焕等人从桓虎手中收复睢阳之后,当时的太子赵润考虑到睢阳县地处楚国与宋郡、颍水的「要冲」之一——即从楚国出兵攻打魏国,势必要经过商水、睢阳两地,便有意派遣可靠的官员前往睢阳。
最终,赵润选中了圉县县令「黄玙」。
至于「石信」,此人当年因为在雍丘之战时阵斩杀了楚国前三天柱之一的邸阳君熊商,而当即被游马军的主将马游从百人将提拔为五百人将,随后在几个月后,在当时大梁朝廷论功行赏时,石信又升任千人将。
后来赵润决定迁调圉县县令「黄玙」前往睢阳时,考虑到后者是个文官,且又是太过于稳重的类型,遂决定挑选一名骁勇有冲劲的年轻将领。
当时,赵润就想起了这名在雍丘之战中斩杀了邸阳君熊商的游马军将官,破格提拔其为睢阳县的都尉。
事实证明,赵润的安排不无道理,在得知固陵君熊吾聚集十几万大军前来攻打睢阳县时,睢阳县令黄玙立马就决定固守城池,试图依靠睢阳县的城墙阻挡楚军。
但此时正值三旬壮年的都尉石信却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认为,虽然他睢阳县兵少,只有寥寥数千人,但即便如此亦不可龟缩城内,助涨楚军的气焰。
谁都知道,楚国的军队一般有六七成是由用粮食征召而来的粮募兵组成,而这种乌合之众却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只会打顺风仗——楚军形式大好时,这些粮募兵一个个化身虎狼,简直比正规军还要凶猛;可若是楚军处于劣势时,最先崩溃的,也必定是这些粮募兵。
因此石信认为,退守城池,只会让固陵君熊吾麾下的粮募兵士气大振,一旦这支乌合之众养成了士气,单凭睢阳县数千军队,根本不足以阻挡十几万楚军。
是故石信建议,在睢水北岸设立营寨,不求借助睢水之险阻遏楚军,只求在这里尽可能地给粮募兵造成伤亡,让后者因为蒙受巨大伤亡而士气大跌——只有让粮募兵的士气跌落,睢阳县才能有守住城池的可能性。
四月初五,即是固陵君熊吾率军抵达睢水南岸的日期。
在抵达的当日,熊吾并未选择立刻强行渡河,而是下令麾下士卒就近砍伐林木,打造用来渡河的浮桥,顺带着连攻打睢阳县而用的攻城长梯也一起打造了。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无非就是在行军的过程中,他麾下正规军与粮募兵两者脱节了,接近七成的粮募兵,在行军过程中远远落后于正规军,一直到黄昏前后,这些粮募兵才姗姗来迟,抵达了睢水。
这使得固陵君熊吾错失了偷袭睢阳县的机会,使得睢阳县都尉在得到巡游哨兵的警讯后,及时率兵出城,在睢水北岸建了一座简易的营寨。
当然,这并不影响固陵君熊吾攻打睢阳的战术安排,毕竟他也从未想过要依靠「长途奔袭」来攻陷睢阳县——长途奔袭对士卒的要求太高,寻常的楚国士卒是玩不转的。
除非是极特殊的个别精锐军队,比如像上将项末、项娈等楚国名将的嫡系近军。
次日,也就是四月初六,固陵君熊吾便下令麾下军队强渡睢水,而河对岸的睢阳县都尉石信,则带领约三千士卒拼死阻击。
当日强渡睢水的楚军粮募兵,前前后后多达两万余人,而都尉石信麾下却仅仅只有三千士卒,兵力相差悬殊。
但凭借着士卒个人实力以及武器装备的差距,石信军的三千余魏卒,硬生生阻挡了固陵君熊吾长达两日之久,并以自身折损过半作为代价,让楚军蒙受了十倍的损失。
更要紧的是,石信顽强的防守,终于等到了上梁侯赵安定的援军——后者在得到消息后,立刻就率领私军八千前来相助。
在第三天的傍晚,都尉石信与上梁侯赵安定二人商议。
考虑到当时石信麾下的残存兵力,士卒们在奋战了三日后,已异常疲倦,上梁侯赵安定建议石信与他一同退守睢阳。
原因很简单,因为上梁侯赵安定不认为自己能够挡得住楚固陵君熊吾的军队。
这也难怪,毕竟上梁侯赵安定麾下的军队仅仅只是私军,士卒的战斗素养与装备程度,别说跟他魏国第一梯队的精锐之师相提并论,就连石信麾下的那些县军都未必赶得上——毕竟是私军嘛,武器装备什么的,都需要似上梁侯赵安定这样的贵胄向朝廷低价收购淘汰的军备,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石信起初有些犹豫,但仔细想想,最终还是接受了上梁侯赵安定的建议,放弃了睢水北岸的营寨,与后者麾下的私军一同撤回睢阳——反正这场渡河之战,他已成功地阻击了固陵君熊吾整整两日余,且让楚军蒙受了接近两万人的伤亡,但从「挫灭楚军气焰」这方面来说,他已然达成了目的。
四月初八的下午,固陵君熊吾得知河对岸的魏军徐徐撤退,便立刻下令士卒渡河,终于使麾下军队跨过了睢水。
不得不说,这是楚军的一大胜利,但由于前两日粮募兵的伤亡实在太多,楚军的整体士气还是难免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军中的粮募兵,已出现个别粮募兵逃亡的现象。
四月初九,固陵君熊吾率军逼近睢阳。
此时睢阳城内,大概就只有本属于睢阳县的县兵约两千余,外加上梁侯赵安定的八千私军,这仅仅万余士卒,面对楚军十几万人的围城,难免是有点紧张。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睢阳县令黄玙亲自出面恳请城内诸大小家族的帮助,因为在他看来,倘若能得到这些大小家族的帮助,后者将各自家宅的护院、家仆凑一凑,搞不好也能凑出个四五千人来。
更要紧的是,县令黄玙需要赏赐钱财激励城内守军士卒的士气,可单凭县仓内的那些库存,根本不足以让他做成这件事。
不得不说,宋郡人非常团结,这从当年几乎大半个宋郡都在暗地里支持向軱的北亳军就可见一斑。
这不,当城内各家族得知县令黄玙邀请他们到县衙相聚、商议如何击退楚军时,其中但凡有些眼力的,已经交代家人筹集府上现有的金银铜钱,准备主动献给县衙;纵使那些脑筋并不活络的,待等在聚会时,当县令黄玙亲口道出县衙如今缺钱激励士卒士气的窘迫后,亦纷纷慷慨解囊。
这让在一旁观瞧的上梁侯赵安定看直了眼——宋郡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方,这么好说话了?
其中关键,无非就是两个人:一个是前宋郡义军北亳军的领袖向軱;一个即是魏王赵润。
向軱作为宋国英雄向沮的幼子,他在宋郡的威望当真是无可复加,再加上此人在自尽前写下遗书,劝告麾下将领与宋郡子民臣服于魏国,因此,魏国非但没有抹黑向軱,反而进一步提高了向軱的名誉,称其为「宋国最后的忠臣」。
当然,魏国朝廷的目的,只是为了和平收复宋郡,但朝廷这样的做法,却也让向軱逐渐取代其父,成为了宋郡人心中憧憬的英雄——既然这位英雄都劝告他们臣服于魏国,日后双方不再相互厮杀,宋郡人又岂会不从?
于是,凭着向軱临死前的遗书,宋郡的贵族、百姓,纷纷臣服于魏国,再不思反。
至于魏王赵润,别看他当初坚决拒绝了向軱提出的「宋郡自治」的要求,但在魏国收复宋郡之后,赵润也并未‘惩罚’宋郡人,甚至于到后来,只要该名宋郡人他承认自己是魏人的一员,魏国朝廷也不禁止他踏上仕途,甚至是在宋郡当地为官。
而事实上,在魏国收复宋郡后至今,在「抚宋特使崔咏」的举荐下,宋郡有不少当地的望族家主出任了该地的官员。
此时宋郡人这才明白魏王赵润的“固执”:首先必须宋郡是魏国的领土,其次必须承认宋郡人亦是包含在“魏人”这个范畴之内,就好比梁郡人、河内人等等。
至于其他的,这位君主其实并不苛责,他甚至允许宋郡人继续祭奠向沮、向軱,甚至是曾经的宋王室。
在这个情况下,宋郡的民心,难免就逐渐偏向魏国,至于魏王赵润,亦逐渐被宋郡人视为贤明的君主。
正因为已逐渐接受了魏国,接受了魏王赵润的统治,并逐渐将自己视为魏国的一员,因此,当睢阳县遭到楚军进攻时,当县令黄玙恳请他们相助时,睢阳城内的贵族、家族们,纷纷慷慨解囊,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让黄玙非但筹集到一大笔钱物可以用来鼓舞士卒的士气,亦得到了约四千余人的壮丁。
四月初十,固陵君熊吾攻打睢阳县。
一方是士气平平的十几万楚军,一方是众志成城的睢阳县军民,想来固陵君熊吾万万也不会想到,尽管他为了早日攻克睢阳,在首日一口气动用了五万军队,分别从睢阳的西城门、南城门、东城门三个方向攻打城池,可没想到,足足鏖战了四五个时辰,楚军还是没能攻上城墙。
开什么玩笑?!
当时,固陵君熊吾气地一下子就折断了手中的马鞭。
也难怪他如此愤怒,因为此刻守在睢阳县的,只不过是约一万六七千的守军而已,并且这些守军,只有两成是当地的县兵,五成是上梁侯赵安定带来的私军,其余三成,则由一些护卫、家仆、家奴组成,纵使与他麾下的粮募兵想比较,也决计厉害不到哪里去。
可就是这样一支七拼八凑的守军,居然挡下了他五万军队的攻城,这简直岂有此理!
倘若是败在魏国像商水军、鄢陵军、魏武军这种精锐之师手中,那固陵君熊吾倒还能接受,这似这种七拼八凑的乌合之众居然也能挡住他的攻势,这让固陵君熊吾气地火冒三丈。
当日收兵之后,固陵君熊吾就将麾下诸将召到跟前,狠狠斥责了一番,纵使心腹将领如季虬等人,亦遭到了熊吾的斥责。
“君侯放心,不出三日,我等必定能攻克睢阳!”
当时,面色羞愧的季虬,当着诸将领的面,向固陵君熊吾立下了军令状。
这总算是让熊吾的面色稍微好看了些。
次日,熊吾继续率军攻打睢阳,且进攻的力度,比较前一日更加激烈。
睢阳县的军民拼死防守,才堪堪守住了城池。
待等到第三日,固陵君熊吾考虑到他的军队已在睢阳县耽搁过久,唯恐魏国派来援军,遂一口气动用了十万军队,分三面围攻城池。
不得不说,在绝对的兵力优势下,纵使睢阳县的军民奋力守城,最终还是难以避免被楚军攻上城头。
这不,待鏖战到晌午时,固陵君熊吾麾下将领李昌,就率领一队人马攻上了睢阳县的城墙,让熊吾心中大喜。
然而,心中大喜的熊吾却并未注意到,在睢阳城西远方的丘陵上,有一伙人正站在山顶,遥遥望着睢阳一带的战事。
为首那位双目炯炯有神的将领,正是羯角骑兵的督将,博西勒。
熊吾更不会知道,其实博西勒已经在这片丘陵,观战了足足两日了。
“……传令下去,该是我军出击的时候了。”
目视着睢阳方向远处的攻城战,环抱双手而立的博西勒,抬起右手,用羱族语叽里咕噜地下令。
“全军出击!击溃他们!”
片刻之后,数万凶残悍勇如草原狼的羯角骑兵,呼啸着从丘陵的两侧涌了出来,胜似魏人耳闻能详的恐怖狼灾。
大魏宫廷 第216章:湖陵战场【补更16/40】
『ps:不定期开始补更,算算,完结前应该能补完的。另外,颈椎疼,求月票。』
————以下正文————
四月十八日至十九日,魏王赵润收到了分别来自睢阳县令黄玙、都尉石信,以及上梁侯赵安定、跟羯角骑兵统帅博西勒四人派人送来的战报。
他们四人讲述的皆是同一件事,即「睢阳之战」,只不过侧重的角度有所不同。
县令黄玙的战报,对敌我伤亡的具体等等,只是一笔带过,他更侧重于描绘在面对楚国军队进攻的情况下,睢阳县的军民以及城内的贵族、家族如何众志成城,携手与共,希望朝廷针对这股「保家卫国」的正气,给予嘉奖,最好也能像召陵一样,在城墙内侧铭刻在这场仗中英勇牺牲的睢阳县军民的名讳,供后人瞻仰什么的。
对此,赵润当然不会拒绝。
而都尉石信的战报,却是四份战报中最具体的,他客观地讲述了整个「睢阳之战」的经过,以及敌我双方的具体伤亡数字,但作为将领,石信与黄玙最大的区别在于,他将击退楚军的最大功劳归属于军队,无论是睢阳县的县军、亦或是上梁侯赵安定的私军,或者是博西勒的羯角骑兵,不像黄玙,认为城内军民的团结一致,才是击退楚军的最大因素。
而除此之外,都尉石信在战报中隐晦地提出建议,希望能扩充睢阳县的驻守兵力,并且希望将这支军队,从「县军」提升上「驻防军」的高度,这一部分在战报中所占的篇幅较大,归根到底就是为了阐述一件事:睢阳地处“要冲”之地,需要提高自保能力。
赵润想了想,也同意了。
至于上梁侯赵安定的战报嘛,应该是四份战报中‘私货’最多的,总结下来就是述苦、表忠心,大抵是说他对国家、对君主赤胆忠心,得到睢阳县都尉石信的求援后,就立刻率领私军前往援助,然后就开始述说在这场仗中的损失,他私军的损失,包括他在那场仗中英勇杀敌、却被敌军箭矢命中、受到了重伤什么的。
看到这段时,赵润心下撇了撇嘴:受了那么重的伤,却也没有妨碍你写信向朕邀功嘛!
当然,腹诽归腹诽,但随后赵润还是写了一份嘉奖上梁侯赵安定的书信,毕竟俗话说,想要马儿跑地快,就得给马儿喂草。
既然上梁侯赵安定确实对睢阳县有所贡献,那么,赵润自然要给予嘉奖,以此继续激励国内的贵族,继续为国家效力。
最后就是那份由博西勒所写的战报,这份战报非常简洁,仿佛只是为了告诉赵润,睢阳的危机解除了,固陵君熊吾也杀掉了,至于固陵邑内那背叛魏国、勾结固陵君熊吾的屈氏一族呢,他羯角的勇士也将其除掉了。
看到这份战报,赵润咂了咂嘴。
『固陵邑的屈氏一族……是高括下了令么?』
赵润暗暗想道。
原来,赵润叫参将翟璜以天策府向博西勒下达的命令中,就只有「解围睢阳」而已,没想到博西勒居然袭击了固陵邑,攻占了这片土地。
赵润觉得,这很有可能是左都尉高括下的令,因为只有高括才得知固陵邑的屈氏一族已暗中勾结固陵君熊吾背叛魏国这件事,并且,高括本人也是赞成介子鸱、公羊郜等人那「中原一统」思想的魏臣。
既然固陵邑的屈氏一族愚蠢地选择了背弃魏国,那么,高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必定会趁机将固陵邑收回魏国。
而事实上,这也是符合魏国利益的。
想当初魏国并未收复宋郡,在这种情况下,固陵邑好比是一块夹在宋郡跟楚国之间的飞地,易攻难守,是故被魏国放弃。
但如今,魏国早已收复了宋郡,倘若收复固陵邑,便可进一步联系睢阳与商水,并对楚国的平舆邑施加压力。
基于这一点,赵润在思忖了片刻后,选择揭过此事,反正高括作为天策府的左都尉,他确实有这个权力。
再者,赵润也无需担心高括会背叛他,或者说做出什么危及他魏国的事来。
相比较而言,反而是博西勒杀了固陵君熊吾这件事,让赵润感觉颇为可惜。
毕竟就像固陵君熊吾当日对博西勒所说的,只要他投降魏国,魏国就拥有了介入楚国王位之争的名分,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现任的楚王熊拓——赵润不信熊拓已彻底地掌控了楚国,因此,熊吾若是真肯投降,这还真不失是一张好牌。
可没想到,博西勒那家伙居然把熊吾给杀了……
“可惜可惜。”
赵润喃喃念叨了两句。
虽然他对熊吾的死感到有些可惜,但也仅仅如此而已。
再者,人都杀了,赵润也不会因为这个就去苛责博西勒,因为无济于事嘛。
“将这些递还天策府,留作日后论功行赏的考证。”
随手将博西勒的战报丢到桌案上,赵弘润指着这四份战报对大太监高和说道。
“是,陛下。”
高和立刻吩咐身后的小太监,将这四份战报归还天策府。
而此时,赵润则已经走到甘露殿书房正中央的桌案旁,注视着桌案上那张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士卒棋子的中原地图。
“固陵君熊吾这一方,已经解决了……”
喃喃自语着,赵弘润拾起地图上「睢阳」一带的一枚代表着楚国军队的士卒棋子,看也不看随手将其丢到一旁的火盆中,溅起几丝火星。
旋即,赵润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地图。
西边的秦国,依旧毫无异动,暂时可以不管。
商水邑那边,魏军在城外的六座军营,已经逐一被楚平舆君熊琥拔除了,但熊琥为此也付出了近十万兵力的损失,眼下熊琥正在等待重新征召的兵力,暂时也可以不管。
邯郸那边,魏军依旧恪守着魏王赵润的命令,拒不出征韩国,也可以暂时不管。
逐渐地,赵润的目光徐徐落到了地图上的「微山湖」一带,那里摆着几艘精致的战船雕塑,而南边则立着几个楚国士卒的棋子雕塑。
这两者,分别代表着魏国湖陵水军,以及楚国楚水君麾下的军队。
这里,是目前魏国与楚国,不,应该说是整个中原气氛最凝重的战场。
不得不说,赵润曾对湖陵水军寄托厚望,希望湖陵水军能击溃楚国楚东地区的精锐。
当然,湖陵水军至今也并未让赵润失望,问题是,这次湖陵水军面对的敌人,实在是太强大了。
上将项末、新阳君项培、寿陵君景云、邸阳君熊沥,甚至于连曾经一直驻守在昭关的、项末的弟弟项娈,如今亦率领着其麾下军队,还有越国的东瓯军,一同来到了微山湖一带,这简直就是囊括了楚国楚东地区的所有精锐楚军。
面对如此强大的楚国军队,别说单单一支湖陵水军,就算是再加上商水军、魏武军、鄢陵军等,怕也是一场恶战。
“先拔除湖陵水军这颗钉子,然后挥军宋郡,在宋郡汇合齐鲁越等国的联军,联手攻打我大魏……呵呵,楚水君,意外地是一个非常稳重的人嘛。”
赵弘润忽然嗤笑道。
“陛下,湖陵急报!”
殿外,传来了急促的通报声。
在经过赵润的允许后,只见一名宗卫出身的天策府卫士急匆匆地奔中殿内,抱拳说道:“陛下,湖陵急报,鲁国将领季武、桓虎率众部署于微山湖北岸,欲进攻我国水军。”
“……”
听了这急报,赵润脸上毫无异色,微微皱了皱眉就平静地遣退了那名前来传递消息的卫兵。
『……湖陵水军挡不住了,不,就算鲁国的军队不参战,湖陵水军也挡不住楚国的军队……看来原定的方案战略是不成了……至少湖陵水军这边,得再想想……』
凝视着地图半响,赵润忽然吩咐道:“高和,通知天策府,命其令湖陵水军立刻后撤,沿着梁鲁渠退至定陶,以免被楚鲁联军两面包夹!”
“是,陛下!”
大概十日后,几名青鸦众日夜兼程地赶到了湖陵,将天策府的命令交给了大将周奎。
此时湖陵水军的防务,主要分为陆水两方,陆即是指应对来自泗水郡的进攻,也就是楚水君麾下的楚国军队,而水路方面,则是来自于微山湖——一个月前,楚国的战船沿着泗水逆流而上,强行突入了微山湖,以至于迄今为止魏楚两国的水军已在微山湖上爆发了好几场战事,不过暂时还是魏军这边占据优势,毕竟湖陵水军的虎式战船,可要比楚国的战船先进地多。
但水战上的优势,却无法挽回陆地之上战事的劣势,面对楚军几十万军队,湖陵县摇摇欲坠,纵使是周奎、蔡擒虎等人,也不知还能坚守几日。
而就在他们忧心忡忡之际,他们忽然得到了天策府的命令。
“什么?后撤至定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