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自卑与超越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阿德勒著;李章勇译
所以,我们必须要让罪犯明白自己的处境,还要让他知道为什么做了错误的决定,进而让他对生活产生勇气,对别人产生兴趣,重视与别人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面对生活。假如我们在一个人的孩童时期,就让他明白这一点,显然对于他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会大有裨益。如果真能够这样的话,孩子也就不会再选择犯罪。
正因为这样,在对所有案例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罪犯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童年生活方式的影响,而且可以看到他们的个性里缺乏一种合作气质。
实际上,这种合作精神并非天生就有的,需要后天学习才能具备。对每个人来说,合作精神只有通过培训与学习,才可以具备。无数的犯罪案例证明,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在合作精神上的缺失。
至此,我们应该已经知道了解决犯罪问题的答案。其实,我们数千年来,一直在努力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并尝试过所有的方法,可最后无不以失败而告终。直到个体心理学产生后,我们才真正知道了自己应该怎么做,那就是:教会罪犯合作。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应该说,个体心理学已经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改造每一个罪犯。话虽如此,但要真正将一个罪犯改造成功,并非一件易事。其实,在我们的社会里,很多人在经历合作方面的挫折后,他们的合作精神也就逐渐消失殆尽了。
正因为此,我们可以发现,越是在艰难的世道,犯罪量便会急剧攀升,这是因为人们无法获得一定工作机会,也随之失去了很多合作的机会;一旦他们长时间面临合作缺位,久而久之,就会对正常的合作心生抵触。而这也往往是从宏观角度看待犯罪问题时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可以说,在改造罪犯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即便我们不能成功改造每一个罪犯,但我们也一定可以为他们做些事情。比如说,对于一些曾经失业或者技能不足的罪犯,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一份正当的工作。其实,这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做的唯一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保证这部分人仅留下的一些合作能力不至于丧失。
实际上,假如我们做到了这一点,罪犯数量便可以大大减少。绝大部分罪犯是因为正常的工作受阻,才导致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所以,我们的整个社会要为改进经济条件,以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努力。
此外,我们还应该让孩子为以后的职业接受必要的训练,这样的话,他们在进入社会后,才不至于手足无措而恐慌,也可以使他们在职业选择上更加从容。当然,我们在对罪犯进行改造时,这些训练也可以在狱中进行,从而使他们离开监狱后,便可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比如,我们还可以组织犯人关于社会问题进行一场讨论,这样的话,可以通过这些犯人在世界观上的碰撞,使得他们对这个世界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要教会他们不要限制自己,也不要限制自己对别人的兴趣。我相信,通过这些矫正性的行为,我们在纠正罪犯的过程中,必然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
还有,我们应当避免一些容易让人产生贫富悬殊的感觉。假如贫富分化极其明显,显然会激怒一些处境窘迫的人,并引起他们的忌妒。所以,我们必须消除夸耀之风。实际上,一个经济上再优越的人,也没有必要炫耀自己的财产;否则的话,只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此外,在对那些智力迟钝或是问题儿童的诊疗中,我们可以知道,假如仅是挑战他们,刺激他们的自尊,那么对他们的诊疗必然会毫无结果。实际上,这些发展上出现问题的儿童,正是长时间因为环境在不断地挑战自己,才会让自己生出一种消极态度。其实,罪犯也是这样。
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都可以看到警察、法官以及我们制定出来的法律在挑战罪犯,可结果并没有因此而消灭犯罪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单纯地挑战罪犯,并不足以消灭犯罪现象;当然,如果我们一味地纵容罪犯,也不会根除犯罪现象。所以,单纯的高压或者怀柔政策都不能成功地改造一个罪犯,只有让这个罪犯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自己的处境,才能让这个罪犯改变。
通常来说,罪犯的心理本来已经受过某种程度的伤害,假如我们对他们鄙视、敌意,不能对他们施以人道的话,其结果只能把他们往相反的方向推。从这个意义上说,死刑并不能吓到罪犯,只会让罪犯在被行刑的时候,想起自己被捕时的致命错误,这种想法会激励别的罪犯必须变得更加聪明。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使让很多罪犯看着另一些犯人被执行死刑,可那些作为看客的罪犯一旦获释,还会有很多人选择继续犯罪。
同时,如果我们提高破案率,或许也会有用。实际上,据我所知,至少40%的罪犯得以逃脱。可见,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矫正犯罪,将会使我们面对犯罪问题时更加棘手。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在狱中,还是在狱后,我们都不应当侮辱或挑战罪犯。而且,如果必要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增加监狱看守员的数量,这样的话,显然对改进罪犯的教育会有帮助。当然,这里的重点是,一定要增强罪犯的合作精神。
4.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如果我上面的建议能够得到人们的采纳,我想一定会使我们在矫正犯罪方面获得成功。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想办法提升他们的合作度,发展他们对别人的兴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这样的话,我相信,罪犯数量一定会急剧减少,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实际上,大部分罪犯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犯罪生活,而且他们的犯罪活动通常是在青春期就开始了。人们在15~28岁之间,犯罪率最高;我们要知道,一旦孩子接受了正确的教育,得以健康成长,他们的家庭也会受到好的影响。比如说,在家里,父母可以得到一个好的帮手;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面对懂事的学生;在社会上,人们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
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让孩子从小便获得好的发展,从而使孩子更好地应付后面的生活。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必须要综合考虑,绝不是说把孩子都抓起来教训,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我们还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那就是充分利用教师的作用。正如我们在前面论述学校教育作用时所说的,假如孩子早期在家庭环境里已经形成了一些错误,那么,在孩子的一生里,能够予以纠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机会,便是学校阶段,特别是由老师来予以纠正。实际上,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正因为家庭不能承担完全的责任,人类才设立了学校,并助家庭一臂之力。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学校来使人类更友善、更乐于合作呢?
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几乎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人与人合作的基础上。假如人类不乐于合作,彼此不感兴趣,那么人类就不可能使自己做出更大的贡献,因为单个的人常是弱小的。假如人类之间真的没有合作,恐怕我们的科技不会如此先进,我们能否在地球上生活下去也将是个问题。
倘若我们以这样的精神如此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显然会更加喜欢合作。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也就不会退缩,而是通过更好地合作来解决,并使得事情的结果最终符合大众的利益。如果真能够如此,那么,这无疑是人类的福音。





自卑与超越 第十章 职业问题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自卑与超越最新章节!
chapterx occupation
童年时期的经历和人后来职业的选择大有关系,家庭和学校对儿童未来职业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父母、教师以及所有对人类未来的进步和发展感兴趣的人,都应该努力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训练,以使他们在进入成年人的生活时,不至于在分工制度中无法占有一席之地。
人类最古老的努力之一,便是和同类缔结友谊。人类的进步总是意味着更高程度的合作,无论在家庭还是到社会,都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合作与吸引。
平衡人生的三大任务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出了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我们所形成的三大任务。其实,在这三大任务里,每一个都不可以孤立地完成,需要彼此联系。在第一个问题中,我们知道自己居住在地球上,这是最基本的事实,依赖于地球上的资源、土地、气候和空气来生存,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积极地展开工作。事实上,在我们的每一个时代,人类都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一些问题,取得了一些进步,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
实际上,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最好途径,便引申出了第二个问题,即社会问题。我们同属于人类,必须相互依赖,不可彼此分隔,所以,我们之间需要友谊来维系,这就需要合作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第一个问题,并得以大踏步地前进。
正因为人类学会了合作,我们的劳动分工才得以进一步细化,并促使了很多专家的出现。假如每个人都在地球上仅凭一己之力谋生,不与别人合作,那么,我们就无法展开大规模的协同工作,更谈不上创造人类独有的辉煌。
诚然,我们也发现有些人试图逃避工作,这无异于逃避合作。这通常是被宠坏的孩子才会选择的生活方式,即只要一遇到问题,就乞求别人的帮助。这些被宠坏的孩子阻碍了人类合作的开展,并把负担抛到那些积极解决生活问题的人身上。
第三个问题是,我们人类分为两个性别,一个是男性,另一个是女性。在人类的延续中,我们只有与异性合作,才得以完成自己的角色。于是,性关系在人类当中便成为一个敏感而重要的问题。实际上,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够孤立地解决。比如说,我们需要有一份有利于大众的正当职业,并与别人友善地接触。
实际上,迄今为止,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便是实行一夫一妻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两性的平等。
上面这三个问题,不会单独出现,通常是缠绕在一起的。如果其中一个问题受损,那么另外两个也会受到影响;假如我们解决好了其中一个,那么另外两个也会好转。基于此,我们可以说,这些问题是同一环境、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这个共同的问题便是:人类必须在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里保全生命,延续生命。
有时候,我们发现一些人用事业作为借口,来逃避友谊和婚姻。这些人往往选择过分地投入工作,以此来逃避爱情和婚姻,以为只有事业有成时,才可以谈爱情。可结果,他们要么一生事业无成,要么事业有成了,发现已经韶华不再。然而这些人又常给自己以借口,比如:“我一直努力工作,所以顾不上婚姻和家庭。”
这种情况在一些因为逃避友谊和爱情的神经症患者里尤为常见。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似乎对异性不感兴趣,对别人仿佛也没有兴趣,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于是,他们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然后诅咒生活对自己如此无情。久而久之,他们的一些神经官能症便出现了,比如会突然胃疼或无端地头疼。
如此一来,他们又觉得自己既然身体不舒服,更没有过多的精力来投入友谊和爱情了。此外,还有些人频繁地换工作,总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可实际上,他们无论做什么,都难以长时间地坚持,最后,又麻木地一再换工作。假如这样的话,显然对他们的身心状况也会不利。
早期训练
一个人在后天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与他们早期的训练有很大关系。通常来说,一个人在三四岁的时候,他的职业取向便已基本定位。在此后的岁月里,他基于这种定位的兴趣会日益突出。假如我们从小便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这方面的兴趣,显然,我们就会在职业上少走很多弯路。
1.家庭和学校的影响。
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母亲是影响我们职业兴趣的第一个人。实际上,假如我们在人生的头四五年就能受到母亲良好的培养,那么会对我们长大以后的主要活动范围产生重要影响。正因为这样,凡是有人找我做职业规划,我必然会先了解他的早期生活,包括询问他小的时候对什么感兴趣。实际上,人们在小时候的记忆会在潜意识里让他一再把自己培养成这样的人。
培养一个人的第二步,主要是在学校。与过去相比,我相信,现在的学校日益重视培养孩子的职业兴趣,以及训练孩子们眼、耳、手的配合。其实,这种肢体配合度的训练与其他学科几乎一样重要。
当然,我们还要知道的是,各学科也都会对孩子的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尽管一些人长大后说,自己早期学习的拉丁文后来都已忘记,但这并不意味着早期学习这些科目对以后的工作没有用,只是我们已经将这些科目的知识潜移默化地糅合进日常应用里了。通过长期积累的经验,我们发现,学生学习这些科目,是训练其他职业技能的一个绝佳途径,并为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些新式学校注重教会学生手工艺技术,这样的话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技能。当学生看到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从自己的手中出来时,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还是很有帮助的。
2.纠正哪些潜在的错误?
有些人在选择职业时,比较任意,但选择后又会不满意。其实,对这些人来说,获得一份职业,好像并非一份工作,不过是一种优越感罢了。他们时常会以这种优越感向别人炫耀,却忘记了这些工作为人们带来什么样的贡献。实际上,这些人总是被宠坏的孩子,他们的兴趣仅在于炫耀自己,不断地获得别人的帮助。
还有些孩子不愿担任领导职位,他们总希望自己的前面有一个带领人,然后自己做他们的下属。其实,这也不是孩子眼中健康的发展态势,我们要打击这种奴性思维。假如孩子的这些思维不加以阻止,那么长大后,他们就难以在组织中起到主导作用,并仅满足于选择一个小职员的职位,从事一些无足轻重的例行工作。
此外,逃避工作、好吃懒做、马虎大意等错误倾向均开始于生活的早期。假如我们发现有个小孩走向了这种困境,我们就应该帮助他们发现其中的原因,并尽可能帮助他们改正。而且,从我们得以生活在地球上的常识可以知道,一种符合逻辑的思维是,我们注定要工作、合作与奉献,只有这样,人类的生活才能够延续。
3.天才形成于早期努力。
实际上,童年时期的早期训练,与所谓的天才有密切关系。此外,关于天才,也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天才总可以在某些方面为人们做出巨大贡献;或者说,假如一个人不能被人们认为能为大众带来利益,显然就难以称得上天才。与此同时,那些人类中的天才人物对我们整个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不妨看一些天才为我们作的贡献。荷马在他的史诗里提到三种颜色,并可以用它们表现出不同颜色的色彩和细微差异;音乐家可以为我们提供美妙的曲子,并丰富着我们的心灵;诗人则教会我们对生活的热爱。那些文学与艺术天才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他们洞悉人性,所以他们的作品才可以打动人心。
所以,天才是最乐于合作的人,并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寻找灵感。通常来说,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出来,一些天才甚至有严重的生理缺陷,可他们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我们还可以发现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的乐趣,并艰苦地训练自己,包括磨炼自己的判断力,努力深入探索种种问题,从中寻求答案与理解它们。
从天才的这些早期训练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才华和天赋无一不是自己通过勤奋创造出来的,并非生来就有。正是因为他们的艰苦奋斗,我们现在才得以享受他们带来的价值。
4.才能的培养。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早期努力是后来成功的基础。假如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她要给自己的布娃娃缝一顶帽子。当看到她在忙碌时,我们告诉她什么样的帽子漂亮,还可以给她提出好的建议,包括怎样缝才会更漂亮。如果这样的话,小姑娘显然会受到鼓舞,而且在缝帽子的时候,会加倍努力,以提高自己的手艺。
假如我们不是这样,而是一看她拿着针缝帽子,就紧张地对她说:“快把针放下,会扎伤你手的!而且,我们也没有必要做这顶帽子,我们可以买顶比这个更漂亮的帽子。”如果这样的话,这个孩子可能会放下手里的针,并放弃努力。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两者,就会发现,前者可以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艺术创作力,会从小就培养她工作的能力;后者会让孩子慢慢觉得无法判断自己的兴趣究竟在哪里,并会认为买来的一定比自己做得好,久而久之,也就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兴趣。
辨识孩子的兴趣
一个人在童年时,对某方面的兴趣会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影响深远。然而,我们知道,孩子小时候的兴趣比较琐碎与宽泛,我们怎样才能辨识预测孩子今后职业的兴趣呢?
1.童年时代的宣言。
可以说,要是孩子在小时候就发现自己长大后该从事什么职业,那么这个孩子的发展自然会简单很多。其实,类似的问题,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也曾问过孩子,但很多答复显然难以反映出孩子的真实状况。因为孩子们在回答时,不少情况都是信口而说的,并未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比如,孩子们可能会说想当飞行员或者司机,但它们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些职业。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他们认清自己选择的动机,从而推测出他们未来的前进方向,并帮他们找到推动力量与目标,以及实现的方法。同时,我们询问孩子未来期望从事的职业时,孩子的回答也可以反映出他们认为有优越感的职业。从孩子的回答里,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找到能够有助于他们的其他机会。
当孩子到十二三岁时,会更加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如果我听到这样的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职业方向时,常会感到一种悲哀。当然,或许这样的孩子表面上没有什么雄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未来的职业毫无兴趣,他们也可能野心勃勃,只是不愿说出自己的野心罢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对他们的兴趣加以训练。
还有些孩子虽然16岁了,面临高中毕业,但对自己的未来还是拿不定主意。很多时候,他们在学校是出色的学生,可面临生活时,却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他们富有野心,但不懂得与别人合作,因而无法在劳动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随之也就找不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由此可见,我们早一点问孩子长大后想干什么,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帮助的,起码不至于让孩子以后面对社会时,对职业一片茫然。事实上,我在一些学校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就常问学生这样的问题、这样的话,孩子们就不会忘记这个问题,并思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当然,我通常还会问学生,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答复。孩子们给出的答案常带有启发性。比如说,从孩子的回答里,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生活方式,还可以看出他们的兴趣,以及他们认为生命里最宝贵的东西。实际上,只要孩子认为的这种宝贵的东西对人类有益,我们就应该予以支持和鼓励,因为只要符合社会的正当需要,我们也无法说清哪些职业高尚、哪些职业低下。
我们相信,只要孩子们专心为自己的选择去努力,并致力于为别人的幸福做贡献,他就和别人一样,完全是有用的、重要的。实际上,他们的职业不过是劳动分工的需要,并借由自己的职业,更好地训练自己,让自己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还可以完善自己的志趣。
我还发现不少人,他们的志趣长时间停留在四五岁时所培养的方向上。尽管后来由于生活的压力,他们从事了与自己兴趣无关的工作,但他们仍会时常留恋自己童年时的记忆。由此可以进一步看到,童年时期的宣言与训练,对我们而言,是多么重要。
2.早期记忆。
在对人们进行职业指导时,早期记忆需要予以仔细考虑。假如孩子在他的早期记忆中,对视觉的东西感兴趣,我们就可以判断出他比较适合做需要用双眼的工作;假如有些小孩对与人说话,对声音、风吹或铃响感兴趣,我们可以判断出他们属于听觉型,由此可以推测出他们比较适合做与音乐有关的工作。
还有些人在回忆中,对一些动作印象深刻,那么他们可能对运动类的工作比较感兴趣,或许会喜欢做些需要耗费体力的工作。
3.表演的游戏。
我们时常会看到孩子们做“过家家”的游戏,这可以折射出孩子们在为成人生活做着准备;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对机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的兴趣所在,比如,有的孩子想当一名老师,他在童年时可能会聚集一群小孩子,做出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样子。假如孩子将来能够实现童年时期的抱负,显然可以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一份成功的保障。
对于一些渴望当妈妈的小女孩,她们可能会喜欢玩布娃娃,而且对培养婴儿有浓厚的兴趣。假如她们下面还有弟弟或妹妹,就会表现出对弟弟妹妹的热心照顾。我们应当鼓励她们的这种行为,也不要害怕小女孩玩布娃娃。有人觉得这么小的女孩给她一个布娃娃,看着她仿佛当妈妈一样地玩,似乎不太实际。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小女孩的这种游戏实际上是在训练自己以后作为母亲的角色。实际上,女性在幼年时有这样的游戏经历,对她以后做一个出色的母亲是有帮助的。
1...13141516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