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楚氏赘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百里玺

    这首昏侯新词如今被城里的众举子、儒生们广为传颂,已经传遍了金陵城。

    早就传到了许多大户人家的小姐们耳中,甚为喜爱。

    小姐姐们对这新词的喜爱,甚至还要胜过那些读书人。

    这也不奇怪。

    诗以言志,词以咏情。

    大多数的诗不是太适合女子读,过目即忘。

    但是这首词的婉约凄美,却轻易的打动无数千金小姐的芳心,甚至潸然泪下。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每到傍晚时分,她们的心思便宛若这首词一般,细腻而敏感。稍加吟读,简直就是在写自己的心思啊!

    李虞自不例外,一听这首昏侯新词,便满心欢喜,无比的喜爱。

    这首词的前半阙,“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虽是骂鸿门客栈,但更是小昏侯写自己入赘的心情。

    后半阙,“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是小昏侯在对她暗示什么

    啐!

    李虞面色微红。

    楚天秀醉酒酣睡,到了傍晚时分,这才在书房里悠悠醒来。

    一位太监早已经在平王府等候多时了,等着宣见小昏侯。

    楚天秀立刻去见这位太监。

    太监说,奉皇上之命,送来一道丞相府的丹阳县令委任文书、两套冬夏县令官服,只过完大年,出了元宵节庆,便可走马上任。

    这位太监还带来了皇帝的口信,委婉的说道,这丹阳县虽是小穷县,人口仅三千户,但好在依然是天子脚下,离金陵城非常近。

    小侯爷在丹阳县里待的不顺心,可以时常回金陵城住,还是挺不错的。

    总之,皇上也好、丞相府也罢,对他这位县令的期待和要求都不高。

    政绩什么的,最好不要有。

    千万别学纣王一般顽劣无道,大兴土木,把县里的几千户百姓给逼得造反。

    毕竟按照小昏侯以前把金陵府闹的鸡飞狗跳的经历来看,他折腾人的本事是极强大的。

    天子脚下的金陵府尚且如此,更别说离了上百里的丹阳县了。

    最好是无为而治。

    要是小昏侯甩手不管,啥都不干,那简直是再好不过了。县衙的众小吏虽然官位低微,但也能处理一个小县的诸多杂务。

    楚天秀哭笑不得,接下了这道县令委任文书。

    他这小昏侯至于这么令人闻而变色吗!

    皇帝居然亲自派太监捎带口信,委婉暗示他少点干活,最好躺平了不干活。

    他身为一方父母官的县令,岂能尸位素餐!

    楚天秀立刻拍着胸脯保证,让太监回去转告皇上,一切包在他身上,大干快干,猛上大项目,保管大有作为,治理好这小小的丹阳县。

    太监见他完全没有按照皇帝的暗示去办,一意孤行,不由苦着脸,忧心忡忡的回去向皇帝复命。

    李虞得知楚天秀被朝廷委任为丹阳县令,还拍着胸脯向皇帝保证要猛干一番,一时不知,自己是该喜该忧。

    以后小昏侯,要拼命在自家的封地里折腾了。

    也不知道,他准备大干猛上一些什么东西。

    算了,夫君过完年出了元宵之后才会上任。

    这些烦恼,等过完大年再说吧。

    “夫君!”

    李虞道“这小寒一过,眼看除夕将近,我们也该准备一些过大年的年货了。你可要买什么我们一起去街上采买一些回来。”

    “置办年货”

    楚天秀目光一亮,大喜。

    花钱!

    这是他最喜欢干的事情了。

    这也是他穿越到这两千年的大楚皇朝,过的第一个新年,当然要无比隆重的进行筹备。

    买买买!

    “走,我们去采购!”

    楚天秀、李虞,还有祖儿、狄儿,乘坐一辆三乘大马车,出了王侯巷,往繁华热闹的金陵街市,采买新年年货。

    傍晚时分,金陵城内到处都挂起了照明灯笼,最是热闹不过。

    除夕春节置办年货,一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

    因为当年太祖皇帝项羽将天下大门阀、十万贯以上大富户都迁徙到金陵城,以至于皇城聚集天下之富。

    富冠海内,繁华如锦。

    大江南北的商贾,都会将最好的货物,都会运送到金陵皇城来,供宫里、十大门阀、朝廷官宦、富贵豪门挑选采买。

    这街头,火爆的各色铺子,还有大大小小的摊贩子。

    全是吃的年糕零食,用的大红灯笼,穿戴的新绫罗绸缎衣裳、新金银首饰、千金小姐用的胭脂粉、珠宝玉钗,大人小孩玩耍的器具,供祖先的贡品,香烛琳琅满目,难以计数。

    这大冬天的,很多鸡鸭鱼肉、腊肉食物提前买好了,挂在屋檐下冻着,也不会坏。

    他们四人分头去采买。

    李虞带着狄儿采买一些新的绸缎,准备用来制作新年的衣裳。还有新年用的胭脂水粉,首饰。总要自己挑,才满意。

    楚天秀带着祖儿,到处转悠。

    他在找春联、门神、年画、窗花等物,还有爆竹烟花等等。

    但是,让他失望的是,街上虽然货物琳琅满目,却并没有爆竹烟花之类的东西。

    这个时代的春联,被称为“桃符”,挂在正门左右驱鬼镇邪,还没写在上面东西。

    门神倒是有,神荼和樊垒这两兄弟镇守门户。

    要是没有这些东西来热闹一番,这春节大年过的没气氛啊!

    jiaxizhenzuochidiaoni

    。




49 一晃十余日
    楚天秀最想买的东西,是爆竹烟花。

    这东西是过年助兴的神器,比贴春联、门神,更喜庆热闹。

    除夕夜的时候,这么“噼里啪啦”一放,到处是硝烟升腾,烟花火焰飞舞,照亮古寂的夜空,别提多热闹,多过瘾了。

    他不由琢磨着。

    自己造爆竹出来过大年

    造爆竹的前提,是造出火药来。硝石、硫磺、木炭都容易弄,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

    但火药这玩意,不只是爆竹可以用。

    有心人只要稍微动一动脑子,就能把它改造成一捆“炸药包”,这威力比刀剑恐怖太多了。

    他之前发明昏侯纸,可用于制作纸书。

    金陵城的儒生们一片欢天喜地,大儒孔寒友称之为祥瑞,“文运盛世”即将降临。

    皇上也很是欣然。

    毕竟纸这玩意,造的再多,也不会威胁到谁的性命,皇权稳固,皇帝睡的还是很踏实的。

    但自己造出火药来,那可就未必有人会当做祥瑞了。

    皇上项燕然会怎么想

    眯着眼睛开始琢磨,你小昏侯有福不享,却去鼓捣出一个威力如此大的火药来,想干什么呢

    那些刺客什么的,把这大火药包找个路上的必经之地一埋,等皇帝路过的时候引燃,“轰”一下,十丈内团灭。

    再多的侍卫,也未必能防得住这种突袭。

    皇帝只要那么一想,他以后还能睡觉么

    皇帝阴恻恻的问了,“小昏侯,你造火药,想干嘛啊造反的装备都弄齐了听说你在平王府里挖了一座大冰窖”

    难道自己说,“陛下,臣就想听它砰那么一声响,乐呵乐呵”

    项燕然能信

    朝廷上那些闲得慌的御史们,不痛不痒的参上一本,“小昏侯彻夜不眠,艰苦卓绝,终于研究出一件旷世利器”“小昏侯造火药,有社稷大志也”

    别说一个昏侯府了,怕是平王府都要等着抄家的一天。

    楚天秀一想到这些,感觉自己脖子上凉飕飕的。自己凉了,尚未拜堂行大礼的虞儿,还有陪嫁的祖儿、狄儿,她们可怎么办啊

    他咧了咧嘴,瞬间放弃了造火药这个可怕的念头。

    这恐怖的火药还是留着让别人去发明吧,别牵连自己就行,自己去玩纸。

    纸多安全啊,可书可写可拭,还能卖银子,多好

    爆竹烟花什么的,有它没它,一样过新年。

    脑袋没了,可就过不了大年了。

    楚天秀带着祖儿,逛了一趟长乐街的商铺,还是挺开心的。

    撇开爆竹这种潜在的危险品不谈,这大楚皇朝上下,简直遍地都是致富路啊

    不提别的,只要是涉及到了纸张的商品,几乎都没有。

    春联、图花、书籍,都没有。

    以前没有纸张,完全没有这个习惯。

    但是现在已经有昏侯纸了,把纸染红,请个老儒生写喜庆的对联,直接卖对联就能挣一笔。

    还有门神、年画之类的,全需要纸张材料,都可以做出来。

    这可是独门生意啊最多沈家跟风商机,分走一点点,根本没人跟自己抢生意。

    楚天秀越想越开心。

    虽然卖春联挣的不多,可蚊子肉也是肉啊

    一个时辰之后。

    楚天秀带着祖儿在街头,遇上正在兴致勃勃大采购的李虞和狄儿。

    她们已经采购了大量的年货,几乎堆满了大半辆马车。

    楚天秀都惊呆了,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做到的

    “夫君,我们虞园的年货,绸缎、脂粉、首饰,差不多买齐了,走啦回头我让府里的丫鬟,给你做几套新衣裳。”

    李虞喜道。

    楚天秀忽然郁闷的发现,自己依然两手空空,啥东西都还没买,这场置办年货的大采购就结束了。

    祖儿撇了撇嘴姑爷难道没发现,她身上一个铜板都没有带,还想置办年货

    一晃,十余日过去。

    过了大寒,便离除夕大年很近。

    楚天秀在平王府里忙碌。

    平王府的新暖室已经建好,种上了一些新瓜果蔬菜,等过上一段时间便可以食用。

    虞园的冰窖,工程复杂许多,要架设木梁和铺石板,工匠们正在抓紧建造,赶在春节之前造好。

    一到过年,工匠们便要回家过大节,在元宵之前不会再动工了。

    还有平王李荣,正在兴致勃勃的安排王府内兴建一座五层藏书阁,木匠们在赶工,这五层楼的雕栏玉栋,耗资至少也在五万两以上,这可是真正的大工程。

    楚天秀去了一趟造纸作坊,花了几天时间,安排扩大产量。

    现在作坊一日产昏侯纸,约一万张。

    看着数量好像很多,但一百页纸做成一本书籍,也就日产一百本纸书而已,少得可怜。

    因为昏侯纸的售价一直很昂贵,目前只是在金陵城的门阀、权贵、豪门子弟和贵妇、小姐中,完全打开了销路。

    还有被一些图利的商贩,运去遥远的其它城市,卖给当地郡县的富户。

    大约一天也能卖个约一百本纸书,得银二百两,月入六千两。

    但这已经是昏侯纸的极限了,销量难以再增加。

    如果昏侯纸不降价的话,金陵城内儒生们肯定买不起,销量自然也上不去。

    不过,楚天秀打算将作坊的规模,迅速扩大到五倍以上。

    岳父大人的藏书阁一旦造好,必定需要大批量的纸书来填充。

    岳父大人豪气的说了,要藏书十万本,收尽天下书。

    楚天秀暗笑,放在现代,也就是一个微小型的图书馆而已。随便一个小学的藏书,都要超过这个数。

    当然,大楚皇朝的书少,这也已经足够名震金陵城,成为大楚第一藏书阁。

    就算以五文钱一张纸来算,这也是一笔五万两银子的庞大收入。

    他要提前准备好这个造纸产能。

    孙老匠听了,震惊的咋舌。

    他也不知道,一日生产五万张纸,这么多纸,价格又这么贵,这销路怎么办谁会买这么多的纸

    楚天秀又将制作大红纸张,写春联、画门神等的任务,也一起交给了孙老匠人,让他安排一些人,雇请儒生写对联,专门生产这些东西。
1...3233343536...1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