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赘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百里玺
沈太后笑道。
立刻有老嬷嬷,安排两位老神仙入席就坐,就在沈太后的旁边,尊崇无比。
也好方便,太后向他们说话。
楚天秀眯着眼睛,不由琢磨起来。
这老道士、老郎中,名气不是一般的大啊!大楚的道士、大夫里面的首领级人物。
就不知道,他们两位的本事,够不够大了。
本事大,才能有大用处。
...
孔寒友站在远处,看着两人如此受尊崇的一幕,心中百味交际,说不出什么滋味,暗暗摇了摇头。
一个装神弄鬼的道士,一个大夫而已,居然受到满朝上下,如此热捧。
沈太后对道士、对大夫,如此尊崇,对他这治国的大儒,却不屑一顾。
这儒家何日才能在大楚,大举兴盛起来?!
“恩师勿要心忧,只要能劝动皇上,迟早能推行儒术。”
董贤良却是淡定,低声道。
“哼,两个学了小术的老朽而已,不值一提。我们儒生早已经遍布大楚,私塾学童莫不学儒术,迟早要推行天下。”
晁方正也是不屑道。
孔寒友看了这两个年青气盛的弟子一眼,却还是叹了一口气。
他们还年青,或许能看到大楚皇朝,举国上下尊崇儒家的一天。
但是他老了,七八十岁为之苦苦追寻了一生,却不知能否见到这一天了。
楚氏赘婿 61 爱吹牛的李老神仙,就你了!
日渐正午时分。
来赴宴的众王侯公卿们几乎都到齐了,正在殿内各自入席就坐,热闹纷纷的谈笑着。
李虞、楚天秀等人,坐了一桌。
老昏侯楚庸也匆匆赶回来,在楚天秀旁边坐下,他换了一身新的侯爷冕服,满脸的笑容合不上嘴。
“皇上驾到!”
蔡和大太监的尖细嗓门,在宫殿内响起。
皇帝项燕然昨夜处理完朝政,回寝宫歇息到上午,眼下终于来到这皇宫大宴上。
沈太后坐在宴席主位。
项燕然则在太后旁边入座。
喧嚣热闹的金銮殿,终于迅速安静了下来,众王侯公卿、贵妇小姐们起身朝拜,恭迎皇帝驾到。
“今日正月初一,朕邀请诸位来赴皇宫大宴,勿要过多礼节。众卿起来吧,不是早朝,都随意一些。”
项燕然笑道。
皇帝到了,这正月初一的大宴,正式开席。
宫女们如流水一般,纷纷为王侯公卿们上酒上菜。殿内中央空地,也一片莺歌燕舞,为皇帝和众大臣们助兴。
沈太后笑问道,“李老神仙近年在忙些什么?”
“贫道五月去了一趟山西祈雨,登台施法,降了一场大雨以解旱情。九月又去了一趟东海,寻找延年益寿的千年灵芝,寻思着带回来献给太后,可惜苦寻数月之久,未有收获。
这年前刚回金陵城的玄武庙,恰好遇上淳于神医来访,相邀来宫廷赴宴。”
李自然说着,还有些遗憾。
沈太后不由深感欣慰,“李老神仙千里迢迢去山西祈雨,解百姓之疾苦,真是辛苦了。也劳你去东海寻灵芝仙草,此等可遇不可求之仙物,哀家是没这个福分了。”
“小臣这也是多年未见皇上和沈太后,心中惦记着,年底正好回了一趟金陵城,便邀了李仙长一同进宫看看。今日见皇上和太后无恙,圣体安康,小臣也是心安了。”
淳于纯笑道。
“呵呵,有淳于神医的高徒在宫中,朕和太后高枕无忧。酒菜已上,众卿家们畅饮起来,边吃边聊,热闹点!”
项燕然道。
殿内众王侯公卿们,纷纷举杯恭祝皇帝和太后安康,然后众宾客们喝酒吃菜,彼此交谈,热闹纷纷。
“祈雨,我也会!”
董贤良颇不以为然,说道。
他和恩师孔寒友坐了一桌,离楚天秀这一桌不远。
楚天秀不由诧异,回头问道,“这是道术,董老弟你一个儒生,怎么会?”
旁边众年青人不由都感到诧异。
“天关闭阳气,则天下雨。天闭阴气,则雨停止。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只需要让男子不出门,便可增加天地阴气。让女子不出门,便可增加天地阳气。降雨、止雨,随我掌控。这哪里是什么神仙之法,不过是简单的天地阴阳,循环变化而已。”
董贤良淡淡,自信道:“待我成为县令,治理一方,便要施行此法,定要让一县之地风调雨顺,再无旱涝之灾。”
这个阴阳祈雨之术,他已经研究了几十年的理论。只恨自己不是地方父母官,无法验证效果。
他一旦上任,便要去试试这阴阳祈雨术的神奇效果。
“阳气闭则雨,阴气闭则晴。这个说法,好有道理啊!”
“董兄不愧是金陵才子,一言点透了其中奥妙啊。”
众人听着,有些惊懵,大感惊叹。
“不敢,在下对阴阳之术,略有研究。所谓神仙道术,小技而已。”
董贤良含笑,拱手。
“董老弟,高才!佩服,佩服啊!”
楚天秀呆了半响,无言以对的拱手。
算了。
也不能太苛求两千年前的古人是不是,能用阴阳开闭,来解释天晴下雨的原理,已经是非常认真的动过脑子,苦思的人了。
其他人根本没动过这脑子。
...
他们这边也不算热闹。
殿内最热闹的,还是李自然老神仙,身为名动天下的道士,他这张嘴巴太能吹了。
从去山西祈雨,到东海出海寻找千年灵芝。
山西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大旱灾之下百姓们如何凄苦,降雨之后如何的狂喜。
去东海一路的艰险,出海遇上小山一般的大海怪,娓娓道来,让人听着惊心动魄,闻之动容。
众王侯公卿们问其中的细节,他也能无不详实的说出来,令众人深感惊叹。
皇帝项燕然默默听着。
那些东海奇遇海兽,倒也不太信,也不很在意。
但是,李老神仙在山西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遇上百姓们旱灾爆发的情况,还是让他听着还是挺动容的。
老神仙不是朝廷官员,没必要在这上面隐瞒什么。将老神仙说的这些情况,和山西官员们奏报的灾情,核对比较一下,便知道哪些官员有没有隐瞒灾情。
很显然,山西的郡守还是隐瞒了灾情的严重性。
不过,所幸的是,李老神仙离开山西的时候,终于下了一场大雨,缓解了旱情。
楚天秀忽然站起来,笑问道:“李老神仙,你神通广大,可会炼仙丹?就是那种吃了能长生的仙丹?”
“不老仙丹?”
李自然闻言,面色一愣。
自秦始皇之后,杀了众多炼仙丹不成的道士,道士们就不敢轻易再提炼仙丹的事情。
他也曾私下,对门生弟子吹嘘,自己有上古相传的仙丹秘术。但这话,只是在玄武庙里,对弟子和寻常百姓说一说,让他们仰视一下而已。
可不敢在皇宫里轻易说。
能炼成当然是富贵。
可炼不出来,这可是要被皇帝杀头的。
这金銮殿内,满朝的王侯三公听了楚天秀这么一问,都一副热切的目光,望向李自然老神仙。
当然,还有孔寒友这种目带怀疑,董贤良等一些不以为然的目光,望着李自然。
李自然心念一转。
他要是当众否认自己能炼仙丹,这也绝对不妥。
一个不能炼仙丹的老神仙,必然让众人大感失望,有什么资格称为“老神仙”?
跟其他道士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这...”
李自然老道士沉吟,斟酌着自己的用词,“本道有上古相传的仙丹秘方,也不是不能炼仙丹。
只是,太难太难,需要寻遍名川大山,采集数十上百味千年奇药,以天降灵露为液,再以天地神火,造神炉以炼丹十载,方能得这长生不老仙丹。
这炼仙丹,耗资甚巨,没有个数十万两银子、一二十年之功,是没法练。
本道曾经在一百多年前,耗尽万贯家财,花费数十余年寻遍名山大川,方才侥幸炼成了一副,服用之后,颐养至今。想要再炼,却是难上加难喽!”
这个说辞,滴水不漏。
李自然既承认自己会炼丹神仙术,让众人仰慕,却又完全可以轻松推脱掉炼丹这个巨大的风险。
众王侯公卿们闻言,即是羡慕,又是遗憾。
这仙丹确实有,但太难得来,至少他们是没这福分了。
活了一百七十年之久李老神仙,也就眼前这么一位。仙丹若是这么容易炼成,岂不是遍地都是李老神仙?!
楚天秀的目光越发亮了。
这老道士,还真敢吹嘘啊!也不怕牛皮给吹破了。
不过,只要他承认自己会炼仙丹,就行了。
就他了。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他苦思许久的一口大黑锅,非要李老神仙来背不可。
“李老神仙,果然是当世第一神仙,炼丹术冠绝天下。本小昏侯愿资助十万两银,再助你炼成仙丹,献给太后和皇上!”
楚天秀豪爽的一拍桌子,大笑道。
楚氏赘婿 62 吓死贫道了
楚天秀这番豪言一出,金銮殿内瞬间变得一片死寂,寂静无声。
沈太后,皇帝项燕然,众王侯公卿,贵妇小姐们,还有纨绔子弟们。满殿之人,无不震惊、错愕的望着他。
...
我去!
李自然老道士吹嘘完,拿着酒盏正要豪饮。
听到小昏这番话,他的铁手顿时一颤,嘴角一哆嗦,差点吓得尿了出来。
他心头骇然的望向楚天秀。
贫道不过说说,过过嘴瘾而已。
好让皇帝、满朝王侯公卿和天下人皆知,贫道虽有炼丹神通,却苦于炼仙丹的条件太苛刻了,根本做不到。
难道贫道暗示的还不够明显?
数十上百味千年灵药,耗资数十万银,一二十年的苦功。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哪一条都不容易做到——如此多的艰难险阻,贫道这是苦口婆心的告诉你,这仙丹是炼不成的,别多想。
你个小昏侯,为何还要多想,非要砸个十万两银子出来摆显自己有银子?!
你银子贼多。
本道的老命可就一条啊,不要拉着贫道一起死好么!
这~...这,本道接下来该怎么把大话给圆下去?
李自然如坐针毡,心中已经慌了神。
难道本道要以炼仙丹之名,收下这笔巨银...走上携银而逃的不归路?
可这大楚皇朝,繁华富贵之地尽在金陵城,以及长安、洛阳、成都等大都城,大把的银子才能排上用场。
携逃到穷荒僻壤,无人之地去,他要十万两银子何用,跟随身带着一万斤的石头有何区别?!
他又不傻,再多的金银,也就天子皇城脚下才能享受,躲到乡下只有吃土吃糠的分!
像先秦的老祖宗徐福一样携三千童男童女东渡,为始皇去寻蓬莱仙山,从此消失在茫茫的东海之上。
那是傻,指不定就在海浪暴风里翻船,又或是碰上几十丈的大鱼怪,下海喂鱼怪去了。
就凭他这张能吹嘘忽悠人的嘴,平躺在皇城脚下颐享天年,受弟子仰慕,香客们朝拜,不更爽吗!
要不是为了混点吹嘘的真材实料,他连山西祈雨、东海寻灵芝都不想去,累苦累活什么好处也没捞到。
这短短一瞬。
李自然感觉自己吹着吹着,忽然溜达到了鬼门关外面,背上冷汗淋漓。
他已经在深刻的反省,自己跟小昏侯素无往来,究竟什么时候得罪了这金陵头号大纨绔小昏侯!
莫非是进了金銮殿,没跟小昏侯招呼一下?!
...
老昏侯正在皇宫大宴上使劲扒菜,想要吃饱一些。
他特意饿了两天肚子,空出了一个腹。就是为了在这皇宫大宴上,吃一顿丰盛的大餐,回去还能顶一天饿。
他正猛咬着山珍海味,听到小昏侯要捐助李老神仙十万两银子炼丹的豪言壮语。
老昏侯手里的筷子“哗啦”一下掉在桌上。
“秀儿,你疯了吧!”
老昏侯张大了嘴吧,难以置信的望着楚天秀。
资助李老神仙...神棍,十万两银子,去炼那狗屁仙丹?
就算把昏侯府拆了,也拿不出这十万两来啊!
至于平王府那边,平王还能给他一个上门女婿拿出十万两银子来,别做梦了。
小昏侯这要是拿不出十万两银子来,岂不是欺圣之罪?!
可是他看楚天秀的神色,分明是不拿出这十万两银子不罢休的摸样。
老昏侯楚庸不由悲怆,老泪纵横。
以前的小昏侯,从来不会掏自己的银子,只掏别人袋子里的银子。
这儿子,真的变傻了,那夜被他一棒槌敲晕了送去平王府,给敲的完全没脑子了。
...
“夫君,不要啊~!”
李虞瞬间芳容变色,心肝一颤,拉着楚天秀的衣袖,美丽的脸庞上尽是绝望。
别人都是看热闹而已,多少钱也不用他们出银子。
可她,那是真要掏银子啊!
她心中已经提心吊胆的防备着,楚天秀会在元宵节秦淮河灯会上,搞出事情来。
不过那是十五天之后的事情。她还有足够的时间做充裕的准备,以防夫君在灯会上折腾。
可是李虞怎么也没想到。
这才一恍神间,夫君居然在皇帝和太后的眼皮子底下,众王侯公卿聚集的皇宫大宴上,豪气的许诺了十万两银子。
十万两银子啊!
这可不是几千两银子,不痛不痒的小钱。
她的私房小银库,花了十多年积攒下银子,一口气几乎全折腾光了。换回来的,却是不知能否炼成的虚无缥缈的“仙丹”,还是献给皇帝和太后。
夫君这是人来疯,人越多越热闹,他折腾起来更起劲。也不想想自己兜里一个铜板都没有!
私房小金库的钱财挥霍一空,连嫁妆都添进去了,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祖儿和狄儿,两个丫鬟面面相觑,完全傻眼了。
十万两银子!
天呐,姑爷疯了。
一把挥霍掉了郡主十多年积累的银子,她们以后都要跟着姑爷受穷了。每日只能花几个铜板,天天腌菜粗糠度日。
以后,要看二夫人的眼色过日子了。
苦命啊!
她们两人眼眶都红了,两眼泪汪汪,欲泣无泪。
祖儿可怜兮兮的牵着楚天秀的衣袖,满脸的哀求。
姑爷,咱们不闹了。
回家好好过日子,好不?!
...
二夫人谢丽元,嘴角微不可见的露出一抹暗自得意的淡笑。
小昏侯这位好女婿...这是自作孽啊!
这一口气把郡主的私房小金库给挥霍干净。
以后,骄傲的李虞郡主也好,目中无人的小昏侯也好,想要什么大笔的开销,还不求着她,瞧她这二夫人的脸色度日么!
她这二娘忍气吞声,总算熬出头了。
终于,成为平王府真正掌握一府上下财政大权的二夫人了。
...
平王李荣手中的杯盏,微不可见的轻颤了一下。
豪婿!
豪婿啊!
李荣一直以为,自己挥手之间,花了五万两银子去盖一栋五层楼的大楚皇朝第一大藏书阁,这份豪举已经是傲视金陵十大门阀了。
以后邀请谢胡雍主相、王肃副相,还有孔寒友大人等等众三公九卿们来平王府,参观他的汗牛充栋,可有的吹嘘了。
可是,没想到,自家的上门女婿才是真正的豪婿。
哪怕女婿兜里根本没一文铜板,但依然敢凭空要拿十万两银子炼仙丹,献给皇帝和太后,发出这等震惊满殿的豪言壮语。
这等豪婿,不愧是他李荣的女婿,叹为观止。
他唯一好奇的是,豪婿从哪里变出这十万两银子来。若是找虞儿要这笔银子,他非一脚把这昏庸透顶的大纨绔“豪婿”踹出平王府外睡大街去不可。
楚氏赘婿 63 甩不掉的黑锅!
皇帝项燕然坐在大殿宴席的上首,淡然的脸庞,终于再次露出错愕之色。目光如炬,洞察天下的眼眸,尽是不解之色。
上一次他如此错愕,还是殿试的时候。
小昏侯献了一篇《禁私铸铜币策》,请求禁止诸侯门阀铸币。连昏侯府废铜山和郡主的铜山也一起封。
忠心耿耿到自己捅自己一刀的份上,这份赤胆忠诚和无所畏惧的勇气,远在董贤良、主父焰和晁方正之上。
他这皇帝,也不好意思不给小昏侯一个岁举殿试优甲。
没想,这才几天功夫,小昏侯又一拍胸脯要拿十万两银子来资助李自然炼仙丹,献给皇帝和太后。
这是对皇帝、太后的忠心,简直到了掏心掏肺掏心肝的程度啊!
小昏侯这是图个啥啊?
项燕然对李自然老神仙在众人面前吹嘘自己能炼长生仙丹的话,很是将信将疑,并未放在心上。
这世间吹牛者众。
像什么力举千斤大力士,胸口碎石刀枪不入,种谷子可得金。
听听笑笑也就是了,不必当真。
李自然老神仙是大楚皇朝境内,数万计道士的头领级人物,游遍四海,名望极大,也的确做了一些祈雨求福,救济百姓的事情。
大体来说,这位老神仙并未打着神仙的幌子,招摇作恶。
况且,李自然也没找他这皇帝要银子,也没来找太后要银子,只是在这酒席间醉酒吹吹牛皮,算不得什么大错。
他当然不会施以惩戒。
要是“李老神仙”敢打着幌子,找他这皇帝求财炼丹,早就被拖出去斩了喂鱼。
可是,小昏侯这人也不傻啊!
怎么就凭李自然的一句话,就信了呢?还主动热切的为老神仙献上十万两银子。
看小昏侯这副急切献银的摸样,谁要是劝住他,怕是要干一架。
项燕然很恼火的发现,他真心弄不明白小昏侯的脑子在想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拍一下他和太后的马屁,就舍得出十万两银子?
居然有他看不懂的人。
但是,小昏侯上门女婿没银子,这是铁定的。否则他也不至于欠了平王十万两还不上,沦落到当上门赘婿。
项燕然坐在座上,也不说话,淡淡的喝着小酒看这场戏。
哼!
朕,倒要看看。
究竟是你这小昏侯,拿不出十万两银子来炼仙丹,犯下欺君之罪!
还是这位自诩能炼不老仙丹的李自然老神仙,牛皮吹破了天,却根本不敢接下这十万两银子的炼丹钱!
一个大言不惭的金陵大纨绔,一个爱吹牛的“老神仙”,今天总有一个要倒霉!
...
这满殿的王侯公卿,贵妇们,无不震惊错愕的望着小昏侯。
他们更想不通,小昏侯为何要说这番话。
孔寒友忍了许久,终于忍无可忍,拍案怒斥道:“哼,小昏侯,勿要在这金銮殿上胡闹!
满口的胡言乱语,怪力乱神,这世间哪有什么长生仙丹!秦皇之鉴,尚在不远。徐福耗费如此巨资出东海寻灵药,杳无音信,一去不返。秦皇一怒杀了多少方士。可见这长生不老术有多荒唐。
你欲献仙丹给陛下和太后,拿不出来,这可是欺君之大罪。再敢造次,休怪本御史大夫在早朝上奏你一本。”
他受不了了。
这李自然吹嘘自己什么山西祈雨,什么东海寻灵芝。
沈太后爱听老神棍这满口没边的吹嘘。
你吹嘘就吹嘘吧!
他这御史大夫,就当没听见,反正不花钱的吹牛皮,谁都会。只要不费朝廷的钱粮,他懒得去管。
可小昏侯,居然要献十万两银子,请李老神棍去炼丹。
这是要浪费多少民脂民膏,用在这虚无缥缈的鬼神之事上,空耗国力。
皇帝要是被小昏侯给带进了这沟里,沉迷于长生仙丹,疏于朝政,那这大楚皇朝就完了。
他这御史大夫,身负劝诫皇帝,监察百官之责,岂能坐视不管!
李自然老神仙正愁着不知怎么接小昏侯的招呢,听到孔寒友这一顿怒叱指责,立刻缓过劲来,长舒了一口气,呵呵一笑,“孔大人,您是三公高官,这高帽子可不能随便给贫道戴啊!
徐福东渡,这海上风浪何其之大,翻了船也未尝不可。他在淼淼大海上杳无音信,这是一宗迷案,未得证据,不可枉定罪名。
况且,贫道从未有一句话,索要钱财,炼这长生仙丹。这满朝的王侯公卿,皆可为贫道作证。
这是小昏侯非要出十万两银子炼丹,可非贫道要他如此做。您老痛骂小昏侯便可,勿要牵连贫道。
这长生仙丹实在是太难了,贫道去名山大川苦寻灵药,非得折十年寿。贫道委实在不愿去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