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楚氏赘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百里玺
董贤良道。
“为何都安排在丹阳郡?这四个县,离金陵城似乎也就一日左右的路程。而且,这四县的条件,似乎都一样。”
楚天秀奇怪。
李虞是丹阳郡主,但她是外姓的郡主,封地要比项家的公主更小,只有一个丹阳县的封地。
朝廷这个安排,很不寻常啊!
“县令是丞相府安排的...不过我听恩师透露,似乎这是皇上的指示。把原先的县令给调走了,把我们几个安排上去。”
董贤良沉吟道。
晁方正笑道,“这还用多说,我们几个被皇上另眼相看了。皇帝此举,方便随时召我们入金陵。
我们此次赴任,是去拿政绩,只要在县令的任上干出政绩,皇上定然随时能看到,加以提拔。
嘿嘿,我等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啊!说一句自夸的,我们四人日后在朝廷上,位列三公九卿也未尝没有机会。我等同科殿试,要提携帮衬啊!”
“自当如此!”
主父焰拱手,也是精神振奋。他从一介贫寒书生,通过殿试一跃成为县令,已然入了皇帝的圣眼。
“行!我们先准备一下吧。八日之后,便一同赴任。本小侯爷用一只手治理丹阳县,你们三人,只管两只手放开来干。可别说我不让着你们,让你们丢脸!”
楚天秀笑道:“看看谁治理的政绩更好!”
“哈哈!小侯爷,这你可就自夸了。治理一县凭借的是真本事,我早已经研究许久。咱们几个就比上一比,看看谁才是治理一县的高手!”
董贤良笑道。
“县里不比金陵城繁华,这几日要多准备一些东西!”
“告辞,八日后在金陵南城门相见!”
董贤良、晁方正、主父焰三位县令,和楚天秀约好了日子,便一同告辞。





楚氏赘婿 111 《石头记》开始活字印刷啦~!
楚天秀定下了上任的日子。
八日之后,雨水节气之前,他和董贤良、晁方正、主父焰等三名新县令,一起去四县赴任。
狄儿立刻去采购一批姑爷所需的生活物资。
丹阳县城是穷乡僻壤之地,根本没有金陵城的物资,基本上姑爷会用上的东西,全都要从金陵城这边带过去。
当然了,李虞郡主和狄儿、祖儿,作为“县令夫人”,自然是要一同前往的。
身为丹阳郡主,李虞平日是没什么事情做的,练练剑术、骑术,看看书什么的,颇为清闲。
她们要带的东西,各色胭脂、首饰,自然是比县令老爷还更多。
八天的时间来准备这些,时间也还算充裕吧。
...
这几日,楚天秀当然也没闲着。
在去赴任之前,他要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安排妥当。
那就是《石头记》的前四十章初稿,已经写完。足足将近是四十万字,很厚厚的一本。
元宵佳节的烟雨画舫,皓月花魁演出了《石头记》之后,已经有很多达官贵人、门阀士子急切地想购买这本书的手抄本,只是无处可寻。
趁着这股火热,抓紧把《石头记》印刷出来卖书。否则,人人都抄书去了,谁还买他的书?
楚天秀准备把《石头记》分成两本。
先将写完的前半本拿出来卖,顺便也带动一下昏侯纸近乎停滞下来的销量。
《石头记》的前半部书稿有了,接下来当然就是准备“印刷出版”。
大楚皇朝刚刚从竹简时代出来,尚未完全踏入纸书时代,只有少量的士子手里有纸书,当然没有所谓的“印刷出版”的概念。
他们现在还停留在“手工抄书”的阶段。
大楚所有书生们,从大富人家借书,然后灯火之下一个字一个字的苦抄。不管是门阀士子,还是儒生,都是用手来抄写。
唯一的不同是,有钱人家可以雇佣穷书生来抄书,无需自己操劳。
如此落后的生产方法,把大楚的书生们折腾的欲生欲死,手都快废了。
没什么好说的,直接上印刷术吧!
造纸和印刷,都是配套的大杀技,足以横扫整个大楚皇朝。
楚天秀没办法跟别人解释什么是“雕刻出版”,只能亲力亲为去教。
他带着祖儿出了一趟城,来到城外不远的昏侯造纸作坊,看看造纸作坊的生产情况如何。
孙老匠人极为殷勤,带着楚天秀,视察造纸作坊。
自从跟着小侯爷干活之后,他日薪足足一两银子,月薪三十两之巨,年入三百六十两。
孙老匠一天的工钱,便可以买五百张大烙饼,富得流油!
这几乎是长乐街身价最高的匠人,比那些小富户、小地主都更挣钱。令众街坊邻居极为羡慕,垂涎三尺。
连那在平王府教私塾,年俸禄不到一百两银子,眼高于顶的贾老先生,都远远比不上。
他们只恨,自己没有机会给小昏侯做工。
孙老匠的三个只会干粗笨活的儿子,都成了长乐街的香馍馍,已经各自娶上了媳妇,准备来年盖房子,生几个大胖娃娃。
这座造纸作坊的工人们,依然是热火朝天,每天的产量大约一万张昏侯纸左右。
这个产能,怎么说呢。
放在后世来说,实在是低的可怜。
一万张纸如果做成纸书,也就是一百本而已。
这已经是金陵城,销量所能达到的极限了。
二十文铜钱一张昏侯纸,能买得起的门阀士子、贵族,人数终究是很有限。当他们的需求逐渐满足之后,买的纸量也会缓慢的下降。
平王府的藏书阁尚未完工,还没开始大批量的藏书,无法爆产能。
不过,每张纸的成本不到十分之一文铜钱,利润出奇的丰厚。这昏侯作坊早已经回本,而且非常非常的...挣钱。
一个月便是高达五六千两银子,年入六万两银子,简直就是一台轰隆隆不眠不休的印钞机。
若非这座造纸作坊,是平王府丹阳郡主名下的产业,没人敢得罪平王李荣。
恐怕不知多少豪门大户眼红,会想尽手段,将造纸作坊占为己有。
“孙老匠,造纸的产量太低了,把作坊边上的百亩荒地全部买下来,把造纸作坊再扩建十倍!”
楚天秀寻思一下,说道。
日产十万张,应该可以满足很长一段时间的纸张需求了。
“一日产十...十万张?”
孙老匠大吃一惊,咽了一下口水,“小侯爷,提高产量能够做到。可是,卖得出去吗?”
暴增十倍的产量,他难以想象,谁买的了这么多的纸张。
“卖纸你就无需操心了,干好造纸的活就行。”
楚天秀笑了笑。
昏侯纸已经开始出现少量的滞销,难以扩大销路。
大幅扩大产能之后,他准备昏侯纸的价钱降下一些,降一半,甚至二三折都行,反正造纸的利润空间非常大。
现在他就是吃独家的造纸,吃的满嘴的油,只赚不亏。
不过,他准备从赚造纸的钱,变成赚卖《石头记》的钱。
“对了,孙老匠,你有没有熟悉的木匠大师傅,会精细雕刻的那种!”
楚天秀问道。
“有,长乐街的箍桶巷里,能工巧匠极多。小人认识城里不少的匠人,几十年的街坊邻居老交情了,都是老实又本分的那种,知根知底,踏踏实实干活。”
孙老匠连忙点头,“小的立刻去找一位来?”
“行,找一位木匠大师傅,能带徒弟、带一群工人干活的那种!要愿意成为郡主名下食邑的匠人。”
楚天秀干净利落道。
...
不多久功夫。
孙老匠人带着一名四五十余岁的老木匠来了,带一些文气,满手的粗糙老茧,也是本分的老实人。
“小的姓鲁,鲁老匠叩见侯爷。小人愿意为小侯爷效力!”
那老匠人激动道。
有孙老匠人这个发家致富的榜样在前面,金陵城里的匠人们对成为小昏侯名下的工匠,非常热衷。
鲁老匠人自我介绍了一下。
这鲁老匠人以前经常给大户人家做木匠,在太师座椅、屏风上,雕刻各种画、雕刻字,干一些细致的活。
最关键的是,他干多了雕刻字的活,居然识很多字。雕刻出来的字迹,比之金陵儒生,也不逞多让。
这在金陵城最底层的贫寒匠人里面,是非常之罕见的。
但给大户人家干工匠,大多是短工,不太稳定,这活时有时无。有收入的时候,日子过的滋润。没有活干的时候,收入往往很低。
匠人们最向往的,当然是有一份稳定的活,干长工。
“行,就你了!我准备造一座印刷作坊,你来当坊主。”
楚天秀欣喜。
把这位鲁老匠人招入麾下。
并且让鲁老匠人成为郡主名下的食邑,这样不容易造成技术外泄。
他立刻让孙老匠,从郡主那里领了一笔银子,带人去兴建一座大型的印刷厂,就放在昏侯造纸作坊的旁边,也方便取纸和安全护卫。
他让这位鲁老匠人,带着他的一些徒弟,开始干活,雕刻《石头记》。雕版印刷用的是木板,活字印刷用的是胶泥。
楚天秀稍微解释了一下。
鲁老匠立刻便听明白,雕刻印刷、活字印刷是怎么一回事。
刻字、刻画,在大楚皇朝早就存在,对匠人来说不是什么高技术的秘密。
印章,在皇家、官府,更是普遍使用。
只是因为大楚没有纸张,只有竹简和少量的锦帛之书,所以这个时代的人,根本没有雕刻印刷制作成书籍的这种想法。
现在有了纸张,才能用雕刻来印字,稍微想一下便明白,这法子简直...简单又粗暴,惊世骇俗。
当然了。
刻字,远比写字要慢百倍。
鲁老匠带着他的十余名徒子徒孙,一起日夜赶工,每人也就能刻一二百个字,熟练之后能稍微多些。
一日下来,也就能雕刻二三千字。
印刷的各种细节,要反复磨合。
初期会有点慢,不过,因为直接采用了效率最高的“胶泥活字印刷术”,需要什么字就直接拿。
等十天半个月之后,储备了几万、十万个字的胶泥之后,印刷的效率就变得非常恐怖。
直接排版。
随取随用,用完了就放回去,不再需要反复刻字。
排一个全新的版面,他们只需要一个时辰而已。哪怕遇上陌生字,随时雕刻一个便是了,根本不耽搁事。
为了对这项划时代的技术进行严格的保密,避免出现太多的竞争对手。这批匠人们都携带家眷,直接搬到这座雕刻印刷厂里居住。
先出版第一部《石头记》,大卖一波这本火书。
《石头记》一旦出版,定然会极大的丰富金陵城士子、百姓们的夜间生活。
以后,这印刷厂还能印刷《诗》、《上书》、《论语》...先秦以前的书籍,何止数千、上万之多。
这些都是私塾教学必备的读物,少年、儒生们都要读的书籍。这是硬需求,不买都不行。
只要价格合适,买书自然远比手工抄写,要省事的多。
楚天秀对这座印刷作坊的巨大潜力,是十分看好的。
造纸作坊,加上这座新的印刷作坊,他手里就有了两个下金蛋的咕咕鸡。每天天一亮,“咕咕”,几百两银子就到手了。
这银子来源滚滚啊!
就算他去了丹阳县上任,不用任何贪污受贿,都日进斗金,躺着都吃不完。
哈哈,看看谁能抓本小昏侯的小辫子!
本小昏侯,将会是大楚上千郡县里面最清廉的县令,一心为民的青天大老爷!
楚天秀想到这里,便乐不自禁。
“姑爷,您笑什么。”
祖儿奇怪。
“本姑爷干完了上任前的一件大事,就等着收银子了!走,姑爷带你去城里逛街去!
姑爷我过几日便要去丹阳县上任了,去跟沈万宝他们这些老朋友们道一下别吧。金陵城里的百姓们少了生趣,他们会很思念我的!”
楚天秀得意道。




楚氏赘婿 112 惊慌的项天歌,苦闷的沈万宝
长乐街头。
沈府豪宅的对面,宾客盈门热热闹闹的鸿门客栈。
他们干脆上了二楼包厢。
沈大公子沈万宝和太子项天歌,两人相邀出来喝酒,全都是一副愁容,各自都有说不出的苦闷。
“沈万宝,我感觉这次,很不对劲啊!”
项天歌哭丧着脸道。
“哪里不对劲?”
沈万宝问道。
“以前只要本太子犯了事,父皇都会严厉痛斥,下令禁足东宫。严厉的话,甚至惩罚东宫的辅佐官员,甚至鞭打我。
可是这次,本太子在烟雨画舫,差点杀了吴王世子,这消息肯定会传到我父皇哪里去。
父皇居然至今没有半点反应,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万宝,你说,我父皇这回是不是失望透顶...准备放弃我这太子了?另外选一个皇子上位?!”
项天歌越想越是心慌。
他犯错,皇帝一怒罚他禁足东宫,这几乎是从小到大的惯例。
他都习以为常,不当一回事。
可是这次犯了刺杀吴世子这样的大事,虽然没杀死吴世子,但也把吴世子吓得够呛。
这次居然没有任何惩罚。
皇宫里安静的出奇,好像就当这事,从没有发生过一样。
项天歌反而慌的要死。
父皇管教他,至少对他还有希望。可一旦失望透顶,放任自流...那就意味着放弃啊?
他这太子,莫非是当到头了?他太子的这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沈万宝苦笑,对太子只有同情的份,“我又不是皇帝肚子里的虫子,怎么知道你父皇在想什么。
你要是怕了,就自己请罪去吧!...皇帝不好说话,你去找皇后,沈太后哪里哭一场,让她们帮你求情也行。”
这件事情上,太子只有找沈太后才行,他真帮不上什么忙。
但他觉得,还不至于严重到这个地步。
太子虽然莽撞冲动,可他是崔皇后的嫡子。
真要废了项天歌这个太子,那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崔皇后还能坐视不管?
“本太子倒是想去求情,我派人去向宫里传话。可宫里母后和太后回话,似乎说最近都很忙,不想见我。这,分明是连母后和太后都要放弃我了!”
项天歌欲哭无泪。
他这太子十四岁成年之后,除非奉皇帝、皇后、太后的旨意召他进皇宫,否则已经不允许随意入皇宫。
皇宫里,皇帝、皇后和太后都不见他,他这太子想哭这求情都哭不成。
他就算想用法子,取悦父皇、母后和太后,也没办法。
沈万宝也无奈。
太子项天歌看沈万宝,见沈万宝也在不断的喝闷酒,唉声叹气,不由奇怪的问道:“万宝,你又愁什么啊,你也犯事了?你爹骂你了?”
“呸?我能犯什么事!我愁我家的造纸作坊,都是我爹太坑!当初被小昏侯给气懵了,非要跟小昏侯打对台戏。
他说好看造纸业的前景,往造纸作坊投了一万两银子进去,造了一座大作坊,但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的亏损状态。”
沈万宝郁闷的喝着酒。
沈氏麻纸,卖价一张五文铜钱。
儒生们都嫌贵,几乎卖不动。
可麻纸的成本高啊,降价又亏本。
而且每天都要给工人付工钱,光是维持这造纸作坊,就要耗费不少的本钱。
再这样下去,他好不容易弄来的几万两银子,就像钝刀子割肉,一点一点的不见。
“我都想把亏钱的沈氏作坊关了,卖些银子回来。可我老爹还不死心,隔三差五跑过去,和那群造纸匠人一起,非要把昏侯纸的造纸术给研究出来。”
沈万宝都快愁死了。
但是他也知道,老爹这样做其实也没大错。
随着沈太后一天天老了,这七八十岁,谁也不知什么时候会仙逝。沈府这江南第一丝绸豪商的日子也不好过。
沈大富也怕太后一旦去了,少了这座大靠山。
皇帝对沈家的事情又不上心。
沈府会守不住利润极高的丝绸这个大产业,这个产业太庞大,太遭人眼红了,各地方豪阀定然会虎视眈眈,沈大富这也是想多一条退路。
造纸业刚刚兴起,利润高,但竞争的人明显比丝绸业少许多。沈府哪怕衰落下去,也能在造纸业占一席之地。
项天歌怕在皇帝面前失宠,沈家怕沈太后逝世。
这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
...
楚天秀带着祖儿,从金陵城外的作坊回来,路过鸿门客栈,正瞧见沈万宝和太子爷项天歌坐在二楼雅座,窗前喝酒。
“哎呦,沈老弟、太子爷,两位何事满脸的忧愁?!”
楚天秀笑着,在店小二的小心招待下,上了鸿门客栈二楼,在雅座里坐下。
“小昏侯,这元宵节都过了。你这丹阳县令,却带着丫鬟在金陵城里溜达,还不上任去?”
项天歌满是幽怨,没好气的说道。
要是小昏侯,肯帮他怂吴王世子,把吴世子气跑了。他也不至于一怒之下,飞剑去刺项贤。
“快了,过几日便去上任。我这不想着几位兄弟,跟大家伙道个别嘛,省的你们说我不辞而别!瞧你们一个个愁,可是有忧愁?说来听听!”
楚天秀笑道。
沈万宝翻了一个白眼,道:“我的忧愁,就是沈家的造纸作坊没银子挣,但你又非要吃独食,又不肯咱们两家合伙,一起称霸造纸业。我这愁,说了也白说。”
“不错,说了也白说!等你们沈家什么时候研究出了真正的纸,再谈合作吧。太子呢!”
楚天秀笑着点头。
沈万宝指着太子,说道:“太子爷在烟雨画舫犯了大事,皇帝居然不责罚他,没有任何动静。连皇后、太后,只说很忙,也不肯见太子。太子这不是心慌,怕被废了吗,你说宫里这是什么情况?就因为太子差点刺了吴王,皇帝就要废太子吗!”
“哦,有这种事情?!”
楚天秀吃了一惊。
他还以为,皇帝早就派了太监,对东宫太子施加严厉的惩罚,对吴王有所交代呢!
这么干的话,这说明大楚的一切照旧,没有和诸侯王交恶的打算。
可皇帝居然不罚太子,没有任何动静?
这就反常了,就分明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啊!
这说明,皇帝已经很不爽这些诸侯王了,不鸟他们这些诸侯了。太子刺了吴王世子就刺了呗,况且又没杀死。
这样很霸道无理?
皇帝就是这样霸道不讲理。
皇帝根本就不打算惩罚太子,宫里当然不会对东宫有动静。
朝廷恐怕有大变动,皇后和太后,这个节骨眼根本无暇见太子。
这大楚皇朝,真要慢慢变天了。
只是,大楚诸事纷乱如麻,繁琐而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知道皇帝会从哪里开始下手!
算了。
他这个小昏侯,不过是一个小小丹阳县令,何必替统驭天下的皇帝去愁。
楚天秀沉吟了一下,道:“太子急什么。吴王世子当时是在骂皇帝平庸,你这皇子一怒,才刺了吴世子。
你只要抓住这一点,找机会就哭诉,谁都动不了你。这事情,很容易过去。”
“对!我这根本就不是错,是维护父皇的威严!”
项天歌目光一亮。
“不过,这件事虽然能混过去。可你这太子,还是要想法子多立一点功勋,在皇帝面前竭力表现一下你的本事啊!
否则皇帝只看到你莽撞冲动,却没看到真本事,还是很失望啊!久而久之,你这太子位,能否坐稳,可不好说了。”
楚天秀拍了拍太子的肩头,笑道。
项天歌恍然大悟,觉得小昏侯这番话说的极有道理,目光热切的望向楚天秀,“小昏侯,你主意多,给支个招,帮我在父皇面前立一个大功!”
“自己想!
本小昏侯忙着去上任呢!我又不是送财童子,白送你大功劳!...除非,太子有什么好处回报。
太子爷什么时候想到了给我大好处,回头我立马便送你一桩大功,让皇上对你刮目相看。
记住哦,刮目相看的奇功一件!”
楚天秀说完,拍拍屁股就走,懒得理会项天歌和沈万宝。
项天歌苦恼,他要是想得出大功劳,需要向他小昏侯求支招吗。
况且,他这东宫皇太子无权无势,凡是都要看皇宫里的面色,哪里弄来什么大好处。
项天歌不由恨的牙痒痒的,朝楚天秀背影,大叫道:“小昏侯,你丢下一句话挑拨我,就这样拍拍屁股走了?就不能欠着,等我当了皇帝,再给你好处?”
沈万宝哭笑不得,“算了,小昏侯抠门的很,一向只占便宜不吃亏,你想欠他的好处,门都没有!”



1...5758596061...1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