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赘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百里玺
楚天秀淡淡点头,“威严”的目光,扫过县衙的县吏、兵丁、衙役、各乡的三老和几百名精壮百姓。
县城的县尉,壮着胆子道:“县尉赵虎,率丹阳县兵丁,叩见县令大人,叩见郡主!”
只有县尉赵虎披着一身破旧皮甲,腰携大刀。
守城的一百号兵丁们,一个个歪瓜裂枣,手里提着破长枪,没有护甲,只穿着兵丁服,颓拉着脑袋,歪歪扭扭,站没站相,显然是军备废弛。
也就能抵挡二三十名的小股流窜的土匪、流寇。
要是出现数百人的大股土匪,这群兵丁恐怕全都废了。
“典吏蒋冈,叩见县令大人,叩见郡主。”
典吏带着上百名衙役们,一个个面色油滑,目光左右躲闪,满脸的谄笑。
至于那些乡老们、亭长、里正,全都是各乡的乡绅大地主,自不必多说。
所谓的精壮百姓,也就是一群二三十岁,经常地里干活的农夫,身穿麻布,颇为壮硕,手里有几分力气。
但是,这已经是丹阳县最好的一批“精锐”了。
楚天秀打量了他们一眼,便知道这丹阳县的家底,很是失望啊。
唉!
丹阳县的一群歪瓜裂枣,一群矮子里面拔尖子。他带了的十多名王府侍卫,可以把这群兵丁、衙役全打趴下。
但他治理这丹阳县,还得靠这群人。
“各位县吏、乡绅、父老,大家想来也听过我小昏侯的威名,很多人污蔑我的名声,说我是奢靡无度的大纨绔。这都是诬蔑,一个字都不要信。
其实啊,我这人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特别爱护百姓。
本县令来这丹阳县上任,就是给你们当青天大老爷,带领你们发家致富的!咱们一天要干十天的活。力争在一年之内,挣到十年的财。
听本县令的话,跟着本县令走便是!
不要问本县令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多想想你们能为本县令做些什么。做的多,本县令自然看在眼里,给你们厚厚的赏赐。”
楚天秀一副和蔼慈祥,朝县城众人宣讲自己的施政方针。
至于他们能否听懂,无所谓了。
只要肯干活就行了。
“...”
“是...县令大老爷!”
县吏们、乡老乡绅们听了,面面相觑,一个个脸色惨白如雪,腿肚子都在发抖抽筋。
是,县令大老爷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可是,您老吃大户啊!
平王府都敢吃,结果吃成了上门赘婿。金陵沈府也敢拿,据说一口气借了十万两银子,半个子也不还。
金陵城里水太深,这都淹不死小昏侯,可见咱们这位县太爷手眼通天,无人能治啊!
丹阳县里,都是一群小胳膊小腿的蚱蜢。
哪怕是大富的乡绅,也没有几分油水,嘎吱一口都不够塞牙缝呢。
哪里够小昏侯吃啊!
听小昏侯这口气,居然要一天干十天的活,一年挣够十年的财!
你们听听,这还是人说的话吗?
这分明是要把丹阳县三千户,给榨干抹净,才能喂饱小昏侯。
这就是金陵第一大纨绔,小昏侯啊!
众县吏、乡绅们心中惶惶,手足发软,面色沮丧,感觉这丹阳县的天空,都暗下来了。
...
李虞在车厢内,看着众县吏、衙役、乡老们胆战心惊的神色。
她忽然有些明白,为何夫君要让县衙的众人,三五百人一起出城迎驾新县令的大驾到来。
看起来,此举太咄咄逼人了。
但这些县吏们,都是一些数十年的老油子。
新县令初来乍到,不展示自己的威严,他们定然面服心不服,办事消极怠慢,甚至阴奉阳违,不尊号令。
要是县令稍微软一点。
他们这些县城的奸猾小吏,联手欺负县令,架空了县太爷,那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夫君人未到,便直接来一场下马威,让他们从心底便畏惧新来的县太爷。
如此,县令施政,才能得心应手。
...
天色渐暗了。
已经是下午时分了。
楚天秀在丹阳县城外,短暂的发表了一番施政演说,便重新坐上豪华马车,带着众县吏、兵丁、衙役、乡老们返回县城。
丹阳县城是一座低矮的土城,城门破破烂烂,土墙挂满了青苔和各色草藤。
楚天秀第一眼看到丹阳县城的时候,都是吃惊。
如果是金陵城是天下第一巨城,城墙都是青砖砌成,最为繁华奢靡之地的话。
那么丹阳县城,就是金陵城外的一座大型土围子。
穷!
穷县!
果然是穷乡僻壤的小县城。
进了县城,自然是先去县衙。
楚天秀来到县衙,都看的惊呆了。
这座县衙虽然建的颇为气派,但门外门内居然破破烂烂,屋顶瓦片都透光漏水,甚至有一根梁都歪的,只能用木头加固,好像随时可能倒掉一样,简直惨不忍睹。
“为何不修葺?”
楚天秀震惊的问道。
“这座县衙是五六十年前建的,至今未曾修葺,早已经破破烂烂。没有几千两银子,如何能大修?!”
老县令李甫看楚天秀这副震惊的神色,苦笑道:“其实下官也不是不想修,关键是耗大笔的税钱。
县里收上来的税钱,都是直接上缴给了郡主,少量留下应付开支。
库房留下的银两极少,一年的结余不足一千两。还要应付各方面的应急开支。”
“库银一千两?这一千两能干嘛?”
楚天秀踏进县衙的时候,差点一个踉跄。
他还准备在丹阳县,上马大项目,那肯定要花大把的银子。几万,几十万两银子的大项目。
区区一千两银子,连塞牙缝都不够用。
难怪,这丹阳县穷成这副摸样。
修衙门,要钱。
修城墙,要钱。
修水利,要钱。
把城里城外都修一遍的话,别说一千两了,几十万两也打不住。
没钱,啥事都干不成。
他这个锦衣玉食,出入豪宅的小侯爷,在这种穷乡僻壤的破地方,能住的了一个月吗?!
“这县衙...是太破旧了一些,不能住人啊!要不,夫君向朝廷请个病假,我们回金陵城住吧?”
李虞看了,都是满脸愁容。
修一下县衙,少说三五千两的银子。而且是给那些县吏们住。
她可不想花这大笔银子。
这丹阳县城五六十年都是这个老样子,一年到头没什么大事。也就督促百姓种田和收税,其实也没什么好打理的。
其他小琐事,让李敢年这个县丞,留下打理就行了。
县里的大事,派人往金陵城里快马送书信,不到百里远,也就大半日的功夫,根本不耽搁事。
如果用信鸽,也就小半个时辰,更是快捷无比。
至于朝廷那边。
丞相府还怕小昏侯把丹阳县给折腾废了呢,定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批准他回金陵修养“病假”。
“对对,这县衙看上去好像快塌了。好危险的样子!万一夜里来一阵大雨大风,把我们全压在底下,可怎么办?”
“姑爷,郡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咱们还是住金陵,在王府里才踏实。”
祖儿和狄儿闻言,连忙点头。
楚天秀也想回金陵城了,那才是他小昏侯的安乐窝啊!
这鸟不拉屎的丹阳县,简直就是山窝窝。
他长叹道:“这马上就是‘雨水’了,我且住几日,先督促农耕吧!农耕完了之后,我们再回金陵城。”
他这个丹阳县令,看来只能在百里之外的金陵城里遥遥指挥,带着丹阳三千户百姓们发家致富了。
看来得抓紧,想法子多搞一些钱。
尽早给丹阳县,上马大项目,办大事啊!
还有,丹阳县马鞍山的那座铜矿,这是很大一笔的收入。快抵得上丹阳县城的税收了。
皇上也不知什么时候废铸铜令。
他得去看一眼,铜矿挖的怎么样了,还有多少油水能挖掘,心里才踏实。
楚氏赘婿 116 狂飙突进,大炼钢!
李虞吩咐狄儿,带着平王府众侍卫打扫衙门,将丹阳县衙里能住的房间,收拾出几间来,好让县太爷居住。
她这丹阳郡主和楚天秀这小昏侯,出身王侯勋贵,都是从小在王府长大。
过惯了金陵城里的锦衣玉食,住习惯了王府的大豪宅院,根本不习惯这丹阳县衙的寒酸破旧。
不过既然来了,就先暂且住几日吧。
自封了丹阳郡主,她极少来丹阳县。
就当巡视自家的封地了。
等夫君这县令,趁着这两日的“雨水”的农耕,把丹阳县城,上上下下都打理、整顿一下,再回金陵城不迟。
...
县丞李敢年和老县令李甫,则去交接查勘各种文书账目,库房的钱粮。
楚天秀不放心,亲自过去看了一下。
只见县衙的库房里,一堆堆草绳串起来的铜钱,一贯一千文就相当一两银子,铜钱拿在手里非常的沉重和不便。
县衙的帐薄,依然是竹简,尚未更换为纸书。
记载了全县城的户口、耕田亩数、钱粮收支....等等。
总共算下来,县衙账目上剩余一共一千两银子、一百石粮食。一石一百斤,也就是一万斤粮食。平均到丹阳县一万五千人的头上,还不足一斤粮食。
丹阳县衙除了钱粮,还有少量的铁制农具和上百头耕牛,用来租借给县里的一些贫农。
楚天秀看了库房,只想吐血。
这就是丹阳县的全部启动资金,基本上什么项目都上不了。别说大修水利了,修个县衙也困难啊!
看来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
次日。
一大早。
楚天秀这位县令大老爷,便带上李敢年,还有县尉赵虎、典吏蒋冈,兴冲冲的去上丹阳县的马鞍山。
马鞍山上的南山矿场,一大群矿工们热火朝天,挥舞着铁锹奋力挖坑。
这是一座露天地表矿,矿脉直接露在山体,或者是浅埋,不用打矿洞,直接在地面往下挖便是。
马鞍山最挣钱的莫过于山上的一座铜矿了,挖出来的铜矿,炼铸成铜币就是钱。
挖出的铜矿,送去县城里提炼为铜,然后再铸成铜币。
采矿、提炼、浇铸,都需要大量的工人。为了加速挖铜,光是这座铜矿便雇佣了足足数百名矿工之多,其余提炼、浇筑更是不少。
铸铜币产业,也是丹阳县的一个大产业。
在这座矿场督工的,是平王府派来的一名李氏老人,为矿区的老总管,以防有盗窃。
“小人见过姑爷!”
李老总管见小昏侯来了,连忙躬礼。
楚天秀问道:“这座铜矿还能挖多久?”
“不太好说,估摸着能有几十年吧!小的已经从县城招揽了大批石工,抓紧挖铜。...就是,这铁器不太够,挖铜进展缓慢。”
李老总管摇头道。
“哦!”
楚天秀接过来,看了一下矿工的挖矿铁锹。
要挖铜矿,先炼铁。
这是必备的生产工具。
马鞍山的铁矿,其实远远比铜矿要多太多,是一座巨型铁矿区。整个长江下游,最大的铁矿区。
而且,它还是得天独厚的露天矿。
由此也知,马鞍山铁矿储备量的恐怖。哪怕满足整个大楚皇朝的“农用、军备、工用”的用铁量,也绰绰有余。
丹阳县里也有炼铁作坊,能冶铁,生产各种铁农具、铁锹。
只是,丹阳县的冶铁技术似乎还很弱,打造的铁器挖矿石,经常容易折断、崩裂。
难道是生铁?
矿区很多断裂的铁锹,不得不带回县城去,重新回炉锻打。
质量太低劣啊!
“丹阳县的冶铁量,是多少?”
楚天秀皱眉,问道。
李老总管对这些很熟悉,立刻道:“县城里有一座炼铁作坊,三座炼铁炉,一日产生铁约三百斤左右!然后铁匠们将生铁,锻打为铁器。一半是供农耕,一半供矿区。”
楚天秀听了牙疼。
日产三百...斤?
打造成铁器,也就数十件吧。这样低微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一个县城的用铁需求。
楚天秀一眼也看不出,这些铁锹的品质,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准。但如此易折、崩裂,绝对高不到哪里去。
离坚硬的“钢”,更是差得远。
劣质的铁器,卖不出好价钱,自然也没什么利润。也就本县的农民和矿工会用,卖不到外地区。
马鞍山矿区的重点还是放在挖铜上,直接铸造铜币,天下通行,这比冶铁,来钱更快。
楚天秀翻看了一下他们挖出的各色矿石。
除了铜矿和铁矿之外,还一种非常好的伴生矿,灰色的磷矿磷酸盐!
楚天秀神色不由惊喜。
这可是好东西啊!
磷矿可以用来制造磷肥,磷肥才是农田增产的超级大杀器。只是,这个时代的人,还远远认识不到磷肥和磷矿的用处。
丹阳县这三千户小县,穷的鸟不拉屎的地方。以后就要靠铁矿和磷矿,来发家致富了。
现在的朝廷,不仅没有禁止铸铜。
连冶铁,都允许私人冶炼和打造。
...
楚天秀去了一趟矿区,下午便回到丹阳县城,去了县城里的一座冶铁作坊。
冶铁作坊的落后,铁器不足,严重拖延了挖铜矿的速度。
不管是为了抢铸铜币,还是为了冶铁本身,都要立刻上马,兴建一座巨型的炼铁作坊,大规模冶炼“钢”。
不错,直接炼“钢”。
他不想慢慢腾腾的浪费时间。
他要建一座大楚皇朝最庞大的冶铁场,将丹阳县改造成为一座冶铁工业基地。
丹阳县拥有一座马鞍山,这是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不好好利用,简直是天大的浪费啊。
只要技术上领先,生产的钢可以卖到全国各地去。
钢的利润,更是远超过农业。
农业什么的,放一边去慢慢发展吧。
强大的钢铁产能一旦上来,地里用上锋利而坚固的大钢犁,耕地能力直接翻一倍都绰绰有余,多少地都不够来种。
楚天秀将丹阳县城里,所有的大小作坊,炼铁户、铁匠们全都召集起来,并不多,仅仅只有数十人,很多都是一户人家一个打铁铺子。
他们本身就是丹阳郡主的食邑户口,算得上是丹阳郡主的人,这个时代的人世世代代都无法脱离户籍的。
“本小侯爷先投一万两银子,新建一座新式冶铁作坊。”
炼钢的投资是很非常非常的花钱,但是这笔钱砸进去,打造出锋利的钢,收益肯定极大。
“县城所有铁匠,都进本小侯爷的冶铁作坊,高薪聘请。师父带徒弟,铁匠,一年内要扩充到一千人!”
“我看了你们原先的冶铁作坊,规模太小,有的一人一户,多的也就三五人,虽然有鼓风机,但是风力太弱了!”
“建大型炼铁炉,改成水利和马力鼓风机!风力至少大十倍,大增炼铁炉的温度。”
“你们炼出来的铁大部分都是生铁,极少是熟铁。要炼成熟铁,或者是钢。”
“把生铁炒成熟铁,炒成钢料!”
“而且你们的锻打也太弱了。造一两吨重的水利重锤来打,千锤百炼,打成百炼钢,‘斩金断玉,削铁如泥。’”
“你们听不懂?没关系,回头我把《水利鼓风冶铁》、《炒铁》、《水利重锤》、《百炼钢》都写出来,画成图册,教你们怎么做!还看不明白的,我找识字的先生,来教你们。”
楚天秀道。
铁匠们不识字,只能稍微看懂草图,他也有些头疼。
学塾教育跟不上啊,以后挣到银子,在教育上也要大笔的砸钱。
众铁匠们听了,都惊懵了,只拼命点头。
水利鼓风机?
炒钢?
水利重锤?
百炼钢?
他们几乎全都没有听说过,听的晕晕乎乎。
这改进的冶铁技术,似乎大幅改进了冶炼技术...小侯爷这脑子,太强了吧!
楚氏赘婿 117 回金陵,拉投资去!
县衙。
楚天秀上午去矿山,下召集众铁匠们准备大炼钢铁,在外面跑了一天,晚上才回到县衙歇息。
祖儿立刻给他沏茶,端上可口的丰盛饭菜。怕县衙的厨子不行,连这厨子,都是从平王府那边带过来的。
李虞郡主关切的问道:“夫君,这丹阳县的情况如何?”
比较是她的封地,总归还是要过问一下。
楚天秀喝着茶水,道:“丹阳县,守着一座金窝窝,却吃着干馍馍。丹阳县不能这样穷下去,得立刻抓紧,大干特干才行。”
“哦,这话怎么说?铜矿很多吗?”
李虞奇道。
“铜矿倒是不多,也就我们自己挣点铜钱花花。
真正的大富矿还是一座露天大铁矿,把它开发出来。足够全丹阳县的百姓,吃个满嘴流油,吃个几百年了。”
楚天秀摇头道:“但问题是,丹阳县只有一座小炼铁作坊,才几十名铁匠,日产不过几百斤生铁,打造出来的低劣铁器不过几十件而已。
这县里的炼铁术太落后,打出来的铁器也没有往外地销量,就在本县卖给农户。白白浪费了一座大铁矿,全成了石头疙瘩放在上山。
我这丹阳县令,既然要让全县百姓富裕起来,自然要从这座铁矿石下手。丹阳县需大量的铁匠,来大炼钢铁。虞儿,你可知道哪里有铁匠?”
李虞寻思着说道:“朝廷有一大批精良的铁匠,从全国各地征召上来的,归太尉府管辖调度,但只负责为朝廷大军打造兵器军备,不能私自调动。只能去外县招募一些过来。夫君你准备怎么做?”
“我打算在丹阳县兴建一座改进的大型炼钢厂,争取招募到一千名铁匠,大量生产钢农具、各色铁器。然后卖到大楚的各地去。”
楚天秀道。
“有炼钢术么?”
李虞疑惑,不太懂。
楚天秀仔细跟她说了一番。
他弄的这一套新式炼钢法,看上去似乎很先进、很玄乎。
水利鼓风机,利用水利之后一台便可以抵得上几十个壮汉全力,风力大火力足,日夜不息。
这千锤百炼的“百炼钢”术,也是极其坚固和锋利。
但其实,这些都是历史上西汉和东汉铁匠们发明的炼钢方法,发明了足足了有两千年之久。
曾经的汉朝炼铁技术之高,其实强的令人难以置信。一个高炉群,可以多达二百多座高炉,一座高炉能一次出炉一吨的“炒钢”,空前绝后的程度。
所以,这并不是什么现代炼钢术。
楚天秀不过是提前了一二百年,把百炼钢拿出来而已。在丹阳县城这个小地方,挖个土炉子连熟铁,反复的锻造,便可以炼成。
把这套技术拿出来,大楚铁匠们完全可以做到。
真正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缺钱。
要建各种土高炉,招募大批铁匠来炼铁,需要大笔的投资。
楚天秀准备自己领一个头,先砸进一万两银子去。
但其实这点钱很少。
要知道建一座造纸作坊都花了三千两银子,沈家更是花了万两银子。更何况是大型炼铁作坊。
他要把丹阳县,打造成为一座大炼钢铁的基地,区区一万两自然是远远不够。
一万两银子只够建造十座新式高炉,数量不多,用上改良的技术,几十、上百个铁匠就能搞定了。
投资小,见效慢。
估计需要十万两银子,大量兴建大批量的小高炉,才能运作起这个大项目,让丹阳县的百姓全都进入这个钢铁产业,“轰隆隆”的大步跑进入钢铁时代。
“先投一万两银子?...好吧。”
李虞揉了揉额头。
这笔钱她自然拿的出来,昏侯纸作坊挣到钱已经差不多够一万两了。
就算这笔钱全亏了,也就只是把先前挣的都亏进去。
剩下缺的九万两银子,楚天秀准备去筹资金。
大型炼铁作坊的这笔投资,太过巨大,当然不能都是自己一家出。要不然,中途出了什么问题,裤底都会输光。
先从本县下手吧。
丹阳县虽穷,还是有一些大地主、乡绅和富户的。给这些地主乡绅们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
省的他们以后抱怨,小昏侯这位青天大老爷,不给他们发财的机会。
...
次日一早。
“铛、铛、铛~!”
县尉赵虎,典吏蒋冈,得了县太爷的命令。
百般无奈的带着十几个兵丁和衙役,在丹阳县的街头,敲锣打鼓。为县令大老爷的这个大型炼钢作坊,筹集一笔巨额的银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