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赘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百里玺
“乡亲们,乡绅们,把自家的银子,拿出来投炼铁作坊吧~!”
“县令大老爷说了,他要带大家发家致富,大造炼铁作坊,等挣了大把的银子,会分给大家!”
“县太爷说了,这是咱们丹阳县百年难逢的发大财的机会啊,错过了可就没了!以后炼铁作坊挣了大把的银子,别怪县太爷没提醒你们啊!”
他们两个喊破了嗓子,喉咙都冒烟了。
结果丹阳县城,家家户户闭门闭窗...往日人来人往的县城大街上,一个鸟影子都看不到,更别说银子了。
各家各户的乡绅、大富户们,躲在自家大土院的门后,堵住大门,从门缝里瞧着外面的动静,“我呸~!小昏侯才上任一天,就迫不及待的巧立名目,开始搜刮百姓的钱财了!昨天说要带着百姓发家致富,今天就开始收银子!”
“这父老乡绅们,防贼一样,防着咱们的县令大老爷啊!”
县尉赵虎满是无奈。
典吏蒋冈也没辙。
这个法子根本筹不到银子,除非强行征收。
可惜,县令大人说了。
自愿!
一定要自愿,不可强迫富户筹银子。
结果,无一自愿响应。
县尉和典吏两人,倒是被县太爷逼着,各自掏出了一百两银子,算是其中一座高炉的一点点小投资。
这让他们两个颇为肉痛。
他们两个小吏也很无奈啊!
别人家的县令,都是去搜刮民脂民膏。
可是咱家的县令,一来就搜刮县尉和典吏。
他们两个还不敢不给。
另外,还筹集到了那么几十两银子,却是众铁匠们将枕头底下的钱拿出来,给凑上来的。
铁匠们觉得县令大老爷这炼钢术玄乎其玄,好像有些本事,少量的投一点,试一试。
...
县尉赵虎和典吏蒋冈走遍了县城和乡下,愣是没找到愿意主动投资的县令老爷的炼钢作坊。
他们只好回到县衙,带着筹集的银子,硬着头皮向县太爷禀报。
“算了,蚊子肉也是肉。”
楚天秀摇头。
一个丹阳县,连县尉、典吏和一群铁匠们,总共才筹了一百几十两银子。
其余大富,分文未出。
这丹阳县还是太穷啊!
当然,眼界也不行,一个个富户、乡绅、大地主们都守着自家的银子不肯撒手,生怕被他坑了。
楚天秀也没去逼他们给。
给他们一个发财的门路,自己不要,以后可别怪他这个县太爷没有提醒,不带他们发家致富。
等回金陵城,他吃大户去。
金陵皇城这座聚集了天下富户的帝都,大豪多,几千、上万两银子,豪门勋贵们根本没放在眼里。
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要去拉投资。
“李敢年,你投不投银子?姑爷带你吃大肉!”
楚天秀喊道。
县丞李敢年吓得两腿一哆嗦,脸色惨白,哭道:“姑爷~,我那点银子还留着去媳妇呢!要是亏没了,媳妇都娶不上了。后半辈子要打光棍啊!”
“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子,本姑爷还能坑你不成。本姑爷还出了一万两银子呢,也没掉肉啊!
你去写信给你爹,筹个一千两银子出来,本姑爷分给你一座高炉!别说姑爷坑你,姑爷这是大力提携你。
挣一年的钱,明年就够你娶十个妻妾了。”
楚天秀看李敢年这副胆战心惊的怂样,没好气道。
...
一晃五六日过去。
雨水节气很快过去。
楚天秀在丹阳县,带着县丞李敢年,县尉和典吏,主持完丹阳县里的雨水春耕。
其实也没多大的事情。
雨水意味着春天的雨季马上就要到了,要带着全县上下的农户,抓紧培苗,给地里施粪肥,修整沟渠,挖沟排水什么的。
现在还是在育苗,并没有到种的时候。
农民们带着自家的牛,带上铁农具,抓紧翻耕土地。
耕田虽然有牛,可是不太管用,铁农具太容易碎了。
这一翻耕,果然看出,丹阳县打造的铁制农具十分劣质,动不动就断裂、破损。
为此,铁匠们都不敢打造大型的一尺多长铁犁,全是半尺短犁,翻耕的深度太浅。
锄头也很短浅。
有土话叫:“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
翻的浅,粮食自然打的少。
一场农耕下来,大量的铁农具破损,要趁着农闲的时候去铁匠铺重新修。
楚天秀看了挺无语。
生产工具,才代表着生产力啊!
这是千古不易的大道理。
而在这两千年前的大楚,钢就是生产力。未来的两千年之久,钢都是最大的生产力。
...
雨水结束之后。
楚天秀这位丹阳县令,主持完全县的农耕,也没必要继续留在丹阳县里了。
除了春耕秋收,收粮收税之外,一座小县城基本上也没什么事。
官司案件,从来都不是县令的主要工作,隔十天半月处理都行。
这丹阳县城,就交给县丞李敢年在这里看着。有事情不决,派人往金陵城送信便是。
再加上县尉赵虎和典吏蒋冈这两位经验丰富的“老油条”,应付一座小县城完全没问题。
两位县尉和典吏,早就,巴不得县令大老爷回金陵城,别再搜刮他们这些下属的油水了。
“县令大老爷,保证身体啊!”
“在金陵城,好好养。我们会想县太爷的!”
丹阳县众乡绅们纷纷前来送行,一个个面上抹泪,心中欢喜无比。
小昏侯折腾了一番没有搜刮到银子,终于受不了这穷寒之地,要回金陵城享福去了。
李敢年这个县丞,看上去老实憨厚,明显比小昏侯这位县令大老爷靠谱多了。
楚天秀一挥手道:“走,回金陵城。找银子,拉投资去!”
平王府的一行“轰隆隆”的马车队伍,直奔金陵城而去。
楚氏赘婿 118 金陵城里,谁家有钱?
回金陵城的路上,李虞好奇的问道:“夫君,我们回去怎么找银子?怕是也难吧!”
“就是,丹阳县的乡绅富户,都没一家愿意出银子。”
“金陵城里大富户虽多,但他们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没见到任何好处,怕也不肯投这么多银子吧。”
狄儿和祖儿也纷纷说道。
楚天秀笑道:“金陵城里谁家最有钱?”
“除了皇家,就算沈府了,库房里的铜钱恐怕都快烂了!”
祖儿立刻道。
“先从沈家弄一笔银子,等沈家尝到甜头了,就不怕他们不抢着来吃肉。”
楚天秀道。
在金陵城众大富豪府邸,其实沈家的后台最硬,也最难搞定。但只要沈家上了钩,其他豪门就容易跟风了。
平王府的一行马车队伍,在侍卫的护送下,“轰隆隆”的直抵金陵城。
金陵城门下的守城士卒们,自然认得那是平王府丹阳郡主的马车,极为吃惊。
小昏侯这大纨绔,不是去丹阳县城上任了吗?
怎么才几日的功夫,又回来了!
小昏侯一回来,金陵城又要鸡飞狗跳了!
众兵卒们慌忙让开道,也没敢检查丹阳郡主的座驾,让他们直接入了金陵城。
“金陵城,我楚天秀又回来了。”
楚天秀望着那熟悉、繁华的金陵城,心情大爽。
这金陵皇城才是他大展拳脚的地方啊!
...
一行马车穿过长乐街,路过沈府的时候。
楚天秀让马车停了下来。
沈万宝这位沈大公子,在鸿门客栈和几个狐朋狗友喝茶。
正准备金陵城里到处游手好闲溜达一番,恰好正看到小昏侯坐在马车上,朝他招手。
沈万宝不由吃惊,“咦,小昏侯,你怎么又回来了?!”
“没办法,待了几日的功夫,本小侯爷已经在丹阳县砸了一万两银子。再不回来,可没银子用了。”
楚天秀笑道。
沈万宝听了,瞪大了眼睛,头皮发麻:“丹阳县城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除了粮食没什么可买的,你也能花掉一万两银子?你这个丹阳县令,莫非是散财童子?!”
就算去大笔的收购粮食,这短短几日,也花不完一万两银子啊!
“我发明了一种新式小高炉,可以炼出钢来,花掉了我一万两银子!”
楚天秀说道:“万宝,你要不要跟着本县令去投资?一万两银子,我给你造五座小高炉!一年未必能挣个十倍,但是翻个二三倍总是有的。比你家去放高利贷好多了!”
他给李敢年的价钱,是一千两一座新式高炉,几乎是成本价了。毕竟李敢年这县丞,在县里干的辛苦,总要给些好吃。
沈家的关系远一些,要二千两一座。
每多拉来两千两的投资,他便能多做一座高炉。
“不干!就你小昏侯这性子,有好处都吃独食,肯定不会照顾兄弟。你居然会想拉上我,绝对没好事。”
沈万宝眼神里充满了警惕。
小昏侯八成又想坑他的银子!
哼哼,门都没有。
炼铁高炉长什么样,他都没见过,哪里会信。他可不是老爹沈大富,这么容易上当。
“算了,你不投资小高炉,我也不强求。回头你想清楚了,再来找我不迟。”
楚天秀摇头道:“你前几日不是说,想和我一起合伙造昏侯纸卖钱么。现在给你一个好处,我把昏侯纸的全套技术,做一万两银子的价钱,卖给你们沈家!你爱造多少纸都行。”
他去了一趟丹阳县城。
连县衙里文书都没有纸可用,明显感觉到,大楚还是太落后了。
昏侯纸没必要独家保密,也该大幅降价,尽早降到一文钱一张纸,让大楚尽快从竹简时代进入纸书时代。
大楚全国,都要抓紧普及昏侯纸。
否则以现在的二十文一张的高价钱,除了朝廷和金陵城门阀用得起,丹阳县城根本没人用昏侯纸。
连县衙和富户都不舍得用,私塾学童上学,就更别提了。孩童背着几十斤的竹简求学,根本没办法进行普及教育。
他卖造纸术,拿到这一万两银子,还能去建小高炉,一举多得。
“昏侯纸造纸术卖给我?”
沈万宝差点惊呆了。
什么炼铁高炉,他不信能挣到钱。
但这昏侯纸,成本极为低廉,卖价却高达二十文铜钱,非常非常赚钱,他是信的。
沈万宝反应过来,惊喜若狂的嗷嗷叫一声,恨不得抱住楚天秀。
“我的亲爷爷,您老总算想通了!早就该卖给我造纸术了。行,一万两,我回去取钱,马上就送到你们平王府上去!”
...
沈万宝转头飞奔回沈府,去找他爹沈大富,“爹!大喜事,天大的喜事。”
“啥?”
沈大富满脸的憔悴,还在一门心思琢磨,自家的沈氏麻纸怎么才能改进到昏侯纸的品质。
现在沈氏麻纸作坊,每天都在亏损,虽然亏的钱也不太多,可依然让他的心肝儿都在疼。
这是沈家的一条退路。
一天不把昏侯纸琢磨出来,他这心里就不踏实,睡觉都睡不着。
沈大富茫然望着儿子,不知道喜从何来。
“爹,我花了不知多少苦心,哭爷爷求奶奶,总算把小昏侯给说动了。小昏侯已经答应,把全套昏侯纸术卖给咱们家了。一万两,只需要一万两,便宜不?!咱家就能造昏侯纸了!”
沈万宝激动道,“全亏我和小昏侯这么多年的交情,否则换别人根本没戏。”
“便宜啊,买了!也就两个月回本。”
沈大富听了不由惊住了,狠狠道,“干得好,总算干成了一件大事!”
一万两,也就是造一座大型造纸作坊的钱而已。
把昏侯纸造纸术买回来,使劲的造纸,用不了多久就能把本钱给赚回来。
这大楚皇朝,现在也就沈、楚两家能造纸,竞争的商人,远远比经营丝绸少太多。
...
“傻啊!”
楚天秀看沈万宝兴冲冲回沈府,不由摇头。
沈府有钱。
他本想带沈府去丹阳县大炼钢铁,有金陵第一巨富沈家的巨资投入,只需一年就能让丹阳县变成一座钢铁重县,富得流油。
沈万宝居然还不肯去,光惦记着造纸。
回头沈万宝再来找他,可就不是“一万两五座新式高炉”这个价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
他一转眼便是一万两银子到手了,再加上虞儿拿的一万两,便是两万银子的起步资金。
楚天秀不由感叹。
丹阳县那穷酸的地方,就算刮地三尺,想要弄出一万两银子,也太难太难了,非逼的乡绅们造反不可。
还是这金陵城的巨富,舍得掏银子啊!
光是沈家,轻轻松松就掏了一万两银子出来。
“现在我们二万两银子,可以在一个月内一口气建起二十座新式的小高炉了,一座一百斤,估计能日产两千斤高质量的炒钢,日产几百件农具、兵钢器。
虽然数量还是少了点,但起步应该没问题了。头一个月,我们先试验造出第一批‘炒钢’和‘百炼钢’出来。
炒钢用来造农具,百炼钢打造兵器。”
楚天秀琢磨着,朝李虞说道:“剩下就是打开销路。打造一批精良的农具和军备,卖到大楚各地去。军备我们不能造,最好是直接把钢材卖给朝廷。”
他查过一些典籍资料,发现大楚的私人铁匠铺是可以自己冶铁,打造农具,甚至打造兵器。
项氏诸侯王就是自己给自己的军队,打造大批的军备,军备丝毫不亚于朝廷。
但他是小昏侯,不是项氏诸侯王,要是自己打造兵器,总归犯忌。
李虞点头,“先试一试这百炼钢有多锋利、坚固,要是比朝廷炼制的铁还更好。回头我跟我爹说说,太尉府那边出面,为朝廷买一些百炼钢,去给军队打造兵器。”
要说在朝廷军队的门路,莫过于太尉府。
楚氏赘婿 119 庚子年,御史引战!
楚天秀和李虞、狄儿、祖儿等人,回了平王府。
沈府生怕楚天秀反悔,当天便派人把一万两银子送过来,购买昏侯纸的造纸术。
楚天秀派了孙老坊主,去沈氏作坊传授昏侯纸术。
这笔交易,让沈家父子二人欣喜若狂。
沈氏造纸作坊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造纸术,为了挣回这二万两银子的投入,疯狂大上特上产能。
聘请伐木工伐木,大量收购树皮。
数百亩的造纸作坊,通宵达旦造纸,很快便能达到日常四五万张之多。
随后,李虞派了一支大队的王府护卫出城。
带上楚天秀亲自画的《水利鼓风机》、《炼钢作坊》、《各色农具》的草图,将两万银两押送去丹阳县,令县丞李敢年抓紧修建新型炼钢作坊。
水利鼓风机的关键部件,就是旋转齿轮,匠人看懂了就能造出来。
炼铁需要一千度以上的高温,需要鼓风机吹送足够的氧气。
将人力鼓风机改成水利,可以令炼铁炉内部的温度大幅度的提升,达到一千四百度。虽然只是提升了几百度的高温,但这温度已经能把生铁炼成半熟铁。
丹阳县城的大炼钢铁也要抓紧生产,大上、快上,收的商税才多,否则赶不上年底的大楚郡县大考。
...
李虞、楚天秀本想去向平王请安,谈一谈请太尉府出面采购百炼钢的事情,却并未见到他人,只有二夫人在平王府。
可二夫人却冷淡的说,平王这几日都待在太尉府,没有回来。
朝廷似乎有什么大事,经常召集朝臣们商议。李荣干脆住在太尉府,方便随时应招。
估摸着,短时间是不会回来了。
“大事?”
“听说御史台的官员,在朝堂上书,抨击今年岁举的举子们平庸无能,把举子的举荐之人,也挨个骂了一遍,骂的厉害....朝廷百官被骂了个狗血喷头,有些官员不服,因此争吵了起来。
从元宵之后,你们去丹阳县便开始争吵,到现在还没争出个结果。平王,也被骂的不轻啊!”
二夫人淡淡道。
她对这些朝廷政务也不太感兴趣,只是略知一些。具体情况如何,谁跟谁吵,却不清楚了。
楚天秀听了,隐隐感到有些不对劲。
御史大夫孔寒友,此人颇为持重,极其会审时度势,没有把握的话不会无缘无故,轻易挑起冲突。
抨击众举子们平庸无能,这相当于开地图炮啊!
御史台的官员,突然痛骂众举子平庸,定然有所目的。
莫非对“岁举制”,十分不满?
楚天秀和李虞,向二夫人告辞。
二夫人很想问一问,那《石头记》写到第几章了,为何不见二十章之后的手抄本?
她还是忍住了。
这要是一问,显得她很迫不及待的样子,未免掉了身份。还是等等吧,反正只要出来了,她肯定能看的着。
...
楚天秀去了一趟丞相府,向主管百官的丞相禀报,称身体有恙,需要回金陵城里修养。
顺便打听一下朝廷争吵的情况。
丞相府的众吏们,都惊呆了。
别的官员请病假,都装着一副病怏怏,派下属来禀报一声,请求休假。丞相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会深究。
小昏侯倒好,活蹦乱跳的亲自过来,说自己要请病假。
他哪里有半点生病的样子?
作假不至于做到这么明显的程度吧?
谢主相没在,只有王肃副相在丞相府当值。
王肃副相喝着茶水,打量着楚天秀,悠悠笑侃道:“小昏侯,本副相观你气色红润,眸中神采奕奕,健步如飞。如此健壮,不知病在何处啊?!”
“病在脑子,昏病!”
“我一到丹阳县,便觉得这县城里破破烂烂,马车走上去都颠簸,准备大修道路。我看县里面太穷,准备大上项目。我这满腔的热心,为百姓们做事。”
“可是县里的百姓、乡绅们,似乎不太乐意,都不愿意贡献银两来支持。他们非说我昏了头。”
“本小侯爷也奇怪了,我爱民如子,怎么就成昏病了?”
楚天秀笑道:“不知,副相大人准不准这病假?要是不准,那我立刻回丹阳县去,大干一番。”
“病假准了!你别折腾,本副相准了!
你只管在金陵城好生歇着养病吧,什么时候养好了病再说。县里的事都是小事,让县吏们去处理。你可不只是县令,更是贵为小侯爷,这身子金贵,可不能出差池。”
王肃副相连忙摆手,揉了揉“噗通噗通”的太阳穴,无奈道。
他是拿这金陵大纨绔小昏侯没办法。
不过,县令休病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这丹阳县是个三千户的小县,没什么油水。除了春秋农耕、收粮收税,平日也没什么事情,离金陵城也就百里远不到。
大修道路,大上项目,这耗费钱粮、徭役不知多少!
朝廷肯定是不会拨银子,只能县里自己筹措,征集徭役。
这还得了,那不得官逼民反啊!
还是让小昏侯好生歇着吧,反正皇上也没指望他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丹阳县城太平无事,就算是尽了县令的职责。
对侯爵勋贵来说,政绩都是浮云。
就凭沈太后对小昏侯的喜爱,她随便说一句话,小昏侯便能飞黄腾达,根本无需在县里干什么政绩。
“小昏侯,闲着无事,不如咱们两人唠唠嗑。你现在也是朝廷官员了,只要没出大错,晋升高官也未尝不可能,本副相看好你的前途啊!
最近朝廷上,为了岁举一事,纷纷扰扰的吵了起来,很令人头疼。御史台的官员,骂的厉害啊!”
王肃副相笑道。
“本小侯爷也听说了此事,正想了解一下详情。”
楚天秀点了点头,在王肃副相旁边的另一个空座位坐下。
那空座,是整个丞相府里的主座,谢主相的座位。
没其他人敢去坐,就算是王肃副相也不会去坐。
但小昏侯显然没在意,大大咧咧的就坐上去了。
丞相府里正在处理公文的众多小吏们,抬头看了一眼,没敢多言,心中羡慕又酸楚。
小昏侯虽是小小县令,但他是大楚世袭罔替的侯爵,爵位跟三公相当。
大楚惯例,朝廷晋升三公者,可封侯。
而且是世代降等的侯爵,比昏侯府的世袭罔替侯爵,要差许多。
朝廷无数大小官员们,梦寐以求的拜相封侯啊!
封侯者,方得封地和食邑。
对于小昏侯来说,这不过是他的小小起步而已。
小昏侯就算坐在谢主相的位置上,大刺刺的翘着二郎腿,也没人敢去说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