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楚氏赘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百里玺
他鼓足了劲,号召众儒生们一起来骂小昏侯,抨击《石头记》,想要阻止这本小黄书走出平王府。
可是,这《石头记》不但要走出平王府,看样子,马上就能横扫金陵城,甚至大楚皇朝了。





楚氏赘婿 125 丞相老谋
金陵城里的门阀和勋贵,每一座府邸,几乎全都卖了至少数十份以上的《大楚邸报》,各家主、嫡系士子们,几乎是人手一份。
不买不行啊!
连皇宫,朝廷各衙门全都有了。
他们这些门阀勋贵士子们能不赶紧跟风,追随潮流吗!
一群青年士子们拿着邸报,兴冲冲来到谢府,找谢灵云道贺。
谢灵云是金陵门阀士子里面,少有的被登载在《大楚邸报》里的青年士子。
“谢兄,你上《大楚邸报》了!这可是大事啊,咱们金陵城这么多门阀年青的士子,都没人能上邸报。你可是仅有的一人!”
“谢兄,你真不打算再写诗了,改写小说了吗?”
众士子们眼神中,充满了羡慕。
年青士子们只能在士子之间混,很少有机会在朝廷高官面前露脸,更别说扬名了。
那些位列三公九卿的朝臣们,都忙着朝政大事,很少会关注到他们这些中下层的士子。
谢灵云作为金陵青年第一诗赋高手,也算年青士子中的佼佼者了,但名气一直不够响亮,比他大哥谢安然差了好多。
再加上殿试失利,仅仅位列岁举中等。靠着谢胡雍主相这位爷爷,才留在金陵城的衙门,当一个文吏,慢慢熬资历。
可这份《大楚邸报》,上至皇上,下至朝臣百官,和金陵寻常儒生们,几乎都会看。
皇帝能看到你的名字,知道你这个人存在,这是多大的荣幸啊!
在大楚邸报上面留下自己的名号,那可是扬名立万的大事。
短短一日之间,谢灵云的名气,至少能暴增百倍。哪怕一些不关注晚辈的老臣,也会知道他的名号。
名望,又被叫“德高望重”,在大楚官场上作用巨大。
有名望者,加官进爵,大家都没意见。
你要是毫无名气,却被突然加了官爵,肯定会被御史怀疑徇私舞弊,非被众官员们鄙视不可。
这暴增的名望,对谢灵云的仕途,大有益处。
“想上这《大楚邸报》,的确非常的不容易。这份邸报,乃是我大哥谢安然和小昏侯、太子、沈万宝四人一起办的。
我大哥提携我,专门给我留了一条正在写长篇小说的消息,否则我也上不了。至于写诗,我最近诗太短了,写着不过瘾,还是小说大长篇写着爽!”
谢灵云被众士子们簇拥,眉宇间难以掩饰的得意。
谢安然负责采集各地的消息,特意帮他单独列了一条消息。这种待遇,又岂是别人能享受到的?!
等他的长篇小说一出炉,定然能博得一个满堂喝彩,声望节节暴涨。
那时,他凭借文学出众,从同僚里面脱颖而出。
被加官,也就顺理成章了。也不用担心,被御史骂,说他是谢主相之孙,靠丞相徇私,方能加官进爵。
“谢兄,能否替小弟引荐一下谢驸马!帮小弟上一次《大楚邸报》?”
“我也想上!只要能在邸报上,写一下我的名字就行。”
众士子顿时急切。
“我大哥说了,有重大消息才能上。”
谢灵云连忙摇手,“除非你们有什么大新闻消息,或者你们府邸有什么重大的消息。
你们把消息给我,我转交给我大哥。至于能否登载到《大楚邸报》里去,就看你们的消息够不够重大了!”
“我有!”
“我也有。”
...
朝廷各衙门,众大小官员们对这份《大楚邸报》,议论纷纷。
他们的心情,异常的复杂。
丞相府。
谢胡雍主相、王肃副相和长史等数十名官员们,都在看这份新鲜出炉的邸报,寂静无声。
谢胡雍微眯着眼睛,看着这份《大楚邸报》,面色沉凝。
这邸报,写的正儿八经,并无逾越之处。
只有在金陵城的花边新闻里,稍微提及,他谢胡雍丞相新纳小妾一事。
这也没什么,谢府已经早早的办了纳妾酒席,外界皆知。
无人能拿这一点,攻讦他这个主相。
可是,他谢胡雍混迹朝廷五十余载,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成为主相更是十余年之久,稳坐相位,就是极少犯错。
敏锐的嗅觉,让他察觉到这份邸报里的威胁。
大楚境内外的所有消息和情报,都要通过丞相府、太尉府、御史台等各个衙门,最终筛选和汇总,递交给皇宫,供皇帝抉择。
哪怕御史台,和丞相府争斗的厉害,也都是朝臣们内部的争斗。
可是,这《大楚邸报》完全绕开了他们这些朝廷官员。
东宫太子、小昏侯、沈万宝、谢安然,他们不是朝臣官僚,完全撇开了朝臣,自己去收集消息和情报,登载在《大楚邸报》上。
这大楚邸报,公之于众,花几十个铜板就都能看到,一卖就是数千、上万份,到处都是。
虽然谢安然是谢家的长孙,才华横溢,但他从来特立独行,不听命于人。又是金陵第二纨绔、公主驸马,既不入朝为官,也不混迹士子,反而和纨绔们走得很近。
哪怕谢胡雍可以影响到谢安然,也无法影响到小昏侯。
这邸报,根本就是小昏侯在操办。
这意味着什么呢!
就像猛虎和黑熊正在凶狠的对峙,可是无意间回头一瞥,却意外发现一头豹子躲在不远处灌木丛里,不怀好意的盯着他们。
这让谢胡雍这个丞相,感到背上凉飕飕的。
王肃副相也是老谋深算的老臣了。
他这边才给小昏侯通气,怂恿小昏侯去对付御史大夫孔寒友。
这才几天功夫呢,小昏侯就鼓捣出了一份震惊金陵城的《大楚邸报》。
版面正页,赫然印着“朝廷岁举之争”,御史和丞相府的官员都各有评论,刊登在上面。
小昏侯这在暗示什么?
暗示,他手里有一份上达天听,下达百姓的《邸报》,他可以轻易的左右消息和言论。
“后生可畏啊~!”
王肃副相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甚至有些后悔。
这朝廷之争,根本不该让小昏侯掺和进来。
小昏侯一掺和,鼓捣出了《大楚邸报》,还能有好事情?
“诸位,对这《大楚邸报》有和看法?”
谢胡雍问道。
众官员们沉默。
这份《大楚邸报》,公诸于众。
皇帝御批。
太子亲办。
外戚沈府投资,驸马谢安然参与,小昏侯在幕后操纵。
既没有办法动用官府之力,强行封杀,也无法暗中抵制。
大楚境内的一切消息和情报,很可能忽然出现在邸报上,被皇上得知,天下皆知。
十分的棘手。
一时间,他们不知如何应对。
“既然无意见。”
谢胡雍主相,淡道:“那本相,就说说我的看法。”
“听丞相吩咐!”
众官员们拱手道。
“既然太子办《大楚邸报》,开了‘广开言路’的先河。
那朝廷干脆放开,鼓励兴办邸报,不论府衙,不论个人,都允许开邸报。诸位如何?
我们丞相府也办一份邸报,就叫《丞相府邸报》吧!本主相,一向开明,最为宽容!”
谢胡雍喝着茶,淡然道。
“妙!主相高明,正该如此!”
王肃副相目光一亮,大笑道。
邸报,乃是一件掌握消息的大利器。
既然阻挡不了,既然小昏侯有了。
他们丞相府、门阀勋贵派也要有。
凭借金陵十大门阀、众勋贵庞大的财力,办邸报,定然能办的比小昏侯,更加出色!
这大楚最大的消息情报,最终还是掌握在他们手里,才稳妥。




楚氏赘婿 126 小昏侯,太阴险了!
“雨水”过后。
临近惊蛰。
金陵城的寒冻天气渐渐变暖。
河冰早已经融化,不过虞园的一座地下冰窟早已经完工。
楚天秀早早便派了匠人,从河里开凿河冰,切了大块大块的冰,一块便有小半丈大小,填满了虞园地下的大冰窖,然后用厚厚锦帛包裹的木门将冰窖给堵上。
等夏日炎炎的时候,便可取出来享用。
平王府虞园的树枝头,也冒出了少许新芽。
楚天秀躺在树下的一副竹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哼着小曲,一边吃着祖儿喂的葡萄,说不出的惬意和自在。
祖儿看到楚天秀这副惬意的神色,好奇道:“姑爷,你怎么这么开心?!”
“本姑爷在虞园钓鱼,等着鱼儿上钩呢!”
楚天秀笑道。
跟风潮这种事情,自古有之。
他刚造出了昏侯纸,沈府便眼巴巴的想要分一杯羹。
沈万宝求爷爷告奶奶许久,他也没答应。
直到需要大笔银子,在丹阳县大批的兴建土高炉,他才答应把昏侯纸的造纸术,卖给“战略级同盟”金陵第三大纨绔沈万宝。
他现在又造出了《大楚邸报》,大楚皇朝有眼光有魄力之辈,自然会想要跟这股风潮。
只是,想要发行邸报,又岂是这么容易?
有昏侯纸吗?
掌握活字印刷术吗?
啥都没有,还想发行邸报?
这最关键的活字印刷术,可是他高度保密的独门绝技,不与外人。就连谢、沈、太子,他们三个都完全没有接触。
嘿!
很快便会有冤大头,迫不及待,送大笔银子上门!
“姑爷钓鱼?”
祖儿满脸的疑惑,虞园虽然有假山和莲花池,养了几条小鱼,但是姑爷也没有在钓鱼啊!
“祖儿,若是有人登门求见!先让他们等上半个时辰,再带来见本姑爷。”
“是,姑爷!”
...
丞相府的权力相当大。
很快颁布一道政令。
为了响应皇帝陛下“广开言路”的号召,紧跟东宫太子兴办邸报的步伐,丞相府准许各衙门和民间兴办邸报,只需要向朝廷报备一下便可。
大楚皇朝的三大衙门。
丞相府率先兴办《丞相府邸报》,打算用来刊登丞相府各项政务,明里暗里吹捧《岁举制》,维护大楚祖制。
太尉府和御史台见状,当然不肯落后,都准备操办本衙门的《太尉府邸报》、《御史台邸报》。
三份邸报的内容都是现成的。
《太尉府邸报》专门刊登天下军事消息,跟军情有关。
《御史台邸报》则准备刊登监察天下百官,严惩贪污受贿的消息,震慑官员。
但是。
不办不知道,一办吓一跳。
丞相府亲手负责办《丞相府邸报》的长史谢煦,接触了一下,便头皮发麻。
整个大楚皇朝只有一种纸张能够用来发行邸报,那就是精良的“昏侯纸”。
老旧的竹简是完全不行的,麻纸也不行。
想买昏侯纸,只有找郡主府和沈府。
其余麻纸小作坊根本不成气候,早就倒掉了。
邸报一天用掉数千到万张,那么大批量采购十几万张纸的储备,自然是要的。否则用不了多久,忽然没纸了,岂不是尴尬。
这仅仅是一个月的用量,如果长年累月,耗费颇巨。
沈府狮子大开口,一张就二十文铜钱。一次采购十万张,就要耗费二千两银子。
谢煦长史不得已去平王府,等了许久,才在虞园见到小昏侯,希望价钱便宜点。小昏侯倒是便宜了一文,一张只需十九文铜钱。
两家随便挑,总有一款是合适你的。
谢煦长史心头气苦。
一份《大楚邸报》才卖二十文铜钱呢。
他光是买纸的价钱,就要二十文。这还没算其它雕刻、印制、人工钱呢,《丞相府邸报》办下来,比《大楚邸报》贵许多啊!
谢煦长史只能向主相大人禀报。
谢胡雍主相得知,不由拍桌子,气的大骂。
“奸商,两个大奸商!这昏侯纸都是用树皮所造,成本定然极为低廉,恐怕不需数文铜钱。”
“小昏侯和沈万宝,他们肯定是串通好的,联手哄抬市价,卖的如此昂贵!这是坑朝廷的钱!”
谢煦小心的提议,道:“主相,这造纸术乃国之利器,却被沈府、郡主府两家给独占了。...要不,请皇上,让两家把造纸术公之于众?!”
“小昏侯别提了,他这纨绔从来只抢别人的好处,什么时候吃过亏,况且还有平王府在撑腰。造纸作坊都有平王府的兵守着,以皇上和平王的关系,能逼平王交造纸术?!
至于沈家,这吃到沈家口里的肉,他肯吐出来?沈大富定然要去沈太后处哭诉...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谢胡雍懊恼的摇头。
沈太后看似慈眉祥目,很好说话,但她可是经过数朝大风大浪,从平民熬出来的太后。
沈大富经商资质平庸,沈府这江南第一丝绸大豪商,岂是天上白掉下来的?
沈家吃的肉,比金陵十大门阀都多。
项家的皇子皇孙们、天下各郡的诸侯王们,只要沈太后还活着,定不敢去抢沈家的丝绸生意。
小昏侯坑了沈家一大笔银子,赖账不还...那是绝无仅有的一个特例。沈太后宠爱李虞郡主,才睁只眼闭只眼。
换成别人,早就被扒皮了。
让沈家交出造纸术,那是白想。
大楚皇朝能决定国之大事的,只有皇帝项燕然和沈太后。
偏偏却一个是平王的皇兄,一个是沈府的姑姑。
找皇帝和太后都没戏。
能怎么办?
没办法,丞相府只能每月拨出一笔银子,向两府买纸。
不仅是丞相府需要高价买纸,御史台、太尉府一样要向两家买。其他任何一个门阀、勋贵,想要自己办一份邸报,都要去向两府买纸。
这算不算,是买路费?
谢胡雍主相心头一团窝火和憋屈。
看来,得找机会收拾一下这小昏侯,让他的手别伸那么长,捞那么多才行。
...
然而,想要办成一份邸报。
可远远不止需要昏侯纸。
谢煦长史买回了大量的昏侯纸,便开始依瓢画葫芦,召集一批能工巧匠,雕刻木质印版。
匠人说,最快速度是一天雕刻五百字,哪怕几名匠人轮回,日夜不停....这数万字的木板雕刻,至少要雕刻十天以上。
若是中途刻错了字....重新来过吧。
对这个问题,金陵城各个衙门负责办邸报的官吏,想尽了办法都没能解决,都是头疼欲裂。
耗时如此之久,等邸报出来了,已经是小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哪里还有什么新闻,分明是旧闻。
小昏侯是怎么做到一日轻轻松松雕刻出数万字的《大楚邸报》来的?
没辙,还得再去上门求小昏侯。
...
楚天秀万万没想到,第一个找上门求助的,不是丞相府和御史台,居然是岳父大人李荣。
估计是丞相大人、御史大人脸皮薄,不久前刚刚骂了他,不好屡次派人来求他吧。
将活字印刷术给岳父大人,那自然是完全不可能。
这是他的大杀器。
不过,让太尉府把《太尉府邸报》交给楚天秀的印刷厂去印刷,收一笔印制费用,这倒是可以。
反正出钱的是朝廷的太尉府,又不是平王府。占便宜的是自己的女儿、女婿。
李荣对此自然毫无意见。
要不是《太尉府邸报》涉及到朝廷的军事机密,他都想把这邸报,交给女婿去办。
“贤婿,这《太尉府邸报》公开登载各种军事消息,定然会被敌人所知。这岂不是资敌?这会不会出问题?”
李荣有些疑惑。
这邸报毕竟是极为新鲜的东西,以前从未有人用过。
他一时还没想明白,如何才能最高效的利用这公开发行的邸报,却不会伤到自己。
“邸报这东西,你要先发布大量的真实消息,义正言辞,取信于人,人人都信你。
然后你才有机会,利用八九分真消息,去掩护一二分假消息,暗藏杀机,欺诈于敌。
当然,所谓的真消息,你也可以只说一半,藏一半。反正你说的都是真话,别人也拿你没办法。
太尉府负责大楚军政,如果想对谁下手,可以先用一些真消息诱敌,再用假消息欺骗于敌。
这个套路,百试不爽!”
楚天秀笑道。
别说消息极度闭塞的两千年前,有一个蒙一个,散布一个谣言就能放到一大片。
哪怕是放到两千年后,这套路也一样百试不爽。
什么“谣言止于智者”...呵呵,这话说得好像“智者”全知全能,连骗子的内裤什么颜色都能分辨清楚一样,这话太傻了。
有几个人,能每个消息都去查证一遍?
一旦相信了这份邸报,那就很容易全信。不信你能怎样。
就算能查证出来是假消息,有地方让你说出来吗!
没有啊!
《大楚邸报》在他的手里,就是他的超大号的大喇叭,喊的整个大楚都能听到,耳朵都震聋。
除了别去招惹皇帝,皇帝一怒能封杀他,其余人谁能奈何得了他的大喇叭。
“哦,原来如此!”
李荣一点就透,不由心头一凛。
在邸报上,公开发布消息和情报,完全可以用来误导敌人。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除了散布消息之人,谁又能轻易分辨出来?!
这么说来,小昏侯从一开始,就打算利用邸报,来欺诈对手?
小昏侯发明这邸报,太阴险了。
不过,作为大楚的兵家大宗师,李荣对“阴险狡猾”的看法,是中性的。
兵不厌诈嘛,欺诈对手,是兵家最大的本事之一。
...
跟极度难产,一波三折的其它邸报不一样,《大楚邸报》气势如虹,在金陵城火爆发行。
金陵皇城人口百万,大富者众。
很快,每日的销量,便飙升到一万份以上,发行数量不断上涨,甚至被商旅们带往大楚皇朝上百个郡国。
因为刊登了诸多时政消息,当然毫无疑问,被潜伏在金陵城里的情报探子,送往天下各个诸侯国,甚至西域和周边的小国。
天下诸侯王们,吴王项弼、楚王、赵王等等,陆陆续续拿到《大楚邸报》,震惊之余,也是惊喜万分。
他们花费大量的经费,培养情报探子,绞尽脑汁打探和收集大楚帝都的朝廷时政、军事情报。
结果,居然直接在小昏侯的《大楚邸报》上,写出来了。朝廷上朝臣们的争论,上到皇帝,下到门阀,百姓们的花边新闻,居然也敢去写。
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但这样一来,对他们收集金陵帝都的消息,却是大大增加了便利。一份《大楚邸报》在手,至少一小半的消息到手了。
甚至可以减少探子的人数,缩减开支。
驻大楚皇朝的匈奴使节团,伊雉王爷得到手下禀报,看了《大楚邸报》,惊得目瞪口呆。
他费尽心思也无法获得的高级情报,居然就这样出现在他的眼前。
伊雉想不明白,小昏侯怎么就能干出这种昏聩透顶的事情。
半响,他仰天长啸,亢奋难以自抑。
“收集每日《大楚邸报》,送往匈奴王廷,交给军臣单于!”
“有邸报在手,大楚消息尽入我单于的掌握之中。”
“天助我大匈奴也!”




楚氏赘婿 127 皇帝“调兵遣将”!
金銮殿。
又是一个早朝结束,众朝臣们陆续离开皇宫。
只有御史大夫孔寒友,被留下来,恭听圣意。
皇帝项燕然面色冷漠,坐在皇座上,望着这冷冷清清的大殿,还有沉默的孔寒友,眼眸间极为失望。
这次早朝。
御史台的御史们居然放弃了进攻,不再抨击众举子们的平庸无能。
丞相府的众大小官员们也识趣的默不作声,不再提此事。
至于太尉府的武将那边,更是一向很少出声。
整个朝堂,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其乐融融一片。
这算怎么回事?
皇帝项燕然心头有多失望,那就别提了。
他期待多日的庚子新政,御史大夫孔寒友执行的很不利,硬是没能找到攻破岁举制的突破口。
他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是大楚皇朝的仲裁者。
朝廷派系争斗,最后由他来裁决。
他不能亲自下场,去抨击臣子。
1...6364656667...1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