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赘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百里玺
“行!”
楚天秀见“客人”喊价了,顿时热情了起来,说道:“本小昏侯跟你董贤良结盟的话,那就只限于你个人,但不包括御史台和天下儒派。
我的承诺是‘你董贤良只管在朝廷上奏疏,抨击岁举。我保你董贤良安然无恙,不丢官位,甚至还能升官发财!’。
你要支付我的价钱就是,‘欠我一份天大的人情’,下次我让你还这人情,要你干什么,你不能推脱’。”
楚天秀说着,朝一旁磨墨,默不作声的祖儿道:“祖儿,你拿纸,把这些都记下来。这是要签协议,按手印,签字画押的!”
他才不会让董贤良,在事后有反悔的机会。
“是,姑爷!”
祖儿立刻甜滋滋的应承着,取了纸和笔,按姑爷说的记了下来。
她最喜欢看姑爷谈生意了,挖坑的花样百出,从不带重复的。从太子项天歌到沈万宝、驸马谢安然,一个个全都进大坑了,只等以后收网。
这董贤良自己跑来虞园谈生意,算不算自投罗网?
呃~...!
董贤良听了,心头咯噔一下。
小昏侯许诺,保护他的不丢官,甚至升官发财。他相信小昏侯的本事,完全可以做到的。毕竟他才是小小县令,升官也不是什么大官。
但对价是“欠一份天大的人情”。
这谁知道小昏侯以后会让他干什么?
万一小昏侯和恩师、儒派发生冲突,小昏侯逼他倒戈,岂不是立马完蛋!
董贤良想到恩师说的那番话“小心被卖了还帮着数钱”,心中极为警觉。
这个协议的风险太大了,跟卖身契差不多啊!
这卖身协议不能签。
“那...我代表御史台,和你结盟呢?是什么价钱?”
董贤良小心道。
“这个更简单。
我跟御史台结盟,便助孔大人一举攻破岁举旧制度。
但是,朝廷确立了新的举子制度之后,本小侯爷要当这第一届的主考官。
御史大夫和御史台不得阻挠,得全力帮我争取。”
楚天秀眉目和气,呵呵笑道。
只要他能弄到第一届的主考官,大楚皇朝的士子、儒生们,好好享受最后幸福的时光吧!
你们的好日子不长了。
“你要当第一届的主考官?...但不管新旧举子制度,这不都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吗?”
董贤良听了一愣。
这个条件,有点古怪。
考核新官员的权利,一直都掌握在皇帝的手里。哪怕谢胡雍丞相、御史大夫都没法插手。
就算是御史大夫答应了,也没用啊!
怎么可能,第一届主考官的位置,会落在小昏侯的手里。
“这个你别管,皇帝那边我自会去说。我只要孔大人和御史台同意这点,他按手印签名,就行了。”
楚天秀摆手道,“我帮你们废掉阻挡儒生入朝堂的岁举制,你们只需要帮我成为新制度的第一届主考官,这笔交易很划算的!”
董贤良仔细掂量了一下。
这第二份协议,对御史台很有利,但他和恩师,都给不了这第一届主考官的承诺。
他不死心的问道:“那,我若是代表儒派,与你为盟呢?报价又是什么?”
“我和天下儒派为盟的话,不仅仅助你们攻破岁举制,还帮你们儒派大兴。
但作为对价,天下儒生要一起尊我为副教主!
我也不占你们多大便宜,十年为限,十年之后便不当了。”
楚天秀大刺刺的说道。
“...”
董贤良有点懵。
副教主?
什么东西?
先秦时期,儒家是一个思想流派。只有孔子等一批先贤,带着弟子传播儒学。
到了大楚皇朝,朝堂上才出现了一个“儒派”。
但这只是一群儒生官吏们抱团的官场派系,底层儒生们相互扶持提携,争取进入朝堂为官,一展自己的施政理念。
从古至今,儒学就没有什么教派和固定的等级组织。
大楚儒派,也只是奉御史大夫孔寒友为领袖,哪有什么教派组织。
没有教,自然也没有教主、副教主一说。
“别管这副教主是什么东西。
我小昏侯跟儒派结盟,助你们儒派大兴。你们天下儒生,见了我,就必须称我副教主。就这么简单。
这个条件,要孔大人、你董贤良、晁方正,还有你们儒派官员的一些核心人物,都要签字画押才行!”
楚天秀根本不管儒派有没有教主。
我就要你们眼高于顶的儒生,见了我小昏侯,就毕恭毕敬称为我副教主。
儒派想和他小昏侯为盟,就要答应这个苛刻的条件。
“这...我且回去和恩师商量一下。”
董贤良感到牙疼。
他想不通,楚天秀为何惦记着一个徒有虚名,毫无实权的“副教主”。当了副教主,你也指挥不动儒派官员和儒生啊!
但此事太过重大,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小昏侯提出的条件太奇怪了,又是“欠人情”,又是“主考官”,又是“副教主”,眼光太奇特。
董贤良怕里面有深坑。
现在是看不出来。
可万一以后,这大坑忽然冒了出来,他怕自己追悔莫及。
祖儿这边,已经飞快的写好了三份不同的协议,交给董贤良。
愿意签哪份,就签字画押吧。
“这三份协议,我且回去待恩师做了决定,再做答复。”
董贤良慎重其事的收入袖内,恭敬一礼,心里一团稀里糊涂的疑惑,告辞而去。
楚天秀看他走了,不由微微摇头。
这董老弟也不还价,这就走了。
董贤良还是太过持重厚道了一些,脸皮太薄,不会变通。这样在官场上很难混啊!
当个儒家大宗师还行,但是当高官就难了,容易被人坑。
...
祖儿也颇为好奇,托着下巴,问道:“姑爷,我一直听说朝廷上有一个势力很强的儒派。但没听过儒教,您要到副教主来做什么?”
“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啊!”
楚天秀摇头,道:“你没见这董贤良,神神叨叨的。很像一个人吗?”
“像谁?”
祖儿疑惑。
“像李自然老神棍一样啊!”
董贤良跑去秣陵当县令,居然建个祭坛,去呼风唤雨。
他还吹嘘自己求雨成功了,什么阳气少天就降雨,阴气少天就大旱。
连李自然老神棍都不敢吹嘘自己能求雨,他居然也敢去吹,典型的一副宗教做派!
就董贤良这个神棍的潜力,比李自然还猛。他这一发力,能就把儒学和儒派,给鼓捣成一个儒教了。
我估摸着,恐怕再过一些时候,董贤良研究完了阴阳祈雨术,就会在朝廷上书,鼓吹什么‘阴阳、灾异’说,鼓吹皇帝是‘天之子’。
那个时候,儒生们就会把皇帝奉为儒教的教主,盼着教主带他们飞黄腾达。
天上掉一颗流星下来,儒生们都能吹成是‘天罚’,说这是出了人祸,才会天降灾星。
这儒教,可不就这样冒出来了。”
楚天秀说着,神情十分恼火。
儒学和儒家,其实在先秦时期,还是很老老实实的。
先贤孔子就很谦虚,他只研究“君、亲、师”的伦理学说,说“敬鬼神而远之”。
自己不懂的东西,孔子也不会瞎说,躲远一点,闭嘴就好了。
可儒学一旦膨胀成了儒教,那就完蛋了。
成一门宗教学了。
宗教学,有干涉世俗的强烈倾向。
阴阳涉及到了天地,加了“天、地”进去,把“君亲师”变成了“天地君亲师”。
别小看了这两个字,“天地”可是包括了世间的一切。
“天地”的一切都跟“君亲师”挂钩了,天体物理学跟伦理学挂钩了,这还得了!
儒教一旦诞生之后,儒生们信心爆棚,对世俗的一切都开始指指点点。
看到天上一道星光闪过,然后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哎呀,这是人祸啊!把人祸改了,赶紧磕头谢罪,这天灾就没了。”
儒教把一切都包进“天、地、君、亲、师”去了。那自然科学也必然遭到压制,流星不能当做流星,必须视为灾异,惩罚人祸的象征。
董贤良一个儒生,儒派领袖孔寒友最重视的弟子,居然去鼓吹“阴阳学、祈雨”,这是给大楚儒生们带了一个很坏的苗头。
这是从儒家开始向儒教突飞猛进的标志。
“儒教的教主肯定是皇帝,皇帝都肯定喜欢‘天地君亲师’这一口了。
我先把这副教主的位置给抢了,埋伏好一个位置。
等董贤良把这儒教鼓捣出来,本姑爷一棍子,把他们脑子全敲出脑浆来!
这些儒生们一个个脑子这么好使,什么都能往儒教伦理上扯,毁我大楚皇朝。我看看他们脑浆都是用什么做的。”
楚天秀哼哼道。
祖儿听的目瞪口呆,姑爷的知识面太渊博了。
旁征博引,无所不知。
渐渐,她望着姑爷那俊美的脸庞,俏脸悄然羞红。
楚天秀奇怪,“我在骂儒教呢,你脸红什么?”
祖儿娇羞,扭捏着,“姑爷,我好崇拜你啊!董贤良明明是岁举殿试第二,大楚一等一的聪明人。
姑爷却连他将来准备干什么都想到了。他肯定不知道,姑爷埋伏好了,准备敲出他的脑浆来。”
这么聪明的姑爷。
她以后要是给姑爷生个小娃娃,会不会也这么聪明机灵又可爱啊?
生一个童稚的小昏侯,捏捏那红扑扑的小脸蛋!
不听话就打小屁屁。
哎呀呀!
祖儿的脸更臊红了。
“那是!
唉!
没办法,本姑爷就是这么秀,浑然天成,名天秀是也。”
楚天秀闻言,傲然。
谁让本小昏侯,能一眼看破这上下两千年的风华烟雨和是非成败呢!
三个协议三个坑,把董贤良、孔寒友和儒派,给围堵在其中。
你敢跳进坑。
我就敢埋了你们!
好不容易穿越一次,不把这些高傲的古人,治的一个个服服帖帖,岂不是白跑一趟。
楚氏赘婿 131 《石头记》火爆大卖!
董贤良离开平王府,带着小昏侯给出的三份协议,星夜匆匆去见他的恩师孔寒友,商议对策。
孔寒友看了小昏侯提出的这三份协议,额上青筋暴起,怒火中烧。
这分明是坑人协议啊!
第一份协议,那就是把董贤良给卖了。
第二份协议,小昏侯助御史台攻破“岁举制”,但是下一届的主考官要拱手让给小昏侯。
小昏侯定然要利用这考试,达成其不可告人之目的。
第三份协议,更是令他心中生寒。
小昏侯愿助儒学大兴,却要当十年的“副教主”,这是什么鬼?小昏侯要当天下儒生的精神领袖吗?这是把儒学给卖了。
孔寒友身为天下儒派领袖,能不气愤吗!
哪一份协议,他也不能签啊!
“恩师,您意下如何?”
董贤良见老师的脸色十分难看,不由小心问道。
“小昏侯这个金陵大纨绔,非我同党其心必异。振兴儒学的事,还是我们儒生自己来做吧,此事靠不得别人。跟小昏侯联手...就是与虎谋皮啊!”
孔寒友压住心头怒火,摇头缓缓道。
没有被逼到绝境,他是不愿意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董贤良文言,心头有些难受。
他是颇为期待,和小昏侯一起并肩战斗。
奈何,小昏侯开口只谈价钱,恩师不乐意付出这个代价。
“是,恩师!大朝争之日,弟子先上阵,恩师和御史台随后再上!”
董贤良躬身,毅然道。
...
楚天秀也不知,董贤良是被价钱给吓住了,还是孔寒友犹豫不决,不愿意付出代价。
这一去便没有消息。
估计还有小半个月的时间,御史大夫还不着急吧!
这让手持《大楚邸报》,正准备稳坐钓鱼台的楚天秀,颇为失望。
不过,他也没闲着。
《石头记》前半部四十章,已经印刷好了两千册。
即将在金陵城公开发售。
至于为什么楚天秀用的是《石头记》的书名,而不是后世广为人知的《红楼梦》。
这纯粹为了纪念曹雪芹老爷子。
老爷子出身于金陵城,写前八十章回,用的就是《石头记》这个名字。
后来程高续写的版本,加了后面的四十章回之后,才改成一百二十章的《红楼梦》。
楚天秀提前在《大楚邸报》上做足了宣传,将在长乐街的一间书坊,丹阳郡主李虞名下的铺子,正式开卖。
这日。
一大早。
楚天秀和李虞,带着祖儿、狄儿来到长乐街,看《石头记》销量如何。
却见,书坊尚未开张,门外早已经拥挤着一大片的人群。
人群,有许多是金陵城里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对《石头记》极为痴迷。
还有成群结队的门阀士子,相邀前来买书。
谢灵云和一群士子们,亲自跑来买书。
更有成群的金陵儒生,数百之众。
那些大户派来的丫鬟、仆人,就更多了。
谢府谢胡雍丞相派来的小厮,还有平王府二夫人派来的丫鬟。主人不好露面,当然是让下人们来强书了。
《大楚邸报》上虽然每一期都会刊登小半章的《石头记》,可是连载的太慢了,连载了十天,这才连载到第五章回。
这样慢慢的连载,等的人十分心焦啊!
金陵城里私下流通的一些手抄本,最多也就到了二十章便没了。据说是小昏侯为了保密,把书稿给藏起来,不让人看了。
这《石头记》是大楚皇朝第一本雕刻出版的书,在这之前是没人卖书的,都是书生们自己抄的手抄书。
而且,这还是破天荒的长篇小说。
别的不说,光是收藏价值便极大!
当然是直接买书回去看。
“诸位,这《石头记》前半部,二两银子一本。今日开卖一千本,数量极多,大家别挤。”
这书坊的门一开,坊主嚷嚷着。
众人急切的一拥而上。
多个屁啊!
才卖一千本!光是在书坊门外拥挤的人潮,就不止一二千人。抢的慢,就没了。
这才只是金陵城里一小部分人来了,等更多读书人想要买,都买不着。
“银子在这里,快拿书来!”
谢灵云等一群士子们气势汹汹,冲在最前面。
他们这些士子身份太尊贵,门阀官宦子弟,又人多势众,旁人也不敢跟他们争抢。
“书到手了,走走,一起看书去!”
眨眼功夫,众士子们便抢了几百本的《石头记》,无不狂喜,扬长而去。
这群士子们走了之后。
那些千金小姐们,儒生们、小厮丫鬟、更急了。
“店家,快给我来一本《石头记》!”
“别抢,哎呦,踩着脚了!”
“风度,保持咱们儒生的风度!岂能如此不顾斯文!”
贾生在人群中焦急,高声嚷嚷着,帽子都挤掉了,衣衫凌乱,最后被他眼疾手快,抢到一本《石头记》。
贾生拿着厚厚的一本书,闻着墨香,喜不自禁。
这是他瞒着自家婆娘,省吃俭用,用藏在床底下多年的二两银子,终于买到了一本《石头记》。
这下好了,这本石头记,他回去日夜详读,至少能爽上一年。
“贾生,你不是带头批判《石头记》吗,为什么还要来抢?!”
有一个没抢到的书生,十分气苦,看到贾生抢到一本,不由怒道。
“你懂什么!不读它,怎么批判?今晚回去,我便秉烛夜读,好好的批判一下《石头记》!
看书,和批判书,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等我读完,我便去《大楚邸报》上投稿,狠狠的批判一番。”
贾生哼哼,摆正凌乱的衣裳,大摇大摆而去。
《大楚邸报》是收书生投稿的,不仅收,还付钱,一篇几百字的短文章,能挣十几个铜板呢。
他在私塾教书的闲暇,已经在《大楚邸报》上发表了一篇批评《石头记》的文章,狠狠批评里面的靡靡声色。
这文章,在金陵城里引起了不少的争论,甚至很多士子、儒生们,经常争吵不休。
指不定,他还能靠写批评小昏侯和《石头记》的文章,把这二两银子给挣回来。
至于为什么小昏侯主办的邸报,会刊登批判《石头记》的文章?
贾生得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心得。
小昏侯完全不要脸了,为了卖书,巴不得大家一起来争吵,炒热度,人尽皆知。
为了挣这铜臭钱,小昏侯恨不得自己骂自己了——但这未免表现的太赤裸裸了。所以小昏侯,盼着被人来骂他。
既然如此,他贾生当然就不客气了。
他现在是金陵城里骂《石头记》,骂的最响亮的儒生,他已经骂成了头号专家,名气那也是节节暴涨啊!
金陵城里的书生,几乎都认得他了。
楚氏赘婿 132 家家户户挑灯夜战....《石头记》!
楚天秀和李虞、狄儿、祖儿,坐在一辆豪华马车上,远远的看到众多士子、千金小姐、儒生和各府的仆人们,在丹阳书坊,抢购《石头记》。
他不由看的津津有味,心头暗爽。
这倒不是单纯卖多少银两的问题,这第一批两千册也就四千两银子。
但这是巨大的影响力啊!
这本《石头记》轰动大卖之后,不断扩散到大楚各地,不用多久,整个大楚人尽皆知。
读书人都会抢着看《石头记》。
小昏侯,大楚皇朝新一代文学大宗师的地位,将会由此奠定。
大楚皇朝目前德高望重的文学宗师,几乎都是三公九卿等朝堂高官,或者在野的名望大儒。
两个巴掌数下来,也不超过十人。
全是白须老头,没有一个年轻人。
文学宗师的地位是极高的,一句话顶的上几百几千人的话更管用。书生们无不狂热,奉为至理名言。
文学宗师最大的特权,就是他从此有了评价别人的权利。
而别人是不敢,没有资格随便评价宗师。
这可不是谢灵云的那个什么金陵青年第一诗赋高手,同辈中间混一混,可以比的。在宗师面前,只能老实听话,请求指点。
他小昏侯将会成为大楚最年青的文学大宗师,他有资格评价别人,但是别人没资格来评价他。
李虞翻了一个俏美的白眼,幽幽道:“夫君,现在书已经卖了这么多,我们可以看了吧!”
这稿子写出来,就被楚天秀给藏起来了。
连她和狄儿、祖儿三人都没有看到。
“就是!”
“姑爷这么保密,连我们几个都不让看!”
狄儿和祖儿也好生气。
楚天秀笑道,“行,今晚我们就回去看《石头记》,看一个通宵!”
...
丹阳书坊的销售十分火爆。
《石头记》第一次出货,才一个时辰,足足一千册就被士子和儒生们给抢光了。
剩下没有买到的小厮、丫鬟们,急的围在书坊门外不肯走。他们可是奉了家主、夫人之命,一定要买到《石头记》。
书坊主不得已,请示了小昏侯之后,把原本准备明天卖的货,也提前拿出来卖。甚至派人通知印刷厂,抓紧印刷石头记。
从上午到晚上,两千册《石头记》销售一空。
...
这一夜。
金陵城里大户人家,家家户户内宅深处,灯火盏盏,犹如那天上的繁星,彻夜不息。
数以千计的痴男怨女,千金小姐,风流士子,儒生,在挑灯夜战。
明日事明日再说,今晚先看《石头记》
平王府。
虞园,香闺。
李虞、祖儿和狄儿,她们三人凑在一起,津津有味翻看一本《石头记》,窃窃私语着。
议论着剧情,不时笑着淬骂几声,自然是在说,姑爷这么多花花肠子,把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她们,写的这般栩栩如生。
楚天秀被赶出香闺,欲哭无泪,在书房里失眠了。
他独自一人数着小鸡,好无聊啊。
失策啊!
今夜,我把金陵城都祸害了。
可是,谁来祸害我啊?!
...
平王府。
二夫人谢丽元缠着平王李荣,非要和他一起看这《石头记》。
她自己一个人看有什么劲,还是得一起看才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