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赘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百里玺
“火药真能挣钱?这东西,除了朝廷太尉府制造火药包给军队用,还有什么用处?...可太尉府已经有了配方,他们可以自己造,没必要向我们买啊!”
李自然想不通,朝廷都拿走了配方,火药还有什么办法挣钱?
他也不知道,火药还能干些什么。
“用处多着呢,军火只是其中一方面,但是民用的也不少!”
“这...我们怎么分钱?”
李自然琢磨着小昏侯的提议,脸色不由变幻。
不动心当然是假的。
他当道士,到处辛苦的东奔西走,忽悠了大半辈子,图个啥?
不就是享用不尽的钱财吗?
有钱谁还那么辛苦的折腾!
小昏侯对这火药,显然是很有想法。
“三七分,我七你三!”
楚天秀道。
“咱们一起合伙,为什么我三你七?本道现在好歹也是个伯爵,你不能这样欺辱我!”
李自然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痛的叫起来。
“切,就凭我岳父大人是太尉啊!
我们造了军火出来,不卖给太尉府,难道你想自己用?本小侯爷不需要花钱去走通关系么?
还有民用的火药,我来设计各种用法,我已经设计好了‘火柴、烟花’...本小侯爷费了脑子,很辛苦好吗!”
楚天秀道。
李自然无语了,他那只眼睛也没看到小昏侯哪里辛苦了。
这炼制火药,一直是他在忙活啊!
罢了,小昏侯的靠山太硬,太尉府还管着军火呢。
他一个老道士,也斗不过官府。
“罢了,三七就三七吧。我回去,这两日便去盖火药作坊。”
“就在金陵城里,找一个位置偏一点、住户少一点的地方。别又炸了,伤到人。”
楚天秀跟李自然老神棍商量完火药作坊的事情,这才上了平王府的马车,和祖儿一起回平王府。
“祖儿,从长乐街过去,去一趟邸报社。有个重要消息,要让他们连夜印制邸报,明儿一早发出去。”
“是,姑爷!”
...
次日。
金陵城,第一缕曙光照耀大楚帝都的时候。
“邸报,邸报,《大楚邸报》!”
“昨日深夜,皇帝和众王侯朝臣做出重大决定,推行科举制。允许天下读书人,自举出仕!”
众多小贩们,挑着一叠叠厚厚的邸报,走街串巷,兴奋的沿街叫喊。
“什么?”
“怎么可能?”
“自举?”
街上,一些早起忙碌的儒生,听到这个重大消息,不由震惊了,赶紧掏铜板买了一份《大楚邸报》。
这头版头条,赫然写着,《朝廷正式施行‘科举制’》,上面详细写了,科举制的政策。
天呐!
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朝廷开禁了!
允许所有读书人自举,不再需要什么狗屁推举了!
顿时,整个金陵城都沸腾了。
那些儒生们一个个手里挥舞着《大楚邸报》,在街头嗷嗷吼叫着,面红耳赤,热泪盈眶。
“贾生,大消息,大消息啊!”
有一名老儒生兴奋的冲到贾生家,猛敲房门。
“谁啊!”
贾生衣衫不整,睡眼朦胧的出来,却见是金陵名儒伍思显,素来跟他颇为交好。
他满脸疑惑,“伍兄,什么情况?”
“贾兄,昨夜朝廷商议到了深夜,决定了一桩大事件!朝廷正式施行科举制,允许自举。赶快走,《大楚邸报》上已经登出来了!”
那儒生兴奋狂喜道。
《大楚邸报》上的消息,几乎肯定是真的。
小昏侯连众儒生们痛骂他的消息,都一五一十的完全刊登出来,这个消息也定然是假不了。
“什么...啊?”
贾生都听懵了,反应不过来。
这是什么情况?
他连忙穿上布鞋,跟着伍思显匆匆跑上长乐街头。
却见,这长乐街头上到处都是儒生,还有众多的读书人。
无数读书人都高举着《大楚邸报》,在高声嚎叫着,痛哭流泪,高呼皇帝开恩,苍天有眼。
那些摸不着头脑的百姓,看到他们这副摸样,还以为有什么悲伤的事情发生呢。
他们当中,有的三四十岁中壮之年,有的甚至五六十岁垂垂老朽。
他们出身倒也是在地主、富户人家,可因为不是家中嫡长子,无法继承家产,不得不从大楚各郡来到金陵城,想要寻一个出路。
可是在这金陵城,多少年了,也没见到什么好出路。
被朝廷大官举荐出仕,那几乎是想都别想。
能在门阀、官宦大族,混个私塾先生,混一口饭吃,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惨一点的,只能靠抄书、帮人写书信、账房先生之类的杂活为生。
做梦也没想到,居然有自举出仕这一天。
贾生大惊,急忙抢到一份《大楚邸报》。
“小昏侯提议《科举制》!”
“朝廷允许自举,凡天下才能之辈,无需举荐,可参加朝廷考试。”
他呆了。
他彻底惊懵了。
之前,拦在他们这些儒生面前高不可攀的举荐门槛,居然消失了。
贾生两行老泪,无声的流了下来。
苍天啊!
终于有机会去赴考,出仕为官了。
“小昏侯,没想到他居然这么大的胸襟...我们真是误会他了!”
“对对,从今以后,我们再也不骂小昏侯了。我就是他最忠实的簇拥,我要给他唱赞歌!”
“小昏侯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改革家!是大楚最出色的县令,我决定要买十本《石头记》,支持他!”
“我们赶紧写文章,发到《大楚邸报》去,一起支持小昏侯的科举制!支持朝廷政改,支持孔大人!”
...
金陵城里的门阀勋贵,年轻的士子们,看到《大楚邸报》,却是气的跳脚。
御史大夫王肃和众朝臣官员们,迫于皇帝的改革压力,不得不默然退让,采取这科举考试制度。
否则,皇帝要是让丞相孔寒友当了中正官,都挑选儒生们,那儒家可就把菜给一锅端了。
科举考试,最起码还公平一些。
他们是寻思着,自己还有巨大的财力优势,自家士子在读书上,依然能到占便宜。
可是士子们当然不这样看。
读书这玩意,苦啊!
苦逼啊!
哪有他们每天偶尔学半个时辰,然后呼朋唤友玩乐去。
反正每年的岁举,王侯公卿手里掌握着足足近一百个名额,总能轮上他们参加殿试出仕。
最不济,他们也能在朝廷混个小吏当一当。
可是,一旦实施了科举考试制度。
他们就要苦逼的苦读诗书,拼命去学了。
这好日子没了...不是逼得他们吐血吗?
“这都是小昏侯害的!”
“小昏侯这个害人精,剥夺了我们举荐权,逼得我们去科举考试!”
“强烈反对科举制!”
有士子振臂一呼,高声喊道。
众士子们纷纷跟着气愤的叫喊。
“走,我们一起去堵平王府的大门!今日定要给小昏侯一个教训不可...走,大家伙走啊!”
“对,给他一个教训...~!”
“你们怎么不走啊,抬脚啊?”
“你们这些怂货!被小昏侯给坑成这样,以后有苦日子过了,居然还不敢去找他报仇!”
“呸,谁怂了...下回见到小昏侯,我非揍他不可。但这平王府怎么堵啊..平王出不了门,不揍你们?”
众士子们气愤无比,商量着怎么跟小昏侯斗一场,可是一想到平王府,还是头疼无比。
平王府的门槛,比老丞相谢府还高,府里全是蛮不讲理的武夫和侍卫,连个女子都习武。
跑去堵门,那不是自找霉头吗!
楚氏赘婿 156 负荆请罪
金陵城的高门府邸年轻士子,看到《大楚邸报》上说,是小昏侯提议的科举制,无不是恨的咬牙切齿。
这可把他们害苦了。
骂骂咧咧半天,却终究是怂了,没敢去平王府堵门,打破小昏侯的狗头。
再说,小昏侯还是科举首任主考官,负责出考题和监考。
他们想要出仕为官的,迟早还是要在考场面对小昏侯,谁敢得罪自己的主考官?
有些心思活络的士子们,已经开始考虑怎么讨好小昏侯,从小昏侯这个主考官那里,拿到考试内容了。
尽早知道如何科举考试,占到优势,这才是最要紧的。
...
士子们没去堵门,儒生们却兴高采烈的去了。
“科举制出台,与我等儒生那是再造之恩,我等一定要好好谢一谢小昏侯。”
贾生高呼道。
“对对~,天下儒学大兴,小昏侯居功至伟!
之前我还骂了小昏侯,抨击他是大灾星。此刻我真是心如刀绞,惭愧至极啊!亏得小昏侯宽宏大量,不予我辈计较!”
伍思显痛心疾首,众儒生们纷纷附和。
“走,去平王府道谢。”
街头上的众儒生们三五吆喝着,一路上读书人越来越多,结伴成群达数百之众,纷纷一路往平王府奔去。
贾生当然是众儒生里带头的,谁让他是王府私塾先生,最熟悉平王府,可以自由进出呢。
贾生面色红润,面有得色,心中早已经没有对小昏侯的半点怨气。
朝廷采取科举制之后,他贾生这个当了半辈子私塾先生的老师,终于可以赴考了。
有这个大恩在里面,谁敢再骂小昏侯,便是天下儒生的大敌。
他便骂谁。
而且据说,小昏侯是首任科举主考官。
自大楚立朝,考官都是皇帝,众官之“父”。
小昏侯这个主考官比不了皇帝的地位,那也是“恩师”级别啊!
指不定,他贾生还是小昏侯恩师座下的弟子呢。
年纪大小根本不是问题。闻道有先后,小昏侯这是先达者为师。
众儒生们手里提着一些自家的土产,老母鸡、土鸡蛋什么的,兴冲冲的来到平王府道谢。
却见平王府门口。
直挺挺的站着一个青衣布衫男子,背负荆棘躬身而立。
府门外,不少路过只能对着这男子指指点点,神色诧异。
“董...董贤良?”
“他怎么来了?背负荆棘...这是负荆请罪?”
“董大人,您这是何意?”
众儒生们一片哗然。
董贤良看到众儒生们了,不由得苦笑,“董某所研究的《阴阳灾异说》,错解了天意,差点害了小昏侯。
小昏侯虽然没计较,反而帮我脱罪,董某惭愧无比,自该主动前来请罪。”
过了一小会儿,一个房门老头走了出来。
“董贤良哪位?我家姑爷说了,负荆请罪就不必了,《阴阳灾异说》太过荒谬,不可再提此歪理学说。进来虞园小坐一会吧!”
“董某...自不敢再提此学说。”
董贤良苦笑。
这次出师不利加了一个大跟头,他回头还得仔细琢磨一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董贤良、贾生和众儒生们进了平王府,前往虞园。
...
虞园。
楚天秀一大早起来,正在书房里奋笔疾《石头记》。
马上他这《石头记》的后半部四十章,最后一章稿子就快要写完了,手都快写得酸麻了。
这本鸿篇巨著,大楚第一部长篇小说,划时代作品,终于要结束了。
这是他的名著啊,终于完结了。
楚天秀这是满心的乐滋滋。
啥?
你说《红楼梦》一共一百二十章,这《石头记》才八十章,离完本还差得远呢!
这算是结束?
这算哪门子的狗屁结束?
明明是太监好么!
这当然算结束。
曹雪芹老爷子这一生就写了八十章,书名就叫做《石头记》。后面没写。
清朝大官宦和珅,找来程伟元、高鹗那这两个代笔枪手,“狗尾续貂”加了四十章,硬是把它给完本了,连书名都改成了《红楼梦》,献给乾隆皇帝当礼物。
楚天秀写的是曹雪芹老爷子的“原著”版本。
原著!
懂么!
他小昏侯又不是和珅找来的枪手,干嘛要去写后面四十章。
就这样吧!
回头,让谁谁谁,谁对续写感兴趣的,去续一个完整的《红楼梦》版本出来。
楚天秀乐滋滋。
通过这《石头记》,便看出一个铁一般的事实——烂尾和太监,这是老祖宗们遗传下来的坏毛病。
这可不是他带出来的坏毛病。
中国四大名著里面,太监的不仅仅是《石头记》,还有《水浒传》。
施耐庵只写了《水浒传》前半部,弟子罗贯中续写的《水浒传》后半部。这后半部,续的狗屎一样烂。
烂尾的则是罗贯中《三国演义》和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是前半部神作,大家谈起来眉飞色舞。
后半部...都写了啥?忘记了,没印象。
反正后半部那么烂,谁去写都一样。
楚天秀心里还是很得意的。
他小昏侯,是半部神作,专写广受好评的前半部。
祖儿在一旁吃着瓜果,津津有味的看着姑爷奋笔疾书《石头记》。
她看着看着,看到楚天秀在这本书的第八十章,最后一句话,写了“本书结束”。
咦?
本书结束?
“姑爷,这是咩意思?”
祖儿啃着瓜果,一时惊呆了。
她自问,自己的小脑瓜子也不笨啊,怎么就理解不了姑爷的意思。
“就是字面上的这个意思,《石头记》结束了啊!”
楚天秀奇怪道。
“可是,下面呢?”
祖儿急了。
“下面没了。太监了啊!”
楚天秀耸了耸肩道。
这有什么好稀奇,大惊小怪的。
“姑爷...”
祖儿惊呆了。
姑爷,这是要作死造孽啊!
《石头记》的影响力巨大,在金陵城的读者可是数万计,上至皇宫皇帝贵妃,下至门阀,少女,士子、儒生。
光是平王府,至少有二三百个深度痴迷的读者。
金陵城里只要会读书识字的,没有几个没看过《石头记》?!
姑爷居然敢这样“完本结束”?
这可不是得罪一两个人,这是得罪无数人。
她仿佛看到了金陵城里,无数读书人群起汹涌,无比愤怒,围了一个水泄不通,一个个手里拿着臭鸡蛋,砸进平王府的场景。
此时,一名门房匆匆来报,说董贤良负荆请罪来了。
还有一群儒生们,提着几十只老母鸡和土鸡蛋,说要来表示感谢,给姑爷补补身子。
祖儿赶紧把姑爷刚刚完结的《石头记》给收了起来,免得被人看见。
她要去找郡主,让郡主劝一劝姑爷,好歹把《石头记》给写完了,别被大楚上下痛骂。
“哎呦,这董贤良还是很老实,知错能改啊!让董贤良进来吧!其它儒生,人多嘈杂,留下老母鸡,让他们回去吧。”
楚天秀笑道。
很快,董贤良便来到虞园书房,躬身一拜,亲自向小昏侯请罪,“多谢小侯爷在朝堂上不追究,否则董某定然是要辞官而去。”
“本小侯爷,这是对事不对人!这《阴阳灾异说》就别提了,好好研究你的儒学去。”
楚天秀坐在书房大椅上,摆了摆手。
“这...当然。”
董贤良迟疑了一下,“董某心中还是有些小小的疑惑...阴阳,出自《周易》,乃是天地大道。
灾异,也是人世间司空见惯之事。
为何这揭露世间大道理的《阴阳灾异说》,天灾警示人祸,却错了?
小侯爷似乎非常确定,这学说错了!
可否指教一二,让董某明白其中道理?”
他敢肯定,小昏侯有绝对的把握,把这个学说给击败。否则,根本不会在《大楚邸报》上大肆刊登抨击小昏侯的文章。
楚天秀无奈了。
这董贤良还真钻牛角尖,不弄明白,不肯罢休。
话说回来,这董贤良本质还很是淳朴的,没什么坏心眼。只是沉迷于各种学说的研究。
否则他在朝堂上也不会留着董贤良,早就往死里干了。
“董老弟,你研究这个《阴阳灾异说》用来做什么?”
楚天秀不由好奇的问道。
“这学说...是用敬畏天地之心,来约束天下人吧。否则,人无敬畏之心,容易乱来。”
董贤良迟疑着说道。
“有些话,我也不好在《阴阳灾异说》里面公开了说。”
“我这套理论,真正想警告和约束的,是皇帝,是诸侯王,是朝堂的众王侯公卿。”
“帝王、诸侯和公卿,手握兵权,坐拥天下,太强大了。没有什么力量,可以约束皇帝和王侯公卿。
他们只要想干什么,便可以为所欲为。
只有借助上天的威力,用灾异说来示警,才能让帝王和王侯们心存敬畏。”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如你小昏侯这种纨绔王侯,金陵城里折腾了十年,甚至连大楚律法、规矩都根本约束不了。老昏侯、皇帝,也管不了你。
说句不好听的,我寻思着,只有靠天打雷劈这种老天爷的警告,才能让你感到害怕。
可我万万没想到,小侯爷你居然不怕天打雷劈,没有被吓住。
这套理论,明显在你面前没有用。
这是董某,最为疑惑的地方。你不怕老天爷的惩罚么?”
董贤良十分的疑惑和茫然。
连老天爷的天打雷劈都失效了,还有什么办法,能震慑的了小昏侯这样的纨绔?
小昏侯都管不住,又怎么管得住皇帝?!
“你...是存心搞我?”
楚天秀瞪大了眼睛。
卧槽!
董贤良,你个...大奸似忠。
我当你心思淳朴的老实人!
你鼓捣出这套《阴阳灾异说》歪理学说,居然是为了搞我?
“实言相告,董某并非只是为了约束小侯爷,还想把皇帝和众公卿一起约束。但好像效果不佳,这理论多半是有些问题,回头我再好好研究研究。”
董贤良满脸惭愧,拜了一拜。
他说完这些心里话,心中反而舒坦。
在朝堂上,他侥幸保住了县令的官位。实在不行,便...辞官归野,做学问去。
楚氏赘婿 157 春闱,马上要来了!
“...”
楚天秀瞪大了眼睛,看着董贤良。
董贤良此番亲自登门,表面上是为了负荆请罪而来。
可是董贤良这惭愧,究竟是在惭愧《阴阳灾异说》差点害了他小昏侯。
还是惭愧这个《阴阳灾异说》学说没起到效果,没能把他小昏侯给震慑住?
董贤良多半是在懊悔后者。
董贤良来平王府的真正目的,怕是想弄明白《阴阳灾异说》错在哪里吧!
楚天秀忽然醒悟过来,这董贤良是一个心学高手,完成沉浸在唯心主义的心学之中,无法自拔。
心学高手,往往根本不在意外界的反应,他只在意自己的心学。
心学家,只会为了心学不正确,而痛心疾首。
这种人是极难被说服的,因为他自有一套独特的理论,解释这个世界。
不过!
对付这种人,楚天秀还是很有心得的。
找一个理工科的牛角尖,让董贤良去钻就是了。让他怀疑人生去,省的吃饱了饭没事干。
“董老弟,你知道天为何下雨?”
楚天秀忽然一副神秘道。
“这是阴气重!”
董贤良自信的说道。
他研究了阴阳十多年,已经非常相信这一点。
“天为何晴?”
“阳气重。”
“雷呢!”
“雷,乃天地至阳之物!”
“那,天为何下雨又打雷?雨,乃是阴气。雷,是至阳。雨和雷,一阴一阳之物,本不该一起出现啊?!”
楚天秀淡淡道。
“这...”
董贤良犹豫了一下,“大概,这天地间阴气太重,所以天雷降落下来消弭一部分阴气吧。”
可这又绕回到了《阴阳灾异说》。
这套理论,已经明显是错误的....至少,也是有巨大的漏洞。
“那么,你知道火药是什么?
它既非阴也非阳,它是由木炭、硫磺、硝石等金木粉末混合一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