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楚氏赘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百里玺
火药为何能爆发出天雷一般的威力和恐怖的火焰,堪比天雷,成为天地至阳之物?
你瞧瞧,李自然一个凡人道士,居然能掌握天雷的力量,这可是老天爷才拥有的力量。
他甚至可以用大量的火药,炸掉一座山,这岂不是仙人才有的移山倒海之力?!
凡人不再受老天爷的约束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比皇帝和王侯公卿,不受约束,可怕多了。
你不觉得这很神奇吗?”
楚天秀又淡淡的问道。
“呃...这个...!”
董贤良被问住了,愣了神。
他没研究过火药。
也不知道,这火药究竟为何这么恐怖。
楚天秀见终于把董贤良给绕进去了,不由循循善诱道:
“那你为何不去研究一下呢?
你去请教李自然,跟着他制作火药,掌握天雷之力。
指不定,你把火药和天雷之间的秘密,研究出来了,弄明白其中的大道理。就把你心中的诸多疑惑给破解了!”
李自然这个老神棍,披着一身方士道袍到处装神弄鬼,其实心里门清...啥都不信,就是一门心思,想搞钱而已。
董贤良这个儒生,披着一身的儒袍,学了半辈子的儒学,却一头掉进了道家的阴阳学大坑里,沉迷心学,爬不出来。
“多谢小侯爷指教...董某这便去找李自然,去看看火药之密,究竟有何天地大道玄机。”
董贤良愣了许久,深深一躬,离了平王府,去玄武庙找李自然研究火药。
...
楚天秀总算把董贤良给打发走了,不由的松了一口气。
把一个精通道家阴阳学的儒生,往火药这个深坑里带,一头扎进去,估计董贤良会懵很久,爬不出来。
但是,这大楚可不仅仅一个董贤良。
全天下,还有众多的读书人,整天抱着书,念叨“之乎者也~”,他要把这些吃饱了饭没事干的儒生,统统带进这个大坑里去。
让他们脑子清醒一点。
...
把《石头记》给完本了,又打发掉了董贤良这个搞事的。
楚天秀终于有心思,开始在书房里挥笔疾速,设计“春闱”了。
不错!
春闱。
大楚皇朝,首届科举考试的第三轮“国试”,又名为“春闱”。就是春天,在房间里考试的意思。
“国试”,由他小昏侯为主考官,设计出整套制度。
并由丞相府、御史台一起协助执行,出钱出人出场地,负责监督,在金陵城举行“国试”考试。
而在“国试”之前。
还要先进行第一轮“县试”,每县从众多自举的读书人里面,选拔出前十名,为童生。
然后让这些童生们,前往郡府,参加第二轮“郡试”,选拔出前十名,为秀才。
然后,这大楚百郡选拔出来的上千名秀才,前往国都金陵城,参加“国试”,成为举人。
大概只能考中一二百名左右的举人。
最后,才是这些举人,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第四轮殿试。进行最后的排名,授予官吏职位。
“县、郡、国”这三轮考卷的内容,当然也需要他小昏侯,亲手设计。
县试、郡试的考卷如何密封,派军队运送往天下各县郡,制定出严格的规矩,以防考题泄露。
监考、批卷,这些都要有详尽的规定。
这是一套极为复杂,严密的选人制度。
楚天秀要最短时间内,数日之内,按照后世的各个朝代、甚至现代考试的记忆,设计出整套的严密科举方案来。
然后开始在整个大楚范围内,迅速推行这个制度,开始人才选拔。
皇帝项燕然费了这么大的力气,不惜更换掉丞相府的主相,也要全力推动新政。
而且,给了他小昏侯极大的授权,定然是想要尽快看到科举考试的成果。
看看,选拔出来的人才,是否优秀,能为皇帝所用。
皇帝不会有太多的耐心,等待几年之后才见到科举效果。
他当然不能磨磨蹭蹭。
越早越越好!
最好,一个月之内开始“县试”。
...
虞园,彻夜灯火通明。
楚天秀独自一人,在奋笔疾书,设计整套科举制度,还有“县、郡、国”三份考卷。
其他人信不过,任何人不允许进入书房。
只有李虞,还有狄儿、祖儿,在书房里帮忙打下手,帮他看是否有疏漏之处。
“夫君,一场县试才录取童生十个名额?这会不会太少了?”
李虞有些担忧道。
光是一个平王府,便少说有上百个私塾学子。
“不少,一年十个,十年就上百个了。”
楚天秀摇头。
在二千年前的古代,能看书识字的读书人在总人口的比例其实是非常非常少,都是富户、小地主、中大地主家的子弟,才能进私塾。
就目前这条件,农家子弟根本读不了书。
能通过三轮选拔,考上举人,那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几乎能直接当县令了。
三十岁童生,五十岁老秀才,白发苍苍魏巍颤颤的举人,那也是比比皆是,不足为奇。
金陵城情况特殊。
这帝都,聚集了天下门阀、王侯、迁徙过来富甲天下的豪门、官宦朝臣。
这才显得读书人极多。
但去到偏僻的县里,其实看不到多少读书人的。
十个童生的名额,基本上把一个县城里,最顶尖的一小撮读书人,都给网进来了。





楚氏赘婿 158 天怒人怨小昏侯!
虞园。
楚天秀这几日,都待在书房里,没日没夜的埋头苦苦构思着,设计出整套严密的科举制考试方案。
想出最刁钻的考题,为朝廷遴选出最出色的人才,协助皇帝治理这个广袤而庞大的大楚帝国。
“为了大楚人民的幸福未来...我小昏侯俯首甘为孺子牛。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
楚天秀的脸庞泛着圣洁的光芒。
他偶尔抬头望着窗外。
窗外,是明媚的春阳,正是携美春游,吟诗作乐的好时节。
金陵城里,莺莺燕燕花枝招展。秦淮河畔画舫,鸟儿在吐哺,花芯正芳香,充满了无数的诱惑。
身为金陵第一纨绔小昏侯,平王府的上门赘婿,王府财万贯挥霍不尽,他完全可以无所事事,左牵黄右擎苍,呼朋唤友,多美好的日子啊。
可是,小昏侯大纨绔是他出身,却非他的本愿。
穿越两千年来到大楚,楚天秀有着无比强烈的使命感——他要让大楚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丰富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楚天秀丝毫不为金陵城和秦淮河诱惑所动,神情异常坚定,再次埋头案几奋笔疾书。
“县试考题”,已经设计好了。
童生级别的考题,出的比较简单,也就是“背书”而已。
楚天秀把自家书房的书,随便抽来几本先秦古籍,随便翻页,翻到哪里算哪里...然后摘录一段文字,让考生们去按照原文回答便是。
死记硬背,多轻松的县试。
啥,你没看过这本书,不知道怎么答题?
放心吧,县里的别的考生多半也没看过这本书。
考试还是很公平的。
接下来,是更高难度的“秀才郡试考题”。郡试才是“阅读理解”,要动动脑子答题。
...
数日过去。
小昏侯印刷厂已经完成了《石头记》后半部的印刷,第一批上千本书备好货,正式开始在金陵城的丹阳书坊售卖。
丹阳书坊,人潮涌动。
《石头记》后半部,一经发售,再次引发全城轰动。
金陵城内,各个王侯公卿,官宦府邸的士子、儒生们、少女、少妇们,早就如饥似渴,急切的派人去抢购《石头记》后半部书籍。
《石头记》后半部出版的消息,一传出来,金陵城众多读书人立刻涌去丹阳书坊。
但是不多久。
他们喜滋滋的看完这四十章,看到最后一页,却忽然发现不对劲。
《石头记》前半部和后半部加起来,总共只有八十章。
可剧情根本没写完,正常至少还有三四十章才能完全收尾。如果小昏侯不要脸,一门心思只顾挣钱,水一水文,再写个百八十章也没问题。
总之,绝对不可能八十章就完结了。
可是,小昏侯在《石头记》第八十章的末尾,赫然写着几个大字——“全书了结”!
“了结?”
“了结啥了?”
众多儒生、士子、少女、少妇们买到《石头记》,看到最后一页,看到“全书了结”,都是满脸的惊懵。
听过全书完本,也听过搁笔的。
没听过什么叫“了结”啊?
长乐街丹阳书坊门口,围着众多强烈抗议的人群。
“我呸~!”
“啥叫了结?”
“这才写到三分之二好么,后面肯定还有三十四章的剧情没写完啊!”
“快看啊,江郎才尽啊!”
“小昏侯这是江郎才尽了~,无奈了结了《石头记》!”
书坊门外,拥挤着成群结队,义愤填膺愤怒的士子们,声讨着小昏侯。
有悲天喊地的金陵儒生。
有落泪哭泣,无助的美丽少女。
有满脸凄容哀怨,心中空落落,好像少了什么的幽怨美妇。
她们最爱的《石头记》,居然~,居然...了结了。
“这个挨千刀的小昏侯...天呐,他怎么能这样做!”
儒生们悲痛无比,忍不住习惯性的想要痛骂小昏侯。
可是,小昏侯推行科举制,对他们有大恩。现在又是首任科举主考官了,成为他们的首座恩师。
他们有了忌惮,却又不敢骂。
贾生和一群儒生们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去喷,还是该去维护小昏侯的名声。
“既然小昏侯不写了,那我贾生来续写!我熟读《石头记》至少十多遍,早就烂熟于胸。”
贾生终于想到了一个对策,不由一怒,振臂高呼道:“《石头记》八十章之后的剧情,我贾生来续写,肯定比小昏侯写的更好。”
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既能让小昏侯的《石头记》真正完本。
又让他贾生,跟着小昏侯,一起名垂大楚史册。
“贾生,你不是一直在振臂疾呼,这本《石头记》是荼毒大楚百姓的大毒草,要除之务尽吗!你怎么还要续写?
此等艰巨任务,不如让我来做吧!”
伍思显惊诧道。
“咳~,我说过这种话吗,我怎么不记得了?”
贾生干咳一声,面红耳赤,嚷嚷道:“伍兄,你肯定是误解了...我是说,要让《石头记》改邪归正!
摒弃书中的荒诞和奢靡,让《石头记》更具有悲剧性和启发性。
贾宝玉这个国公府的纨绔子弟,大半辈子祸害女人,金陵十二钗都被他给祸害了,他就不该有好下场!
我要把贾宝玉,写成一个悲惨的出家道士,为他前半生赎罪。
还有,把金陵十二钗的下场都写的极为悲惨,来结束这荒淫奢靡的荣国府。
悲剧,才是文学的最高境界!
我不要喜剧大团圆,我要写一个悲剧的结尾!”
贾生大声说着,心头无比的痛快。
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他,这《石头记》里的生活太假太虚幻了了,真正的生活是悲惨的。
“滚!”
“悲剧你个头!”
“我们要看大团圆!”
众儒生们闻言,顿时劈头盖脸的对贾生一阵痛批。
贾生被一群儒生们喷成了狗屎,抱头急忙逃窜而去。
贾生满脸气愤的回到家中。
难道他说的不对么。
小昏侯在平王府的日子,过的这么痛快。连《石头记》里贾宝玉都天天潇洒,在姐姐妹妹们中间游离。
他早就看不顺眼了,在《石头记》后续里,狠狠的批判贾宝玉不行么!
他就要这样写,谁也拦不住!




楚氏赘婿 159 不得羞辱太监!
相比于儒生们的软弱,只敢想想怎么去写续集。金陵城士子们陷入了无比的愤怒之中。
之前的推行科举新政,小昏侯害的他们已经很惨,让他们憋了一肚子气了。
小昏侯居然还把《石头记》给了结了,这让他们如何能忍。
终于找到理由,光明正大去找小昏侯的麻烦了。
“打倒小昏侯!”
“走,我们去平王府打破他的狗头!让他清醒一点!”
“走,这次不去的是怂包!”
成群的士子们鼓起勇气,三五吆喝着,一起来到平王府。
在平王府门外,被十多名精锐的王府守卫给挡下了,无比愤怒的士子们终于还是怂了,果断的推举了谢灵云为代表,前去向小昏侯表示最强烈的愤慨和抗议。
只要有人进平王府去抗议,足以证明他们这些士子们也不是太怂。
况且,谢灵云已经是朝廷小吏,就算得罪了小昏侯,下场也不会太惨。
其他士子们大多都还要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好直接动手“殴打”主考官。
...
谢灵云孤身一人,无比忐忑的进了平王府,找到虞园的楚天秀。
人多胆子壮。
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小昏侯给淹了。
让他孤身去骂小昏侯,天见可怜...他能斗的过小昏侯?!
“灵云老弟,所谓何事?”
楚天秀瞥了他一眼。
“小侯爷...这,小弟想问,‘了结’是何意?”
谢灵云心虚的问道。
“这个么,大概就是太监吧。”
“太监?”
谢灵云茫然。
小昏侯把《石头记》了结了,跟皇宫里的太监们,有何关系?
“下面没了...可不就是太监么?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本小侯爷绝无侮辱皇宫太监宦官的意思!”
楚天秀也是无奈。
出于对曹雪芹老爷子原著的尊重,他是断然不会去写八十章之后的剧情。
“小侯爷,总不能就这样放着不管吧...你就不能,把下面的长出来吗?”
谢灵云近乎哀求。
“你听过,断了根的太监,再长出来么?没有,对吧!”
楚天秀摇头,语重心长道:“太监和烂尾,是超过一百万字以上长篇小说的两大终极走向。
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结局的开放式写作...拥有无穷无尽的可能和遐想。本小侯爷,不介意别人去续写《石头记》。
你不是正在构思一本长篇小说吗,迟早也会踏上我的旧路。不是太监,就是烂尾,你要有心理准备!”
“啊...真的么?”
谢灵云都听懵了。
他正在构思一本新小说,设计了一个殿试落第书生,又设计了一位丞相府的名门千金小姐“莺莺”,为了爱情而和各方斗争,一个无比烂漫的爱情故事。
难道,也会太监烂尾么。
谢灵云神情恍恍惚惚的走出平王府。
众士子们顿时一拥而上,将谢灵云围住,询问见到小昏侯之后都谈了些什么。
...
次日。
有小贩们,在长乐街头、在丹阳书坊门口,高声叫卖着《大楚邸报》。
“震惊!《大楚邸报》重大消息:小昏侯鸿篇巨著《石头记》正式完本,全书仅八十章。小昏侯正式宣布《石头记》了结!”
“有坊间的小道消息称,谢氏门阀士子谢灵云拿到书稿,一怒勇闯平王府,质问小昏侯,‘了结是什么意思?’
小昏侯辩解称,这大约就叫太监吧...就是下面没有了的意思!
但是,小昏侯又称,太监和烂尾是长篇巨著小说的惯例...请大家保持情绪冷静,别丢砖板、砸臭鸡蛋,习惯就好。
谢灵云闻言落泪,跪求,把下面长出来。
小昏侯却称,太监了,就绝无可能再长出来。
虽然《石头记》太监了,但是往好处想,这何处不是一种‘开放式’写作?——留下充裕的空间,让大家尽情的发挥想象力。
往好里说,‘开放式’写作是未来长篇小说的一种趋势。”
“难以置信!有小道消息,小昏侯发觉自己江郎才尽,已经私下重金求子...不,求代笔,为其续写《石头记》!开价高达五十两黄金,欲者从速!”
“金陵名儒贾生自告奋勇,准备续写《石头记》,为大家圆梦。伍思显表示,他也正有此意。”
小贩们兴奋的挥舞着《大楚邸报》,叫嚷着,唯恐天下不乱。
小昏侯不仅仅书卖得火,连《大楚邸报》也销量节节暴增。很多从来不看邸报的千金小姐、贵族少妇们,都买来《大楚邸报》,亲眼看上面的消息。
亲眼证实了消息,她们不由伤心泪泣,愤然碎语。
多少个日日夜夜,她们伴随着《石头记》入眠,在充满梦幻和凄美的荣国府里游荡。
“小昏侯这是什么意思,挥刀自宫么?”
“我们金陵千金小姐、少妇们,一致强烈要求,让它长出来!”
别被她们抓住机会,把小昏侯给逮住,否则她们一定要向小昏侯讨一个说法。
...
金陵皇宫。
蔡和大太监正在侍奉皇帝,皇帝正忙。
他便趁着闲暇,手捧着《石头记》读了起来,读到伤心处,不由两眼眶泛红,黯然落泪。
皇帝项燕然在批阅奏章,看到一向稳重的蔡和这副摸样,不由奇怪,“蔡和,何事伤悲?”
“皇上,小昏侯把《石头记》了结了。他说自己太监了?”
蔡和语气带着哭腔道。
“他太监了,这什么意思?小昏侯挥刀自宫,想进宫当太监?...宫里不缺太监啊!”
皇帝项燕然不由吃惊。
小昏侯怎么这么想不开,不就是当了个上门赘婿么。有什么委屈,把自己一刀割了。
那平王府丹阳郡主怎么办?
最重要的是,他不想看到小昏侯成为太监之后,整日的站在自己身边...小昏侯还不把皇宫给折腾的鸡飞狗跳?!
“小昏侯不是自己太监,是把《石头记》太监了...就是下面没了,可不就是太监了么!
小昏侯这是欺人太甚,明明是他自己撂担子不写了,居然还拿我们太监来打比方,羞辱我们太监!”
蔡和神情悲伤,“皇上,这几日,宫里的太监们都强烈抗议这种说法...咱们太监,也没得罪他小昏侯啊!”
皇帝项燕然沉默,道:“宣朕旨意,下一道旨去平王府申斥小昏侯...太监比他靠谱多了,不得再出言羞辱太监!”




楚氏赘婿 160 釜底抽薪...小昏侯要废黜尊儒!
皇帝项燕然派了一名太监,将一道申斥圣旨,连夜送到了平王府。
对别的朝臣来说,被皇帝下诏申斥痛骂了一番,恐怕直接吓尿了。怕是要连夜跑去皇宫外跪到天亮,恳求皇帝恕罪。
然而,楚天秀这个小昏侯来说,当然不当这申斥圣旨一回事。
他撒一泡尿,便把这事情给抛诸脑后了。
随口骂了太监而已,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本小侯爷连丞相大人都骂的,随口嘲讽了一句太监就不行么?
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皇帝老儿的城府深阴晴不定,但还不至于为了这点无关痛痒的小事而动怒。
多半是太监们看到了《大楚邸报》上的一些传言,有些怨气,在皇帝面前告了一状,找他一点小麻烦而已。
楚天秀撇了撇嘴,把太监打发回去了。
本小侯爷忙着县试呢,没工夫搭理这些。
...
科举考试的整套制度,和县考的试卷,楚天秀已经写出来了。
因为要赶时间,先最短时间内,最好是一个月之内,把县试考卷发下去,在整个大楚皇朝完成县试的考核。
然后,他在这一个月,有充裕的时间,来设计郡试、国试的考题。
楚天秀带着一份《科举制章程》和一份县试考卷,去了一趟丞相府和御史台。
找到主相孔寒友,和御史大夫王肃两位大人,让他们两位参详一下。
他是主考官,皇帝让两位大人协助,当然征求一下两位大人的意见。
王肃大人接过材料看了,微微点头,并无不满。
孔寒友大人却是皱眉,额头青筋都在跳。
这份县试考卷,足足有五十道题目。设计的还算容易,就是考记忆...换句话说,其实考学生看过多少书。
只是,儒家书籍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仅仅七八题而已。
反而其它先秦三教九流,各派的书籍太多了,足足占了四十多题。
这,明显有悖于他担任主丞相,施政的一个终极理想,“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1...7677787980...1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