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赘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百里玺
可惜,前世空余恨。
穿越到了大楚皇朝,身为小昏侯,他衣食无忧,又成了平王府的上门赘婿,反而写字的速度暴涨,为了大楚人民丰富的精神生活,添砖加瓦!
“姑爷...您,这是在写新书了?”
祖儿托着下巴看姑爷在写什么,忽然惊呆了,瞪圆了一双美眸,无比的震惊和愤怒。
自从姑爷将《石头记》“了结”之后,在整个大楚皇朝的文坛,已经留下“太监”的骂名。
连皇宫里太监们都极为不满,强烈抗议,不要将《石头记》的了结,和他们太监们挂钩在一起。
她还以为,姑爷太监掉了《石头记》,至此搁笔,不敢再写新书呢。
没想到,姑爷这才忙完科举大考,前一本才太监一两个月呢,又开始写新书。
姑爷,居然有脸开新书?
不怕被大楚皇朝的读书人骂么!
“姑爷,我要看《石头记》的后面四十章结局!贾宝玉和薛宝钗她们,最后怎么结局?”
祖儿强烈抗议道。
“没了,那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我从不写悲伤!还是让别人狗尾续貂去吧。...姑爷这本新书很有意思,你看不看?”
楚天秀充满诱惑的笑着说道。
“哼,才不看呢!你把我最爱看的《石头记》补完了,我才看!”
祖儿气鼓鼓的,转过头,坚决不看。
“好吧!”
楚天秀耸了耸肩,继续写。
唰~!
稿子写的飞快。
祖儿生了半天气,见姑爷也没来哄她,只是一门心思写书。她忍不住朝书桌上的稿子,偷偷瞄了一眼。
“《西游记》!第一章灵猴出世。”
“东胜神洲,有一傲来国!”
“话说女娲补天,遗落灵石一块,落于傲来国花果山之巅。
灵石炸裂,生出一石猴,行至水帘洞,被众猴儿们拥戴为猴王。
石猴感慨猴生短暂,欲寻仙术,木筏渡海前往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菩提老祖为师,名曰孙悟空!”
祖儿看到这里,不由气的娇躯颤抖,几欲落泪,嚷道:“姑爷,你是大骗子!”
“咦~,我哪里骗你了?”
楚天秀一脑子懵,不知道祖儿为何忽然说他骗人。
“《石头记》里明明说了,女娲补天遗落的唯一一块灵石,化成贾宝玉衔玉而生了吗?
为什么到了《西游记》里,这女娲补天遗落的唯一一块灵石,又变成了一只石猴子?!
女娲明明就遗落一块灵石,为何两本书里不一样?你这不是骗人么,欺骗祖儿的感情!”
祖儿带着哭腔。
这些日子来,她每天翻书,多少泪花用在贾宝玉、林黛玉身上啊!
贾宝玉国公府的翩翩少爷,跟石猴子,完全不搭啊!
“呃...是哦~!”
楚天秀呆住了,挠了挠头。
这个问题,有点难答。
曹雪芹和吴承恩两位老爷子,估计都事先没商量好,如果都写成“女娲补天遗落的两块灵石之一”,那就没问题了。
算了,不管这个问题了。
创意撞车,这也是难免的事情,只要好看就行了。
继续搞!
楚氏赘婿 179 大楚第一抠门小昏侯
祖儿为了那块女娲补天遗落的灵石,从贾宝玉变成了石猴子,伤心的哭了好久。
可是楚天秀正“沉醉”在高速的创作之中,奋笔疾书《西游记》,哪里顾得上她。
他准备把四大名著都搬出来。
中华四大名著,这四本书足够丰富两千前大楚人民的精神生活,不至于夜里黑灯瞎火没事干。
祖儿见姑爷忙着写稿子没理她,自己吃瓜果无聊,只好捡起书桌上姑爷写了好几章的《西游记》稿子,随便看一看。
这一看,可不得了。
《西游记》的开篇太强大了。
石猴子从灵石迸裂而出,被花果山众猴尊为美猴王,出海到方寸山学艺,得七十二变化和筋斗云重回花果山,大闹海底龙宫,得如意金箍棒。
阎王殿划掉生死簿,上天庭大闹天宫,玉帝被迫诏安,官封弼马温。
美猴王无拘无束的幻想,飞天入地纵横。
短短四五章,已经让人完全进入了一个浩瀚的神话世界。对于大楚人来说,犹如石破天惊一般,震撼感的难以言诉。
祖儿看了几章回之后,便已经完全入迷,看得目瞪口呆,看这书感觉像是梦游一般。
这美猴王好厉害!
“祖儿,这本书好看不!”
楚天秀看祖儿看书这么入迷,不由忽然笑道。
“哼!好看归好看,可是姑爷你太气人了。这新书要是传了出去,肯定要挨大楚读书人的骂!”
祖儿脸色一红,哼哼着说道。
姑爷把《石头记》给草草的了结,把一大群大楚书迷给得罪了。这开新书,又把女娲遗留的灵石换了一个说法,又鼓捣出一本新书。
还不知道大楚读书人,会怎么痛骂呢!
...
立夏之后。
气温仿佛一夜之间热了起来,夏日炎炎,在外面一跑汗泽满背。
这首届科举大考结束之后,大楚各个学派抓紧兴建高等学府,为下一届大考做准备,已经势在必行。
董贤良这几日东奔西跑,前往金陵城各个豪门府邸,到处求捐助,几乎跑断了腿,苦不堪言。
恩师给他派下一个重大的任务。
在金陵城内新建一座“金陵书院”,以聚天下顶级儒生,传道授业,兴盛儒家学派。
可要修建这样一座规模庞大容纳几千名儒生的书院,最重要的当然是筹措一笔巨额银两。
至少也是二三万到五六万两银子——兴建书院的花费没上限,银子越多,琉璃瓦木栋梁,自然是盖的越气派和豪华!
儒家身为天下第一大学派,要是盖一个书院盖得那么寒酸,哪有什么脸面在天下人面前炫耀。
恩师孔寒友出了一千两银子,其余则是让董贤良抓紧去各处筹措。
自筹到足够的银子之后,便可以向丞相府提交申请,拨了一块地和几千两银子的补助,尽快把书院给建起来。
这事情越早办越好,后面各种兴办的学府多了,财政紧张,就很难批下地皮和银子来了。
董贤良只能召集金陵众儒生们一起筹银。
金陵城上万儒生们对修建书院的热情极高,可是囊中羞涩,多则一两银子,少则几百个铜板,根本不够用。加起来,最后才筹措了不足二三千两银子。
离盖一座气派的儒家大书院还差得远。
没辙。
董贤良只能去找金陵城的门阀勋贵、强豪、大财主,请求他们出钱资助金陵书院。
各个门阀、财主们倒也出了一点。
谢胡雍老宰相的谢氏门阀,出银一百两。
卢氏门阀,大儒太常卢梓出银一百两,叮嘱他好生兴办书院。
王氏门阀出银一百两,并且推荐一名王氏士子,以后去金陵书院求学。
这个捐钱的数量,让董贤良深深的感到门阀勋贵的小气和世态炎凉,心头气的只想骂娘。
偌大的金陵门阀,作用金山银山、万亩良田和无数产业,却只愿意捐一百两银子,好意思么?
他董贤良是缺那一二百两银子的人吗?
他缺上万两银子啊!
然而最抠门的还是大农令杨褚的杨氏门阀,这杨氏门阀传承久远,乃是大楚皇朝极为显赫,却低调的巨富。
若不是外戚沈府父子崛起,恐怕江南第一巨富,定然是杨家。
可任由董贤良费尽口舌,杨褚大人居然一个铜板也不愿捐,用一杯茶水便将他打发走了。
董贤良在金陵城求爷爷告奶奶,也不过筹了三千两银子。
离万两银子差得远。
他正心灰意冷之间,在王侯巷歇脚,喝着水,抬头一看。
平王府!
小昏侯自从科举国试之后便销声匿迹,也没见什么动静,估计是在平王府里消暑吧。
董贤良寻思着。
得!
小昏侯最近造纸赚了不少银子,去找他筹个一二百两银子吧。
虽然小昏侯对儒家关系不太友好。
但他和小昏侯的私交,还是挺好的。
就算小昏侯不肯捐,那就请小昏侯出个主意也好。
董贤良立刻走到王府门口,向侍卫通报,称秣陵县令来访,求见小昏侯。
...
片刻,侍卫回来,让他进入平王府。
董贤良进了虞园,来到书房,见到了正在写稿子的小昏侯和一旁的丫鬟祖儿。
董贤良入目第一眼,却看到了房内的一块巨大的冰砖,不由惊呆了。
这书房中央用大木桶,放置着一块半丈大的冰砖。
外面虽然是酷暑,令人汗流浃背,步入书房内,却瞬间凉爽、清醒了许多。
夏冰!
此物虽然在冬日不值一提,可是在夏日可是珍贵的很,金银都难以买到的好东西。
除了皇宫,还有极少数的诸侯、王侯勋贵,府邸内有大型的地下冰窖来储存冰块之外,寻常富裕人家根本吃不上。
可眼前这块巨大的冰砖并非用来食用,也不是像皇宫里一样用来冰冻瓜果,纯粹就是为了给书房降温。
楚天秀正在这凉爽的书房内,惬意的写稿子。
祖儿惬意的吃着在木盆内冰冻过的瓜果,在看新书稿子。
“奢侈啊!”
董贤良惊得目瞪口呆,他这半辈子见过众多土财主、官宦大户人家。
还从未见过,有人以巨冰放在屋内消暑的。
这回算是真正见了开了眼界。
他去拜访谢老丞相、王肃大人、卢梓大人的时候,也没见他们这些门阀士族大老爷们,如此挥霍奢侈。
什么叫有钱人?
这才叫真正的花钱如水小昏侯,那些金陵门阀根本不够瞧。
不愧是平王府,不愧是小昏侯,财大气粗。这才刚刚入夏,便已经开始用大冰来消暑。
董贤良眼见于此,心中反而欣喜。
小昏侯如此财气的挥霍,根本不在意银子。想来他能多捐几百两银子,要是能募捐个千两银子,那就再好不过了。
楚天秀搁下笔放在书桌上,看到董贤良进来,笑问道:“董老弟,你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不知何事来访?”
“确实是有一事相求。
恩师吩咐我盖一座儒家大书院,所费甚巨,我正在四处筹措银两,已经从儒生和门阀勋贵处筹措到了不少...但是还有不小的缺口,未能筹措到足够的银两,故而登门拜访!
不知小侯爷手头可否宽裕?捐一点银两?”
董贤良一拱手,面露惭愧。
“你刚才问什么来着?”
楚天秀道。
“呃...可否捐一点银两?”
董贤良一愣道。
“不,上一句!”
楚天秀道。
“小侯爷手头是否宽裕?”
董贤良再一愣,问道。
“你看我这上门赘婿,两袖空荡荡,像是宽裕吗?上门赘婿,身无余财,懂否?
我兜里一个铜板都没有,全在郡主手里。郡主那个小气啊...别提了。
董老弟,你我君子之交淡如水,以后见面切勿谈这些铜臭味。
祖儿送客!”
楚天秀两袖一挥,摆手道,满是无奈。
唉~,已婚的男人就是这么酸楚,银子都在夫人手里。
身为上门赘婿就更别提了,身上每一两银子都是夫人家的财产。
董贤良还在发懵,就被祖儿给赶出了虞园。
卧槽!
上门赘婿?,这拒捐的理由,完美无暇啊!
可小昏侯也贼抠门了吧!
他原以为大农令杨褚大人一毛不拔,一杯茶水打发他走了,已经够抠门了。
没想到居然还有一个比大农令杨褚更抠门的,自己夏冰消暑,却连夏冰融化的一口冰水,都没给他喝上一口。
大楚是越有钱的豪门,越发的抠门么?
楚氏赘婿 180 急公好义小昏侯!
祖儿赶走了董贤良,回来,有些同情道:“姑爷,那董先生看上去好可怜啊!真不捐一点?”
楚天秀从冰凉的木盆里捞出一个瓜果,咬了一口,笑道:“你可知天下最有钱的一群人是谁?”
“谁?”
祖儿好奇。
“地主!
这金陵儒生背后,是大楚上万计大大小小的地主,还有回乡的官宦豪绅,至少占了大楚郡县五分之一的田产。
他们随便挤点出来,都够盖十座大书院,让他们子孙后代读书了。
我一个穷哈哈的小侯爷,连一亩田产都没有,给他们这些地主捐银子盖书院,让他们的子孙去读书?
这是劫贫济富么?
丞相孔大人太不要脸了,光是他山东孔氏万顷良田,就足够盖好几座书院了。自己不出银子,居然还搞募捐!这种儒家书院,一个铜板都不捐。”
楚天秀不屑。
他又不上儒家书院,他以后的儿子、孙子也不上儒家书院。为什么找他募捐?!
儒家学派在大楚基层的势力极为庞大,兴亡自有儒生们去操心,他根本不用凑这热闹。
祖儿不由点头,深以为然:“就是,以后再来讨钱的,直接打出去。”
...
董贤良被赶出了平王府门外的王侯街,对着平王府气派的豪宅,望而兴叹。
果然是高门王侯府邸,比貔貅还小气。
要募捐一点银子盖书院,比登天还难!
董贤良只能摇头,正准备离开到别家去问问,此时却见一名鹤发老者佝偻着背,满脸忧愁的来到平王府外,一副踟蹰,想进平王府又犹豫的摸样。
赫然是淳于纯老神医。
董贤良有些吃惊。
淳于纯老神医是大楚出了名的“浪迹四方,不侍权贵”,这大半辈子一向远离王侯官宦,只给平民诊病,这主动来平王府干什么?
董贤良一拱手,道:“淳于纯老神医,您老在平王府门外干什么?”
淳于纯想起眼前这位青年人,去年殿试第二名,曾经有数面之缘的董贤良县令,不由面色尴尬,“董大人,你这又是?”
“恩师命我在金陵城内,向各家豪门府邸募捐,以筹措银两,兴建书院。可是至今未能筹到多少银两。恩师出了一千两银子,已经是出了大头了。
这不,我来平王府,想找小昏侯募几百两银子...没想连一口水都没喝上,就被赶了出来。”
董贤良叹气道。
他说着,忽然心中恍然明白过来。
这淳于纯老神医莫非也是在东奔西走,筹措银子,打算兴建医学院?
皇帝已经下旨,允许诸子百家,三教九流等学派兴建一座属于自己的高等学院,为以后的科举全科大考培养人才。
这其中当然包括医家。
现在金陵城里,各家学派都在忙活这件大事。
淳于纯老神医可是太医令宋邑的老师,天下医家的领袖,名满天下,定然是会有这个念头。
兴办医学院的事情淳于纯老神医不干,恐怕也没别人来干了。
兴办学院,这可关系到医家的兴衰。
“小昏侯这么抠门?”
淳于纯吃了一惊,更踌躇了。
董贤良都讨不来一两银子,他去问,恐怕也吃闭门羹。
可是不试一试,不甘心啊。
罢了。
闭上眼睛,豁出这张老脸去上门募捐。就算被赶出来,他也就死心了。
...
淳于纯老神医硬着头皮,求见小昏侯。
片刻,淳于纯进了虞园,在书房内见到了小昏侯。
淳于纯看到书房内木盆里的一块巨冰,顿时大吃了一惊。他此刻终于明白,为何董贤良骂小昏侯抠门。
他在皇宫里,也未曾见到皇帝用如此巨冰来消暑。这样一块巨冰,少说也是几十两银子,白白化掉了。
奢侈透顶啊!
小昏侯这金陵头号大纨绔,说他生活过的超级奢侈,也毫不为过。
“哎呀呀,淳于老神医大驾光临,可是难得啊!
之前我跟您老提的,岐黄庙,考虑的怎么样了?...您老是缺银子,还是缺人手?
有困难只管说。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楚天秀无比热情道。
“呃...考虑许久,岐黄庙耗费甚巨。老夫如今,就是想办一座医学院,多培养点医家子弟。”
淳于纯被小昏侯的热情,弄的有点懵。
“不,岐黄庙要建,祭祀医家师祖黄帝和岐伯两位医家老祖,并供奉历代的圣医名医于庙内,以尊其成就。
这供奉的头一位,当然是您淳于纯老神医。
但医学院也要盖,至少容纳一千人起步,专门培养大批的医家弟子,以济世苍生。等他们毕业,每个县城都派一个过去。
前岐黄庙、后医学院,祭祀医家先贤以弘扬医德,学医术以涨技艺,两座挨着一起。
明日我就在《大楚邸报》上登报,凡是捐赠一千两银子之人,便能在岐黄庙的一根大柱子上铭刻其捐赠的贡献,世世代代享受岐黄庙的香火熏陶,可以在医学院优先问诊。
捐赠二千两,可以在医学院的教室上刻上名字。一百两银子可得一个医学院医家学子的名额。
只要捐了十两以上银子的,以后都可以直接在岐黄庙和医学院看病问诊。
搞钱这事情我最拿手了。
三日之内,我帮你筹齐至少五万两银子,要是不够这个数,我自己掏钱给你补上。
你明日便去丞相府找孔大人审批,说银子有了,立刻在金陵城内秦淮河附近挑一个好位置,兴建岐黄庙和医学院。
等建起来后,再收香火和捐赠、学费,估计收入源源不断。淳于老神医只管安心教授弟子医术便可。”
楚天秀道。
“小侯爷,多谢,多谢!你这是为天下苍生做贡献啊!”
淳于纯惊懵了。
听到小昏侯说,让他淳于纯供奉在岐黄庙内,排在皇帝和岐伯之后,他砰砰心动的厉害。
他握着小昏侯的手一时老泪纵横,激动的说不出来。
小昏侯的主意果然多的数之不尽啊!
有这些办法,筹齐银子定然可以做到。
岐黄庙和医学院建成之时,便是医家大兴之日!
“哪里哪里。老神医,以后我府上若是有点小疾小痛...可否请您老...?”
楚天秀笑道。
“小侯爷,以后只要你府上有疾。老夫二话不说,亲自上门看诊!老夫还会定下规矩,凡我医学院弟子,小侯爷日后有召,定当效全力。”
淳于纯再次谢过,恍恍惚惚走出平王府的时候,人都还是懵的。
犹如做梦一般。
前几日他在金陵城里东奔西跑,到处筹银子,找太医们筹了半天,也没筹到几百两银子。
他都快绝望了,没想到才来了一趟平王府,找小昏侯,这啥都还没开口说呢!
岐黄庙和医学院所需要的一笔极为庞大银子,这,这事情就成了?
...
董贤良不急着走,依然在平王府外张望,等着看淳于纯老神医的笑话呢。
“老神医,情况如何?这小昏侯够抠门吧?!”
董贤良连忙笑问道。
“呸~!
谁瞎说小昏侯抠门来着,急公好义小昏侯是也!
他要刊登《大楚邸报》,三日内帮老夫募捐至少五万两银子,盖岐黄庙和医学院。要是不够,他便自己掏钱垫上,比你老师大方多了。老夫不跟你说了,这便去丞相府,申请地皮和补助去。”
淳于纯啐骂道,意气风发扬长而去。
董贤良被老神医喷了一脸口水,被骂的满脸都是懵逼。
淳于纯这么快就搞定了岐黄庙和医学院的捐银?
什么情况?
小昏侯怎么就对儒家和医家,搞区别对待呢,不公平啊!
楚氏赘婿 181 “好为人师”小昏侯
董贤良被淳于纯老神医喷了一脸的口水,呆愕了半响,不惊反喜。
淳于老神医说,要盖一座岐黄庙,祭祀医家先祖?再加上一座医学院?
董贤良猛的一拍大腿,莫名狂喜。
对啊!
他怎么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好主意。
在金陵城里,起盖一座夫子庙,以祭祀孔子和儒家先贤等等。
祭祀先贤,这可是比盖一座书院还重要的大事。
然后在夫子庙后面,再盖一座金陵书院,连在一起。
尊孔和儒学,放在一起。
董贤良想到这里,撒腿便朝丞相府疾奔而去,气喘吁吁的找到他的恩师,主相孔寒友,说了这个主意。
孔寒友目露奇光,激动的拍掌大喜。
“好!”
“祭祀孔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教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