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皇储李承乾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陈叔挚
就在顺子的拳头就要打过来的时候,李承乾动了,上前就抓住了顺子的手腕用力一绞,只听咔嚓一声脆响,那个顺子就抱着手腕躺在地上打滚了。
不过李承乾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一脚就把他踢回了孙家少爷的面前,这让一向欺软怕硬的孙安吓了一跳。
至于说恒连和张思政为什么动,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家殿下是想在这位长孙姑娘面前表现一把,要是坏了殿下的兴致,那他们俩可就惨了。
孙安:“小子,你是那家子弟不怕大祸临头吗,我告诉你,我外甥鲁王就在附近,要是他来了,你,你就得死”。
明知道自己的身份还敢动手,就说明这少年也是勋贵人家的子弟,这也让孙安更加愤怒了,明显是那拿自己这个国舅爷不当会事啊。
可这个点子显然有些扎手,顺子是他几个手下里最能打的,在面前这少年手中连一个回合都撑不过去,没有办法的孙安连忙祭出自己的法宝一个名副其实的亲王。
李承乾用手中的折扇在衣服上掸了掸,撩起衣襟坐在张思政搬来的椅子上,回过头对长孙悦说道:“带好丽质,咱们回头在叙话”。
李承乾的嚣张气坏了孙安,特么的,看不起你家孙爷,这还得了,连忙吩咐下人去换他口中的外甥,回过身来恶狠狠的告诉李承乾:“小子,今天要不把你命留下来,爷跟你姓。”
听了他的话李承乾无奈的摇了摇头,这时他也注意要东宫的侍卫已经来到身后随时准备出手。
李承乾:“说那么多干嘛,我就在这等着他。”
李承乾风轻云淡的一句话在周围的百姓心里炸开了锅,这是谁家的少爷呢,敢当街叫板等着亲王。
这样的趣事就是在小说话本里也不常见啊,如果此事有和李承乾一样的穿越者
第四十四章 大安宫
孙安脑袋现在是一片空白,他干了什么,让家奴打太子,让太子叫他爷爷,还让他给自己磕头,这特么完了。李承乾的话孙安根本就没听进去,他抓住李元昌的袖子,呃呃的说不出话来。
“大朗,要不这事就算了如何,回去后我一定打断他的腿,你看他也吓坏了,改日七叔一定登门谢罪。
李元昌是有苦说不出,但怎么说也不能不管他啊,心想这小祖宗怎么也会给李渊几分薄面吧。
“七叔,要是你刚才抱着这个态度来的,不用你说本宫也不好难为你,可你明显是来给他撑腰的啊”
“大朗,这里面是有误会的,七叔怎么会和你作对呢”
“照七叔的意思,如果今天碰上的不是本宫就可为所欲为了”
“还是大事化小的好,眼下你父皇不在,万一惊动你皇祖怎么办,听七叔的,七叔一定给你个交代。”
此刻李承乾也不打算再和李元昌抹嘴皮子,转过身来对刘弘基说:“夔国公,将李元昌和孙安等人羁押大理寺听候处置。”
“刘弘基你,你不能这么做”,“得了吧你,老子奉的是监国旨意,你唬谁呢,把鲁王和这些不知死的都带到大理寺。”......
还没等李承乾的踏入宫门,大安宫的侍从就上前行礼口称太上皇召见,李承乾笑了笑转过身来对长孙悦说:“和丽质去丽正殿吧,看来咱们兄妹要改日叙话了”
“太子殿下,是不是小妹给您惹麻烦了”,“意料之中的事,表妹安心”,李承乾给二人一个安心微笑转身就向大安宫走去。
李承乾在宫人的引领下进入了这个大唐最高等级的养老院,大安宫建于武德五年位于长安太极宫城外偏西。宫室较卑小,但山林胜景。本来是李
李渊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用来褒奖儿子战功的宫室如今却成了自己的养老之所。
“孙儿见过皇祖”,李渊手里提着玉壶面目严肃的看着阶下躬身行礼的李承乾。
“孙儿李承乾见过皇祖”,看李渊没有反应李承乾又报了一声,“怎么,这就不耐烦了”,李渊阴森森的声音传到李承乾的耳中。
“孙儿哪敢,人臣之道承乾不敢逾越。”
听到李承乾说自己守规矩李渊觉得好笑,守规矩你一当朝太子,堂堂监国会为了长孙家一个庶女和孙安大打出手,守规矩还能羁押了自己的叔叔。
“这么说你还是个人臣孝子了,朕是不是应该赏你啊”
“承乾不过尽了自己的本份,不敢讨赏。”李承乾的话虽然中规中矩,但语气上李渊是没听出来一点恭谨。
“为了一个庶女,身为太子与人当街厮打还羁押了你七叔,这就是你的孝子之心吗,你到底是姓李还是姓长孙。”,
李渊是越说越机动,最后一句话几乎是用自己最大的气力吼出来的。
李承乾站直了身子,梗着脖子双目直视已经暴怒的李渊
“正是因为承乾是李氏的子孙所以必须严惩他们,孙安不过是一小小嫔妃之弟对外以国舅自居在长安城内欺男霸女可以说是罄竹难书,
您今日是没有看他在长安街市之上是如何目无王法,百姓是如何的敢怒而不敢言,还不知道怎么在心里怨恨朝廷呢。
如此恶奴不仅败坏陛下的圣明且欺压良善致斯,承乾不明白您为了这么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如此的苛责于孙儿是为何。难道他任由他败坏皇室清誉,
&
第四十五章 贞观二年的蝗虫
一个背插红旗的信使风驰电掣般疾驰进入长安。
弘文殿
“潼关蝗灾,遮天蔽日,所过之处禾稼草木俱尽.....”,
岑文本将手中的急章念给在做的众人听。
“殿下,蝗灾不是小事,是不是从洛阳将陛下迎回来。”
萧瑀的话有道理,就算是李承乾也想把李世民迎回来。
但现在恐怕是来不及了,估计这会儿老爹应经到草原了,等到他回来黄瓜菜都凉了。
再说难免会有人借着天降蝗灾为借口,说皇帝杀兄逼父,得位不正引发天灾,要知道大安宫那位可是等这个机会良久了。
李承乾:“陛下登基后首次东巡是为了收拾山东的士子之心,可以先报上去,但救灾如救火是百姓是等不了的,这”,
“殿下,出大事了”,褚遂良抱着一大堆急章急吼吼的跑了进来。
“关中二十七州同时发灾,蝗虫来自黄河古道,芦苇地荒滩蜂起,啃食禾稼无数,关中百姓人心晃晃,纷纷拥向潼关准备去山东逃荒。”
褚遂良的话让所有人都坐不住了,整个关中同时爆发蝗灾是大唐建国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要是处理不好激起民乱那是要亡国的。
李承乾来到地图前看着小吏在地图上标出受灾的范围,地图上潼关,扶风,华县,凤翔,泾阳,三原直到岐山,周至,再到汉中以东整个关中插满了黄色的旗子。
受灾的地方太多了,李承乾深思了一会开口道:“下令潼关守将关闭潼关,不能让灾民跑到山东去”
萧瑀:“殿下这不让灾民逃荒是会激起民变的”,然而李承乾根本没理萧瑀的反对,
而是转过头来问魏征:“魏大人,你说说隋末关中大旱灾民是怎么回事”。
魏征不明白李承乾为什么要这么问:“这个隋末的关中大旱,灾民纷纷东出逃荒,他们先是乞讨,乞讨不成就偷盗,偷盗不成便抢劫,隋末的匪患大多是这么形成的。”
“听到了吧,孤这个监国在长安,你们这些六部大臣在长安尚不能解决灾祸,要是让灾民东出,就是把赈灾的问题甩给当地的州府,
到时候关中人口尽失,山东又起纷乱,一把大火之后,大唐还能存在吗,所以必须控制灾情的范围,由朝廷出面赈灾,潼关必须封。”
岑文本:“殿下说的是有理,但应该如何解决眼下的蝗情呢。”
“第一,开仓放粮,将关中的义仓全部打开按照人头发放
,第二,命令各州县五文一斤收购蝗虫,集中焚烧,这样也能保下一部分粮食。
第三廉政部的基层官员切实监督赈灾情况。”
萧瑀:“殿下,万万不能捕杀蝗虫,得罪蝗神,这蝗神降下灾祸,首先是对天子施政的不满,应该请陛下回来祭祀蝗神,并下诏罪己,如此方能安定人心。如若不然这”,
萧瑀长篇大论的讲述着应该天子面对上天的示警,应该怎么做,象李承乾这样就是误国误君误天下。
李承乾抬起手,打断了萧老夫子:“萧大人,你说的对,但那是父皇该考虑的,本宫要做的就是在銮驾回京之前怎么把灾害降到最低,
至于你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在朝会上说。”
不管萧瑀涨青的脸,看着面露难色的刘政会继续说:“刘尚书,你持本宫手令去工业区的储备库提粮五十万担”。
“殿下当真”,刘政会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他当然知道工业区那有粮食,但那是太子的私财。
刚才李承乾说发粮的时候他还在埋怨呢,这位爷也不是不知道户部没粮,总不能把军粮那出去吧。
现在看李承乾愿意把储备库里的粮用来赈灾怎么能不让这刘老抠儿喜出望外。
刘政会逗逼的样子,逗乐了李承乾,无奈的摇摇头,从怀里掏出令牌,重重的拍在刘政会手里,
“这会真实了吧,马上派人把粮食送往各县,手里有粮老百姓的才能安心和朝廷一起共度难关。”
“殿下的心意臣知道了,臣替
第四十六章 灭蝗进行时(1)
丹州,漫天黑黝黝蝗虫遮住了天空,百姓们挥舞着树枝,农具,驱赶这些蝗虫,但蝗虫实在是太多了,
就像一片黑云,黑压压的从天直接的就压了下来,落到庄稼地里和旷野之中,只要是绿色的枝叶,就是它们口中的食儿,沙沙的作响啃噬庄稼的叶子。
待蝗虫走后,田地间只留下一根根的主干,枝枝叶叶都被啃了个精光。
百姓们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蹲在那里默默地流着眼泪。
无数人跪倒在田边,向上苍祈祷收了这天威。
但是上苍没有怜悯,给于他们的只有无尽的悲伤和一片狼藉的田地。
蝗灾不比其他,其他的灾害还能上山还能找些野菜,野果充饥,
可蝗虫过境那是寸草不生,什么野菜啊,树叶都没多少了,除了蝗虫不吃的杨树等树木,其余的都和冬天的树丫子一样,光秃秃的。
就在此时,一匹骏马沿着官道跑着马上的骑士大声的吆喝着:
“父老乡亲们,监国有令,将在县城发放粮食,下一季的种子,同时官府收购蝗虫五文一斤,大家快去啊,皇恩浩荡啊,朝廷没有忘记了你们啊!”
听着这一声的吆喝,原本已经绝望的百姓死寂的双目中一下子有了神采,
监国下旨赈灾了,有粮食,有种子,有钱领,这日子还能过下去!
大唐的百姓的确是这天底下最善良的人,只要能活下去他们都会安分守几的守着那两亩薄地,
心甘情愿的被骑在他们头顶上的老爷们剥削,只要没有被逼到绝境,他们就不会走上造反的绝路。
尤其对眼下的大唐百姓来说,天下刚刚安定,好不容易不再受战乱之苦了,百姓则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生活。
所以在得知还有希望的消息之后,田地间爆发了阵阵的欢呼声,大家纷纷用各种工具捕杀着蝗虫,
不少人连忙跑回村子里去找袋子,五文钱呢,能买多少粮食啊。
在金钱的攻势下,百姓们也顾不得蝗神会不会怪罪了,携家带口在田间,村庄,树林反正是一切能抓到蝗虫的地方大肆捕杀这些糟蹋他们庄稼的罪魁祸首。
上天抛弃了他们,但是朝廷没有,太子爷没有,他让人带来了粮食,种子还有钱。
李承乾这次的举措受到了关中各地百姓的拥戴,很多百姓在领到粮食和钱的时候纷纷面向长安磕头,
口中喃喃着:“大唐万岁,太子万岁”,
百姓说这话的时候是因为李承乾救了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感激,是无心之举,但他们包括李承乾在内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倒成了他“造反”的诸多理由之一。
一时间各地百姓对李承乾的恭维的话都被写成本子送进了长安的某处府邸,“
李承乾看你这次死不死”,一个身穿蜀锦的少年面向皇宫的方向恨恨的说。
于是一群人相互扶持着,赶着装满蝗虫的车,向着那遥远的县城出发,
他们中好多人这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不知道县城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太贫穷了,去了县城除了乞讨要饭,什么都干不了,
听说县城里的人都不用种地,真不知道他们靠什么过活。
银州,一个身着绿袍的官员,正在督促着手下的差役:“快点,将那些守城用的火油都给我拿来,浇到这些袋子都给我烧了!”
差役们抬着一个个的罐子,向着绿袍官员指着的那一片袋子堆起的小山将沉重的罐子扔了过去,
&n
第四十七章 灭蝗进行时(2)
无数的红翎在关中各县中疾驰,向父老乡亲们传达着朝廷的诏令,皇上没有忘记我们!
太子没有忘记我们,这样的一幕幕在关中各地上演着,无数的百姓被安抚,
无数的百姓开始燃起新的希望,他们感谢朝廷,感谢皇帝,感谢太子殿下。
甚至有的州县已经有人开始自发地书写万民书,歌颂皇帝和朝廷的爱民之举。
看朝廷下如此大力气的救灾,在百姓中博得如此多的美名,五姓七望也是看的眼热,
所以在他们的地盘上,这些世家门阀也开始救济百姓了,可是他们宣扬的就不只有皇帝和朝廷。
当然还要加上他们自己的家族才行,几百年来,这些世家门阀一直在压迫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要说老百姓心中要说没有丝毫的怨恨,那肯定是假的。
之所以没人反抗,是因为还能活下去,没有到活不下去的情况下,敦厚的百姓们又如何会想到反抗这些剥削者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