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皇储李承乾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陈叔挚
    那些金吾卫都是吃干饭的啊,岑文本可不信刘弘基这个连孔子叫什么都不知道的家伙能礼敬士人。

    也就在岑文本刚有所得是后,李世民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连忙起身施礼:“陛下,这么晚了您还没休息啊。”

    “景仁啊,今天你在顺天门前说的话朕都知道了,不亏是士林贤达,朕看只要稍加修饰就是一篇不错的檄文啊。”

    &




第五十九章 新造纸术带来的影响(1)
    渭南县,自从李承乾在这里建立了工业区,大量的手工作坊在很短的时间内在这个小县里建立起来。

    而这些作坊也招收了大量流民和当地贫苦的百姓,这也算给当地穷苦的百姓多了一项收入。

    就在刚刚过去的蝗灾中,渭南县竟然没有一个人因为饥饿而死,要是换成往年,早就出关逃荒去了,至于死多少人那也就更没办法统计了。

    百姓进入作坊以后,这里的管事并没有像地主一样奴役他们,而是给他们统一的制服,每天都能吃的饱,而且只用劳作八个时辰,还不会耽误农时。

    如果管事们要求给他们增加劳作的时间,也是会给“加班费”的。就这样,渭南的百姓慢慢的适应了这种新的生活。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是百姓们的共识,但是在渭南却不用担心,要知道百姓家的孩子都念不起书,他们除了种地以外,可供他们选择的其实并不多。

    工业区的管事们会挑选适合少年做学徒,学习他们手中的技艺。在这里的孩子不仅可以挣点钱来贴补家用,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学会生存的手艺。

    就说眼前这几个造纸坊的工匠吧,原来都是东宫的匠人,和其他匠人一样,只有微薄的薪俸勉强能让一家老小保证温饱。

    但自从到了工业区后,在李承乾的多劳多得的奖励制度下,人人都过上了好日子,自家的孩子也能穿上新衣服了。

    而这些逐渐富裕起来的匠人们也没有忘记李承乾的恩典,每日都带着自己的学徒们钻研怎么让纸张成本变得更低,质量变得更好。

    说到造纸,那就不得不追本溯源,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方法制造的纸,这种纸,原材料比较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这种技术被逐渐普遍使用。

    而这种纸的制作步骤大概有四: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糊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并使其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具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具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自汉代以后,虽然造纸的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

    到了隋之前,桑皮、藤皮,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成了造纸原料,但造纸的成本始终都没有降下来。

    而大唐现在用的都是竹纸,虽然比之以前的的纸张要好的多,但竹子做出来的纸在质地上比较硬、脆、易断,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后来为了改变这中情况在造纸过程中加矾、涂粉、洒金、染色等工艺。可加入了这么多工艺,纸张是好看了,但成本依旧也没有降下来。

    好在黄天不负有心人,在这些工匠和学徒不断的钻研下,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纸张:楮纸。

    渭南工业区的这种新楮纸和以往的纸张大不一样,不但成本更低,而且书写的效果也更胜从前。

    楮纸的制作方法主要是将楮料水浸数日用脚踏之,然后捆成小把将楮料用清水蒸煮,削去内骨将楮皮扯成丝,用刀或斧将楮皮丝切短,打成小捆以石灰浆浸之。

    存放一段时间后将



第六十章 新造纸术带来的影响(2)
    就这样,刚刚准备出门的李承乾就被自己的老师堵在了东宫,新纸的出现当然让李承乾异常的兴奋。

    但得知自己两位号称无所不知的老师竟然被这样简单的事难倒了,李承乾不得不感慨古代教育的僵化程度。

    “两位老师,不要急,这事简单,你们先坐”,转过身对一旁的恒连说道:“去给两位老师上茶,再取九枚印章过来。”

    李刚和张玄素听到有办法,那里还顾得上喝茶啊,连连催促李承乾赶快告诉他们有什么好的办法。

    李承乾:“大唐现在最成熟的印刷技术就是雕版了,可雕版的的由来和弊端相信不用学生讲两位老师也知道”。

    听了李承乾的话,李刚和张玄素都点了点头,这个他们当然知道。

    雕版印刷大约出现西晋,随着纸、墨的发展,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

    到了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大的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这就是雕版印刷的雏形。

    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阳板的雕版就算是完成了,至于阴版刚好和它的顺序相反直接颠倒过来就可以了。

    在雕制好的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可以成为印品。

    可是雕刻版面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材料的,一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印就显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强大优势。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雕版的缺点就是在雕刻过程中不能出现一点错误,一旦刻错了一个字,这整块的板子就废了。

    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制作的成本,十之能有一二就算是很高明的工匠了。

    而这种昂贵印刷术,只有佛道二教这样的宗派和世家门阀才能用得起,多用于印刷佛像、经咒、发愿文等。

    至于为什么很少用于刊印四书五经也就不言而喻了。

    李承乾接过恒连手中的印章对二人说:“这就是解决的办法”,看二人还不明白,李承乾将一张放在一起,齐齐在纸张上按下,随后有颠倒了他们的顺序,再次的按了下来。

    这下两位老夫子眼前一亮,这几枚印章其实就是一整块雕版,而神奇的是李承乾只是颠倒他们的顺序,纸张上的内容就不一样了。

    李刚:“办法是好办法,可总不能都做成印章吧。”,在一旁的张玄素也点了点头。

    李承乾:“这样,反正今天也没什么事,咱们去工业区,做出这种新的雕版怎么样。”,李承乾的话二人自然不会拒绝。

    李承乾等人来到工业区的作坊后,马上就命人叫来几个木匠。

    李承乾手里拿过一块现成的雕版指着他们中的一个说道:“你有手中的材料,做成一个和这块雕版相同尺寸的板子,再板子四周就加上边条,边条上留好凹槽,等着在做好的东西一个个放进去。”

    随后对剩余的木匠吩咐道:“你们几个分工,做两百个四方的木块,方块做好后在上面将字刻上去就好了,但在木块上要流出或凹或凸的槽位,以便以后组装使用。”

    李承乾说完以后,木匠们就开始动手了,不得不说他们领会的很快,不一会几个木块就做好了,试了试它们的槽位,很不错,随后就和李刚二人在一边等着。

    三个时辰过去了,木匠们终于将新的板子做好了,李



第六十一章 新造纸术带来的影响(3)
    长安承庆殿

    “父皇,儿臣来给您送了。”,听了李承乾的话李世民也放下手中奏折笑着说:“怎么手里钱多了,交到你母后那就可以了。”

    李承乾不由的摇了摇头:“父皇,儿臣不是来送钱的,儿臣送的东西钱可买不来,能帮父皇收拾几分士子之心。”

    自从并省官吏以后,士林之中对李世民也有了些流言蜚语,李世民早知道有这样的不良后果。

    为了天下计,虽然可昔但他也不得不这么做。

    今儿李承乾尽然来送这样的东西倒是勾起了他的兴趣。

    “哦,朕倒要看看你什么东西能让你这位当朝的太子夸下这样的海口。”

    恒连搬了一个木箱子进来,李承乾将里面楮纸刊印的论语呈给了李世民。

    “承乾,这书质地不错,字迹也很清晰,算是好东西。可这和你说的收拾士子之心有什么关系呢”,李世民糊涂了,难道一人发一本就能让他们归心吗。

    李承乾:“回父皇,您仔细看看这是一种新的纸张吗,叫楮纸,刊印的技术也采用也新的活字雕版技术,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成本更低,而且质量更好。

    就拿这本论语来说吧,这样的书只有原来成本的四分之一,采用这种方法刊印四书五经,是不是能为父皇收拾一片士子之心呢。”

    “承乾,你说的都是真的”,李世民的激动不是没有道理的,世家豪族之所以能垄断了入仕之道,就是因为书籍的价格昂贵。

    如果这是真的,那不仅能提高朝廷在士林中的威望,还能培养更多寒门学子。

    这样一来,势必削减世家豪族的影响,看谁以后还敢像当年封德彝一样给自己的夹板气受。

    看着父皇希翼的目光,李承乾点了点头道:“回父皇,确实如此,工业区的作坊已经赶制了三千本论语,现在已经送到内侍省。”

    李世民:“好,承乾,做的好,朕要好好赏赐你,说吧想要什么,朕无有不准。”

    “父皇,都是工业区的官员和匠人们日以继夜劳作的结果,父皇要赏赐的话赏赐他们就是,儿臣不敢居功。

    既然朝廷有能力刊印价格如此低廉的书籍,那是不是建一所全新的学堂,为朝廷培养大量的人才。是以请父皇还是拨一块地吧。”

    对于李承乾的恭谨他还是很满意的,要是换成别的皇子,早就把把功劳都拦在自己身上了,那里还会在意下面人呢。

    可李承乾却和他们大不一样,用他自己的话,身为储君已然是荣宠之极,手下的苦哈哈们不容易。

    又怎么能贪图他们的功劳呢。在这个长子身上,李世民看到为人君者的宽容。

    李世民:“怎么赏他们是你的事,朕不管,至于你嘛,朕看芙蓉园不错,就赐给你了,算是对你这几年实心用事的褒奖。”

    “至于你要的地,朕看翠华山可以,那里离朕的翠微宫也近,等你的书院建成了,朕闲暇时也可以去看看嘛,不过那里还是有些破败和嘈杂的。”

    看着李世民一脸玩味,李承乾心里不由的一叹,修翠微宫是小事,但那些嘈杂之音就有些不好办了,要他们搬家可不是那么好办的。

    李承乾谢过赏赐后:“父皇放心,儿臣会让翠华上破败和嘈杂消失的。”

    东宫李承乾书房

    李承乾:“两位老师,既然我们掌握了新的技术,那就应该立即建立一



第六十二章 包工头杜构
    大瓢沟位于翠华山西侧大概十里处,峪道宽阔幽长,大瓢沟入口小,腹地宽阔,形似半个葫芦,因此得名大飘沟。

    石砭峪的河水蓝波浩淼,冰意森然,从东向西健行大飘沟。

    沟深山大危岩矗天,林杂草白群峰逶迤,几十户人家散落山野,前路荒芜谷风萧飒。

    拾级拔高而上,观音洞古寺,崖畔生花。

    观音洞寒,云朵飘远,拜谒观音洞下院清音寺则是不少善男信女求姻缘的好地方。

    为了得到这块地皮李承乾可是付出了不少的代价,皇帝的给的说法很简单那是个避暑的好地方,重新修缮翠微宫,山上的道观,寺庙他也看的碍眼,至于怎么做那是你的事了。

    天下果然没有白吃的午餐,就算是父子也一样。

    老百姓好说,无非是多给些银钱。可那些和尚道士就不那么好说话了,刚刚尝到并省官吏甜头的李世民马上就把目光对准了他们。

    钦天监的李淳风的确是个人精,当他知道李承乾的来意的时候,立马就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在最短的时间迁走。

    太子殿下兴办学馆实为国家社稷,道教是国教,对储君的支持就是对大唐的支持,道教责无旁贷。

    既然李淳风这么慷慨,他李承乾也不能小气了,当下允诺工业区可以刊印典籍三千本作为对道家回馈。

    当听到太子回礼如此之重,李淳风脸笑得和桃花一样,要知道在当下的大唐书籍是何等的珍贵。

    可当李承乾走后,屏风后面走出一老者,望着门外对李淳风说:“他的命数变了”。

    与道家相比,这些和尚显然不是那么好相与的,坐在李承乾面对这清音寺的主持空浣不管李承乾怎么说就是默默地摇头。

    李承乾:“大师,不知道贵教西去之人选好了没有。”。

    李承乾看似不经意的话却在老和尚的心里翻起了惊涛骇浪,西行之意那是fo教头等机密。

    这少年太子是如何得知,他李家奉道家为国教,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朝廷有意帮扶以袁天罡为首的道教而打压我们呢。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李世民父子显然都不是省油的灯,并不是杨坚那种虔诚的信徒。

    “殿下是如何知道的,是想帮扶他们再次打压我教吗”。

    老和尚的不礼貌并有没有让李承乾生气,端起茶盏抿了一口道:“大师,翠华山的茶不错”。

    “些许俗物,难得能入殿下法眼,要是喜欢的话走时可以带上一些。”

    在老和尚眼里寺里的一切都是fo祖的属于方外之地,历朝历代都是如此,难道现在就不是了吗。

    但李承乾的话确实也击中了他的软肋,西去若能成功,fo教必然必然在和道家角逐中稳操胜券,稳坐中原第一大教的地位,而不像现在处处被这所谓的国教掣肘。

    老和尚的担心李承乾看在眼里,随即笑了笑:“大师不必着急,你们的争斗李家不感兴趣,但你们要时刻谨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我父子既不是梁武帝,也不是周武帝,都说这家家做烧酒不漏是好手,大师,没有不透风的墙,但本宫保证不会从我这漏出去,怎么样。”

    老和尚将手中的念珠缠在手上,双手合十,默念了一声fo号,抬头对李承乾说道:“如殿下所愿”。

1...1314151617...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