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新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阿越
“除了将领之外,几乎没有人同意准备战争。”赵顼似乎在喃喃自语。
新任的知制诰兼判军器监章惇微微一笑,答非所问的说道:“陛下,苏辙、唐棣、*凤、蔡卞以及沈括等人之前一直负责着军器监的改革,现在应当说已经初见成效了。标准化生产已经逐步推行,仿制秦兵的弩机也试制成功,如果要说到军器的准备,现在唯一缺少的,就是钱。弓、弩、箭、震天雷、霹雳投弹等军器成本高昂,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陛下如果给臣足够的钱,臣与苏辙合作,两年之内,臣能让大宋的军队,成为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
“两年?那也还要两年!”赵顼是何等聪明之人,他立时就知道章惇的言外之意,是在委婉的劝他,不要急于开战,再等一等。
“将领们想要建功立业,自然不怕打仗。似乎国家这等重大决策,臣妄言,似并不能以将领们的意见为主。其实富弼、石越,也并没有主张立即开战,他们不过是认定辽人是虚张声势,不敢开战,所以才主张以强硬对强硬。”章惇知道赵顼已经明白自己的意思,便继续说道。
“但是王安石与司马光都说,不必激怒辽人,辽人生性蛮不讲理,万一恼羞成怒,反坏国事。文彦博、曾公亮等人,也说要争取谈判解决争端为上策。”赵顼犹疑道。
章惇眼中闪过一丝不以为然的神色,欠身笑道:“陛下,您是觉得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曾公亮懂辽务,还是富弼、石越通辽务呢?”
“这……”
“石越姑且不论,富弼仁宗时主持北面防务,出使北朝,此老的意见,微臣以为,陛下应当重视。何况石越自侍奉陛下以来,臣听说几乎是算无遗策,臣的愚见,石越的建议,陛下不可以等闲视之。”一直站在旁边,不敢做声的李向安猛的听见章惇竟然偏向石越,心中不由暗暗奇怪。
似章惇本是王安石系的人,他奉旨招抚荆湖,也可以算是王安石新党中的重要人物,王安石倒台之后,章惇不助吕惠卿、蔡确、曾布等人也就罢了,居然倾向于石越,李向安虽然见惯了权诈之术,也不能不暗暗称奇。不过以李向安的见识,自然也无法理解章惇这种人的心理,更不会懂得何谓政治投机?在新党排位战中靠后的章惇,自有他自己的考虑。
赵顼听章惇的话,似乎觉得有理,正要进一步讨论,一个内侍走了过来,叩首禀道:“陛下,吕惠卿求见。”
“宣。”
“是。”内侍答应着退去,不一会,紫袍金鱼袋的吕惠卿走了过来,参拜道:“臣吕惠卿叩见皇上。”
“平身吧。”赵顼虚空抬了一下手,立即问道:“和战之策,卿意如何?”
吕惠卿站起身来,整整衣寇,拱手答道:“臣下以为,辽人蛮不讲理,天下之物,什么都割让得,就是国土割让不得!”
“哦?”
吕惠卿正色说道:“《史记》记载,昔日匈奴有冒顿单于,为强邻所迫,强邻索以美女财货,冒顿皆如其所欲,而当其索要荒土之时,冒顿竟斩同意割地之大臣,断然拒绝,引兵开战,终成霸业。冒顿,不过一胡虏,尚知土地人民,为国之根本,虽荒野之地,虽尺寸之微,不可与人,陛下不可不察。”
章惇诧异的望了吕惠卿一眼,不明白吕惠卿为何突然高调主张强硬态度。
赵顼也有点吃惊,吕惠卿一直避不表态,模棱两可,突然高调主战,他也有点意外。“不过勾践也曾有卧薪尝胆之日,大臣们多以国力不足、战备未修为由,反对开战。”
吕惠卿笑道:“陛下可知箭在弦上,不能不发之理?当年景帝平七国之乱,何曾准备充分?况且臣之主张,也不是要立即绝关市,拒使者,伐燕云。不过是主张断然拒绝辽使的无理要求,同时内修战备,以防万一。”
※※※
虽然皇帝依然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但是政事堂四相之中,终于有了一个吕惠卿出来高调主战,以青壮官僚为主体的强硬派,心里都吁了一口气。虽然旧党们一直把新法之恶归于王安石,把王安石之恶归于吕惠卿、王雱,他们无法找到王安石人品上的缺点,就坚持相信,王安石之所以倒行逆施,完全是受了这两个人的挑拨所致。吕惠卿在很多人心中的恶感,难以用短暂的时间消除,但是对于青壮派官僚、士子们来说,吕惠卿主张强硬对待辽人,不能不让他们对吕惠卿的观感,朝更良性的方向发展。而原来盼望持强硬态度的石越回朝中主持大局的心情,也得到了部分的缓解。毕竟朝中已经有重量级的官员,说出他们的政治主张了。
※※※
韩丞相府。
韩亿一生有八个儿子,分别以“纲、综、绛、绎、维、缜、纬、缅”为名,八个儿子都位居显职,其中以韩绛、韩维、韩缜最为有名。而韩家也因此成为宋朝影响力最大的世家之一,韩亿以及八子的门生故吏、宗属戚友,遍布朝野。就算是宗室外戚,也要让韩家三分。
韩维被召回学士院任翰林学士,回到汴京,韩绛特意为他举行家宴,接风洗尘。这种世代官品、钟鸣鼎食之家,自有一种别人学不来的气度与雍容,但是笙歌燕饮之下,韩家众兄弟,却有一种说不清的抑郁。
韩维目视三哥韩绛,见他的笑容十分勉强,终于忍不住问道:“三哥,你可是有心事?”
韩绛尚未说话,身任天章阁待制的韩缜愤然说道:“还不是因为那个福建子!”
“福建子?”韩绛一愣,低头轻啜了一口酒,方问道:“吕惠卿怎么了?”
韩缜愤道:“福建子在皇上面前,撺掇皇上对辽人开战。”
韩维奇道:“我怎么听说只是说要拒绝辽人割地的要求?平心而论,这是正理呀?”
韩绛并不作声,韩缜却急了,“五哥,你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什么真不懂假不懂?”韩维淡淡的说道,“六弟,你不妨慢慢说。”
韩缜冷笑道:“慢慢说?我们慢慢说,福建子可是咄咄逼人了。你以为吕惠卿真心主战?他根本是针对三哥和我们韩家的。”
“有这种事情?”
“三哥为朝廷社稷考虑,主张不要损害两朝关系,连冯京、王珪,甚至是王安石、司马光都赞成的,福建子却偏偏主战,在中书把三哥逼得无辞以对。自从福建子进政事堂后,一意恣为,三哥凡有建言,稍不合他之意,立即被驳还,连用个七品小官,也要吕惠卿同意才得堂除,真不知道是三哥是同平章事,还是他福建子是同平章事。我看吕惠卿之意,就是一心想逼三哥去职,他好做首相。”韩缜显得十分愤怒。
韩维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也是久经宦海之人,知道韩绛如此坚定主张让步,一旦最后采纳的是吕惠卿的意见,出于面子考虑,韩绛也会主动请辞。便不如此,如果战事一起,似韩绛这等胆小惧战之人,也不可能再呆在相位之上。韩绛面有忧色,原来是担心自己的禄位。
韩维与韩绛、韩缜虽然是亲兄弟,但是性恪却不相同,对于禄位,他看得极淡,而韩维心中,也是持强硬的主张的,他虽然不愿意和吕惠卿合作,但也不想为反对而反对。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韩维正要说话,又听韩缜说道:“若仅是如此,倒还罢了。三哥有宰相的度量,自然不会和他计较。最可恨的,是吕惠卿指使御史在皇上面前进谗言,含沙射影,说三哥之所以要与契丹持和议,完全是因为我们韩家的产业,都在河北之地,如果开战,一切都化为乌有。出于私心,三哥才坚持和议的。”
“五哥,你是皇上藩邸旧人,一直是东宫的记室参军,皇上对你最为信任,这件事,你一定要心里有数。”韩缜望着韩维的眼神,意味深长。
到了这个时候,韩维才终于明白,韩缜所担心的,实际上根本是河北的家业会被战争破坏,他的话虽然是从反面说的,但是韩维与他几十年兄弟,岂能不知他想的是什么?
韩维不动声色的挟了口菜,慢慢咀嚼着,半晌,才从容说道:“六弟大可放心,我们韩家的人,绝不会因为自己家的产业而败坏国事的,这是别人诬蔑不了的。这件事,我自有主张。”
※※※
韩维的主张,非常的简单——向皇帝推荐石越,请皇帝召石越回汴京,当面商议此事。
韩维此举,其实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他既主张要采取强硬政策,却也不能太高调,韩维还要顾忌自己在宗族中的地位,虽然大家族中,矛盾重重,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如果被众兄弟用别样的眼神相待,也是韩维不愿意接受的。想来想去,韩维最后还是想到了石越,请皇帝召回此人,一举三得。一是石越可以体现自己的政策主张;二是借石越制衡吕惠卿,可以给家中兄弟一个交待;三是卖石越这个新贵一个人情。
就在熙宁七年的十二月份,翰林学士韩维三次上书,极言石越之材,请皇帝“权”召回石越,询问对策。韩家的重要人物如此坚决的支持石越,是吕惠卿始料未及的,朝中凡是对吕惠卿心怀不满的人,自韩维之后,纷纷上书,请皇帝“权”召回石越问策,赵顼顺水推舟,终于下旨,“诏:朝廷已准高丽使者入京进贡,而使者迟迟未至,令石越陪同使者赴京。”
实际上,这份诏令下达之日,金德寿率领的高丽使团,已经到了应天府,距汴京不过数日之程。冯京不得已之下,又颁下命令,让应天府留住高丽使团,等待石越来“陪同”进京。
在宋廷下达诏石越赴京的敕令的当天,萧禧、萧佑丹又一次会见刘忱。
“刘大人,南朝迟迟拖延不决,究竟是什么意思?本使在汴京呆了近一个月了,耐心早已丧尽。”萧禧声色俱厉的质问。
“本朝依然认为,北朝要求实属过份,祖宗之地,轻易不能给人。本朝正在商议此事,贵使不必太心急。”刘忱依然是老调子。
萧禧哼了一声,冷笑道:“只怕是缓兵之计。你们南朝能拖,我们大辽拖不得了。本使今晚便遣副使回国,请示大辽皇帝,是战是和,在此一举了。”
刘忱望了萧佑丹一眼,“副使要回国?”
萧禧冷冷的答道:“正是,特叫刘大人来,知会一声。”
刘忱想了一会,知道终是无法强留,只好说道:“如此我遣人送副使到代州边境,请萧副使回国,说明我朝珍视两朝交好的诚意。北朝若是迫人太甚,于两国皆有害无益。”
萧佑丹沉着脸,冷笑道:“但愿下次相见,不会在战场之上!”





新宋 第四章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新宋最新章节!
萧佑丹回到马邑之时,猛然发现,马邑军营上飘扬的“萧”字帅旗,竟然换成了一个斗大的“杨”字!
跟随在太子耶律浚身后,来迎接他的,已经不是他走之前,发誓向耶律浚效忠的枢密副使萧素,而是大辽国的另一位枢密副使杨遵勖!
萧佑丹不动声色的跃下马来,向耶律浚参拜,“臣萧佑丹拜见殿下!”
耶律浚上前一把扶起,笑道:“免礼。你回来迟了几天,萧枢副已经被皇上调往西京府,没赶上给他送行。皇上有旨,现在是杨枢副主持与南朝的会谈。”
萧佑丹知道耶律浚聪明过人,这是不动声色的告诉他杨遵勖来此的缘由,连忙又向杨遵勖行礼,朗声说道:“下官参见杨大人。”
杨遵勖知道萧佑丹是太子耶律浚心腹之人,他与太子党并无深交,但倒也不愿在礼数上有所怠慢,急上前几步,搀起萧佑丹,爽声笑道:“萧兄不必多礼。在下奉皇上之令,来主持与南朝的会谈,还有赖萧兄协助。你从南朝归来,必然深知其虚实。”
萧佑丹谦道:“同是为皇上效力,敢不尽力。”
耶律浚朝萧佑丹使了个眼色,笑道:“进帐说话不迟。”
杨遵勖与萧佑丹连忙一齐答应,随着耶律浚入帐坐定。萧佑丹一面偷眼打量形势,见军中将校士卒,十之*都是旧人,才稍稍放心。
杨遵勖坐定后,向耶律浚行了一礼,这才笑着对萧佑丹说道:“萧兄,因为萧素大人久而无功,让皇上十分生气,才遣在下来此;因此来之前,也曾有皇上的严旨,要求我尽快逼迫南朝答应本朝要求。只因兄与萧禧尚在汴京,我才等到今日。萧兄再不回来,只怕我要亲往汴京去接你了。”说罢哈哈笑了两声。
萧佑丹见他语气中颇有调侃之意,心中微恼,但他城府颇深,也不形于色,只是淡淡地笑道:“南朝一直计议不定,之前未有旨意,在下也不便逼之过甚。”
耶律浚奇道:“南朝还在计议未定?”
萧佑丹笑道:“殿下,正是如此。南朝虽不乏才智之士,气节之辈,但是朝中朋党纠缠,臣下有时候想,若是统帅一大军,兵至汴京城下,只怕南朝君臣,还要在那里议论是战是和。”
耶律浚摇摇头,不再说话。杨遵勖却笑道:“若依萧兄之见,则南朝可轻也?”
不料萧佑丹却也摇了摇头,说道:“南朝皇帝赵顼,虽然优柔,却并非无能之主,朝中的名臣大将,也不能谓无人。国力依然强大,且赵家并未重重得罪于百姓,若是逼之过甚,在下恐怕反倒让赵顼下定决心,画虎不成反类犬。”
杨遵勖哈哈笑道:“萧兄怎么倒像是南朝儒生?生怕激怒了南朝?南朝,黔之驴也!南朝皇帝既然计议不决,就由我们大辽来帮他决定好了。皇上已下了严旨,三个月内必须有一个结论,否则不惜给南朝一个点小小的惩罚,以免大辽为南朝所轻!”
萧佑丹见杨遵勖话中带刺,语言猖狂,心中冷笑,脸上却依然只是淡淡地说道:“那就有劳杨大人了,是否要下令萧禧回朝,全由杨大人做主。在下祝大人一切顺利。”
杨遵勖站起身来,朝耶律浚揖了一礼,笑道:“殿下,请您静候下官的佳音便是。”
耶律浚微微笑道:“一切有劳杨枢副。”
“臣将遣使通知萧禧,对南朝更加强硬,黄嵬山可以不割让,但必须以分水岭为界!两个月内,南朝必须遣使者至代州,签订新约,否则大辽自己去取。”杨遵勖言语之中,竟是完全没有把宋朝的君臣放在眼里。
※※※
待到杨遵勖告辞出帐之后,耶律浚这才站起身来,走到萧佑丹面前,面有忧色的说道:“耶律伊逊那厮,越来越猖狂了。萧素被召回,是他在父皇面前,进了谗言!——你脸上有风尘之色,想必也是兼程赶回,难道是听到什么风声?”
萧佑丹脸色沉重,摇了摇头,说道:“是南朝出了点事,石越可能会重返朝廷,臣始终觉得,让此人进入南朝中枢,是我大辽的心腹之患。”
“石越?”耶律浚吃了一惊,不料萧佑丹赶回来,竟然是为了这件事情。
萧佑丹点点头,苦笑道:“说起来其实只是臣的一种感觉,但是却是非常的让人不安。”
耶律浚低着头在帐中来回走动,阳光从大帐的门口斜照进来,洒在他半边微黑的脸上,萧佑丹这才注意到,耶律浚的脸上,有一种十几岁的少年不应有的成熟。生在契丹的皇帝之家,真不知道是他的幸还是不幸?但是这毕竟是他的宿命!萧佑丹有意的不发一言,静静的等待着耶律浚做自己的判断——只有这样,太子才能尽快的成长起来!
过了一会,耶律浚的脚步停了下来,他用低沉的声音,一字一句的说道:“既然如此,就想办法除掉石越!杨遵勖去和南朝谈判,成功了,我有监督之功;失败了,便杀他领罪。我们暂时不必去管谈判了,先设法除掉石越。”
萧佑丹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恭身赞道:“殿下英明!”
“只是如何除掉石越,却是一个大问题,派遣刺客,一来潜入不易,二来石越毕竟是南朝重臣,出入侍从不少,三来万一泄露或事败,反而是帮助石越更增声名,又有损本朝之令誉……”耶律浚紧锁双眉。
萧佑丹微微一笑,说道:“持白刃杀人于闹市之中,那是市井无赖所为。以殿下的身份,岂能行此下策?要除去石越,自然要用计诛之。”
“用计?”
“不错,臣在归途之中,已有一计,此计若行,南朝皇帝既便不杀石越,以他犹疑的性格,亦终将为流言所惑,不敢加以大用,如此,虽是不杀石越,亦与杀之无异!”萧佑丹悠悠说来,似乎是在讲一件最平常的事情一样。
※※※
熙宁八年正月。汴京城万家同喜,举城欢庆,大相国寺、土市子等热闹所在,人群熙熙攘攘,欢声笑语,无处不在。在普通的老百姓看来,大旱之年早已过去,灾民留在汴京的已经非常少,物价渐渐平稳——这个春节,的确值得好好庆祝一下。至于宋辽边境纷争,因为朝廷对谈判的进程严格保密,禁止报纸报道,普通的老百姓,只能从报纸与传闻中知道,辽国的使者依然留在汴京,同时又有专门的使者来到京师,向大宋皇帝祝贺正旦——如此看来,两国的交好,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战争离人们还很远。
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是幸福的!
但是吕惠卿却并不属于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他属于几乎什么都知道的人!
辽国的使者来贺正旦之后,负责边境谈判的萧禧态度突然更加强硬,要求宋朝在两个月内做最后的决定,吕大忠从代州找来一堆有关黄嵬山的地契文书之后,他虽然放弃了对黄嵬山的要求,但是坚持以分水岭为界划线的态度,却更加强硬了。
吕惠卿并不介意是战是和,他从来不认为那会动摇到大宋的根本。与受千年之后的教育长大的石越不同,当时的精英们,对国土观念并不强烈。不论是主张让步的大臣们,还是坚持强硬的大臣们,他们的脑子里面,从来都没有国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概念。意见的分歧,在于种族荣誉感的强弱、对形势判断的不同,以及自己的政治利益。
不过吕惠卿也非常的清楚,史官与清誉,必将赞美种族荣誉感更强的人们!想到这一点,吕惠卿脸上微微露出一丝微笑,但是很快,他的眉头又不易觉察的皱了起来。石越在明天就将到达汴京,这个不知来历的家伙,实在不可小觑。皇帝前几天突然向宰臣们问起王安石的幼弟王安上的情况,如果皇帝重用王安上,那么无疑就是皇帝想重新起用王安石的信号,形势会更加的复杂……
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从外室传来,弹着琵琶的歌姬心神一荡,一个音便高了几分,精于音律的吕惠卿不由皱起眉毛,望了那个歌姬一眼。歌姬慌得连忙伏下,低声请罪道:“相公恕罪!”
吕惠卿转过头去,却见弟弟吕升卿已经到了门外,手里拿着一叠东西,一脸兴奋之色。“进来吧,又有什么事?”一面挥挥手,示意歌姬退下。
吕升卿应了一声,掀开珠帘,快步走了进来。待到歌姬走远,这才笑道:“大哥,大喜之事!”
“什么大喜之事?”
“你看看这个——”吕升卿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吕惠卿,却是一张揭贴,还有几本小册子。
“这是什么东西?”吕惠卿一面问一面接了过来,瞥眼望去,几本小册有一半旧得发黄,另有一半却是新印的,上面印的都是《石氏家谱》四字隶书。他心中一凛,打开揭贴,细细看去,不由大吃一惊。
“这是哪里来的东西?”
“一夜之间,汴京的大街小巷,布满了这种揭贴,随处可见。这新的《石氏家谱》,也到处都是,倒是这份旧家谱,我是花了一百贯钱从一个姓石的手里买回的,为的是和这些新的对证一下前面的,看看究竟是不是伪造的……”吕升卿面有得色的笑道。
“做得不错。这竟是有人想置石越为死地!”吕惠卿叹道,“这会是谁做的?”
“管他是谁做的,这揭贴说石越是石敬塘的后人,一份族谱造得滴水不漏,在这节骨眼,真的是天赠大礼!”吕升卿自觉有功,不禁坐了下来,摇头晃脑的说道。
吕惠卿望了他一眼,冷笑道:“石敬塘之后,并没什么了不起的。五代十国之后,不见得是天生的罪过,反而让石越的身份更加尊贵。这份揭贴最狠最毒的是这一段——居然说石越来大宋之前,先去拜会过辽国贵臣,密约复国,被辽人拒绝,才来我大宋;又说石越的志向,不仅仅是光复祖宗的帝业,而且是想建立一个括有汉唐疆土的强大国家,辽人识破其志,才会断然拒绝,不料大宋竟为所欺……天才!真的是天才!”
吕惠卿情不自禁的站起身来,不住的赞叹,“石越的这个对手,很了不起。石越为了大宋可谓尽心尽力,如果说他私通外国,皇上如何会信?他的所作所为,哪一样不是为了大宋好?这揭贴却看到了这一点,反而说他是要做曹操、王莽,如此一来,石越的尽心尽力,反倒成了他的罪证了!此人才华,不在我之下,究竟会是谁?!”
吕升卿笑道:“既如此,那么明天我便把这些东西上呈皇上,再找人参石越几本,送石越一程,想来石越定然熬不过这一关。”
吕惠卿听到这话,心中一惊,猛然转身,盯着吕升卿看了一眼,见他兀自在洋洋得意之中,不由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这件事情,万万不可!”
吕升卿不料吕惠卿竟然会反对,不禁愕然,问道:“这又是为何?”
吕惠卿摇了摇头,苦笑道:“这个写揭贴之人,竟是把我算计在内了。我若出头攻击石越,那么人家必然认为是我在用计害石越,他是诚心让我们二虎相争!”
“难道,难道是王……”吕升卿站了起来。
吕惠卿点点头,“十之*,便是王元泽了,除了他,谁有这种能耐,谁有这种毒辣?我与石越相争,得利最大的,就是他王雱。想不到他大病之中,竟然还有这种能耐!真的是毒辣呀,仅凭这无凭无据的揭贴,皇上未必会杀石越,可纵然不杀,将来用起石越来,难免会心存疑虑,不敢大用,如此便绝了石越的进身之路;同时又给我吕惠卿扔下一个饵,我若上钩,借机对付石越,不免让天下怀疑是我所为,以石越的本事,临死前反咬我一口,只怕我吕惠卿,也就从此完了!”他越分析越觉得确是王雱所为,不禁恨得咬牙切齿。
1...6768697071...106
猜你喜欢